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研究报告导言在当今社会,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教育引导,小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正义与公平,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和指导,他们可以养成自律、守纪律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最后,品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可以学会关心他人,参与公益活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起到示范的作用,注重家庭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品德教育课程的开展,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灌输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此外,校外活动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来锻炼自己的品德。
三、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进行小学生品德教育时,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注重以身作则。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品德。
其次,互动式教学是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法。
教育者可以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参与品德教育的积极性。
此外,小组活动也是有效的品德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生品德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的品德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品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并配备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品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其次,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引言: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优秀的品德教育需要有系统的课程设计。
通过合理设置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道德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
1. 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制定课程时,应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品德品质。
学校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确保品德教育有针对性。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品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互动形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推动品德教育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1.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教育活动,以提升家长的品德教育意识和能力。
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提供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及时沟通学生的品德表现和教育需求。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三、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是品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师生之间的互信和亲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师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进行正确引导。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
2. 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品德成长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培养和坚守良好品德。
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5篇
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5篇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一、选题背景(一)问题提出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交界的公办小学,属于文化氛围较为落后地区,生源的组成也较为复杂,47%是外地生,其父母基本是小商小贩,重利轻行,向孩子灌输唯利是图的意识,53%是本地生,在这其中80%是农转非,农民的意识较强。
学生受地域及文化条件限制再加上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过分的放任自流或过于死板的管教,只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对他们的道德思想的教育。
造成学生经常会出现“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等现象,使社会责任心方面明显差于区内学校,学生普遍表现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
为了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人才,我们全力探索,在现状中努力寻找有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这为我们的科研课题指明了方向。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
紧紧把握住这最佳发展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又添上了坚实的“砖瓦”。
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针对学生道德领域中突出的失信现象,通过各种自主性实践体验活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培养“以诚立身,以信取人,以德服人”的优良品德。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终实现道德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说话算话,言而有信的习惯。
2、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坦诚相待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小学生是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塑造、家庭教育和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校园文化塑造1. 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打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道德讲座、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评选道德模范等方式来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力度,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
学校需要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宣传,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等基本的道德准则。
3. 提供良好的示范。
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他们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学校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懂得善良和助人为乐是值得肯定的。
二、家庭教育1. 家长示范。
家庭是孩子道德素养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尊重长辈等基本的道德素养。
2. 关爱教育。
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和孩子进行心灵交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做好引导。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当行为,并给与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宽容和理解,教会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引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 塑造健康的人格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宽容、勇敢等美好品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公民。
2.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是处在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认识和理解人生、人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3.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深入具有积极作用。
1. 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独立自主、互助合作、积极向上等,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重视激励与奖惩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过程中,适时的激励与奖惩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3.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学校和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探究小学生品行及其良好品德的培养
探究小学生品行及其良好品德的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
它渗透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需要从细微处,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做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合作,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持续性。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严峻性我们经常在电视网络媒体上,看到关于“熊孩子”闯祸乃至酿成悲剧、惨剧等多种新闻报道。
譬如去年,东莞一位7岁的小男孩跟着父母到一家餐厅用餐,到达餐厅后,在等餐期间,小男孩抑制不住自己的贪玩,开始转动餐桌上的转盘,可祸事就此发生了。
原来,由于转盘转速太快,转盘上装满开水的水壶倾倒,竟然烫伤了和他父母一起吃饭的朋友,并致其十级伤残。
还有前不久上海一位13岁的小女孩,偷了妈妈25万血汗钱打赏男主播事件……其实这些报道只是如今孩子各种精神品德不健全的冰山一角,在许多孩子中不知好歹、不懂感恩,霸道是屡见不鲜的。
什么撒谎要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呀;放学让爷爷奶奶背书包还嫌他们走的慢呀;自己肚子饿不帮忙还埋怨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做好饭等等都是小事,在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跟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也都只是常事。
从这几年的各种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私自利、不知好歹等不良品行越来越全面化,从幼儿到儿童少年,最后就发展成为成年人的“精致利己主义”。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眼中的天使,每个小天使都是天真无邪的,但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小天使变得面目全非呢?究其原因,是忽视对孩子内在的美好品德的唤醒,例如对坚强、勇敢、诚信、感恩、利他等美好品德的培养。
如今的人们生活富裕,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很多人在孩子的培养上一味地物质的满足,娇惯是爱的方式的错误表达。
我们成年人爱的错误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纯洁无邪的心灵蒙上一层灰。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美好的,它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盒子里有意志,有才智,有感恩,有诚信等生命的正能量,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唤醒他们身上的美好品格。
《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策略研究
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德育品行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孩子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德育品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注重课堂教育、开展校外活动和引导学生自我规范等方面探讨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建立互信、互动的关系。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共同制定培养孩子良好品行的计划。
家长还可以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义工活动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注重课堂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师要以身作则,讲究教育方式和语言的规范,成为孩子良好品行的榜样。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故事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评价上,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品行表现,对品行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品行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提醒。
开展校外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校外活动,如社区义工活动、环保运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实践德育知识,提高他们的品行素养。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朗诵比赛、绘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品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规范也是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重要策略。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品行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品行评价的机制,让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规范制定和执行,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心。
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将探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研究。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与研究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所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养成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守纪守法和遵守道德规范。
为此,可以从课程设置、班会活动、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学会正确的行为表达和行为处世。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小学生处于对社会逐渐认知的阶段,因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1.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
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学习指导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规律作息、爱护学习用具、自觉完成作业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第一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驼峰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方案驼峰学校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小学品德教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品德教育是学生人格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基础,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成长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1. 树立正面的榜样:学校可以举办各类表彰活动,表彰那些品德优良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树立师生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与关怀。
3. 增设品德教育环节:学校可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二、开展 enriched品德教育活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品德教育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
学校可以开展以下 enriched品德教育活动:1. 游戏式品德教育:将品德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设计一些有趣的品德教育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2. 品德故事分享:每周选取一则富有教育意义的品德故事,由学生亲自讲述,借此引发学生对品德的思考和认知。
3. 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品德。
三、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学生的品德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两者的有效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
1. 家校合作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家委会或家校互动平台,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并与家庭共同制定相应的家庭品德教育计划。
2. 家庭教育辅导:学校可以组织家庭教育辅导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如何进行品德教育,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和资源支持。
四、建立评价机制为了确保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来评估学生的品德成长和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改进品德教育方法。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品德培养研究报告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品德培养研究报告(正文开始)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品德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教育中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一、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品德是人格的基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首先,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道德素养。
其次,品德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他们未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1. 树立榜样: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品德培养的榜样。
教师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积极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例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品德追求。
2. 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各个科目和课程中。
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品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品德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品德培养过程,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三、评价学生品德发展情况的方法1. 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看重单一的品德表现。
学校可以通过日常考察、班级表彰、个人述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综合考虑他们的品德行为、道德观念和责任担当等方面。
2. 自我评价:学生也应该在品德培养中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评,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3. 互评互助: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互助,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帮助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
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策略研究
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品行教育。
因为良好的德育品行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想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品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促进培养小学生德育品行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和课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道德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问题,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道德选择,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公正待人等品行。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读书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关于人格修养和品行培养的书籍,或者组织一些德育教育的主题班会和德育讲座,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得到德育品行方面的培养。
校园文化也是促进小学生德育品行的重要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德育主题的活动和比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行修养。
可以组织一些以德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德育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感恩他人、乐于助人等品行。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德育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可以由学校教师和社会志愿者组成德育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情感关怀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扰。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这可以通过设置情感教育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待他人的友善态度。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关爱他人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注重从小培养好习惯。
这可以通过制定制度和规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纪律等。
可以通过设立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生活习惯,比如端庄得体地行走、整洁的卫生习惯等。
要重视小学生的自制力培养,帮助学生抵制诱惑,培养自律能力。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家长要与学校积极沟通,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和良好的示范,通过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二是要研究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效果;三是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从学生的动机、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四是要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实际案例的积累和经验总结,不断改进教育策略和方法。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一、引言在我国,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本文将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进行研究,分析现状、探讨方法、并提出建议。
二、现状分析1.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对于他们的性格形成、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小学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校对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德育教育理论、政策文件和案例,了解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小学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实际做法进行调研,收集数据,分析现状,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3. 比较研究法:借鉴国内外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差异,为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4. 定性研究法:通过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内涵、目标、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规律,提出建议。
四、研究内容1.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内涵与目标2.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方法与途径3.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实证分析4.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现状与问题5.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改进策略五、预期成果1. 系统梳理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总结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小学生德育养成系列研究
小学生德育养成系列研究一、引言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德育养成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小学生德育养成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这些品质是小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石。
2. 塑造健康的人格:德育有助于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其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德育,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
3. 促进全面发展:德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德育,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生德育养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1. 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 教育方式不当:部分教师德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细致的教育引导。
这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还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3. 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信息、不良行为等对小学生的德育养成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是德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策略1. 提高德育意识:学校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将德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充足的课时和教学资源。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德育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创新德育方式: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采用更为人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例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净化社会环境,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空间。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小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惑,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对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我们旨在为教育者提供相关的教育策略和实践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通过评估这些教育策略的效果,我们可以不断优化与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这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与成才。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实践。
研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和进行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1. 实施德育主题教育德育主题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
通过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活动等多种途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德育主题教育的开展应该贯穿于全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道德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建立德育导航学校可以建立德育导航系统,设置德育委员会,制定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包括主题教育、德育活动、德育讲座等。
并且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道德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榜样示范。
3. 加强家校合作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家校合作可以包括定期的家长会议、家校互动平台、家访等多种形式,强化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三、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1. 培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习、生活、游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自律的意识。
老师和家长也要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自律自己是一个成熟和负责的表现。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是小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教育策略。
在对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分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并探讨了教育策略和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总结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引起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视,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培养方法、案例分析、重要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社会风气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信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和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下载LOFTER客户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根据山东省教研室于2011年6月23—26日在滨州市邹平县召开的《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课题开题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承担的“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内容,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现将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概述1、课题研究来源。
“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
”中国历来重视通过道德教化而治国安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占全国总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学生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学校德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本”;“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体系。
基于以上因素,对现有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尽快构建适合各地实际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启动了“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我校申报的“关于小学品德教育内容体系的相关研究”项目之一“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获得批准。
2、课题研究起止时间。
根据总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我校承担的课题自2011年6月开始申报准备,计划至2012年12月结束,历时三个学期(一年半)。
3、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品德,不仅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时代任务,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
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高分低德”的现象并不乏见。
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重视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而多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化,教育的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注重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
因此,德育工作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富夫之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观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就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启蒙和培养,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这是意义其一。
其二,抓好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期,党的十七大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的奋斗目标,使我国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公民,而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三,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良好品德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品德,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做好品德养成教育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美德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先哲的“慎始则善终”的教训很有道理。
现代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
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教会学生做人。
只有学生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后也能及时发现和补救,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只是结合德育教育实践,总结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创新有效做法,其理论价值包括:分析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健全性格;探索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积累德育教育经验;指导教师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其实践价值包括:使课本教育与生活教育有效结合,让课本知识变成学生的自身能力,在教育工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品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5、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总课题的框架下,本课题研究将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品德状况,结合社会实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通过适宜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实现德育教育效果最大化。
目标主要设定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品德教育主题活动,形成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良好品德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做法。
(2)、探索农村德育教育策略途径,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3)、培养学生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的基本品德,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4)、写出较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6、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主的学科,是启迪学生思想智慧的德育科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个体公民基础。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不能单靠课本知识,要让学生在生活交往中获取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思想素质。
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研究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
(2)、根据德育教育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良好品德。
(3)、有关学生品德养成的代表性案例分析与研究。
(4)、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式方法及采取的策略途径。
(5)、品德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设计与开展研究。
(6)、其他相关德育教育知识与经验。
7、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使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和教育叙事法等。
(1)、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品德养成方面的书籍文献,从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做好整理和记录,以提高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课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分工,对学生进行集体和个体观察,从中获得研究数据,以有利于研究的开展。
(3)、经验总结法在教育研究中,该方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实验完成的验证总结中,将根据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实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4)、案例研究法是以典型案例为素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方法。
其研究过程一般为选择案例、搜集数据、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几个环节。
(5)、教育叙事法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将叙事研究法用来研究教育问题,即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参与科研、提高批判反思能力、增进教以上是课题准备阶段(2 011年6月至9月)的工作,我们认真的进行了课题准备,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为接下来“实验研究阶段”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0月~2012年2月,这时段的主要工作是: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结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状况开展实践操作,就学生品德缺失、良好品德养成方式方法、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积累等方面进行扎实研究。
姜赟老师负责设置了“小学生品德情况调查问卷”,对1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写出了分析报告(附件1《小学生品德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掌握了学生品德薄弱情况,为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措施提供了依据。
陈永顺老师搜集了一些品德教育案例,对诚信、感恩、责任、礼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收获,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品德情况,实验性的开展教育,收到了一些效果。
朱志国老师在自己的任教年级中,着重就“责任”和“诚信”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朱老师利用多媒体专门播放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感人事迹(附件2《“最美妈妈”的事迹》),让学生去思索、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一个共识:吴菊萍不顾生命危险徒手接住坠楼婴儿行为,不仅是一个做母亲的本能,更是一个合格公民的责任;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我们做学生的应该履行好学习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