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应用心理学09 彭晶201114204105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慢性疼痛的解析,了解慢性疼痛的症状和发病机制,阐述了慢性疼痛和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对慢性疼痛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慢性疼痛,抑郁,焦虑,日常生活

一、慢性疼痛概述

(一)慢性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往往和实际或者潜在的伤害相联系,或是患者从受伤害的角度进行陈述的一种症状。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又或是可以用这类损伤描述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经验”【1】。疼痛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急性痛与慢性疼痛、心理性的和器质性以及临床痛与实验室诱导痛。其中慢性疼痛因其持续时间长,迁延难愈,常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家庭、心理和行为问题,并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和诱发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近年来慢性疼痛的研究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际上对于慢性疼痛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上一般将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疼痛。世界疼痛学会定义“凡是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地持续3个月以上者均称为慢性疼痛”【1】。

(二)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慢性疼痛是最常见的致残和致病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一45%,其中英国为11%,加拿大为11%,新西兰为14%一24%,瑞典为40%,美国为2%一45%【2】。而在我国,慢性疼痛约占疼痛门诊病人的30%一60%【3】。而且,慢性疼痛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生产力的损耗,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三大健康问题,是应该被高度重视的重要疾病之一【4】。

另外,疼痛病人常共病其它障碍,有研究者对150个病人的慢性非癌性疼痛调查结果显示:42%的病人有睡眠质量差,总健康分、精神健康分、躯体功能、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都下降,而且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不能完成家务,业余爱好以及休闲活动受损,常伴有行走困难,36%的病人显示出了全面的功能降低【5】。

大多数学者发现,尽管慢性疼痛患者病情、病程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各有差异,但多数人均存在抑郁、焦虑症状,且难以控制的疼痛是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抑郁、焦虑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6】。

(三)慢性疼痛的特点

首先,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其病因非常复杂,既可以是先天的如先天性骸椎裂、骸椎腰化等,也可以是后天的,如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外伤引起神经和脊髓损伤等;既可以是躯体疾病所致,如肝癌、肺癌、胰腺癌;也可以由精神疾病引起,如重型抑郁;既可以原因明确,也有些至今原因不明如难治性腹痛(腹腔神经丛痛、上腹下神经丛痛等)。第二,疼痛常与其基础病变不相符或没有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如丛集

性头痛。其次,其发生、发展、持续或加重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情绪应激等密切相关。再次,疼痛部位常常不确定,可以是多个部位。最后,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为持续性的钝性疼痛,同时又有剧烈的爆发痛;也可以表现为间断的电击样疼痛。

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慢性疼痛是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疼痛的病理机制包括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慢性疼痛的形成可能与持续的伤害性感知及其诱发的神经系统变化有关,但是大多数疼痛研究者一致认为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持续或加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疼痛的研究中,发现伤害性刺激与痛觉之间并非简单的应答关系,刺激强度和疼痛强度也不尽一致,这些现象表明疼痛与心理过程有密切关系。心理因素对疼痛性质、强度、时间及空间的感知、分辨和反应程度均产生影响,并反映在疼痛的各个环节上。Melzack 提出的“闸门学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心理因素在疼痛中的作用【7】。慢性疼痛的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在发展成慢性疼痛的患者康复时可以出现神经的重交联,即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改变和神经刺激敏感性改变,包括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疼痛范围扩大。

自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就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产生兴趣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根据临床观察,精神病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很高,提示心理障碍可能是疼痛的起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均有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并进一步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焦虑障碍涉及许多脑区的改变,主要为额叶、颞叶、岛叶、丘脑和海马系统等脑区【8】,同时焦虑患者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HT)和氨基丁酸系统(GABA)存在某种缺陷,导致焦虑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9】。而在抑郁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啡呔系统发生改变,导致某些神经肽分泌异常【10】,继而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改变,进一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11】。Black认为机体在长期精神压力作用下,交感神经系统及HPA轴功能发生变化,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P物质,组织内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巨噬细胞异常激活,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炎症的形成【12】。而机体的这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改变不仅能在外围直接产生致痛作用,同时也导致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强及中枢性痛觉过敏,参与疼痛的传导和调节【13】。因而在焦虑及抑郁患者痛阈降低,疼痛敏感性增强【14】。

三、焦虑及抑郁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影响

(一)抑郁情绪对慢性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1.抑郁情绪

抑郁(dePression)常见表现为抑郁心境、快感缺乏、疲劳感、运动迟滞、食欲改变、睡眠障碍、躯体不适、性欲低下、日常工作及娱乐活动兴趣降低、思维和注意力下降、无价值感、自责感、罪恶感和羞耻感[15]。

2.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抑郁是慢性疼痛的直接后果或固有的一部分。如Dworkin等的研究发现,57%的慢性疼痛患者会经历严重的抑郁[【16】。李聪慧等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57%,显著高于对照组;【17】赵学军等对246例慢性疼痛患者研究发现,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8.62%,且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常模【16】。另有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是无慢性疼痛者的4倍【16】。有多个疼痛部位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是无疼痛者的3——5倍【16】。且疼痛持续时间越长、发作越频繁、程度越严重,则抑郁也越严重【16】。也有学者认为,慢性疼痛是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如Arnow对5808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有严重抑郁者的疼痛发生率较非严重抑郁者高(66%对44%)[【18】。Little等研究发现:有抑郁的反复性腹痛的儿科患者发生腹部疼痛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症状的几率(92.2%)显著高于无抑郁者(72.4%)【18】。抑郁症患者也经常出现生理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