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篇一】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并熟悉“况欤”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
重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看投影,说出投影中的人物——黄继光。
教师介绍黄继光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的英雄,在现代也涌现了许多英雄。
比如牛玉儒,介绍人民的好书记牛玉儒。
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英雄,请大家看大屏幕,介绍悲情英雄埃蒙斯、绝症中走出的王者范德伟德、奥运会上最伟大的母亲丘索维金娜、他们的到来就是胜利的伊拉克代表队。
二、题解1、背景简介(结合《成才之路》)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
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这些英雄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活着。
2、文体介绍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3、有关作者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p?)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三、熟读课文,疏通字词1、听录音,给读不准的字加注拼音。
2、学生齐读四、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并掌握下列字词(1)实词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11、给课文拟一个简要的提纲。
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第三部分: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
2、课文是如何高度赞扬五位义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价格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一是直接赞美①全文开头用了一个判断句指出其“激于义而死”,直截了当对五人死义作了赞美;②描写五人临刑时的举止与死后的神色,表现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描写五人领导的一场斗争所取得的效果,赞美五人的杰出贡献;二是侧面烘托①开篇即点明为五人修墓立碑,而且是“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意在通过五人死后给社会留下的重大反响,来突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之大,选用魏阉废祠来葬他们,是人们对五人的高度颂扬。
②两次提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和“发五十金”,足见五人的义举深受后来人的赞许,也是用贤士大夫的“激于义”来衬托五人的“激于义”。
③用“呜呼!亦盛矣哉!”盛赞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说明五人声名之皦皦。
④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和“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表现其精神动人心魄。
三是运用对比①第一、二段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的所为对比。
②第五段中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大义凛然、蹈死之顾对比。
③第四、六段以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英勇就义、谈笑以死对比。
④第六段以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后英名永存对比。
处处反衬出无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
3、通读全文,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人固有一死,死要死得其所,要有价值和意义。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安排】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蓼li?o洲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 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缳huán(绳索,套索)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 冏ji?ng(光、明亮)四.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教案之五人墓碑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背景知识和时代背景;
2.理解和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或者提出一个与作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背景知识(15分钟)
3.阅读和讨论(30分钟)
让学生阅读《五人墓碑记》,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a.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b.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4.扩展阅读(30分钟)。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师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五人墓碑记》是徐则臣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揭示了贪污、腐败、追求名利等社会现象。
小说描写了清朝末年一群官员及其家族的丑恶行径和悲惨遭遇,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此书以朴实、生动、细腻的语言,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关切。
2.教学目标1)能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主旨。
2)能够分析、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倾向。
3)能够分析、评价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联系当下社会问题,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因为《五人墓碑记》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所以指导学生重视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探索海量信息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同时,注重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文学细节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1. 提问式授课通过提问确定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同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问答环节可以是以问题导向的互动形式,也可以是以课前或课后任务的形式,或者采用小组探讨方式,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巨大的支持,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组成小组,共同探索问题,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分析,研究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让小组根据主题进行探究。
3. 互动讨论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讨论。
讨论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问题、主题和任务,然后给learning等工具。
通过互动,学生们之间可以交流彼此之间的不同见解和思路。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小说阅读小说制订个中心:让学生对小说的内容进行基础了解,回答基本问题,包括小说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小说的主题。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这就是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
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历史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们教师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套教案和教学设计,主题为“五人墓碑记”,适用于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历史科目。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掌握唐代历史的发展变化。
2. 了解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并理解其对唐朝时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3. 了解五人墓碑记绘画风格和手法,深入了解唐代绘画美学。
4. 了解五人墓碑记在贞观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2. 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3. 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4. 五人墓碑记在贞观文化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使学生了解唐代历史的发展变化。
2. 分组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析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讨论归纳总结,逐一展开思考和交流。
3. 课堂讲解:通过精彩的课堂讲解,详细介绍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并通过比较分析,深入剖析其对唐代绘画美学的贡献。
4. 互动式授课: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强了对教材知识的感性理解。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1. 老师讲授:介绍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让学生对唐代背景有基本了解。
第二节: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1. 学生分组研讨:讨论五人墓碑记的历史背景、内涵及意义。
2. 小组间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三节: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1. 老师课堂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等多样化的方式,详细介绍五人墓碑记的绘画风格和手法。
2. 学生互动式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强了对教材知识的感性理解。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3篇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五人墓碑记》,了解并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3. 运用文学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故事背景,解释《五人墓碑记》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问学生对该作品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主体:1.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a. 分析作品中五位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命运选择。
b.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比喻、隐喻等。
c. 分析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2. 进行批评性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a. 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提炼出主题概括。
b.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c.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和评价。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a. 在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的文学创作。
b. 学生可以选择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进行创作。
巩固:1.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交流。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和提升。
作业:1. 要求学生对《五人墓碑记》进行个人感悟与批评性分析的书面作业。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一篇以《五人墓碑记》为题材的作品。
教学资源:1. 《五人墓碑记》的文本材料。
2. 针对文学分析和批评性分析的学生手册。
3. 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二)《病梅馆记》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病梅馆记》的背景和作者。
(高一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比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2.了解词的活用,区分感慨句和疑问句;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对抗阉××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第三、第四两局部。
2.难点:中心的表现及文言文的标点。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憙拑第一课时憗拕字词正音:阉yān(指太监)湮yān(埋没)敫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光明) 崐赀zī(同资)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失chì(击)hùn(厕所)累lěi(累积、连续)豆dòu(颈项,这里指头)曷hé(同何)缳huán(绳索崐的套子)暴pù(同曝,显露)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牖yǒu(窗洞)詈lì(骂) jǐong(光、光明)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
崇祯初崐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 讽崐议朝政,阉××称他们为“东林××〞,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 进行文学和政治崐活动,谈论朝政,影响很大。
张溥是学问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崐“复社〞活动,在当时有肯定的政治意义。
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崐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崐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
此时,魏阉××羽遍布天下,异己崐排斥殆尽。
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
崐身处水深酷热之中的人民,屡次进行抗暴斗争。
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解题: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开除。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怜悯周起元崐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五人墓碑记教学案
《五人墓碑记》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自主梳理】 1. 作者:张溥(1602~1641),字,号,明末太仓(今江苏太仓)人,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
有《》行世。
2.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
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
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
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3. 解题: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忠贤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
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
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
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4.正音:张溥() 蓼( )洲魏阉() 旌( )其所为十有( )一月丁卯() 缇骑() 缙绅( ) 蹈()死曷( )故猝)发投缳( ) 高爵( )显位佯( )狂赠()谥()美显户牖( ) 扼( )腕( ) 社稷()三【解释词句】:)被逮(句,句)),(句)))其墓之门(句)))矣哉!))耳。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第一篇:《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上课时间:总课时:复习目标: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教学过程:一、文言实词(15分钟)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2.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进行前置知识的回顾,包括文学鉴赏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点。
(2)提前准备多媒体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2. 导入:(1)通过展示有关《五人墓碑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2)让学生阅读小说开篇,听取各组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并自由发表意见,开展探究。
3. 主体教学:(1)分组合作:根据阅读要求和课堂提问,各组分别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并总结归纳。
(2)教师点拨:根据各组探究的结果,教师对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进行概念解释,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3)课堂讨论:在探究小说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历史背景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推动下百花齐放的文学现状以及各种思潮在文学上的表现。
(5)个人思考反思:通过课堂思辨和个人阅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小说的主旨和人文精神,并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示。
4. 教学结构:(1)小组合作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30分钟(2)教师点拨与探究总结归纳 20分钟(3)小组间讨论 20分钟(4)历史背景的讲解 20分钟(5)个人思考反思 10分钟5. 教学评价:(1)针对探究问题设计的问题解答和个人思辨反思的作文评价。
五人墓碑记教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课文背景、生字词和文言语法等根底学问
激发学习兴趣 建立学问框架 把握重点难点 提升思维品质
争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 争论,相互沟通,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五人墓碑记的背 景、人物关系等学问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直观演示法:教师呈现五人墓碑记 相关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
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
本文的写作背 景是明朝末年
当时政治腐败, 社会动乱担忧
苏州人民在反 抗封建压迫的 斗争中表现出 勇敢无畏的精
神
五人墓碑记是 明朝文学家张 溥于1628年创 作的一篇碑文, 记述了五位抗 暴英雄的勇敢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五人墓碑记的背 景、作者、主题、艺术手法等。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例如五人墓碑记的 历史背景、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文章中的一 些难点语句等。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对五人墓碑记的深入阅 读和理解,以及对相关题目的练习等。
感谢您的急躁观看
汇报人: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五人墓碑记 中的角色扮演、朗读等技能
教学方法
多媒体帮助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五人墓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展争论和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自主探究力气。
情境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五人墓的相关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 物和情节。
相互沟通:学生可以相互沟通看法和观点,加深对五人墓历史背景和意义的 理解。
培育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通过探讨五人墓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了 解先烈们的勇敢事迹和民族精神,培育其爱国情感和民族高傲感。
(完整word版)9《五人墓碑记》教案(最新)
五人墓碑记一、学习重点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3、学习本文事叙事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二、教学设想教读这篇课文,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激于义而死”是本文的细节,作者叙述了事实,发表议论都是围绕这个纲而进行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这个纲理解课文.本文是一篇碑记,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对比手法的运用应该作为重点让学生学习。
结合课文,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三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写作背景本文写的是明末开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
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已,杀戮大臣,欺压人民,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
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昌等相继被杀。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人墓碑记”与白鸽派的背景。
2. 能够理解“五人墓碑记”的内容。
3. 能够解析文中的文化符号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五人墓碑记”与白鸽派的背景。
2. 理解文本的意义。
3. 对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白鸽派的理解与认知。
2. 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识别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1. 组织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五人墓碑记”的背景与作品风格。
2. 用导读、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
3. 向学生展示文中的文化符号,让学生逐一解释、分析其寓意。
4. 通过分组讨论、诠释文化符号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五人墓碑记”与白鸽派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步:理解文本的意义教师将文化符号分析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先向学生展示文中的标点符号、多义字等文化符号,让学生逐一分析其寓意。
第三步:解析文中的文化符号学生首先阅读原文,并评估其难度和要点。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上一步课堂介绍的文化符号,仔细研究每一个符号的用法,分析其在文章中具有的功用、含义和在不同内容上的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人物、事件等背景进行深入探究。
第四步: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自行讨论、结合现实情境,将文化符号运用到生活情境中,思考各自的闪光点。
在小组之间展开尖锐的辩论,让学生在理性的讨论中,建立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
第五步:评价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评估他们的分析与解释是否符合文本的意义。
并贯彻配套作业或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成效。
六、课外拓展如果学生对“五人墓碑记”的故事感到好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举世闻名的文化符号,并引导学生探究串联他们的意义的线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五人墓碑记》教案5_五人墓碑记优秀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5_五人墓碑记优秀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层层对比,步步深入,情节跌宕,结构严谨的特点。
2.进一步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了解课文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义举中,领会“生死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重点即“教学目的”难点宦官专权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祸患,学生对本文所涉及的背景比较陌生,因此难于把握作者在层层对比.夹叙夹议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诵读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反复诵读全文,在诵读中,一方面培养学生文言文的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另一方面,意在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行文的变化。
2.采用释译、讲析、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课前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正音后,熟读课文。
教学要点1.了解相关的常识及背景知识。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那么,什么样的一种死亡能够比泰山更重呢?我个人认为,那应该是一种生命虽已结束,但其精神还对活着的人有所辐射,能影响并激励同时代或后人的一种死亡。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文中所的五个普普通通的人,就曾以其义举,而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他同时代的好多人。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二.解题:1.结合注释(1)补充介绍作者及复社。
《七录斋集》之名来源于其书房名,张溥因自幼勤学苦读,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其书斋曰“七录斋”;他还是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曾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实。
复社,于崇祯初年由张溥等人成立,是因为“世教衰,此其复起”,故“名社曰复”。
复社继承“东林”传统,和阉党继续作斗争,提倡改良政治、复兴古学。
复社是文社,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主旨和文学特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自我意识,提高情感认知和自我决策能力。
二、教法措施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墓葬、写作和演讲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五人墓碑记》的文学特色和背景知识。
3.《五人墓碑记》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4.《五人墓碑记》的写作与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了解并探究学生有关墓地和死亡的文化与认知背景。
提问:为什么人们建造墓地?你对死亡有什么想法?2.阅读教学(1)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2)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言行和命运,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文学特色。
(3)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各种隐喻、象征和反思,比如“枫叶”、“银杏”等自然景观,以及“鬼魂”、“蝉”等文化或宗教符号。
3.写作教学(1)以《五人墓碑记》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短篇小说、诗歌或散文,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和文学特色,进行表达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
4.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参观墓地,感受人生短暂、生死相依的主题,了解人类对死亡与命运的各种印记。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人类命运与社会关怀类的志愿者活动,体验志愿者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笔试成绩:分析学生对小说情节、主题、文学特色的把握和理解情况。
2.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参观墓地、进行实践活动和演讲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安排】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板书:五人墓碑记张溥(pú)二.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
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蓼li?o洲阉yā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īng(表扬)湮yān(埋没) 皦jiǎ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ī(同“资”,钱财) 缇骑tíjì(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ì(笞打,鞭打)溷藩hùnfān(厕所) 傫lěi 曷hé(同“何”)逡巡qūn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缳huán(绳索,套索)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户牖yǒ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ì(骂)• 冏ji?ng(光、明亮)四.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提示:1、五人是那些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哪里人?2、他们是因为什么而与阉党斗争的?3、作者仅仅在写他们的斗争经历么?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赞扬五人的精神的?教师归纳:这是一篇墓碑记,这种文体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等情况的,但这篇墓碑记却打破这种写法,他通过叙写苏州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经历,赞扬了五人仗义抗暴,不怕牺牲、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肯定了他们斗争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六.在课文中找出能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教师总结:从这里看出,这篇文章叙事议论有机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至第四段)主要是记叙,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结尾)主要是议论。
但在记叙中又夹着议论,在议论中又夹着记叙。
叙议结合,是文章的优点。
七.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
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
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
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
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
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
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八.作业布置。
翻译课文1—4段。
第二教时教学内容:翻译1-4段,掌握“之”“于”“而”“以”等虚词、“激”“止”“闻”等实词、倒装,判断,通假古今意等语法现象。
理解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基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本文是一篇墓碑记,文章通过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并最后献身的经过,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神,阐述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
二.好,昨天我们说到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并献身的经历主要集中在1—4段。
1.下面我们再听一边课文录音1—4段,感悟他们的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
……2.先请四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要求能脱离翻译本。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这) 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的时候被正义激发而死于这件事的。
到现在,吴郡中的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贤明的士大夫向执政的人请示后,立即清理魏忠贤被废祠堂的地址来安葬他们的遗体;并且树立石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在他们的坟墓之门前,用来表扬他们的行为。
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注意的词语:盖:发语词当:在……的时候之,取独而:连词,表结果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注意的句子: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者,……者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于,被,表示被动小结:这段交待为五人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
这十一个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所有富贵人家的人,意气昂扬踌躇满志这类人,他们因为生病而死,死而埋没不值得去说的人,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也已经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能名声显赫,为人挂念,这是为什么呢?注意的词语:墓:名作动,筑墓而:表顺承止:通“只” 有:通“又”徒:这类人疾病:名作动,生病不足道:不值得称道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取独皦皦:通“皎皎”,这里指名声显要,被人记挂小结: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壮举。
(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我还记得周公被戴捕,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
我们社的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替他声张正义,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哭声震动天地。
穿红衣服的卫士手握宝剑向前,问:“谁为他们哀者? ”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哭泣?”大家不能忍受,笞打并打倒他们在地。
这时以大中丞身份担任吴郡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死党毛一鹭,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
苏州百姓正痛恨这件事,于是趁他大声呵叱的时候,就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呼叫着追赶他。
毛一鹭藏匿在厕所里才逃脱不久(他)用苏州百姓暴乱的罪名向朝庭请示,追究这事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斩了这五人,这五人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葬在坟墓里的人。
注意词语:之:①取独②结构助词,的③代词,代周顺昌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行为士先者:品行是读书人榜样的人声义:伸张正义,声,名作动,声援,声张赀:通“资”,钱财而:表修饰哀:同情,这里引申为哭泣抶:鞭打,笞打仆:使动,使……倒下抚:动词,作……的巡抚使:主使痛心:痛恨于心溷藩:厕所按:①握着②追究以:①来,表目的②以……的身份③地,表修饰④以……罪名注意语句:谁为哀者:谁为他们哭泣,省略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判断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请于朝:于朝请,向朝廷请示,倒装句小结:这段文字记叙了苏州暴动的起因和经过。
(4)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中丞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有贤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用匣子盛好它,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
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注意的词语:当:接受詈:骂以:地,表修饰颜色:脸色(古今意)少:稍微五十金:五十两银子函:盒子,这里用作动词,用盒子装卒:终于,最后全:完完全全小结:这一自然段追叙五人牺牲的壮烈情景,突出他们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气慨。
三.这四段文字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与慷慨就义的情景。
1.大家思考:作者在叙述描写时是围绕他们的哪一点来写的?……坚持正义。
2.好的,可以用课文的那句话来归纳?……激于义而死焉者也3.好的,接下来大家看看,文中那些内容来写“激于义”的。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4.说得好,下面思考:苏州暴动形式复杂,声势浩大,为什么作者仅仅抓住“激于义”来写?……因为作者接下来要赞扬五人的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进而阐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看起来文章的选择真是根据中心的表达需要来确定的。
作者这样取舍,原来是为下文的议论在作铺垫。
四.作业翻译课文5—7段。
第三教时教学内容:翻译5—7段,继续进行文言学习,理解正反对比论述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感受了他们“激于义”的精神,明白了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作者议论的方法。
二.先请同学们听课文5—7段的录音,准备翻译。
……好,今天我们也要像昨天一样能脱离翻译本进行翻译。
1.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有几(个)人呢?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以立刻发动,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后来)等到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注意词语:乱:乱政易:改变欤:句末语气词,呢编伍之间:指代民间闻……之训:接受……的教导素:平素,平时以:因为非常之谋:这里指篡位的阴谋猝发:马上发动出:这里指即位注意句式:激昂大义:被正义激励,倒装句,被动句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省略句,(魏忠贤)(于)小结:这段文字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的精神,评价了他们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