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佛教宇宙观与近代科学

合集下载

佛教与科学探索佛教思想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对话与融合

佛教与科学探索佛教思想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对话与融合

佛教与科学探索佛教思想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对话与融合佛教是一种精神传统,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它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觉察和冥想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佛教与科学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佛教思想是否可以与现代科学进行对话和融合。

一、科学与佛教的共同之处科学与佛教都追求真理的探索,尽管两者的方法和观点不同。

科学使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假设,寻求客观的事实依据,而佛教则通过冥想和精神体验来寻求智慧和内在的和谐。

尽管方法不同,两者都试图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例如宇宙的本质、人类的意义和存在的目的。

二、佛教思想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对话2.1 心理学与冥想心理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心理过程和人类行为。

近年来,心理学界开始关注佛教思想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冥想作为佛教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

科学家通过研究冥想的效果,试图揭示其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思维和情绪的调节。

2.2 生命科学与因果律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维持。

佛教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因果律”,即所有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生命科学家通过研究基因、细胞和生物过程,试图揭示生命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因果律的思想与生命科学的研究相呼应,为科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2.3 物理学与宇宙观物理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佛教思想中的“无常”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宇宙和人类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理论也表明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佛教的宇宙观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相似,两者对宇宙本质的理解有所补充。

三、佛教思想在现代科学领域的融合3.1 科学的实证方法与佛教的觉察科学强调实证和观察,佛教则注重觉察和内省。

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以提高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科学家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冥想和精神实践,从而开发新的实证方法,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情绪的运行机制。

3.2 直观的认知和非线性思维科学研究通常使用逻辑和线性的思维模式,而佛教强调直观的认知和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共五则范文)

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共五则范文)

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惊讶3000年前佛经许多方面与近代科学巧合 [图片](●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3000年佛经《阿含经》等,皆言:“以须弥山为轴,有四大部洲绕日而行。

即有四个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者有人类居住,有生命存在。

地球在其中,称南瞻部洲,即“阎浮提”,形状如庵摩罗果,略为扁圆。

”。

”(佛在佛经说了那么多几千后甚至几万几亿年后人类能证实的言论主要想让世间人明白佛有能力可以无所不知,对宇宙万物包括人的一切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言论没有一句假话,佛经全部是真实的!!也就是连因果论,如何修行佛菩萨的办法也真实不虚)●佛陀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

今日由于科学的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由蛔虫、蛲虫、便虫、钩虫算起以至于丝虫、条虫、肺蛭虫、肝蛭虫等、不下数十种之多。

佛陀不仅知道有这么多种虫在人体内,且更进一步指出虫所在的确定位置呢!(详见佛经: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

)●更有趣的是:佛经‘在修行道地经’第一卷还载有胎儿发展的详细情形呢!头十天中,受精卵没什么变动。

第十四天,稍长如薄酪……第六十三天,变了五个肉胞、生了两肘,两髀和颈项。

第七十天,分化了手腕、脚和头部。

第七十七天,生了二十四个肉胞,从出演变出手指、眼、耳、鼻和口。

第九十一天,佩出了腹部。

第九十八天,生了肺、肝、心、脾和肾。

……第一四0天,身体中各部份的骨骼已有点成形。

……第一四七天,开始有了两根口腔骨,七根颈骨……一共有三百根骨骼。

这时的骨骼好像初生的瓠那么柔软。

第一六一天,骨骼像胡桃那么坚固。

前面那二百根骨骼相连得越来越牢。

第一六八天,长出七百条细筋联络身体,第一七五天,生了七千条脉,但尚未成形完全。

……第一九六天,开始长肌肉。

释迦牟尼宇宙观简述

释迦牟尼宇宙观简述

释迦牟尼宇宙观简述引言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年-公元前483年),又称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

他在印度古代时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该宇宙观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佛教思想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释迦牟尼的宇宙观,包括其对于世界的起源、构成和运行方式的理解。

世界的起源根据释迦牟尼的教义,世界并非永恒存在,而是有一个起源。

他认为世界以及其中所有事物都是由因果关系所构成的。

这个因果关系被称为“缘起”(Paticcasamuppada)。

缘起包含了十二个环节,从无明(无知)开始,通过无明产生行为、意识、名字和形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最终导致生老病死等众生苦难。

宇宙的构成根据释迦牟尼的教义,宇宙由三个部分组成: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居住的世界,色界是天界,而无色界则是超越物质存在的境地。

欲界欲界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居住的世界。

它包括六个道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和天人道。

每个道位都有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苦乐感受。

色界色界是天界,它包括二十六个天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四禅天、十六夜摩天、五无量天、梵天等等。

这些天位都是由修行者通过冥想等方法获得的。

无色界无色界是超越物质存在的境地。

它包括四个无色定位,分别是无色空定、无色识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在这些境地中,修行者完全超越了身心的束缚。

宇宙的运行方式释迦牟尼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流动。

他提出了“诸行无常”(Sabbe sankhara anicca)的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这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消亡。

除了无常外,释迦牟尼还强调“诸法无我”(Sabbe dhamma anatta)的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永恒的自我实体。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存在的本质。

释迦牟尼还提出了“因果报应”(Karma)的概念,即个体的行为将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3 对立:科学与宗教的决裂
宗教对科学的推动是不自觉的,或者说科学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叛逆之子。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斗争在中世纪后期西方基督教时代最具代表性。基督教《圣经》里关于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并且犯了人类的原罪的故事,就是宗教排斥人的认识理性的象征。在西方中世纪的早、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给教会带来麻烦,这时的科学和哲学一样只是神学恭顺的婢女。只要科学不从根本上反对神学,没有对宗教信仰产生威胁时,宗教就能够容忍科学的存在。一旦科学发展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反对和制裁。中世纪后期科学的发展对宗教本身形成了威胁,因此宗教对科学的迫害达到一个高峰。
中世纪欧洲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将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托勒密的地心说、盖伦的医学奉为不可侵犯的教条,谁要是反对亚里斯多德等人的观点,就被视为异端,就有遭火刑的危险,其中迫害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的案例是几个典型案例。[*]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其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对科学镇压是一样的。教皇遵循的原则是对持有与教会真理相悖的观点的人残酷无情,狠狠打击,明文规定使用刑讯。
(5)
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的学说[*],并把他的科学与神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觉得,如果上帝要有一个物质居所,并选择一个地方与他的天使住在一起的话,那么只有太阳才配得上让上帝居住。他认为整个宇宙就是宗教三位一体的形象和模式。圣父是中心,圣子是环绕中心的星球,而圣灵则是宇宙间的那些复杂的关系。他在《宇宙的奥秘》中探讨了宇宙秩序,相信上帝是按照完美的数学原则来创造世界的,确信行星轨道一定存在着某种类似音乐和谐的相互关系,他的思想带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正是在开普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上自相矛盾之人物的最好例子———这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灵感来源于对宇宙的神秘和谐的信仰。尽管这种神秘主义与数学的丰富多彩的混合离近代科学相去甚远,但它却构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6〕

华严的科学宇宙观浅论

华严的科学宇宙观浅论

华严的科学宇宙观浅论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所认识的和佛经中所讲的真相惊人的相似。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讨华严经所揭示的科学宇宙观,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佛教。

在谈华严经的科学宇宙观之前先来了解何谓华严经?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奉为“经中之王”。

据说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

明白了华严经后让我们具体探讨其科学宇宙观。

华严经所折射的科学宇宙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在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阳及星星都围绕地球运行。

而在华严经中佛陀则不认为地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佛陀认为宇宙本无心,本无边际。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佛陀认为宇宙是无穷的浩大的海,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宇宙无边无际极其吻合。

(2)天文数学的成就。

华严经中提供了描述宇宙的最早的工具。

我们现在所测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总数是10的80次方,大概是我们能赋予意义的最大数字。

而华严经中数位有126位,对世界数学发展是一大贡献。

《国际数学通史》也说释迦牟尼佛在数学中有一席之地。

(3)对时间、空间的认识。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提出时间、空间都是相对可变的。

然而华严经中早就有了这种理念。

佛陀在《佛说大乘无量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诸佛刹中,譬善幻师,现众异相。

”从中可知,突破时间、空间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与当代物理多么契合。

(4)对物质的认识。

佛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现代物理学界提出宇宙中根本没有物质,物质是有能量之空间的组合,证明了佛经物质观的科学性。

(5)宇宙的基本粒子的认识。

我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许多曲折却收获颇少,值到弦理论的出现。

该理论提出:根本没有粒子更没有物质存在,宇宙完全是振动产生的,这与佛陀所讲“万法皆空”惊人的相似。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2、简述
• 原始佛教:
•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 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 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律经论三藏。原始佛教 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缘起法”,其核 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 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和“涅盘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 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 菩提分法。
莎士比亚
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 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二、认识科学
(一)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 (三)科学的成就 (四)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五)科学的局限原因 (六)对待科学的科学态度
(一)科学的定义 •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 知识 通过 细化 分类(如数学、物理、 化学等) 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 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 索研究感悟 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的 总称。 科学是一个 建立在可 检验的 解 释和对 客观事物的 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 的 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 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佛陀、佛教、佛法
• 佛陀:“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又作浮头、没驮、 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意 思是无需老师的指导而自己觉悟了法——四圣谛、也愿意 教导其他众生觉悟的人,也就是第一位觉悟了世间的真相 和人生本质的具大智慧者。 • 佛陀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跋嘎瓦)。 • 佛教:佛陀的教导,导人走向觉悟的教导(方法)。 • 佛法:佛陀所觉悟的法。它是关于生命的真理——四圣谛: 苦圣谛:关于生命具有不圆满性质的真理 集圣谛:关于导致生命之因的真理 灭圣谛:关于烦恼的完全断除、生命的彻底解脱的真理 道圣谛:关于导致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方法的真理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杨振宁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

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

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

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

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

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

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

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

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

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

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代中国 宇宙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中国 宇宙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中国宇宙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近代中国,宇宙观是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界起源、结构、运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宇宙观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宇宙观开始与现代科学观念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宇宙观体系。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宇宙观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近代中国宇宙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知和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近代中国宇宙观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介绍文章对宇宙观的定义和重要性。

接着将说明本文的结构,即各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最后,阐述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对近代中国宇宙观的探讨,揭示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分析近代中国宇宙观的形成过程,探讨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思想流派对宇宙观的影响。

然后将详细介绍近代中国宇宙观的特点,包括其与传统宇宙观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其在科学、哲学和文化上的表现和演变。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近代中国宇宙观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分析宇宙观对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然后评估宇宙观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探讨其对中国未来的启示和挑战。

1.3 目的服务器未连接2.正文2.1 近代中国宇宙观的形成近代中国宇宙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思想的碰撞,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看法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近代中国宇宙观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不无关系。

随着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影响,中国人开始接触到了西方的宇宙观念,比如地心说被慢慢取代为地球绕日说。

这种新的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他们重新审视传统观念,并进行思想上的深入探讨。

老子的宇宙观总结

老子的宇宙观总结

老子的宇宙观总结:宇宙观老子佛老子知道宇宙老子简介佛教认为老子解脱篇一:古代老子的宇宙观和当代的天文学古代老子的宇宙观和当代的天文学——宇宙三大定律作者草原老牛摘要: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建立了他的宇宙观。

他从宇宙的创生,宇宙的运动,宇宙中物象的“无”和“有”的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阐明了宇宙三大定律,即:“无中生有”的宇宙第一定律,“宇宙间的物质都在作旋转运动”的宇宙第二定律,“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宇宙第三定律。

现代天文学发展,不论是观测实证还是论理分析,都可以验证老子的论述是真理。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道德经》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及其研究《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宇宙三大定律无中生有暗物质暗能量宇宙爆炸黑洞与白洞一、引言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即《道德经》。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自问世以来,两千多年间,不断有人作注,可谓注家蜂起,其著作也如汗牛充栋,其观点亦见仁见智。

近代传到国外,引起世界性的“老子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读起来很难懂,感到十分玄奥,加之古文字一字多义和多字一义,因此注家观点才会如此纷云。

近代中国 宇宙观

近代中国 宇宙观

近代中国宇宙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代中国宇宙观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在近现代思想背景下的延续和发展。

近代中国宇宙观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冲击和影响下,逐渐被重新审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宇宙观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得到了重新解读和创新,为中国当代的宇宙观建构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启示。

中国传统宇宙观深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宇宙被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

传统的宇宙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个体与宇宙的融合。

在近代中国,西方现代科学的影响逐渐深入,传统的宇宙观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宇宙观,并试图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探讨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近代宇宙观的建构逐渐形成了以“整体论”为核心的理论框架。

整体论强调宇宙的整体性和有机性,认为宇宙是一个千姿百态、相互联系的宏伟系统。

个体与宇宙、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体现了传统宇宙观的精神内涵。

近代中国宇宙观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中国学者认为,宇宙不仅是自然界的物质世界,更是思想和精神的广袤领域。

在这个意义上,宇宙观不仅是一种科学理论,更是一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哲学理念。

中国近代宇宙观力图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文思考,探讨宇宙的奥秘和秘密,挖掘宇宙的精神意义和价值。

近代中国宇宙观还强调人类与宇宙的和谐共生,提倡人类与宇宙的和谐发展。

中国学者认为,人类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宇宙的支持和滋养。

人类应当尊重宇宙,促进人类和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近代中国宇宙观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更新和发展。

中国学者致力于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探讨宇宙的智慧和奥秘,推动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

近代中国宇宙观旨在拓展人类思维和理解的边界,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宇宙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从社会学的视角认识中国佛教

从社会学的视角认识中国佛教

文化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认识中国佛教王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00)摘 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宗教几乎一直伴随着人类。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理性精神的觉醒,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发生的作用有所局限,宗教现象也有所被忽视。

但宗教作为一种现象一直能存在至今,说明宗教中有些永恒的东西会比其“外壳”存续的更为长久。

现代人对待宗教不能盲目的信仰,也不能无端的排斥,我们应该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本文从涂尔干这位社会学家对宗教的研究出发,作为一个全新的切入视角,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

关键词:涂尔干;集体意识;佛教;金刚经佛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就起历史发展、思想内容说,有大乘、小乘之分。

大乘佛教自传入中土后,先依傍魏晋玄学,后融汇儒家的人性、心性学说而蔚为大宗,成为与儒道二家鼎足而三、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一股重要社会思潮[1]。

同时,中国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文化、社会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中国佛教历史悠久,名相繁复,义理艰深,即便有相当文史基础和哲学素养者,也不能掌握全部佛教理论。

本文不从佛教文化内部作讨论,而是选择另一文化视角——西方社会学角度来讨论宗教起源与功能,及其现世意义。

中国佛教理论恢弘庞大,西方的社会学理论也是百家争鸣,我们难以全部概括加以讨论,这样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只能选择具体理论或经典作为切入点,以点带线,才能找到两者的交叉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这里的分析工具或者分析视角我们选择西方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宗教理论,来讨论佛教经典。

一、《金刚经》中表达的佛教思想对于大乘佛教,通常人们因其思想内容的差异把它分为空、有二宗。

关于空、有二宗在这里用神秀和慧能的揭语体现,即“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宗的代表性经典是“般若经”,这里用具有代表性的《金刚经》分析。

佛说的宇宙

佛说的宇宙

佛说的宇宙首先说2500多年前的时候佛经就已经有说宇宙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堂。

悉达多太子是早已被证实的历史人物,这点已经毫无疑问至于和现代科学比较吻合的观点很多比如说佛教中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观点和现代的宇宙观吻合“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的观点,和现代微生物学观点接近《大宝积经》中的《入胎品》详细描述了女性卵子受精后,胎儿在母体内直到出胎分娩时每七天的变化,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类似的例子在佛经中还有很多,悉达多太子在两千多年前,没有现代仪器,能够揭示这些现象,在现代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佛教中,西藏密宗《四部医典》中,早在1000多年前,就详细的讲了人体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详细的描绘了精子卵子受精卵。

汉地的《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也详细的介绍了此事,但那是释迦摩尼佛在世时所说的,是2500多年前。

西方的科学家无不惊叹,那时的显微镜在哪里呢?没有,但是却比现在的科学早很多,完整的多。

很多科学家也都在研究佛教经典。

大家未免太执著。

不要轻易说佛不存在,而去诋毁佛法,要知道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也是佛教徒,他是向虚云大师归依的。

还有很多科学家和名人也在学习佛法,难道他们的智商不如我们吗。

你们不要妄言。

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你们如果把它认为是宗教那就错了。

科学很好,但也还有很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

佛法里讲:一切唯心造,万般皆为虚妄。

那么现在的科学家已经得出世间万物全是泼动产生,并不真实存在的结论。

还有时间也不真实存在,20岁的你,30岁的你,40岁的你,同时存在。

这些2000多年前的佛法已经讲了。

大家去看看当代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研究报告和学术就知道这些科学的结论。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英国著名学者克里“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著名物理学家,北大教授黄念祖“辨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黄念祖教授的舍利-马克思“佛学不可不学,办了佛学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这个办法不行,得搞四年,光政治好,佛学上没学问是不行的”---毛泽东1961年1月22日看下这些伟大的名人这么推崇佛学,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古代科学对无神论起了促进作用,近代科学

古代科学对无神论起了促进作用,近代科学

古代科学对无神论起了促进作用,近代科学古代的科学曾对无神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首先,科学哲学及其对宗教影响的挑战装置,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
来的伽利略,文艺复兴后期的伽利略和笛卡尔,更加清晰地说出了人们与神学理论的隔阂,认为科学体系比神学理论更为可靠,更能够概括宇宙自然规律,这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
思考,也让宗教理论无法竞争,从而对无神论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古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如古希腊的宇宙观、杂糅物质论、自然物分类等都能够
从客观角度剔除人类神话因素,从而使人们从超自然角度观察宇宙规律,倡导“替天行道”的思想,使人们与神的距离越来越远,对无神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科学研究也开启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与思考,在通过缜密思考和探究宇宙
奥秘的过程中,人们断然识别出宗教迷信、布道传教欺骗之处,甚至明确无法被宗教神学
所解释的现象,从而对宗教理论产生了抗议,渐渐地放弃宗教信仰,产生了无神论思想,
也为人类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的科学曾经为人类的无神论思想发展起到了可观的促进作用,在科学
历史上也应该有其有力的转折点位置。

佛学与科学

佛学与科学

佛学与科学第一篇:佛学与科学佛学与科学一、霍金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

2003年,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向全世界宣布放弃对宇宙终极真理的研究,对此,他引用了英国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的语言说道:“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

”文学家用感性的形象思维的语言如是说,而霍金则以科学家理性的逻辑思维的语言如是说。

从感性到理性,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霍金原以为宇宙的终极真理可以用一句简单的科学公式来概括。

但当他发现宇宙的不可估量的深遂博大与神秘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与能力,实际上也超出了整个人类和一切生命的预料与能力时,他毅然向全世界宣布放弃这一终极真理的研究。

二、宇宙物理学家们发现宇宙的真实相状。

2004年,国际宇宙物理学家们宣布发现了宇宙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倒金字塔形,而金字塔形的顶端却宛如艾菲尔铁塔一般,向时空中无限伸展。

实际上,倒金字塔形的宇宙只是宇宙的一个单元。

三、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关于宇宙的论述。

对此,早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佛在《华严经》中就明确指出,宇宙是由无数的金字塔形的单元所组成,并把它称为“一真法界”。

有一点倒是让科学家们说对了,那就是倒金字塔形的宇宙顶端是无限伸展的,伸展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呢?伸展到了另一个宇宙单元。

时空隧道如斯义。

那么,什么是宇宙的一个单元呢?就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滴水是大海的一个单元。

这样说并不是在夸大其辞,也正如我在《南山海上观音赋》开篇中所描述道:“一真法界,万亿宇宙,如海世界,渺不可及也。

”在一个宇宙的单元中,我们就已惊叹星系、星团、星云、星河的繁多,仅在我们的银河系就有超过了二千亿颗的太阳般的恒星,而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不计其数了。

可谓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有多少人。

而更准确地说,则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则有多少生命。

每一个宇宙单元中存在着数百亿到上千亿的银河系般的星系,每个星系都有上千亿颗恒星,而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就更是无从计算了。

但这只是物质的宇宙和物理的宇宙。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知识份子最麻烦的就因懂得太多,事事欲以科学来证明否则无法深信;比如「神鬼问题」,其会以看不到,科学也无法确切证明,就会将其否定,甚而嗤之以鼻,不屑一谈。

其实这种人是最可惜的;科学的真义就是要人们保持赤子之心,随时去观察、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不是要我们一昧的否定而不去探讨研究呢!比如世界各地都有的超能力儿童、天才儿童、透视眼、各种特异功能人士···目前的科学也都无法合理解释其原因,但这些奥秘确实是存在的。

其实在佛教的理念上,人的心念(非肉体的心脏)具足宇宙一切奥妙,修行(修正行为)就是为了把这潜在能力充份发挥出来,唯大家必须了解的;欲开发的并非是这些超能力,若从这些能力著手,就是舍本逐末,如瞎子摸象般是无法一窥宇宙人生全貌的。

佛法要教我们的是如何藉由佛陀体悟的真理,去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从去除烦恼著手方能达到内心清净,如此人生所疑惑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为让大家对佛陀所开示的真理能产生信心,以下特将佛陀于修行中的副产品(超科学的知识,却非修行的目的,故谓之副产品)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佛教的宇宙观: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没有一个宗教于其经典上,记载出这个宇宙拥有无尽的时空。

他们的宇宙观,都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只有佛陀告诉人们,这个宇宙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浩瀚。

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

因为其中重叠三个千数,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

而三千大千世界并非一个,而是无量无数并存于宇宙空间。

所以佛陀常说:「十方虚空无有穷尽,世界国土不可限量。

」近代由于天文学的发达,证明太空中的星球多至不可胜计,光是我们所知的银河系就有把太阳喻为一粒沙,银河系有如沙粒般大小的太阳共80公里长度,宇宙之浩瀚可见一斑了。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群星,天文学方逐渐开展,一直到今天,我们人类才了解太空的广大无边;而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没有望远镜,却已经告诉我们太空的无边无际,太空中的星球更是不可计算;且佛陀更明白指出:天有无数层次,世界之外还有无穷的世界,有无数的各种众生(生命体)!(详见阿含经内的起世经,起世因本经。

简述释迦牟尼的宇宙观

简述释迦牟尼的宇宙观

释迦牟尼的宇宙观简述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在公元前 5 世纪左右出生于印度,并在那里传播佛教思想。

他的宇宙观是基于他对宇宙本质的理解和对人类存在的认识而得出的。

释迦牟尼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是由各种因素和力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宇宙的本质是一种叫做“涅槃”的状态,它是超越痛苦和欲望的状态。

然而,人类的存在是处于痛苦和欲望之中的,因此他们需要寻求一种方式来超越这种状态。

释迦牟尼提出了一种叫做“修行”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可以超越自我,达到涅槃的状态。

修行包括一系列严格的修炼和冥想,可以帮助人类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进而达到涅槃的状态。

释迦牟尼的宇宙观对于当代人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受到各种压力和困境的影响,释迦牟尼的宇宙观提醒我们,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人类的存在是处于痛苦和欲望之中的。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并通过修行等方法超越自我,达到涅槃的状态。

释迦牟尼的宇宙观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本质的深刻思考,它对当代人类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

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

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一、概念解析人类的宇宙观是指人类对于宇宙的观点、看法和理解。

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

二、古代的宇宙观在古代,人们的宇宙观是地心说,即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就提出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地球运转。

这个观点也被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影响,认为人类的世界是宇宙的中心,天是人类的抽象和理想,以此来解释宇宙和人的关系。

三、近代的宇宙观近代以来,人类的宇宙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绕着太阳运转。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丰富了人类的宇宙观。

四、现代的宇宙观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重新定义了人类的宇宙观。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爆炸,整个宇宙在不断地扩张。

黑洞和暗物质的发现,使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

宇宙观也不再局限于个体和集体,而是向“全人类”的普遍性和“全球性”拓展。

五、宇宙观的现实意义人类的宇宙观不仅是一个学术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和文化问题。

它具有指导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人对于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甚至道德观念。

了解和拓展宇宙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人类的宇宙观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不断深入探寻宇宙的奥秘,拓展我们对于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和佛法中的宇宙世界

科学和佛法中的宇宙世界

科学和佛法中的宇宙世界严循东 2018年9月21日地球不过是宇宙的一粒微尘。

佛教相信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相信有许多的世界的存在以及历经无数劫的时间过程,没有丝毫受到当时物质科技条件的限制。

从空间上,佛经中一再地说,虚空无尽,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亦无量。

从时间上,佛经亦冷静地指出:宇宙是从“成、住、坏、空”再到“成、住、坏、空”的不停流转变化过程。

在佛经里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因为其中含有三千个千的倍数,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如此的广大寰远!在6世纪的佛教著作《立世阿毗昙论》这部主要论日月运行的书中,就几乎谈到了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光年”的概念。

佛经上说到数字时,往往说万,说亿,说恒河沙,无量数,百千万劫,非算数譬喻所能知。

这样广大的单位,或许只有现今的我们凭借天文望远镜,面对虚空无尽的太空时,才能够想见一分。

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在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上,自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接受以后,大约有几百年之久,人们都认为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发现银河系以后,又认为所有的恒星、行星和星云及太阳系中的一切天体都属于独一无二的银河系,除银河系外再没有别的天体了。

直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天文学家赫歇尔,不仅观测到本银河系的形状,还发现星云的存在,因此他预言在本银河系外可能还有别的银河系。

1900年,英国天文学家伊斯敦指出,银河系是一个洄旋不已的星云系统,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位于其中一隅。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使用精密的望远镜深入研究遥远的天体,证实了赫歇尔所看到的星云的确是遥远的外银河系。

实际上每一个银河外星云,就是一条银河系,目前已证实有近10亿个外银河系存在,这些星云有的像漩涡,有的像棒槌,有的呈现不规则形状,每条银河系都包涵有上亿乃至数亿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赫伯尔发现,宇宙在不停地扩展散开,除了我们最邻近的星云漩系外,一切星云漩系都不停地飞离我们,世人此时才开始注意到宇宙的辽阔无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五节古老的佛教宇宙观与近代科学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是这三大宗教其中的一大宗教。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附录“科学与宗教”这一章中,先对什么是科学进行定义,认为“科学就是经过长期的努力,以系统的思想将可感知现象尽可能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设法通过概念化对客观存在进行后验重建”。

概念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不科学的,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

但爱因斯坦认为;“要对宗教进行定义,即便能找到适合某一时刻的满意答案,我仍然坚信,要将所有人在此类问题上的见解统一起来是绝无可能的”。

爱因斯坦认为;“受宗教启发者己最大限度地将自己从私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致力于超越价值的思想,感情和抱负之中……。

否则,佛陀和斯宾诸诺莎就不可能被视为宗教人物”。

“宗教是人类长期努力的结果,它让人们清楚而完整地认识这些价值和目标,并经常强化其概念,扩大其影响。

如果人们据此定义来设想宗教与科学。

那么这两者之间就不可能发生冲突。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二;其一,科学能够断定是什么,但对应该是什么却无能为力。

不同的价值判断在其领域之外都是必然的。

其二,宗教只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

它无法客观地揭示事实间的联系。

所以,以往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必然归因于对上述情形的误解”“如果信奉宗教者坚信《圣经》中所有论述都绝对正确。

那么宗教与科学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突。

这就意味着宗教将干预某些科学领域。

比如,宗教裁判所与伽利略和达尔文学说之间的斗争就属此类。

另一方面科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常常试图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就价值和目标作出与宗教思想完全对立的判断,至使他们与宗教形成对立之势,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其价值判断上的错误”。

“宗教与科学之间,不可能存在合理的冲突,这是基于人类发展历史得出的结论。

”“即便能对宗教和科学领域进行划分,其实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依然存在。

宗教能够决定目标,科学只能由渴求真理和知识的人创造出来;科学的手段能促成宗教目标的实现,而创造科学的激情源于宗教领域。

同样,那些现存世界中的有效规律是理性的。

几乎任何真正的科学家对此深信不疑;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则是盲目的”。

以上是爱因斯坦对科学与宗教的部分论述。

现在来看看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佛教中有两个主要理念;第一个理念是;“三千大世界,”第二个理念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和缘起性空。

”先说佛教的第一个理念,三千大世界。

佛教经典《大度智论》中,多次提到“三千大世界”这个概念,并对三千大世界这个概念进行过论述;“何为三千大世界,答曰;千月,千日,千浮提……,是名小千世界,名周利。

以周利千世界为一,一数至千,名二千中世界,以二千中世界为一,一至千,名三千大世界。

初千小,二千中,第三千名大千。

千千重数,故名大千;二过复千,故名三千,是集合名。

百亿日月乃至百亿大梵天。

是名三千大世界一时生,一时灭”。

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三千大世界中,也就是宇宙中,不只是只有一个地地球,一个月球,一个太阳,而是有百亿地球,百亿日月乃至百亿大梵天。

千浮提,这里面指出了除了地球生命以外,还有地外生命存在。

还指出;“三千大世界一时生,一时灭”。

这也就是说;宇宙和宇宙中的所有天体,物体和生物,并不是从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而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一点和近代的大爆炸理论比较接近。

佛教经典《大度智论》中,提出的宇宙观与其同时代的天文界,科学界,哲学界的宇宙观是绝然不同的。

当时科学界和哲学界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动的,并从来就有,永恒存在。

月球,行星,太阳都围绕地球运动。

外层空间的恒星等天体是人类不可知的。

这也就是当时希腊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宇宙观,也就是“地心说”。

这种学说被人类大多数人接受长达一千多年之久。

而同时代的佛教经典《大度智论》中提出的宇宙观,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和近代的天文物理学中的宇宙观比较接近。

三千大世界的要点是;宇宙和宇宙中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和万物都是集合面成;以世界为一,集一千个世界,为一个小千世;以小千世界为一,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世界;以中千世界为一,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

那么佛经所说的世界是否是指我们繁衍生息的地球?小千世界是否是指太与系类似的星系?中千世界是否是指与银河系类似的星系?大千世界又是否是指整个宇宙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1;小千世界,以行星世界为一,在我们地球行星的这个世界,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地球上数万计的植物和植物种类,动物和动物种类,以及山川,江河,海洋,各类矿产等集合成我们地球这个世界。

地球这个世界又与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慧星等,这些数以万计的天体,其中每一个天体都可以称为是一个世界,这些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覆以尘埃,粒子,各种射线,场[空间]集合成太阳系这个直径2光年的小千世界。

这就是太阳系这个小千世界的镜像。

2;中千世界,以太阳系这样类似的星系或恒星[小千世界]为一,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可以与银河系类似的星系相对应。

根据现代天文观测;银河系内,象太阳这样类似的恒星有一千多亿颗,以及白矮星,中子星,星云等天体,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老年恒星等天体休解的残骸,这些残骸也会再次集合成恒星等天体。

这些天体都围绕银河系中心运动。

这些天体中,其中每一个天体都可以称为一个小千世界。

这些数以千亿计的小千世界,覆以星际物质,各种射线,场[空间],集合成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这个中千世界。

3;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可以与整个宇宙相对应。

佛经上说;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梵天”。

其实宇宙内又何止百亿日月,百亿梵天。

在宇宙这个大千世界内,象银河系这样类似的星系,星系团有数以百万亿,千万亿计。

其中每个星系,星系团都可以称为中千世。

这些数以千万亿计的中千世界,覆以宇宙尘埃,宇宙射线,场[空间]集合成宇宙这个大千世界。

宇宙“场空间”是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质量叠加而形成的,每个星系,星系团,也就是每个中千世界都必然携带本系统内的所有天体,以这个场空间的中心为半径,也就是以宇宙中心为半径,在这个半径内不断退行,表现出宇宙的膨胀和收缩,也就是表现出宇宙这个大千世界的生和灭。

这也许是整个宇宙的镜像。

从上述可以看出;佛经里提出的宇宙观,对宇宙三个世界的划分是比较符合近代科学的。

当然,三千大世界,并非大千世界是中千世界的千倍,中千世界是小千世界的千倍,小千世界是世界的千倍。

这里所说的是;由一定数量小一级的世界集合成一个大一级的世界,由一定数量大一级的世界集合成一个再大一级的一个世界。

这里实质上说的是数量与空间形式。

正如佛经说;这里所说的是“集合名”,并非绝对数。

这有点象近代数学中的幂,可以有无限次幂。

集合也一样,也可以有无限次集合。

上一段中说到;由一定数量象地球这样一级的世界,集合成一个太阳系这样的小千世界;由一定数量太阳系这样一级的小千世界,集合一个成银河系这样的中千世界;由一定数量象银河系类似的中千世界集合成一个大千世界—宇宙。

那么,是不是可以无限集合下去呢?从逻辑上来说是可以无限下去的。

但不管是逻辑学或数学,都无法处理无穷大和无穷数,因是无穷的,就无法得出最终结果。

这样只好大到宇宙这个层面就戛然而止。

当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大千世界,下面可以分成若干个中千,小千世界和世界;但也可以把类似银河系,太阳系,每一颗恒星,类似或不类似地球的行星等天体,它们其中的每一个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大千世界。

同样,每一个大千世界中,下面都要能分成若干个中千,小千世界和世界。

佛经上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地球上的株植物和植物种类,每一个动物和动物种类,它们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千世界,下面同样都能分成若干个中千,小千世界。

甚至一滴水在显微镜下观察也是一个大千世界;根据现代的物理学理论;一切物质,物体或天体均分子构成,分子是物质的最小颗粒。

一滴水,也是由许多水分子集合而成的,水分子是中千世界,一个水分子是由定数量的氢原子和一定数量的氧原子集合而成的,原子是小千世界。

据说现在科学界已发现了有109种原子,也叫109种元素。

我们的地球,月球,以及恒星,星系也都是由这些元素组成。

当然,肯定还有未被发现的元素。

所有天体都是由这些已发现的元素和未被发现的元素或原子所组成。

而一个原子又是一定数量的电子,中子,质子集合而成的。

还有光子,中微子,夸克,等亚原子粒子,科学界把亚原子粒子称为基本粒子,现在科学界发现的基本子粒子有300多个种类。

如果把基本粒子中的每一个粒子都称为一个世界,那么这一个世界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根据近代提出的弦理论;基本粒子是由能量弦的不停震荡而产生,弦的质地是相同的,弦的不同震荡频率产生出不同质地的基本粒子。

那么是不是可以向比弦小一级的世界继续分集下去呢?从逻辑上来说是可以的,以逻辑分析;有的前面总有一有;无的后面总有一个无,是无限和无穷的。

尽管弦的体积非常小,小到以四维时空的观测方式,弦就是无。

但无的后面总有一个无,由无无集合成无,再无无无集合成无无,一直下去是无穷的,无法得出最终结果。

所以,向下一级世界的分集,只能到基本粒子和弦的这个层面戛然而止。

基本粒子和弦世界后面“无”的世界;宇宙以外比宇宙大“有”的世界,也就是由宇宙一级的世界集合成比宇宙更大一级的世界。

这两种状况,是生活在四维时空中的人类的思维无法理解的。

弦后面“无”的世界和宇宙以外“有”的世界,也可能与宇宙这个大千世界中的天体,物体和生物没有任何关系[关于这一点,到第三章,“平行宇宙”一节中再来讨论。

弦的体积是非常小的,小到基本上处于无体积状态,以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观测仪器,无法观测到它的形态和存在。

弦基本上处于虚无的状态。

这样的状况,基本上契合了佛教中的观念;宇宙和宇宙中的万物是从虚无中产生和形成,本性空。

佛教中的这个观念也契合了近代大爆炸理论;宇宙起点于一个无形无状的奇点大爆炸。

用一个游戏人生的比喻;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为这座宏伟大厦奠基的是虚无的弦,基本粒子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奠基石。

如果单纯从由基本粒子集合成原子,原子再集合成分子,气体,尘埃,星际物质,星云,凝聚成星系乃至恒星,行星等所有天体,集合构成宇宙这座宏伟的大厦。

那么宇宙这座宏伟大厦,就象一座下小上大“倒立的金字塔”。

一旦这座倒立的金字塔坍塌,构成宇宙这座宏伟大厦的所有“构件”;星系,恒星,行星等一切天体,物体或生物,都必然还原成基本粒子,再蜕变成弦,聚集于一个无形无状的奇点,宇宙回归到“无”。

这也许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三千大世界,一时生,一时灭”吧!再来说佛教的第二个理念;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和缘起性空。

因缘二字在许多佛教经典内出现的频率都很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和“缘起性空”,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