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简介人教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lín yán
霖阎
yú
娱乐
zàn
暂时
xiàn
宪兵
zhēn
侦探
yā
关押
zhāo
李 大钊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稚 避 峻啪 瞪僻靴魔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刑哼绑 袍执啃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整体感知——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开篇点题:点明父亲被害日期和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1)
第二部分: 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2-7)
第三部分: 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8-17)
第四部分: 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18-29)
第五部分:
得知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30-32)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 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 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希望同学们能 够牢记先辈的无悔付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拓展延伸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总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二、解词语被难|①遭受灾难。
②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①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②年纪小。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例句:对于老师的提问,小东回答得很含糊。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例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纷乱|杂乱;混乱。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例句:作为班长,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例句:这部电影有些恐怖,我实在不敢看。
宪兵|某些国家的军事政治警察。
本文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苦刑|残暴狠毒的刑罚。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这件事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爸爸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例句: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账。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例句:他朝我招手,我会意地朝他微笑。
三、近义词慈祥—和蔼幼稚—天真含糊—含混轻易—容易纷乱—杂乱恐怖—恐惧粗暴—粗野严峻—严肃沉着—冷静四、反义词慈祥—凶恶耐心—焦躁含糊—清楚严峻—温和残暴—仁慈沉着—慌张五、词语搭配(慈祥)的父亲(含糊)地回答(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六、词语拓展“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明不白不骄不躁“一~而~”式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重点知识归纳
词语扩展:
ABCC式:
怒气冲冲兴致勃勃人心惶惶得意扬扬风尘仆仆
喜气洋洋神采奕奕含情脉脉大名鼎鼎文质彬彬
课内词语:
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
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
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归纳
作者介绍:
李星华( 1911-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课文主题: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段落大意:
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我会写:
稚:幼稚童稚稚气稚嫩
避:避免退避避暑避雷针避而不谈
峻:严峻峻峭冷峻峻拔陡峻险峻
啪:啪嚓劈啪噼啪砰啪啪啦
瞪:目瞪口呆瞪眼迷瞪眯瞪
僻:僻静僻陋僻野僻远穷乡僻壤
瞅:瞅见瞅空瞅准让我瞅瞅
靴:马靴皮靴隔靴搔痒战靴脱靴、
魔:魔鬼恶魔妖魔病魔魔王
刑:苦刑判刑量刑徒刑缓刑刑期
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绑架绑腿捆绑松绑
啃:啃声啃气啮啃啃啮啃嚼
袍:旗袍袍子长袍同袍睡袍紫袍
执:执行执笔执着执迷不悟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件(共188张PPT)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内心虽然承受着巨大的 压力,却一心考虑革命工作的需要,不顾自身 安危,表现了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第 三句是对李大钊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李 大钊的临危不惧,展现了革命者的沉着、镇定。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①“他的
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一句通过神态 描写,表现了一位革命者在残酷的折磨下坚贞 不屈的内心世界。②“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 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 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初读课文 我会读
李大钊 张作霖
zhì
bì
幼稚 避免 娱乐
dènɡ
pì
瞪眼 暂时 僻静
xuē
皮靴 宪兵 侦探
xínɡ
hēnɡ
jùn
苦刑 冷哼 严峻
kěn
páo
啃食 棉袍 押走
阎振三
pā
啪 chǒu
眼瞅
mó
魔鬼
bǎnɡ
绑起来
zhí
执行
初读课文 我会写
稚 避 峻啪 瞪 僻瞅靴魔刑 哼绑啃袍执
初读课文
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读课文
(1)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 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3)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 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 月28日。”
首尾呼应 永远缅怀 激励后人
随堂练习
三、拓展阅读。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 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 “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 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 坐着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PPT课件
拓展发散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一
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从北京朝阳门驶出 一辆旧式带篷骡车,在通往天津的土路上卷起 了一路行尘。车上有两位乘客,坐在车篷里的 一位,40岁左右模样,看上去像是个掌柜;另 一位,年龄看上去要小一些,像是一个年前随 掌柜外出收账的账房先生。
此时,正值生意人在年底往各地收账之际。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 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 手枪,就向外走。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在敌人到来之前早已做
好准备,从容不迫。
爱护亲人
忠于革命事业
坚贞不屈
板书设计
十 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
六 年
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
忠于革命
前 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视死如归
的 回
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坚贞不屈
忆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
课文主题
本文的作者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 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 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 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 切的怀念。
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父亲被捕前
了解父亲工作状态—— 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 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 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对工作认真负责
了解父亲对家人的态度—— 对子女慈祥和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文课件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 被捕以前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 被捕经过 第三部分(第19~29自然段): 在法庭上 第四部分(第30~33自然段): 被害以后
神态 语言 动作 外貌
意志坚决 勇敢坚毅 视死如归
首尾呼应
资料链接
文章开头简单描述了十六年前那让人记忆犹新的一天, 之后再完整地叙述那一天前所发生的事,最后再回旋叙述 那一天的完整经过。例如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 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与结尾“昨天是你爹被 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形成首尾呼应。
资料链接
十六前的回
【军阀】 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 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恐怖】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一拥而人】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恐怖】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对比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 敌人:虚张声势 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不慌不忙
动作描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来的人
对 比
父亲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 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 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 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
六年级下册
资料链接
张作霖( 1875-1928),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奉天(今辽宁省)
海城人。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投靠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统 治东北。1920年直皖战争中与直系联合,战胜皖系,把持北洋 军阀政府。1926年3月,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山东 等地,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破 坏。1928年,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 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理解词语
【军阀】 【尖锐】 【乱蓬蓬】 【会意】 【怒气冲冲】
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声音)高而刺耳。 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 系的人。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盛怒的样子。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对李大钊被捕前到遇
到遇害后的情形。
讨论交流:
重点回忆了那几方面?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被捕前
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 和文件,说明局势紧张。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 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 籍和文件父亲。为什么要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联系下文(第6自然段开头)可知,军阀张作霖要派 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 “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书写指导:辟字左边上框和 口字要小、撇要直些,立字 下横稍长,下边十字窄小。
我会写
pā
啪啦 啪
结构:左右 音序:P 部首:口
组词:啪嚓 噼里啪啦
造句:啪嚓一声,碗掉在 地上碎了。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 “口”底部在横中线下侧。
我会写
dèng
瞪眼 瞪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目
组词:瞪视 干瞪眼
造句:他口齿不清,说了半天也没 说明白,急得我们干瞪眼。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
就这样抢着说了。
对“ 我” 的语言描写表明“ 我” 在 父亲的影响下,由之前的害怕、恐惧转变为 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PPT
第二句话: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不慌不忙”“取出”“向外走”等词句,表现了李大钊 的沉着,镇定。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李大钊临危不惧、处 惊不变的精神品质。
第三句话: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从 “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敌人对李大钊施用了重刑。 从“平静”可以看出李大钊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 表现得十分坚强。从“慈祥”可以充分感受到李大钊对亲 人的热爱。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敌人 的残酷折磨,但是在敌人面前依旧表现得非常坚定沉着, 在家人面前依旧表现得十分慈祥和蔼。
从这些语句中我明白了: 1.父亲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提前知道了。 2.反动派的嚣张与残暴。 3.反动派的残忍和无人道。 4.父亲那种镇静,及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
默读19——30自然段,思考:被捕后又 发生了什么事情?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读 一读。从这些事件中你明白了什么?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 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 慈祥的脸。
—— 李大钊
会写字
阀 避 屉僻 瞅 靴魔 刑哼 砖 执 绞
多音字 埋
mái (埋头)(埋伏) mán(埋怨)(埋三怨四)
造句:他埋(mái )头找东西,不停地埋 (mán)怨我丢三落四。
词语解释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 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
我。
对比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 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易写错字
mó
魔
拆分成“广”“林 ”“鬼”三部分记忆
bǎng
绑
注意中间是竖撇
近义词
奇怪—奇异 慈祥—慈爱 含糊—模糊 轻易—容易 纷乱—混乱 恐怖—恐惧 占据—占领 会意—领会
反义词
幼稚—成熟 含糊—清楚 破坏—保护 严重—轻微 紧张—放松 轻易—困难 沉重—轻松 粗暴—温和
词语解释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形 容相貌凶恶。
位置不同: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照应用于 文章结尾。伏笔与下文照应间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 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
照应方式 从文中找出文体照应、前后照应和首尾照应的语句
文题照应 题目:《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自然段:1927年4月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 六年了。 首尾照应 第一自然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 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第三十三自然段(最 后一个自然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 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1
他对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对马 克思主义的信仰和 无产阶级的革命前 途无限忠诚。他为 在我国开创和发展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 无畏的献身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 的光辉典范。
背景资料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 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 史地位。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方法。好处: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 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课件
文章里还有几处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来,读一读。
如:“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与前文中的“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相照应。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与前文中的“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相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被捕时(8~18)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言 行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形有势险的恶严、处峻境危态险度,没有向他们讲任
、 何道理。
神
态
想一想,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李大钊的什么
品质,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关注描写人物神态、外貌的语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也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本文第20自然段的外貌描写“乱蓬蓬的 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能够看出李大钊面对敌人的酷刑坚 贞不屈的内心世界和对亲人深沉的爱。
阅读方法
(3)关注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人物的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 体体现。如本文第11自然段中,“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表 现了李大钊临危不乱,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一两处,说说这种写法 的好处。
第6自然段写“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第2自然段“看他把书 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是前后照应的关系。这样写,使事情的来龙去脉 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加突出当时社会局势的险峻。
第5自然段写“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与第20自然段写的“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前一句的“慈祥”表现的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后一句的“慈祥”则表现 的是一位父亲在子女面前,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前 后内容的呼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一、《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作者简介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
李星华(1911-197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
二、《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中心思想《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创作的散文。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录,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和敌人作斗争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三、《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分段与段意《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分为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讲“我”永远忘不了父亲被害的日子。
第二部分(2-7自然段):讲亲被捕前,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
第三部分(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时的经过。
第四部分(19-29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后在法庭上最后一次与家人见面的情形。
第五部分(30-33自然段):写亲遇难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描写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采用了如下多种描写方法:1、巧用照应:文章多次巧用多种照应手法,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这是其他文章难以看到的。
2、对比烘托:文章多次以对比烘托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
3、细节描写: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五、《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课文知识点《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1自然段: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开篇照应文题,交代了父亲遇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
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2自然段: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相关知识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后被选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精读课文。
创作背景《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距李大钊遇难16周年。
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文学赏析这是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
但与《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比起来,《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却不像一般的回忆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学性的同时,更具史料价值。
从文章标题看,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
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儿,又是一名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她选择这一标题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想把文章处理成一个纯私人的、纯粹父女情感表达的文本。
从语言表述看,有意识地注重叙事符合客观实际,用语很慎重。
比如同样提到时间,写“4月6日”(李大钊被捕日)时,文章中写道“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写“4月28日”(李大钊被害日)这个日期,文章又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两个确切的时间,均写到了报纸,可见作者对文章中的具体时间的写作态度是相当审慎的。
这反映出作者的另外一个写作基调:她对于父亲的回忆,态度是相当严谨的,有一种史传写作的味道。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作者介绍:李星华( 1911一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我会写:稚:幼稚童稚稚气稚嫩避:避免退避避暑避雷针避而不谈峻:严峻峻峭冷峻峻拔陡峻险峻啪:啪嚓劈啪噼啪砰啪啪啦瞪:目瞪口呆瞪眼迷瞪眯瞪僻:僻静僻陋僻野僻远穷乡僻壤瞅:瞅见瞅空瞅准让我瞅瞅靴:马靴皮靴隔靴搔痒战靴脱靴、魔:魔鬼恶魔妖魔病魔魔王刑:苦刑判刑量刑徒刑缓刑刑期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绑架绑腿捆绑松绑啃:啃声啃气啮啃啃啮啃嚼袍:旗袍袍子长袍同袍睡袍紫袍执:执行执笔执着执迷不悟形近字:避(避暑)僻(偏僻)屉(抽屉)届(届时)绞(绞刑)饺(水饺)多音字:糊hú糊涂hù糊弄冲chōng怒气冲冲chòng冲着近义词: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会意——会心反义词:慈祥——凶狠幼稚——成熟含糊——肯定坚决——犹豫暂时——长期沉着——慌乱理解词语:【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
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 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 微点了一下头。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 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 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 后 照 应
首 尾 连 贯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 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 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 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 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都 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同学们再见!
的理解吗?
被害后
默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文中的 句子、词语或段落,说一说你感受到了 什么,并试着读一读。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 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 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 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 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对比 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我紧跟一在会他儿身,后外,面走传出来院一子阵,沉暂重时的躲皮在鞋一声间。僻静的小屋里。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
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 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 着说了。
对“ 我” 的语言描写表明“ 我” 在 父亲的影响下,由之前的害怕、恐惧转变为 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 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 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话?
叶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 创始人之一,新四军军长。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 命,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欧洲。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于1938年 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 军衔。1946年3月4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8日,他 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身亡。
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盛怒的样子。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对李大钊被捕前到遇害
后情形的回忆。
我会写
预习检查
一、标注段落。 (共32自然段)
二、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重点回忆了那几方面?
被捕时父亲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与敌人粗暴、蛮横的态度相对比,父 亲保持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一丝慌乱, 也没有同敌人讲任何道理。 表现出他临危 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法庭上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 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平静” 说 明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仍保持着对 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慈祥” 充分 体现了父亲对亲人深沉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李星华(1911年—197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其兄李葆华当时不在家,逃过一劫。
1931年,李星华复学。
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市。
1979年11月27日逝世于协和医院,享年68岁。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