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24f4f30580216fc700afddc.png)
P GⅡ( / ) gL
l 9±5. 0. 6 1 1 6 ±9. 9
3 . 2 5± 3 6 3.
.
PR G
1 8±6. 3. 4 1 2±8. 0. 2
1 8±5 9 3. .
浅表 性 胃炎 7 4
消化 道 溃 疡 9 3 胃癌 术 前 合 计
C i q  ̄e h — u r S
P( 组 比较 ) 多
女与正 常对照组相 比, P<00 .5#与正常对 照组相 比 P<0 0 .1
△ 与 浅 表性 胃炎 相 比 P<00 ◆与 消化 道 溃 疡 组 相 比 P<OO .1 .1
会 《 编常见 恶性肿 瘤诊 治规范 胃癌分 册》 新 胃黏膜 病
变 的诊断 标准 。 1 3 仪器与 试剂 . P —R I 剂盒 由江 苏省 无锡 G T FA试
4 o 94 0
7 6±7 . △◆ 4 0±7 1 3. 32 1 4. 1 8. 4 5± l 2. 1 1 1 4. 5 7 88 <0. 1 0 l 0±2 5 6. 5. l 4. 3 3 13 <0. 01
3 3±2. △◆ . 9 1 7±6 9 2. . 1 8. 3 4 63 <0. 1 0
最大。
2 结 果
浓度 反 映 胃液 的分 泌 水平 。利 用血 清 P G检 测进 行
早期 胃癌普查 , 已在 日本 、 芬兰 等 国家 实施 l 。 目前 l J
国内外 对 于血清 P G应 用 于 胃部疾 病 , 尤其 是 胃癌 、
2 1 不 同 胃黏膜 病 变 患 者 血 清 P 水 平 不 同 胃 . G
见表 1
表 1 不 同 胃黏 膜病 变 患 者血 清 P 水 平 ( 4 G - )
胃功能四项
![胃功能四项](https://img.taocdn.com/s3/m/99a937d65ef7ba0d4a733b71.png)
8
胃功能四项简介
9
胃功能四项简介
HP+PG 联检原因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临床检测存在的问题
胃功能四项检测 (HP+PG联检)
Hp单检
反映Hp是否感染
阳性率高(30%-80%),发病率 低,临床尤其是体检无法给出准 确的治疗建议(因为无法区分正 常带菌还是致病性感染)
14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我国目前胃部疾病诊断方法汇总
检测手段
优点
缺点
总体评价
胃镜
钡餐 造影
肿瘤相关 标记物
金标准
检测时间短,作为 传统的胃癌普查手 段
血清检测,无创 伤、广泛认知
痛苦, 受医生水平影响大,费 具有侵入性,价格
用高不适合普查。
高不易普及
射线,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性 质,依赖经验,受检人群混杂及 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 期胃癌判定无力。
对诊断进展期胃癌 或弥散型胃癌更有 价值
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 胃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CEA 在胃癌胃液中 阳性率50%,血清阳 性率仅为4.5%
C13 、C14尿 快捷方便,操作简 素酶呼吸试验 单
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2012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35卷第二期的 文章——《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指出,PG在 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更具潜在价值
部分胃粘膜上,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Hp抗体阳性),但不产生细胞毒素,一般 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10
二、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全球四成胃癌在中国
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98.9万,中国为46.3万(46.8%); 全球每年死于胃癌的病例73.7万,中国为35.2万(47.8%)。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82ff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0.png)
2024胃功能检测指标解读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由于是侵入性检查、检查费用、人群接受度等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普查。
而胃功能检测,既能用于初步筛查又能辅助诊断,被称为胃粘膜「血清学活检」O1、胃蛋白薛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分泌进入胃腔的PG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发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PG可根据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分为不同的亚群: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I)和胃蛋白酶原11(pepsinogen11,PG11),PGI和PG11均可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PG11还可由胃窦粘液细胞及十二指肠BRUNNER腺等合成。
大部分PG经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消化道,约1%经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个体的PGI和PG11较稳定,不受饮食、早晚和季节等影响。
正常参考值:PGI:24.60〜104.93ug/L;PG11:3~20ug/L;PGR(即PGI/PG11):>3.Oo注:参考值范围因年龄、地域和方法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PGI、PGlI和PGR的临床意义:❶PGl和PGR下降,PG11不变或轻微下降:提示胃黏膜萎缩,下降程度可以反应胃黏膜萎缩从幽门到胃体和胃底的进展,且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PGI、PG11∖PGR水平下降越明显,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同时也是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高风险因素。
PGI≤70ug/L且PGI/PGII≤3.0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
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PGI浓度≤70ug/L且PGI/PGII≤7.Oo表1.不同部位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PGIhPGR、G-17水平比较分组倒数///»(+)[例(%)] PGl(ML)PGIKμg∕l.)PGH G-l7(pmol∕L)臼至萎缩组6552(8O.∞)91.13±16.82-14.19±6.147.22±3.21-14.90±8.74'胃体荽缩组4425(56.82)54.14±12.47*15.04±5.32' 4.94±2.48'31.68±12.02-全同萎缩组1812(66.67)6156土11.44*8.03±3.07* 5.81t3.6718.76=9.16'F∕χj(ft 6.8489.98ll.∞7.53437.21〃值0.03<0.01<0.01<0.01<0.01注:与臼蓼萎缩组比较.W< ;、日体萎缩组比较.bP< ;与全胃萎辘组比较.,俨<0.05表2.不同程度萎缩性胃炎与Hp感染情况及PGLPGILPGR.G-17水平比较分组例数〃/>(+)[例(%)] PGI(μ∕l.)PfiIKμg∕!J PGR G-17(pmol/L)f轻度6438(59.34)u85.91±15.09,∙15.34±6.28,∙7.11C25.18±10.25»中度4940(81.63),67.28±13.65-12.84±4.17- 5.72±2.87-19.31±8.63-虫度1411(78.57%*44.18*836Λ8.40±3.12" 3.96±2.83“10.20±5.63**7χ,(ft7.2460.8210.81 6.3816.85Piii0.03<0.01<0.01<0.01<0.01注:U。
胃功能四项项目简介for临床
![胃功能四项项目简介for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0681736f14791711cd791709.png)
10
胃功能四项简介
11
胃功能四项简介
HP+PG 联检原因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临床检测存在的问题
胃功能四项检测 (HP+PG联检)
HP单检
反映HP是否感染
阳性率高(30%-80%),发病率 低,临床尤其是体检无法给出准 确的治疗建议(因为无法区分正 常带菌还是致病性感染)
4
胃功能四项简介
3、胃蛋白酶原的
胃底
腺体分区(%)
胃体
胃底腺:PGI、PGII、HCl
幽门部
幽门腺:PGII
5
胃功能四项简介
胃小凹
胃腺
粘膜肌层 血管
斜形肌 环形肌 纵形肌 浆膜
胃蛋白酶 (pepsin)
99%
胃腔酸 性条件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层
1%
胃部毛 细血管
幽门螺杆菌 抗体(HP)
3
胃功能四项简介
2、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
蛋白酶的前体,分子量为4 2 0 0 0 D的单链多肽,在pH﹤5.0时活 化为胃蛋白酶。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依其生 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
HP致病性感染首先导致PG 指标异常,联检后有效区 分HP正常带菌或致病感染
PG单检
反映胃黏膜功能 状态
只能反映胃黏膜是否损伤,但对 造成损伤的原因,特别是非常重 要的致病因素HP感染无法得到反 映。
一次检测将HP重要致损伤 因素进行排查,提高诊疗 效率及准确性
备注说明: 1、只有10-20%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展有相关性疾病。 2、HP按临床可分为细胞毒素阳性HP和细胞毒素阴性HP两类,细胞毒素阴性菌虽然能覆盖在
胃蛋白酶原结果解读
![胃蛋白酶原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2ee1464af1ffc4ffe47ace0.png)
项目指标 PG I PG II 比值 正常值范围(ug/L) 67-200之间 <15 >7.5 1.每年检测 2.有病史且正在服药者,疗程结束后复检 建议
检测结果 30<PG I<67 且比值>7.5 30<PG I<67 且比值<7.5 PG I<30 且比值>3 PG I<30 且比值<3
胃部状态 胃粘膜轻度萎缩或
可能原因
建议
1.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1.无明显不适,3-6个月复查 2.有明显症状者及时治疗 1.3个月后复检 2.有明显症状者及时治疗 1.3个月后复检 2.有明显症状者及时治疗 1.立即复检 2.复检结果不变者立即胃镜检查
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 2.胃酸分泌过少 胃粘膜萎缩 1.轻、中度萎缩性胃炎 2.肠化生、异型增生 1.萎缩性胃炎 2.肠化生、异型增生 1.重度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严重萎缩 2.肠化生、异型增生 3.胃癌
胃粘膜萎缩
PG I>200 且比值>7.5 胃粘膜暂时性受损
1.饮食(酒、辣、冷) 2.胃பைடு நூலகம்十二指肠溃疡 3.糜烂性胃炎
1.无明显不适,调整饮食,1-3个月后复查 2.有明显症状者及时治疗 3.有病史者3-6个月复检
1.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溃疡 1.进行HP检测 PG I>200 且3<比值<7.5 胃粘膜受损 HP感染可能性大 2.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并 伴随HP感染 2.如HP感染,杀菌治疗后复检 3.如无HP感染,症状不明显者3个月后复检 4.有明显症状者及时治疗 PG I>200 且比值<3 67<PG I<200 且比值<7.5 PG II分泌增加 HP感染可能性大 1.胃窦炎 2.肠化生、异型增生 1.胃窦炎 2.肠化生、异型增生 3.浅表性胃炎 1.立即复检 2.复检结果不变者立即胃镜检查 1.3个月后复检 2.有明显症状者及时治疗
胃蛋白酶原1检测
![胃蛋白酶原1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2cef7560b84ae45c3a358c0d.png)
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简介: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同工酶原。
PG 在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
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1~5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Ⅰ(PGA),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的粘液颈细胞分泌。
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得出结果。
【包装规格】48人份/盒、96人份/盒【预期用途】用于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的定量检测。
【样本要求】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样本。
2.样本中的沉淀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3.严重溶血或脂血的样本不能用于测定。
4.样本在24h内测定,则应存放于2℃~8℃冰箱中,如果长期使用,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
【检测步骤】1.取出一定量的包被孔,每孔分别加入20μl校准品或血清样品。
2.每孔分别加入酶结合物50μl。
3.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30秒使孔内液体混合均匀,置37℃温育60分钟。
4.洗板5次(推荐使用洗板机),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5.每孔分别加入发光底物A和B各50μl,室温(18℃~25℃)避光反应5分钟。
6.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
【结果计算】选择适当的曲线拟合方式,本试剂盒推荐使用线性回归拟和方程建立标准曲线,但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其他拟和方式。
以系列校准品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轴),以系列校准品发光强度值的对数值为纵坐标(Y轴)建立标准曲线(log-log),进行计算。
【胃蛋白酶原试剂盒检测优势】优点:1.血清检测无创伤、更安全。
2.费用低廉,适用于普查体检。
3.操作简单,时间短,不会造成受检人员的长时间滞留。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https://img.taocdn.com/s3/m/54b4f23910661ed9ad51f3af.png)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
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
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
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1、胃癌早期筛查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项目指标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PGⅠ67<PGⅠ<200PGI<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PGI>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PGⅡ<15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I/PGII)>7.5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e3cb9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9.png)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由胃部分泌的酶原前体,在胃内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在胃酸的环境下能够分解蛋白质,是胃液中的主要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估胃部功能状况的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检验方法:目前常用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通过比对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功能状况,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三、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诊断和鉴别消化性溃疡、胃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四、质控措施: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试剂品质,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条件的稳定,做到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环节的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对于评估胃部功能状况,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只有做好相关工作和措施,才能确保胃蛋白酶原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监测和治疗手段。
【字数不足,需要再加一些内容】第二篇示例: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胃的胃蛋白酶原水平的一套标准化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酶前体,它在胃内受到激活成为活性胃蛋白酶,参与胃内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一些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检测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等。
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
![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https://img.taocdn.com/s3/m/1d69538b5acfa1c7ab00cc1e.png)
胃蛋白酶原i (PG i /PG n胃蛋白酶原i /n (PG i /PG n)1•检出率高2操作简便3无痛苦、易耐受4检测费用低5方便快捷6胃癌筛查判定7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断8消化性溃疡复发判定9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效果评价胃癌一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胃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2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3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死亡人数近30万人4 •中国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无任何症状,检出率低于5%5中国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至3.3%6消化系统的肿瘤患者1/2死于胃癌7每年新发胃癌患者中,约1/5年龄不足40岁8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95%胃癌的发生胃癌的发生并非是由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骤然变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发展为胃癌之前,常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癌前变化过程。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及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等,就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他们将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其中最常见的当数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50% 胃炎、胃癌的早期症状发现期早期信号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占83.3%;食欲减退占39.5%;胃部闷涨占37.8%;呕酸占37.5%;上腹不适占36%;消瘦占35.8%。
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走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条路。
胃癌高危人群1感染过幽门螺杆菌2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3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4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5吸烟6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7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8恶性贫血9 A型血10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检出可根治的早期胃癌测定PG,特别是PG I /PG H比值和PG I水平,对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有很高的价值,血清PG的变化可被认为是胃癌高危的亚临床指标(Farinati 1991), —项回顾调查(Nomura 1980)确切地显示了胃癌与PG I的联系,在被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中,检测他们几年前为其他检查留下的血样品,发现有1/3,在当时还健康”的情况下血清PG I水平已经降低,对另一组胃癌患者检查发现有40%属于血清PG I低水平。
胃蛋白酶原 室间质量评价 结果报告
![胃蛋白酶原 室间质量评价 结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3b7b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8.png)
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一、引言胃蛋白酶原是一种重要的消化酶,在胃内起到水解蛋白质的作用。
室间质量评价是对该酶活性的一项重要检测。
本文将对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读者深入理解评价结果提供帮助。
二、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1. 胃蛋白酶原活性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测,胃蛋白酶原活性为XXU/g,属于正常范围。
这一结果表明胃内蛋白质消化功能良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能够进行有效分解。
2.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说明根据评价结果报告显示,胃蛋白酶原活性正常,无异常情况。
这一评价结果说明胃蛋白酶原在当前情况下能够满足正常的消化需求,不存在消化功能障碍等问题。
3. 评价结果的临床意义从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来看,患者消化功能正常,不需要特别的调理。
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维护胃部健康。
三、总结与展望本次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患者胃内消化功能良好,无需特殊处理。
文章通过逐条分析评价结果,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和结果。
希望读者能够根据本次评价结果,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胃部健康。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对于了解胃内消化功能至关重要。
及时的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胃部健康。
我们也应该重视胃部健康,避免长期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正常的胃蛋白酶原活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关注自身的消化功能,切记“饮食有节,健康为先”。
以上就是本次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XXX,XXX. 胃蛋白酶原的生物学功能[J]. 生命科学, XXX, 1(1):XXXX.2. XXX, XXX. 室间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XXXX.至此,本次文章就胃蛋白酶原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个人观点写作完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实验室血清胃蛋白酶原健康人群参考范围初步研究
![实验室血清胃蛋白酶原健康人群参考范围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0c57d849649b6648d74797.png)
联免疫 吸附试验( IS 检测试剂 盒。 E A) I 13 方 法 . 所 有 留取 的 新 鲜 血 清 标 本 或 从 一 8 O℃ 冰 箱 中 取 出室 温 解 冻 后 的 标 本 均 按 照 说 明 书 步 骤 一 次 性 完 成 实 验 , 酶 在 标 仪 上 调 整 各 参 数 , 4 0n 处 测 得 吸 光 度 , 制 标 准 曲 线 并 在 5 m 绘
缩 、 胃上 皮 化 生 或 假 幽 门腺 化 生 、 型 增 值 均 可 致 P I 异 GI 的含 量
P 与 P I 本 实 验 室 结 果 与 范 振 符 等 免 疫 放 射 分 析 G I值 GI值 方 法结 果及 王 北 宁 等 跚 的酶 免 疫 分 析 结 果 比较 都 存 在 极 显 著 差异 , P 而 GI/ GI P I比值 本 实 验 室 结 果 与 两 文 献 结 果 比较 均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表 1 见 。
嚣瓤镍蛰球 鑫译彘袖 筝赣谁斜漱 g译隶袖
升 高 。P P I比值 进 行 性 降 低 与 胃 黏 膜 萎 缩 进 展 相 关 。 G I/ Gl 联 合测定 P P GI、 GⅡ及 P IP G / G 1 值 可 作 为 胃 癌 早 期 无 创 I比 伤 性 的 筛 选 指 标 ]及 用 于 十二 指肠 炎 和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的鉴 别 ,
1 13 0. 5~ 1 24 3. 4。
2 3 与 文献 正 常 参 考 值 比 较 正 常 参 考 值 通 过 统 计 学 分 析 , .
图 3
P GI/P I 值 正 态 分 布 散 点 图 GI 比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1 年 1 第 3 卷 第 2 期 01 2月 2 1
床 试 用 E] 癌 症 进 展 。0 3 1 1 :53 . J. 2 0 ,( ) 3—8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PG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ce5a6ffd4d8d15abf234e63.png)
血清胃蛋白酶原用以检测癌症高风险:根据10年 对无症状中年男性随访的结果
发病率/ 每年十万人中
萎缩阳性组
276
萎缩阴性组
70
PGⅠ/Ⅱ ≤ 3.0
216
更精确的阳性标准
424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17, 838, April 1, 2008
PGI>70ng/ml或者PGI/PGII>3.0 PGI≤70ng/ml并且PGI/PGII≤3.0 PGI≤50ng/ml并且PGI/PGII≤3.0 PGI≤30ng/ml并且PGI/PGII≤2.0
阳性度
(-)正常 (+)轻度萎缩 (++)中度萎缩 (+++)重度萎缩
实例:日本五年随访的调查结果
样本推荐使用血清
胃蛋白酶原I/II 试剂盒反应原理
胃蛋白酶原I试剂盒AU400标准曲线
浓度
ng/ml
0
9.8
20.4 60.1 124.9 163.3
吸光度 0.0004 0.0154 0.0376 0.1259 0.1799 0.1917
吸光度
PGI标准曲线 AU400
0.25 0.2
0.15 0.1
不同胃炎中的PG I/II含量及原因
PGI PGII PGI/PGII
原因解释
浅表性胃炎
慢性轻-中度萎缩 性胃炎
正常
慢性重度萎缩性 胃炎
正常
由于胃体胃窦炎症刺激、胃底腺PGI/II释放均增加
1. 虽然主细胞数量减少,但由于周围炎症刺激 ,主细胞持续释放PGI入血的量增加,故PGI 正常
胃蛋白原酶1标准
![胃蛋白原酶1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9965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5.png)
胃蛋白原酶1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1(Pepsinogen 1,PG1)是一种胃蛋白酶的前体酶,在胃内的主要功能是被转化为成熟的胃蛋白酶1(胃蛋白酶,Pepsin)用于蛋白质的消化。
PG1的水平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胃癌、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PG1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胃部状况,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PG1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建立一套PG1的标准。
这里所说的PG1标准,是指在进行PG1检测时的参考值范围、标准操作流程、质控要求等一系列规定和方法,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在进行PG1检测时能够取得一致的结果。
在建立PG1标准时,首先需要确定PG1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PG1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患病情况等。
在建立PG1标准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
需要确立PG1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
这包括采集样本的方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等。
只有在标准操作流程下进行PG1检测,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建立PG1标准还需要制定质控要求。
质控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在日常操作中对PG1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使用、样本处理的规范等;外部质控是指通过参加质控组织组织的质控方案,检测实验室的PG1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
建立PG1标准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及时更新标准操作流程和质控要求,以确保PG1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PG1标准,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PG1检测,才能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胃蛋白酶1标准的制定对于PG1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胃部状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酶免法PGI和PGII临床判断
![酶免法PGI和PGII临床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ec061d097cd184254b35351d.png)
PGI>200 3<PGR<7.5
PGI>200 PGR<3 30<PGI<67 PGR>7.5 30<PGI<67 PGR<7.5 PGII<30 PGR>3 PGII<30 PGR<3 67<PGI<200 PGR<7.5 67<PGI<200 PGR>7.5 备注
1、轻度、中度萎缩性胃炎 1、3个月后复查 2、肠化生、异性增生 2、有明显不适应者,胃镜检查 1、无明显不适应者,3个月后复查 2、有明显症状者到正规医院就医 1、立即复检(血清复检或重新抽血) 2、复检结果不变者建议胃镜检查 1、无明显不适应者,3个月后复查 2、有明显症状者到正规医院就医 1、6-12个月后复查 2、有病史且正在服药的疗程结束后复 查 PGII单项结果须结合PGI值使用
酶免法测血清蛋白酶原PGI和PGII结果解读
项目指标 正常值范围 超出范围的说明
1、PGI<67:胃体、胃底年末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 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 2、PGI>200: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有关,或者幽门螺旋杆菌感 染以及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有关 PGII>15:可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以及 胃窦病有关 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 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以及胃窦病有关
PGI
67-200
PGII PGR(PGI/PGII)
<15 >7.5
酶免法常见PGI和PGII测试结果与临床病状解读
检验结果PGI>200 PGR>源自.5胃部状况可能原因
建议
1、饮食(酒、辣、冷) 胃黏膜暂时性受 1、无明显不适应者,调节饮食(禁忌 2、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损 酒辣)1-3月后复查 或者糜烂性胃炎 1、进行HP检查; 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2、如有HP感染者,进行抗菌治疗后复 胃黏膜受损,HP 或者糜烂性胃炎 查 感染可能性很大 2、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 3、如无HP感染者(无明显不适应 炎并伴随HP感染 症),建议3个月后复查 HP感染或者肠化 生、异性增生 胃黏膜轻度萎 缩,或者胃蛋白 酶原分泌减少 胃黏膜细胞萎缩 胃黏膜萎缩 1、胃窦炎 2、肠化生、异性增生 1、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 炎 2、胃酸分泌减少 1、立即复检(血清复检或重新抽血) 2、复检结果不变者建议胃镜检查 1、无明显不适应者,3-6月后复查 2、有明显症状者到正规医院就医
长沙地区健康成年居民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
![长沙地区健康成年居民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f5fc313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长沙地区健康成年居民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李海英;左灿;王艳兰;卿之驹【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2【摘要】目的:建立长沙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的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长沙地区1279例健康人进行血清中PGⅠ和PGⅡ浓度的测定,并计算PGⅠ/PGⅡ。
结果1279例健康成年居民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GⅡ均呈偏态分布。
男性血清PGⅠ浓度为62.0 ng/mL、PGⅠ/PGⅡ为4.3,女性分别为59.4 ng/mL、4.1,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Ⅱ的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278,P<0.01),PGⅠ/PGⅡ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3,P<0.01)。
男性健康成年居民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95%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56.8 ng/mL、≤22.6 ng/mL、≥3.3;女性健康成年居民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95%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51.4 ng/mL、≤23.1 ng/mL、≥3.0。
结论长沙地区居民血清PG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受性别、年龄影响,建立当地的血清PG参考范围有助于临床对胃相关疾病的筛查与诊断。
【总页数】3页(P1575-1576,1579)【作者】李海英;左灿;王艳兰;卿之驹【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湖南长沙 41001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长沙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的调查 [J], 杨静静;杨佳锦;黄猛;项忠元;唐爱国2.某县柯尔克孜族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 [J], 王亚鹏;陈道桢;王涛;任预应;陈万瑛;李向东;刘宗良;张珏;黄飚;范俊3.长沙地区体检健康成年人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参考区间的建立 [J], 廖琳;胡敏;陈若虹;喻丹;黄愉雯;谭雨纶4.长沙地区健康成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J], 钟一鸣;刘文恩;李艳华;陈伟;罗珊5.广州地区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 [J], 汪杨; 李溪; 梁志伟; 朱晔; 卢卫国; 周迎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蛋白酶原1偏低怎么办
![胃蛋白酶原1偏低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ef9ab1acec3a87c24028c4c4.png)
胃蛋白酶原1偏低怎么办胃蛋白酶原1偏低,这个首先要去医院咨询医生,其次就是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生活作息等等,不要吃辛辣的东西尽量多吃清淡的食物,胃不好的情况下最好连水都喝温热的。
偏低的情况很多建议还是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比较好,平时的生活习惯饮食等都会造成胃蛋白酶原1偏低,所以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规律的生活,按时吃饭和按时休息。
1.胃蛋白酶原(PG)的检测指标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PGI主要反应的是胃底和胃体的黏膜状态,你的检测结果表明,你的胃底腺黏膜轻度或中度受损,引起的原因很多: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根据患者提供合理化指胃蛋白酶原(PG)的检测指标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PGI主要反应的是胃底和胃体的黏膜状态,你的检测结果表明,你的胃底腺黏膜轻度或中度受损,引起的原因很多: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3.理论上将应该不会有这种情况,不知平时的生活习惯是否不良,比如抽烟、喝酒、不按时吃饭等。
另外,如果你现在有胃部的不适症状,那就到医院好好查查;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建议2-3个月后复检,如果结果回复正常,表明胃粘膜没问题(问题是暂时性的,已经回复正常),如果结果还是这样低,那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到医院查查。
即使你的胃粘膜出现萎缩,问题不会很大,不用过于担心4.如果近期的饮食和休息不良,建议调整2-3个月后再次检测,如果还是偏低,说明你的胃黏膜处于长时间的受损状态,如果还存在明显胃部不适,建议就医或做胃镜。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大家参考帮助,现在因为很多原因多数人的胃都存在小毛病,晚上熬夜睡得晚,白天睡觉起的晚。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干脆连早饭甚至连中饭都不吃,这样时间久了便会对胃部造成伤害,要想身体指标正常,开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PG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d090e6f67ec102de2bd89aa.png)
血清PG值
PGI>70ng/ml或者PGI/PGII>3.0 PGI≤70ng/ml并且PGI/PGII≤3.0 PGI≤50ng/ml并且PGI/PGII≤3.0 PGI≤30ng/ml并且PGI/PGII≤2.0
阳性度
(-)正常 (+)轻度萎缩 (++)中度萎缩 (+++)重度萎缩
实例:日本五年随访的调查结果
PG II* 23.6±10.5 7.1±8.0 68.5±26.6 5.6±1.5 10.9±5.9
姜相君,高玉强.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 12, 71-78
*放免试剂盒
胃蛋白酶原I/II样本
PGI/GII没有日内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受饮食的影响, 个体有较稳定的值
吸光度
PGII标准曲线 AU400
0.2000
0.1500
0.1000
0.0500
0.0000 0
胃蛋白酶原I/II 临床应用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的P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 胃癌复发者PGI/II升高; 未复发者无明显改变。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结果比较
组别 正常人 全胃切除 复发 无复发 次全、大部切除术
例数 60 36 15 21 22
PG I* 52.4±15.4 12.1±3.9 145.6±40.5 12.2±2.5 26.6±14.6
胃癌普查的初筛指标 PG法的优势
联合测定血清PGI和PGI/II比值是判定正常胃 底粘膜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乃至胃癌的合 适、可靠的无创性试验
优点①胃癌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者2倍以上②操 作简便③病人耐受好④费用低⑤快速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原创版)
目录
1.胃蛋白酶原 1 的概念
2.胃蛋白酶原 1 的正常范围
3.胃蛋白酶原 1 的临床意义
4.检测胃蛋白酶原 1 的注意事项
5.胃蛋白酶原 1 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正文
胃蛋白酶原 1 是一种消化性的蛋白酶,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经胃酸或胃蛋白酶刺激后形成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 1 在胃部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片段。
当胃黏膜受损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情况下,胃蛋白酶原 1 的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
胃蛋白酶原 1 的正常范围通常在 67~200ng/ml 之间。
过胃蛋白酶原1 的升高可能与胃肠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性萎缩等疾病有关。
而胃蛋白酶原 1 的降低可能与胃酸分泌减少或者胃黏膜性萎缩有关。
胃蛋白酶原 1 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胃黏膜功能状态的反映。
当胃蛋白酶原 1 水平升高时,可能提示胃底黏膜受损、胃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疾病;当胃蛋白酶原 1 水平降低时,可能提示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性萎缩。
因此,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 1 和胃蛋白酶原 2 的比值,可以更好地评估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在检测胃蛋白酶原 1 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检查前至少 8 小时不得进食和进水;其次,检查时需换上宽松衣物,采左侧卧姿,双腿微曲;最后,在检查过程中要全身放松,稍做吞咽动作,以便胃镜顺利通过喉咙进入食道。
胃蛋白酶原 1 与胃部疾病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与胃黏膜病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胃蛋白酶原 1 的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疾病有关;而胃蛋白酶原 1 的降低可能与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性萎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