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是 按照 作用功 能划分 。根据 邓茂先 、陈 祥贵等 的研
究 ,环 境激 素可分 为 干扰雌 激素 的环境 化学 物 (  ̄ [ I D D T 和
烷基酚等 )、干扰睾酮 的环境 化学物 ( 如2 , 4 , 5 一 三氯苯氧 乙
酸等 )和干扰 甲状腺 的环境化学 物 ( J / H D E S 等 )。往往一种
年 后
随着全 球工农 业 和科 技 的发展 ,温室 效应 、酸雨及 臭
氧层破 坏早 已成 为人们所 熟知 和关心 的环境 问题 。上述 问
能 、神 经系统 和免疫 系统功 能障碍 的一些 环境化 学物质 。
通 过对野 生生 物和实 验动物 的研究 ,已经 证实 了许 多化 学
题还 未能 完全解 决时 ,另一种 具有激 素类 似作 用的化 学物
种途 径 ,使得 生物链 中高 营养级 的生 物受 到严 重毒 害 ,对
人类 的健康 造成 了极 大 的威胁 。这些 激素类 物质不 仅干扰 生物 的繁殖 机能 ,而且还 影响生 物行 为 、思 想 、交 流 、情 绪 、学 习等 感知行 为 和能力 。环 境激 素类 物质危 害主要 表
环境激 素既可 以干扰 雌激 素又可 干扰睾 酮和 甲状腺 的功能
与发育 ,所以没有严格 的单一归类 。 二是按照来源划分 。根 据Wa l k e r A H的研究 ,环境激素 可分 为人工合 成激 素 ( 如 大部分 化学药 品 )、植物 性激素
中 ,同 时可 以通 过饮食 或者食 物链 进入动 物和人 体 内 ,在
等。
用 的有 7 万 一8 万种 ,其 中相 当数 量 的化合物 具有毒性 。这
些化合 物稳 定性极 强 ,一旦被 生物体 摄入就 无法分 解也不 能排 出 ,只能随 生物 的食 物链 不断传 递 ,处 于食 物链顶端 的人类就成 为环境激 素污染的最终集聚地 。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环境激素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环境激素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可能导致动物和人类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激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探讨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机制研究进展。

一、环境激素概述环境激素指在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它们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环境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家庭和农业等领域,如塑料材料、化妆品、农药、染料等,这些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可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目前研究显示,环境激素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发育、代谢、免疫和神经系统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育和成人生殖健康研究发现,环境激素可干扰男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发育和功能,可能导致不育、流产、早产等问题。

在婴幼儿阶段,受到环境激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生殖器不发育、身体内雄性激素水平降低等问题。

此外,环境激素还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和卵巢功能,降低生育能力。

在成年人阶段,暴露于环境激素中的人可能会出现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

2. 代谢和免疫健康环境激素还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包括影响体重、血糖、胆固醇水平等,甚至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

此外,环境激素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3. 神经系统健康环境激素对神经系统也会产生影响,如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降低,干扰睡眠和情绪等。

三、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机制研究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机制研究涉及广泛,主要包括内分泌干扰、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

1. 内分泌干扰环境激素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是其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机制之一。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物,是指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模拟、阻断或干扰体内激素的合成、分泌、传递或代谢,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儿童发育问题:环境激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早熟、智力发育受损等。

这是因为环境激素会干扰体内荷尔蒙的平衡,阻碍正常的生长过程。

2. 生殖系统疾病:环境激素与性激素的干扰有关,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女性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问题。

长期接触环境激素还可能增加男性不育和女性乳腺癌的风险。

3. 代谢紊乱:环境激素与能量代谢调节相关,长期暴露于环境激素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4. 免疫系统受损:环境激素可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抗体产生和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增加感染和过敏疾病的风险。

二、预防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措施1. 饮食健康:选择有机食物,并且避免加工食品以及含有农药和化学添加剂的食物。

尽量减少食品加热过程中塑料容器的使用,避免塑料中的环境激素渗入食物。

2. 室内环境改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使用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清洁用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选择无添加的天然家居用品和装修材料,并及时清洁和更换空气过滤器。

3. 减少塑料使用:避免使用带有“PC”标志的塑料容器,尽量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替代品。

避免将塑料制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减少塑料中的环境激素释放。

4.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减少使用含有激素类物质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选择纯天然、无添加的产品。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农药、有害化学物质等。

5.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起来,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儿童、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

为了预防环境激素对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从饮食、室内环境、减少塑料使用、避免接触化学物质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的化合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其中,环境激素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化合物。

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物,它们通过模拟体内天然激素的作用机制,干扰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引起多种生理反应和疾病。

本文将介绍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环境激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环境激素是由机体本身合成的,包括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等。

外源性环境激素则是从外部环境进入机体的物质,如苯酚、石油烃、双酚A等。

环境激素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1. 水平信号传递机制环境激素可以与天然激素结合,改变天然激素水平以及在细胞内的传递路径,进而影响相关生理功能。

例如,当外源性环境激素进入机体体内后,可以结合卵巢雌激素受体(ER),并激活ER,从而替代天然雌激素与ER结合,干扰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2. 基因的表达机制环境激素还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机制,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相关的生理过程。

例如,苯酚和双酚A都能够干扰睾酮受体的正常发育和分化,从而影响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 组织发生和功能环境激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双酚A是最常见的外源性环境激素,它会影响卵巢、宫颈和乳腺的细胞增殖,从而引起相应的疾病,如囊性卵巢综合征、乳腺癌等。

二、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生殖系统影响环境激素可以干扰机体正常的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引发不孕症、早产、性早熟等问题。

苯酚和双酚A是最常见的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

双酚A的摄入量超过推荐标准会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对男性生育产生影响,而对于女性,双酚A的摄入会导致卵子的异常,引发不孕症等问题。

2. 神经系统影响环境激素还可以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导致认知、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苯酚经常暴露在环境中时,会干扰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有不良影响;另外,苯酚在高浓度时还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抽搐等症状。

环境激素_人和动物健康的隐形杀手_佘锐萍

环境激素_人和动物健康的隐形杀手_佘锐萍

环境激素——人和动物健康的隐形杀手佘锐萍 田纪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摘 要: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且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能与激素受体结合起激素样作用,引起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使机体生殖机能、免疫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等出现异常的化学物质,也称“环境荷尔蒙”。

由于它们是从外界环境进入人体 ,并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所以又称其为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 )。

有科学家预言,环境激素已成为继臭氧层破坏、地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第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被喻为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

环境激素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目前,发达国家正以巨大的投入 ,研究环境激素的种类、污染途径、主要污染源、生态危害、分子作用机理、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本研究室近些年在环境激素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环境激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及作用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环境激素;生殖毒性;胚胎发育毒性;免疫毒性;致畸与致癌性;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且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能与激素受体结合起激素样作用,引起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使机体生殖机能、免疫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等出现异常的化学物质,也称“环境荷尔蒙”。

由于它们是从外界环境进入人和动物机体,并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所以又称其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 )。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摘要环境激素是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异常效应的物质;它能干扰生物体内激素,损害人类的生殖机能或引发肿瘤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治环境激素的根本对策是杜绝其产生的源头。

关键词环境激素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机理影响防治由于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早在1977年7月日本学者就提出了“环境激素”一词。

1996年,美国T.Colborn等合著出版了《失窃的未来》一书,通过对暴露于人工合成化学物而导致生物的雌性化、雄性化、不育、生殖缺陷等科学发现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因化学合成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而带来的令人震惊的画面。

如同《寂静的春天》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一样,该书的出版也引起各国政府、舆论、公众对环境激素问题的关注。

实际上,它的产生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雌性激素,并用作药品。

这种合成雌性激素在诞生的同时就被指出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

近7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且环境激素不易分解,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又可随风飘散,因此,不管其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

1 环境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所谓环境激素,又叫环境荷尔蒙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环境中存在或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

早先,人们对化合物内分泌干扰效应的认识几乎全部基于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后来又发现,有些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性。

所以,现在这一类物质被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或“环境激素”,它包括了与内分泌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甲状腺、淋巴腺和垂体激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

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都对这一概念给出了各自的定义。

美国国家环保局在1995~1996年的报告中对环境激素表述为从某种程度上干扰激素活性的物质,这是一个较狭义的概念。

环境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环境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环境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环境素是指人类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和因素,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一定影响。

人类的生理机能涉及各个系统,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

环境素与人体生理机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质量、水质、噪声和光照等方面,探讨环境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1. 空气质量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空气质量是环境素中最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高浓度的颗粒物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肺癌和心脏病的风险。

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可以通过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提高车辆尾气处理效率和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来实现。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室内空气净化器等方式减少接触污染物的机会,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健康。

2. 水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水是人体所需的基本物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污染的水源可能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饮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胃肠疾病,引起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改善水质的措施包括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建设水处理设施和加强自来水供应管理等。

此外,个人也可以注意选择安全的饮用水,例如煮沸水或通过桶装水等方式来净化水源,保证自身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3. 噪声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因素,超过一定强度和时间的噪声会影响人体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为了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佩戴耳塞或头戴式耳机来降低进入耳朵的噪声音量。

此外,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管理,通过降低机动车辆噪声、加强施工区域的噪音控制等来改善环境噪声。

4. 光照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适当的光照有助于维持人体的生物钟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

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研究

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研究

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研究环境荷尔蒙是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模拟或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塑料制品等,通过水源、空气或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

近年来,环境荷尔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关。

1.生殖系统问题:环境荷尔蒙可以干扰人体内部的性激素平衡,从而引发生育障碍、性腺发育不良、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等问题。

研究表明,环境荷尔蒙与男性不育、女性内分泌失调、激素依赖性肿瘤等有关。

2.儿童发育问题:环境荷尔蒙尤其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

早期接触环境荷尔蒙可能导致儿童的神经发育、行为发育和智力发育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发现,环境荷尔蒙对儿童的学习记忆能力、情绪控制等均具有潜在危害。

3.代谢紊乱:环境荷尔蒙可能干扰人体的能量代谢,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环境荷尔蒙会影响脂肪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增加脂肪沉积和脂代谢异常的风险。

4.免疫系统问题:环境荷尔蒙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等。

一些研究显示,环境荷尔蒙与气喘、过敏性皮炎、肠道免疫失调等有关。

此外,环境荷尔蒙还与激素依赖性癌症(如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然而,目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的研究仍处于不完善和争议之中,这是由于环境荷尔蒙具有多种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难度较大,结果也因样本选择和实验设计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减少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环境荷尔蒙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荷尔蒙标准;严格控制环境荷尔蒙的排放和污染源,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加强公众教育和知识普及,引导人们选择无环境荷尔蒙的产品。

同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和疾病风险,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一、引言环境激素是指在环境中存在并能够与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激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众多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影响因素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1. 暴露途径:人类接触环境激素的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空气以及皮肤接触等。

其中,食品暴露是最主要的途径,而内分泌紊乱物质往往通过残留农药、塑料制品、防腐剂等进入食物链,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殖系统。

2. 暴露时机: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存在着生命周期效应。

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以及性成熟期都是人类生殖系统易受环境激素干扰的关键时期。

早期暴露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逆的生殖发育异常,而后期暴露则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或性激素调节异常。

3. 暴露剂量:环境激素的致异物效应通常表现为“低剂量效应”,也就是在低浓度下产生的影响反而比高浓度下更为明显。

这使得环境激素的评估和监测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精确的暴露评估方法。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评估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群体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并根据暴露程度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它能够较好地评估环境激素暴露与生殖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时间和成本较高。

2.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评估暴露情况和生殖健康之间的关联性。

虽然能够迅速获取大量数据,但由于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其证据级别较低。

3.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比较患病群体和健康对照群体的暴露情况,评估环境激素与特定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具有操作简便、时间和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可能存在回忆偏倚和信息偏倚等问题。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麦建波(华南农业大学 2012级软件R7班 201231001015)【摘要】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 它能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 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 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简述了目前发现的环境激素对人类可能的造成的危害, 揭示其危害的严重性, 同时概述部分防治措施。

【关键词】环境激素;危害;防治环境激素系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或直接刺激,或抑制内分泌系统,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一、环境激素的概述“环境激素”一词,最早见于1996年由美国记者戴安·达玛诺斯所著的《Our Stolen Future》一书,引起了美、欧、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对环境激素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欧洲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SETAC)1998年年会将环境激素定为大会的重要主题,环境激素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的新热点。

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人体和动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又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此类物质具有很弱的激素样作用,可能影响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生殖器肿瘤、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二、环境激素的由来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其他生物能根据自身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合成各种代谢调节物质,即内分泌激素。

正是因为有了它,自然界中的生物才得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世代相传。

然而,近些年来,人类不断发现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有时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就将之称为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

三、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危害环境激素最容易伤害的是人类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由此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2-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制对策

2-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制对策

Ξ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制对策章志青(绍兴华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312072)摘 要:着重介绍环境激素的概念、来源、作用机制以及对人类生殖、免疫系统、神经行为、肿瘤与畸形发生的影响;并提出防制环境激素的对策.关键词:环境激素;来源;危害;对策中图分类号:X 5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04)07-0109-04自工业革命以来,化学科学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全球合成的化学物质约1000万种,每年还新合成约10万种,有7~8万种化学物质被人类直接使用,这些物质在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动植物、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留下毁灭性的隐患.1 环境激素的概念环境激素是90年代以后才引起世人重视的一种公害.环境激素,亦称环境内分泌干扰剂(E DCs )是一类外源性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它干扰生物为保持体内平衡并调节生长过程的正常激素的产生、释放、转移、代谢、反应和消除〔1〕,或在未受损的生物后代中引起不良的健康影响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2〕.定义为:环境激素是指干扰生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外来的化学物质〔3,4〕,具有雌激素的效应.因其是从环境中进入人体,对生殖器官等产生类似激素的作用的,因此习惯称其为环境激素.2 环境激素的来源目前已确定的约70种环境激素污染物广泛地存在于空气、水以及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其主要来源于:(1)农药:如某些杀虫剂、除草剂、以DDT 为代表的有机氯、有机磷农药.美国在1998年8月公布了筛选出来的67种环境激素中,农药占44种〔5〕;(2)化学物品和塑料制品,如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防腐剂、涂料、塑料制品、石油制品及衍生物等;(3)焚烧垃圾:垃圾焚烧可产生二恶英等多种环境激素.含有氯化物的废物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氯化物和数十种有毒化合物;(4)工农业用原料、产品及排放的废弃物,如某些溶剂(如壬基酚)、增塑剂、洗净剂、稀释剂及化工产品的副产品、机动车尾气、烹调油烟等;(5)重金属类(Hg 、Pb 、Cd 等)化合物;(6)药物:如类固醇、已烯雌酚、避孕药等;(7)植物激素: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含有“植物雌激素”,如豆科植物(大豆异黄酮)、白菜、卷心菜、芹菜等.3 环境激素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环境激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干扰雌激素的作用〔6,7〕:(1)环境激素可能直接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核内的核酸或酶系统,引发遗传变异,虽然其发生几率很小,但不排除其可能性;(2)环境激素模仿天然激素,与激素结合位点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后,再结合到DNA 结合区的DNA 反应元件上,从而影响人和动物的生殖能力;(3)在结构上与人体内和动物体内的蛋白质、肽类激素相似的环境激素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与人体或动物体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人体或动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4)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5)影响内分泌系第24卷第7期2004年3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SH AOXI NG UNI VERSITY V ol.24N o.7Mar.2004Ξ收稿日期:2004-02-20作者简介:章志青(1967-)女,浙江上虞人,工程师.01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第24卷统与免疫、神经、生殖等各个系统的互动作用,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使其它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等.4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1 对人类生殖的影响这是当前关注的焦点〔8〕,其主要表现在男性精液质量下降、不育率增高、性腺发育不良、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增加、先天性畸形等〔9,10〕.据调查,法国男性从1938-1990年50年来精子数量由113×106个/m L下降到60×106个/m L,下降了近一半,且精子活动能力减弱〔11〕.苏格兰研究表明,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精子数量(129×106个/m L)比1959以前出生的人(169×106个/m L)显著降低(P=0.0065).除精子数下降、精液量减少外,精子正常形态率、活动率都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国男性的平均精子数仅为2000多万个,比50年前少了4000多万个,每8对夫妇就有1对不育.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约有20%的夫妇苦于没有孩子.到21世纪初,将有50%以上的男性丧失生育能力.4.2 对发育的影响动物研究发现,在子宫内受到过量或人工合成雌激素影响的幼鼠,雌性的子宫、阴道和卵巢在构造上出现缺陷,雄性则出现阴茎发育异常和生殖器的畸形.1938年人工合成雌激素已烯雌酚问世,随之被用来作为预防流产的处方药.1952年对2000名孕妇的研究表明,采用已烯雌酚本身反而增加了流产、早产,或新生儿的死亡.已确证妇女孕期服用已烯雌酚可使子代生殖器的畸形、阴道癌、睾丸和阴茎发育不良、睾丸下降不全、假两性畸形、精子畸形率增高现象.美国1960-1970年间曾有大量孕妇使用了合成雌激素DES (已烯雌酚),而她们的子女大都有性早熟、生殖器发育异常、癌症增多等问题.1994年H.Adami等人研究发现,近30年来新生男儿患尿道下裂(尿道口开口位置异常)人数比过去增加一倍〔12〕.4.3 对神经行为的影响从实验动物和对人类的调查来看,明显的例子是行为异常和学习能力的降低,如在美国大约有5%~10%的学龄期儿童有好动症、注意力分散、记忆障碍和一些运动技能障碍.据测试,接触农药组儿童的手和眼协调能力差,30分钟记忆力差,而且画人形时多数都画不像〔12〕.魏泽兰研究认为,环境激素可导致神经系统的发育迟滞和行为改变,如阿尔茨海默病〔13〕.极低水平(低到通常不认为是有毒的水平的PC B或二恶英类化合物就可能改变母亲和胎儿的甲状腺功能,由此进一步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在美国和荷兰进行的三项队列研究表明,新生儿暴露于二恶英会出现神经发育滞后等在内的神经行为效应;已烯雌酚可影响个体的性行为取向,受到污染的女性有24%具有同性恋倾向.4.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环境激素作用于人体激素,会使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使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伤害.80年代后期,在海洋动物里发生了一连串的疫病,成千上万的海豹、海豚和鼠海豚遇害.这次疫病袭击了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墨西哥湾、北大西洋、澳大利亚东岸直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其中有的地方整个种群一个不剩.对死亡动物的解剖发现,这些动物的免疫系统都很脆弱,体内都含有高浓度的诸如PC B类的合成化学物质,所有这些物质都是免疫反应的抑制剂.动物实验提示:食用含有二恶英的青鱼两年后,海豹出现了免疫机能下降和抗病毒能力减弱等症状,T细胞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25%~60%.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二恶英可影响人类免疫功能,表现为亢进或抑制.受到已烯雌酚污染的女性更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由于免疫系统调节机能缺陷引起的其它疾病.4.5 对肿瘤等发生的影响环境激素可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甲状腺癌、副睾丸囊肿、阴道癌、精巢癌等〔10,14,15〕.动物实验证明:高水平雌激素和前列腺疾病有联系.很多种类的杀虫剂和类似的化合物很明显地影响雌激素代谢,因而导致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的比率大大增加.许多报告提出人体内有机氯农药的蓄积量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已经确证,孕期摄入DES,其女性子代易患阴道透明细胞癌.许多其他环境雌激素如二恶英、TC DD、人工合成避孕药、植物雌激素等,与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正在研究之中〔16-18〕.患精巢癌在年轻男人中常见而在老年人中少见,美国50岁以下男人以每年2%~4%的比率上升,1940年以来前列腺癌增加3倍多〔19〕.60年代,美军在越南林区投下了7500万升称为橙剂的落叶剂2,4,5-T (2,4,5-三氯苯氧乙酸).给受害地区造成高浓度二恶英污染〔20〕.30年后,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出现了大批死胎、流产、无脑儿、无脚、无腿、大头、小头以及腭裂等可怕的畸形儿,18岁成人的智商相当一名幼儿,这一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可能延续几代人.5 防制对策环境激素非常稳定,极难分解,对人类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制:(1)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和法律,禁止生产和使用环境激素类化合物,并从制度和经济上提供支持,来控制、回收和清除这些化合物;(2)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危害所涉及的学科广泛,需要尽快开展多学科的研究;(3)建立安全基准,保护最容易受到危害的胎儿和幼儿.(4)改进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方法,尽快减少化学物质;在畜牧业生产中尽量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激素类物质;(5)加强自我保护: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不用聚碳酸酯奶瓶;不要购买由聚氯乙烯制造的塑料婴儿用品和儿童玩具;慎用含有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多食菠菜、胡萝卜、青菜、元白菜等绿色或黄绿色蔬菜,多吃糙米、荞麦、小米、黄米等五谷杂粮,多饮绿茶,少吃“生猛海鲜”.参考文献:1 K avlock R J ,Daston G P ,De R osa Crete al.Research need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theU.S.EPA -spons ored w ork 2shop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96,104:715-740.2 European C ommunity.European w orkshop on the im pact of endocrine disrupters on human health and wildlife〔M 〕.Paris ,France :w orkshop publication E URl 7549,1997.3 C olbom T.Development effect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in wildlife and humans 〔J 〕.Environ health per 2spectire ,1993,101:378-384.4 Hutchins on TH ,Matthiessen P.Endocrine disruption in wildlife :iden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relevance 〔J 〕.TheScience of the T otal Environment ,1999,233:1-3.5 王毓秀,张利民,邹敏.化学农药与环境激素〔J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4):37-41.6 Sheehan DM.The developmental toxcity of environmental estrongen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J 〕.T eratology ,1996,53(2):82-84.7 郝明德,刘晓宏.环境激素与环境保护型农业〔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4):229-232.8 R ollerova E ,Urbancikova M.Estrogen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com pounds 〔J 〕.Biologia ,1999,54(6):625-634.9 G erhard I ,Runnebaum B.The Limits of horm one substitution in pollutant exposure and fertility dis orders 〔J 〕.Z en 2tralbl G ynakol ,1992,114(10):593-602.10 蒋学之.环境雌激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4):251-252.11 Carlsen E ,G i Wercman A ,K eiding N ,et al.Declining semen quality and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testicular can 2cer :is there a comm on cause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95,103(suppl 7):137-139.12 井口泰泉.环境≈ 问题そ整理する.现代化学.1998.10:24-31.13 魏泽兰.阿尔茨海默病与雌激素的作用〔J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0,27(2):65-68.14 Walker AH.The effect of in uteroethinyl oestradiod on the risk of cryptorchid testis and testicular teratoma in mice〔J 〕.Br J Cancer ,1990,62(8):600-603.15 Snedeker S M ,Diaugustine RP.H orm 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heoplasia in themammary gland 〔J 〕.Prog Clin Biol Res ,1996,394(3):211-213.16 Blom A ,Ekmas E ,Johnniss on A ,et al.E ffects of xenoestrogenic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human brest cancer cell line (MCF -7)〔J 〕.Arch Environ C ontam T oxicol ,1998,34(3):306-310.17 R oy D ,C olerangle JB ,Singh K P ,et al.Is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or industrial endocrine disrupting estrogen -like chemicals able to cause genomic instability 〔J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1998,3:913-921.111第7期 章志青: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制对策 21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第24卷18 Matthew E,Y an T ang,Bridgette M,et al.E fects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on tum or necrosis factor a mediated apoptosis in MCF-7cells〔J〕.Carcinogenesis,1999,20(11):2057-2061.19 Ekbom A.DDT and testicular cancer〔J〕.cancer,1996,347(1000):553-554.20 Z im pleman JM.Dioxin Not Doomsday.J.of c.1999,12:1662-1666.E ffects of Environment H orm one on Human Health And Their C ontrolZhang Zhiqing(Shaoxing Huali Precision Chemical Industry Ltd C o,Shaoxing,Zhejiang,312072)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 horm one,its categ ory,its ways to enter human body and the in fluence on reproduction,immune system,nerv ous behavior,tum or and deformity.C 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nvironment horm one are presented.K ey w ords: environment horm one;s ource;harm;control(上接第108页)13 任豫申,许迅辉.血清胱抑素C:在肌酐盲范围检测G FR的标志物〔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2,22(5):318-320.14 Plebani M,Dall’Amico R,Mussap M,et al.Is serum cystatin C a sensitive marker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 DR)?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J〕.Ren Fail,1998,20(2):303-309.The Detection and Clinical Use of Cystatin CChen Jing1 Zhu Dong fang2(1.Sha ox ing P e ople’s H os pital;2.Attached H os pital o f M edical C ollege,Sha ox ing University,Sha ox ing,Z hejiang,312000)Abstract: Cystatin C has been a new special and accurate marker,which is m ore sensitive than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on evaluating the filtration membrane of renal glomerulus recently.Cystatin C can pass freely through the filtration membrane of renal glomerulus and can alm ost be reabs orbed into proximal conv oluted.It will neither be recycled into blood stream,nor be secreted from renal tubule.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Cystatin C is stable.It suggests that Cys2 tatin C are m ore sensitive marker on evaluating the filtration rate of renal glomerulus than others.The protocols of parti2 cles enhance transmission immunoturbidimentry assay(PETI A)and particles enhance nephelometry immune assay (PE NI A),which are the general measurements of Cystatin C,are sim ple and quick.S o Cystatin C is g ood marker for assessing the filtration rate of renal glomerulus in pediatrics diseases,diabetes mellitus,cardiovesses diseases,tum or chemiotherapy and renal transplantation.K ey w ords: Cystatin C;filtration rate of renal glomerulus;particles enhance transmission immunoturbidimentry as2 say;particles enhance nephelometry immune assay。

环境激素对生物健康的影响和防控

环境激素对生物健康的影响和防控

环境激素对生物健康的影响和防控环境激素是指一类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影响生殖发育及其他细胞命运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能来自于食品、饮用水、家居装饰及日常用品中的化学品等各种源头,被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

长期以来,环境激素一直是公共卫生及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环境激素对生物健康的影响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环境激素对生物健康的影响及防控相关方面展开论述。

环境激素对生物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一些代表性的物质包括:二苯基甲烷、二甲苯、二丁基酞等,这些物质自然界中并不会出现,而是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化学物质。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这些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方面:1. 影响生殖发育环境激素会影响人类及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或者生殖系统结构畸形。

例如,研究发现曾经接触过环境激素的男性同胞,其精液密度及质量比起未接触过的人要更差。

2. 增加患病机率环境激素会增加患病风险,如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患病机率。

这是因为环境激素会干扰雌激素与其他荷尔蒙物质的正常分泌及代谢过程,导致细胞突变、肿瘤形成等现象。

3. 影响神经发育环境激素会对动物神经系统发育及行为产生影响。

曾有研究表明所接触的环境激素物质(如多溴联苯醚、有机磷农药等),能够干扰大脑神经元的发生及成熟过程,影响学习、记忆等功能。

防控环境激素环境激素对人类及自然生态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多个治理环境污染机构及科研机构均已经建立了环境激素的监测体系,以进行环境污染的监测、评估及预警工作。

而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对环境激素的暴露风险。

1. 饮食避免摄入过量有激素的食物,如饲养过程中使用激素的肉类制品、渔产品。

2. 生活用品使用环保、低碳及无毒的日常生活用品,避免使用装修材料及家居用品中含有激素这类物质的产品。

3. 机动交通尽量少使用摩托车等易产生尾气的机动车交通工具,改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等方式。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随着现实工业、农业、家庭、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三废”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导致环境激素的存在。

环境激素是指存在于人类工作、生活、生产及环境中的人造化学物质、微生物代谢产物、药物、植物次级代谢物、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等,它们与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分泌物相似,能够调控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近年来,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许多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一、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雄激素类环境激素雄激素类包括多种物质如六六六、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等,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或干扰内源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合成、代谢和作用,从而引起人类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婴儿、青春期和老年人群体中,雄激素类环境激素对男性的性征发育和人类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发育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出现性别不正常、生殖健康问题等。

2. 雌激素类环境激素雌激素类环境激素以叶酸为代表,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引发不育症、乳腺癌等多种健康问题。

此外,婴儿女性用药和宠物药物滥用等也是雌激素类环境激素引发的重要原因。

3. 甲状腺激素类环境激素甲状腺激素类环境激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或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导致儿童智力下降、甲状腺肿大,甚至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4. 其他环境激素除上述三类外,还有多种环境激素如二噁英、戊酸、邻苯二甲酸酯等,这些环境激素能够引发诸如肝脏疾病、肺癌、肾脏疾病并增加白血病的发生几率等多种健康问题。

二、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1. 内分泌干扰机制环境激素干扰内分泌功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机理,因为环境激素对内分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与内源性激素相似的,它们在体内与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或抑制下游物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参与内分泌功能的调控。

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影响
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
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采用环保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激素的排放。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环境激素对人类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都有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导致生殖健康 问题、生长发育异常和癌症等疾病。
环境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通过食物、空气、水和土壤等,因此其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对 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加强法律法规监管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关于环境激素生产和使用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某些环境激 素的使用。
严格执法和监督
加强对环境激素生产和使用的监管,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研发替代品和减排技术
支持科研创新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环境激素替代品,推动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水源
环境激素可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人体, 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空气
环境激素可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气体进入 人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食物
环境激素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
皮肤接触
环境激素可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影响人 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03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生殖系统
繁殖系统紊乱
环境激素通过食物链累积,影响 水生生物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 能力下降甚至丧失。
生长异常
环境激素干扰水生生物的内分泌 系统,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体 型异常或生长速度减缓。
行为异常
环境激素可能导致水生生物行为 异常,如迷失方向、丧失逃避能 力等,影响其生存能力。
对陆地生物的影响
繁殖障碍
环境激素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影响陆地 生物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成功率下降。

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及对策措施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及对策措施研究

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及对策措施研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工农业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指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同时对生殖、发育、免疫、代谢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或人为主导的环境中,如空气、水和食物中,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一、环境激素对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危害1. 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环境激素与男性生殖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多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睾丸体积和精子质量的下降、睾酮水平的降低等。

此外,环境激素还会增加男性不育症和睾丸癌的风险。

2. 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环境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危害也日益明显。

环境激素影响女性的卵巢功能、卵子的质量和数量、雌激素水平等。

长期暴露在环境激素中的女性,容易因为生殖系统疾病导致不孕不育或早产等问题。

3. 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环境激素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由于内分泌系统的不成熟,加之胎儿和婴儿比较小,对环境污染物质的代谢能力较差,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影响。

环境激素可以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生殖发育、肾上腺功能、性别发育、免疫功能等,导致功能和结构上的问题。

二、对策措施研究1. 加强环境监测要保障人类生殖和发育健康,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掌握环境中激素类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这将有利于预测污染物的污染趋势、评估单个环境事件对公众健康的风险,并指导科学决策。

2.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并执行在制定环境法规和标准时,必须谨慎地考虑环境激素的存在,并根据其影响性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针对环境激素产生的危害结果,需要建立监控机制,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促进有关部门切实有效监管。

3. 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是影响环境改善的因素之一。

要让公众了解环境激素的危害,了解如何在个人层面内保护,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引起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分析

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分析

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暴露在许多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损害的潜在危险中,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

本文将就这两种物质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和对抗不良环境因素。

环境激素,又称“雌激素类物质”,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其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类似,与雌性激素具有相似的生物效应。

它们可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渠道进入人体,比如,食品、水源和环境中的含有激素物质的塑料等。

心血管疾病、乳腺癌、早产和男性不育等一系列疾病被相关研究证明与环境激素的摄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环境激素可能会通过多种途径干扰内分泌系统。

最明显的例子是它们可能抑制或增加某些激素物质,从而改变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并且,环境激素可能还会影响某些内分泌器官及其分泌的荷尔蒙。

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激素甚至可能直接干预内分泌系统或与其它生物进化相关的生物过程。

不仅如此,内分泌干扰物也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的物质。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混入我们日常食品、饮料、化妆品、家居用品等中。

这些物质可能被认为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相关,如儿童肥胖症、生殖系统缺陷、含有毁灭胆固醇功能的疾病、神经行为异常,以及乳腺、前列腺和其他癌症。

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身体产生影响:第一,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这可能会对荷尔蒙的产生和分解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对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

第三种,内分泌干扰物被发现会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这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颠覆正常的细胞分裂和修复过程,增加体内癌症发生的风险。

为了避免暴露在环境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中,有一些预防措施需要人们采取。

首先,需要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减少接触含有化学物质的产品,例如人造氟化碳、氯化物、二甲苯、甲苯等。

其次,需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煤烟、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另外,饮食健康、多锻炼、减少压力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降低暴露危险的风险。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内分
泌系统 的活性 。所 以, 在这 一类 物质被 统称 为“ 现 内
分泌干扰物” 环境激素” 它包括了与内分泌系统 或“ ,
的任何 部分 , 包括 甲状 腺 、 巴腺 和垂 体激 素 的相互 淋
作用而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 目前, 经济合作 与发 展组织 ( E D 等都对 这一概念 给 出了各 自的定 OC )
美国国家环保局在 19 ~19 95 96年的报告 中对 环境激素表述为从某种程度上 干扰 激素活性的物
质, 这是一 个较 狭义 的 概念 。1 9 9 6年 , 盟 、 HO、 欧 W
在 17 年 7 日本学者就提出了“ 97 月 环境激素” 一词 。 19 年 , 国 T C lon等合著 出版 了《 96 美 .o r b 失窃的未
的威胁 。 1 环 境激素 的概念 与分 类
环境激素是指环境 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野生动物
内分泌 系统诸 环节 并导 致异 常效应 的物 质 。
所谓环境激素, 又叫环境荷尔蒙或环境 内分泌
干扰 物 , 环境 中存 在 或 由于 人类 活 动 而释 放 到 环 是
境 中 的对 生物 系统 或过程 产生 促进 或抑 制作 用 的化 学物 质 。
已经被人们公认的环境激素约有 7 余种 , 0 这些
物 质按属 性 可分为 2 : 类 一类 是天 然 的植 物激 素 、 天
然产物中的荷尔蒙等, 这类化学品数 目 不多 , 结构和 性能比较复杂 ; 第二类 主要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 污染 物 , 这类 化 学 品 数 量 众 多 , 对 分 子 质 量 比较 相 低, 容易挥发和传输 ,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称EDCs)是指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内部,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的环保机构和学术界均对环境激素的危害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本文将从环境激素的来源、作用机制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环境激素的来源环境激素主要来自于化工、医药、塑料、电子等各种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日用品。

尤其是塑料制品的使用数量在近年来得到大量增加,从日用品到医疗器械,从纺织品到电器家具,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此外,农业中广泛使用的农药也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源。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被释放到环境中,而人们从这些环境中获取食物和饮用水,使这些物质进入体内。

二、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来引发健康问题的。

内分泌系统是指能够分泌激素的腺体和接受激素作用的细胞,通过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方面,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而环境激素通过与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结合,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平衡状态,进而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三、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会对人体的生殖和发育、代谢和肥胖、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造成影响,具体如下:1、生殖和发育环境激素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女性暴露于环境激素中,可能会导致早熟,胎儿性别的不平衡,甚至会威胁到胎儿的生命。

男性则可能会因此出现生殖器官的发育不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2、代谢和肥胖环境激素还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和肥胖。

EDCs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使得机体抵抗胰岛素效力、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并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

研究还表明,环境激素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暴露于环境激素中的人更容易变得易胖。

3、免疫系统环境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很大。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范措施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范措施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其中,环境激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环境激素是指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通过污染空气、水源、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本文将探讨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减少其潜在风险。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生殖系统问题。

首先,环境激素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体内调节和协调各种生理过程的重要系统,包括了各种内分泌腺体、激素和靶组织。

环境激素的存在可能干扰激素分泌和传递,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这种干扰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代谢障碍、生殖问题、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发育障碍等。

其次,环境激素可能对生殖系统造成潜在危害。

研究表明,暴露于环境激素可能与生育率下降、性早熟、男性精子质量下降以及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等问题相关。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面对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以减少风险。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

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应加强对环境激素的监测,确保公众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程度可以及时掌握。

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政策,限制激素污染源的排放,减少环境激素对人群的暴露。

其次,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公众应该加强对环境激素的了解,认识到其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个人应该重视环境卫生,避免使用含有环境激素的日常用品,如塑料制品、洗护用品等。

此外,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食品,避免暴露在潜在的激素污染食品中,也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

科学家需继续加大对环境激素的研究力度,提高对其毒性和影响机制的了解。

同时,注重创新,发展更加环保健康的替代品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激素的依赖。

最后,鼓励个人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环境激素对个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摘要环境激素是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异常效应的物质;它能干扰生物体内激素,损害人类的生殖机能或引发肿瘤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治环境激素的根本对策是杜绝其产生的源头。

关键词环境激素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机理影响防治由于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早在1977年7月日本学者就提出了“环境激素”一词。

1996年,美国T.Colborn等合著出版了《失窃的未来》一书,通过对暴露于人工合成化学物而导致生物的雌性化、雄性化、不育、生殖缺陷等科学发现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因化学合成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而带来的令人震惊的画面。

如同《寂静的春天》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一样,该书的出版也引起各国政府、舆论、公众对环境激素问题的关注。

实际上,它的产生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雌性激素,并用作药品。

这种合成雌性激素在诞生的同时就被指出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

近7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且环境激素不易分解,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又可随风飘散,因此,不管其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

1 环境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所谓环境激素,又叫环境荷尔蒙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环境中存在或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

早先,人们对化合物内分泌干扰效应的认识几乎全部基于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后来又发现,有些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性。

所以,现在这一类物质被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或“环境激素”,它包括了与内分泌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甲状腺、淋巴腺和垂体激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

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都对这一概念给出了各自的定义。

美国国家环保局在1995~1996年的报告中对环境激素表述为从某种程度上干扰激素活性的物质,这是一个较狭义的概念。

1996年,欧盟、WHO、OECD 等官方定义环境激素是由于引起激素功能的变化而导致有机体或其后代的各种非健康效应的外部化学物质,并提出了潜在的环境激素的概念,即具有可能导致机体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性质的物质。

这个定义涵盖太宽,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1997年,美国环保局对环境激素的表述修正为是指干扰生殖、发育、行为及维持体内平衡的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作用及消除的外源性物质;1998年,OECD等对环境激素的定义又加上了“混合物”;2000年,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EDCs”认为,环境激素是干扰人类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的物质。

这些不同时期所下的定义体现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概况,各国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研究情况对环境激素的表述有着不小的差异,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正逐步走向共识。

我国学者认为,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

已经被人们公认的环境激素约有70余种,这些物质按属性可分为2类:一类是天然的植物激素、天然产物中的荷尔蒙等,这类化学品数目不多,结构和性能比较复杂;第二类主要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这类化学品数量众多,相对分子质量比较低,容易挥发和传输,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

因此,无论人类还是野生动物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的威胁之中,环境激素的影响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环境激素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持久性,去除比较困难;(2)潜伏性,即使它的浓度极低,也可能绕过血液的自然保护与受体结合,往往在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就威胁来临;(3)危害范围宽,不管其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4)毒性的协同效应等。

2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内分泌系统包含许多中枢神经系统—垂体—目标器官反馈途径,调控着各种各样的机体功能并保持着机体的动态平衡。

因此,一种环境物质可以通过作用于许多潜在器官位点,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由于包括激素信息传递在内的细胞活动的复杂性,这些位点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被包括在毒物与内分泌有关的效应中。

受体结合机制是人们关注最多的一种环境激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方式。

主要有2种不同的作用模式:一种如同天然激素一样,与受体结合后激发相应的内分泌活性;另一种是与受体结合后,不激发内分泌活性,但阻断受体与天然激素的结合,起到一种拮抗剂的作用。

在核受体中,研究最多的是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

ER属于能与小分子疏水配体结合的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位于胞浆和胞核内。

ER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与雌激素结合后,可以激活特定目标基因的活性,从而实现将激素信号转换成转录响应的功能。

环境激素中有很多具有与内源雌激素相似功能的物质,包括DDT、多氯联苯、烷基苯酚、酞酸酯类等化合物,都能替代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被称为雌激素类似物,它们构成了环境激素家族的一个主要部分。

但雌激素在完成使命后被分解,而环境激素在体内无法分解并不被排出,从而扰乱机体的激素平衡。

此外,这类环境激素结构各不相同,意味着它们能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产生作用,除DDT直接结合到雌激素受体上并活化该受体产生反应外,某些物质还可能与其他核内受体结合,然后作用于雌激素反应元件。

AR也是一种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

具有抗雄性激素或雄性激素活性的环境激素与AR的结合,影响了它的激活或抑制了AR的调控基因的能力。

最令人注意的是许多兴奋剂和拮抗剂可影响AR的稳定性和内部功能区域的相互作用。

已认识到的环境抗雄性激素物质主要是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代谢产物,它们通过阻断AR 诱导的雄性性别发育所需的基因转录而表现出雄性激素拮抗剂的作用。

环境雄性激素可以是天然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雄性激素——睾丸激素,或二氢睾酮的前体或饲料工业使用的合成代谢类固醇。

它们通过与AR受体结合并模仿天然激素,增加AR介导的雄性激素响应基因的转录,而产生显效剂活性。

在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的雄性化的雌鱼,表明环境中类雄性激素污染物的存在。

化合物可以通过破坏激素的生成和降解,或者干扰调控类固醇代谢的激素代谢,而导致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

研究表明,有些环境激素如二噁英、多氯联苯可以产生类似雌激素效应,但与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导路径无关,而是通过芳香烃受体作为介导的途径产生作用,结果造成血液中雌激素减少,因此可能影响胎儿的性发育。

组织对激素的影响应依赖于它组成细胞上相应受体的密度。

受体的数量由受体合成或代谢的速率决定,受包括激素活动在内的复杂反馈机制的调控。

一些外源性化合物可以干扰这种反馈机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激素受体数量。

环境激素对激素的合成、贮放、运输和清理的影响亦是造成体内激素平衡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化合物可抑制多种类固醇的合成,机理主要是抑制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特定酶促反应步骤,如雌激素或抗雄性激素可诱导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等。

激素的贮放对保持机体正常的激素浓度非常重要,如一些金属阳离子对垂体激素的释放的干扰可能与对钙通路的干扰有关。

激素在血液中以游离态或结合态运输,脂溶性激素在血液中主要被肝脏合成的载体蛋白运输。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或睾酮—雌激素—结合蛋白(TEBG)都可以和雌激素或雄性激素结合。

性激素对血液中这些载体蛋白浓度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如雌激素可以增加血液中TEBG的浓度,而雄性激素则使之降低。

据认为,环境激素也可能具有同样的效应。

化合物可以通过影响肝脏中与激素消除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体内激素的清理。

例如,DDT是肝脏单加氧酶活性的弱诱导剂,DDT诱导的这种活性增加会加速内源性雄性激素的降解,从而使睾丸中的雄性激素减少。

3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环境激素能干扰生物体内激素,损害生物体尤其是人类的生殖机能或引发肿瘤等,因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环境激素影响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具有内源性激素的活性,如4壬基苯酚能与ER结合,显示出雄激素亢进;1二甲胺乙氧基1苯基等与ER结合后显示出拮抗作用;环境激素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等对激素的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传输异常,引起神经传导生理功能的紊乱,从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危害;环境激素作用于人体的生殖腺,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可以影响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男性精子的数目及质量降低,我国在1981~1996年对11726人次样本的精子数做检查,由103.02×106个下降至83.84×106个,精子活动率由75.11%降至67.27%,正常形态精子率由85.02%降至77.89%;环境激素通过影响肝肾代谢功能,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如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环境激素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具有识别、杀灭、清除能力,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如铅、汞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肾病综合症,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环境激素还有致畸、致癌作用:一些环境激素作用于细胞染色体,使其数量或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携带遗传信息的某些基因,使一些组织、细胞的生产失控,产生肿瘤。

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则可能造成流产、畸胎或患遗传性疾病;胎儿出生后,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易引起肿瘤。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农药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喷洒季节染色体的畸变率比非喷洒季节高5倍。

多环芳烃、多环芳胺、二噁英等都是强的致癌物,它们或其代谢产物可与DNA共价键合,使DNA产生不可修复性损伤,导致细胞的癌变。

睾丸癌是年轻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睾丸的非正常发育造成的,雌激素、类雌激素及抗雄性激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诱因,p,p'DDE可以导致睾丸癌的发生。

乳腺癌则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被认为与环境激素的暴露有关,长期接触DDT、PCBs等化合物的妇女乳腺癌患病率显著增加。

环境激素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以氯乙烯为原料的用品,聚苯乙烯方便面盒,金属罐头内的金属防腐膜,用于电器产品和其他塑料制品中的多氯联苯,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农药及其降解产物,海洋防污涂料,垃圾焚烧产物中的污染物等,都是环境激素的重要来源。

可以说,人类已经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之中。

环境激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因此防治其的根本作法也应从日常生活活动着手,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不用塑料容器加工食品;避免食用近海鱼;大量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严格监控乳品的激素含量及慎用口服避孕药等。

环境激素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防治其的根本对策应该是不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杜绝其产生的源头;不焚烧垃圾;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尽量不用合成洗涤剂,保证食品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