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笔记整理
高中数学笔记总结【高一至高三_很全】.doc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③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 A ,同时 A ,那么 A=B.BB如果 A B, B C,那么 A C.Z ={ 全体整数} (×)s A= {0})3. ① {( x, y) | xy =0 , x∈ R, y∈ 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 {( x, y) | xy< 0 , x∈ R, y∈ 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 {( x, y) | xy> 0 , x∈ R, y∈ R} 一、三象限的点集.4. ① 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 n ③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 2n- 2 个 .. 否命题逆命题.. 原命题逆否命题.② x 1且 y2,x y3,故:补 C U A{ x U , 且 x A}( 2)等价关系:A B0)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或”、“且”、“非”些这叫词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和题命单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是题复合命题。
( 2)“p 且 q”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 q 同为真为时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 q”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 q 同为假时为否命题若┐p┐则 q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 02.函数知识要点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和则法应值域,而定义域和对是则法应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域值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二则法应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y=f(x) 的单间区调.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 ) f (x )f ( x) f (| x |) ,反之亦成立。
4 .如果 f ( x ) 是偶函数,则时有意,义则⑴偶函数: f ( x) f ( x)a,b )也是图象上一点.②满足 f ( x) f (x) ,或 f ( x) f ( x) 0 ,若 f ( x)0时,⑵奇函数: f (x)a, b )也是图象上一点.在 [1, 1) 上不是奇函数.②满足 f (x)例如:已知函数f( x)= 1+解: f ( x) 的值域是 f ( f (x))的定义域B , f ( x) 的值域R ,故 B R ,而A x | x 1 ,故 B A .2x 1| →| y |关于x轴对称.定义域 { x | x 3, x R}值域{ y | y2, y R} →值域x 前的系数之比.指数函数y a (a0 a1) 的图象和性质()过定点(,),即3log (M N ) log M log a N(以上 M 0, N 0, a 0,a 1,b 0, b 1,c 0, c 1,a , a ...a 0 且 1 )且M0时,M0 ,故取“—” .( a 0,a 1 )与y互为反函数.当a1,时y l o a g x的a值大,越越靠近x轴;当在( 0 , +∞)上是减函数log (M N ) log M log N注⑴:当 a,b 0,时log( a b) log( a) log( b) .⑵ :当时,取“ +”,当n是偶数时且0 M 0 时, M( a 0,a 1 )与 y log a x 互为反函数大于0 ,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 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际实题问要考实虑意际等义f(-x)与f(x)之间的关系:① f(-x)=f(x)为偶;f(x)+f( -x)=0§03.数列知识要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 n a n 1 d ; aa p a q (m, n, p,q N * , m n p q)a =a+(n-1)d= a +(n-k)d=dn+a-d aa (1 q )a a q1aa n若 m+n=p+q 则m{ a }若{ k n}① a n a n 1d(n2,d 为常数 )③a n kn b ( n, kac ,是 a 、 b、 c 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a、 b、 c 等比数列.ac ( ac > 0)→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ac →为a、 b、 c 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ac 且 ac、、0 →a为 b c 等比数列的充要 .注意:任意两数 a 、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③ a n cq n ( c, q).log a(⑷数列{}a的前项和 S 与通项a 的关系:[ 注 ] :①a n a 1n 1 d nd a 1 d ( 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项和S n An2 Bn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 倍S , S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 1n N代入 n到2n 1得到所求项数.a n 10n1; 5, 55,555 , ?4.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公式的常见:题用应和⑴ 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题问量产.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a ,年增长率为r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其中第n年产量为1 r .a(1 r ) n 1,且过年后总:为量产na 元,利息为r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 a 元过n 个月后便成为a(1 r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a分为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元;m为m个月将款全部付清;r为年利率.5.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p、 q二为常阶数)x 2应对a,对应a),并二设根x , x② 若x x;③由初始值a ,a确定 c ,c121 2a n;④(公式法), c ,c 由 a ,aa c c P 1 2 1 2n 1 2⑴等差数列的前n和项为S,在d0时有最大值如,何确定使S取最大值的时n值,有两a n 10 ,成立的n;值二是由求此数列前n项可依照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1 ,3 ,...(2n 1))为同一常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一、语言与数学结合
一、概念
1. 语言和数学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数学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它们彼此辩证地相互促进,是一个正在演化的系统。
2. 数字:数字是基础于符号,描述和表示数量、性质、空间结构等事物的系统,它直接影响学习者把握客观世界的能力。
3. 科学:科学是一种以特定的方式研究、描述和解释事实的学科,它主要依靠科学实验和统计学来做出结论。
4. 逻辑:逻辑是提出、表达、证明和判断事实真实性的基本规律,它有助于科学学习者构建理论体系。
二、数据处理
1. 图形:图形是辅助数学分析和研究的有力方法,它可以将数字表达为直观、可视化形式,帮助理解复杂数学模型。
2. 抽象:抽象是一种重要的精细方法,它可以将实际问题简化为模型。
这样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统计:统计是根据数字来分析、描述和总结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它可以帮助生成系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量描述实际问题。
三、数学概念
1. 无穷:无穷是抽象概念,表示一系列无限大或无限小的概念,它有助于实现数学思维和对客观事物的深刻理解。
2. 函数:函数是一种抽象概念,用来表达变量间的关系,它有助于研究复杂系统。
3. 维数:维数是记录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高维特征。
4. 概率:概率是衡量客观事物的统计学属性,它可以从多种角度对不同的事件发生进行预测。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数学笔记是高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总结和归纳所学的数学知识,方便复习和回顾。
然而,有时候我们写的笔记可能存在一些混乱或者不完整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整理高中数学笔记的技巧和方法,以帮助你更好地利用笔记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1. 分类整理首先,为了使笔记更有条理,我们可以根据数学的不同分支对笔记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可以将代数、几何、概率等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以便于日后回顾和查找。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或者教师的讲解顺序,将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组,形成一个逻辑的框架。
2. 使用标题和子标题在每个笔记页面上,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标题,我们可以迅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点,也可以清晰地了解整个笔记的结构。
同时,使用子标题可以将一个大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分,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每个小部分。
3. 图表和图像数学是一个具有图形和图像的学科,所以在笔记中使用图表和图像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在几何问题中可以绘制图形进行说明,在统计问题中可以用柱状图或者折线图表示数据。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还能提高记忆效果和复习的效率。
4. 重点标记和强调在整理笔记时,要善于将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强调。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下划线或者加粗等方式来突出关键信息,这样在复习时可以一目了然,提高效果。
此外,可以在旁边做一些简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以便于理解。
5. 补充例题和思考题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我们可以将一些相关的例题和思考题补充到笔记中。
这些例题可以是教材中的习题,也可以是老师课堂上提供的练习题,或者是自己编写的题目。
在这些题目旁边,可以写下解题思路、方法以及答案,这样在之后的复习中可以进行自我检验和巩固。
通过以上的整理方法,我们可以使高中数学笔记更加有组织、易于阅读和复习。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必修1高一数学笔记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一.集合1.定义: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2.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1=集合2:构成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和∉(1)a属于集合A:a∈A(2)a不属于集合A:a∉A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N={全体非负整数}={全体自然数}={0,1,2,……}(2)N+/N* ={全体正整数}={1,2,3,……}(3)Z={全体整数}={…,-2,-1,0,1,2,…}(4)Q={全体有理数}(5)R={全体实数}6.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7.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如{1,2,3,4}(2)描述法:把集合中对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如{x|x-3>2,x∈N} 8.奇数集A={x|x=2k+1,k∈Z}偶数集B={x|x=2k,k∈Z}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定义: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若任意x∈A,都有x∈B,称A为B的子集。
记作:A含于B(A⊆B),B包含于A(B⊇A)2.不包含: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3.注意:(1)A不包含于B,记作A⊈B(2)任意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A⊆A(3)规定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4)若A⊆B,且B⊆C,则A⊆C4.Venn图(韦恩图)5.集合相等:两个集合中全部元素相同A=B满足A⊆B,B⊆A,即A=B6.真子集:若集合A⊆B,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subset)。
高中数学知识笔记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 6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 f x +--<⇔()0()f x NM f x ->-⇔11()f x N M N>--.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ax max ()(),()(),()2bf x f f x f p f q a=-=;[]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 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 m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真值表pq非pp或qp且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n 个至多有(1n -)个小于不小于至多有n 个至少有(1n +)个对所有x ,成立存在某x ,不成立p 或q p ⌝且q ⌝对任何x ,不成立存在某x ,成立p 且qp ⌝或q⌝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p则q若q则p互互互为为互否否逆逆否否否命题逆否命题若非p则非q互逆若非q则非p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n n n P x a x a xa --=+++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1)m n a =(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 r s a a a a r s Q +⋅=>∈.(2)()(0,,)r s rs a a a r s Q =>∈.(3)()(0,0,)rr rab a b a b r Q =>>∈.注:若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0N >).推论log log m n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0N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1)log ()log m p m n p n ++<.(2)2log log log 2a a am nm n +<.38.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48.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 o 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49.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n 为偶数)(n 为奇数)(n 为偶数)(n 为奇数)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R 及函数cos()y x ωϕ=+,x∈R(A,ω,ϕ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b、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π+⇔=-222()C A B π⇔=-+.55.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 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1)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a ·b=b·a (交换律);(2)(λa )·b=λ(a ·b)=λa ·b=a ·(λb);(3)(a +b)·c=a ·c +b·c.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53.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a ||b|cosθ.61.a·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A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b ⇔b=λa 12210x y x y ⇔-=.a ⊥b(a ≠0)⇔a ·b=012120x x y y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 (11t λ=+).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5)向量m=(,)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x y .70.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b 时取“=”号).(3)3333(0,0,0).a b c abc a b c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推广已知R y x ∈,,则有xyy x y x 2)()(22+-=+(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xy 最小;当||y x -最小时,||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0()0()()f x g x f x g x ≥⎧⎪>⇔≥⎨⎪>⎩.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11()y y k x x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0Ax By C ++=(其中A、B 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21212||,l l k k b b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80.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81.1l 到2l 的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其中22BA C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当00(,)x y 圆外时,0000()()022D x x E y y x x y y 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95.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3)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100.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 C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4)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104.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AB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 ),(),,(2211y x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 +代y 即得方程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 ⇔存在实数λ使a=λb.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P t OA tOB =-+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B 、C,满足OP xOA yOB zOC=++(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A、B、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则P、A、B、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则P、A、B、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AB y AC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推论设O、A、B、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OP xOA yOB zOC =++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a ,e〉=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123(,,)b b b 则(1)a +b=112233(,,)a b a b a b +++;(2)a -b=112233(,,)a b a b a b ---;(3)λa =123(,,)a a a λλλ(λ∈R);(4)a ·b=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B OB OA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123(,,)b b b ,则cos〈a.推论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6.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r r (其中θ(090θ<≤o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为平面α的法向量).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1212||180()θθϕθθ-≤≤-+ (当且仅当90θ= 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AB ==.135.点Q 到直线l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PA ,向量b=P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d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 上分别取两点E、F,'A E m =,AF n =,EF d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b b c b c c a c a=+++⋅+⋅+⋅ 140.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142.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146.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343V R π=,其表面积24S R π=.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4a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m n 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152.排列恒等式(1)1(1)mm n nA n m A -=-+;(2)1mmn n n A A n m -=-;(3)11m m n n A nA --=;(4)11n n nn n n nA A A ++=-;(5)11m m m n n n A A mA -+=+.(6)1!22!33!!(1)!1n n n +⋅+⋅++⋅=+- .153.组合数公式m n C=m n m m 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n C =m n nC -;(2)mn C +1-m nC =mn C 1+.注:规定10=n C .155.组合恒等式(1)11mm n n n m C C m --+=;(2)1m mn n n C C n m -=-;(3)11mm n n n C C m--=;(4)∑=nr r nC0=n2;(5)1121++++=++++r n rn rr rr r r C C C C C .(6)nnn rn n n n C C C C C 221=++++++ .(7)14253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8)1321232-=++++n nn n n n n nC C C C .(9)rn m rn rm n r m n rm C C C C C C C +-=+++011.(10)n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 A m C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 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n m k k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km k n kk A A --种.②浮动紧贴:n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 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kk k n k n A A 11+-+-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h 个(1+≤h k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 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kh hh A A 1+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m 个大球n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1+>m n 时,无解;当1+≤m n 时,有n m n nn m C A A 11++=种排法.(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 个和n 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n n m C +.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件等分给m 个人,各得n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n nn nn mn nn mn nmn n mn C C C C C N )!()!(22=⋅⋅⋅⋅⋅=--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m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 n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 mn m C C C C C N )!(!)!(!...22=⋅⋅⋅⋅=--.(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m p m C C C N m m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1c b a m C C C N m m n n n n p n p ⋅⋅=-12!!!!...!(!!!...)m p m n n n a b c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m n n n p N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c b a n n n p N m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p (2m p n n n = 1+++)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m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1n 件,乙得2n 件,丙得3n 件,…时,则无论1n ,2n ,…,m n 等m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高中数学学霸笔记
数学典型易错题(一)集合一、混淆集合中元素的形成 例1 集合{}()|0A x y x y =+=,,{}()|2B x y x y =-=,,则A B = 。
错解:解方程组02x y x y +=⎧⎨-=⎩ 得11x y =⎧⎨=-⎩{}11A B =-,∴【易错分析】 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集合中元素的形式,混淆点集与数集.集合A B ,中的元素都是有序数对,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而不是数,因而A B ,是点集,而不是数集。
{}(11)AB =-,∴二、忽视空集的特殊性 例2 已知{}|(1)10A x m x =-+=,{}2|230B x x x =--=,若A B ⊆,则m 的值为 。
错解: 由(1)10m x -+= 得11x m =-由2230x x --= 得1x =-或3x =1|1A x x m ⎧⎫==⎨⎬-⎩⎭∴ {}13B =-, A B ⊆∵111m =--∴或3 2m =∴或23m = 【易错分析】由于忽视空集的特殊性――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产生丢解的错误,以上只讨论了A ≠∅的情形,还应讨论A =∅的情形,当A =∅时,1m =。
m ∴的值为2123, , 。
三、忽视集合中的元素的互异性这一特征 例3 已知集合{}22342A a a =++,,,{}207422B a a a =+--,,,,且{}37AB =,,求a 的值.错解: ∵{}37AB =,, ∴必有2427a a ++=2450(5)(1)0a a a a +-=⇔+-=∴5a =-∴或1a =【易错分析】由于忽视集合中元素应互异这一特征,产生增解的错误.求出a 的值后,还必须检验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应互异这一特征.事实上,(1)当5a =-时,2423a a +-=,27a -=不满足B 中元素应互异这一特征,故5a =-应舍去.(2)当1a =时,2423a a +-=,21a -=满足{}37AB =,且集合B 中元素互异.a ∴的值为1。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笔记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笔记整理一、空间几何体。
1. 棱柱。
-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
- 分类:-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 特殊的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
- 直平行六面体: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
- 长方体: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
- 正方体:棱长都相等的长方体。
- 性质:- 侧棱都平行且相等。
- 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 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2. 棱锥。
-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的多面体。
- 分类:-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的棱锥。
- 性质:- 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 棱台。
-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分类:-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 性质:- 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
- 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4. 圆柱。
-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性质:- 圆柱的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其长为底面圆的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5. 圆锥。
-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性质:- 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
6. 圆台。
-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性质:- 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
- 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
7. 球。
-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高中数学重点笔记
高中数学重点笔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重要且关键的知识点,掌握这些重点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整理一下高中数学的重点笔记。
一、代数部分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最基础的函数之一,其函数表达式为y=ax+b。
其中,a是斜率,b是截距。
掌握一次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像特征及其性质对于后续学习其他函数至关重要。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其一般式为y=ax^2+bx+c。
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特征对于解题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3. 不等式: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求解方法,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以及绝对值不等式的处理方法。
二、几何部分1. 直线与圆: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切线方程的求解等。
熟练运用相关的性质和定理,解决直线与圆的几何问题。
2. 三角函数:熟练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重点关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及图像特征,能够准确地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
3. 相似三角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AAA相似、三边成比例、AA相似等性质。
重点锻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计算能力,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掌握基本概率概念,包括概率的定义、计算规则、事件的独立性等。
能够熟练计算事件的概率,并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2. 统计: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分类与整理、频数分布、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指标。
能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描述数据分布规律。
四、解析几何1. 直线与平面: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垂直平行关系等基本性质。
熟练画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2. 空间几何: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直线、面、体积、表面积等。
重点掌握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相交等性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
通过对高中数学的重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更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史上最全高中数学笔记
最全高中数学笔记第一章:易错点大全第一节:解题前任务1做题先看是否有小括号。
2解题凡有两组解,设法取舍验证。
3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关注等号。
4构建不等关系,例如使用三角形两边大于第三边。
5含参问题首先考虑分离参数。
6函数存在a、x型常变换主元。
7三角化简遵循:化切为弦。
8讨论单调性,先观察后通分。
9s0=0,能够验证数列是否分段。
10求圆锥曲线问题,△>0。
11不等式问题,解集端点对应方程根。
12关注导数问题的函数定义域。
13双曲线关注两支的取舍。
14活用向量,对应建立两向量横坐标相等。
15等比数列偶数项开方后取舍。
使用均值不等式的三个要求,尤其关注等号成立条件。
第二节:易忽视的重要解题前提1定义域大范围及括号(n∈z)。
2数列验证n=1是否符合通项。
3解析几何:所设直线k是否存在、△>0、焦点位置、短轴长与短半轴长的区别。
4分奇偶性的数列问题,先求偶再求奇可简化运算。
5关注区间开闭问题。
6运用正难则反,由题目向已知转化。
第二章:高中数学知识梳理第一节:集合与简易逻辑属于最简单的题目,但有许多关注事项。
集合中空集存在,容易忽视。
在转化过程中,会出现繁杂运算,可使用补集思想,减少讨论。
否命题否定小前提,不否定大前提。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转化。
第二节: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 1.2.变形:a=2RsinA3.S=absinC=1/2(a+b+c)r=1/2︱x1y2-x2y1︱4.应用:解三角形大边对大角两内角之和小于180°弦函数的有界性5.内角平分线定理:在三角形ABC中,当AD是顶角A的角平分线交底边于D时,BD/CD=AB/AC.6.三角形内,a>b→sinA>sinB。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大全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大全1.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2.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偶函数;3.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4.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f(a-x),则它的图象关于x=a成轴对称。
5.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6.由函数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1)abb(2)ab,bcac(传递性)(3)aba+cb+c(c∈R)(4)c0时,abacbcc0时,abac运算性质有:(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n1)。
(4)ab0(n∈N,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
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
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第一章:空间几何。
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
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笔记
基本函数 --- 高中数学知识点笔记1. 函数解析式:)()(x f y b kx f y =⇔+=2. 函数的定义域:指x ,图像在x 轴上的影子有3种情况:分母≠0,平方根内≥0,对数真数>0解法:先列不等式组,解交集3. 函数的值域:指y ,图像在y 轴上的影子解法:利用函数单调性;图像法;均值不等式法4. 函数单调性单调递增:函数在区间上,图像由左向右上升,x 变大,y 变大;x 变小,y 变小;即同向变化 单调递减:函数在区间上,图像由左向右下降,x 变大,y 变小;x 变小,y 变大;即反向变化 会由图像求单调区间;单调区间有多个时,用逗号分隔5. 比较大小的方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6. 函数求值;分段函数问题注意x 的取值范围;不同题型的解法7. 函数图像:会画图像利用函数图像,求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8.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图像: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韦达定理,单调区间,值域9. 一次函数:b kx y +=会画图像:会求单调区间、定义域、值域10. 反比例函数:xk y = 会画图像:会求单调区间、定义域、值域 11. 对勾函数:0,>+=k x k x y 会画图像,会求单调区间、定义域、值域12. 函数零点方程0)(==x f y 的根;图像与x 轴的交点;求法:正负值之间必有零点13. 指数指数与根式的互化,指数为负数时的含义,指数运算公式14. 指数函数时,单调递减;时,单调递增;当;当1010,,1,0,)(<<>>∈≠>=a a y R x a a a x f x 会画图像,会判断单调性、定义域、值域15. 对数对数和指数的互化,对数的求值 运算公式:,log log log ,log log log yx y x xy y x aa a a a a =-=+x a x m x x a m a a ==log ,log log 16. 对数函数时,单调递减;时,单调递增;当;当101,0,1,0,log )(<<>∈>≠>=a a R y x a a x x f a 会画图像,会判断单调性、定义域、值域集合 --- 高中数学知识点笔记1. 集合和元素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集合表示的含义,元素的分类,元素的特征表示常用集合的符号,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符号表示2.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和包含于,子集和真子集,子集的个数,符号表示3. 集合的3种运算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符号表示命题、充要条件、逻辑 --- 高中数学知识点笔记1. 命题4种命题形式: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的否定,全称量词,特称量词, 符号表示;4种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2. 充分、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Q P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3. 逻辑连接词:且、或、非命题的且、或、非运算。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笔记整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笔记整理
一、数学分析
1.极限:极限就是描述一个变量(表达式)变化时将要达到的值,而且在极限值附近
所有可以想到的变量数值都趋近于该极限值。
2.导数:导数是探究函数变化规律的概念,它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速率(斜率),是一个函数的一阶导数。
3.积分:积分(integral)是一个方面的积分,与求和有些类似,表示函数在一个区
间内变化的累积量,可用于计算面积、体积、总重量等。
二、代数学
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由一元一次方程推导而来的,是比较常见的方程,
由一个未知量的多项式的二次方程组成。
2.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由向量计算、直线、圆、圆锥、椭圆等等几何图形确定的几
何学研究,主要用于研究平面中的各种几何图形,比如解决一个房间的装修、对小组成员
之间的空间位置进行划分等问题。
3.向量计算:向量是描述事物空间位置状态,并用来求解向量乘积、几何问题等问题
的强大工具,使用向量计算可以解决许多复杂的几何问题,并亦可用于计算物理现象。
三、概率统计
1.概率:概率的定义是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是关于随机现象的统计性质,可用来
衡量某一种以上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2.统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一系列数据描述、衡量、推断及控制的科学,由大量数字
数据聚集而成的特征,主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快速准确地
获取信息。
3.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指利用概率知识,研究一系列数据的,尤其是随机变量的分布,以推断一般性结果的统计方法,研究从数据中筛选有效、可靠的描述性统计和抽样统计,以及将统计指标反演到概率参数等问题。
高中数学笔记总结【高一至高三_很全】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 A 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A B ,同时B A,那么 A = B.如果A B,B C,那么A C .Z ={全体整数} (×)s A= {0})3. ①{(x,y)| 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y)| xy<0,x∈R,y∈R 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y)| 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 个.. 否命题逆命题.. 原命题逆否命题.②x 1且y 2,x y 3,故补:C U A { x U ,且x A}(2)等价关系: A B0)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单是简命题;的命题结词叫做逻些词“或”、“且”、“非”这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2)“p 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3)“p 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否命题若┐p则┐q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要点§02. 函数知识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2)f ( x)f ( x) 4.如果 f ( x)是偶函数,则f (| x |) ,反之亦成立。
时有意义,则⑴偶函数: f ( x) f ( x)a,b )也是图象上一点.②满足 f ( x) f (x) ,或 f ( x) f ( x) 0 ,若 f ( x) 0时,⑵奇函数: f ( x)a, b )也是图象上一点.。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手写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手写一、数列。
(一)极限。
1.极限定义:极限是值函数y=f(x)在某点x=a或x逼近a时y取得的某一值。
2.它表示函数图象在x=a点附近的接近趋势。
3.如果当x逼近a时,函数值y逐渐趋于某一值L时,则称函数f(x)在x=a点处存在极限L,记为:$$lim_{x\rightarrow a}f(x)=L$$。
(二)数列。
1.定义:一组有限或无限多个数构成的有序集合叫做数列。
2.通常用公式:$a_1,a_2,a_3,......a_n(n=1,2,3,......)$表示数列,其中a_1,a_2,a_3,......a_n称为数列的项。
3.数列的第n项记作$a_n$,第一项记作$a_1$,最后一项记作$a_n$。
二、极限的性质。
1. 可加性:若存在极限lim(x→a)f(x)=L和lim(x→a)g(x)=M,则lim(x→a)[f(x)+g(x)]=L+M;。
2. 可乘性:若存在极限lim(x→a)f(x)=L和lim(x→a)g(x)=M,则lim(x→a)[f(x)·g(x)]=L·M;。
3. 可拆分性:若存在极限lim(x→a)f(x)=L,则lim(x→a)[cf(x)]=c·L;。
4. 可倒数性:若存在极限lim(x→a)f(x)=L(L≠0),则lim(x→a)[1/f(x)]=1/L;。
5. 结合性:若存在极限lim(x→a)f(x)=L,lim(x→a)g(x)=M,则lim(x→a)[f(x)·g(x)+h(x)]=L·M+h(a)。
6. 链式法则:若存在极限lim(x→a)f(x)=M,lim(x→M)g(x)=L,则lim(x→a)g[f(x)]=L。
数学高中知识点笔记梳理
数学高中知识点笔记梳理数学高中知识点笔记梳理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 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数学高中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 = f(x0 +△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 = f(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
高中数学笔记(全部版)
i| y=ii( - 2^ i|-
4 抑 7〇 ~ > 矽
^0
f、卜 〇1怜:怍齡蛴—*#7
1 7 — f i V ' o ,織 卜 外 令 艰 T 解
、. . 己知数列{flj的 前 n 项 和 为 S„ ,且 fll= i , fln+1= M
(其 中 m N * ) ,则
且/与x 轴、:V轴 分 别 交 于 5 两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存在正实数w ,使 的 面 积 为 m 的直线/仅 有 1 条; ② 存 在 正 实 数 使 A d 0 5 的面积为w 的直线/仅 有 2 条; ③ 存在正实数m.,使 的 面 积 为 w 的直线/仅 有 3 条 ; ④ 存在正实数w , 使 的 面 积 为 w 的直线/仅 有 4 条•
f 也虹冬it 】
Oi^b
3m
6 •设 m, wER, 若直线(m+ l> + ( « + l)y—2 = 0 与
圆
| 本 邊 ,与
^相切 ,则 m+ « 的取值范围是
0_ ^ • 急 “成 噼 W —
A.」l 一办 1+V5]
B . (―〇〇,1一W ]U [ 1 + W , +00) H
从 R^ ttV冰-
4. ?知!1 ^ 4 ^ k “ 中,〜 十 以 ⑷ 如 二 4,
Onas=
^ '\0b^ 二:t2
〇0^:乙构丨十
© Acj^:-?!^
斗,{ = 4 孓成t ,
s.
]^\^-J Jl〇Ji+ A ^ r
d 、, ,〇
:,C\se ( ^ r«>)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五篇分享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五篇分享1.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之函数函数是现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函数是一种将一组数值映射到另一组数值的关系。
其中,输入值被称为自变量,输出值被称为因变量。
函数可以用符号表示为f(x),其中x是自变量,f(x)是因变量。
例如以下函数:- f(x) = 2x + 1,其中x为实数,表示y轴上的点位于直线2x+1上;- f(x) = x^2,其中x为实数,表示y轴上的点位于抛物线x^2上;- f(x) = sin(x),其中x为实数,表示y轴上的点位于正弦曲线上。
2.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之概率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通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字表示,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发生。
例如,投掷一枚硬币,正反面的概率各为0.5,抽取一张红色的扑克牌的概率为26/52=1/2,因为一副扑克牌中有26张红色的牌。
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 = n(A)/n(S),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中的有利结果数,n(S)表示总结果数。
例如,当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概率为P(正面)=1/2,因为有1个正面朝上的结果,总共有2个结果。
3.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之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与三角形有关的函数。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其中,正弦函数表示一个角的正弦值,通常用sin(x)表示。
余弦函数表示一个角的余弦值,通常用cos(x)表示。
正切函数表示一个角的正切值,通常用tan(x)表示。
三角函数有很多应用,例如:- 在几何学中,三角函数用于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例如角度、边长、面积等;- 在物理学中,三角函数用于描述波动、振动等现象,例如正弦波、音波等;- 在工程学中,三角函数用于计算角度、距离、速度等,例如测量天体距离、确定船舶方向等。
4.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之微积分微积分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是研究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与应用的学科。
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笔记数学是初高中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它在初高中学习的科目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班级数学学问点归纳笔记》,盼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关心!1.高三班级数学学问点归纳笔记篇一1.集合与规律:集合的规律与运算(一般消失在高考卷的第一道选择题)、简易规律、充要条件2.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3.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求和4.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应用5.平面对量: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6.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肯定值不等式(常常消失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7.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8.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9.直线、平面、简洁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10.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11.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12.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13.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2.高三班级数学学问点归纳笔记篇二1、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亲密相关,要擅长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
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换元,可将较简单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洁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
2、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肯定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笔记总结【高一至高三-很全】
f (x1) f (x2) 在进行讨论.
x
2 1
b
2
x
2 2
b 2
(x1 x2)(x1 x2 )
x
2 x
b2
x12 b 2
10. 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
例如:已知函数
f(x)=
1+
1
x
x
的定义域为
A,函数
f[f(x)]的定义域是
B,则集合
A
与集合
B 之间的关系是
交:A B {x | x A,且x B} 并:A B {x | x A或x B} 补:CU A {x U ,且x A}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A
包含关系:
A,
A,
A
U,C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 逆否命题)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 p q 那么我们说,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若 p q 且 q p,则称 p 是 q 的充要条件,记为 p⇔q.
x x
b
2a
ax2 bx c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笔记整理
1. 函数
函数是将某一个输入变量与另一个固定的变量或固定的常数相关联的定量规律。
一般
来说,函数是以输入变量为基础,并对此变量进行转换而得到输出变量。
函数可以用及
f(x)来表示,其中f表示函数,x表示输入变量。
2. 导数
导数是函数的微小变化的变化率,表示函数的变化速率。
它可以表示一个函数f(x),在一个微小变化a的时刻,即f(x+a)要发生的变化程度。
一般来说,导数是一个函数f (x)在一个微小变化a时,f(x+a)-f(x)的变化率。
通常用f′(x)来表示函数f(x)的导数。
3. 极限
极限是指在函数的某个特定的变量的值不断靠近某个特定的值时,函数的值不断靠近
另一个特定值的一种数量关系。
一般来说,极限可以写成:“当变量x的值趋近到a的时候,函数f(x)的值趋近于L”,用符号表示,可以表示为:“当x趋近a,则f(x)趋近于L”,用符号表示为:limf(x)=L。
增函数是指当函数f(x)在某一点X给出的输入变量值不断变大时,函数的值也会随之变大,而在此变量值不断变小时,函数的值也会随之变小。
用符号表示的增函数则为f (x)>0,当x变化时,f(x)随之变化时,则称f(x)为增函数。
凹函数是指在函数f(x)沿着输入变量x在某点处发生反转的变化,其函数值会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而原x点处的函数值将凹入曲线中变低。
用符号表示,则为f
(x1)>f(x2),x2>x1时,凹函数称为一个凹函数,其函数值将凹入曲线中减少。
反函数是指其f(x)的输入和输出的变量实际上是相反的,即反函数把f(x)的输
入变量反向输出成为输出变量。
定义域内的每一点x都对应另一点f(x),而反函数则把这些点f(x)反转过来,而f(x)即为原x点处的输出变量。
一般来说,反函数为f(x)和f-1(x),其中f-1为反函数,x为输出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