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上课用)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赤壁赋》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和《赤壁赋》的作者背景。
2. 简述《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赤壁赋》的题目和序言部分,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提问学生对《赤壁赋》的了解和兴趣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赤壁赋》的文言文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分析《赤壁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义。
2. 解读《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赤壁赋》,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赤壁赋》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赤壁赋》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的赤壁之战和相关文化背景。
2. 分析和解读《赤壁赋》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如忠诚、友谊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赤壁之战和中国古代文化背景。
2. 分析并解读《赤壁赋》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创作与表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赤壁赋》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和表现。
教学内容:1. 分析和解读《赤壁赋》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和表现《赤壁赋》中的场景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分析并解读《赤壁赋》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和表现,如绘画、表演等。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赤壁赋》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赤壁赋讲课讲稿ppt课件
通过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苏 轼豪情壮志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的影响
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 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苏轼个人的文学成就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
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 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
材之一。
03
创作风格
苏轼的文风特点
01
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意境高远
赤壁赋的意境高远,将自然和人生 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 同时,也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形式新颖
赤壁赋的形式新颖,打破了传统赋 体的限制,以散文笔法写赋,使文 章更加自由奔放,富有创意。
04
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 作,代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成
。
赋中苏轼借赤壁之战的典故,表 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
考与感悟。
赤壁赋的创作年代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创作了《赤壁赋》,时年 45岁。
正是这一时期,他遭遇了人生 中的重大挫折,被贬至黄州。
《赤壁赋》的创作地点在黄州 赤鼻矶,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 黄冈市黄州区。
02
文章主旨
文章结构
02
03
豪放奔放
苏轼的文风以豪放、奔放 为主要特点,他的文章常 常具有气势磅礴、挥洒自 如的魅力。
才情横溢
苏轼才华横溢,他的文章 中常常展现出他对各种文 学形式的精湛造诣,如诗 、词、散文等。
自然洒脱
苏轼的文章自然洒脱,不 拘泥于形式,善于运用自 然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 思想和感情。
赤壁赋的语言特色
艺术表现
赤壁赋还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如细腻的心理描 写和生动的场景描写等。
赤壁赋上课实用课件
屡次得 到
给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面对大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 在哪里呢?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
重点语句翻译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明月从东山上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苍茫广阔的江面。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 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学习第三段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 颗谷粒
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赤壁赋(上课)
《赤壁赋》苏轼教学过程:一、导入梁衡曾经这样说过:“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
从苏轼乘风归去的公元一一零一年算起,已有九百多年,当我也乘风归去并转世投生时,应该有一千年了吧,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轼,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
”苏轼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这篇《赤壁赋》中感受东坡跳动的脉搏。
二、出示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重要文言知识2、反复诵读,体悟作者精神世界的蜕变三、温故知新(检测)【过渡语】:1079年(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史称“乌台诗案”。
在狱中,苏轼几近丧命,终于在含冤103天后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地势极其偏远,生活困苦,远离繁华。
这对好交朋友、豪爽豁达的苏轼来说非常不适应,为了纾解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夜游赤壁,写下了这篇名扬千古的《赤壁赋》。
四、反复诵读,体悟作者情感变化(一)初读:自由诵读,找出每一段概述作者情感的词句乐——悲——喜(二)再读:体悟作者情感变化1、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1)赏景之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这里主要勾勒了秋风、秋月、秋水所绘制的美丽夜景,可谓秋风爽、秋月明、秋水旺,真是景美而情欢。
(2)纵游之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意飘荡,不知东西!这种迎风破浪、任意驰骋的壮举能使人胸中所积聚的郁愤在瞬间得到释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时乐到了顶点,仿佛自己超脱了凡尘,化做仙人,“欲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用自己的诵读,感受作者此时的快乐)2、第二、三自然段作者情感由乐转悲,而且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展开,分角色扮读,思考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悲又从何而来?(联系作者经历)明确:生命的短暂渺小而又无法超越当年的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破荆州,下江陵”,一路势如破竹。
【实用】《赤壁赋》教案4篇
《赤壁赋》教案【实用】《赤壁赋》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赋》教案篇1【理论支持】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的方面的发展。
据此我们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让学生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
【教学目标】1.人文性: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历程;2.工具性: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冯()虚御风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溯()流光渔樵()幽壑()嫠()妇苏子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江渚()一叶之扁()舟举匏()樽而相属()寄蜉蝣()于天地二、知人论世苏轼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赤壁赋讲课实用课件
02
赤壁赋背景介绍
苏轼生平简介
0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 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02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自幼聪慧 好学,21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
02 苏轼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 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在演讲中的应用
01
02
03
情感表达
《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借 景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 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来增强 演讲感染力。
逻辑层次
《赤壁赋》中的层次分明, 可以借鉴其层次结构来组 织演讲内容,使演讲更有 条理。
语言表达
《赤壁赋》的语言优美、 精炼,通过学习和模仿可 以提高演讲表达能力。
在人生哲学中的应用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回顾
赤壁赋的文学价值
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本课程总结
赤壁赋中的情感表达 赤壁赋对后世的影响
课程重点解析
本课程总结
深入剖析赤壁赋中的 情感变化
分析赤壁赋的主题思 想和意义
探讨赤壁赋的文学技 巧和修辞手法
本课程总结
课程难点解析 分析赤壁赋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讲解赤壁赋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 探讨赤壁赋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语言艺术解析
总结词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文章的语言艺术非常出色,苏轼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文章语言既优 美又富有表现力。同时,苏轼还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使得 文章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04
《赤壁赋》的文学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有关《赤壁赋》教案3篇
《赤壁赋》教案有关《赤壁赋》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写作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
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赤壁赋上课用精品(公开课)
所以,苏轼是——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 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 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
你认为当时真有 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他们所表 现的人生态度有 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学习目标
• 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 反复诵读,提高诵读能力,体 会作者情感变化。 • 感悟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诵读感悟
对照注音,结合注释,自由阅读 ,把握文章大意。
10、酾酒( shī ) rénxū) 2、桂棹( zhà ) 11、横槊( shuò )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 qiá ) o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lí ) o 5、嫠妇( 14、匏尊( pá ) 6、愀然( qiǎo) 15、蜉蝣(fú u yó ) 1、壬戌(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 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 喜悦。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 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 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 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 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白 纵露 一横 苇江 之水 所光 如接 天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 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
《赤壁赋》(上课)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 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
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三段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请结合原文具体 分析。 明确:对比。 ①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 ②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 之无穷)的对比生悲 ③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 对比生悲。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 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全文梳理
结构
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情感
(乐)
(转悲) (悲)
(转喜) (乐)
课文总结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 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 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 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 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 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 感情变化。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 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 之下。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赤壁赋教案(优秀6篇),仅供参考。
《赤壁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较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上课用)
飘飘乎如遗 留在何处;多么飘逸
世独立,羽 呀,好像飞离尘世,
化而登仙。 独自存在,变成了神
仙,登上仙境。
19.12.24
1、第一段作者写了什么样的 景?找出相关语句,并请你 用一个或几个词概括第一段 景物的特征。
2、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 的心情?
3、你最欣赏第一段的那一句 或那几句,为什么?
19.12.24
怎样理解作者在官场失意之时 的“乐”情?
——作者积极入世,抱负远大, 但却人生失意,在激烈竞争中 屡遭贬斥。谪居黄州,倍感苦 闷,但对生活却从未失去信心, 常借游赏山水之机,力求排遣 郁闷心情。
19.12.24
文章乐——悲——乐的感情变化是 通过写景、抒情、议论表现出来的, 试具体分析。
整体把握课文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 -悲观 苏子-乐观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的感情 是如何变化的?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19.12.24
研习第一段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
渺沧海之一粟。 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 风。”
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 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 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 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 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 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 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 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②歌声和箫声的内容是什么呢? 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3)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辞藻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领会作品所蕴含的哲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辞藻美、意境美和哲理美;(3)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解析《赤壁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2)深入理解《赤壁赋》的哲理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2)介绍《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历史人物、事件;(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辞藻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欣赏古文;(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锻炼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赤壁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2)解析课文中的辞藻美、意境美和哲理美;(3)阐述《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赤壁赋》全文;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赤壁赋课件正式上课用ppt
•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
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 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 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 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 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 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 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 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 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 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 轼 书 法
苏轼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自 问 身 心 余 如 似 题 平 不 已 金 生 系 灰 功 之 之 山 业 舟 木 画 , 。 , 像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 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 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 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赤 壁 赋
苏 轼
宋 苏 轼
·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 ,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 以前通常认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认为赤壁 古战场位於湖北南部蒲圻县境。但近年有资料考证,著名的三国赤 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三国时,曹操率2O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 皆捷,後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於赤壁。诸葛孔明借东风, 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 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 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 即为游览胜地。 明人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 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 壁二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 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 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 ),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 ,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 (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 ,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 前、後《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 内有百馀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处处是东坡居士的墨宝诗 词,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赤 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其中苏轼书 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解放以来,各级政府对 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 九八七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 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赤壁赋》。
本文是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操所作,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和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曹操东征赤壁、周瑜设计火攻、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体会文中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本课生字词。
难点: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体会文中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曹操、周瑜、诸葛亮等英雄豪杰的形象和英勇事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6.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赤壁赋板书内容:曹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周瑜:英俊潇洒,智谋过人诸葛亮:神机妙算,借东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
答案示例:我喜欢曹操,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的英雄豪杰有什么看法。
答案示例:我觉得课文中的英雄豪杰都非常厉害,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赤壁赋》上课用ppt
翻译与理解
客喜而 笑,洗盏更 酌。肴核既 尽,杯盘狼 藉。相与枕 藉乎舟中 , 不知东方之 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 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 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 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 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 已经发白。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 欢喜。但作者的这种和超 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 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 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 的抑郁和悲伤。
赤壁赋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 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 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 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赤壁,山名,一今湖北武昌西赤 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 操。一在今湖北黄冈,即苏轼游 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 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 没有弄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记
苏轼
黄州少西,山麓半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 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时曹公败归华容,路 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 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使纵火,则吾无遗类矣。” 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 县,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秀才来相别也,因此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 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上有栖鹘。 坐念,孟德,公谨,如昨日耳!适会范子丰兄弟来,遂书 以与之。
翻译与理解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 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人说:“‘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 客曰:"'月明星稀 ,乌 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 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 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 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 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 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 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 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 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 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 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 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 空 ,酾shī酒临江 ,横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 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 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 在哪里呢? 而今安在哉?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ppt课件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 面旷远迷茫。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泛舟赤壁有何感受?心情如何?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客人三问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最后须合问臾:而,今安在哉; 。
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 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 第(二)层 转写自己 幻想不能实现:托遗响于悲风;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第四段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第四段:思考讨论3分钟
1、苏子的随遇而安、豁达乐观体现在哪里? 2、苏子用水、月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
3、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 象、真切。
4、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转折过渡。
朗读课文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背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 。”客有 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第三段
客人又为何而悲?
适用上课的教案《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 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 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 响于悲风。
公开课《赤壁赋》教案
公开课《赤壁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赤壁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文学手法。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和区别。
运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从《赤壁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分析并欣赏《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2.2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理解并解读《赤壁赋》中的深层含义。
将《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赤壁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发学生对赤壁的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赤壁赋》的主题和意义。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中的词句和文学手法。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赤壁赋》中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赤壁赋》中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赤壁赋》中的知识和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强调《赤壁赋》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口头报告、写作等多种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 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 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 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 止而休焉。
1、达:显达,在仕途上顺利得志。穷:困顿,在仕途上困窘不得志。 2、盖:副词,表不肯定。3、蕴其所有:指怀抱理想和才干。蕴:蓄藏。 4、放:放任、纵情。5、兴于怨刺:兴起怨恨、讽刺的念头。怨刺:怨恨、 讽刺。6、道:表达出。羁(jī)臣:即“羁旅之臣”,指旅居在外或被贬 谪的官员。7、工:精美。8、殆:大概、怨怕。穷:使……穷。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 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 切。
箫,管乐器,是中国传统的民族 乐器。其音色圆润、浑厚、柔和,但 音量较小。有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 因此极适于演奏较为哀婉的乐曲。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 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赋是介于古韵、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由 《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 “赋者,铺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文采,摩写事物,抒发情志)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 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满目春愁陇树烟。 艳质已随云雨散, 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伤友人悼吹箫妓》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 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湖州谢上表》
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被贬黄州。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1,夫岂然哉?盖世所
传诗者2,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3, 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4,见虫 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 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5,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6, 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7。然则非诗之能穷 人,殆穷者而后工也8。 ——《梅尧臣诗集序》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杨慎)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王勃: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 数。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 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 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 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 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 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 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 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 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 髓……虽怀憻(tǎn)于时,
。非兄仆岂 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
“杜子美困厄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 以来,一人而已。”
儒、释、道的思想影响
儒:积极入世, 忧国忧民
佛:精通佛理, 不计得失
道:好学老庄, 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 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 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 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 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唐古文运动 之初,用古文笔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称 “文赋”,以区别于六朝“骈赋”。苏轼的《赤壁 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 围绕自己之“志”,创造清新的意境,描写优美的 景物,抒发真挚的情感。
1037年—1101年
1057年,中进士,21岁。同年母丧,服孝三年。 1061—1066,任凤翔判官,后任职史馆。 1066年,父丧,服孝三年。 1069—1079,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太守。 1079—1084年,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1084—1094年,复启用,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 兵部、礼部尚书。 1094年,谪居惠州。1097年,谪居海南儋州。1011年,北返, 往常州,病逝,年64岁。
面对如此美景,客缘何而悲?
功业难成
悲
物是人非 人类渺小
人生苦短
超脱不得
……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1.带有隐居之意。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 2.“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
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 ,见妇 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 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 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 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 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 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
狱中寄子由
予以事系御史 台狱,狱吏稍见 侵,自度不能堪, 死狱中,不得一 别子由,故和二 诗授狱卒梁成, 以遗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 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 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 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因在新 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皎:形容月光洁白明亮。 佼:通“姣”,美好。 僚:通“嫽”(liáo),俏丽。 夭绍:女子体态轻盈。 舒窈纠:女子举止娴雅婀娜。窈纠,通“窈窕”。 劳心悄:忧心深重的样子。劳,悄,忧愁貌。 懰(liǔ):美好,妩媚。忧受:步态优美。 燎(liǎo ):光彩照人的样子/明白,明了。 惨:通“躁”,因忧愁而烦躁不安貌。
——杜甫《旅夜书怀》 3、追求自由,求得精神放松的象征。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古代 知识分子,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 得精神的自由。
东赤
坡壁
本何
是须
——
借问
清 代
山出
诗 人 朱
川处 。,
日
浚
苏子与客是否有同样的悲伤?
♦味古今人生共情
在对宇宙的体察中,我们感受到了个体的渺小和 短暂。
——《庄子·齐物论》
一个人寿命长短,是勉强不来的。我哪里知道,贪生并不是迷 误?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不知回归故 乡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会懊悔他从前求生呢?梦中饮酒 的人,天亮了以后在哭泣。梦中哭泣的人,天亮了以后去畋猎。 梦之中又有梦,而且在梦中时并不自知是在做梦。
思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 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羊祜(hù)喜游山水,风景美好 的日子,一定到襄阳城南的岘(xiàn) 山游乐,饮酒赋诗,终日不倦。有次, 羊祜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 说:“自从有了宇宙便有此山,自古 以来的贤达高士,像我和你们一样, 登上此山眺望游乐的不知有多少,但 都湮没无闻了,想来令人悲伤。如死 后有知,我的魂魄仍会登此山的。” 邹湛说:“您老德冠四海,道接前哲, 美好的业绩和名望一定和岘山一样永 存于世,至于我等之人,才像您说的 会湮没无闻啊!”
悟“乐”之理
苏轼是如何劝慰客人的?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 的盈虚,来说明个人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但整 个人类代代相承,却是永恒的。
(2)从“取与不取”的角度: 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
份天然的馈赠。
“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 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同‘祈’)生乎!梦饮酒 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