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设计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设计要点所谓绿色生态城区,即将单项应用的绿建技术转化成综合集成模式,把单体绿色化转型为区域融合的城区建设模式。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有关水安全、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也就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即意味着该城市模式具备海绵式的吸水、储水以及排水的功能,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城市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等相关问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防御能力。
因此,亟需提高和加强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期建设规划设计出更为科学、高效的海绵城市体系。
1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1.1绿色生态城区如今,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均已普及绿色建筑技术,在我们的周围绿色建筑随处可见,取代单项应用的综合集成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也渐趋成熟,相关考评标准(诸如:房屋建筑、空间布局、产业分配、交通设施、能源景观等等)也相应日趋完善,将绿色城建的理念引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本着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绿色生态城区的原则,对城市的不同区域功能开展合理优化。
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城区,来有效解决因为城市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人口规模剧增、资源短缺、工业化量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保障城市相关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准。
1.2海绵城市近些年,全球频发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诸多城市传统老旧的排水系统往往根本无法应对,不断催生出城市内涝严重的“雨岛效应”。
而海绵,既具备吸水、储水、渗水、净水的功能,又能在必要时将所储存的水资源加以“释放”。
海绵城市的理念即与此相通,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将城市建设为具备海绵功能的综合体,使其下雨时能蓄能收,解决诸多大中城市雨水天气频发时严重的内涝问题,同时必要时又能通过渗、蓄、净、排等技术手段对水资源加以有效释放利用,以此实现城市水循环的良性运作,也在很大限度上保证了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前提,严格遵守自然生态规则,并大力开发低耗高能的根底设施建设,通过构建合理的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功能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城区建设的弊端及缺陷,实现有序有效的排水防涝和储备,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一、适应气候变化当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当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热浪等。
首先需要考虑城市的排水系统,合理规划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洪水、水灾的发生概率;其次应注重城市的通风和夏季降温措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系统和城市系统的相互影响,有效减缓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同时利用建筑物和公共空间等资源,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的自然环境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提升。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该强调城市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广泛利用绿地、湖泊、花园等开放式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可以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新型的景观设计元素,吸收雨水和保持生态水平平衡,同时实现城市的景观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将自然环境纳入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框架,同时强调生态、文化、艺术等其他方面的融合,使城市不仅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三、倡导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加强对城市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城市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制定建设方案。
要注重城市的陆域、水域、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保护,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实现对城市进行规范化建设。
同时,在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市民参与和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城市管理和治理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城市管理和治理体系上下工夫,加强城市交通、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要加强城市规划的协调,采取多部门、跨区域、多级别协调决策模式,推进城市规划的一体化发展。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还需要加强城市统计和数据管理,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海绵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研究
海绵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一、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的研究必须从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源于海绵的功能,它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海绵,使城市具有类似“海绵”的功能,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及时吸收、储存和净化雨水,并运用这些水资源,从而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质、地貌、水文等条件,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
二、海绵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技术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管网设计和雨水收集点的选址。
在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时,需要考虑城市的降雨特点,合理确定雨水的收集容量和分流方案,还需考虑雨水的净化处理以及后续的利用途径。
为了实现雨水收集系统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将新的硬质建筑与软性景观相结合,让雨水自然渗入土壤中,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2.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绿色建筑还需要结合景观设计,通过绿化植被的种植和园林的规划,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从而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湿地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净化雨水,改善城市的水质。
海绵城市设计需要注重湿地的建设和治理,通过适当的湿地规划,实现雨水的净化和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湿地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修复,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
4. 智能管网技术智能管网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城市雨水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
智能管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效率,还可以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从而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海绵城市设计应当从整体规划出发,考虑城市的自然地形、水系结构和建筑布局,通过细致的设计与规划,使雨水可以得到合理的收集和利用。
2. 灵活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灵活调整城市道路的布局、设计及建设方式,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3. 多功能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还应结合植被、绿地等城市景观元素,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4. 生态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高度的生态性,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
5. 可持续性:海绵城市设计应具有可持续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的要点1.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有效收集和排放雨水,减少雨水对道路和周边建筑的影响。
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降雨强度、径流量等要素,结合道路的坡度、材料、排水设施等因素,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流入雨水口或下水管道,避免雨水积聚和造成地表积水。
2. 绿色路面材料选择在道路工程中应选择符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绿色路面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减少道路产生的雨水径流,提高路面的透水性能,促进雨水的渗透和收集。
通过选择具有吸音、吸热等功能的绿色路面材料,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噪音和城市热岛效应。
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规划绿化带和绿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
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物种,营造具有吸水、固土、保护地表绿化等功能的生态绿化景观,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美丽景观。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一、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1. 综合规划设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城市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从整体上思考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雨水的自然入渗和收集利用,推动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并增加绿地、湿地等自然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内涝风险的降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3. 技术创新应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地下蓄水、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雨水的集中收集、雨水花园的自然渗透和绿色屋顶的植被吸收,从而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防洪抗旱能力。
4. 社会参与共治: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的参与共治,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环境素养。
通过社会参与共治,实现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海绵城市。
1. 深入调研分析: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等相关情况,找出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持。
2. 制定科学规划: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统一,明确规划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确定规划设计的范围和内容,确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 加强监督和评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和难点,确保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的地貌地形、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充分综合考虑,科学规划设计,创新技术应用,加强社会参与,加强监督评估,共同推进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建设。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是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自然化的方式
增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面,应该秉持“生态优先、功能合理、灵活设计”的原则,考
虑到道路的水资源利用、绿化覆盖、减少污染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设计思路分析如下:
1.生态优先,实现水资源管理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将水资源管理纳入考虑范围内,通过绿道、生态渗透带等
自然化手段,实现道路上的雨水自然蓄存、自然渗透和回收利用。
在建设道路时,还应该
考虑到地下管线的设置,方便雨水的收集和调配,达到节约城市用水资源的效果。
2.功能合理,满足交通要求
城市道路的规划应该根据区域交通状况、人流量、物流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来制定规划,同时应该考虑到不同道路功能(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道、应急车道等)之间
的协调,确保道路功能正常运转,同时保证道路安全。
3.灵活设计,满足环境需求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该是灵活的,能够满足环保、文化建设、历史保护等各方面要求。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艺术品展示、公园、广场等设施,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在购物区、商
业区等热门地段,可以设置全封闭路段或开放式公共空间,方便市民和游客活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主要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绿色基础设施等手段,减少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给城市带来的损失,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期,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和思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
水文地质信息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必须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地面污染等情况的分析,确定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
2.分区分级。
海绵城市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及其自然资源特征,将城市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进行分级设计。
例如,对于沿海城市而言,需要将地面积水管理与海水涌潮管理相结合,分为滨海区和内陆区。
3.量化验收设施。
海绵城市需要建立定量化验收系统,评估雨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
在审核和审批建设项目的同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参数,制订严格的审批标准,确保建设项目符合环境规划要求。
4.多元化技术体系。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利用各种可持续技术,如生态净化植物、蓝色农业、空心自吸灌溉、地下草地等,达到雨水收集、存储、利用等多元化水文功能。
5.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元化,并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
例如,建设大面积的绿化设施、地下储水槽、有机物节水设施等,以提升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
6.社会参与和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管理,通过文化、教育和经济等手段,加强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和意识。
1.生态优先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发挥生态系统的作用,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系统集成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如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等,需要将这些要素集成起来,实现系统性的城市管理和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52YAN JIUJIAN SHE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研究Hai mian cheng shi jian she gui hua she ji yao dian yan jiu董贤东 邱孝高海绵城市就是城市可以如同海绵一样,能够有“弹性”的应对多种自然灾害及适应环境变化,在雨季时,其能够做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待需要用到水是时能够对这些存储的水进行利用。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相关部门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的原则,有效的结合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对城市区域的雨水加以积存、渗透与净化,从而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性1.有效杜绝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现如今,我国城市中频繁爆发内涝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全球气候变暖,同内涝相关的多种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城市中存在大量的高层建筑,使得其循环并不流畅,这就造成城市上空的热气流难以疏散,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从而促进流性降雨情况出现;加上由于城市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凝结核,并有利于降雨,进而产生了雨岛效应,最终引发城市内涝;(2)在城市开发中,较多的硬质铺装将对已有的水文特征及生态本底进行改变,而降雨无法立即下渗,这就使得地表径流形成,以往的城市排水系统又无法对强降雨过程中产生的径流量洪峰加以适应,最终出现城市内涝。
通过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能够对径流加以有效控制,有效的降低汇流;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具体方针为:(1)“渗”,即对多个位置的硬质铺装加以减少,对绿地技术与渗透技术加以有效利用,从而在源头上对径流进行减少;(2)“滞”,即采用滞留带、植草沟等工程手段,对雨水汇集速度进行降低,对洪峰发生的时间进行减慢,对排水强度进行降低,从而对降雨过程中的排水压力加以有效缓解。
2.降低径流污染现如今,我国地表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为面源污染,即由于降雨径流的冲刷与淋浴造成的,尤其是在暴雨天气,因为降雨径流短时间内把沉积在下水管道中及地表的污染物冲刷汇入水体中,进而造成水体污染。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
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点及其思路探讨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即城市要像海绵一样多吸收、多存储、多净化雨水,以达到减少城市洪涝、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目的。
在新时期,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有以下要点:一、综合认识城市生态系统,把生态系统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在全面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减少城市洪涝、提高水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抗灾能力等。
二、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化管理,建立城市“头污尾清”水循环系统。
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化管理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要充分利用雨水和污水资源,通过灵活的水资源供给和利用,实现城市“头污尾清”水循环系统和水污染控制的有效管理。
三、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即通过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构筑城市自然景观,增强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经营,增加城市景观景色,营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环境。
同时,建立“绿色基础设施”还可以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数字化管理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水资源的状况和动态变化,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水平,为城市进行全面的科技管理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是全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建设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有效方式。
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以生态系统为依据,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化管理,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友好型城市。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路分析海绵城市是指运用生态设计和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和管理城市地表水资源,以减少城市洪涝及水资源恶化问题,以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升城市可持续性的目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自然水文修复、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和绿色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资源管理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的水资源。
需要通过建设和改善城市的储水设施,如建设雨水花园、水池和地下水库等,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
要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入储水设施,以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
还应合理规划城市的抽水和排水设施,以确保城市的供水和排水能力。
二、自然水文修复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文工程措施,修复城市的自然水文系统,提高城市的自然水文功能。
要通过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水污染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要通过建设湿地和河道,提高城市的水体存储和自然地表水循环能力,减少城市洪涝的风险。
三、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设计合理的道路排水系统,以减少城市洪涝的风险,并加强城市的排水能力。
要合理规划道路的坡度和坡面,以促进道路的自然排水,并确保道路排水系统的畅通。
要通过建设排水沟、雨水花园和雨水湖等,增加城市的排水容量,减少城市洪涝和水质污染的风险。
还要加强道路抗洪设施的建设,如建设排水排渍区、设置洪水逃生通道等,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四、绿色景观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通过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和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绿色廊道,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保护能力。
还要通过景观设计,营造生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提供生物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docx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1前言随着社会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水资源合理使用,对给排水系统科学设计给排水系统科学设计,可以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境,基于此本文结合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向以及建设目标进行探究及建设目标进行探究,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划设计,旨在促进城市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概述2.1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逐渐成为主旋律成为主旋律。
而建筑行业作为其中能源消耗以及生态污染比较严重的领域较严重的领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更要重视将建筑与环保理念融合起来念融合起来,构建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因此这就需要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建设绿色建筑的建设,以此来促进城市布局以及建筑结构的优化配置配置,进一步提升对有限资源的使用率,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成效效,最终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
2.2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的是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添加相应功能能,使城市整体就像海绵一样,其功能主要就是对降雨和城市废水进废水进行吸收,再经过相关水体净化手段使其达到可用水质,并且对可用水质进行再次使用供给城市各个用水渠道,从而减轻了城市供水压力了城市供水压力。
由此可知,海绵城市的应用具有很高价值。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对城市中的雨水系统健全并完善,构建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雨水处理以及排放系统,以此来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3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与要点3.1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模通过分析绿色建筑生态城区,与传统城区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传统城区中主要以公共建筑以及居民用地作为主要部分民用地作为主要部分,总体上建设所需要用地区域占据总区域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域面积二分之一以上;反观绿色建筑生态城区中建筑物采用的材料全部为绿色环保型的材质的材料全部为绿色环保型的材质,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建筑中产生能量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产生能量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2024年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精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的生态系统模拟,利用地表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天然水文循环的城市模式。
在城市区域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更好地管理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下面是2024年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的精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整体规划:建立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城市水资源的获取、利用和保护,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水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科学布置水网系统,建立起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
三、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比例,营造湿地、河岸带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地表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四、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循环性,利用雨水、河水和地下水等水源进行景观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物的可调节性和适应性,合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设施,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六、小区设计:注重小区内部的绿地规划和雨水花园的建设,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小区的景观效果,改善小区内部的水环境质量。
七、水源管理:建立城市水资源管理机构,经营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质。
八、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九、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落实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十、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上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全球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公园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公园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公园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如下:
保护原生湿地系统。
保留湿地现有的基本植物群落特征、场地内的原有水域及中心埂道,在恢复设计中加以保护和利用,尽可能地减少对场地现状的改动,避免河道硬质化处理,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以形成湿地景观的原生性。
构建湿地动植物群落多样性。
注意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整体湿地系统和环境基础构建完成的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生物生境营造和修复策略,例如保护浮游动物和底栖昆虫、鱼类和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不同等级的生物,使其形成有助于自然健康发展的良性生物链。
营造游憩空间。
在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下,使人行道路蜿蜒穿梭于湿地公园之中,时而近水时而入林,令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了解并认识湿地,亲近自然。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邱海华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邱海华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尤其是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无疑对于城市排水问题提供新思路。
要想有效的将城市发展与水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政策方面研究,让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实现最大化。
鉴于此,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如同海绵,对水能够进行很好的吸收,同时也能净化水质,从而更好地调节城市环境,实现涝时排水、储水并实现水资源净化,在城市生活或建设需要时为城市提供水资源。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城市供水、排水、水质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整体优化城市的发展成效,科学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优化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供水、排水、储水、净化等系统的循环,应该积极践行海绵城市的科学理念。
科学的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生态循环的理念,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实际用水情况等,依托于绿色环保的技术手段来建立起一套完整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既要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也要保障城市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在多雨天气状况下出现城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要保障城市水系统的高效循环,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储水能力,有效规避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2.1因地制宜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科学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该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主要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水的“阵痛”问题。
每一个城市的水循环系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时每个城市的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问题,整体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建构科学的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探析 张敏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探析张敏摘要: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同时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旨在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建设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一、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海绵城市是基于城市内涝灾害治理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可持续城市开发模式,能够通过创新有效的城市排水系统,实现留住雨水以及雨水的循环利用,同时能够解决初期雨水径流造成的污染,避免城市出现内涝、水污染等灾害问题。
(一)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建设和规划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设计原则与模式,在保持城市原有自然风貌和水生态的基础上,选择和设计对周边环境影响较低的开发方案与技术,不仅能够起到开发和利用城市周边资源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城市存在生态危机,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资源、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同步协调、持续、长久的发展。
(二)面对自然灾害时更具有适应弹性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对现有生态资源的规划设计和解决城市存在的生态污染问题两个方面单独进行分析:对城市内存在的生态资源系统,应当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论证,在保持现有自然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低破坏开发,严格落实开发过程和开发区域的管理与监测,避免存在擅自越区域和超面积开发、破坏保护区域生态面貌等问题。
同时还要做好对受破坏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利用生物和物理等领域先进的生态技术,作用于城市的绿地、湿地等生态内容,恢复其水文特征和生态功能。
另外,在做好城市生态建设和修复工作之后,还要注意对城市现有生态建设成效的维持,保障城市生态空间的长久有效性。
(三)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传统城市建设规划中,通常采用直接排放和引导排放的方式实现对雨水的处理,追求能够更快、更大限度的排放雨水,而海绵城市在处理雨水时的主要思路是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统一实现对雨水排水、净化、利用、循环以及径流污染控制等内容,降低城市雨水处理与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海绵城市设计要点探讨
海绵城市设计要点探讨摘要:为满足现代化社会绿色环保发展要求,就应强化海绵城市建设力度。
同时在考虑海绵城市实际作用条件下对其展开有效设计,突出各项设计要点合理性和有效性,满足海绵城市综合建设要求。
同时还应保证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设计原则和海绵城市设计要点等基础信息有所了解,并遵循顺应自然,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强调灰绿系统整合、突出生态空间格局、考虑生态尺度多样性、注重经济高效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规划设计,分层次、分内容、分步骤、分重点、分析计算,逐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为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参考执行方案。
关键词:海绵城市;综合控制;绿色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引言在对海绵城市相应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基础因素比较多,这就应保证相关人员对海绵城市设计要求以及各项基础因素有所了解,严防有关部门在进行海绵城市系统设计时出现问题,使得各项基础系统在海绵城市中作用效果得以彰显。
而且在进行海绵城市综合设计时,还应保证各项基础设计原则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海绵城市各项基础系统设计提供标准化参考依据。
1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经适当的迁移和转化作用,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本质是要科学的考虑城市生态需求并改善城市的水循环过程,让水在城市的迁移、转化和转换等过程中更加“自然”。
此外,在海绵城市支持下还可以对城市不同时期收集的雨水实施合理释放,逐步提升城市范围内雨水回收再利用效果,落实城市环保发展目标。
而且在海绵城市建设时,必须强化其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力度,确保给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可以达到有机融合状态。
2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原则针对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展开研究,明确海绵城市中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基础原则有很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保证给排水设计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综合建设要求,应要求有关部门遵循城市年径流雨水总量控制率、雨水污染削减率等方面开展给排水系统设计,确保相关系统与城市雨水管理要求相契合,以为城市后期环保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吴庆(武汉市城市防洪勘察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优势,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调节,更是应该借助海绵城市进行有效规划设计。
文章重点围绕当前海绵城市构建的基本要求以及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要点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很多城市在运行中都受到了水资源方面干扰和威胁,城市内涝或者是干旱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也就需要重点围绕城市规划进行不断创新,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水资源有序运行效果。
海绵城市的有效规划建设可以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有效构建海绵城市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基本要素和关键要点的把关控制,促使其能够保障海绵城市的运行较为流畅,如此也就能够促使海绵城市具备理想作用价值,保障城市的有序、安全和可持续效果。
1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概述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基于这种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设,其能够在生态协调、环保高效以及资源节约等各个方面实现优化,最终也就必然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建设落实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的,其可以结合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匹配性设计处理,以确保城市在整体运行中具备理想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常见海绵城市运行模式图如图1所示。
图1 海绵城市运行图具体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实际运行价值效果,有效解决当前城市运行存在的各类问题,必须要促使其能够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基本要求,避免其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冲突和矛盾。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遵循低影响开发的基本原则,确保城市能够在后续运行中水文、环境以及生态资源都能够尽量保持原状,避免出现不利干扰和影响,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利威胁,也需要详细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威胁因素,并且能够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进行不断修正,保障城市运行更为高效合理。
海绵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研究
海绵城市设计工程技术研究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在城市规
划和设计中引入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以减轻城市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设
计工程技术研究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技术探索工作。
1. 雨水管理系统:海绵城市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
还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等雨水处理设施,将雨水过滤净化后排放。
2. 绿色景观:海绵城市强调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通过设计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的植
被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绿色景观还可以提供生态廊道,促进城市的生物多
样性。
3. 蓄水设施:为了减缓城市内雨水的排放,海绵城市设计中通常会配置蓄水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是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湖泊等,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并在需要时进行
再利用。
4. 污水处理设施:海绵城市注重污水处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的污水
进行净化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
5. 防洪设施:海绵城市设计往往还包括防洪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河道调节闸、水
闸等防洪设施,减轻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影响。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海绵城市为研究对象,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分析海绵城市在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主要内容,结合海绵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并简单探讨系统性的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标签: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在“成功的”工业文明达到顶峰时,人们习惯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
比如在对水循环方面就出现各类故障,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内涝或者是水资源短缺问题都是比较严峻的,而恰当借助于海绵城市理念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该问题,同时能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有了稳步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认识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我国水资源被严重浪费,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的状态,简单来说,海绵城市理念是可以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减少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中水资源匮乏以及水污染的状况。
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地下水中的含水量进行控制,来有效改善城市旱涝情况,同时,将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作为背景,将渗透、储存等技术进行应用,使城市中的水资源充分被调动,使其在洪水期具有储存、排洪的功能,在干旱期可以使用之前所储存的水资源对其进行缓解,以达到缓解旱灾的效果。
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分析后,我们也认识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也正如海绵城市理念的字面意思,如海绵一样可以储存水资源,同时,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海绵城市理论的现状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在城市规划方案中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及时吸收城市内部降水储存的水量、最新水源清洁手段降低城市污水、严格规定水源排放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1T15:49:51.4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吴友标[导读]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优势,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调节,更是应该借助海绵城市进行有效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建筑以及城市水系统规划等,有利于及时缓解解决城市水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问题,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对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运用分析
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1.1提升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
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城市来说,其自身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对于城区来说,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的发展标准,就要对相应的厂房进行建设,这就会促使工业废水的上涨以及不规则的排放,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对于水资源来说,其自身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
对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来说,就是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进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视,并且对环境的发展也非常重视。
因此,对于海绵生态城市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证城市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2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主要设计内容 2.1总体规划层面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运用海绵城市,就必须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其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识别,确定其水文生态循环格局,并将其作为总体规划的关键点。
具体规划内容:(1)设定不准建设区域:实际上就是指城市潜藏了内涝危险的区域以及绿色地带等;(2)设定蓝线: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规划范围内的岸线以及水域设定一个保护区域;(3)明确重点区域:结合城市现有片区的功能布局情况和用地性质等特征,以及下一步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4)土地开发:在城市范围内提倡土地利用集约开发,分配用于生态建设的空间。
2.2各类专项规划
若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横向深度来看,在对海绵城市应用过程中,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具体包括了绿地系统、道路交通以及水系统规划等。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针对该系统的规划重点应当加强对雨水去向的合理处理,具体包括了渗透、消纳、净化。
结合当前城市规划来看,绿地系统实际包括了防护、公园以及生态等绿地系统,其不仅具备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载体。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与水系统本身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了需要沿着排水管道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之外,同时道路也是地表水的主要源头,为此,合理设计道路排水、路向以及路面等各方面对雨水的引流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连接停车场下沉式绿地系统以及道路防护绿化带等雨水收集系统非常重要的桥梁。
(3)城市水系统规划:具体来说包含了污水、供水、湖泊沟渠自然水系统等在内的所有水系统。
针对自然水系统必须将其列入到城市绿地建设的范围,而针对污水、供水以及雨水等系统则将其列入到城市基础建设项目。
2.3详细规划层面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应当从两方面着手,分别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即从项目规划以及落地两方面来保证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则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开发强度、地块范围、建筑密度、绿地覆盖率等相关指标来实施有效的控制,同时结合定性、定位以及定量的协同作用,明确具体的规划地块和建设要求,制定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
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借助现有的水文、地形地势等各方面的特征,从场地空间布局、绿地空间、设施配备建设等各方面来帮助水体形成自然的渗透、积存、循环,促使城市形成一个完善且良性的生态功能。
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3.1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之前,自然散落的降雨,实际上最多只会有30%能够快速进入河流,大部分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
这样就涵养了生态、解决了资源、改善了环境。
但现在由于城市的粗放发展,把这个自然存在的海绵体给破坏了,所以一下雨,雨水就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从而造成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
由于以往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城市大量的天然海绵体遭受严重破坏。
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城市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及地形地貌。
为此,可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帮助天然海绵体在自我的修复,充分发挥其原本的蓄水、饮水作用。
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
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促使城市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循环过程,帮助城市恢复生态稳定的同时,较好的实现调洪功能。
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绵体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海绵体造成的损害。
3.2构建生态海绵体
在构建海绵城市期间,结合现有的生态海绵体系进行全面改造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同时也直接有效的实施途径。
在对生态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过程中,可通过营造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中打造各种丰富的绿地景观系统,并借助水塘、小凹等措施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处理;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绿地的合理布局,可基于现有的城市建筑面积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投资成本,开发各种下沉式绿地来替代集中式的绿地系统,帮助雨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分散处理。
此外,城市还可借助各种人工园林、绿地等,来帮助提升城市的洪水应对能力。
绿地系统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
无论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
这样,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
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能极大地提升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因此,在城市规划时,应该切实融入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并且编制合理的规划措施,运用现代化的规划技术,真正从以往规划理念中脱离出来,使城市规划的效率得到强化,更好地保障天然海绵体的安全性,高效地优化水资源,最终推动城市的建设及发展。
所以,我国政府应该重视海绵城市理论的建设,如此方能使城市雨水处理水平得到提升,最终推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赵鹏,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6,15(2):64-65.
[2]仝贺,王建龙,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35(4):108-114.
[3]高大鹏.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解析[J].科技展望,2016,26(14):42.
[4]班娜.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简析[J].建筑知识,2016,36(04):22.
[5]陈晓伟.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