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ppt 52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他人的知觉 1.对他人仪表的知觉 仪表,笼统的讲就是指人的容貌、服饰、神态、
修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人的仪表往往与他的思 想道德品质、生活的情调以及文明的程度有关 系,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及他的社交能力 都能展现一个人的仪表。
2.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身段 表情 3.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应的 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的核心,在很大程 度上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世界观的具体标志。
增加乐音——
硬件:背景音乐 软件: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杜绝噪音——
硬件:控制噪音源 大型设备、客房设施、 卫生洁具
软件:三轻
(3)嗅觉 外部气体-鼻子-香味
臭味 卫生间 厨房 人体 味
(4)味觉 外部液体-味蕾-甜 酸 苦 咸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刺激物的特性、自然环境 、 气温气
压、家庭、社会文化、风俗、宗教。
他人 之心”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7.马太效应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多余;
因为没有的,连他手里所有的也要夺过 来,让他一无所有”。
8.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 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
望或预言,进而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
望或预言的效应。
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对距离的知觉影响旅游行为
暖色调:兴奋、膨胀感 冷色调:压抑、后退、收缩感
——宽广感、 | 崇高感、 \ 运动感、 ( 美 感。 黄金分割律。 微笑的表情
(2)听觉 外部声波-耳朵-乐音
噪音 乐音:有规律的基音的组合,
乐音的生理心理作用。人爱好乐音 噪音:杂乱无章的、音量过大的声音。
人厌恶噪音,噪音的危害。
180 火箭起飞 160 飞机起飞 100 火车100分贝以上:影响人的生理 80 80分贝以上:影响人的心理 60 日常对话 40 夜间住宅区 30 耳语 20 树叶抖动 0 听阈
三、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1. 旅游景观的独特性、观赏性和参与性
是否具有吸引力 2. 设施齐全 安全方便舒适 3. 服务周到礼貌 4. 价格公平合理
章知觉与旅游行为
节感知觉的心理原理 一、感觉 1.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分类内感觉 机体感觉(内脏觉):反映有机体内部器官活 动状态,如饥饿、渴、呕吐及内部疼痛等。
平衡感觉(位置觉):反映身体运动速率和方
外感觉 :五大感官 (1)视觉 83% 光电波-眼睛-色彩心理(暖色调、冷色调)
线条形状心理(微笑是最美的)
自我知觉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个人意识的发展,自我知觉经历着不同的发展 阶段:
1.生理的自我
对自己的身体、衣着、家庭、父母对自己的 态度的判断,从而产生自卑或自豪的感觉。
2.社会的自我
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在社会上的荣誉、地位、 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周围人 的态度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从而表现出自尊 或自卑的自我体验。
主观: 需要 动机
3Hale Waihona Puke Baidu理解性
受知识与经验的作用,理解使知觉更深刻、 更精确、并能提高知觉速度。
4.恒常性
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 变化,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 化。不一定随知觉条件变化而变化,具 有相对稳定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门、铁饼
明度恒常性:煤炭与粉笔
颜色恒常性:国旗。
主观:生理健康、认知、情绪、意志、年 龄、性别、职业。
(5)肤觉 外部刺激-皮肤-触压觉、 温度觉、痛觉
痛觉:刺激超过阈限 保护性的机能 第六感觉?
3.特征 感受性 感觉阈限 适应性 对比性 后效性 补偿性 联觉(统觉)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一定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 限:太小或太强都不会产生感觉,阈限之内的 适度刺激。
情投意合 门当户对
三.对角色的认知
把围绕人的社会地位的一套行为模式叫做角色。 对角色的认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根据某人 的行为判定他的职业,如教师商人艺术家;第 二,对有关行为社会标准的认知。
对于角色的认知一般可从以下角度着眼:
(1) 情绪表达 政府官员情绪稳定喜怒不形于 色,说话慎重,不轻易表态。
2.分类
对物的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客观媒介 主观媒介)
运动知觉 真动 似动 幻动
错觉
(时间 空间 形体)
对社会的知觉
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深度的知觉。
时间知觉:
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与延续性的反应。与活动 内容、动机、情绪、态度有关。
外在线索:自然环境变化,如日出、日落、天 明、天暗、气温变化;生活中的工作程序,如 工作完成多少;
陌生人(首因)——熟悉人(近因) 认知结构复杂(首因)——认知结构简单(近因)
3.刻板印象
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某类事物、人物所持的 共同的、固定的、概括的、笼统的看法 和印象,就像刻在木板上一样难以改变。
国民社会刻板印象:种族主义
地域社会刻板印象
角色社会刻板印象
性别社会刻板印象:性别歧视
5.经验效应(定势效应)
是指人们凭借以往的经验、认识,判 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是一种 不自觉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在头脑中 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
定势效应
心理学家向被试出示同一人的照片,出示之前, 对第一组说,这个人是个十足的罪犯;对第二 组说这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被试用文字描 述照片上的人的相貌。结果第一组的评价是: 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 沿着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评价 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 表明在科学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这就是 在看照片之前的介绍所产生的定势所起的作用。
途径:直接接触形成;依据间接资料形 成。
4.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 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的特征上, 也就是从知觉到的信息推及到未知觉到 的特征,从局部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 印象
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
一差百差
晕轮效应与第一印象的区别在于:第一印 象是从时间上来说的,由于前面的印象深 刻,后面的印象往往成为前面印象的补 充;而晕轮效应则是从内容上来说的,由 于对对象的部分特征印象深刻,使这部分 印象泛化为全部印象。第一印象和晕轮效 应紧密相连,第一印象的好与差,会紧接 着产生晕轮效应的泛化现象 。
四、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 刺激强度 对比差异 组合规律 运动变化 反
复出现 (极少原则) 主观: 需要 动机兴趣 爱好 情绪 态度(快乐原则)
第二节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主要是 指对人、人际关系的知觉。它影响人际 关系的建立和效果。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 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绝对感受性: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感觉;刚 能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阈限:刚能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如看到1 公里远的1/1000烛光(这个能量把1克水加热1 度要花6千万年),闻到1亿分之一毫克的麝香。 虽感觉不到,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反应。
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如200烛光增加2烛光才能察觉。
3.心理的自我 处于这一阶段,个体主要表现为 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判断 和评价,从而表现出自我优越感等体验。
四、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及心理定势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是指初次见面形成的第一印象会产生一种
心理倾向,影响人的进一步知觉。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2.近因效应 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往往是后来新出 现的刺激物。
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 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一种 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和表象。
甲刺激
乙刺激
甲反映
乙反映
色温联觉、味色联觉。甜蜜的噪声、沉重的乐曲、明 快的曲调、尖酸的气味。
二、知觉 1.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sensation):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 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负后像:将视线转向一面白墙,就会感 到有一个黑色灯的形象,是负后像。
补偿性:
指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
的感受性提高以进行补偿的现象。人体 的五种感觉器官间不仅存在着相互促进 和干扰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一种"补偿 作用"。即当一种感官的功能减低或丧失 时,另一种感官的功能会异乎寻常地发 展起来,以"补偿"前者所丧失的功能, 使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生活。
(2)动机 军人忠于职守,时刻为国献身;科 学家事业心强,为真理而献身。
(3)对社会的贡献 工人多生产,农民多打粮, 教师多培育人才。
(4)在社会上的地位 知识分子是受到人们的 尊重的,导游员是民间大使、友谊的建筑师
四、自我知觉
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 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 结果。自我知觉是内化于个人身上的社 会观念。
因人而异,感受性经过锻炼可提高。
适应性:
相同的刺激物,连续刺激同一感受器,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提高、可降 低。
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
听觉适应不明显。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 香;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1-2 分钟适应。强烈的气味10分钟。
触压觉适应明显。
近距离——激励作用? 远距离——阻止作用?
近距离 远距离
激励、 阻止作用
距离知觉的双重影响:
产出(体验:功能与心理)/ 投入(货 币、心理货币:时间、体力、精力)
产出大于投入:一定行为; 产出等于投入:可能行为; 产出小于投入:不行为。
激励作用——阻止作用
旅游规律:先近后远 先内后外
二、对交通条件的知觉 安全 准时 快捷 舒适
知觉(perception):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大 脑里的综合反映。特点是结合既往经验在脑中形成 的整体印象。
知觉是由大脑皮质对感觉提供的各种感觉材料加工 联系的结果
事物的属 性
感官
脑中的反映
大脑加 工
感觉 个别属性 单一 直接反映 无
知觉
多种属性
单个或 多个
综合反映
有
知觉不是客观事物在大脑的直接反映
三、旅游知觉的特性
1.整体性
接近律 || || || || 相似律| | § § | | § §
趋合律【】【】【】【 连续律
知觉的特征: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倾向于从事物的整体和相互关系进行 知觉,而不是孤立反映事物的个别特性或属性。
2.选择性 受客观刺激物与主观状况的影 响
客观: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运动变化 对象的组合
痛觉很少有适应。
对比性: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会产生感觉 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
对象——背景
差异大易感知、差异小不易感知
继时对比:先吃糖再吃药、先喝醋再吃 糖的感觉。
后效性:
刺激停止,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 渐减弱
后效的作用:产生记忆。
视觉后像:
正后像:正后像在性质上和原感觉性质 相同。注视电灯3秒,闭上眼睛,感觉灯 还在眼前亮着。
6.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 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 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 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 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这是一种“以已论人”的效应,就是常说的“以已之心度
二、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旅游中的人
际关系主要指旅游者与工作者、旅游团 体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情感,人与 人之间在情感上的亲疏和远近的关系是 有差别的。
判断人际关系的依据:
1. 空间因素 2. 交往频率 3. 类似性因素 4. 需要的互补
内在线索:生理上的生物钟,如日节律;新陈 代谢的作用。
运动知觉:
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移动位 置总有一定的速度,因此通过运动知觉 可以知道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速度。运 动知觉具有阈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真动
似动
幻动 浮云遮月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几何图形错觉:日月错觉,接近地平线时大50%。 方向错觉: 线条弯曲错觉: 线条长短错觉: 面积大小错觉: 形重错觉:铁与棉花; 方位错觉:扩音机的声音,飞机的倒飞错觉。 运动错觉: 时间错觉: 原因:客观环境、主观经验、情绪、各种感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