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陈涉世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 读含答案
• (甲)富贵不能淫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 自《孟子译注》)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 子》)
•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 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 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 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 东野语》)
磨练。
•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 甲)(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 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 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 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中 此之谓也
•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孙叔敖曰:不然。
• 14.翻译(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 (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
害吗?
•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文言文阅读答案】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自序》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史公自序》及答案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2分)【甲】舜厚腻畎亩之中,傅说道布莱雷版筑之间,胶鬲布莱雷鱼盐之中,管夷吾布莱雷士,孙叔敖布莱雷海,百里奚布莱雷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够改为;关在心,衡于虑,而后并作;exile色,厚腻声,而后喻。
进则并无法家拂士,出来则超人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Lizier《孟子?告子下》)【乙】于是论次①其文。
七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必矣!”脱而浅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①次:编次,整理。
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
③缧绁(léi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
④?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
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
⑥麟:猎获一只白麟。
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即公元前122。
18融合文意表述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4分后)(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3)实乃喟然而叹曰:()(4)故述追忆:()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关在心,衡于虑,而后并作。
20.用“?”为【乙】文最后一句断句(共两处)。
(2分)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终了自黄帝始。
北京版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比较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一、作者及作品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因孔子被人称为“圣人”,而孟子仅次于孔子,故被人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是儒家经典著作。
它属语录体散文集。
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部编语文八上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生活哲理】(18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居安思危》【甲】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目,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陸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居安思危》)【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战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选自《孙叔敖遇狐丘丈人》)【乙】弇发于欧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宾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菇骨,饿其体肤,空之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优惠·死于安乐》)【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 怨归之;怒恢会案中于唐。
④ 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 分)敢问何谓三利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2.(1)必先苦其心志(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3) 仆闻之( ) (4)官大者,主恶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2)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答: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2,解释下列加点网在文中的意思。
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要点与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词语解释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梗塞,指不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脸色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之气饿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明白。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辅佐乱其所为:使┅┅错乱、扰乱入则:在里面。
指国内。
如果出则:在外面。
指国外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办法;使┅┅惊动;使┅┅坚韧。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二、重点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能了解他。
《陈涉世家》对比阅读2021年江苏省常州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陈涉世家》比照阅读2021年江苏省常州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日:“敬受命。
”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
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愤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
人之阅历广那么智识高,智识高那么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
羔裘豹饰⑤者, 爱毛而不爱皮板。
抑知无皮板那么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那么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
②裕如:轻松的样子。
③质:ze,精微,深奥。
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那么,有时随机应变。
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
⑥丽:附着。
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7.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吴广素爱人(2)宁有种乎(3)如弈者观谱(4)从古迄今(5)舍注意读史.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
(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人之阅历广那么智识高,智识高那么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对比阅读精选6篇(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对比阅读精选6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牙,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群书治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人恒过______________(2)而后作______________..(3)鲍叔终善遇之______________(4)及小白立______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停两处)(2分)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告讲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内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划分停顿(标一处)若损百姓以奉其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必先苦.其心志②行拂.乱其所为③犹割股.以啖腹④若耽嗜.滋味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
5.【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6.【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与【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明。
答:(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①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②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③乎?人君当④神器⑤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注释】①固:使……稳固②浚jùn疏通,挖深③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④当:主持,掌管⑤神器:这里指国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曾.益其所不能臣闻.求木之长者人恒过.,然后能改2.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断句。
(2处)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表达方式,【乙】文还采用了的表达方式。
5.乙文表达了的观点(用原文的话回答)【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必先苦.其心志入则无法家拂.士仆闻.之官大者,主恶.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可以免于患乎?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4.阅读两文后回答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那句话意思相近?【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3)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4),故述往事,思来者(5)。
注释:(1)摩:通“磨”。
(2)倜(tì,替)傥(tǎng,倘):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3)氐:同“抵”。
(4)通其道:行其道,即实现其理想。
(5)思来者:意思是想到以后的人会有理解自己的。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以动心忍性所以②发于声,而后喻喻(③不可胜记胜④《兵法》修列修列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以中有足乐者B、仲尼厄而作《春秋》作亭者谁C、乃赋《离骚》乃入见D、左丘失明以伤先帝之明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12、断句(断三处)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3、联系甲乙两文,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认识。
9、用这些来知道,明白能够承担、承受编撰10、C11、(2)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
12、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译文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
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shuì,税)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专题39 陈涉世家(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9 陈涉世家(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乙】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武侯曰:“善。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
(划两处)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尝.与人佣耕(2)忿恚..尉(3)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4)顾.而谓吴起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令辱之,以.激怒其众B.武侯浮西河而.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乃.以为西河守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起事其.子武侯其.妻献疑曰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含答案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3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12-15题(共17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管夷吾举于士()(2)行拂乱其所为()(3)及其稍长()(4)或因而抄录()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答:14.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化作春泥更护花C、零落成泥碾作尘D、马作的卢飞快15.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
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答:参考答案12.(1)狱官(2)违背(3)等到(4)有时(每一个小题1分,共4分)13.(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分)(2)太夫人用荻在地上划,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
(2分)14.A.(3分)15.客观因素是:艰苦的生活环境(2分);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
(2分)翻译: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12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12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A征.于色()B而后喻.()C被.服以立()D卒.得反国()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万钟于.我何加焉B.曾益其.所不能其.真不知马也C.由宋君观之.庖丁之.见牛也D.发于声,而.后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13、甲乙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谈谈。
4分14、请为甲文中的观点“生于忧患”补充一个课外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2分1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甲文的作者孟子便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请你选择百家中一种学派,完成下列表格。
4分学说派别代表人物著作名言参考答案: 1 、 A 征验、表现B 明白C 通“披”D终于,最终。
2 、 D3 、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天下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了。
4 、①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陈涉世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亩之中
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
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
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请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
请细读甲、乙两则选段,并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
(3分)
【参考答案】
1.(2分)D (A、动词,去,到;助词,的。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介词,向;动词,行为。
D、都是代词,代人。
)
2.(2分)C、多次(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
B、使……受苦;苦于(秦)。
D、为……而死;死亡,灭亡。
)
3.(3分)如今逃跑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关键点:“亡”“举行=”“等”“死国”,各0.5分;译达意1分)。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缺首句或尾句各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