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分析——以特许转让为技术溢出途径

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分析——以特许转让为技术溢出途径
I F 1 K1 K2 7 + a c Q= ( —1K17 一7) 7 ( 3 1)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 术 转 移 自主 创新
特 许 转 让
由f ) 求得 东 道 国各 厂 商及 国 内 总产 量 分别 为 2
' 1

引 言
知识 产 权 保 护 对 发展 中 国家 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一 直 是 经 济 学 家 们关 注 的热 点 。因 此 .本 文借 鉴 R u e 和 B N yh a 型 的基本 思路 r 模 构 造 了一 个 三 方 参 与 的博 弈模 型 ,从微 观 层 面 分析 了加 强 知 识 产 权 保 护过 程 中 ,发展 中 国家 各 参 与方 支 付 水 平 的 变化 , 以及 由此 产 生 的经 济 效 应 。 最 后 ,本 文 将 提 出 有 针 对 性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
Sa ggi 2 0 ) 因此 ,我 们利 用 02。

+ -) K2 c =
。 ( 2 1)
我们 利 用 模 仿成 本 K, 衡量 南 方 国 家知 识产 权 保 护 力 度 : 来 模
本 国知 识产 权保 护 力 度的 加强 而上 升 ( ep n 1 3 G s n 仿成 本越 大 , 识产 权保 护 力度越 大 。 因此 , 们通 过 式 ( 1 . 1 ) H lma , 9 , ls a d 9 a 知 我 1 ) ( 2 K 来衡 量东 道 国的知 识产 权保 护力 , 可 得 出命 题 1 。 命 题 1 随 着 南方 国 家 知识 产权 保 护 力度 的 加大 ,北 方 国家 收 度 , 3) 厂 商是 技 术许 可 型企 业 .所需 技 术 从 国外 引进 。其 产量 ( C

知识产权侵权、保护的经济学思考

知识产权侵权、保护的经济学思考

在经 济学 理论 中 , 权行 为是 有成 本 的。其 成 本包 侵 括 实施行 为过程所作 出的物质 耗费 、实施 违 法行 为造 成 的社 会后果 , 以及违 法行 为所承担 的社 会制 裁 , 个成本 这 既有 必然成 本 , 又有法 定成 本。 前者是 指基于侵 权 行为本 身而 产生 的资源耗 费 ,是 侵权 人 实施这 一行 为所作 出 的
能 是合 法收 益 , 而是 实施侵 权 行 为所 获 得 的必然 收益 , 在 “ 出” 于“ 放” 产 多 投 的情 况 下 , 项 行 为 才被 视 为 有 “ 该 效
益” 。因此 , 只要 存在侵 权 行为成 本过 低 的诸 多因素 , 侵犯 他人 知识 产权 的行 为就 可能发 生。 可 以 说 , 一 定 范 围 内 , 本 越 低 ,收 益 ” 在 成 “ 则越 多 , 侵 权 行 为发生 的概率 也就 越高 。 知识产 权保 护 的策略 思考 知识 产 权 侵 权 行 为直 接 发 生 于 社 会精 神 产 品 的生
非常重 要 。
3 化 产 权 执 法 . 低 侵 权 收 益 预 期 强 降
诺 斯 对 制 度 的理 解 非 常 宽 泛 , 认 为 , 度 的 构成 他 制 除 了以法律 为代表 的正 式制 度和 以社 会 意识 为代表 的非 正 式制度 外 , 应 当包括 制度 的实施机 制 。 还 因为正 式制度 和 非正 式制度 只是 给定 了人 们行 为 的标; 隹,如 果 不执行 这 个标; 从现 实 的效 果看 等于没 有制 度。 一定程 度上 隹, 在 讲 , 制度 不执行 比没 有制度 更糟 糕 。 有
定成 本 与非法 利益 之间 的关 系 ,即注 意保 持侵 权行 为 的
成 本总 和 大于 该行 为所取 得 的“ 益 ” 这 是 法定成 本 的 利 , 最低 限度 : 三是 对某 些特 别严 重 的侵 权 行 为 , 设定 较 高 的 法定成 本 , 以法 律 的形式加 重 对该 类违 法行 为 的惩罚 , 即 不让其 有利 可 图。科 学设定 法 定成 本对 于 防范侵 权行 为

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

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

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知识产权是指由人类创造或发明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智力成果所拥有的权利。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既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也可以从实践层面进行研究。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经济学原理知识产权的本质是权利,因此,其产生的核心是权利的观念。

在经济学中,知识产权的基本原理是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需求与供给,并由此塑造出来的市场行为。

首先,知识产权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是因为它可以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创意收益。

其次,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战略性的优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知识产权的确立必须通过权利法律的保护。

只有有力的法律手段才能够有效保护知识产权,进而促进创新和发展。

二、知识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促进创新知识产权能够保护创造者的知识产权,增加创造者的收益,从而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这种保护机制可以使得知识产权拥有者在创新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的创新方向,并通过积极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促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的权利保护,能够促进知识产权拥有者把发明或创造的技术转移到其他的领域中去,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资源。

这样就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维持市场秩序和价值稳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价值稳定。

面对知识产权的高度进步,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利用也会逐步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这样就能够确保企业市场合法、公平竞争,维持市场秩序和价值的稳定,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变现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收益。

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变现是企业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主要的方式。

市场化变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知识产权的专利化掌握专利技术,申请专利,可以有效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及时发现和解决相似技术的侵权情况,保证知识产权的有效实施。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知识产权的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知识产权的分析
知识产权的分析
口郭 迁 季 明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研 究生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4
摘 要: 新制度经济学一般 以产权的定义及 其地位 为切入点来研究产权制度 , 进而延伸到知识产权制度 , 深入分析产权及知识产权的运行机制及模 式。正确选择知识产权保 护战略 , 对我 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 力意义深远 。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知识产权 3 新制 度经 济学 分析 知识 产权 制度 对 我国政 府 的启示 . 用 1 . 新制度 经济 学对 知识产 权 制度 的分析
知 识 资 产 管 理 群 (nelcu lCa i lMa a e n o p Itl ta d pt n g me lGru , a I MG 曾经整 理 出~套能 有效 管理 企业 知识 资产 的应用 模式 , C ) 称 为” 价值 阶层 ”V le i a h ) 将企 业知 识资产 管 理 系统分 为五 (a He r y 。 u rc 个阶 段 , 下 而上 依次 为 : 自 防御 侵权 期 、 降低成 本期 、 创造 利润 期、 内部 整合期 、 景规划 期 。中国 大部分 企业 仍处 于 防御侵 权期 , 愿 可 以带 来经济 效益 的专利 功 能没有 充分 地发 挥 , 成 了经济 资源 的 造 浪费和 企业 成本 的增加 ,阻碍 了企 业 的进 一步发 展 。这就 要求 企 业做好 两方面 的工 作: 首先 , 根据 知识 产权 的特 性和商 业运 作的要 求 , 不 同的专利进 行评 估和 检测 , 对 采取 区别 处理 的方 法 , 不 同 对 的专利 作 出科 学选 择 。对不 合时 宜 , 符合 市场 需求 并且 没有市 不 场 价值 , 其带 来的经 济社 会效益 远小 于其 维护 费用 的, 或 应予 以放 弃 。其次 , 应积 极转 变专利 的经 营策 略 , 被动 防御 转化 为主 动经 将 营 。在 当今知 识经 济时代 ,无 形资产 已经 成 为创造 财 富的主 要手 段 。根据 美 国 5 0家代表 性上 市公 司 的市值 ,有 形资产 与无 形资 0 产 的 比例 , 前者 逐年 下降 , 者逐 年 上升 。可 见, 分利 用和 经营 后 充 知 识产权 可 以给 企业 带来 丰厚 的利润 , 高企 业 的市场价 值 。新 提 制度 经济学 分析 知识产权 给我 国企 业带 来 的启示 , 概括地 说 , 是 就 要 合理决策 专利 的去 留 以及 转变 管理 专利 的方 式 。

知识产权有限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

知识产权有限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
化 配置 的基础 。 法 律的 设立 也要 遵循产 权 制度 的安排 , 因为法 律 足 的各方利 益 需求得到 均衡保 护 , 才是有 效率 的 。 嗵 ’ 知识产 权制
制度 的运 行会给 当事人带来 收益和 成本 , 法 律就是通过 产权 的界 度 的设立主 要是通过 法律将知识 产权 界定为私权 属性 , 达到保护
定、 变 更和 安排 , 来解 决利益 冲突 , 改 善资源 配置 , 实现 效益最 大 创 造者 的合法 权益 、 提 高其创作 积极性 的 目的; 同时又要规 制产
化。
权 交易 , 促 进信 息的广 泛传播 与使用 如 前所述 , 知识产权 的私
激 发其创 造热 情 , 丰富 人类 的精 知 识产权 制度的首 要任务是 界定知 识产权 的归属 , 即知 识产 权 保护 能够 为所有 者带来 利益 , 权 归私人拥 有 还是 归公共 所有 更有 效率 。知识 产 品具有公 共产 神 文化 产 品; 但 如果让 私权绝 对化 , 权 利人 在让渡 私有 权利 时会 品和私 人产 品的双 重属 性 , 根据现 代产 权理 论 , 所谓 的私人 产 品 索 取高 价或 附带 不合理 条件 ,增加 社会 公众 使用 知识产 品 的成
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知识产权制度 内在的经济理性进行分析, 阐述了对知识产权进行有限制保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关键 词 知识 产权 产权 归属 经济分 析 知 识产 权保 护
作者简介: 贾明珍, 河北经贸大学 2 0 1 l 级民商法硕士研 究生。 中图分 类号 : D9 2 3 .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1 - l 0 6 - 0 2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知识产权是指对知识和创造性成果的法律保护。

它的存在和运作能够在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研究,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一、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创新与知识流动的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的市场失效。

在经济学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为创新提供保护,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知识的流动与分享,推动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的融合。

然而,知识产权的市场失效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存在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垄断,限制竞争与创新。

因此,经济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确保合理的竞争,并避免不必要的市场失灵。

二、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能够获得对其创新成果的独家使用权,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激励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助于改善技术的传播和转移。

由于知识产权的存在,企业和研究机构更愿意分享和交流他们的技术成果,以获取更多的授权和合作机会。

这种知识的流动可以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导致技术转移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获取和利用技术创新的困难。

这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造成知识产权不平等的局面。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面临着侵权和盗版的挑战。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普遍和难以控制。

这不仅对创新者的利益构成威胁,也会对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一些是由于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知识产权法制保护的经济分析

知识产权法制保护的经济分析

二 、 济 分 析知 识 产 权 法 律 问题 的 正 当性 经
2 0世纪 6 0年代 , 以科 斯 、 波斯 纳为 首 的美 国学 者将 经 济分析 引人 法律领 域 ,给法律 花 园带来 了一缕清新 隽永 的 风 。但是 , 当我们 面对 日渐汹涌 的法律 经济分 析热潮 , 当这

象 的基 本单元是有 理性 的个 人 ,并 由此假 定集体 行为是 其 中个人 选择 的结果 。公共选 择理论 的创始 人布坎 南反 对从 集体 的角度 出发考察政治 、 法律等社会行 为的分析方法 。因 为这 种方 法很容 易导 致将 国家 不仅 看成 一个 超人 的单 位 , 而且将 国家利益或 公共利益 看作是完 全独立 于个人 利益 而 存在 的东西 , 而“ 国家看 成是代 表整个社 会 的唯一决 策 进 将 单位 ” 。布坎南 指 出, 人们并 不是 为了追求 真善美 而是 为 了 去实现 各 自的利益 而参 与政 治活 动的 。每一 个参 加公共 选 择 的人 都有其不 同的动机 和愿望 。他们依 据 自己的偏 好和
这还仅仅是从成本和收益的经济学角度分析如果从心理学社会学的维度评判因违法的低成本高收益而导致的知识产权法制失灵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后果即公众的投机心理盛行反正物美价廉的侵权产品迟早会出现搭便车当然最划算好逸恶劳的心态严重创新和不创新一个样诚实信用的缺失盗版侵权这类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不需要付出应有的代价道德标准的沦陷??所有这些都是知识产权法制失灵产生的社会成本包括市场成本和非市场成本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
对于 同一个 问题 , 需要从 多个角度 进行 考察 , 以便探 索 出这
研究 对象 的法 律现象 也是包括 经济学 在 内的诸 多社 会科学 是 . 为法学研究 对象 的法 律现象 , 是其他社 会科 学 的关 作 也 护 这一法律 问题 。以期 对 国人 知识产 权保 护法律意 识 的变

专利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专利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专利保护的经济学分析在现代经济学中,专利保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它除了可以激励发明创造外,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保护竞争秩序。

由于专利技术涉及到了企业的利润、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因此也引发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对专利保护的经济学分析也越来越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1. 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对产品、价格和渠道等方面的竞争,更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

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企业提供了确切的武器,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

专利权可以有效的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垄断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机会。

2. 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专利保护对发明创造提供了激励,这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企业投入研发的成本得到了保护,因此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企业也能够更大程度地投入到研发领域中来。

3. 知识产权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促进技术转移。

技术创新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绝大部分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技术转移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专利技术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专利技术的权利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使技术流向需要技术者,防止技术的流失,从而促进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转移。

4. 知识产权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社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资本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知识产权恰恰是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文化、学术繁荣和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产出率,提高社会效率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总体而言,专利保护的经济分析具有十分复杂性,它会涉及到企业的利润、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竞争秩序、社会福利等方面,因此分析的角度也非常广泛,从单个企业到整个产业,都可能涉及到专利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如果想要深刻理解专利保护的经济学分析,不仅需要对经济学有较深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实际应用的经验。

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范式和方法:1. 民法学角度: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是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从民法学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可以深入探讨其基本概念、特征、分类、保护范围、权利的取得与丧失等问题。

2. 经济学角度:知识产权制度具有经济学上的价值,涉及到市场交易、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博弈论等方法,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与收益、知识产权市场的供需关系、知识产权贸易和技术转移等问题。

3. 宪法学角度: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律制度,其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从宪法学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可以探讨知识产权的宪法基础、宪法权利的保障、宪法义务的履行等问题。

4. 法史学角度: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也是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从法史学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可以深入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和特点。

5. 比较法角度: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国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问题。

从比较法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可以探讨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异同、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等问题。

6. 跨学科研究角度:知识产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包括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

从跨学科研究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知识产权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总之,知识产权法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范式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探讨知识产权问题。

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研究视角和方法,以适应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特征与对策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特征与对策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特征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

知识产权是指由人们的智力创造出的各种知识产物,例如专利、版权、商标等等。

作为一种重要的产权,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特征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特征和对策两个角度探讨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知识产权的经济学特征1. 非排他性知识产权相比其他物质财产,其非排他性是其独特的经济学特征之一。

他人可以随时从已有的知识产权中获得借鉴和学习,这就使得大量的新知识可以充分流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都是受到了这一特征的影响。

2.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交易中双方的信息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交易可能受到不对称信息的影响而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使用都涉及到高度复杂的信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可以采取不利于竞争的行为,例如垄断知识产权或限制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等。

这些行为都将导致在知识产权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3. 长期性知识产权相较于其他产权具有独特的长期性特征。

例如,专利权最长可保护20年。

这就使得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可以长期获得对专有技术或知识的控制和收益,从而有利于其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投入。

然而,长期保护也会对其他人的发明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过度,特定领域的知识就可能被少数人垄断,从而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动力,影响了知识创新的进展。

二、对策1.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对于现代经济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首要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

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在推动创新、发展科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经济学名词)

知识产权战略(经济学名词)

知识产权战略(经济学名词)知识产权战略(经济学名词)1. 概述知识产权是指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的法律保护,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提高其价值和影响力,以及获取竞争优势而制定的策略和计划。

2. 知识产权的分类与保护2.1 专利专利是保护发明技术的一种知识产权。

它授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享有独占权,使其能够防止他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制造、使用、销售或引入该专利技术。

2.2 商标商标是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符号,包括文字、图形、图案、颜色等。

商标的保护主要通过注册来实现,注册后可以获得在一定地区内对商标的独占使用权。

2.3 著作权著作权是对文学、音乐、艺术、建筑等的权利保护。

著作权的产生不需要注册,只要作品符合法定条件,即可获得保护。

2.4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企业内部的特定信息,包括技术、数据、客户信息等,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保护商业秘密的主要措施包括签署保密协议、限制内部人员的访问和使用,以及实施技术措施等。

3. 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3.1 制定知识产权政策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政策,明确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公司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和原则。

3.2 进行知识产权评估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和价值,确定知识产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

3.3 设定目标和战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目标和战略,确定对目标市场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等具体措施。

3.4 实施和监控落实制定的战略,并且定期监控知识产权的状况,及时调整战略,确保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4. 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4.1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4.2 保护企业利益知识产权战略可以防止他人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侵犯,确保企业能够享有其合法权益。

4.3 提高企业的价值和影响力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增加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合作机会。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论文资料)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论文资料)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邹 薇3 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和经济中的技术创新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却局限于法学领域,以致不仅难以揭示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估计知识产权保护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实际效应,而且难以就技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所应建立的知识产权制度及相关制度结构提出可行建议。

本文将对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结构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R &D 活动与专利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者与技术跟随者的博弈模型,研究不同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就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研究与开发(R &D ) 专利制度 3邹薇: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2。

一、引言研究与开发(R &D )活动和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这是目前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

然而,如何认识企业和经济中的技术创新行为?对此一直缺乏十分有效的理论模型和有说服力的经验研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及作为其基础的科学知识积累具有突出的公共品性质。

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技术的创新与扩散都不仅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而且是在特定的制度背景尤其是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法律背景下展开的。

因此如果不把这些制度因素内生化,就很难把握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其一,在科学研究和基础知识积累的开放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利润动机之间是有冲突的,而特定的法律结构对于均衡的技术存量具有重要影响。

其二,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都仅限于法学范围,经济学讨论很薄弱,这样不仅很难估计知识产权的实际效应,而且更难基于促进技术进步的目的改进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

其三,随着国际竞争的深化和全球化进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T rade 2R elated In tellectual P rop erties ,TR IP s )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市场上技术领先和技术后进企业的分析,一定意义上可以为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竞争和贸易问题提供理论框架。

法律经济学分析案例分析(3篇)

法律经济学分析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日益增多。

然而,并购过程中涉及的反垄断审查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案例以某知名企业并购另一行业领先企业为例,运用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进行深入剖析。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并购方:某知名企业,主要从事A行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2.被并购方:另一行业领先企业,主要从事B行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市场份额较大。

(二)并购原因1.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整合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

3.实现产业升级,拓展业务领域。

二、法律经济学分析(一)并购的市场效应1.并购的市场集中度:并购完成后,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加。

2.并购的市场竞争:并购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降低市场竞争。

3.并购的市场效率:并购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并购的社会效应1.消费者福利:并购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价格上涨。

2.产业创新:并购有助于产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3.就业影响:并购可能导致部分员工失业,但同时也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三)并购的法律审查1.反垄断审查:并购涉及反垄断审查,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反垄断法规: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一定规模,需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3.反垄断审查标准:反垄断审查主要考虑市场支配地位、市场份额、竞争影响等因素。

三、案例分析(一)并购的市场效应分析1.并购的市场集中度:并购完成后,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加。

根据并购双方的业务范围,并购后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达到市场支配地位。

2.并购的市场竞争:并购可能导致市场垄断,降低市场竞争。

并购后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可能形成市场垄断,降低市场竞争。

3.并购的市场效率:并购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学中,产权是指一个人或团体对物品、资源或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产权保护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权保护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产权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环境。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和合约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如果没有有效的产权保护,人们将无法信任交易伙伴的承诺,合约将变得不可靠。

这将导致交易的减少,市场活动的受限以及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反,一个有着健全产权保护的社会,可以提供清晰、可信任的合约制度,从而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交易和投资。

制度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

其次,产权保护对于创新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

在一个有良好产权保护的环境中,企业和个人会有更大的动力投资于研发和创新。

他们知道他们的知识产权和创造的价值将得到保护,并且有机会从中获得合理的回报。

这种激励机制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传播,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相反,如果产权保护不充分,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企业和创新者就会失去动力,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产权保护还能够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

在一个充分保护产权的环境中,资本可以流动得更加自由。

这意味着资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效率进行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反,如果产权保护不完善,投资者会对资本流动的风险感到担忧,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资金存放在低风险或非生产性的途径中,而不是将其投资到更有前景的项目中。

这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效率的下降。

最后,产权保护还对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在一个保护产权的环境中,人们更有动力追求创新和创业。

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有机会被认可和奖励。

这种激励机制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精神,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相反,如果产权保护不充分,人们可能不会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安全和稳定的就业方式。

这将抑制创业活动的发展,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第7章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法经济学 第7章
主要内容
7.1 知识的特殊性 7.2 知识缘何需要产权? 7.3 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原则:利益衡平 7.4 商标制度的经济分析 7.5 著作权制度的经济分析 7.6 专利制度的经济分析 7.7 知识产权制度的新挑战
第7章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第7章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7.5 著作权制度的经济分析
7.5.2 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fair use)就是著作权排他性的制度限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作品而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亦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安排。合理使用是作者所要求的专用权与公众所要求的信息自由传播权之间的一种有效衡平。 在我国,合理使用主要分为两类: (1)允许自由和免费使用。 (2)允许自由使用,但是必须支付报酬。
第7章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习题
1.简述知识的四个经济特性及其效应。 2.为什么要对知识进行产权保护? 3.论述为什么衡平原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原则? 4.使用经济理论说明商标的信息简化和声誉抵押功能。 5.使用经济理论说明为什么著作权保护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 6.如何确定最优的专利宽度、高度、长度? 7.请从维护公共知识的社会性、严格限制公共财产“私有化”的角度分析教材158页的三个案例。
第7章 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
7.4 商标制度的经济分析
7.4.3 商标的保护:外部性及其内部化 随着商誉的出现,商标法律保护的目标从防止混淆发展为反“淡化”以维护商誉权。 所谓“淡化(弱化)”,就是降低识别性标识的“区别性特征或广告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淡化就是破坏符号在顾客心理再现相关物的特定性,冲淡符号与产品及其生产者之间的独特联系,分散顾客的商业吸引力。 (2)淡化就是侵蚀识别性标识的市场资产和竞争优势,从而危及其价值结构。

法律经济学法律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与分析

法律经济学法律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与分析

法律经济学法律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在当代社会中,法律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法律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探讨法律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法律的塑造力量。

本文将对法律经济学的法律与经济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经济对法律的影响经济力量对法律的影响是法律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影响法律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在发达经济体系中,法律与经济之间呈现出更加普遍且复杂的关系,法律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更加强大。

其次,市场竞争对法律的改革和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需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最后,经济因素对法律的执行和司法判决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条件对判决结果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

二、法律对经济的影响法律对经济的影响是法律经济学另一个重要方面的研究内容。

首先,法律对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率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的正常运行,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其次,法律对投资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资本市场的监管以及合同的执行等方面的规定和实施,对经济的创新活动和投资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

最后,法律在调节经济政策和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可以通过法规和制度来调整市场机制,纠正市场的失败和不公平现象。

三、法律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法律经济学在法律规制和法律制度的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经济模型和分析工具来评估不同法律规则对市场和社会的影响,为法律的制定和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法律经济学在法律争端解决和司法判决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经济分析工具,可以对法律争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估,为司法判决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法律经济学还在合同法、公司法、竞争法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四、法律与经济关系的挑战和前景法律与经济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经济学理论视角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选择——一个微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分析与运用

经济学理论视角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选择——一个微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分析与运用

经济学理论视角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选择——一个微
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分析与运用
李春顶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6)1
【摘要】随着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凸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

文章以经济分析法学为指导,将经济学的模型引入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之中,开创性地用经济激励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深入探析我国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选择怎样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及对策。

【总页数】4页(P67-70)
【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经济模型
【作者】李春顶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404
【相关文献】
1.从中、微观层面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战略运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战略运用——中、微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评介 [J], 江世银
2.试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完善——以知识产权权利人与保护客体为视角[J], 周阳
3.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 [J], 张淑范
4.一个简明的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模型──96年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组的协调性论证和96年我国经济发展情景分析 [J], 王潼
5.经济增长视角中我国制度分析方法的运用——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评析 [J], 张雷声;宋晓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意义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意义

知识产权的经济学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是指人类经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智力成果,包括发明、文学作品、艺术品、商标、专利等。

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知识产权的意义。

一、知识产权促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就是对发明创造的保护。

而想要激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需要有相应的利益回报。

这就是知识产权所提供的。

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让知识产权持有者在一定时间内独享其成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且有权劝阻他人对这些成果的抄袭和剽窃。

这样一来,发明创造者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奖励,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动力和积极性。

这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社会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二、知识产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当知识产权得到妥善的保护后,就能够使知识产权持有者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可以说,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产。

只有得到保护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流通和交易。

也就是说,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让发明创造者得到了应有的利益,还能够在社会经济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知识产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能够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维护公平竞争。

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会变得不公平。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另一个企业的技术或产品来快速发展,这样对于那些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研发的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保护知识产权可以让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知识产权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为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往往处于被侵犯的靶子上。

对于那些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很难吸引到一流企业投资建厂。

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吸引外资,促进投资增长和劳动力的流动,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解读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解读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解读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与创新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却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它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风险承担。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了关键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通过法律制度来保护创新者和知识产权所有者对于其创造的知识、技术或产品的独占权。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这些法律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保护他们的成果免受侵权和盗版的侵害。

当创新者知道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保护,他们就会更愿意投入时间、资金和努力来进行创新活动。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创新成果得到保护的情况下,他们才能从中获得回报,否则创新行为将受到侵权的风险。

这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刺激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活动中,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助于技术的传播和流动。

当企业或个人拥有知识产权时,他们可以选择将技术转让或许可给其他组织,以获得经济上的回报。

这样的转让和许可可以促进技术的快速传播,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

而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没有动力将他们的技术分享给其他人,技术流动将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了创新和进步。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一把双刃剑。

过度保护知识产权也会对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会阻碍其他企业和个人使用和改进已有技术,从而限制了创新活动。

此外,过度保护还可能导致知识产权滥用,促使企业采取垄断行为,抬高产品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

因此,一个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应该取得平衡。

它需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保护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权衡创新和竞争之间的关系,兼顾激励创新和促进竞争的需要。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也应该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考虑到技术转让和技术普及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以利益平衡观为视角,从知识产权的适度保护和知识产权的过度垄断两个维度,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利益平衡观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具有核心价值意义。

以利益平衡观为指导,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制度,能实现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专有权利与经济发展和独占权利与贸易自由的平衡与协调,从而保障知识创造者的利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精神财富的增长,推动知识技术的传播。

利益平衡观又称利益衡量论,是在对概念法学批判和运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西方法学理论和方法。

这种理论重视在相互冲突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调和,以达到利益的平衡,从而实现公平正义。

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由中国著名法学家梁慧星教授从日本介绍到中国,此后,在中国法学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法律实际上就是各方面利益博弈的结果。

知识产权法涉及各方面的利益,一方面,知识产权法要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利益提供法律保障,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知识产权要保护权利人的专有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要为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限制权利人的权利,以保证公众传播作品的权利。

矛盾双方协调的结果就是既要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又要防止这种权利无限夸大。

这会影响知识产权的合理传播和公众享有科技和艺术产品的权利。

因此,以利益平衡观的视角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无论是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理论,还是指导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实践,都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一、两个维度范围的选择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实际上是在权利人、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而对知识产权进行的经济分析不过是想找到一种有效率的激励分配机制。

在知识产权方面,忽视双方中任何一方面的利益都是行不通的。

在经济学分析的视野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知识产权是一种独占权,赋予了其所有者独占性地运用某一知识的垄断权力,而垄断会导致对已经诞生出来的知识利用不充分。

就专利权而言,专利权厂商垄断经营的后果是使用专利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过低、价格过高。

如果取消权利的独占,那么,在更加充分的竞争状态下,产品供给会增加,价格会下降,从而消费者福利会增进。

总而言之,知识产权的独占会使整个社会丧失一部分本来可以获得的福利,这被称为知识产权制度给社会带来的“静态效率损失”。

另一方面,与静态效率损失相对应的,是社会的“动态效率收益”。

即知识产权的垄断在导致静态福利损失的同时,也会由于垄断租金的存在而激励更多的创新在未来诞生。

这是社会愿意赋予专利独占权最主要的原因。

法律作为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不仅要维护具体权利人的利益,更要维护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不例外。

不仅要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也要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以牺牲巨大社会财富为代价来保护价值很小的知识产权是非理性的不经济行为,应受到限制。

因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要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静态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动态的创新效率”的平衡。

而要实现这一利益平衡,就是要控制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合适的“度”。

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宏观层面,主要有两个维度范围来影响这一个“度”。

一个维度范围是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主要是对知识产权合理的保护程度。

另一个维度范围是知识产权制度中反垄断法律制度。

因而我们将选择在这两个维度范围,以利益平衡观的视角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进行经济学分析。

[ 1]二、适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由于知识产权制度赋予创新者以不可侵犯的垄断权,任何一个知识产权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知识产权制度时都必须考虑知识产权保护长度和宽度问题,即知识产权保护时间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如何确定,由于这不但涉及创新者利益补偿问题,还涉及创新活动的社会成本。

因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从长度和宽度两个方面来衡量。

[ 2]经济学家最初是从长度着手来讨论“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即从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出发来阐述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用成本节约型技术来说明其背后的逻辑。

假设一个从事产品生产的企业,不仅可通过不断增加研发费用,采用新技术成果来使成本连续下降,而且能够通过对其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来独享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

在既定的保护期限下,企业的均衡研发投入满足投入的私人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相等这一条件,这时候,如果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延长保护期,那么,更长的独占期限意味着该企业从事创新的私人收益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增加研发费用,导致生产技术进一步改进,成本进一步下降。

但是,为了实现最大的社会收益,达到利益平衡,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应该无限制地延长知识产权保护期,如果保护期的延长,通过引发技术改进并由此而导致社会收益的增量,在数量上超过在增加的保护年份内由于垄断而导致的消费者剩余,那么就应该延长期限,否则,应该缩短期限。

最优的保护期限,应该使得这两者相等。

[ 3]上述的分析是理论化的,采用了保护期内完全垄断、一旦到期便完全竞争、连续性研发、只考虑单项技术、立法者与企业之间信息完全等假设。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立法者面对的是各式各样可能产生也可能不会产生的技术,因此立法者很难在事前了解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预期收益等信息,而且也很难对未来的社会收益进行预测,并依据这一预测来设定保护期限。

于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对于那些具有较大社会收益,但私人收益较低从而无法由私人部门实现供应的潜在创新,虽然立法者本来可以通过延长保护期来增加私人收益,从而使得创新成为现实,但是都无法事前计算出对这些“潜在的创新”而言,究竟多长的保护期才符合最优原则的要求,从而只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通常在20年的保护期)。

而且,面对无以数计的潜在创新,也很难逐个去进行准确的量体裁衣。

上述经济学分析在专利法中得到了体现。

这种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技术的大致分类,而不是针对单个潜在技术。

对技术的分类,主要基于潜在技术的研发特征。

一种分类是将技术分为“大发明”和“小发明”,分别对应于中国专利法中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研发成本低、技术复杂程度低。

对于这类发明,各国专利法通常提供更短的保护期。

根据上述分析,这一做法背后的逻辑是更短的保护期,并不妨碍这类小发明的大量诞生。

而且保护期缩短,可以早点让更多的公众享受它们带来的好处。

类似专利保护的期限问题同样表现在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之中。

就版权而言,如果一个企业是出于经济动机来从事某个文艺作品如电影的创作的话,那么,其投资决策势必会受到版权保护期限的影响。

当期限过长时,虽然有助于进一步的创新,但会延迟公众对该作品的共享。

这种延期共享所丧失的福利,会超过进一步创新增加的收益。

此时我们应当缩短保护期限;相反,当期限过短时,进一步创新增加的收益,会超过延期共享所丧失的福利,此时则应该延长保护期限。

知识产权的保护宽度是指产权权利所覆盖的范围。

和知识产权的期限设计一样,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宽度问题上,人们也面临着在静态效率损失与动态效率增加这两大因素之间进行权衡。

一方面,随着权利覆盖范围扩大,权利拥有者面临的竞争会减少,从而拥有更强的垄断力量,而这意味着静态效率损失的增加;另一方面,权利覆盖范围扩大,同时会引起创新收益增加,从而激励更多或者更好的创新,实现动态的创新效率。

动态效率收益是指随着保护宽度增加,能够促进更多创新;而动态效率损失是指随着宽度增加,对后来的潜在创新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使整个创新速度放慢。

知识产权的保护宽度在专利权法律制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发明创造的无形性,使得人们无法依赖发明创造本身来体现权利,法律创设了独特的权利表达方式——书面文字,用说明书记载发明创造的实质性内容,向社会公众公开其发明,用权利要求书表达专利的保护范围。

申请人必须将客观存在的发明创造转化为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书面文件中的技术方案。

而借助文字实现的书面描述与被描述对象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在书面文件和无体财产之间总是存在着一道间隙,为防止申请人利用这种间隙扩张其财产范围,法律为专利文件规定了许多严格的限制条件。

专利法要求专利权人明确表述发明的特定目的或者用途,这些要求都限制了该财产的范围。

通过对权利要求的起草方法施加更多的控制,以及通过控制纸张的大小、边宽以及图纸的格式、大小和比例,法律就限制了用来说明该发明的方法,而这样一来,就限制了所保护无体财产的范围。

有形财产依据自己的物理存在限定其权利边界,在界定权利范围时一般不会涉及限制问题。

而专利却不同,专利的权利表达依赖限制,权利要求书本身就是通过限定发明创造的边界,来表达和界定权利的。

表面上看,权利要求是主张权利,而实际上它是通过申请人先自我限制来实现的。

文件限制虽属于形式条件限制,但由于书面文件承担着记载和表达专利内容、表示权利范围的重要任务,对权利要求撰写的限制性规范直接影响实体权利能否获得及其权利范围的大小。

为了避免专利权妨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创新活动,法律一般都规定下列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用尽后的使用和销售、先用权人的实施行为、运输工具临时过境的使用、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的使用、个人非营利的使用。

为防止专利权人拒绝实施专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还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

这些制度都对专利权人的权利行使宽度设置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专利权人必须合法恰当地行使所拥有的专利权,如果企图将权利延伸至自己的专利权范围之外,就可能构成权利滥用,也应受到法律制裁。

如果滥用专利权而构成垄断,就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 4]三、过度垄断的经济学分析对创新最好的刺激是竞争而不是垄断。

因为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公司为避免被淘汰将进行创新,而垄断会导致懒惰。

[ 2]反垄断就是保护竞争,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就是保障自由竞争,其理论基础在于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经济资源能够恰好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分配不同的产品类型,实现分配上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机制的作用,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得不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以不断降低产品价格,提高生产效率博取竞争优势,从而以最低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率。

这就是自由竞争作为反垄断法以及反限制竞争法的理论基础。

现代反垄断法的管辖范围正在渗透到传统的知识产权领域。

从反垄断的角度看,如果知识产权的存在造成了“过度”垄断,尤其是妨碍了创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限制。

这些措施,一般不会涉及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调整,往往只是针对某些具体的权利行使行为进行限制。

“对知识产权的过度垄断”不同于“知识产权权利滥用”。

知识产权权利滥用,通常是指对知识产权的行使超过了知识产权法本身所设定的范围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