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满族方言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州满族方言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王镇;徐美红;王丽丽;王琴书

【摘要】语言是一种艺术,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别样的美。在实地调查青州满族所使用的语言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些当地方言中的特殊现象。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常用语气词和叹词上,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双字词有演化为单字词并进一步虚化的趋势,如"这样"〉"张","那样"〉"娘","做啥"〉"咋"等。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方言孤岛内部语言独立进化;二是受周围方言的影响而产生,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无论哪种可能性,都会有力地说明方言接触与方言同化的很多问题。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12(000)009

【总页数】2页(P113-114)

【关键词】方言接触;语言现象;满族;青州;使用频率;内部语言;语言接触;可能性【作者】王镇;徐美红;王丽丽;王琴书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山东省青州市辛庄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别样的美。在实地调查青州满族所使用的

语言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些当地方言中的特殊现象。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常用语气词和叹词上,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双字词有演化为单字词并进一步虚化的趋势,如“这样”>“张”,“那样”>“娘”,“做啥”>“咋”等。这种现象的存在

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方言孤岛内部语言独立进化;二是受周围方言的影响而产生,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无论哪种可能性,都会有力地说明方言接触与方言同化的很多问题。

一、前言

山东青州(亦称益都)城北的北城社区有一个满族村,目前有3000余口人。这里的满族人在习俗上与当地毫无差异,但他们说的方言却不同,人们一听就知其满族身份。北城人和当地汉族习惯上将这种话称为“北城话”、“北城腔”、“满族腔”,我们暂称之为“北城话”。青州当地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胶辽官话。“北城话”就像一座孤岛处于胶辽官话包围之中,形成一个满族居民的汉语官话方言岛。

在调查方言岛中语言使用情况时,笔者发现在叹词和语气词的使用上有一系列的特殊情况,如“这样”在口语中读“张”;应当出现“那样”的地方,往往会出现“娘”;使用“做啥”的地方会用一个“咋”字来代替。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能够出现在满族方言中,原因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语言接触所致,我们将在展示这些特殊现象的基础上做详细分析。

二、“这样”>“张”和“那样”>“娘”

青州满族方言的使用归属存在两种情况: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按照林焘先生的划分二者都属于广义的北京官话,而北京官话跟普通话又有非常深的渊源。然而,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张”“娘”这两个词,普通话中“这样”、“那样”在满族方言中往往代之以“张”、“娘”。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张”、“娘”很可能就是“这样”、“那样”的合音词,分别取“这样”、“那样”首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我们便得到了“张”、“娘”二字。如果这样的假设成立,那么这

种现象的来历就非常清楚了,它是从北京官话中演化而来,并且保留了自己的方言特点,可见,青州满族方言岛正在沿着自己的方言特色发展,这对于青州满族方言岛的发展方向的推测也将是有利的证据。

经过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它们的发展正处在语法化成熟的前期,就是“这

样”>“张”,“那样”>“娘”。以下是方言调查中的情景:

1.打电话 A:…好好好,你明天过来我们细细谈。

B:好的,就“张”,再见。

2.对话 A:我已经把他辞退了。

B:他可是老板的亲戚啊,“张”/“娘”岗不好啦。

3.对话 A: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吧,我得赶紧去参加考试。

B:“娘”…,好的,就不打扰您了。

4.对话 A:去赶集来嘛,几门集上的菜便宜吗?

B:去来啊,很贵啊

A:“娘”我就不去赶集连。

上例中的“张”和“娘”出现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用普通话中的“这样”和“那样”来代替,二者在使用环境上是完全重合的,而在语音,当我们标示语音形式时,便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

和→

[na]和→

它们存在非常明显的对应规律,根据语法化理论我们基本上可以下定论,这是语法化过程中的合音现象,也就是说普通话中没有的两个词实际上是“这样”“那样”两个词在方言中的合音词。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语法化过程中,还在进一步的虚化,正在向叹词的方向发展。我们推测再过几百年,有可能虚化为完全意义上的语法词,如果现在不进行方言的

记录,那么到时候我们可能就不容易推断它们的来源了。

三、哈[ha]和做

在青州满族方言中有一个语气助词“哈”,读音为“ha”,可以表示商量、稍微

带有要求的语气;还可以用在句尾表示缓和语气,使句子听起来更柔和,这种情况下它没有任何实际的词汇意义,完全成为助词。

情景:1.大人教育调皮的小孩儿:你别这么捣实,听话赶集给你买好吃的哈。

小孩:好,说话算数。

2.顾客去了商店,店主正忙着,便笑着说:等会哈

顾客:好的。

3.妈妈:把这些饭都吃了哈,要不然你会饿的。

孩子:好的/我就是不。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哈”是一个语气词,有商量语气,有时也略微带有一丝要求的语气。而回答也一般用“好的”,当然还可以用否定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哈”几近于“好吗”,都可以用“好吗”来替换。而这两个词的语音形式,一个是“ha”一个是“haoma”。我们不难发现,把中间的语音部分省略掉,仅

仅保留两端的部分,就变成了“ha”。并且“好吗”也同样可以表示这种商量略

带要求语气。

根据最近几年的语法化理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词或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语音磨损、语义漂白和语法功能增强的。例如,“going to”弱化为“gonna”,“want to”弱化为“wanna”等等。它们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语音形式的磨损、语义的漂白、语法功能的增强。其中语音成分的磨损是语法化的重要表现特征,其结构越来越紧凑,最终变的不能分开,而且往往中间的语音成分都会省略,“哈”即是如此。

产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这个词或结构在语言中足够常用。“好吗”从一定程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