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三项PGI、PGII、G-17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是胃黏膜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其水平的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

近年来,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的水平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时会有明显的变化。

胃黏膜病变会导致PGⅠ和PGⅡ的分泌减少,导致PGⅠ水平下降,PGⅡ水平上升,从而导致PGⅠ/PGⅡ比值的下降。

而G-17则是胃酸的抑制剂,其水平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与胃黏膜病变相关,而这种比值的降低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通过检测PGⅠ/PGⅡ比值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胃黏膜病变的可能性,从而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治。

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的测定也可以协助评价患者的预后。

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PGⅠ水平与肿瘤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GⅠ水平越低,肿瘤的浸润程度越深,预后也越差。

而G-17水平的升高也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G-17水平的升高与患者的生存期缩短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情的判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单一指标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更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及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重要意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胃分泌功能临床意义

胃分泌功能临床意义

胃分泌功能临床意义胃分泌功能临床意义一、PGI、PGII检测用于辅助诊断胃体萎缩性胃炎,以及评估胃癌的发生率。

PGI是胃蛋白酶的前体,由胃体的主细胞和黏液细胞分泌。

大部分分泌到胃腔,少量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

PGI水平与胃体黏膜主细胞的数量具有可靠相关性。

主细胞减少时PGI浓度呈线性降低,而萎缩性胃炎将导致主细胞的减少。

PGII 是由胃窦部的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近端的 Brunner 氏腺黏膜的主细胞和颈细胞分泌。

基于某种原因,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与正常胃黏膜癌变的发生率相比,严重萎缩性胃体胃炎时癌变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有严重多灶性萎缩胃炎(胃窦和胃体同时受感染)时发生率是正常人的90倍。

正常时,血清或血浆中的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 (PGII)的比值约为 4:1。

PGI 与 PGII 的比值随着胃体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增加呈直线下降。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时,其比值<2.5。

PGI 与PGII 的比值较低时,胃癌的发生率增加5倍。

当PGI与PGII 的比值<3.0 时表明患者的胃体有严重萎缩,且胃癌发生率增高。

二、 G-17常作为反映胃黏膜分泌功能的指标。

胃泌素-17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具有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调节食管括约肌等作用,其分泌主要受胃内pH值、G细胞数量和进食的影响。

胃泌素17的生理学作用:促进胃酸分泌,与胃酸负反馈;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防止胃食管反流;促进胃肠道黏膜细胞生长,改善胃黏膜营养和供血。

临床意义:1.病理性增高增多常见于胃泌素瘤、胃癌、胃窦细胞增生、十二指肠溃疡、残留胃窦综合征、常伴有胃酸过低或无胃酸的萎缩性胃炎,慢性肾衰竭、胰腺肿瘤、肝硬化和恶性贫血、G细胞增生和G细胞功能亢进、胃轻瘫、幽门梗阻、胃窦旷置、小肠广泛切除后、大肠癌、糖尿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类风湿关节炎、嗜铬细胞瘤等病人。

2.病理性降低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胃窦部胃癌、B型萎缩性胃炎。

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 I)胃蛋白酶原Ⅱ(PG II)胃泌素-17(G-17)与胃癌

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 I)胃蛋白酶原Ⅱ(PG II)胃泌素-17(G-17)与胃癌

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 I)胃蛋白酶原Ⅱ(PG II)胃泌素-17(G-17)与胃癌目录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 I)胃蛋白酶原Ⅱ(PG II)胃泌素-17(G-17)与胃癌 (1)胃功能三项 (1)胃蛋白酶原(PG) (1)PGI (2)PG II (2)胃泌素-17(G-17) (2)胃癌 (3)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Ⅰ(PG I)胃蛋白酶原Ⅱ(PG II)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生化性质及免疫原性可以分为PG I和PG II。

PGIPGI由胃体与胃底(近腹端)的主细胞所分泌,是胃体部的生物标志物,与胃酸成正反馈关系。

当炎症,溃疡糜烂时,胃酸分泌增多,PGⅠ升高;当胃体萎缩时,泌酸腺减少,胃内呈低酸状态,PGI降低。

PG IIPG II除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PGII。

PG II在全胃内都有分泌,因此PGII是胃黏膜整体状况的生物标志物,有研究表明PGII值的变化与胃炎密切相关,PGII升高代表炎症。

PGI、PGII是辅助诊断胃体部黏膜萎缩的优秀指标,2014 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出,PGⅠ浓度和(或)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I/ PG II)下降对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将PGⅠ≤70 μg /L 且PGR≤3.0 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地区胃癌筛查采用血清PGⅠ≤70μg /L 且PGR≤7.0。

胃泌素-17(G-17)胃泌素-17(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其分泌主要受胃内PH值、G细胞数量和进食的影响,它是反映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用于筛查和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

胃窦萎缩者,G细胞的数量减少,G-17水平下降;胃体萎缩者,泌酸腺减少,胃内呈低酸状态,导致G-17水平升高;全胃萎缩者G-17降低;早期胃癌患者G-17值呈异常升高或降低。

胃功能四项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胃功能四项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胃功能四项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胃功能四项检测是对胃癌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首选筛查手段。

它对人体无害、简便、可靠,能大范围地将正常人中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中提出使用PGI/II、G-17等指标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一、胃功能四项:胃功能四项检测包括: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R(I/Ⅱ计算比值)、胃泌素17(G-17)。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PGI和PGII是胃粘膜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大约有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因此,血清中PGI和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靠指标。

目前,胃蛋白酶原水平检测已经被认为是“血清学上的胃镜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病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道肽类激素,胃泌素由位于胃窦及十二指肠近端黏膜的G细胞合成及分泌,成熟胃泌素是酰胺化的胃泌素,酰胺化胃泌素包括G17、G34、G14、G6、G52、G71,其中G17是胃窦中胃泌素的主要形式。

胃泌素可用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筛查, 在胃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胃功能四项的临床意义:PGI主要由胃泌酸腺细胞分泌,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征;PGⅡ是由胃贲门的贲门腺和胃窦部的幽门腺和近十二指肠 Brunner腺产生,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PGI/PGⅡ比值变化可反映胃粘膜萎缩程度。

血清PGI和PGⅡ既可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可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且不受饮食影响,没有日夜和季节变化,可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弥补胃功检测空白区。

PGI和PGⅡ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可作为根除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2024(全文)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2024(全文)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2024(全文)胃功能二项包括:血清胃泌素、目送白酶原I、胃蛋白的原11°胃功能三项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C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驻当成首选筛杳方式,该检测具方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干判断萎缩是否存在,及存在的部位和程度。

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醐原(PG)是胃的•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隔,分别为PG1.和PGn I,主要是由粘液细胞、目体以及胃底的主细胞所分泌。

大部分目蛋白醐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醉,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施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目蛋白雕原的分泌。

因此,血清中PGI和PG11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籍指标。

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快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卜.降,所以血清PG的卜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

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PG1.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目酸分泌诚少或者是目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

胃蛋白醵原II(PGII)由胃底腺,责门腺,胃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如果PGH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PGI和PGn的比值更有临床意义,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缩进展呈明显的相关性。

血清胃蛋白的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醐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泌素(G-17)是胃泌素是•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分泌。

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

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

它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C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冉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胃癌早期筛查首选——胃功能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胃癌早期筛查首选——胃功能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胃癌早期筛查首选——胃功能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超过46万人,死亡人数超过3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都会新增1例胃癌患者,每1.5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胃癌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胃癌的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中国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与上个世纪70年代相比上升了一倍。

其实大部分胃癌如果能早期及时发现,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从而大大降低病死率。

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治胃癌的关键。

“胃”已至此,我们该如何预防呢?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方便、快捷,但是目前的胃癌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仅在30%左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寻找一种能适用于大范围对人体无创伤、简便可靠和费用低廉的筛查手段,将正常人中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展开胃镜检查,是解决对胃癌预防早发、早诊断早治疗的首要任务。

经过国内外多年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通过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检测进行临床筛查诊断,对早期胃癌、胃炎发现和确诊意义重大。

胃功能三项检测是对胃蛋白酶原(PG)的两种亚型PGⅠ和PGⅡ,及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17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给出PGR(PGⅠ/PGⅡ)值。

该检测项目对人体无创伤,简单方便,特异性高达80%以上,检测的费用比胃镜、X光钡餐透视和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都要低,是目前胃癌及胃炎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首选筛查手段。

胃泌素17(G-17)胃泌素17检测试剂盒胃泌素17的生理学作用包括促进胃酸分泌,与胃酸负反馈;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防止胃食管反流;促进胃肠道黏膜细胞生长,改善胃黏膜营养和供血。

胃泌素17的增高降低原因包括许多,常见的情况有:胃酸分泌异常、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胃泌素17检测的临床意义包括:判断胃分泌功能反应胃酸高低提示胃黏膜萎缩的部位、程度与风险指导药物合理使用,如质子泵制剂(PPI)、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Ⅰ测定试剂盒/胃蛋白酶原Ⅱ测定试剂盒由胃部分泌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PG的分泌水平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PG可以作为胃病筛查的标志物。

联合检测PG、胃泌素-17及HP抗体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意义

联合检测PG、胃泌素-17及HP抗体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意义

联合检测PG、胃泌素-17及HP抗体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意义摘要:目的研究血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 I/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 H.pylori IgG(Hp)抗体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胃部疾病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3组,即胃癌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37例、浅表性胃炎组40例,另选取经胃镜检查正常的对照组35例。

采用ELISA法检测PGⅠ、PGII、G-17;定性检测Hp。

结果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的PGI及PGR都低于正常(p<0.05),其中胃癌组降低更明显;胃癌组PGI及PGR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血清G-17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G-17低于其他组(p<0.05)。

PGⅠ、PGⅡ、PGR、G-17单独作胃癌诊断的ROC分析,线下面积分(AUC)分别为0.876、0.557、0.806、0.792。

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的Hp lgG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 05). 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PG、G-17及幽门螺杆菌lgG抗体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胃癌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psinogen,gastrin-17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yin the screening of gastric cancerZHOU Hui,XIE XiaoBing,WANG ShuXia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pepsinogenⅠ,Ⅱ(PGⅠ,PGⅡ),PG I/PGⅡratio(PGR),gastrin-17(G-17)and H.pylori(Hp)IgG antibod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ccording to endoscopic biopsy and histopathologicaI examination,109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because of upper abdominal pain,with gastric disease check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gastric cancer group(32 cases),the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37 cases),the superficial gastritis group(40 cases). from the negative gastroscopy as the control Group(35 cases).The serum levels of PGⅠ,PGⅡ,G-17 were detected by using ELISA,HP were detected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levelsof PG I and PGR in the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and the gastric Cancer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p<0.05)),the decrease in gastrric cancer groupwas more pronounced;The levels of PG I and PGR in the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and the gastric ulc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astric cancer group(p<0.05).The level of serum G - 17 in Gastric cancer group is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p < 0.05),the level of G - 17 in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is lower than other groups(p <0.05).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detection of PGⅠ,PGⅡ,PGR and G-17 in gastric cancer group respectively was 0.866,0.557,0.806,pared with control group,Hp lgG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gastric cancer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 Serum pepsinogen PG,G - 17 and H.pylori lgG antibody det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which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Key words]Gastric cancer;Serum pepsinogen;Gastrin-17;H.pylori(Hp)IgG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检查,但胃镜及病理检查依从性差,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也易漏诊,利用胃癌筛查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经济负担。

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 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 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PGI)与胃蛋白酶原II(PGII) 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PGI) 胃蛋白酶原II(PGII)有三大功能: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效果早期监测;胃粘膜萎缩程度监测。

胃癌就是全球的第四大常见癌症,就是第二大癌症死因,仅次于肺癌。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胃蛋白酶原I(PGI) 胃蛋白酶原II(PGII)有三大功能: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效果早期监测;胃粘膜萎缩程度监测。

胃癌就是全球的第四大常见癌症,就是第二大癌症死因,仅次于肺癌。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已超过日本,并且呈上升趋势。

胃癌若能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一般超过90%,若诊断时已就是晚期,5年生存率可能仅为10%-20%。

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明90%以上的胃癌患者合并有萎缩性胃炎。

普遍认为萎缩性胃炎就是很重要的癌前病变,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GI/PGII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实现对于胃癌高风险人群的识别。

PGI降低对检出胃癌相对不够敏感,但如果与PGI/PGII比值相结合,则检出胃癌的灵敏度(64%-80%)与特异性(70%-84)都大大提高,可用于胃癌普查。

目前日本专家一般建议用PGI≤70ng/ml与P GI/PGII≤3、0作为入选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创伤小、速度快,可同时对于许多标本进行检测。

在现有的多种胃癌筛查方法中,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因其诊断准确度高,流程简洁高效,简单易用,可作为胃镜检测前的第一线胃癌普查方式。

血清PGⅠ、PGⅡ及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PGⅠ、PGⅡ及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PGⅠ、PGⅡ及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高洪亮;李宁;张清禄【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serum PGⅠ, PGⅡ and G-17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and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 86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oscopy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 which there were 339 cases of superficial gastritis, 318 cases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208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rum G-17 levels in the three groups, and latex immunoturbidimetry was utilized to detect the serum PGⅠ and PGⅡ l evel, and the PGR value was calculated;rapid urease test (RUT) was performed with gastric tissues and HP urease antibody de-tection kit was applied to detect HP value. The indexes stated above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wa s evaluated. Result The level of PGⅠ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and superficial gastritis (P<0.05);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had lower PGⅡ than those with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higher G-17 levels compared with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P<0.05);gastric cancer group had the lowest PGR in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 PGR in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superficia l gastritis group (P<0.05). The sensitivity of PGⅠ and PGR in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 were 88.9%, 86.9%, with specificity being73.6%and 59.4%, respectively;as for PGⅠ, PGR and G-17, the sensitivity fordiagnosing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69.9%, 70.8%, and 66.1%, the specificity were 49.8%, 51.4%and 64.2%,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PGⅠ and PGⅡ in HP positive patients were higher, while the PGR value was lower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HP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serum PG i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and are important serological marker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目的分析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865例,其中浅表性胃炎患者339例作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患者318例作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患者208例作为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G-17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采用单纯取胃体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测定(RUT)法和幽门螺旋杆菌(HP)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HP值.对3组患者的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价值.结果胃癌组患者的PGⅠ水平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的PGⅡ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的G-17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的PGR值小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R值小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GⅠ和PGR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9%、86.9%,特异度分别为73.6%、59.4%;PGⅠ、PGR和G-17检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分别为69.9%、70.8%、66.1%,特异度分别为49.8%、51.4%、64.2%.HP阳性患者的PG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HP阴性患者,PGR值小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检测PG水平的方法在诊断胃癌时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是胃癌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7(015)006【总页数】3页(P654-656)【关键词】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HP;胃癌【作者】高洪亮;李宁;张清禄【作者单位】渭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陕西渭南 7140000;渭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陕西渭南 7140000;渭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陕西渭南 714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居我国各类肿瘤的首位。

全套胃功能检测意义

全套胃功能检测意义

1、胃泌素17(G17)升高、胃蛋白酶原I(PGI)升高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G17及PGI升高通常提示胃部炎症或受药物影响,需了解病史、服药史等综合分析,请结合自身有无消化道不适,必要时消化内科就诊进一步诊治。

2、胃泌素17(G17)升高、胃蛋白酶原I(PGI)降低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G17升高、PGI降低通常提示胃体萎缩性胃炎可能,请结合自身临床表现,消化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胃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胃镜等进一步检查。

若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G-17≥15pmol/L和PGI≤70ug/L和PGI/PGII≤7.0,则提示早期胃癌风险,请复查或直接胃镜精查,消化科门诊定期随访。

3、胃泌素17(G17)降低、胃蛋白酶原I(PGI)升高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G17降低、PGI升高通常提示胃内高酸或胃窦萎缩可能,请结合自身临床表现,消化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胃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胃镜等进一步检查。

4、胃泌素17(G17)降低、胃蛋白酶原I(PGI)降低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年轻人偶尔一次检查提示G17、PGI轻度降低,可能临床意义不大。

若G17、PGI明显降低则提示全胃萎缩可能,请结合自身临床表现,消化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胃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胃镜等进一步检查。

胃息肉患者PGI、PGII、G-17的临床变化及

胃息肉患者PGI、PGII、G-17的临床变化及

DOI:10.19368/ki.2096-1782.2022.20.001胃息肉患者PGI、PGII、G- 17的临床变化及与Hp感染研究仇娇敏1,韦兴静1,崔立1,王军21.北京燕化医院消化科,北京102500;2.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区教学医院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北京102300[摘要]目的探讨胃息肉患者血清胃功能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 G-17)水平的变化及与Hp感染性研究。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燕化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胃息肉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PGⅠ、 PGIⅡ、 PGR及G-17水平变化,并进一步将130例胃息肉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组(增生性息肉64例、炎性息肉34例、胃底腺息肉22例、腺瘤性息肉10例),比较各组间PGⅠ、PGIⅡ、PGR及G-17水平变化、息肉发生部位与各组的Hp阳性率。

结果观察组PGⅠ、PGIⅡ、G-17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增生性息肉组与炎性息肉组PGⅠ、 PGIⅡ、G-17、PG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的G-17水平高于胃底腺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息肉组的G-17水平高于胃底腺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胃息肉Hp阳性率为46.2%;其中增生性息肉组Hp感染率为56.7%,明显高于胃底腺息肉Hp感染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5);炎性息肉组HP感染率为31.7%,明显高于胃底腺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增生性息肉组与炎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对

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对
M ethods A total of 1 52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First A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from
April 2014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uperficial gastr itis group(51 cases),atrophic gastritis group (57 cases,including 40 cases of simple atrophic gastr itis,17 cases of atrophic gastr 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and gastr ic cancer g roup(44 cases).The levels of serum G一17,PG I and PG 11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E),and pepsinogen ratio PGR (PGR=PG I/PG lI)was counted.The colloidal gold method and rapid urease method (RUT)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ection conditions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The serum 1evels of PG I,PGⅡ
Corresponding author:Guo P ,Email:2448508865@ qq.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epsinogen I(PG I),pepsinogenⅡ(PGⅡ) and gastrin一17(G一17)in the early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 itis and gastr ic cancer.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PGⅠ、PGⅡ和G-17是胃黏膜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其浓度变化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和G-17的浓度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感染、炎症等,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结合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将从PGⅠ、PGⅡ和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1. 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PGⅠ与PGⅡ在胃腺癌患者中的比值通常降低,而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则升高。

这一差异性表明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研究发现,当PGⅠ/PGⅡ比值小于3.0时,其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1.7%,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2. G-17水平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G-17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剂,其分泌水平在胃癌患者中通常降低,而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则升高。

临床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G-17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群,其中以晚期胃癌患者降低更为显著,而萎缩性胃炎患者则呈现出显著升高。

G-17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胃癌患者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鉴别诊断。

二、PGⅠ、PGⅡ和G-17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1.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PGⅠ、PGⅡ和G-17水平的重要因素。

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会导致胃黏膜细胞的损伤,从而影响PGⅠ、PGⅡ和G-17的分泌水平。

2. 感染及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其他引起胃黏膜炎症的因素会导致PGⅠ、PGⅡ和G-17的分泌水平异常。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和胃溃疡会导致PGⅠ、PGⅡ和G-17的分泌水平的改变,临床检测中应予以重视。

3.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等会对胃腺细胞产生影响,导致PGⅠ、PGⅡ和G-17水平的异常变化。

在进行PGⅠ、PGⅡ和G-17检测时,需注意患者近期使用的药物情况。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是胃黏膜分泌的胃蛋白酶前体、判断胃黏膜功能的一种指标。

它对胃黏膜的解剖和生理结构有着特殊的指示作用,可以用来评价胃酸分泌功能、胃功能改变和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胃癌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它通常是由于长期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的。

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证实,其在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1、PGⅠ/PGⅡ比值PGⅠ/PGⅡ比值是临床评价胃部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胃癌病人的PGⅠ/PGⅡ比值常常下降,且明显低于非病变组和胰腺炎组,通过PGⅠ/PGⅡ比值可以辅助胃癌的临床诊断。

许多研究表明,胃癌患者的PGⅠ和PGⅡ水平常常明显下降。

与胃黏膜正常病变相比,胃癌患者的PGⅠ和PGⅡ水平下降幅度更大,因此通过监测PGⅠ和PGⅡ水平变化,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结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对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并非绝对的诊断指标,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可以望其进一步提高其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GⅠPGⅡ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PGⅠ、PGⅡ和G-17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物质,它们对胃黏膜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近年来,PGⅠ、PGⅡ和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备受重视,并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常规检测项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PGⅠ、PGⅡ和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一、PGⅠ、PGⅡ和G-17的基本概念PGⅠ是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物质,主要分布于胃体和胃窦部,它的分泌量与胃酸分泌的能力密切相关。

PGⅡ也是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物质,主要分布于胃窦部和胃腺上皮,它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增生。

G-17是一种胃泌素,主要分布于胃窦和胃窦粘膜,其分泌量与胃酸分泌的抑制有关。

1. PGⅠ/PGⅡ比值PGⅠ/PGⅡ比值是指PGⅠ和PGⅡ的血清浓度之比,它反映了胃酸分泌的能力和胃粘膜的健康状况。

一般而言,PGⅠ/PGⅡ比值<3表明胃酸分泌能力降低,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研究表明,PGⅠ/PGⅡ比值<3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PGⅠ/PGⅡ比值可以作为胃癌发生的一个预警指标。

2. G-17水平G-17水平可用于评估胃酸分泌的抑制能力,其水平正常或偏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研究表明,G-17水平的升高与胃酸分泌的抑制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G-17水平可以作为胃癌发生的一个预警指标。

PGⅠ、PGⅡ和G-17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胃酸分泌的能力和胃粘膜的健康状况,从而对胃癌的发生进行更有效地预测和筛查。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PGⅠ/PGⅡ比值<3、G-17水平升高以及PGⅠ、PGⅡ和G-17的联合异常可以作为胃癌的一个预警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PGⅠ的水平是评估胃体和胃窦部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随胃体和胃窦部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和减少,因此PGⅠ的水平常常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功能三项PGI、PGII、G-17的临床意义!
胃功能三项简介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

胃蛋白酶原I 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胃蛋白酶原II 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泌素(G-17)是一种主要由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

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

胃镜结合胃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检查有侵入性,不适用于普查和筛查。

而胃功能三项无创检测实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对于胃健康状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可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筛查出来。

它是一种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动态检测的检查方法作为胃癌筛查手段。

临床应用及解读
临床应用内容
早期初筛
高风险人群的胃部健康筛查;
胃癌筛查。

辅助诊断,监测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动态监测胃粘膜,辅助判断胃粘膜萎缩程度;辅助判断消化性溃疡治愈情况;
辅助评价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疗效。

预后辅助判断消化性溃疡、胃癌术后复发情况。

解读
1 PG:
PG I ≤ 70ng/mL 且PG I/PG II ≤ 3:
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

可能原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特别注意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

PG I ≤ 70ng/mL 且 PG I/PG II > 3:
胃蛋白酶分泌较少,建议定期复查。

可能原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的高风险。

PG I > 240ng/mL 或 PG II > 20ng/mL:
胃粘膜有破损,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或禁酒、两周后复查。

可能原因:PG II较稳定,但胃粘膜受攻击或受破坏时活动期的PGI会明显增加。

HP感染、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可致血清PG I、PG II增高。

胃溃疡复发PG II增高明显,十二指肠溃疡复发PG I、PG II增高明显。

2
G-17:
G-17≤1pmol/L:提示重度的胃窦粘膜萎缩风险或高酸;
G-17≥15pmol/L:提示胃体粘膜萎缩或胃窦增生的风险(需排除PPI等药物影响);
G-17在7~15pmol/L:提示非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 17 检测影响因素:
① 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 G-17,预防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② 服用PPI类药物后,G-17 水平通常显著升高,若G-17 升高不明显,则存在胃窦萎缩风险。

指南/共识
正是因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作用,被众多共识等文献所推荐进行
胃部疾病的检测,内容如下。

指南/共识内容
2008年《亚太胃癌预防共识意见》第16条低血清PG I 水平和低
PG I / PG II 比例可作为鉴别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

2014年,国内首部体检
行业“准规范”——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建议有胃溃疡、胃息肉
病史及腹疼、腹泻、
消瘦、柏油便的群体可进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用于胃癌风险筛查。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
意见(2014年)长沙》联合检测血清G-17、
PG I、PG I/PGII比值及HPylori抗体,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血清胃蛋白酶原PGI、
PGII以及胃泌素-17的
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其程度。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指南》(2017年)胃功能三项检查结合
内镜精查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率。

2018年国家卫健委
《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
诊疗规范的通知》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作为胃癌筛查的依据。

PG I / PG II 比例可作为鉴别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

2014年,国内首部体检
行业“准规范”——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建议有胃溃疡、胃息肉
病史及腹疼、腹泻、
消瘦、柏油便的群体可进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用于胃癌风险筛查。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
意见(2014年)长沙》联合检测血清G-17、
PG I、PG I/PGII比值及HPylori抗体,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度的准确性。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血清胃蛋白酶原PGI、
PGII以及胃泌素-17的
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其程度。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指南》(2017年)胃功能三项检查结合
内镜精查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率。

2018年国家卫健委
《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
诊疗规范的通知》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作为胃癌筛查的依据。

科室应用及检测人群
应用科室检测人群
(以下符合第1条和2-6中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消化内科
体检科
体检中心
内镜中心
......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H.Pylori感染者;
4、既往患有胃癌前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它高危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