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合集下载

第一节-心理健康基础

第一节-心理健康基础

导入:提起“心理健康”这个词,同学们会想到什么?1、什么是心理健康?(参照前面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看了这么多定义,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复杂,其实我们只需要知道两点,就是心理健康包含的两层意义:(1)无心理疾病(2)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2、判断题—关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误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先做一些判断题,得出结果,并说说理由(1)只有性格内向的人容易患心理疾病(2)心理疾病或障碍只有在外人看出来时才有必要去求助心理医生(3)坚强的成功的人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4)心理问题也有对错(5)小雨认为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因为觉得自己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和行为(6)心理疾病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7)身体健康不会引发心理不健康(8)有心理问题的人精神都不正常(9)心里不健康是一件令人丢脸的事情(10)所谓悦纳自我,就是要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11)一个现在心理健康的人一辈子都会心理健康(1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和“问题学生”(13)心理由问题就是“变态”(14)只有精神异常的人才应该关注心理健康,自己心理没毛病,无须考虑心理健康问题(15)心理障碍者是另类,很可怕做完结果后,我们先不探讨对错,先来看看心理健康于异常的连续谱3、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心理健康与异常的灰色地带图4、总结常见心理误区:结合我们刚才做的判断题,以及上面讲的内容,看看一般会由哪些对于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误区1:心理不变态就算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有许多种形式,心理变态只是其极端形式而已。

11.第四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第一节概述 (1)

11.第四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第一节概述 (1)

第四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第一节概述思考:说到情绪,你想到人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往今来,文学、艺术都用大量笔墨描述人们的情绪状态,正是由于有了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人们的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

例:喜: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陶陶然乐在其中。

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哀: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怒:怒发冲冠……诗言志,词言情。

(一)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外界刺激)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客观事物经常没有好坏之分,但人的情绪有消极积极之分。

(二)情绪的要素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由三种要素共同构成:1.主观体验: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会体验到积极情绪,如喜爱、崇敬、高兴、幸福、兴奋、快乐等;需要不能满足时,会体验到消极情绪,如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2.生理唤醒:紧张激动时身体、声音发抖,激动兴奋时心跳加快,悲伤时心像压了石头等。

3.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和动作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人真正悲伤的时候,嘴唇的角落都会不自主地往下垂,模眉冷对表示敌意,语调表情:语言表情指的是情绪在音调、节奏速度方面的表现。

例如,高兴时,悲哀时语调低沉、缓慢动作表情: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大家下课搜集,做课前演讲。

(三)情绪与情感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受人的生理性需要制约,而情感受人的社会性需要制约。

(2)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认识心理健康第一节懂得健康价值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健康”、“心理健康”的状态。

2.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全面理解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

准确把握心理健康的意义,懂得健康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导向提问、比较法、课堂讨论四、教学主要内容:课程导入:在这个世界上,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健康是公平的。

我们珍爱生命,就必须珍爱健康;我们热爱生活,就必须热爱健康;我们追求幸福,就必须追求健康。

健康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我们快乐生活的源头,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者性格,如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内敛;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最后,我们每个人面对某人、某事或某物都会有一个因认知的变化而出现情绪变化的过程,如乐极生悲、爱而生恨。

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称为心理。

心理依附于感官和大脑。

如果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感觉器官接收到外部信息,大脑会对之做出认识和反应。

如果这种认识和反应是正确的、积极的,并能带给我们持续的愉悦,使我们能良好地适应环境、参与社会活动,那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

当然,对于心理健康还有许多的解释:有的认为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愉快地适应;有的认为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有的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性,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健康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能够充分促进个人发挥最大潜能,能妥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以下特点: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习、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愉悦感、幸福感很强。

*资料卡片(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绝对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不存在的。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PPT课件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PPT课件

2.精神分析法:
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疾病的原因往往来自童年的经历,潜意识内的冲突,通过分析技术(自由联想、释梦、移情、疏导等)使潜意识里的冲突上升至意识中,一旦病人领悟这些冲突,疾病就可消退。
3.认识重建疗法:
强调认识过程对情绪、行为的影响,认为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适应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异常的思维方式。通过挖掘病人的异常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不合理、不现实的一面,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即可达到改变情绪与行为的目的。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 行心理辅导
1.自我意识辅导。 2.学习辅导。 3.社交辅导。 4.性心理辅导。 5.生活辅导。 6.危机辅导。
二、加强心理健康的维护,对已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疏导和矫治
(一)提供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疏导和教育的过程。
二、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轻微脑功能失调 (二)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 2.分裂性人格。 3.强迫型人格。 4.依赖型人格。 6.反社会型人格。
(三)人际交往障碍
1. 害羞 2. 孤僻 3. 干涉癖 3. 强迫癖
(四)性心理障碍
青少年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以及性意识的觉醒,由于有的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心理发展又相对不成熟,加上对性的好奇和神秘感,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就容易过分追求性刺激,造成性过敏,产生性心理障碍。
第二节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
一、 心理障碍的含义 二、 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三、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心理障碍的含义
心理障碍主要是指认识、情感、意志、人格特征等偏离正常人的心理异常现象。

心理辅导记录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记录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记录中学生心理健康第一节:引言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通过心理辅导记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整情绪,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倾听与表达作为心理辅导师,首先应该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并给予尊重和关注。

在学生遭受挫折或困惑时,我们应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忧虑。

通过有效倾听和积极回应,我们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第三节:情绪调控与压力管理在记录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并教授他们一些情绪调控的技巧。

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舒缓紧张情绪并应对压力。

此外,在指导学生处理负面情绪时也要注意正向激励和支持。

第四节:自尊与自我肯定建立良好的自尊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努力来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鼓励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避免过度批评和否定。

第五节:解决问题与建立目标当学生面临问题或困惑时,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并让他们参与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

记录中可以详细描述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案。

激励并帮助学生在困难中寻求突破和成长,促使他们变得更加坚韧有力。

第六节: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并提供相关指导。

例如,建议学生主动与同龄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积极处理冲突等。

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社交网络。

第七节:成长与自我认同学生在心理辅导中,不仅应该关注解决问题和调整情绪,还应着眼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认同。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发展。

在记录中可以记录学生追求梦想的历程以及获得的成就。

第八节:家庭与学校合作心理辅导过程中,与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机能健全者”的特征:
(1)开放的经验。 (2)协调的自我。 (3)充分信任自己。 (4)无条件的自我关注。 (5)与同事和睦相处。

判断身心健康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5+3”标准:即“五快” 、“三良” “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 说得快、 走得快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这种依据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 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 理健康与否。
“与众不同即变态”
不健康
不健康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优点: 可使心理健康状态客观、具体、可量化,便于比较 和分类,易于操作,反映了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缺点: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现象 都是正态分布 不是所有对平均值的偏离都 意味着心理有问题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以每个社会都有某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行为依据为前提 行为符合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健康。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2)具有良好的社 会适应 良好社会适应者能随 环境改变面对现实; 能与社会保持良好接 触;能积极地自我接 纳与调节。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3)正确的自我 意识
心理健康者能正确认 识自我,客观评价自 我,积极接纳自我。 做到自尊、自强、自 制、自爱适度,正视 现实,积极进取。
心理健康者必定是个快乐者
•乐观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对美好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性。 •不快乐时能适当地宣泄。 •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善于幽默,玩笑自己,快乐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打开心灵天窗培养健康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及其促进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含义与标准1、1948年,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2、1989年,WHO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强调了人的生理与心理、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不可分割性。

3、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衡量个人健康的十大标准: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过分疲劳和紧张;②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③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⑤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⑥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⑧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⑨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1、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心理健康状态;其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减少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2、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高效、满意的状态;狭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3、判断个体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经验、社会适应、统计学、主观感受。

4、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①积极的自我观;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和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生活和理想切合实际;④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⑤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⑨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买足个人的基本需要;⑩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心理 健康基本知识

心理 健康基本知识
(五)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之:学习障碍 心理案例:小丽今年刚刚人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
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 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 没看见这些题,于是父母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 肯做题,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 回寝室。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 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 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 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 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小微企业所有者权益核算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第二节 实收资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留存收益
返回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 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 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企业的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两部分,两者都是 资产的来源,都对资产具有 要求权。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1.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企业所有者只对净资产部分具有所有权,而不是对全
部资产都具有这种权益; (2)企业所有者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 (3)企业所有者以股利或利润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且分配的多少、分配与否与 企业的业绩紧密联系; (4)企业所有者不能在某一确定的日期收回其投入的资本
,只有在企业清算等情况下, 企业的资产在支付了破产、清 算费用并优先偿还负债,如有剩余资产之后,才能在投资者 之 间按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5)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 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形 式收回。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要;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6
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活动 课、课程渗透、团队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小组辅导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 目标是一致的。
三、心理辅导:
7
中学生心理健Leabharlann 的辅导模式 指导模式 治疗模式 发展模式 社会影响模式
8
四、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心理辅导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尊重与理解并重; 学生主体性; 个别化对待; 整体性等。
9
(二)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10
(三)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 2、系统脱敏法 3、肯定性训练(又称:自信训练、果敢
训练) ——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
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 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 行为。 (四)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ABC法”
11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1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 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健康: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 三个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增加了:道德健康
⑶个体心理因素①心理冲突②特殊的人 格特征
4
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⑴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⑵中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⑶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课《我是什么样的人》课件

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课《我是什么样的人》课件

心情故事
小梦同学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同学们经常拿 她的肤色开玩笑,还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女版包青天”,这让小梦感到非 常烦恼。她曾经尝试过抹美白化妆品,结果一脸惨白,又被同学们笑称为 “画皮”。因为自己的肤色问题,她变得自卑又内向。每当看到别的同学 谈笑风生时,她就很羡慕,但又不敢主动和他们聊天,担心受到他们的嘲 笑和冷落。
心海探寻
1.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心 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对自己的身高、外貌、 体重等外部形象的认识;
心理自我:对自己能力、气质、性 格等方面的认识;
社会自我:对自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演的各种社会 角色的认识;
心海探寻
2.学会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 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找到优缺点,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
生理自我固然重要,心理自我和社 会自我更重要,提升自己内在素质,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身心体验馆
活动一:我眼中的“我” 活动程序: 1.请在纸上写下20个描述“我”的词语或句子。 内容要求尽量体现出自己的特质和风格,如:我是一个性格开 朗的人。避免写“我是男生”这样空泛的语句。 2.你的20个 “我”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按照生理自我(如身 高、体重等)、心理自我(性格、爱好等)、社会自我(亲子关 系、同学关系等),将你写的内容进行分类。 3.5-6人为一组,在组内交流分享各自写下的内容。
身心体验馆
讨论与分享:
1.看一看:你对自己积极评价多还是消极评 价多?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在小组交流中,其他同学 认同你写下的评 价吗?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他人眼中的“我” 活动要求: 1.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纸盒。 2.8-10名同学为一组,在便条纸上写下对他人的评价:在 我眼中,你是一个……的人。要求实事求是,写好后将便条纸 放在相应同学的小纸盒内。 3.每个同学打开小纸盒,看一看其他同学给自己的评价。

《健康教育学》第五章 健康心理

《健康教育学》第五章 健康心理

第二节 心理健康概念
判断心理异常与否的基本原则:
①心理活动要和现实环境和谐统一; ②心理活动本身要和谐统一; ③人格要相对稳定
可由以下四个方面来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
(1)统计学方面 (2)临床方面 (3)主观感觉方面 (4)社会适应方面
第二节 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目的是保持并增进个体的健康状态,培养个体良好的 心理素质,增强对各种应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防止不 良适应的出现,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使个体能够 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使 自己的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4大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
的生活。
第二节 心理健康概念
马斯洛和麦特曼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评估;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和控制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里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 基本需求。
艾森克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健康人格的标准
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
(一)奥尔波特. ①自我广延的能力 ②与人交往的能力 ③有安全感和自我承认 ④现实性 ⑤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 ⑥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二)罗杰斯 ①能接受一切经验 ②自我与经验和谐一致 ③个性因素都发挥作用 ④有自由感 ⑤有创造性 ⑥与他人和睦相处

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PPT

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PPT

心理健康教育
去看心理医生或者 去做心理咨询是不 是代表我有“病”?
推荐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心理老师习心理学,你可以向 我提一个问题,你会想问我什么?
第二节 什么叫心理健康?
现在开始请你在心里想一头粉色的大象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动态平衡 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 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和谐契合,能以社会认 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它包括情绪的稳定和心理 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是一个连续谱,是一种动态 过程。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学会适应与学习
2、适应初中学习 1、适应初中生活
3、适应新的伙伴
心理健康教育
食堂探味
江湖百晓 生
人物 探析
办公室历 险记
操场 挥汗
第四节 迎接未来可能性
未来是什么? 是等待你去设计、规划、创造与描绘的空白!
1、心理学是什么? 2、咨询心理问题是不是说明我有病? 3、人人都是心理学专家! 4、粉色大象和蓝色的鲸鱼 5、心理健康是什么? 6、适应校园生活需要怎么做?
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真的很苦恼, 可以向老师们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尊重
心理健康教育
包容
团体契 约
倾听
参与
目录
01 正确认识心理与心理学 02 什么叫心理健康? 03 学会适应与学习 04 迎接未来可能性
第一节 正确认识心理与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你眼中的心理学是?
A、像影视剧里一样神奇,仿佛能洞察人心 B、是一门有趣但难懂的科学 C、可以帮助他人的知识技巧 D、不太了解 ……

心理健康第一课 ppt课件

心理健康第一课 ppt课件
ppt精选版36渐变的过程ppt精选版37ppt精选版38抑郁躁狂适中躁狂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ppt精选版39抑郁症状躁狂症状持久的忧愁焦虑或心境空虚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过度的哭泣不安和焦躁注意和作决定的能力下降精力不足想死或自杀的想法或尝试有罪感无助感和或无望感增加由于进食增多减少致体重或食欲变化睡眠变化社交退缩标准治疗仍不能缓解的躯体症状如慢性疼痛头痛自我评价过高休息和睡眠的需求减少注意分散和焦躁增加身体激越增加刺激性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交谈增加过高的欣快感性欲亢进精力增加非特征性的判断力下降否定增加ppt精选版40丰富的人生经验心理健康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开启一段难忘的心理自由之旅!
5
1.来到学校后你是什么感觉,和你印象中的学校是否一样? 2.你知不知道大学的内涵是什么? 3.来到学校后你最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否有答案? 4.你在享受着军训对自己的磨练,抑或是想尽办法逃避这种艰苦? 5.和同寝室的同学你有没有混熟,是不是和同学们彼此喜欢? 6.你有没有相恋的男(女)朋友,却因身处两地而挣扎在是分是合的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
心 理
意志过程 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
法、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 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21
你知道的心理现象( 效应)都有哪些?
22
演唱会上观众跟着唱歌
23
乘 电 梯 人 总 往 上 看 ?
24
心理课上些什么,采 用什么形式?
躁狂症状
●自我评价过高 ●休息和睡眠的需求减少 ●注意分散和焦躁增加 ●身体激越增加 ●刺激性、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交谈增加 ●过高的欣快感 ●性欲亢进 ●精力增加 ●非特征性的判断力下降 ●否定增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大学所处的年龄又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以这种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发展之路必定是坎坷不平、动荡不安的。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主要为: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管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 5、智力发展水平达到高峰,社会需求迫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
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倾向于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
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三、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
1、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3、心理不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于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五、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生活适应问题 2、学业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与性问题 5、情绪问题 6、生活压力问题 7、就业与择业问题
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种压力综合造成的。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对其期望和要求也相对较高,大学生自我定位也较高,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自然也较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的因素又包括社会竞争的压力、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两个方面。 2、学校环境因素 (1)生活环境的压力 (2)学习环境的压力 (3)个人情感的压力 (4)人际关系的压力 3、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期望值的压力 (2)经济困难的压力 4、自身缺陷因素

心理健康课第二章第一节:了解自我 接纳自我

心理健康课第二章第一节:了解自我 接纳自我

二、接纳自我
(一)“我爱我”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如何看待自 己最重要。从今天开始,学会爱自己,接受 自己。
二、接纳自我
(二)接纳自我的方法
接受自己的形象:对着镜子说“这就是我!”
肯定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换个角度看不足:潘长江 ——“ 浓缩的都是
精华! ”
二、接纳自我
(三)远离自卑,走向自信
在批评中学习
坚定自我、欣赏他人
现实地接受自我 现实地完善自我
小组活动——戴高帽
6~8人一组
由一位成员先起立,介绍自己,如姓名、个性、 爱好等
其他成员轮流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该成员的优 点。需真实、诚恳 依次轮流 在活动中注意观察他人优点;思考他 人评价的自己与自我认识之间的差异。
三、成长,从现在开始——课后作业
制定一个详细的自我改变计划并执行 坚持每天自我肯定和积极暗示 细心观纳自我 快乐成长
第一节 了解自我 接纳自我
课程框架
一、认识自我
二、接纳自我
三、完善自我
说说你对下面人物的认识
如果这是你,会是什么样子?
一、认识自我
(一)“我是谁?” (二)认识自我的方法
一、认识自我
(一)“我是谁?”
我的外表
我所拥有的物质
我的行为 我的社会关系 我的心理特征
一、认识自我
(二)认识自我的方法
自我观察 社会比较 他人评价
你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客观、清晰、全面?
讨 论
上述自我认识中你喜欢自己的哪些方面? 不喜欢自己的哪些方面?准备怎么办?
课程框架
一、认识自我
二、接纳自我
三、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2)强迫动作 强迫洗涤:反复多次吸收或洗涤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 强迫检查:通常与疑虑同时出现。对明知做好的事不放心,反复检查。 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 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
恐惧症
也称“恐怖症”、“恐惧性神经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是一种过分和不合 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完满的 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脱离虚弱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问 题”,也应包含心理上的“完满状态”。
二、 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 结合各种观点,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 1、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3、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5、有健全的人格 6、道德心态的健康 7、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智力活动正常
抑郁症
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生理因素的影响(遗传与内分泌系统) 2、 环境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工作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 3、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 4、 心理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情感因素、意志和 人格因素。
(4)善于利用时间。
通过改变作息时间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神奇三小时”.
早睡3小时,早起3小时,生活和身体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曾极力提 倡“神奇三小时”的概念,鼓励人们自觉早起早睡。比别人早起,没有人或电话的骚扰,清晨做事 精神集中,思路清晰,工作效率高,早起更能增强信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走进神秘的心灵世界
——心理的一般概念教学目标:使掌握心理的一般概念,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心理的实质
2、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
3、无病≠健康
4、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人生就像一串阿拉伯数字:100000……,要使这一大串的“0”有意义,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1”必须健康地站着,而且要站在最前面。

形象的比喻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拥有健康可能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人人都很关心健康,但不一定人人都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只关注生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对另外一种健康——心理健康却知之甚少,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关注。

让我们一同走进神秘的心灵世界,去寻找心理健康的钥匙。

一、教学主要内容
(一)、心理的实质
古代:有人曾猜测人的思维、感觉和做梦等是灵魂或精神的活动。

也有人认为心理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物质,就好像肝脏分泌胆汁。

如气质类型说。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一方面: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依赖于人脑,人的心理活动受到人脑健康状况的制约。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人脑由于外伤、疾病等而受到损伤,它相应的心理活动也相应的失调。

例如:大脑右半球病变时就会引起人的视空间、注意和情绪障碍。

如果人脑受到严重损伤,即使没有死也会变成没有感觉、不能交流沟通的“植物人”。

另一方面:心理是人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

讲述印度狼孩卡马拉的故事
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了脑就没有了心理,但是一个人即使有了大脑,如果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也就没有心理现象的产生。

它体现在:第一,客观现象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人的大脑像一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像“原材料”,如果没有原材料,“加工厂”也就无法生产出任何“产品”——心理活动。

第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脑对事物的反映不同于摄像机对景观的反映,神奇的自然现象、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们去观察、思考、分析和加工。

第三,心理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二)、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情、意。

结合生活实际解说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这就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差
异性,即个性心理。

它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三)、无病≠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科学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表明,一个人的健康不能简单局限于生理的健康,而同时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系
一方面,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另一方面,心理是否健康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乐观、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自我状态能延年益寿。

心理健康有利于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建设性地对待人生,个性得到发展,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自强不息,有较强的耐受抗压能力,在生活各方面都能够做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达到内心世界和客观环境的平衡和谐。

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幸福指数。

三、心理成长训练
阅读心灵感悟中的小故事《史泰龙,被1855次拒绝后成国际巨星》,分享读后感。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心理健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