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论文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质量、师资力量、教育公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政府决策、教育实践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中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农村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地区与城市在教育资源上存在明显差距,这导致了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
农村地区还存在教师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农村地区的教育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然而,目前农村教育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原因分析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条件的制约。
历史因素是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处于不利地位。
现实条件的制约也是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难以承担教育投入的重任。
农村地区人口分布散乱,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同时,农村地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师资力量匮乏,使得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概述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日益凸显。
在农村地区,学校数量不足,教学条件差,教育设施简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家庭教育薄弱,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由于这些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教育机会和发展前景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责任,也是促进农村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促进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
1.2 为何需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均衡等问题,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教育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教育水平低下导致了农村居民就业难、生活贫困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的扩大。
而且,农村教育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质量不高,导致了农村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不仅是关乎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
加大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力度,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2. 正文2.1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普遍存在。
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教学设备不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三篇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三篇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一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
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1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
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 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
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2 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公共政策分析论文-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公共政策分析使用对象:模块名称:专业限选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对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内容提要:农业、农民、农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农民文化的现代化是制约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否。
当前, 我国农村教育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在农村学校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整个农村教育处于教育的边缘化,所以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学低效边缘化一、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繁多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
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研和教学改革。
第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第三,师资数量不足。
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
第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
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第四,性别比例差距大。
新生代乡村教师女性居多,多出身于农村,多有留守经历。
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逐步呈现“女性化”特征。
调研显示,以特岗教师为主体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中女性比接近60%。
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有各种原因导致了农村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是在农村地区教师的生活生活困难。
从大城市走进偏僻甚至凋敝的乡村,与外界的沟通成为最大的障碍之一。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教育问题与城市教育问题相比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使得农村教育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教育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教育问题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及教育经费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许多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短缺也是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收入水平较低,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成为难题。
很多教师在农村教育工作几年后就离开了,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教学稳定性和连续性缺乏。
3. 学校建设条件落后农村地区的许多学校建设条件都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课桌椅、黑板等都十分简陋。
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 学生课外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生课外教育资源匮乏,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人们对教育投资较少,导致了学生课外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的培养。
1. 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确保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保障学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针对农村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农村学生实行一系列的教育优惠政策,减少农村学生学习的难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合作,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减少学生辍学的现象。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学生课外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课外教育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分析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全国的绝大多数。
然而,长久以来,农村教育事业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农村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师资力量不足。
低工资和缺乏晋升机会致使精英教师流失,导致农村学校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2. 教育资源不匹配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学校设施落后、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教育资源缺乏,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
3.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难题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比城市滞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存在差距。
校际间的差异性问题需要解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4. 学校管理薄弱农村地区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 学生家庭背景差异明显农村学生家庭背景差异大,很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策略分析1.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优化农村地区教师培养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设施条件和教育资源配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增加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
3.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政策力度,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
加强城乡间的教育协作,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 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农村学校的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培训农村学校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制定适合农村实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5. 增强家庭教育力量通过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
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农村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农村教育的现状是一个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教育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展开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于城市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
首先是学校条件的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学校设施简陋、图书资料匮乏,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其次是教育器材的缺乏,许多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无法提供。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和设备更新,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采购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二、师资队伍的不足与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存在师资不足和不均衡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学历不高,进修机会有限,教学理念落后。
其次是教师队伍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一些边远地区往往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任教。
鉴于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其次,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改善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的结构。
三、教育质量的不平衡农村教育质量的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的差异,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素质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
这不仅影响到农村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改善农村教育质量,应该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方面,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在城市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仍存在一些独特的问题。
首先,农村教师队伍缺乏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其次,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设施不完善;再次,农村学生普遍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的问题,影响其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对策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最后,建立农村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育经验的共享和交流。
三、完善农村学校设施的对策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了解决农村学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慈善组织参与农村学校设施建设,通过捐赠设备和资金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每所学校都有充足的教育资源。
四、解决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的对策为了保证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问题。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提供生活补贴和助学金,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承担教育费用。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建立助学基金和奖学金,为农村学生提供资助。
五、改善农村学生的交通条件的对策农村学生通常面临交通不便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上学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更多道路和桥梁,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校车和住校制度,方便学生的上下学。
六、推行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对策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
为了推行这一战略,政府应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同时,鼓励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此外,还应建立起教育扶贫机制,确保每个农村学生都能平等接受优质教育。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繁华的背后,农村教育的落后和不足依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从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农村教育问题依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和不平衡性,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难题。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农村教育的现状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匮乏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和教材供应都落后于城市。
很多农村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教学设备陈旧,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缺乏,教育资源不均衡。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教育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优秀的教师愿意留在城市,而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条件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往往无法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来工作。
3. 教育质量低下农村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学生成才渠道狭窄。
这也导致了农村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增大了城乡差距。
二、农村教育问题对策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需要更多地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材质量。
还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教育信息化平台,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
2. 增加师资力量应该通过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
可以采取政策鼓励的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薪酬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保障。
3. 优化教育体制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改革方案,完善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通过制定农村教育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
4.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氛围要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学习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引言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教育现状的种种困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是了解问题所在、找出解决之道的基础。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短缺、师资水平不高、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欠缺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辍学现象的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亟待得到解决。
针对农村教育问题,我们需要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比如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理念等。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改善,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落后,教育条件不够完善。
很多农村学校缺乏教学设备,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农村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但教学质量却不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改革和提升。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希望未来农村教育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2.2 农村教育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学校往往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部分教师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设施落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学习负担重: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习压力大。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现状描述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条件不足,教师队伍配置相对较差,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基础设施不足在农村地区,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有些学校的教室破旧、缺乏桌椅,教学设备陈旧,缺乏现代化教育设备。
这样的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教育质量的短板。
三、教师队伍短缺农村地区缺少优秀的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存在问题。
一方面,优秀的教育资源都倾向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吸引力较低。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往往支付能力较弱,无法提供给教师较高的薪酬待遇。
这样就导致了农村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无法吸引到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四、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城市地区较少。
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普遍不足,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紧缺。
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学校、更好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很难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均等,落后于城市地区的发展水平。
六、文化传承困境农村地区的教育往往难以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导致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缺乏机会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导致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淡化的风险。
七、农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导致农村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让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减少,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八、缺乏职业教育机会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机会相对较少。
传统观念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进入职业教育的道路上遇到困难。
缺乏职业教育机会,限制了农村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就业竞争力。
九、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论文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论文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1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存在问题;对策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较低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
截止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
”[1]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危房面积在逐年减少,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
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首先,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两方面来探讨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教育资源匮乏。
缺少优质的学校、教师以及学习设施,导致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受到严重限制。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的结构性短缺。
相对较低的待遇和各种不便利因素使得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从教,只能招聘一些缺乏培训和经验的教师,影响了教育质量。
3. 教学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农村地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偏重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农村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求。
4. 学生辍学率高受经济、家庭、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辍学率普遍较高。
一些家庭由于贫困无法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用,使得很多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二、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策1.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更多优质的农村学校,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设施。
同时,可以建立公益基金和社会捐赠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农村教育中。
2. 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增加他们的职业吸引力,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从教。
同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农村教育应注重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将教学内容与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教育,扩大教育覆盖范围。
4. 加强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家庭和社区是农村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
政府应加强对家庭和社区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家长重视子女教育,提供经济援助和相关服务,在社区层面组织教育辅导和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小结农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潜力和机会。
通过增加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素质等综合措施,我们有望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推动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农村教育现状在我国,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农村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基本设施,教师队伍也相对薄弱,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其次,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许多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孩子只要能够自给自足就足够了,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培养。
此外,农村学生的辍学率较高,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佳等原因而选择辍学。
二、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增加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其次,政府应该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工作。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3.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培养。
家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同时,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针对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帮助,保障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帮助,建立贫困学生档案,提供心理辅导和生活帮助等。
5.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发展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农村教育在中国的落后地区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学校条件落后。
很多农村学校设施简陋,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吸引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教学成为了一项挑战。
再者,学生缺乏家庭支持。
许多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二、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城市教育发展较快的同时,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进一步扩大。
2. 生源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一些家庭无法负担高昂的教育费用,使得学生辍学率较高,从而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专业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
三、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1. 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奖励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从教。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3.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
通过开展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占比,保障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师生的基本需求。
5. 推进信息化教育。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渠道和资源。
四、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景展望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持续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前景将充满希望。
政府的投入将有助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学校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增加教育资源,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中国农村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不平衡。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紧缺,教育设施落后,教学资源有限。
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实验室、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环境。
2. 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很多老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无法满足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家庭经济困难。
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受限。
4. 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村教育管理多层次,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为解决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提高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2. 改善师资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农村学生的需求。
3. 打造农村教育合作机制。
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城乡教育互动,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4. 创新农村教育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农村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教育规划和组织管理,加强农村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改革措施,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提升了农村教育的地位和条件。
随着农村教育资源的逐步均衡和农村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未来,农村教育将进一步发展,为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语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如今,农村教育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农村教育一直面临
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师资短缺、教学条件落后、学生辍学率高等。
本文将从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
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许多教师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培训。
其次,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差,缺少现代化设备和资源支持。
再次,由于农村人口外流较多,导致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此外,受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农村学生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对策分析: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应加大
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再次,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资助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监督和督促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政府、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相信农村教育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梦想和价值。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引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将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农村教育的对策。
一、农村教育现状分析1.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学校往往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
同时,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艰苦,很多教师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
2. 教学设施简陋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较为简陋,教室狭小、黑板老旧、图书馆资源有限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产生了负面影响,限制了他们获取广泛知识的机会。
3. 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上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差距。
一方面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二、改进农村教育的对策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
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购买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等,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
2. 加强师资培训政府可以通过培训计划,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培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建立农村学校间合作机制农村学校之间应建立合作机制,共享教育资源。
通过建立农村学校联盟,学校之间可以共享优秀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设备等,提高教育质量。
4. 引导农村学生的职业发展农村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相对有限。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生职业教育的投入,拓宽农村学生的职业选择。
政府可以组织职业教育课程和实习活动,引导农村学生逐步走向职业成功。
结论通过以上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改进对策的提出,可以看出改善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提高师资力量。
只有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农村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农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首先,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方面。
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的相对充裕,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设备和资源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不如城市学生。
为了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对策之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
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教育经费分配上要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关注,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同时,应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扶贫政策,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确保农村地区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来提供师资培训、设备更新等。
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普遍较低,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此外,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也需要得到提升。
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学习环境差、家庭经济困难等。
因此,要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育人功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农村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实际需求和特色教育。
农村地区的教育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结合,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供更贴近学生需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例如,可以在农村学校设置农业技能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其就业创业能力。
同时,要注重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流动,鼓励优秀的农村学生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改善农村教育的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教师队伍的提升,学生的教育质量提高以及注重农村实际需求和特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公共政策分析使用对象:模块名称:专业限选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对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及思考内容提要:农业、农民、农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农民文化的现代化是制约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否。
当前, 我国农村教育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在农村学校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整个农村教育处于教育的边缘化,所以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学低效边缘化一、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繁多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
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研和教学改革。
第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第三,师资数量不足。
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
第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
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
第四,性别比例差距大。
新生代乡村教师女性居多,多出身于农村,多有留守经历。
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逐步呈现“女性化”特征。
调研显示,以特岗教师为主体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中女性比接近60%。
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有各种原因导致了农村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是在农村地区教师的生活生活困难。
从大城市走进偏僻甚至凋敝的乡村,与外界的沟通成为最大的障碍之一。
此外,狭小的住宿、办公空间,给教师的工作、生活也带来很大的不便。
再者,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在与周围的体力劳动者相比时,教师们发现自己的工资比他们还低,这给同样辛苦工作的他们内心带来极大的不平衡。
最后就是教师的经济压力大,相对于老一代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提高了不少,但仍呈现总体偏低的现状,无法满足教师日常消费与支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而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挑战下,也就出现了各种政策下出现的“下的去,留不住”的现象。
而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不足,导致了农村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落后,教师的综合素养都不能跟上现在教育方面改革的步伐,农村教师的教育敏感力相对弱点,难以把握现在的教育走向,难以找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义务教育道德和超义务道德,在具体的道德性行动中,难以发扬新人文精神、进行教学方式变革、进行教学转型和策略研究。
(二)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落实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所以大部分学生家长往往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照管,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就将其放在家中而外出打工,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很多家长为了能多挣钱,把自己的孩子留给文化比自己还差甚至至几乎没有文化的长辈,这无疑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
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要比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高,而农村教育恰恰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结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勤奋程度。
在城市中,有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帮助孩子补习功课,而在农村,父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不仅没有能力帮自己的孩子补习功课,在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方面也是少之又少,这样孩子学习中不会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的指导,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最终由于成绩不理想而辍学。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
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审视现实,政策指向了公平,却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公平,甚至越呼吁什么,就越不公平。
公平几乎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戏弄。
相比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的简直是沧海一粟。
仅以上海复旦附中一所学校为例,就足以管中窥豹。
该校因100多辆教师私家车无处停放,且校舍带有浓郁的上世纪末的色彩,游泳馆、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很完备,立马投资3.5亿,把校舍推倒重来。
据说,上海的生均教育经费为每人20000元。
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说明教育政策对于农村教育还有很大的不公平。
在农村,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城镇“重点学校”或者是“示范性学校”。
而对于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则仅以满足基本的学校配置需要、危房的改造、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等为目标。
教育资源配置被重点学校任意掠夺,显然这是与效率至上的现化化之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相悖的。
(四)农村教育经费难以落实如今,国家在农村的确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改善了许多育人的环境。
但面对现实,钱并没有很好地用到刀刃上。
其实,好的学校并不光在于楼有多高、面积有多大、设备有多新,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育人能力有多强,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多丰富,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如何,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育人方式等。
农村许多学校争取到资金后,就是一味的进行硬件重复建设,更换配套设施,不切实际地升级学校,创示范,办重点,抢实验。
而家长也喜欢迎合,冲着更优越的办学条件盲目地择校,以致于相对薄弱边缘的学校不断萎缩,给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带来冲击。
而不甘走向绝境的薄弱学校只好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希望以精英教育换来软实力,以软实力求得发展经费。
这样一来,应试教育附在素质教育身上借尸还魂,逐步演变成精英教育。
而精英教育又是拿着更多纳税人的钱来践踏教育公平,形成恶性循环。
更为滑稽的是,每年前几个月国家经费没有发下来,学校建设行为迟迟难以启动。
而在每年的后几个月刚刚启动,审计预算却按时来临。
对还没有投放的资金进行国库收缴,而学校只好抢在收缴之前立即花光。
十八大报告中说:“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
”可在贫困生生活补助方面,居然有更多的家长把该项教育经费当作国家福利,用到家庭日常生活开销上。
在农村,这笔钱对于教师来说,都可算得上一种不小的诱惑。
教师的工资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均消费水平。
教师的幸福指数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效。
所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钱多了,是好事,但有了钱,如何合理使用,更大面积地提升教育质量,又成了一个新教育难题。
二、导致农村教育现状的根本原因—农村教育边缘化(一)先城市后农村的城本主义价值取向工业化既是现代化的起始, 也是现代化最为显著的标志, 它制约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 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的大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更加凸显了保障高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由于我国的工业大都存在于城市, 而且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均有优势, 城市更易于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 为了实现高效率的现代化发展, 国家有意地将资源向城市倾斜。
农村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 同样奉行了先城市后农村的城本主义价值取向。
国家有意识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多地投入城市,致使农村教育现代化成为城市教育现代化的牺牲品。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责任交给地方, 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虽然名义上规定乡级财政主要用于教育, 但是乡级财政的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民缴纳的农业税。
而且即使将大部分乡级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也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这就造成了乡级政府不断地向农民征收教育费用。
由此可见,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实质上是由农民来承担的。
相反,发展城市义务教育的责任则是由政府承担, 城市远远早于农村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虽然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但是这仍然是在城市义务教育获得高度发展之后, 而对农村义务教育做出的补救之策。
(二)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教育边缘化农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使命, 特别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 这种特性更为凸显。
因此, 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从实际出发, 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的发展模式。
可是, 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道路却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被边缘化的发展模式。
虽然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是一个独立的板块, 但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 却只能扮演一个边缘化的角色。
而正是由于教育对政治、经济的依附性, 使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很容易被带入到教育系统内部的城乡教育关系中, 从而也就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边缘化。
三、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改变师资现状,为教师松绑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经过“部长通道”时就说,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明显差别,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
农村学校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期待国家在未来的教育投入中,根据“统筹兼顾,优先安排”的原则,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改善环境、提高待遇、建设周转房、推进信息化等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优化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期盼城乡教师交流的制度设计更加完善,比如,让城乡教师互换岗位,不仅城里的教师到乡下支教,也让农村教师到城里深造后返乡,从而吸引更多教师支教,缓解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乡村师资建设应从“支教”转向“资教”。
再者,我们还应当从道德与经济水平上为农村教师松绑。
不要过度赋予农村教师的神圣光辉,不要用道德至上的观念来弱化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不要用道德化的观念去禁锢教师。
让他们从个体与集体、公正与关怀、主流与多元、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只要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行,惊喜于他们对义务道德的超越,让他们做一个真实的人、自由的人、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