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HAT培养基
HAT培养基
英文名称:HAT medium
定义:
用于筛选具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或胸苷激酶(TK)活性缺陷细胞的培养基。
是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胸苷(T)和甘氨酸的完全培养基。
在氨基蝶呤(二氢叶酸类似物)存在下,这种酶缺陷的细胞不能通过核苷酸合成旁路合成次黄嘌呤和胸苷。
HPRT和TK缺陷细胞可以在此培养基中生存。
是常用的骨髓杂交瘤细胞选择性培养基。
缺失这两种酶的细胞,在HAT培养基中,应该不能生存,只有发生融合或者其他情况下,才能是细胞重新获得用旁路途径进行DNA合成能力。
二、
HAT培养基也就是指含有这三种物质的细胞培养基。
对£具有合成DNA原料的核苷酸的形成上,在细胞内具有起始合成途径(denovopathway)和中间合成途径(salvagepa-th■way)。
中间合成途径包括:通过HGPRT的催化作用把次黄嘌呤转化成次黄嘌呤核苷-磷酸(IMP),通过TK的催化把胸腺嘧啶核苷转化成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磷酸(dTMP),再进一步合成核酸。
由于氨基蝶呤可阻碍起始合成途径,所以培养基中含有它时,细胞便只有中间合成途径,所以必须供给核苷酸。
至于缺失中间合成途径的细胞,可失去增殖能力臻于死亡。
根据这一点,不仅把混存于细胞群中的正常细胞,通过试管内培养进行选择,例如嘌呤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和嘧啶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由于可以互补,所以两者的杂种细胞,即使在氨基蝶呤的存在条件下也可以增殖。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HAT培养基可对杂种细胞进行选择。
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可作为中间合成途径的原料而进行添加。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
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1.动物的选择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
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 至关重要。
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
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1ml,0.2ml/点)↓3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3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2~3周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3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上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
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
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hat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hat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理及应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筛选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cells)是一项关键技术,这些细胞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用于生物医药研究和治疗。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简述如下:
1. 免疫动物:首先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激活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
2. 细胞融合: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已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如聚乙二醇诱导)进行融合。
3. 选择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如HAT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使非融合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死亡,仅允许杂交瘤细胞存活及增殖。
4. 单克隆筛选:通过有限稀释法或克隆环等方法进一步筛选单个杂交瘤细胞克隆,确保每个克隆来源单一,能稳定分泌目标抗体。
5. 抗体检测与鉴定:对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进行抗体特性分析,确认其分泌的抗体具有所需特异性和亲和力。
6. 扩增保存:成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大量扩增,并长期冷冻保存以供后续研究和生产使用。
杂交瘤细胞筛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特异性抗体分泌能力的杂交瘤细胞。
通过筛选和克隆化,最终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二、实验原理杂交瘤细胞筛选技术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同时保留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通过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1. 试剂:聚乙二醇(PEG)、HAT培养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lgG抗体、包被液、脱脂奶粉、洗涤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等。
2. 仪器: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冰箱、酶标仪、微量移液器、恒温箱、96孔板等。
3. 实验动物:小鼠。
四、实验步骤1. 细胞融合:将骨髓瘤细胞和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PEG诱导细胞融合。
2. 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含有HAT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3. 细胞筛选:经过1-2周的培养,筛选出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 特异性抗体筛选:采用ELISA方法,将抗原固相在微孔板上,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微孔板中,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5. 克隆化:将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确保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6.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克隆化后的杂交瘤细胞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
五、实验结果1. 细胞融合:成功将骨髓瘤细胞和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融合。
2. 细胞培养:在HAT培养基中,杂交瘤细胞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
3. 细胞筛选:经过筛选,获得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 特异性抗体筛选:ELISA结果显示,部分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
5. 克隆化:对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6.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间接ELISA结果显示,克隆化后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画线单克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2. 掌握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
3. 了解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特异性的抗体。
它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纯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等步骤,制备出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1. 动物:小鼠(Balb/c系)2. 抗原:待检抗原3. 细胞株: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4. 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半量培养基5. 试剂:FCS、聚乙二醇(PEG)、HAT培养基、HAT筛选培养基、抗体纯化试剂盒等6. 仪器:离心机、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等四、实验方法1. 动物免疫:取小鼠,按抗原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间隔时间为2周,共免疫3次。
2. 细胞融合: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聚乙二醇(PEG)进行细胞融合。
3. 细胞筛选:将融合后的细胞进行HAT培养基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4. 克隆化: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获得单克隆细胞。
5. 抗体检测:通过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细胞的抗体活性,筛选出阳性克隆。
6. 单克隆抗体纯化:采用抗体纯化试剂盒对阳性克隆进行纯化。
五、实验结果1. 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得到杂交瘤细胞。
2. 在HAT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得到单克隆细胞。
3. 通过ELISA方法检测,筛选出针对待检抗原的阳性克隆。
4. 单克隆抗体纯化成功,纯度达到90%以上。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针对待检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的抗体应用奠定了基础。
2. 在细胞融合过程中,采用适当比例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可以提高融合率。
3. 在筛选杂交瘤细胞时,HAT培养基的浓度和培养时间对筛选效果有较大影响。
淋巴细胞杂交瘤(hybridoma)单克隆抗体技术 2
淋巴细胞杂交瘤(hybridoma)单克隆抗体技术 2(三) 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细胞在同一品系小鼠腹腔内产生大量McAb。
常用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 Ag8.653 等。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适合于一般的培养液,如RPMI1640,DMEM培养基。
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细胞的最大密度不得超 106/ml,一般扩大培养以1∶10稀释传代,每3~5天传代一次。
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6~20小时,上述三株骨髓瘤细胞系均为悬浮或轻微贴壁生长,只用弯头滴管轻轻吹打即可悬起细胞。
一般在准备融合前的两周就应开始复苏骨髓瘤细胞,为确保该细胞对HAT的敏感性,每3~6月应用 8~AG(8氮杂鸟嘌呤)筛选一次,以防止细胞的突变。
保证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良好的形态,活细胞计数高于9 5%,也是决定细胞融合的关键。
(四) 免疫脾细胞免疫脾细胞指的是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母细胞��浆母细胞。
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以后的脾脏,制备成细胞悬液,由于此时B淋巴母细胞比例较大,融合的成功率较高。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用不完全的培养液洗一次,置平皿中不锈钢筛网上,用注射器针芯研磨成细胞悬液后计数。
一般免疫后脾脏体积约是正常鼠脾脏体积的2倍,细胞数为2×108左右。
二、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一) 细胞融合流程(1) 取对数生长的骨髓瘤细胞SP2/0,1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用不完全培养液混悬细胞后计数,取所需的细胞数,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
(2) 同时制备免疫脾细胞悬液,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
(3) 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或1∶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50ml塑料离心管内用不完全培养液洗1次,1200rpm,8分钟。
(4) 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以免影响PEG的浓度。
(5) 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使细胞沉淀略加松动。
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筛选杂交瘤细胞原理是一种用来检测细胞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的基因变化以及个体之间的活动。
筛选杂交瘤细胞使用的荧光技术是一种将少量物质转变成荧光信号的技术。
通过荧光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观察一个特定对照组,以及另一个不同的细胞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杂交瘤细胞,并尝试判断去区分哪些细胞是真正的杂交瘤细胞,哪些是质变或未发生突变的细胞。
筛选杂交瘤细胞也可以使用一种称为“hat select”的技术,它是一种在细胞的遗传学性质上控制细胞突变的技术。
“hat select”使用的原理是在受精卵上插入一种含有新基因的病毒,该病毒具有抗生素抵抗力的能力,病毒的基因将与卵染色体的基因结合,从而杂交瘤细胞将具备抗生素抵抗力的可能性。
不同的抗生素将被用来筛选不同的基因变异,并确定有几个药物抵抗力的基因变异。
筛选杂交瘤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进行细胞的诊断和治疗。
这种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使细胞的诊断更加准确,而且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行为,以及特定紊乱的产生。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即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又称单克隆抗体技术。
它是在体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克勒(Ko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1975)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形成能分泌针对该抗原的均质的高特异性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这种技术通称为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的基础是细胞融合技术。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可以连续传代,而脾细胞是终末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
如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或因子的淋巴细胞融合,则融合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或因子的能力,同时也克服了免疫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的缺点,融合的细胞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而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征。
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被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具有所谓永生性。
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才能具有持续培养的能力,形成同时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两种特征的细胞克隆。
其原理从下列3个主要步骤阐明。
(一)细胞的选择与融合建立杂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细胞一方必须选择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
脾是B细胞聚集的重要场所,无论以何种免疫方式刺激,脾内皆会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反应。
融合细胞的另一方则是为了保持细胞融合后细胞的不断增殖,只有肿瘤细胞才具备这种特性。
·选择同一体系的细胞可增加融合的成功率。
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所以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伴侣。
使用细胞融合剂造成细胞膜一定程度的损伤,使细胞易于相互粘连而融合在一起。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2细胞工程(含解析)
2021-2021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2-细胞工程(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B. 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C. 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2.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并筛选出特定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抗体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B. 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C. 抗体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D. 抗体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3.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错误的是()A. 单克隆抗体可制成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B. 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C. 对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T细胞D. “生物导弹”在原位杀死癌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4.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
下列选择错误的是()A.选择去核的卵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B.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5.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内发育,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 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 用于保护濒危物种D. 改变动物的基因型6.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⑤需要氧气⑥需要二氧化碳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⑥7.某同学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是()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A 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浮液B 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C 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种间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培养基区别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常加入动物血清A. AB. BC. CD. D8.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都发生改变B. 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C.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都是获得完整的植株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维生素、有机添加物和相关激素9.动物细胞培养的顺序是( )①原代培养②传代培养③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分散的悬浮细胞A. ③①②B. ①②③C. ②①③D.①③②10.“生物导弹”是指()A. 单克隆抗体B. 杂交瘤细胞C. 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D. 在单抗上链接抗癌药物二、填空题11.如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 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__(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______12.新兴生物工程能使免疫学在应用方面更上一层楼,为人类带来福音.一方面新兴生物工程可以为免疫活性物质及疫苗的制备开辟新途径,解决免疫治疗及免疫预防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新兴生物工程还可以为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提供可能.(1)利用________ 技术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与传统方法获取的同类产品相比,它的显著优点是________(2)干扰素及部分疫苗都可以通过________ 技术制造的工程菌来大规模生产,如国内应用较普遍的重组CHO乙肝疫苗;(3)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借助________ 技术可获取大量自身健康皮肤用于移植.(4)通过向供体动物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________ 的表达,或设法将之去除,再结合________ 技术,可培育出无免疫排斥的转基因猪器官;(5)________ 的分离和培养成功也为解决上述难题开辟了新途径,因其具有________ 性,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产生各种人造组织器官.13.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 和________ 技术.(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________ ,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5)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14.如图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1)过程①和②得到的Y细胞称为________ .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 .(2)④过程需要________ 酶,⑥过程需要用________ 处理受体细胞.(3)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是否相同?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4)如果想用棉花生产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__ ,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__ 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15.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备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绐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________ 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 ________ 了反应,再从小鼠________ 的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________ 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____ 中使其增殖,再从________ 中提取、纯化获得.(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1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等特性.16.如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 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__ .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__ .(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17.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 代表动物细胞工程的几项技术①②③依次表示其结果.据图回答(1)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的产生反映了________(2)若b是体外技术,则必须对精子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________ 处理;所用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 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并且b获得的卵________ (填可或不可)直接用于胚胎移植;如果选择牛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生产②牛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为了提高胚胎的利用率进行胚胎分割时要平均分割的是________ .否则会影响________ ,一般情况下③中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 和表现型________ .(4)按照a是核移植技术,b是体外技术,c是胚胎分割技术,则①②③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___ .18.为治疗某种遗传性糖尿病,研究人员完成如下工作.(1)图1中①是取自患者体细胞的________ ,过程②表示________ 技术.(2)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加入诱导物外,还应加入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________ 等必需的营养成分,并在含5% CO2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 ;培养时,为防止接触抑制应适时用________ 处理,一般________ 培养的细胞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19.生物工程在医疗卫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________ 技术制备的杂交瘤细胞,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与体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理化性质单一、________ 、可大量制备等优点.(2)干扰素、胰岛素等物质可以通过工程菌来大量生产.该技术中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要用同种________切割,以产生相同的________ .(3)在完成体外的过程中,对已取得的精子要进行________ 处理,为了获取更多的卵细胞,一般要对雌性个体注射________ ,使其超数排卵.(4)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获取自身健康的皮肤,用于皮肤移植.在此过程中通入CO2的目的是________ ,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 酶,可防止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三、实验探究题20.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请据图回答:(1)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__。
融合细胞的筛选方法
融合细胞的筛选方法
融合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学技术,它可以将两个不同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从而产生新的细胞类型。
这种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病毒感染等。
然而,融合细胞的筛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只有筛选出合适的融合细胞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1. HAT选择法
HAT选择法是一种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它利用了两种细胞的不同特性,即骨髓瘤细胞可以在含有氨基酸代谢抑制剂(H)和嘌呤类似物(A)的培养基中生长,而淋巴细胞则不能。
因此,将两种细胞融合后,只有融合细胞可以在HAT培养基中生长,从而实现筛选。
2. GFP筛选法
GFP筛选法是一种利用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在融合细胞中,只有成功融合的细胞才能表达GFP,从而实现筛选。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高通量筛选。
3. 紫杉醇选择法
紫杉醇选择法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紫杉醇(Taxol)筛选融合细胞的方法。
紫杉醇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使得只有融合细胞可以在含有紫杉醇的培养基中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筛选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筛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同的筛选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
在进行融合细胞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并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41讲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原卷版)
第41讲动物细胞工程1.(2023·全国·高二课堂例题)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登上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表明我国的克隆技术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成功证明了()A.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动物细胞的再生能力C.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D.动物细胞的分化能力2.(2023秋·湖北·高三荆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小鼠作为一种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相似度较高的哺乳动物,常用于人类某些疾病的研究。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细胞的潜能B.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需提供的气体环境是95%的CO2和5%的空气C.图中胚胎干细胞分化后的组织移入小鼠替代病变器官属于治疗性克隆D.图中重组细胞重编程、分裂、分化最终产生的小鼠与患病鼠性状相似3.(2023秋·辽宁·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精准爆破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ADC(抗体偶联药物)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该物质由抗体(导弹体)、药物(核弹头)和接头三部分组成,ADC的作用机制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DC的制备过程运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B.获得制备ADC中足够数量的抗体需经过多次筛选C.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需要消耗ATPD.癌细胞的凋亡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水解作用4.(2023秋·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直接用PEG处理,植物细胞不能直接用PEG处理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提高单个细胞初生代谢物的含量C.茎尖组织培养得到的脱毒苗可以抵抗病毒侵染D.动植物组织经胰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5.(2023春·全国·高二课堂例题)Ca2+水平升高可直接或通过激活重构胚使处于MII期的卵母细胞恢复分裂周期。
hat筛选杂交瘤细胞原理
hat筛选杂交瘤细胞原理嗨,亲爱的小伙伴!今天咱们来唠唠HAT筛选杂交瘤细胞这个超有趣的事儿。
咱们先得知道啥是杂交瘤细胞呢。
简单来说呀,就是把一种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像骨髓瘤细胞)和一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比如B淋巴细胞)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得到了杂交瘤细胞。
这个杂交瘤细胞可厉害啦,它既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本事,又有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那HAT是啥呢?HAT是一种特殊的培养基,它里面有三种关键的成分,分别是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
这就像是一场特殊的考验,只有符合条件的细胞才能在这个培养基里快乐地生长。
对于骨髓瘤细胞来说呢,它有个小毛病。
正常的细胞可以自己合成DNA的一些原料,但是骨髓瘤细胞在氨基蝶呤(A)存在的情况下,它自己合成DNA的路就被堵住了。
因为氨基蝶呤会阻断细胞内嘌呤和嘧啶合成的主要途径。
那骨髓瘤细胞要想在HAT培养基里生长,就得走另外一条路,也就是利用次黄嘌呤 -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来利用次黄嘌呤(H)和胸腺嘧啶核苷(T)合成DNA。
可是呀,很多骨髓瘤细胞是缺乏HGPRT酶的,所以在HAT培养基里,它就没法生长啦,就像一个找不到路的小迷糊,只能慢慢被淘汰掉。
再说说B淋巴细胞呢,B淋巴细胞本身是正常的细胞,它有HGPRT酶,理论上可以在HAT培养基里生长。
但是呢,B淋巴细胞有个小弱点,它不能无限增殖呀,在培养的过程中,它自己就慢慢不行了,就像一个小蜡烛,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
而咱们的杂交瘤细胞就不一样喽。
杂交瘤细胞是融合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优点。
它从B淋巴细胞那里得到了HGPRT酶,这样就可以在氨基蝶呤存在的情况下,利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来合成DNA啦。
同时呢,它又从骨髓瘤细胞那里继承了无限增殖的能力。
所以在HAT培养基里,杂交瘤细胞就像一个超级小战士,能够茁壮成长。
其他不符合条件的细胞,就都被这个特殊的培养基给筛选掉了。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方法杂交瘤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它是由体外融合的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如B细胞)形成的。
杂交瘤细胞具有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生产中。
但是,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只有筛选出合适的杂交瘤细胞才能保证后续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方法。
1. HAT选择法HAT选择法是最常用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方法之一。
HAT是由氨基己糖、胸腺嘧啶和腺嘌呤三种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它可以选择性地杀死未融合的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而对杂交瘤细胞则没有影响。
因此,在HAT培养基中培养杂交瘤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长下去,而未融合的细胞则会死亡。
这样,就可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2. HT选择法HT选择法是一种改进的HAT选择法。
它是在HAT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了胸腺嘧啶和腺嘌呤两种化合物,形成了HT培养基。
HT培养基可以选择性地杀死未融合的免疫细胞,而对杂交瘤细胞和未融合的癌细胞则没有影响。
因此,在HT培养基中培养杂交瘤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和未融合的癌细胞能够生长下去,而未融合的免疫细胞则会死亡。
这样,就可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未融合的癌细胞。
3. 限稀稀释法限稀稀释法是一种基于单克隆细胞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杂交瘤细胞进行限稀稀释,使每个孔中只有一个细胞,然后进行培养。
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单克隆细胞能够生长下去,而多克隆细胞则会死亡。
这样,就可以筛选出单克隆的杂交瘤细胞。
4. ELISA法ELISA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抗原涂在微孔板上,然后加入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然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使其与抗体结合。
最后,加入底物,使其与酶结合,产生发光信号。
通过检测发光信号的强度,就可以确定杂交瘤细胞的抗体产生情况。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需要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1]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总共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筛选的原理与方法: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是第一次筛选的关键。
普遍采用的H A T选择性培养液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
其依据是细胞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 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 A合成的“D途径”。
另一条途径是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途径”),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
因此,在HA 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
对于骨髓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缺陷型(HGPRT)细胞,因此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
惟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 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 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
第二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免疫过程中,由于采用连续注射抗原的方法,且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形成相对应的一种效应B淋巴细胞,因此,从小鼠脾脏中取出的效应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不同的,经HA T培养液筛选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也存在差异,所以必须从杂交瘤细胞群中筛选出能产生针对某一预定抗原快定簇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杂交瘤抗体技术(Hybridoma technology)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具有特异抗原识别能力的B淋巴细胞与癌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既具有B 淋巴细胞的特异抗原识别能力,又具有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的混合细胞。
通过培养这些杂交瘤细胞,可以获取大量生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能力。
具体来说,杂交瘤抗体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生抗原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化。
首先,需要用原生抗原对小鼠(或其他合适的动物)进行免疫。
免疫过程中,将原生抗原注入小鼠体内,使得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原生抗原可以是具有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多肽、多糖或其他小分子。
接下来,需要采集小鼠的脾脏细胞,其中包括B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然后,将获得的小鼠脾脏细胞与特定的癌细胞(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癌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但是缺乏自身产生抗体的功能。
通过融合,可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关键步骤是融合剂的添加,常用的融合剂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或电融合等方法。
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杂交瘤细胞系或克隆。
接下来,需要进行对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细胞状态杂乱,包括混合细胞和单个细胞。
为了筛选出合适的杂交瘤细胞,通常会采用HAT选择培养基。
HAT选择培养基含有嘌呤、嘧啶和大环酸(aminopterin)。
此种培养基筛选基于杂交瘤细胞同时需要三种成分合成DNA和RNA,但正常骨髓细胞无法合成这些成分,从而导致正常骨髓细胞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生存和增殖。
经过适当的筛选,能够获得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杂交瘤细胞系具有很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同时也保留了母细胞所特有的特异性抗原识别能力。
在杂交瘤细胞系的培养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来维持细胞的稳定生长和抗体的产生。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总共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筛选的原理与方法: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是第一次筛选的关键。
普遍采用的HAT 选择性培养液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
其依据是细胞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T 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另一条途径是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途径”),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
因此,在HA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
对于骨髓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缺陷型(HGPRT)细胞,因此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惟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第二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免疫过程中,由于采用连续注射抗原的方法,且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形成相对应的一种效应B淋巴细胞,因此,从小鼠脾脏中取出的效应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不同的,经HAT培养液筛选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也存在差异,所以必须从杂交瘤细胞群中筛选出能产生针对某一预定抗原快定簇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
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HAT【1】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HAT培养基是指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in)、氨基蝶呤(aminopterin)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三种物质的细胞培养基。
1.细胞内合成DNA原料的核苷酸形成的途径(1)起始合成途径(de novo pathway):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
(2)中间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
2.利用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1)经融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融合的脾细胞—瘤细胞、融合的脾细胞—脾细胞、融合的瘤细胞—瘤细胞、未融合的脾细胞、未融合的瘤细胞以及细胞的多聚体形式等。
正常的脾细胞在培养基中存活仅5~7天,无需特别筛选,细胞的多聚体形式也容易死去。
而未融合的瘤细胞则需进行特别的筛选去除。
(2)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经毒性培养基选出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例如嘌呤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和嘧啶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即只有起始合成途径。
效应B细胞虽不增殖,但有两条DNA合成途径。
(3)氨基蝶呤是叶酸的拮抗剂,可阻碍起始合成途径。
HAT培养基中含有氨基蝶呤时,细胞只有中间合成途径,所以必须供给核苷酸。
杂交瘤细胞的起始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但可通过中间合成途径利用以培养基中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为原料进行合成。
而缺失中间合成途径的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
从而选择出杂交瘤细胞。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A 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
胞的原理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H A 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HAT培养基是指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in)、氨基蝶呤(aminopterin)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三种物质的细胞培养基。
1.细胞内合成DNA原料的核苷酸形成的途径
(1)起始合成途径(de novo pathway):
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
(2)中间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
2.利用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1)经融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融合的脾细胞—瘤细胞、融合的脾细胞—脾细胞、融合的瘤细胞—瘤细胞、未融合的脾细胞、未融合的瘤细胞以及细胞的多聚体形式等。
正常的脾细胞在培养基中存活仅5~7天,无需特别筛选,细胞的多聚体形式也容易死去。
而未融合的瘤细胞则需进行特别的筛选去除。
(2)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经毒性培养基选出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例如嘌呤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和嘧啶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即只有起始合成途径。
效应B细胞虽不增殖,但有两条DNA合成途径。
(3)氨基蝶呤是叶酸的拮抗剂,可阻碍起始合成途径。
HAT培养基中含有氨基蝶呤时,细胞只有中间合成途径,所以必须供给核苷酸。
杂交
瘤细胞的起始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但可通过中间合成途径利用以培养基中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为原料进行合成。
而缺失中间合成途径的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
从而选择出杂交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