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

合集下载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肿瘤(第6~11节)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肿瘤(第6~11节)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部位汗管瘤
眼睑、前额部位汗管瘤
外阴部位汗管瘤
躯干部部位汗管瘤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汗管瘤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较多小导管,近表皮处可
见囊样导管腔
汗管瘤组织病理 特征性表现:一端呈导管状,另一端为
实体条索,形如逗号或蝌蚪状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可采用电灼法或冷冻法逐个处理,单个皮损也 可手术切除。
Bowen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组织病理
病理变化: ➢ 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伴角化过度、角化
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真皮乳头 被压缩成细带状,表皮各层可见少数角化 性细胞和非典型性细胞,表皮基底膜带完 整,若破坏则提示为浸润癌。 ➢ 真皮上部炎症细胞浸润。
Bowen病组织病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病理特征
皮肤纤维瘤组织病理 病变位于真皮中下部,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 皮肤纤维瘤本质为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并非肿瘤。 ➢ 最常见于小腿伸侧,皮损为类圆形坚实结节,与皮下组织粘连。 ➢ 病理表现有纤维型和细胞型两种。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中老年人境界清楚的孤立皮损,主要位于日光暴露部位,病程缓慢,
病理活检可确诊。 (二)鉴别诊断 1.基底细胞癌 2.斑块状银屑病 3.体癣 4.神经性皮炎等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手术治疗 (三)放射治疗
五、治疗
(二)光动力治疗 (四)其他治疗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6章 肿瘤+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6章 肿瘤+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6章肿瘤+答案+完整解析1、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根本区别是()A、细胞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B、有核分裂象C、增生可形成肿块D、增生迅速E、增生对机体有害解析: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是与正常细胞的根本区另V。

由于分化不成熟,所以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的表现。

正确答案:A2、癌多见于下列哪种形状的肿瘤()A、乳头状B、息肉状C、火山口状溃疡D、结节状E、囊状解析:肿瘤的形状可因肿瘤的性质而不同,乳头状、息肉状、结节状、分叶状、囊状多见于良性肿瘤,火山口状溃疡、菜花状、浸润性包块状多见于恶性肿瘤。

正确答案:C3、下列与肿瘤大小无关的是()A、肿瘤的良恶性B、生长时间C、继发性改变D、发生部位E、血液供应情况解析: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关。

血管丰富的肿瘤生长迅速,体积较大。

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肿瘤实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肿瘤的实质是肿瘤细胞B、肿瘤的实质决定了肿瘤的性质C、肿瘤实质具有特异性D、肿瘤均只有一种实质E、肿瘤的实质是肿瘤进行组织学分类的依据解析:肿瘤细胞构成肿瘤实质,是肿瘤的主要成分,是判断肿瘤的组织起源和生物学特性的主要依据。

通常肿瘤的实质只有一种,少数肿瘤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实质,如乳腺纤维腺瘤。

正确答案:D5、判定肿瘤组织来源的主要依据是()A、肿瘤的良恶性B、肿瘤的形状C、肿瘤细胞D、肿瘤中纤维组织的多少E、肿瘤的血管解析:肿瘤实质是判断肿瘤组织起源的主要依据,肿瘤细胞即肿瘤的实质。

正确答案:C6、肿瘤的异型性主要反映肿瘤的()A、生长速度B、肿瘤的性质C、组织起源D、分化程度E、生长方式解析: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分化成熟程度,异型性小则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则分化程度低。

正确答案:D7、肿瘤的分化程度高,说明()A、肿瘤恶性程度高B、肿瘤的异型性小C、肿瘤的生长速度快D、肿瘤的预后差E、肿瘤易复发解析:肿瘤的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恶性程度低,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预后较好。

第九版病理学教学教案-肿瘤

第九版病理学教学教案-肿瘤

鳞状细胞癌
病理学(第9版)
腺癌
皮肤基底细胞癌
病理学(第9版)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脂肪瘤(lipoma) 2.血管瘤(hemangioma) 3.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4.平滑肌瘤(leiomyoma) 5.软骨瘤(chondroma)
脂肪瘤
病理学(第9版)
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病理学(第9版)
Krukenberg瘤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病理学(第9版)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恶性肿瘤的“级”或“分级”(grade)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 肿瘤的“分期”(stage)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肿瘤体积越大,
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越广,患者的预后越差。 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TNM classification)。
肿瘤的常见大体形态和生长方式示意图
病理学(第9版)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肿瘤的组织形态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肿瘤病理诊断的基础。 肿瘤细胞构成肿瘤实质,其细胞形态、组成的结构或其产物是判断肿瘤的分化
方向、进行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主要依据。肿瘤实质是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主 要因素。 肿瘤间质(如结缔组织等)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参与肿瘤免疫反应等作 用。肿瘤间质构成的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和迁移具有重要影响。
病理学(第9版)
某些肿瘤不能截然划分为良性、恶性,需要评估复发转移的风险度(低、中、高)。 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称为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s)或假肿瘤性病变(pseudoneoplastic lesions)指本

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

一、名词解释(29)
25、癌前疾病(或病变): 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即有 可能转变为癌。 26、异型增生(dysplasia)或非典型性增生: 是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 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被复的鳞状上皮,也 可发生于腺上皮。
一、名词解释(29)
一、名词解释(29)
17、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是指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称 为交界性肿瘤。 18、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s)或假肿瘤性病变( pseudoneoplastic lesions): 指本身不是真性肿瘤,但其临床表现或组织形态类似肿瘤的 病变
二、简述题(31)
11、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 答:(1)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在局部生长, 不浸润,不转移,故一般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 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大, 表现为①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②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③出 血和感染④发热⑤疼痛⑥恶病质 ⑦副肿瘤综合征。
一、名词解释(29)
13、种植性转移: 是指当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浆 膜时,瘤细胞可脱落并像播种一样散落于体腔的浆膜或其他 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并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
一、名词解释(29)
14、癌症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 是指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和全身衰弱 。可能主要是肿瘤组织或机体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等作用的 结果。
一、名词解释(29)
19、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或称纤维瘤病: 是指包括一大组疾病,较多见的有韧带状瘤、瘢痕疙瘩、结 节性筋膜炎等。病变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肿块,但 非真性肿瘤。增生的瘤样纤维组织比较成熟,但在局部常呈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有时纤维母细胞生长较活跃,细胞丰 富,核肥大,甚至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如切除不完全,可多 次复发。

病理学肿瘤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肿瘤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肿瘤的知识点总结一、肿瘤的定义肿瘤是一种异常增殖和聚集的细胞群,它们违背了正常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调控机制,进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二、肿瘤的分类1. 按病理类型分类良性肿瘤:细胞增殖有限,无侵袭性,局部生长不超出原发部位。

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失控,有浸润性和转移能力,会蔓延到周围组织和器官。

2. 按组织起源分类上皮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如乳腺癌、胃癌等。

间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如肉瘤、纤维肉瘤等。

3. 按生长速度分类快性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容易发生转移。

慢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侵袭性弱,不易发生转移。

4. 按组织结构分类实性肿瘤:由实细胞组成,如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液性肿瘤:由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组成,如囊肿、骨髓瘤等。

5. 按分化程度分类高度分化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与原始组织相似。

中度分化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较原始组织略有不同。

低度分化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与原始组织差异较大。

6. 按遗传因素分类遗传性肿瘤: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肿瘤,如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结直肠癌等。

非遗传性肿瘤:不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肿瘤。

三、肿瘤的病因1. 遗传因素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遗传性肿瘤易于在同一家族中传播。

2. 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感染能够引起肿瘤的发生,如乳头状瘤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

3. 某些化学物质吸入、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苯、甲醛、烟草等,会增加患癌风险。

4. 放射线长期接触高能放射线,如X射线、紫外线等,会导致细胞DNA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5.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受损,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四、肿瘤的临床表现1. 肿块往往是患者最先察觉到的肿瘤表现,通常是因为肿瘤的生长导致局部组织受压和破坏而引起的。

2. 疼痛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袭神经组织引起的疼痛,也可能是肿瘤产生了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的。

3. 出血肿瘤的血供丰富,易于破裂出血;另外,侵犯到血管和出血性肿瘤本身也容易致使患者出现出血表现。

病理学课件:第六章 肿瘤(4-4)

病理学课件:第六章  肿瘤(4-4)
1)起源于骨母细胞,多见于青少年; 2)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
上端多见; 3)大体:骨膜下增生形成梭形肿块,灰红
色,软硬不一,易有出血、坏 死,破坏骨组织; 4)X-ray: Codman’s三角,放射日光影; —有诊断意义
骨肉瘤
5)镜下:梭形或多边形瘤细胞组成,异型性 明显,多少不等的肿瘤性骨样组织 和骨小梁(大小不一,形态不规, 边缘为肿瘤性骨母细胞)。
Dopa:反应阳性 电镜:黑色素小体及前体
黑 色 素 瘤
黑色素瘤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病因:众多,复杂,知道?不知道? 肿瘤的发病机制:了解?不了解? 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
但非常重要!!!
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高分化血管肉瘤
低分化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
嗜银染色
6、Kaposi肉瘤
来源:可能为血管内皮或原始间叶细胞的 梭形细胞肉瘤
分类:经典型(罕见于老年白人) 地方型(南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流行型(见于艾滋病患者、免疫抑制者)
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HIV、疱疹病毒等) 预后:早期易误诊,中、晚期常有淋巴结和内
脏转移,一般2~5年内死亡 病理改变:各型病理改变相同
第五章 肿瘤(三)
Tumor,Neoplasms
病理学教研室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癌: 鳞癌、基底细胞癌、尿路上皮癌、腺癌 (腺癌、粘液癌、实体癌)、
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上皮内 瘤变) 常见间叶组织来源:良性肿瘤 常见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肉瘤 癌与肉瘤的区别 纤维肉瘤
2、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部位:多见于子宫及胃肠,也可见于腹 膜后、肠系膜、皮下等

病理学第六章 肿瘤总结

病理学第六章  肿瘤总结

第六章肿瘤肿瘤的扩散1、侵袭:是指恶性肿瘤不断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亦即直接蔓延常沿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外周间隙、神经束衣浸润如:胰头癌蔓延至肝脏晚期乳腺癌至肺2、转移: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可以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只有恶性肿瘤转移并非都转移转移的途径:1)淋巴道转移(癌早期)淋巴管——边缘窦——皮质髓质——输出淋巴管——下一站淋巴结——胸导管入血——血道转移如:乳腺癌转移到腋窝淋巴结肺癌转移肺门淋巴结最常见的是左锁骨上淋巴结原发部位为肠道2)血道转移(肉瘤癌晚期)肿瘤入血后随血液到达其他器官后形成转移瘤肿瘤一般经瘤组织新生微血管侵入血,亦可经淋巴管——胸导管或经淋巴——静脉通路入血侵入血管后形成瘤栓(可阻塞靶器官的血管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传出血管侵入组织形成转移瘤途径:体循环静脉——右心——肺门静脉——肝肺静脉——左心——主动脉——脑骨肾肾上腺椎静脉——脊椎脑最常见于肺其次肝和骨转移瘤的形态学特点:边界清楚并常多发散在分布,多位于器官近被摸处,有时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下陷,形成“癌脐”3)种植性转移侵入体腔器官表面时,癌细胞脱落,随体腔内液体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转移瘤如:胃癌种植到软抄表面形成卵巢的Krukenberg瘤消化道粘液癌脑髓母细胞癌医源性种植血道转移的机制:克隆性扩增,生长异质化,血管生成——转移性亚克隆黏附并侵入基底膜——通过细胞外机制——侵入血管——与宿主淋巴细胞相互作用——肿瘤细胞栓子——肿瘤细胞与基底膜黏附侵出血管——转移灶及肿瘤血管形成浸润生长三级分级法:1级为高级,低度恶性2级为中分化,中度恶性3及低分化,高度恶性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继发性感染出血穿孔病理性骨折感染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销售、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和副肿瘤综合症异位内分泌腺发生的肿瘤能产生或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能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或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因,所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和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称为副肿瘤综合征异位属于副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恶性分化程度分化好,与起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相似分化不好,与起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差别大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常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常呈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包膜不明显,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常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少见常发生初学、坏死溃疡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复发彻底切除后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病理学教案】第6章 肿瘤

【病理学教案】第6章 肿瘤

第八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和结构2. 掌握:异型性的概念;肿瘤组织、细胞的异型性三、教学内容(一)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1.肿瘤的概念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二)肿瘤的异型性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肿瘤的概念2.异型性概念,异型性的种类和特点第九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2.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肿瘤的分级和与分期 3.熟悉: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三、教学内容(一)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肿瘤生长的生物学2.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肿瘤的分级和与分期(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良性肿瘤2.恶性肿瘤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方式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十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3. 熟悉:肿瘤的分类三、教学内容(一)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二)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肿瘤的命名原则2.肿瘤的分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2.乳头状瘤、腺瘤、纤维瘤、平滑肌瘤、鳞癌、腺癌、纤维肉瘤大体及镜下改变第十一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 熟悉: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病变特点2. 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三、教学内容(一)常见肿瘤的举例1.上皮性肿瘤:良、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病变特点 2.间叶组织肿瘤:良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的病变特点3.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色素痣与黑色素瘤的病变特点4.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的病变特点(二)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异质化及演进的概念2.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3.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病理学肿瘤章节的知识点

病理学肿瘤章节的知识点

病理学肿瘤章节的知识点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病理学里肿瘤这一章节的那些事儿。

肿瘤,这俩字儿听着是不是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其实啊,它就像是身体里的一群“调皮捣蛋分子”,不好好干活,还到处捣乱。

先来说说肿瘤的分类。

这就好比把一群调皮孩子按照他们调皮的方式和程度来分分类。

良性肿瘤呢,就像是偶尔调皮一下,但知道分寸,不会闹得太过分,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较小。

恶性肿瘤可就不一样了,那简直是无法无天的“小霸王”,不仅破坏力强,还可能到处扩张地盘,也就是转移,让身体陷入大麻烦。

肿瘤的形态和结构也很有讲究。

想象一下,肿瘤就像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小怪物”。

有的长得规则,边界清晰,就像听话的乖孩子站得整整齐齐;有的则长得奇形怪状,边界模糊,就像一群调皮鬼到处乱窜。

而且肿瘤细胞也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分化得好,看起来还算正常;有的分化差,简直就是“叛逆少年”,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样子。

再讲讲肿瘤的生长方式。

这就好比植物的生长,有的慢慢蔓延,有的疯狂扩张。

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就像慢慢长大的西瓜,虽然也占地方,但相对规矩;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呢,就像蔓延的野草,见缝就钻,难以控制。

肿瘤的转移,那可真是个大问题!就像一群“小坏蛋”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继续捣乱。

淋巴道转移,就像是顺着小路逃窜;血道转移,那就是搭上了“快速列车”;种植性转移,就像是随意撒下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那怎么诊断肿瘤呢?这可得有一双“火眼金睛”。

医生们会通过各种方法,比如病理切片,就像侦探在仔细寻找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来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对于肿瘤的治疗,那也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手术就像是直接把“调皮捣蛋分子”抓出来;放疗像是用“激光枪”消灭它们;化疗则像是给身体里撒下“毒药”,把坏细胞毒死,不过这“毒药”有时候也会让好细胞受点伤。

总之,病理学里肿瘤这一章节的知识可太重要啦!咱们了解了它,才能更好地和身体里的这些“小坏蛋”作斗争,保护好咱们的健康,不是吗?。

病理学基础讲义 第6章 肿瘤

病理学基础讲义	第6章	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
多见; 可见病理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
少见;
常见
69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
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
压迫、阻塞,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 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副肿瘤综合征
鳞状细胞原位癌 71
E.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能力
答案:D
2009‐47‐A.肿瘤的分级是指:
A.肿瘤的大小
B.肿瘤的侵润范围
C.肿瘤是否累计淋巴结
D.肿瘤的分化程度
答案:D
2012‐48‐A. 肿瘤的异质性是指
A.肿瘤细胞的大小
B. 肿瘤起源于不同的细胞亚群
C.肿瘤细胞形成具有不同的生长侵袭特性的亚群 D.肿瘤细胞核染色体深浅不一
70
二、肿瘤分化、分级、异型性、分期
异型性
肿瘤结构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在空间结构上紊乱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可见瘤巨细胞; 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异常(病 理性)核分裂像 分化程度很低,很明显的异型性称之为“间变”
分化、分级
恶性肿瘤
Ⅰ级为高分化,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 Ⅱ级为中分化,属中度恶性 Ⅲ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
上皮内瘤变
异型增生+原位癌 Ⅰ级:轻度异型增生(1/3) Ⅱ级:中度异型增生(2/3) Ⅲ级:重度异型增生(>2/3)+原位癌

第九版病理学绪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绪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绪论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绪论。

本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6)、简述题(2)、填空题(2)及单项选择题(15)。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绪论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三、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方法四、病理学的发展重点难点熟悉: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方法;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6)1、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学习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许多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2、尸体剖检:是指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后续病理学检查,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其作用是确定诊断,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发现和确诊某些新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病等,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

3、活体组织检查:是指用局部切取、钳取、粗针穿刺和搔刮等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其意义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术中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可以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等方法对疾病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诊断。

4、细胞学检查:是指用采集器在病变部位直接采集脱落细胞,自然分泌物、体液及排泄物中的细胞,内镜或细针穿刺(FNA)病变部位采集的细胞。

用于疾病诊断、体检普查,激素水平测定,为细胞培养和分子诊断学提供标本。

第九版病理学课件肿瘤

第九版病理学课件肿瘤
➢ 肿瘤性增殖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 ➢ 肿瘤性增殖一般是克隆性的。 ➢ 肿瘤细胞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均有异常,不同程度地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 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失去控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引起肿瘤性增殖的初始因素
已消除,仍能持续生长。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Hale Waihona Puke 病理学(第9版)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 数目 ➢ 大小 ➢ 形状 ➢ 颜色 ➢ 质地 ➢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理学(第9版)
(二)肿瘤的生长特点
➢ 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生长时间可达数年、数十年。 ➢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特别是分化差的恶性肿瘤。 ➢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生长分数
(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生成和死亡的比例等。
病理学(第9版)
胞群体出现异质性。
(三)肿瘤血管生成
➢ 肿瘤有诱导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的能力。 ➢ 肿瘤细胞本身及炎细胞能产生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 factor)。 ➢ 肿瘤细胞本身可形成类似血管、具有基底膜的小管状结构,可与血管交通,称
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第六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第六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 第九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 第十二节 肿瘤与遗传
重点难点
掌握 肿瘤的概念、形态和结构特点、肿瘤的命名及分类、肿瘤的 生长和扩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 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和原位 癌。

第九版病理学教学教案肿瘤PPT课件

第九版病理学教学教案肿瘤PPT课件

病理学(第9版)
(二)肿瘤的生长特点
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生长时间可达数年、数十年。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特别是分化差的恶性肿瘤。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生长分数
(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生成和死亡的比例等。
病理学(第9版)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分化好,异型性小 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缓慢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少见 不转移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恶性肿瘤 不同程度分化障碍或未分化,异型性大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较快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可转移 易复发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 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病理学(第9版)
Krukenberg瘤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病理学(第9版)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恶性肿瘤的“级”或“分级”(grade)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 肿瘤的“分期”(stage)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肿瘤体积越大,
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越广,患者的预后越差。 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TNM classification)。
胞群体出现异质性。
病理学(第9版)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病理学(第9版)
二、肿 瘤 扩 散
(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二)转移(metastasis)
1. 淋巴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2. 血道转移(hematogenous metastasis) 3. 种植性转移(seeding,transcoelomic metastasis)

C9 肿瘤

C9 肿瘤
转移瘤特点:多发、散在、界清、位于器官表面。
癌脐:器官表面转移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
下陷。
3. 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于器官表面时,瘤细胞 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或体腔内各器 官的表面,形成转移瘤。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 官的癌瘤。
动物病理学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肉瘤 间叶组织 质软,色灰红,湿 润, 鱼肉状 肉瘤细胞弥散分布, 实间质分界不清, 间质血管丰富,纤 维组织少,肉瘤细 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多经血道转移
网状纤维
转移
(3)×母细胞瘤或成×细胞瘤: 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常用该 种命名方式。如肾母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等。 (4)结合形态特点: 形成乳头状及囊状结构的腺癌,称为乳头状囊 腺癌;如果一个癌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的结构, 则称为癌肉瘤。 (5)其他: 有些恶性肿瘤成分复杂或组织来源尚有争论, 则在肿瘤的名称前面加上“恶性”二字,如恶性 畸胎瘤等,有些恶性肿瘤以发现者命名,如鸡马 立克氏病等。
生良、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是不一样的。
2.分类: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动物病理学
(1)组织异型性:
是指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
有不同的差异。
良、恶性肿瘤均具有组织异型性。
表现:肿瘤细胞排列,极性,层次以及实质与间
质关系。
图9-13 胆管细胞癌 癌组织来源于胆管上皮,形成许多腺管和腺 泡结构,细胞排列紊乱。
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 腺瘤 纤维瘤 脂肪瘤 粘液瘤 软骨瘤 骨瘤 淋巴瘤 血管瘤 淋巴管瘤 平滑肌瘤 横纹肌瘤 间皮瘤 滑膜瘤
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 移行上皮癌 腺癌 纤维肉瘤 脂肪肉瘤 粘液肉瘤 软骨肉瘤 骨肉瘤 淋巴肉瘤 血管肉瘤 淋巴管肉瘤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间皮肉瘤 滑膜肉瘤

本科病理学肿瘤

本科病理学肿瘤
转移等。
47 2019/10/25
cancer
48 2019/10/25
浸润性生长
Growth Pattern
49 2019/10/25
肺癌的浸润性生长
50 2019/10/25
3、外生性生长
• 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内面的
肿瘤,常向表面生长。 • 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等形状 • 造成局部阻塞、出血、穿孔、继发感染等。 • 恶性肿瘤同时向底部浸润,肿瘤表面常坏 死脱落形成溃疡。
28
ATYPIA 异型性
病理性核分裂像,atypical mitosis
2019/10/肿25 瘤细胞的多形性,pleomorphism 29
ATYPIA 异型性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观察肿瘤细胞的极性、层次 和排列,与正常组织比较
Disturbances on polarity极性, array排列, and layers层次 showed
第六章
肿瘤 Neoplasia
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罗殿中 教授
Contents will be talking in this chapter
•肿瘤的概念 •形态学 •生物学行为 •举例 •病因与发病学
2 2019/10/25
肿瘤对人类的影响如何?
•Cancer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only lower
细胞形态的异型性:
观察细胞形状、大小、 染色深浅,与正常细 胞进行比较 肿瘤细胞核大,核桨 比例↑
27 2019/10/25
脂肪瘤
ATYPIA 异型性
脂肪肉瘤
Which one resembles more closely cells of parent

病理学6章肿瘤与12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重点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6章肿瘤与12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 肿瘤
Tumor = Neoplasm (良性、恶性) Cancer (carcinoma、sarcoma)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一、肿瘤的概念
1. 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的正常调 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AAA 2.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二、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一)肉眼形态: 数目:不同 大小:不同 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灰白或灰红 质地:癌、肉瘤 硬度:不同 包膜 良性:大多数有完整包膜 恶性:一般无包膜
膨胀性生⻓(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膨胀性生⻓(纤维瘤)
外生性生⻓(皮肤乳头状瘤)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黏液腺癌)
黑色素瘤
(4)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从超微结构水平可以观察到各种提示肿瘤来源或分化方向的细胞器。如神经内分泌颗粒,提示为神经 内分泌肿瘤;张力原纤维(tonofilament)和细胞间桥粒(desmosomes),提示为鳞状细胞来源;而肌微丝
(myofilament)和密体(dense body)则提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等。 超微结构对鉴别肿瘤的起源有一定意义,尤其在鉴别癌和肉瘤、鳞癌和腺癌以及黑色素瘤的诊断上。 目前尚未发现可以区别良恶性肿瘤的特殊超微结构的改变 间变(anaplasia):原意是指已分化成熟细胞和组织的退分化,返回原始的幼稚状态。因此,间变是指恶 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或异型性明显。AAA
二、细胞的异型性: AAA
(1) 细胞的多形性:大且大小形状不一 ,可⻅瘤巨细胞
(2) 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失调(正常为1:4-6,恶性肿瘤细胞可接近1:1),大小形状不一、浓 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膜增厚,核仁清楚,可⻅双核、多核、巨核、畸型核,核分裂像常增多, 病理性核分裂像:不对称性 多极性 顿挫性等 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版病理学第六章肿瘤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六章肿瘤。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9)、简述题(31)、填空题(13)及单项选择题(62)。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六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第二节肿瘤的形态第三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第四节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第五节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七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八节常见肿瘤举例第九节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第十节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第十一节环境致瘤因素第十二节肿瘤与遗传重点难点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和结构特点、肿瘤的命名及分类、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和原位癌。

熟悉: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了解:常见的致瘤因素、肿瘤与遗传。

一、名词解释(29)1、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2、肿瘤的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3、肿瘤的异型性(atypia):是指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和细胞出现成熟障碍和分化障碍的表现,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

4、病理性核分裂象:是指核分裂象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三极或多极、顿挫型等核分裂象,称病理性核分裂象,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5、癌(carcinoma):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6、肉瘤(sarcoma):是指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淋巴造血组织、骨、软骨及滑膜组织等)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7、癌肉瘤(carcinosarcoma):是指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称为癌肉瘤。

8、“癌症”(cancer):习惯上常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9、肿瘤演进(progression):是指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侵袭性增加的现象称为肿瘤演进,可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

10、肿瘤的异质性:是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基因改变或其他大分子改变,导致肿瘤细胞群体出现差异,称为异质性。

11、肿瘤的局部浸润:是指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局部浸润或直接蔓延。

12、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是指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性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13、种植性转移:是指当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浆膜时,瘤细胞可脱落并像播种一样散落于体腔的浆膜或其他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并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

14、癌症性恶病质(cancer cachexia):是指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和全身衰弱。

可能主要是肿瘤组织或机体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等作用的结果。

15、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是指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如ACTH等),引起内分泌症状。

16、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指不能用肿瘤的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加以解释的一些病变和临床表现,是由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免疫)等原因间接引起。

17、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是指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称为交界性肿瘤。

18、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s)或假肿瘤性病变(pseudoneoplastic lesions):指本身不是真性肿瘤,但其临床表现或组织形态类似肿瘤的病变19、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或称纤维瘤病:是指包括一大组疾病,较多见的有韧带状瘤、瘢痕疙瘩、结节性筋膜炎等。

病变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肿块,但非真性肿瘤。

增生的瘤样纤维组织比较成熟,但在局部常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有时纤维母细胞生长较活跃,细胞丰富,核肥大,甚至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如切除不完全,可多次复发。

20、毛细血管瘤:是指内脏血管瘤以肝脏最多见。

系由多数毛细血管密集而成,管腔明显或不明显,称毛细血管瘤。

21、海绵状血管瘤:是指内脏血管瘤以肝脏最多见。

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血窦,似海绵状结构而称海绵状血管瘤。

22、畸胎瘤:是指起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生殖细胞,由来自三个胚层的多种组织成分混杂构成的肿瘤,如同一个畸形胎儿,故称畸胎瘤。

女性多见。

好发于卵巢和睾丸,也可见于纵隔、腹膜后、骶尾部等处。

23、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指起源于视网膜胚基的高度恶性肿瘤。

40%的病例有家族性和遗传倾向。

好发于1~7岁的婴幼儿,3岁以下最多见,6岁以上罕见。

双眼受累者约占30%。

24、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部分源于黑痣恶变。

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常发生于头颈部、足底、外阴及肛门周围。

25、癌前疾病(或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26、异型增生(dysplasia)或非典型性增生:是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被复的鳞状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上皮。

27、原位癌:是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28、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指从上皮的异型增生到原位癌这一连续的过程。

多采用两级分类法。

如胃肠道黏膜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异型增生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29、早期浸润癌:是指原位癌如突破基底膜发生浅表的浸润,又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则属早期浸润癌。

如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其生存期和原位癌基本接近。

二、简述题(31)1、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表现在什么方面?答:①细胞体积异常②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致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质比增高④核大小、形状和染色差别较大,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⑤核仁明显,体积大,数目增多⑥核分裂象增多,出现异常核分裂象(病理性核分裂象)。

2、简述肿瘤组织糖代谢的特点。

答:肿瘤组织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的情况下均以糖酵解增强为特点。

糖酵解亢进是肿瘤组织代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简述肿瘤组织蛋白质代谢的特点。

答:肿瘤组织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均增强,但合成大于分解。

瘤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利用能力也明显增强,甚至与机体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合成肿瘤本身所需的蛋白质,以维持其肿瘤性增生的需要,结果导致晚期癌症患者出现恶病质状态。

4、简述肿瘤组织核酸代谢的特点。

答: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合成DNA和RNA的能力均增强,DNA与细胞的分裂、增生有关,RNA和蛋白质合成有关。

因此,核酸增多是肿瘤细胞繁殖生长旺盛的物质基础。

5、简述肿瘤组织酶代谢特点。

答:肿瘤组织中的酶可有含量和活性的改变,而无质的变化。

一般恶性肿瘤组织均有氧化酶减少,蛋白分解酶增加。

6、简述膨胀性生长的特点。

答:(1)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随着瘤体逐渐增大,推开或挤压周围正常组织。

(3)肿瘤多呈结节状、分叶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4)触诊时瘤体可活动,手术容易切除,复发率低。

7、简述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答:(1)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有如树根长入泥土一样,浸润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3)肿瘤多呈蟹足状、溃疡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无完整的纤维性包膜。

(4)触诊瘤体常固定或活动度小。

手术切除比较广泛,术后易复发。

8、简述外生性生的特点。

答:(1)良、恶性肿瘤均可呈外生性生长(2)主要见于体表、体腔和脏器的管道表面发生的肿瘤,往往向表面生长(3)形成乳头状、菜花状、息肉状、蕈状等。

9、简述淋巴道转移的特点。

答:(1)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癌细胞首先侵入毛细淋巴管,大多按淋巴液引流方向到达局部淋巴结,形成淋巴结内转移癌。

(2)受累淋巴结常呈无痛性肿大,质硬。

切面多呈灰白色。

10、简述血道转移的特点。

答:(1)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的晚期也可发生血道转移。

(2)癌细胞随血流转移到肺最多见,其次是肝,故肺部X线检查对确定肿瘤患者有血道转移是很有必要的。

(3)转移瘤的特点是常为多个,边界清楚,多接近于器官的表面。

(4)位于器官表面的转移瘤,由于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

11、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答:(1)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在局部生长,不浸润,不转移,故一般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大,表现为①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②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③出血和感染④发热⑤疼痛⑥恶病质⑦副肿瘤综合征。

12、为什么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会出现恶病质?答:发生机制可能是:⑴营养缺乏:这虽与肿瘤的不断生长导致营养进行性消耗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进食困难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或丢失所致;⑵肿瘤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肿瘤转移和各种并发症引起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导致生化平衡紊乱,生成某些毒性代谢产物所致;⑶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精神负担以及疼痛等,影响进食和睡眠,与恶病质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13、癌与肉瘤有何区别?1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有何区别?答:15、简述乳头状瘤的病变特点。

答:病变特点:⑴肉眼观察:呈外生性生长,形成多个乳头状或指状突起。

⑵镜下观察:可见乳头表面被覆增生的上皮。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被覆乳头的上皮,可为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

乳头状瘤增生的上皮不向深部浸润,基底膜完整,乳头中心为含血管的结缔组织间质。

发生在外耳道、阴茎、膀胱的乳头状瘤易复发或恶变而成乳头状癌。

16、简述腺瘤的病变特点。

答:病变特点:发生于腺器官的腺瘤多呈结节状,常有包膜,界限清楚,发生于黏膜面的腺瘤多呈息肉状。

17、简述鳞状细胞癌的病变特点。

答:病变特点:⑴肉眼观察:多呈菜花状或溃疡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