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篇)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收获的果树图片,预设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导语:如果我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大家会不会去摘呢?(生答不会)对的,因为那些树可能是别人种的,不问而取就是“偷”了。

但如果这些是野生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其实在确定果子无毒的情况下,也可以试着摘一个,尝尝新鲜的味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小朋友摘果子有关。

2.出示课题,教师介绍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解读生字“戎”,介绍王戎。

预设:“戎”字发音要准确,纠正学生的误读。

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解构“戎”字,引导学生分析其构造。

“戎”由两部分构成,“戈”指的是古代的长柄兵器,“十”指的是兵士上战场时穿的盔甲,二者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王戎(234——305) 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闻名。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所以合称“竹林七贤”。

(2)理解标题大意,引导学生预想文章内容。

预设:教师可以采用扩词法,一一对应文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重点解读“取”“道”二字的意思。

再根据题目的意思,合理判断文章所写的内容,即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文言文的标题或概括文章大意,或点明写作对象,或交代时间地点,对理解正文有很大帮助,不可小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不错!)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 内容说清楚了,真棒!)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 写课题。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读小古文 1 .读后释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 “道” 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课件出 示3)2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 认读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 “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 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6ng )不能读成(y6ng );“诸”(zhU )不能读成(zhM )。

(课件出示4)(2)书写“戎 尝诸 竞 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开”;诸: 中间没有“,”;“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 “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学生学字,读准字 音,理解实词和虚词, 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 方法。

新课教学( 分钟【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 “也许”“没有” 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 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 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 曾经。

〔李〕 〔游〕李子。

〔子〕 玩耍。

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 争先跑过去。

竞:争逐。

〔走〕 跑。

〔唯〕 〔日〕 〔诸〕 〔信〕 虚词:只有。

说众,一些,这些,许多。

的确。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而拾取市中李的故事,教导孩子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随波逐流。

本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寓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守信念。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细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

3.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意见。

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PPT,包括故事的介绍、重点词汇、生词解释等。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书等。

3.学习材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

2. 教学内容呈现1.通过PPT或故事书呈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情节。

2.深入解析故事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3.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

3. 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题和思想。

2.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3.想象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下他们自己的寓言故事。

4. 互动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展开思考,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故事。

六、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对课内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七、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寓言故事的资料,拓展他们对这一文学形式的认识。

2.鼓励学生将寓言故事中启示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坚定信念、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来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与众不同。

课文语言简练,富含哲理,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智慧,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道理和哲理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智慧。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智慧。

2.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阅读并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5.王戎不取道旁李》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卡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案例4.教学道具:李子树、道旁李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子树和道旁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王戎的智慧。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四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戎、诸”4个生字。

会写“戎、尝、诸”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的配图,学生猜故事。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些故事的共同点。

预设:(1)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儿童。

(2)两个故事中的小朋友都很有智慧。

(3)两个故事都是古代的。

小结过渡: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国古代的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认识一位不凡的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熟悉的古代儿童故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古文,知人论世是第一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和故事的时代背景吧。

1.人物介绍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

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晋朝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2.作品背景《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世说新语》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记述了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文字质朴而意味隽永。

其中的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成语“道旁苦李”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

3.情境诵读播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文,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注意点拨“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的停顿。

4.纠正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古文,随后正音。

(1)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把古文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5.全班齐读《王戎不取道旁李》6.集中识字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róng zhū jìng weí戎马诸位竞争唯一(1)戎,后鼻音róng,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戈字旁,“戈”代表兵器,“���”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超过常人的故事。

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事情,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不要盲目跟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四年级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模仿,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推理判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词语解释等。

2.道具:准备一些水果,用于课堂演示。

3.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景描写,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表现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王戎为什么不要道旁李?你们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学情分析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竞走”“信然”等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竞走”“信然”等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难点: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第八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师:是啊,咱们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的英雄豪杰。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古代的小俊杰——王戎,他有他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呢?咱们今天学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边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出示课文,全班齐读课文,读准确生字。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戎、尝、诸、竞、唯。

3、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给生字组词。

4、教师指导写字。

学生读记。

5、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针对差困生)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划出节奏分隔线。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交流,谁能用现代语讲讲这个故事呢?其他同学倾听。

生试讲,其他学生纠正,老师概括、引导。

3、理解课文意思后,再来进行男生读课文,女生翻译课文。

4、文中重点句,重点指导“树在道边多子,此必苦李”说明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他认为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必定是苦李。

后来证实了他的判断。

本文赞扬了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运用学习迁移法,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了解小古文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1. 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上有名的小孩子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历史上聪明机智的小孩子——王戎。

他小时候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教师总结,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2.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王戎的生平事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

在故事中,王戎年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充分赞扬了他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

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是本课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情境导入——贴近生活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默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初步把握;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形象。

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默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理解—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想象: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时,看到路旁有果树,上面结满了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会怎么样?自然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时,自然地指导书写生字“戎”,分解会意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生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戎的聪明孩子,在和李姓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遇到了一颗李子树,小伙伴们纷纷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去。

当被问及原因时,王戎回答说:“此必苦李。

”事实证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不盲从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不盲从的品质,启发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到故事所传达的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前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聪明孩子的故事,引出今天的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生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表达。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王戎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重点。

3.通过分组合作,发挥想象力,表达对王戎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品质和行为。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表达对王戎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具: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什么意思,导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王戎的品质。

2.课文理解: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互相交流思考。

3.学生说: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王戎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1. 王戎的品质。

2. 我们是否应该效仿他的行为。

3. 考虑当下的生活,是否有类似的例子。

第四步: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讨论结果和对王戎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总结全班对于王戎的评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到正确的品德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六、课后作业1.以王戎的故事为题材,写一篇小故事。

2.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不取道旁李”的品质,写一篇小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故事,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勇敢正直的品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故事性体裁的文言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哲理蕴含深刻。

本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课文”。

根据课后练习的编排“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教学重点,为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以理解为根本,以积累为落点,采取两步讲述:第一步:朗读课题,知题预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朗读课文,分清层意,按照情节顺序简要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和音韵;2.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朗读人物的对话句,在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想法,从而赏识评价人物;4.诵背课文,联系实际,补充情节。

创造性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释题感知。

1. 单元导读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两句诗揭示我们本单元主题。

(齐读)师:是啊,时间如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留下真金。

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名字的都是上才智出众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并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就被收录在《世说新语》这本书当中。

(《世说新语》简介)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个人物,他就是:王戎。

“戎”是我们既要读好也要写好的生字,出示“戎”的演变图示,解字义并指导书写。

2. 释题根据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指明古文的停顿与意思有关。

题意指的是:王戎不摘取道路旁的李子。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质疑是啊,路旁的李子多么诱人,他为什么不摘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思考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王戎看到道旁的李子树,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去,因为他观察到李子树长在道旁,李子必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文言文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学习本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故事;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故事。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观察、思考,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观察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戎不去摘李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能看出李子是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小时候的一段趣事。

课文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育孩子要诚实、自信、不贪小便宜,要注重道德修养。

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式较简单,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简单的中断句和词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和句式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受到王戎诚实、自信、不贪小便宜的品质的熏陶,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的理解,课文朗读。

2.难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王戎品质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课件:生字词、句子、图片等,辅助教学。

3.作业本:用于学生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生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看到道旁的李树叶子与众不同,但他没有盲目地去摘取,而是通过思考和观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跟随别人。

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式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理解来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和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课文道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

3.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译文。

2.生字词卡片。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道旁看到一棵李树,树叶与众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树叶会这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然后老师进行翻译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然后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让学生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巩固(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本单元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包含《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习作达到的目标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历史故事题材,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本单元课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口语交际”要求讲述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小卡片记录关键词,给自己提示。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件令人心儿怦怦跳的事,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具体。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造句等形式,积累词语,学会长话短说的方法。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王戎不取道旁李2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四句话,表现出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判断的好品质。

1.会认本单元21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能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能按顺序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4.感受故事的魅力,明白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西门豹治邺 2 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25王戎不取道旁李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4.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重点1.背诵全文。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5个字。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会读会写,可以采用字意理解法、形近字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字形。

2.阅读理解阅读时,首先要根据注释,把短文读顺、读懂,在此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了解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

1.预习提纲(1)搜集《世说新语》相关资料,了解王戎。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理解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重点指导“戎”和“诸”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尝”“竞走”“唯”“信然”等字词的意思。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吧?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呢?2.过渡: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

(教师简介《世说新语》)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现存三卷。

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板书课题)3.师:王戎是什么人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王戎,教师课件出示王戎的简介。

)课件出示:王戎(234—305),字濬冲。

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

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在读课题时,你们发现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王戎)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1)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

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大家可以再试着根据朗读停顿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现在我们请四位同学来读,每人读一句。

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指名读)(4)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读的时候注意多音字“折”的读音是“zhé”,不要读错。

(5)采用各种形式读课文。

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指名学生读。

在读文过程中,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

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理解字词的意思。

(1)文中有些字词意思需要重点掌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尝试理解这些字词吧。

课件出示:尝:曾经。

诸:众,许多。

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2)同桌交换做游戏:你说我答。

一同学说出字词,另一同学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快速说出字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根据课后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认读、书写生字1.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唯”右边是“隹”,不能写成“住”。

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优秀作品展。

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认读汉字,通过小组合作,然后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在全班汇报,集思广益,使学生提升了识字能力,激发了探究的愿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2.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

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

要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注意写作顺序,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①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②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③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④抓住“信然”理解第四句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理解“之”的意思。

“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

“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4)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

生1: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

生2: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理智的孩子。

教师指导: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板书:观察仔细、聪明机智、善于动脑)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同桌间尝试讲故事,教师指名学生讲故事,然后课件出示整个故事,学生对照纠正。

课件出示: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填一填:同学们把课文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流利,大家也都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大家能按原文填空吗?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王戎________,尝与________游。

看道边李树________,诸儿________,唯戎________。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________。

”取之,________。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我们可以按照“游玩——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

(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演一演: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

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回答,并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这个故事。

)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生: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仔细思考。

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

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三、《世说新语》故事会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拓展性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激情长时间保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讲故事导入,了解《世说新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