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解剖学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

静脉输液技术(外周及中心静脉)

留置期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1)
并发症 导管相关 性感染

表现 局部皮肤红斑、触 1. 痛,有渗出物; 渗出物、导管或血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 2. 阳性; 3. 无明显原因的发热、 寒战、头痛、恶心、4. 高通气等; 严重时出现休克。
处理 对可疑病例行导 管细菌培养,阳 性者更换导管; 直接更换导管; 使用感染菌敏感 的抗菌素治疗; 根据个案情况具 体处理。
更换敷料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导管有无损坏, 皮疹等等。


再次洗手,打开无菌换药包。
用酒精消毒皮肤三次(避开穿刺点),直径达20cm 碘伏棉球清洁三次(以穿刺点为中心) 待干(确保敷贴粘贴得更牢



只能抽不能推 堵塞导管的再通 堵塞原因:血凝、药物沉积 堵塞程度:不完全 表现:输液速度减慢,但是仍可入液 处理:速度减慢的初期 ——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脉 冲冲管无法 缓解
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2~3厘米,股动脉搏动的内侧1厘米, 针与皮肤呈45°角,对准对侧耳进针。
腹股沟韧带 耻骨结节
股管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缝匠肌 内转长肌
ARROW 中心静脉导管 独特的四大专利设计
由尾端置入导丝的蓝空针
有良好手感的导丝推送架
特殊聚脲胺酯材质的导管
一体化蓝色柔软尖端设计
– 神经损伤
– 导管位置放置错误 – 气胸、血胸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
并发症 表现

处理
1.
预防
1.
空气栓塞



原因不明的突然缺 氧或心血管障碍; 肺部水泡音,肺高 压,呼吸困难; 中心静脉、肺动脉 压力升高,胸痛, CO降低,低血压; 病人出现烦躁、意 识淡漠或昏迷等精 神症状。

最全人体解剖学图谱

最全人体解剖学图谱
放射影像技术
利用X射线、CT和MRI等放射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 以获取内部结构和组织形态的信息。
超声影像技术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软组织和器官的形态,适用于实时监测和 诊断。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内窥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对人体内部进行观察,适用于组 织结构和细胞水平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定义
03
详细描述: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功能, 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等各个部分。通过了解 人体解剖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人体解剖学是 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 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它 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还 为手术操作、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此外,人体解剖学还为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和经验。
运动康复
根据运动员的解剖学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促进其快 速恢复。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 效率。
05
人体解剖学研究展望
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体解剖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 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 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促进医学和相 关领域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人体解剖学领域,通过图像识别和 分析,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人 体结构模型,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好的模拟工具,提高 医学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解剖学-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动脉

解剖学-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动脉
外周阻力血管
2、静脉
与同级动脉比较
① 管径大、管壁薄、管腔 大而不规则; ② 三层分界不清; ③ 中膜薄,外膜厚; ④ 管径大于2mm的有凸 向管腔的静脉瓣。
静脉瓣: 内膜向管腔折叠 形成,防止血液逆流。
静脉
结构特点
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内、外弹性膜不明显, 三层分界不清 中膜平滑肌少,排列稀疏 外膜比中膜厚,含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 (valve of vein)
血管壁结构:
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有些动脉)
中膜 弹性膜和平滑肌等 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
(含营养血管、神经等)
1.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1.内皮 2.内弹性膜 3.中膜 4.外膜
图16 小动脉模式图
图 10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2.中膜 其厚度及结构成分与血管种类有关。
名 称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管 径 >10 mm 1-10 mm 0.3-1 mm <0.3 mm
内 内皮




内皮下层 较厚
较薄
极薄


内弹性膜
不明显
明显


平滑肌
中 膜 弹性膜
10-40层 40-70层
3-10层
1-2层 无
外 外弹性膜 膜
不明显
明显


别名
弹性动脉 肌性动脉 肌性动脉
脉管系统
解剖学基础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三节 血管 一、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肺循环的主要血管 三、体循环的主要血管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一、了解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二 、了解肺循环的血管 三 、理解体循环的动脉

PICC相关的血管解剖及穿刺部位

PICC相关的血管解剖及穿刺部位

4、大隐静脉
通常大隐静脉与下腔静脉的距离较长,不适合穿刺PICC插管,但对于 特殊群体,如长期应用静脉高营养的患儿,采用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估
经股静脉插管的解剖学基础及优点
1. 股静脉官腔粗大,血流量大,位置固定,血管走形直,因而容易穿 刺,穿刺成功率高
2. 周围无重要的结构,远离心脏,为正压静脉,置管安全系数高,穿 刺引起并发症少,气胸的发生率低。
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 踝后方, 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下 角处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小隐静脉收集足外侧部和小腿后部 浅层结构的静脉血。
小隐静脉
20
PICC的静脉选择与评估
选择与评估
PICC的静脉选择与评估
主要有肘部静脉
➢ 贵要静脉---首选 ➢ 肘正中静脉---次选 ➢ 头静脉---第三选择
9
概述
锁骨下铮脉
头颈部静脉
续于腋静脉, 在胸锁关节 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而成头 臂静脉。
10
概述
锁骨下铮脉
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 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在 下颌角处汇合而成,沿胸锁 乳突肌表面下行,在锁骨上 方穿深筋膜,注入静脉角。
11
概述
2、上肢静脉
① 贵要静脉


② 头静脉


③ 肘正中静脉及其属支 脉
31
选择与评估
股静脉插管的注意点
股静脉的体表解剖特点,距离肛门、会阴部较近,易被汗水、 排泄物污染,导管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机会增加,故以下 三种患者不适合股静脉穿刺: ① 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感染的患者。 ② 腹内压增高的患者(腹水、腹部肿瘤等)、骨盆骨折的
患者。 ③ 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
32

药物化学-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出 植物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

系 运动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支配骨骼肌
二、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及受体
1、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2)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3) 多巴胺(dopamine,DA)
a、传出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与释放
N OO
Br
O
M胆碱受体拮抗基本结构
氨基部分为季铵时,少中枢作用
N
(CH2)
r1
x
c
r2
r3
溴丙胺太林
较强的外周抗M胆碱作用 对胃肠道平滑肌有选择性
SPIRIVA(tiotropium)
噻托溴铵 长效 COPD维持 24小时以上 M1与M3 2012年28亿美元 TOP200的15位
Combivent
樟柳碱
N HO
O
OH
O
山莨菪碱
N
O
O
OH
O
东莨菪碱
构效关系
6,7-位氧桥,中枢作用增加 α位羟基,中枢作用减小。
中枢作用
东莨菪碱>阿托品>樟柳碱>山莨菪碱
临床应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 制止腺体分泌 扩瞳 缓慢型心律失常 抗体克
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
人工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 ---溴丙胺太林
来自阿托品的改造 氨基醇酯类
阿托品
天然生物碱为左旋莨菪碱(不稳定)
提取过程中得到消旋莨菪碱— 阿托品
N O
莨菪烷骨架
莨菪醇
H2SO4 H2O +
OH
莨菪酸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1、器官: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2、系统:形态不同、共同完成一种连续的功能的器官组合在一起称为系统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5、椎孔: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纳脊髓6、椎间孔:相邻两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7、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是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8、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9、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推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后外侧纤维环薄弱,易引起椎间盘突出10、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骨连接连接而成,具有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12、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内有剑突13、肋弓: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下缘形成肋弓14、翼点:位于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顶、颞、蝶四骨之间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15、前囟:位于颅顶矢状缝前端充填的纤维组织膜,呈菱形,新生儿多于生后1岁半闭合。

16、鼻旁窦:位于同名颅骨内,并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构成;包括上颌窦、蝶窦、筛窦、额窦各一对17、桡神经沟:肱骨中段的后上方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18、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浅沟,内有尺神经经过19、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180°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20、耻骨下角: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21、足号:跗骨和跖骨借骨连接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形结构称为足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器官等作用22、腹般沟韧带:腹外斜肌膜下缘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静脉的知识总结如下: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⑴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

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

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

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

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

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

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

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

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⑴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器: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窦N→舌咽N 主A神经→迷走N 神经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
BP↑→ 颈A窦、主A弓感受器(+)
(-)
窦N 主A N
舌咽N 迷 走 N
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⑴ 起源与作用
脊髓胸、腰段(T1-L3)→节后纤维→NE
→血管平滑肌
受体→血管收缩 2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强)
(NE)
阻断剂:酚妥拉明
β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 阻断剂:心得安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
Anti-ADH/AVP(Antidiuretic Hormone;Arginine Vasopressi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1.来源
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
球 旁
肾交感N兴奋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
心脏交感神经丛(NE)
β1受体阻断剂有普 萘洛尔(心得安)、
心肌细胞膜(β1受体)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cAMP作
阿替洛尔、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
ICa-L激活,If激用活,肌质网Ca2+释放



窦房结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4期↑) (0期↑) (兴奋-收缩耦联↑)

下肢血管解剖课件

下肢血管解剖课件
• 旋髂前动脉是股动脉发出的细小分支,穿出阔筋膜 后向外上斜行,分布于浅筋膜和皮肤;
• 阴部外动脉 • 膝降动脉
•下肢血管解剖
•下肢血管解剖
• 腘动脉续于股动脉,经 腘窝深部中线附近下降至 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 胫后动脉。腘动脉主要分 支有: • 膝上内、外动脉 • 膝下内、外动脉 • 膝中动脉 • 胫前动脉 • 胫后动脉
• 髂外动脉为一短干,继续沿腰大肌内缘下降,至腹股沟韧带深面 移形为股动脉。其主要分支有:
• 腹壁下动脉 • 旋髂深动脉
•下肢血管解剖
• 股深动脉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5cm处发出,行向 后内下方,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3支穿 动脉:
• 腹壁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下方自股动脉发出, 向上走行至腹前壁;
•下肢血管解剖
髂总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向外下方斜行,至同侧骶髂关节前方分 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下肢血管解剖
• 股动脉在腹股沟深面 的中点水平续于髂外 动脉,通过股三角, 进入收肌管,并由股 前部转至股内侧,出 收肌腱裂孔,走行至 股后侧至腘窝,移行 为腘动脉。分支主要 有:
•下肢血管解剖
髂外动脉
下肢静脉
• 在骶髂关节前方由髂内、髂外静脉汇合而成,斜向内上行至第45腰椎右前方与对侧
•下肢血管解剖
•下肢血管解剖
•下肢血管解剖
胫后动脉 腘动脉入足底。
• 胫前动脉 腘动脉的二终支之一,向前穿过小腿骨间 膜上端,行于小腿前群肌之间,下降至足背(踝关 节前方)后移行为足背动脉。
• 足背动脉 经砪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前行。
•下肢血管解剖
•下肢血管解剖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手段和方法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手段和方法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手段和方法内皮功能障碍的检测迄今为止,尚无可靠而公认的检测内皮功能障碍的金标准,且现有的检测方法多系间接反映内皮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实验室检查因血管内皮细胞可合成并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对外周血液中内皮细胞所释放的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可间接评价内皮的功能,内皮功能障碍时具有代表性的血液指标是内皮素-1和NO,其中NO是血管内皮释放的重要的舒血管物质,其作用集中代表了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

ET-1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被认为在与血管平滑肌有关的血管张力和结构的长期调节中起作用。

目前开展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内皮素-1、NO、血管紧张素II(AngII)、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前列腺素、血栓素A2等。

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高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的程度以及冠脉成形术后的再梗死有直接的关系,PAI-1增高是目前猜测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以测定以上指标并比较各种措施下值的变化,以此评价这些治疗措施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但应注重内皮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半衰期较短,大多数在局部发挥作用。

外周血液的浓度反应了整个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但有时某段血管的内皮功能与全身血管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2.内皮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检查当内皮细胞受到各种因素而发生损伤时,可导致血循环中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异常。

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血循环中内皮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细胞形态为胞核和胞浆清楚可见,提示为脱落的新鲜细胞。

而正常人的外周血内皮细胞多为核缺如,细胞皱缩,提示为正常组织新陈代谢致衰老导致的细胞脱落。

此外,急性损伤时循环中内皮细胞计数如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其计数可明显增加。

此方法可反映内皮细胞的异常变化,简单直观,对临床判定血管性疾病的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3.非侵入性血管超声检测FMD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病理条件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功能异常,因此,理论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可反映冠状动脉内皮功能,而具有潜在的诊断“窗口”作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形态的科学,其中包含大量的专业名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名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1. 细胞(Cell)。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载体。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间质相互联系形成组织。

2. 组织(Tissue)。

组织是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是生物体内部的重要结构。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 系统(System)。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

5. 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储存矿物质。

6. 肌肉系统(Muscular System)。

肌肉系统是由肌肉组成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促使身体运动。

肌肉系统还可以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体温调节。

7.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8.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肺,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身体组织提供氧气。

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回心脏和肺。

10.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向手掌处
骨底分为2支,行于拇指两则
桡动脉,也可能 于示指侧面行进至其远端 起自拇主要动脉
腕背侧弓
桡动脉和尺动脉 在手背筋膜内呈弓状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49
49/103
表4 上 肢 动 脉 解 剖 测 值
动脉名称 平均长度
平均外径
锁骨下动脉 左侧为8.54cm, 起始部为9.9mm 右侧为7.08cm
(三)主要分枝 1、腹壁浅动脉 起自股动脉前壁,行向
成肘关节网。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33
33/103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前 臂 前 侧 动 脉 间 隙
34
34/103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上 肢 动 脉 主 干
35
35/103
六、手动脉 (一)起源
手动脉是桡动脉和尺动脉远侧分支,与骨
间后动脉吻合。
(二)手桡侧分支
1、掌浅支 位于鱼际处,与尺动脉终末 部吻合,组成掌浅弓。
颈动脉解剖
♣ 颈总动脉 ♣ 颈内动脉 ♣ 颈外动脉 ♣ 颈动脉壁组织结构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1
1/103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供给脑 动脉
脑动脉分为 两个系统 ● 颈内动脉
系统 ● 椎-基底
动脉系统
2
2/103
一、颈总动脉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中部,位于头
臂干左后方。
2、腕背侧支 桡动脉腕背支和骨间前、 后动脉吻合形成掌背动脉沿第2、3、4骨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36
36/103
间背侧肌下行,分成指背侧支至手指。
3、食指桡侧动脉 起自掌深弓,多数起 自拇主要动脉。它沿食(示)指桡侧缘向下至食 指末端。

血管解剖概述范文

血管解剖概述范文

血管解剖概述范文血管解剖是医学解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血管的种类、分布、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了解血管的解剖特征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概述血管解剖的基本内容。

血管是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

动脉是将氧和养分输送到组织器官的血管,静脉是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除体外的血管,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负责氧和养分的交换。

在人体中,动脉与静脉的走行路线通常是相互平行或者相交的,形成了一张复杂的血管网。

动脉和静脉的壁结构有所不同。

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主要由内皮细胞构成,其内质薄而光滑;中膜是由平滑肌、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构成,具有较高的弹性和收缩力;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起到固定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而静脉壁相对较薄,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与动脉相比,静脉中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的含量相对较低。

人体中最大的动脉是主动脉,它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经胸腔和腹腔分为不同的分支,最后供应到全身各个器官。

腔静脉是最大的静脉,它由身体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静脉汇合而成,最后注入心脏。

主动脉和腔静脉的大小和结构对于维持心脏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主动脉和腔静脉,其他的动脉和静脉在解剖上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肺动脉和肺静脉分别与肺部相连,起到将血液氧化和脱氧化的功能;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负责供血和回血心脏;肾动脉和肾静脉负责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排泄等。

人体中还存在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包括毛细血管网和毛细血管床。

毛细血管网是由细小的血管组成,连接动脉与静脉,用于氧和养分的交换;毛细血管床则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集合体,分布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起到提供氧和养分的作用。

血管解剖的研究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血管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了解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指导治疗和手术操作。

同时,血管解剖也对于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 剖解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之袁州冬雪创作2. 内侧和外侧----是描述人体各部分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间隔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4. 板障----颅骨顶表里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结尾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记.8.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记.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毗连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记.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颠末.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12. 翼点----为颅正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单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颠末.13. 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启齿.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启齿于鼻腔.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毗连而成.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摆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颠末.18.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构成,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9. 关节囊----为附着于关节面周缘以及附近骨面的结缔组织囊,由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构成.20. 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21. 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适应关节面,起弹性缓冲作用和增加运动轴.22. 环转----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持续运动.23. 关节----又称滑膜关节,是关节的相对骨面间相互分离,借周围结缔组织相保持,其内充满滑液的腔隙.关节是骨保持的最高形式,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24. 椎间盘----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25. 足弓----是跗骨与跖骨保持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具有支撑,呵护和缓冲的作用.26. 胸廓----由胸椎,肋,胸骨以及骨保持形成的圆锥形骨性框架,具有支持,呵护胸腔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27. 脊柱----由躯干的24块椎骨,1块骶骨 1块尾骨借骨保持而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托颅,下接下肢带骨.28. 喙肩弓----由喙突、肩峰、喙肩韧带共同构成,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29. 旋内----是关节沿垂直轴停止的运动,骨沿中心轴向前内侧停止的旋转称旋内.30. 对掌运动----是拇指指尖掌面和其他四指的掌面相对的运动,可加深手掌的凹陷,是人类停止握持和精密运动必须的主要动作.31.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内有血管神经通过.32.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保持而成的骨环,具有传导重力,支持,呵护盆腔脏器的作用.33. 界限—由耻骨结合上缘,耻骨结节,耻状梳,弓状线和骶骨岬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限.34. 耻骨结合--由两侧耻骨结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布局成.35. 内翻—足的内侧缘提起,足底转向内侧称内翻.36. 背屈—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面挨近为距小腿关节的伸,习惯上称背屈.37. 筋膜----是广泛全身的结缔组织,分为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和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两种,浅筋膜位于真皮下,包被全身各部;深筋膜包被体壁,四肢肌、血管、神经等.38. 腱膜----是扁肌的腱性部分,呈膜状,是扁肌的力气单薄部位.39. 腱鞘----指包抄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指等处.可以使腱固定于一定位置,可减少腱与骨面的磨擦.40.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41. 四边孔--是位于肩胛下肌(前面观)和小圆肌(后面观)的下方、大圆肌的上方、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内侧之间的间隙.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42. 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由缝匠肌深面,大收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形成的三棱形间隙,其前壁为大收肌腱板,上连股三角尖,向下经收肌腱裂孔通腘窝,内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43. 股三角--位于大腿前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有股血管,股神经通过.44. 斜角肌间隙--位于颈根部,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45. 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嵴和耻骨结节之间的腱性布局,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形成,构成腹股沟管的下壁.该韧带常作为腹部与股部的分界限.46. 腹股沟镰--由腹横肌下部的腱膜和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共同融合而成,又称结合腱,构成腹股沟管后壁的内侧部.47. 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3层腹肌的腱膜纤维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结合,上宽下窄,坚韧而少血管.白线中部在脐周围有圆形的腱环为脐环,是腹前壁的单薄点.48.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为4-5cm的肌肉筋膜裂隙,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49. 中心腱--膈的三部起点肌束在膈中央移行为腱膜,汇合在一起称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通过.50. 腰肋三角--在膈的起始处,腰部与肋部之间有三角形小空地,没有肌束,为膈的单薄区.51. 收肌腱裂孔--大收肌腱板向下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形成裂孔称收肌腱裂孔,内有股血管通过.52. 跟腱---位于距小腿关节的后方,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小腿三头肌)共同汇合而成的一个宏大的肌腱,此腱止跟骨结节,与跳跃有关.53. 肌腱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腱分别止于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后方,腱纤维和肩关节囊纤维相交织而成,可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54. 髂胫束--由阔筋膜张肌腱膜和阔筋膜向下延续而成,止于股骨外侧髁.55. 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形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表里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56. 髌韧带--由股四头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续而成,止于胫骨粗隆.57. 品味肌---指配布于颞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品味运动的一组肌群,包含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58. 颈动脉鞘--指颈筋膜向两侧扩大包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59.门---指实质性脏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以及该器官的导管等出入器官处的凹陷.60. 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称胸骨线.61. 口腔前庭--是上下唇和颊与上下牙弓及牙龈之间的狭窄腔隙.62. 咽隐窝--指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63. 咽峡--是口腔与口咽部交通的门户,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所围成.64. 幽门窦--是胃的幽门部中间沟左侧较膨大的部分.65.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下1/3交界处,上有一纵行皱襞,纵襞下端有一突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启齿.66. 肝蒂--出人肝门的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神经、淋巴管以及包绕这些布局的结缔组织共同构成一条索状布局,称肝蒂.67. 肝胰壶腹--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启齿于十二指肠大乳头.68. 肝门--在肝的脏面,保持左右纵沟中份的横沟称肝门,是肝管,神经和血管等进出的门户.69. 回盲瓣--指由回肠结尾突入盲肠而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有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和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的作用.70. 齿状线--肛瓣游离缘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环绕肛管内面称齿状线,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限.71. 肛梳---在齿状线下方约1cm宽的环形区,活体呈浅蓝色,光滑.是外痔的好发部位.72. 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肌层,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肛直肠环.此环有节制排便的用.73.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三角形区域,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记.74. 第二肝门--在腔静脉沟的上端,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75. 十二指肠悬韧带--是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上(右膈脚)的腹膜皱襞和肌组织,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记,临床上称其为Treitz韧带.76. 上呼吸道---临床上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77. 固有鼻腔---鼻阈后方的鼻腔称固有鼻腔,由骨和软骨覆以黏膜而成,其外侧壁上有3对鼻甲及相应鼻道,并有鼻旁窦和鼻泪管的启齿.78. 蝶筛隐窝--为最上鼻甲或上鼻甲的后方与鼻腔顶之间的凹陷,为蝶窦启齿.79. 声门裂--为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80. 肺段--是每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通常右肺10段,左肺8-10段,临床常以肺段为单位停止手术切除.81. 喉室--为喉中间腔向两侧延伸至前庭襞与声襞间的隐窝.82.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启齿于鼻腔,窦内衬以粘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83. 肺门--肺的纵隔面中部椭圆形的凹陷,是主支气管、肺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84. 胸膜--为覆盖在肺概况、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正面的浆膜,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85. 胸膜顶--是壁胸膜的一部分,包被在肺尖上方,高出胸廓上口,在锁骨中内1/3上方2-3cm.86. 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87. 肋隔隐窝--是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的胸膜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点,炎症时渗出液常积聚于此.88.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布局与结缔组织的总称.89. 弹性圆锥--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下,向后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其上缘游离增厚,严重于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为声韧带.90. 声带----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其概况的喉黏膜合称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91. 肺小叶----肺的概况被覆脏胸膜,透过胸膜可见许多呈多角形的小区,称肺小叶.其炎症称小叶性肺炎.92. 方形膜----起始于会厌软骨的两侧缘和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向后附着于构状软骨的前内侧缘,其下缘游离称前庭韧带.93. 支气管树----全部各级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94. 肾蒂---出人肾门的布局被结缔组织包绕合称肾蒂,内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95. 肾乳头--肾锥体的尖朝向肾窦,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96. 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扩大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及脂肪组织. 97. 肾盂---在肾窦内,由2-3个肾大盏汇合而形成,向下变细逐渐与输尿管相移行.98. 肾区---在躯干反面,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称肾区,在某些肾疾病时,叩击或触压该区,可引起疼痛.99. 肾段---肾动脉进入肾门后分为5个二级肾段动脉,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肾段.100. 输尿管间劈---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镜检呈惨白带,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记.101. 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黏膜光滑无皱襞,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102.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特殊装置,可以承受机体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成神经冲动.103. 视轴---经瞳孔中央和视网膜黄斑中央凹的连线,与视线的方向一致.104. 巩膜静脉窦--位于巩膜与角膜交界处深部的环行管道,是房水回归静脉的通道.105. 虹膜角膜角--眼球前房内由虹膜与角膜相交处构成虹膜角膜角,也称前房角,此夹角的大小可影响房水的循环.106. 结膜囊----由睑结膜,球结膜和结膜穹隆一起形成的囊状间隙,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107. 眼房----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为眼前房和眼后房,彼此借瞳孔相通,眼房内充满房水.108. 视神经盘--位于眼球后极偏内侧的视神经起始处,呈白色圆形隆起,为一生感性盲点.109. 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的黄色的区域,其中央凹陷称为中央凹,是感光和辨色最灵敏的地方.110. 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键,关节和内耳的位觉器等处,承受机体运动和平衡变更时所发生的刺激.111. 捷状突--睫状环向内突出呈辐射状摆列的皱襞,通过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112. 眶隔--在上睑板的上缘和下睑板的下缘各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连于眶上缘和眶下缘,这层结缔组织称眶隔,与眶筋膜相延续.113. 眶脂体--是充填于眼球、眼肌和眶骨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块,可固定眶内软组织,对眼球,视神经,血管和泪器起弹性软垫样呵护作用.114. 光锥--在鼓膜的外正面、鼓膜脐的前下方有一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光锥变形或消失是鼓膜内陷的重要标记.115. 螺旋器--位于蜗管的基底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承受声波的刺激.116. 鼓膜脐---位于鼓膜中心内面锤骨柄结尾附着处,凹向鼓室. 117. 咽骨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可调节鼓室内压力,坚持鼓室表里压力的平衡.118. 椭圆囊斑--在椭圆囊上端的底部和前壁上,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觉头部运动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119. 第二鼓膜--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的蜗窗,在活体有膜封闭称第二鼓膜.120. 面神经管凸--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藏面神经.121. 鼓室--是颞骨岩部内一含气的不规则小腔,内含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等.122. 脊髓圆锥--脊髓的结尾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123.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间,围绕终丝在椎管内下行一段间隔,这些在脊髓结尾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 124. 终丝--软脊膜包绕脊髓,自脊髓圆锥向下延续为无神经组织的细丝称终丝.125. 网状布局—脊髓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称为网状布局.126. 脊髓反射--脊髓的固有反射,其反射活动是在脑的节制下停止的,但反射弧其实不颠末脑.分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127. 脊髓休克--脊髓完全横断后,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128. 顶盖--即中脑反面,包含成对的上丘和下丘.129. 菱形窝--又称第四脑室底,上半由脑桥背侧构成,下半即延髓背侧的开放部.130. 面神经丘--为第四脑室底髓纹以上隆起较显著的部位,内隐展神经核.131. 髓纹--为横行于菱形窝外侧角与中线之间浅表的纤维束,是延髓与脑桥背侧的分界限.132. 最后区--分隔索与薄束结节之间的窄带称最后区,富含血管,被室管膜覆盖.133. 闩--菱形窝两下外侧鸿沟之间的圆弧形移行部称闩,位于菱形窝下角尖的背侧,与第四脑室头绪组织相连.134. 斜方体---蜗神经前,后核发出纤维沿脑桥被盖部前缘横越至对边而形成交叉.135. 小脑中脚--脑桥基底部向两侧延伸的宏大纤维束,主要为脑桥小脑纤维.136.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在延髓的下端越至对边而形成的交叉.137. 孤束--味觉纤维及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入脑后,在延髓背侧部堆积成丛行的纤维束称孤束,孤束核位于孤束周围,并承受味觉纤维以及一般内脏感觉纤维.138. 前庭小脑--指绒球小结叶,在退化上出现最早,主要与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紧密亲密接洽,维持身体的平衡.139. 小脑体--原裂和后外侧裂将小脑分成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前叶和后叶合又称小脑体,其构成小脑的主体,又可分为若干小叶. 140. 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下面并接近延髓(位于蚓垂两旁)的小脑半球比较膨出的部分,颅内高压时易被挤入枕骨大孔而形成疝. 141. 内髓板--背侧丘脑内的“丫”字形白质板可将背侧丘脑分隔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142. 髓体--小脑外部的白质称髓体.143. 下丘脑沟--背侧丘脑的内正面,有一自室间孔走向中脑水管的浅沟称下丘脑沟,是背侧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限.144. 边沿叶--大脑半球内正面,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等围绕胼胝体连成一环,加上被挤到侧脑室下角的海马和齿状回,共同组成边沿叶.145. 海马布局—由颞叶的海马和齿状回构成.146. 纹状体--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之间借灰质条索相连,外观呈条纹状,故二者合称纹状体.147. 基底核—位于端脑基底部髓质中的灰质团块,包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148. 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此区损伤后,患者手肌虽未瘫痪,但失去原有的书写才能.149. 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堆积所形成的白质板,由前向后分为前肢、膝、后肢,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和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通过,内囊受损,会出现“三偏综合征”.150. 胼胝体—位于大脑丛裂底,由团结左右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可分为嘴、膝、干、压部.151. 投射纤维--是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它们大部分颠末内囊.152. 穹隆--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两侧相互接近且越边至对侧形成穹隆团结.153. 隔区--位于姘砥体嘴的下方,包含终板旁回和姘砥体下区. 155. 突触--一个神经元通过终扣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的概况接触称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形式.156. 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堆积成团块状,位于外周部的称神经节.157. 神经胶质--是神经系统中另外一类不具传导神经冲动的细胞,它主要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呵护,修复和形成髓鞘等作用.158. 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神经纤维,分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159. 下颌下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呈椭圆形,位于下颌下腺和舌神经之间,有三个根:副交感根来自鼓索,经舌神经到达此节并换元;交感根来自动脉的交感丛;感觉根来自舌神经.自节发出分支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160.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是三叉神经的躯体感觉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处.161. 鼓索--为面神经的重要分支,含内脏运动纤维及内脏感觉纤维,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发出,穿过鼓室至颞下窝进入舌神经.162. 颈襻--由舌下神经降支和第2,3颈神经前支部分纤维于环状软骨水平连系而成,发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163. 睫状神经节--为扁平椭圆的副交感神经节,位于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其副交感根来自动眼神经,并在节内换元;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感觉根来自鼻睫神经.节后纤维向前进入眼球.副交感纤维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交感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和眼血管;感觉纤维承受眼球的一般感觉.164. 咽丛--由迷走神经咽支,舌咽神经咽支和交感神经共同构成,分布于咽缩肌,软腭的肌及咽部黏膜.165.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组成,呈串珠状,每侧有19-24节,是交感神经的换元处.166. 自主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司心肌,平滑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不受人的意志节制,因主要节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其实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故又称植物神经.167. 椎前神经节--位于椎体前方,包含成对的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以及单一的肠系膜上、下神经节,是交感神经的换元处. 168. 节前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从中枢到所支配的器官需颠末两个神经元,第一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其胞体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脊髓胸1-腰3灰质的中间外侧核以及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 169. 内脏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在分布到脏器过程中,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内脏神经丛,由丛发出分支到所支配的器官.170. 节后纤维--连于周围部神经节内的胞体发出的轴突称节后纤维.171. 灰交通支—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前支之间,由交感干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没有髓鞘,呈暗灰色.172. 牵涉性痛--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发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些现象称牵涉性痛.173. 内脏大神经—由脊髓胸6-9灰质的中间外侧核发出的节前纤维穿经交感干后组成的一条粗大神经,穿过膈脚,经腹腔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部分腹腔器官.174. 交感神经--是指低级中枢位于全部胸髓和腰髓1-3节段灰质中间外侧核的内脏运动神经,其周围部由交感神经节,交感干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组成.。

PICC相关静脉的解剖

PICC相关静脉的解剖
与深静脉有交通; 位于皮下但较固定。
精选课件
29
肘部浅静脉各型
精选课件
30
头静脉汇入情况
经三角胸大 肌间沟,穿 锁胸筋膜注 入腋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 。
精选课件
31
头静脉汇入情况
1.呈角度注入腋静脉: 2.注入锁骨下静脉: 3.注入颈外静脉:
(7.65%,N= 614 侧)与颈外静脉直接 或间接相连。
深、浅静脉均汇入腋静 脉或锁骨下静脉。
精选课件
23
上肢静脉汇入锁骨下静脉
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 肱静脉 腋静脉
浅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精选课件
24
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 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 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 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 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 内侧缘继续上行,至臂中 点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
精选课件
42
精选课件
43
精选课件
44
颞浅静脉留置PICC
颞浅静脉是新生儿头 部较大的浅静脉, 但由 于颈外静脉与锁骨下 静脉汇合处形成一较 大角度, 容易导致送管 困难。
精选课件
45
19例经颞浅静脉置管患儿中,导管终端到达上腔静脉14例, 锁骨下静脉3 例, 颈外静脉2例, 上腔静脉到位率74%;
Ⅱ型:注入静脉角( 50%),Ⅱ型末段大部 分接受颈前静脉的回流 ,有时还接受肩胛上 静 脉。
Ⅲ型:注入锁骨下静脉 (36.7%)。接受肩胛 上静脉的回流。
缺如3.89%
精选课件
38
上肢静脉及上腔静脉系统血管直径和长度状况
精选课件
39
1200
精选课件
40
N=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血管
一、血管壁的组织结构
(一)动脉:血液离开心脏所经过的血管为动脉。

按管径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

1、内膜薄而光滑,可减少血流的阻力。

2、中膜最厚,主要由环行的平滑肌和夹在平滑肌细胞之间的弹性纤维构
成,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以便调节血流量。

3、外膜是管壁的最外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营养血管,神经
和淋巴管。

(二)、静脉:血液返回心脏所经过的血管为静脉。

静脉与动脉一样,也可分大、中、小三种,管壁也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

与伴行的动脉相比,《1》、静脉管壁略大,管壁较薄,而外膜较发达
《2》、中膜中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收缩力和弹性都较差。

《3》、在受重力作用较大的部位,如四肢的静脉中,管壁内有内膜皱襞形成的静脉瓣。

静脉瓣通常成对存在,可阻止血液逆流,促使血液向心回流。

(V瓣一般分布在血流比较困难的地方,四肢较多,下肢比是肢多)。

(三)、毛细血管
1、管径最小《7--9微米》
2、管壁薄《内皮细胞和薄层结缔组织》
3、在某些器官,毛细血管腔可以扩大形成血窦。

分布特点:
1、不均衡新陈代谢高,分布密
新陈代谢低,少而稀
2、交替开放。

毛细血管管壁最薄,通透性大,管径小,血流缓慢。

所以有利于管内血液与管外组织液在此进行物质交换。

二、肺循环的血管
肺A→右心室发出→左右肺A入肺→在肺内逐级分支→毛细血管
网包绕肺泡→肺V→左右肺V出肺→左心房
三、大循环A的主要分支表


升主动脉左、右冠状A(营养心脏)

↓右颈总A 颈外A→甲状腺上A、
↓面A
主动脉弓头臂干颞浅A
上颌A→脑膜中A
颈内A→颅腔内的脑和视觉
右锁骨下A→腋A→肱A→尺A 掌浅弓
桡A 掌深弓
椎A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
胸廓内A
颈总A分叉处:颈A小球“化学
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化学成
分,当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射
性调节呼吸加深、加快。

末端“颈
A窦”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
时,调节心跳,以降低血压。

左颈总A(分支与右侧同)
左锁骨下A(分支与右侧同)
壁支肋间A脏支
胸主动脉支气管A
食管A
脏支
腹腔A 胃左A 肝固有A
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A→胃网膜右动脉
脾A
肠系膜上A 肠A
腹主动脉结肠A→→阑尾A
右结肠A
中结肠A
左结肠A
肠系膜下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A
左右肾上腺中A
左右肾A →入球小A→出球小A《营养腹腔、肾脏》
左右精索内A
腰A
膀胱A
直肠下A
髂内A 子宫A《女性》
阴部内A 肛门A
左右髂总A 髂外A →股A→月国A→胫前A→→足背A
胫后A 足低外侧A 腹壁下A 足低内侧A
股深A 旋股内A
旋股外A
二、体循环的V
V由毛细血管开始,经各级V最后汇合心V系
上腔V系
下腔V系
1、上腔V系主要收集头颈、上肢和胸部等处V血
头颈部的V 颅内V
上颅外V 头腔
V上肢的V深V:手桡V→肱V→腋V→锁骨下V臂系尺V
浅V干

胸V
心V系心的V→冠状窦→→

腹腔的V腹腔成对脏器的V(肾V等)
腹腔不成对的肠系膜上V
下脾V门V肝血窦
腔肠系腹下V
骨盆的V 骨盆的壁层V→→髂内V→→→→髂
骨盆脏脏器V 总
胫前VV
深V、足V髂外V
上腔V 胫后
浅V
大隐V
2、下腔V系:主要收集下肢、腹壁、骨盆壁、盆腔和腹腔脏器等处的V血。

3、奇V、半奇V起着沟通上腔V系和下腔V系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