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绣眼与芙蓉赵丽宏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黑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
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
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
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乌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橘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
它的呜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
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
它们用不同的呜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儿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
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
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
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
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
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
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
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
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1(一)《寻找圣人》①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
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②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助找到这份工作,让自己终于有了饭吃。
③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是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以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④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
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
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
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⑤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
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⑥黑人小伙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⑦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
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1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风餐露宿:②徘徊:17.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圣人”与第③段中加点的“圣人”意思是否相同,并且说明理由。
语文考试题初中及答案
语文考试题初中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的意思是()。
(2分)A. 复习B. 练习C. 学习D. 习惯2.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的意思是()。
(3分)A. 朋友B. 同学C. 亲人D. 敌人3.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孔子的哪种思想?()。
(5分)A. 学习的重要性B. 交友的快乐C. 宽容与谦逊D. 君子的品德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4-6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公园。
4. 文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5分)A. 小草的生长B. 花儿的开放C. 小鸟的歌唱D. 孩子们的嬉戏E. 以上都是5. 文章中“万物复苏”一词的意思是()。
(5分)A. 所有事物都开始活动B. 所有事物都恢复生机C. 所有事物都开始生长D. 所有事物都充满活力6.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10分)A. 喜爱B. 厌恶C. 无感D. 恐惧三、作文(共4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A2. A3. C二、现代文阅读4. E5. B6. A三、作文(略)。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全文,回答1-3题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①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
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
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
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
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
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
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
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
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提倡“慈爱、俭啬”。
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课外阅读题(一)记叙类第一篇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
八点三十分。
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
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
”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
递给下一个人。
没有人组织,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到病人手里。
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
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乎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
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
—→—→ —→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邻居阿麻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跛,背驼。
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了我的头上。
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都是天才。
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炭窑冲得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有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斗。
正当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到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
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
”这时,阿麻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③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这中间有个缘故。
④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路,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桥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
www.终于,一场大雨,猛然的山溪水将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好伙伴春山。
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拣得了一条小命。
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
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
可是,第二天收费1角,后来竟然涨价到了4角。
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⑤风里来,雨里去。
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
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⑥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
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
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
一挂20xx响,响过以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悼会。
语文阅读初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初中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在春天里,我们看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
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花儿也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1. 文段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A. 柳树发芽B. 小草生长C. 花儿开放D. 人们外出2. 文段中提到的“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A. 所有事物都开始恢复生机B. 所有事物都变得活跃C. 所有事物都开始生长D. 所有事物都开始变化3. 文段中“大地”一词指的是什么?A. 地球B. 土地C. 自然环境D. 广阔的土地4. 文段中“生机与活力”如何体现?A. 通过柳树、小草和花儿的生长B. 通过人们的活动C. 通过春天的气息D. 通过春天的变化5. 文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A. 喜爱B. 敬畏C. 好奇D. 怀念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0题。
古代的诗人常常以月亮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月亮在他们的笔下,有时是孤独的象征,有时是思乡的寄托,有时又是爱情的见证。
在不同的诗人眼中,月亮有着不同的意义,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6. 文段中提到了月亮在诗人笔下的哪些象征意义?A. 孤独B. 思乡C. 爱情D. 友情7. 文段中“夜空中最亮的星”指的是什么?A. 星星B. 月亮C. 诗人D. 诗歌8. 文段中“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是什么意思?A. 月亮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B. 月亮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C. 月亮让人们感到温暖和安慰D. 月亮让人们感到恐惧和不安9. 文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什么看法?A. 月亮是诗人的灵感来源B. 月亮是夜空中最美的星C. 月亮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D. 月亮是人们情感的寄托10. 文段中“不同的诗人眼中”意味着什么?A. 每个诗人对月亮的看法都不同B. 每个诗人都只看到月亮的一面C. 每个诗人都只关注月亮的形状D. 每个诗人都只描绘月亮的亮度答案:1. ABCD2. A3. C4. A5. A6. ABC7. B8. B9. C10. A。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长。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一)①美德好比宝石,在朴实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装扮并不华XX,却端庄严厉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很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全部,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③认真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异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根据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加以合成的〔方法〕,画出最完善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喜爱。
④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美人的迟暮也是美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⑤美有如盛夏的水果,而简单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很多美人,他们有过放纵XX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芒。
1.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一篇短文《论美》。
认为什么最美?().美德B.美貌C.优雅的行为D.美貌与美德结合2.本文列举两种状况和作对比论证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中画横线的三种美,按观点由高层次向低层次排列。
答: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美有如盛夏的水果'一句中的"美'指哪种类?().形貌B.德行C.行为D.作风初一语文阅读试题答案:1.此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本文的论点出如今篇末,而且有一个语言标志"因此',认定了论点,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应为D.2.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同时接受举例子和对比两种方法的是第(4)段,本段列举了两种状况:老人因作风优雅而美;有的年轻人因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两种状况是相对比的。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篇一: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16分)乡情陈德才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
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
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
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
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
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
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
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
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
对故乡的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
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
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初一语文的阅读题难度在逐渐加深,同学们不要担心,多做练习题就好了。
下面是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粒新西兰糖果-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篇一一粒新西兰糖果1、一粒新西兰糖果①如今的航空公司,飞机上服务的往往都是空中小姐。
你走进法兰西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的机舱,哇,一个比一个漂亮。
有些航空公司却不然,反其道而用之,服务的都是手脚麻利的大嫂、大婶。
这回我们从奥克兰乘新西兰航班飞香港,飞机上服务的全都是空中“胖大叔”“胖大伯”。
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往那儿一站,整条过道差不多堵死。
但“胖大叔”“胖大伯”服务好得不得了,满面笑容,随时过来问你要这要那。
还过来捏捏被角,“先生,你脚上盖的够不够?”用完了早餐,飞机已快到香港上空,空中“胖大伯”又拿出小藤筐,准备给乘客发“餐后糖果”了。
②此时,天已经发亮,太平洋的天边云际,正投过来一线霞光。
于是我看清与我坐在一排,等着接糖果的,是四位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三个孩子跟我一样,是黑眼睛黑头发的,一个孩子是蓝眼睛黄头发的。
胖大伯突然停了下来,玩了个把戏:“在拿糖果之前,我想请小朋友替我帮忙……”③胖大伯有什么点子啊?④“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替我把筐里的糖果,发给每位乘客。
”这显然是在培养孩子。
事情虽小,但很有意思。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对准了座位上的四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我自然是希望三个中国小孩能站出来。
但是,三个“黑眼睛”什么反应也没有。
他们父母头都没抬,有-位甚至将书盖在眼睛上,似乎在补回昨晚的睡眠。
看来,孩子是要成为买卖房地产的大亨,吞吐千万资本的富豪大商的,他们原意一个星期上五次钢琴、礼仪、跆拳道的兴趣班,却怎么也不会热心做给别人献糖果的小把戏!⑤“Let me try(让我试试)--”那个黄头发的小孩站了出来!马上,机舱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男孩接过胖大伯的藤筐,快乐地小跳着,小雀儿一样满机舱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送糖果。
100篇初中生语文阅读题(含答案)
生活是什么①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哭--这是什么?②人们都猜:这是镜子!我的朋友却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这是生活。
③举座皆惊!他却来了句妙侃:“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是愁眉不展;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④果然有道理!⑤于是,我突地想起一个故事。
一次,穷困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却偏偏一分钱也没有,就故意笑眯眯地当着警察的面拿出几张白纸,分别在上面写上“送给皇后的药”、“送给王子的药”、“送给公主的药”,然后在白纸里包了点红色粉末。
那警察见拉伯雷行为古怪,疑为刺客,便把他押到了巴黎,经审查排除了刺客的嫌疑,又只好把他放了--真是妙极,笑眯眯的拉伯雷一分钱没花,便平平安安地到了巴黎!⑥真佩服这位乐观豁达的拉伯雷,真佩服这种笑眯眯的人生态度!尤其有趣的是,笔者钻研法国文学时,居然找到了上述谜语的出处--就是拉伯雷说的:“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⑦不是吗?如何看待生活,的确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⑧既然如此,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吧!别小肚鸡肠!别斤斤计较!别动不动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1、文章开头引用谜语,有什么作用?2、第②段中“不动声色”表现了朋友什么样的性格?3、第④段中“果然有道理”,如何理解其中包含的道理?4、根据第⑤段的记叙,请用简明的话概括拉伯雷靠什么平安地到达巴黎。
5、第⑥段中拉伯雷的话与前面的谜语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6、模仿第⑦段中画横线的格式和修辞,补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7、最后一段连用几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8、读了本文,你认为生活还是什么?请运用比喻对它进行描摹。
地平线小的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奔驰。
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
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经不再平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目。
熊猫是世界上非常珍贵的动物,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们。
熊猫原
来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中部和西南部的山地地带,但是由于所居住的
栖息地被开发,熊猫的数量日渐减少,被列为濒危动物。
为了保护
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猎
熊猫等。
1. 熊猫原来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带?
答案:中国大陆的中部和西南部的山地地带。
2. 为什么熊猫被列为濒危动物?
答案:由于所居住的栖息地被开发,熊猫的数量日渐减少。
3. 中国政府为了保护熊猫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猎熊猫等。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目。
陆游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写生活、抒发情感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
陆游的诗歌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1. 陆游是中国古代的什么人?
答案:诗人。
2. 陆游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写生活、抒发情感。
3. 陆游的诗歌为什么被人们喜爱?
答案:深受人们喜爱。
以上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题的部分内容和答案。
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
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一)《荷塘月色》节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 根据文中描述,荷塘的月色有什么特点?2.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3. 文中“梵婀玲”指的是什么?4. 作者为什么认为“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5.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荷塘月色的?(二)《荷塘月色》答案1. 荷塘的月色特点是朦胧、柔和,给人以宁静和梦幻的感觉。
2.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3. “梵婀玲”指的是小提琴,这里比喻月光与树影的和谐如同小提琴奏出的美妙音乐。
4. 作者认为“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是因为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形成了斑驳的光影,增添了荷塘月色的美感。
5.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荷塘月色比作“牛乳中洗过”的叶子和花,以及“画在荷叶上”的杨柳倩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三)《背影》节选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初中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附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附答案(一)儿子割草记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
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
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
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
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
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
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
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
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
我靠劳动自己去挣!”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
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
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
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矇眬的儿子。
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第二段中的“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一句话是照应的?第1页/共11页文中横线②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文章写得起伏曲折才能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浙江省杭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热度: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一语文月考考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三语文上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热度:在初中语文的学习阶段,做好每一个阅读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试题(一)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
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
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
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
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
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
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
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
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
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
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
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
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
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
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
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
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
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
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
”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
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
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
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 人不能死于盲从。
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
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
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
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
信?
(选自《话口技》,有删改)
9.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10.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
A.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B.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C.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D.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11.“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12.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初中语文阅读试题答案:
9.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的这个寓言欺骗了我。
10.B
11.运用反语、反问,嘲讽了那些怀疑一切寓言故事,想通过实践寻找现实根基的愚蠢行为。
12.示例:我赞同正方观点,因为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读寓言的心态。
例如学习“夸父追日”的重点不在于关注他的结局,而应关注的是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意志。
示例2:我赞同反方观点,因为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我们不应该盲从。
青蛙的寓言故事通过实验证明就是不可信的,所以相信寓言就变成了一种精神迷信。
初中语文阅读试题(二)
①去年教师节,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
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
规范。
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
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
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
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⑤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
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们的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选自《人民日报》,选文有改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句中加点词“嵌”字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D.文章结尾,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初中语文阅读试题答案:
17.3分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回答“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也可)。
18.4分事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评分意见:答对一个空格2分,二个4分。
)
19.3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