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路循环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单管路循环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直饮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障直饮水用水安全,避免处理后的直饮水在供水系统中滞留时间较长,现有技术是为直饮水系统设置双管道循环管网,即在原有供水管道的基础上,设置回水管道,对长期滞
留直饮水进行二次水处理,这就要求在回水管道设置配套的循环流量控制装置与回水精滤
装置,无疑大大增加了直饮水系统前期设计难度及后期管网施工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管路循环管道直饮水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膜处理装置、消毒及供水装置、供水立管、高位稳流罐;
所述预处理装置管道连接所述膜处理装置,所述膜处理装置管道连接所述消毒及供水装置,所述消毒及供水装置管道连接所述供水立管,所述供水立管管道连接所述高位稳流罐;
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原水箱、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
所述原水箱管道连接所述石英砂过滤器,所述石英砂过滤器管道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管道连接所述精密过滤器;
所述膜处理装置包括:纳滤机组、化学清洗箱;
所述预处理装置出水端与所述纳滤机组入水端管道连接,所述纳滤机组出水端与所述消毒
及供水装置入水端管道连接,用于对供水进行膜处理净化;
所述纳滤机组清洗供水端与所述化学清洗箱入水端管道连接,所述化学清洗箱出水端与所
述纳滤机组清洗回水端管道连接,用于在所述纳滤机组清洗时将化学药剂溶液导入该机组;
所述纳滤机组下设置排污管,用于该机组化学清洗后排污;
所述消毒及供水装包括:净水箱、二氧化氯发生器、管道混合器、供水泵组;
所述净水箱管道连接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管道连接所述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管道连接所述供水泵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经处理后的直饮水由下至上经供水立管向用户供水
的同时,剩余供水动能实现对高位稳流罐供水;稳流补偿器贮水量达到上限后,消毒及供
水装置停止供水作业,改由高位稳流罐由上至下经供水立管向用户供水,减少直饮水在管
网的滞留时间,实现单管循环,由此减少了常规直饮水系统中回水管及配套的循环流量控
制装置、回水精滤装置的设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
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管路循环管道直饮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预处理装置,11.原水箱,12.石英砂过滤器,13.原水箱,2.膜处理装置,21.纳滤机组,22.化学清洗箱,23.排污管,3.消毒、供水装置,31.净水箱,32.二氧化氯发生器,33.管
道混合器,34.供水泵组,4.双向供水立管,5.高位稳流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单管路循环管道直饮水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1、膜处理装置2、消
毒及供水装置3、供水立管4、高位稳流罐5;
预处理装置1管道连接膜处理装置2,膜处理装置2管道连接消毒及供水装置3,消毒及
供水装置3管道连接供水立管4,供水立管4管道连接高位稳流罐5;
预处理装置1包括:原水箱11、石英砂过滤器12、活性炭过滤器13、精密过滤器14;
原水箱11管道连接石英砂过滤器12,石英砂过滤器12管道连接活性炭过滤器13,活性
炭过滤器13管道连接精密过滤器14;
膜处理装置2包括纳滤机组21、化学清洗箱22;
预处理装置1出水端与纳滤机组21入水端管道连接,纳滤机组21出水端与消毒及供水
装置3入水端管道连接,用于对供水进行膜处理净化;
纳滤机组21清洗供水端与化学清洗箱22入水端管道连接,化学清洗箱22出水端与纳滤机组21清洗回水端管道连接,用于在纳滤机组21清洗时将化学药剂溶液导入该机组;
纳滤机组21下设置排污管23,用于该机组化学清洗后排污;
消毒及供水装置3包括:净水箱31、二氧化氯发生器32、管道混合器33、供水泵组34;
净水箱31管道连接二氧化氯发生器32,二氧化氯发生器32管道连接管道混合器33,管道混合器33管道连接供水泵组34。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