《中庸》19则教案之一[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中庸》19则教案之一

《中庸》19则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中庸》19则关于“诚信”方面的内容,基本理解含义,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与兴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懂得做人必须要坚持讲究诚信,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理解内容的含义,并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与兴趣。

3、懂得做人必须要坚持讲究诚信,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中庸》18则内容,指名背诵一次,并说说自己从这则内容中得到的体会。

(二)激趣谈话导入

《中庸》18则让我们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中庸》19则,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三)板书课题“《中庸》19则”,学生齐读课题。

(四)指导学生学习《中庸》19则前部分内容

1、出示内容:在下位不擭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矣。擭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擭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不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

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2、播放《中庸》19则的诵读视频,让学生欣赏。

3、老师范读。

4、学生仿照老师或朗读视频,看着文段的注音进行自由朗读。

5、指名尝试朗读,其他同学或老师纠正读音。

6、老师指导全班同学反复朗读。

7、指名让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点评,老师小结补充。

8、让学生看注释交流讨论这部分内容的大意。

9、指名反馈内容大意,其余同学补充。

10、老师补充。

11、指导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并出示相关课件“地位低的官员不被上级信任,百姓就得不到很好治理。要得到上级信任是有路可循的,不能取信于朋友,就得不到上级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路可循的,不顺从亲族,就不能取信于朋友。顺从亲族是有路可循的,不检查自身是否真诚,就不能顺从亲族。要做到自身真诚是有路可循的,不明白什么是和善,就不能做到自身真诚。什么是诚?诚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诚是人们做事必须遵循的准则。对圣人而言,诚是不需要费很大气力就能达到的,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明白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中和境界。对常人而言,诚就是择善而行并坚持到底。”

1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3、指导学生领悟这则内容的思想: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诚。所谓诚是指对客观规律的探究、对世间真理的追求。作者认为,中庸之道是反映客观规律的,是世间真理,诚也就是对中庸之道的探究和追求。当然,这里也含

有真诚之意,是说这种探究和追求是诚心实意、孜孜不倦的。作者还明确指出,普通人要达到诚的境界,必须“择善而固执之”,也就是择善而从、坚持到底。

(五)导行:

1、播放《六旬老人替儿还债》的诚信故事。

2、指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有关诚信的正反事例。

3、指名谈谈自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六)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背。

(七)指名让学生尝试背诵。

(八)老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1、背诵《中庸》19则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课的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中庸》19则(之一)不擭乎上,民不可治也不信乎朋友,不擭乎上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2、写一篇本节

第二篇:《中庸》第19课时教案

《中庸》第十九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P14:《中庸》第十六章之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中庸》中文句的朗读,知道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熟读成诵。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治国于天下的法则”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句的意思,熟读成诵。【教材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中庸》上一课“周公制礼节规定”的内容。

1.全班同学齐朗读。

2.简单讲讲短文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带拼音读)

2.老师范读。

3.正音:哀、政、尊、贤、诶。

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自由读;(2)指名读;(3)开火车接读;(4)全班齐读;

三、理解个别词的意思。

哀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

布:陈列。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其人:指文王武王。息:灭,消失。敏:勉力,用力,致力。

蒲卢: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杀(shai):减少,降等。

四、理解含义

1.根据课件的出现,说说句子的意思。

2.串连起来,说说短文的意思。

五、整体感知

1、你从文句中明白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悟?

2、汇报

六、再读文句

1.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

2.四人小组赛读。

3.师生对读。

4.吟诵读。

5.配乐诵读。

七、熟读成诵

1.自由背诵。(自己背或和同桌一起背)。

2.配乐读。

3.男女赛背

4.全班试背。

八、小结:

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治国”、“兼济”是爱国,“齐家”、“独善”也是爱国。爱国不是口号,更不是招牌。爱国是可见事见物的,是要溶入灵魂深处、落实在一举一动之中的。孝顺老人、夫妻互爱、善教子女、诚信待人、扎实工作,人人遵纪守法,个个爱岗敬业,何愁国家不兴、社会不和?

第三篇:中庸教案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择善固执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内容分析】

“诚”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本节课的学习是围绕“诚”而展开的,点名了“诚者”和“诚之者”的区别,认为人要达到诚的境界,必须要经过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