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黄土高原水文
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五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学生日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中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③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④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②通过读图简要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的进一步学习。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课知识点【篇一:黄土高原】考点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高原、黄土梁、黄土海角。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山谷密度高,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有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篇二:东北三省】1.位置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辽东半岛是国内外的苹果产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2)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的文化
(3)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该地区适宜建地坑院的自然原因有土层深厚不易坍塌,全年的降水量较少。故选:A、D。
11.图中民居是窑洞,该民居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加上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裸露,地形破碎,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区域的貌特征是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12.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昆仑山脉B②③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种植业干旱高温多雨黄土高原A、D
【点睛】
该题考查我国的黄土高原的文化,分析解答即可。
4.A
【解析】
【详解】
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第二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故选择答案A。
5.B
【解析】
【分析】
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原因:冬寒夏凉,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小明一家来到纪录片《航拍中国》解说词说到的区域:在一些平原地带,人们找不到开窑的山坡,于是发明了另类的窑洞——地坑院。修建地坑院时,人们先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坑,然后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窑洞。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图2是渭河流域图,图3是陕西咸阳市附近地坑院景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初中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知识点的认识】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
主要措施:植被建设、退耕还林、水土工程、水保试验站.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分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的主要措施有: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解答: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应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堤筑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起来.
故答案为:植树种草;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治理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
1/ 1。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黄土高原”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 小组合作: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收集图片、查阅资料说说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点、并分析原因。
2 .研究性学习:黄土高原的形成。
学习成果:1. 知道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 知道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4. 举例说出“风成说”科学证据。
5. 演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专题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 通过图片和为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 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4.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说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专题问题设计一、地理位置1. 黄土高原在哪里?2. 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二、自然环境3. 说说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表景观,它们是如何形成的?4.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有力的科学证据?5. 你能解释这些科学证据说明了什么吗?6. 你能否为“风成说”再找些科学证据吗?7. 我谈黄土风情知多少。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多媒体投影设备,主题资源包源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学支撑网络教室环境其他相关教学资料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位置范围1.创设情境刚才看到的视频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在那里吗?2. 小组合作(一):利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 学生查阅课本得到答案。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2). 小组合作学习“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在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轮廓,并指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的地理位置。
(4).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小组内评价学习结果。
活动二:地表景观3.小组合作(二):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及原因。
(1).通过图片和为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考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堆积。
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
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答案】(1)缓解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2)建淤地坝:拦截沟谷泥沙,减少沟道侵蚀;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坡面侵蚀。
(3)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等措施解决问题;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
【分析】(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
(2)淤地坝属于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重在拦截沟道里面的泥沙;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少破面的侵蚀。
(3)由表格内容可知,黄土高原治理的目的是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淤地坝、植树种草等措施体现的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方面的治理措施,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借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土高原综合印象了解不够。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中图文并茂资料和多媒体辅助活动,联系乡土知识,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法、激励教学法等。
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整个区域学习掌握了一定规律,提高了学生技能,达到了思想和文化素养共提高,完成了黄土高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 、黄土高原的范围、位置和特征;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黄土高原的成因;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家乡黄土高原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7.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由于水土流失,黄河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如图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A.防止滑坡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D.修筑窑洞
8.B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是因为中游流经了千沟万壑的某一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该高原是
【详解】
(1)黄河的上游流经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成了多座水电站;图中A是有“塞上江南”称号的宁夏平原。
(2)由图可知,图中B是主要流经山西省境内的汾河,是黄河主要的支流之一。
(3)从右图可以看出,黄河从河口到桃花峪,含沙量迅速增加,这是由于中游流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起来;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要植树种草。
(4)黄土高原的治理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除了植树种草还可以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
【点睛】
该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理解分析即可。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9.读甲、乙两省区轮廓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是河南省,乙的行政中心是西安②a是太行山,其东侧是华北平原③b是秦岭,其南侧是半湿润地区④水土流失严重是甲、乙两省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3)结合材料二,说明泉家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遏制水土流失有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精品讲义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2.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了解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4.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命题角度1.运用地图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民居、黄土风情等2.结合地貌景观图考查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知识点01 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地形1. 位置与范围位置 东起A 太行山 (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B 秦岭山脉)。
范围 包括C 山西、D.陕西两省和E 宁夏回族自治南部、知识精讲目标导航F 甘肃东南部2.黄土高原的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微点拨】名胜古迹:陕西省区内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黄帝陵、山西平遥古城。
【即学即练】(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某中学研学旅行时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实地考察。
结合图甲“黄土高原位置图”和图乙,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范围东至乌鞘岭 B.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自然原因形成C.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 D.③河段形成了“地上河”2.图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该民居的特点是()A.冬暖夏凉,就地取材B.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C.稳固性差,造价较高D.门窗很小,采光较差【答案】1.C 2.A【解析】1.黄土高原范围西至乌鞘岭,A错误;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B错误;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C正确;③为中游河段,“地上河”位于下游河段,D错误。
故选C。
2.图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该民居的特点是当地人们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冬暖夏凉;屋顶是平顶或没有屋顶;黄土直立性强,干燥易开挖,造价便宜,门窗较大,采光好。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黄土高原》PPT
坡 面 水
流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A、生物措施——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
B、工程措施——
(缓坡-修建梯田、沟谷-修堤坝)
生机焕发
主要能源:煤 1、找出主要煤矿:大同、
阳泉、平朔、准格尔、东胜 、神府
2、找出经过黄 土高原的主要铁 路干线
乌金高原
(省级行政区)。 ⑷本区的耕地类型以_旱__地____为主,
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冬是小__麦______和
__谷__子____。 ⑸该区是世界上最大的_黄__土_____堆积
区,其成因是在_风__力_____作用下,将
位于中亚、蒙__古____高原和我国西北内
陆地区的黄土吹到这里堆积而成。
⑹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
黄土高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判断的?
温带季 风气候
3、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不同的地貌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顶面平 坦,周边被沟谷 环绕。
黄土墚:是条状 延伸的岭冈。
黄土峁:呈 馒头状的黄 土丘陵,顶 面浑圆,由 塬或梁经侵 蚀。
黄土林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 厚度一般在100米左 右,最厚可在300米 以上。黄土分布的面 积和厚度,都居世界 之冠。
自然原因 植被--- 极度缺乏
土质 ---土质疏松 气候---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还有哪些 人为原因?
2000年,甘肃、陕西和山西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7.6%,
10.1%,居全国前列。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陡 坡 耕 种
采 矿
B
A C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优质课件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口增长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A
人口增长
B
D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
C
A 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 C 农作物产量下降
B 继续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 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A
D
人口增长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措施生 自是态 然什环 灾么境 害?恶 频化 发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B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
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 )
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植树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
03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
宏观治理 — 由因找果
3.1
开垦荒地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破坏植被
植树造林、种草
人口增长
植控制被人破口坏规人模口增长
宏观治理 — 由因找果
3.2
具体治理措施—保塬工程
3.3
黄土塬
具体治理措施—护坡工程
3.4
陡坡封坡育林育草
黄土坡
缓坡修建梯田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3.5 VS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具体治理措施—固沟工程
3.6
沟谷
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 理措施
工程 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PPT
二、风吹来的黄土:②地貌景观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二、风吹来的黄土:②地貌景观
黄
土
塬
墚
黄
黄
土
土
峁
川
二4、、风典吹来型的黄地土貌:②地貌景观
黄土塬
黄土墚
初期 四周陡,顶面平坦的
台地。是良好的耕作区。
中期 长条状延伸的岭冈,
顶面较平缓,两侧多沟壑。
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A 水土流失 B 风力强盛 C 土质疏松 D 高原地貌
谢谢大家!
畅谈收获
位置范围 文明的摇篮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黄 土
风成说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高 原
严重的水土流失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巩固提升
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D)
A.陕 B.晋 C.甘 D.苏
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黄土峁
成因: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 失严重,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
高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后期 呈穹状或馒头状,
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
畅谈收获
位置范围
黄 土
文明的摇篮
黄土风情
高
风成说
原 风吹来的黄土
地貌景观及成因
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B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1、黄河流经提供了灌溉 条件,便于发展农业。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便于耕作,这里曾经林 草茂盛,环境宜人,在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课件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
培养学生的读某某某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某某某片和资料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某某某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某某某,黄土高原景观某某某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某某某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
力某某某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某某某片的分析和归纳。
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
(可以随时抢答)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学生:一一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黄土高原水文
【—八年级地理之黄土高原水文】,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
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纵横,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
陕西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
全区地
表水资源105.56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
泾阳、富平、蒲城一带
亩均不足100立方米。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
因此,地
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4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
(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
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
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
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为2万~3
万吨/年·km2,枯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为4万吨/km2;最大含沙量达到1700kg/m3;。
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发。
陕西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
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
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
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
陕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缘的风滩区。
地下水资源11.76亿立方米,可
开采量6.43亿立方米。
在广大的黄土地区和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总结: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
染日趋严重。
延河及渭河某些河段的水质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保护
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