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肌肉牵伸技术图谱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肌肉牵伸技术资料
要点三
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
牵伸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要点一
要点二
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牵伸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
提升运动表现
牵伸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反应速度,增强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升运动表现。
要点三
缓解工作压力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肌肉,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柔韧性,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的练习方法简单易学,不需要专门的器材和场地,可以在家中、办公室或健身房练习。
动态肌肉牵伸技术
动态肌肉牵伸技术是通过缓慢地活动关节来牵伸肌肉,持续时间一般为10-15秒钟。
动态肌肉牵伸技术适用于大多数肌肉,可以有效改善肌肉柔韧性,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牵伸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身体姿势
牵伸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身体姿势,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促进身体健康
牵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肌肉牵伸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04
肌肉牵伸技术的练习方法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
静态肌肉牵伸技术是一种基本的牵伸技术,通过维持一个特定的姿势不动来牵伸肌肉,持续时间一般为15-30秒钟。
肌肉牵伸的定义
肌肉牵伸的原理
肌肉牵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排出肌肉中的代谢产物,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肌肉牵伸还可以刺激本体感受器,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肌肉牵伸可以改善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肌肉收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肌肉牵伸的种类
(参考资料)肌肉牵伸技术课件
15
非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2.结缔组织的成份:3种形式的组织和非 纤维的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由旋转胶原结晶组成,抵抗 张力变形及反应组织的强度和硬度 弹性纤维:提供延展性 网状纤维:占组织绝大多数成分 基质:是含水分的有机胶质,可以降低 纤维间的摩擦,运送养分及代谢产物
16
非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3.非收缩组织的机械性质:与它们所含的胶原 及弹性纤维的比例相关,也与纤维的结构方向 有关。 肌腱中: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抵抗张力最大 皮肤中:胶原纤维任意排列,抵抗张力最弱 韧带及关节囊:胶原纤维排列介于两者之间
14非Βιβλιοθήκη 缩组织的机械特性应力应变曲线:描述组织结构的机械力量。
①弹性范围:起初应变是与物质抵抗外力的饿能力呈正比 ,当外力解除后,组织能回到其原始大小及形状。 ②弹性限度:指组织无法恢复其原始大小及形状的临界点 ③塑形范围:指超过弹性限度到组织断裂之间的范围 ④降伏力:指超过弹性限度使组织产生永久变形的外力 ⑤紧缩:指组织相对较弱的部分,只需较少的力量就会产 生形变 ⑥衰竭:指组织的完全性断裂
由肌动蛋白及肌凝蛋白的横桥组成。产 生肌肉收缩和放松。
11
可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2.可收缩单元对牵伸的机械反应: 当肌肉被动牵伸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当到 达横桥分裂点时,肌丝滑开纤维延长 肌肉如果固定不动一段时间,其蛋白质及线粒 体减少,导致肌肉萎缩及无力 肌肉在以短缩位置下固定不动,会导致结缔组 织数量增加 肌肉在较长的位置下固定不动,会使肌小节串 联数目增加,肌肉适应于新的长度
17
ⅱ延长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三种基本方法可以延长肌肉肌腱单元中可收缩 及非收缩的组成: 徒手或机械的被动牵伸 主动抑制 自我牵伸
所有牵伸过程都必须先由低强度的主动运 动或治疗性的热疗将欲牵伸的组织加温预热。 功能性活动
非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2.结缔组织的成份:3种形式的组织和非 纤维的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由旋转胶原结晶组成,抵抗 张力变形及反应组织的强度和硬度 弹性纤维:提供延展性 网状纤维:占组织绝大多数成分 基质:是含水分的有机胶质,可以降低 纤维间的摩擦,运送养分及代谢产物
16
非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3.非收缩组织的机械性质:与它们所含的胶原 及弹性纤维的比例相关,也与纤维的结构方向 有关。 肌腱中: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抵抗张力最大 皮肤中:胶原纤维任意排列,抵抗张力最弱 韧带及关节囊:胶原纤维排列介于两者之间
14非Βιβλιοθήκη 缩组织的机械特性应力应变曲线:描述组织结构的机械力量。
①弹性范围:起初应变是与物质抵抗外力的饿能力呈正比 ,当外力解除后,组织能回到其原始大小及形状。 ②弹性限度:指组织无法恢复其原始大小及形状的临界点 ③塑形范围:指超过弹性限度到组织断裂之间的范围 ④降伏力:指超过弹性限度使组织产生永久变形的外力 ⑤紧缩:指组织相对较弱的部分,只需较少的力量就会产 生形变 ⑥衰竭:指组织的完全性断裂
由肌动蛋白及肌凝蛋白的横桥组成。产 生肌肉收缩和放松。
11
可收缩组织的机械特性
2.可收缩单元对牵伸的机械反应: 当肌肉被动牵伸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当到 达横桥分裂点时,肌丝滑开纤维延长 肌肉如果固定不动一段时间,其蛋白质及线粒 体减少,导致肌肉萎缩及无力 肌肉在以短缩位置下固定不动,会导致结缔组 织数量增加 肌肉在较长的位置下固定不动,会使肌小节串 联数目增加,肌肉适应于新的长度
17
ⅱ延长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三种基本方法可以延长肌肉肌腱单元中可收缩 及非收缩的组成: 徒手或机械的被动牵伸 主动抑制 自我牵伸
所有牵伸过程都必须先由低强度的主动运 动或治疗性的热疗将欲牵伸的组织加温预热。 功能性活动
肌肉牵伸技术(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肩后伸肌群牵伸
肩前屈肌群牵伸
一、肩部肌肉
2.肩部后伸
牵伸肌群:肩关节前屈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后伸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俯卧位,上肢放在体侧,前臂及手 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 放在肩胛骨上固定肩胛骨,下方手从掌侧握住 肘关节。
肩部后伸牵伸手法:下方的手从掌侧托起肱骨 远端,将肱骨被动后伸至最大范围,以拉长肩 前屈肌群,注意固定好肩胛骨后部并防止代偿 运动。
手放松。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
从内侧握住肘关节/肱骨远端的后方,下方手放 在肩胛骨腋缘固定肩胛骨。
返回
一、肩部肌肉
1.肩部前屈
牵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围,以拉长肩后伸 肌群。牵拉大圆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牵拉背阔肌。 上方的手将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关节后伸肌群。
前臂伸侧和双手背接触墙壁,上身向前,同时 屈肘,借助上身重量以达到牵伸肘肌群,增加 屈肘活动范围。
返回
二、肘部肌肉
2.增加伸肘活动范围 患者背向床头坐,双手握住 扶手。伸肘,上身向前,借助上身重量牵伸屈 肘肌群。
屈 肘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
3.同时增加屈伸肘关节活动范围 悬吊肋木或双手握住单杠, 双足悬空,借助身体重量 牵伸肩、肘部肌群。
肘部旋后肌群牵伸
肘部旋前肌群牵伸
返回
二、肘部肌肉
㈡自我牵伸
1.增加屈肘活动范围
A.坐位:在牵伸侧肘窝处放一毛巾卷,将肘关节支持在 治疗床上,非牵伸侧手握住前臂远端,屈肘至最大范围, 以牵伸肱三头肌。
伸 肘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上肢肌肉牵伸训练的操作方法
手臂外侧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一只手臂伸直,手掌朝下,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腕,轻轻向外侧拉动,直至感受到手臂外侧肌肉伸展。
注意保持姿势稳定,避免扭伤手腕伸直,用另一只手轻轻向下拉动手掌,直至感受到手腕部位的伸展感。
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手腕不适。
确保肩部放松,不要让肩膀提起。
背部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双手抬过头顶,手掌相对,慢慢向后伸展手臂,同时用腰部稍微向前倾,直至感受到背部肌肉伸展。
确保动作平稳流畅,避免过度用力。
手臂内侧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一只手臂伸直,手掌朝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腕,轻轻向内侧拉动,直至感受到手臂内侧肌肉伸展。
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拉伤手腕。
上肢肌肉牵伸训练的操作方法
训练项目
动作描述
注意事项
肩部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一只手臂从侧面上举至头顶,用另一只手臂轻轻拉住肘关节,向相反方向施加轻柔压力,使肩部得到牵伸。
确保动作温和而持续,避免过度拉伸造成不适感。
胸部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手掌相对,缓慢地向两侧拉开双手,直至感受到胸部肌肉牵伸。
站立或坐姿,将一只手臂伸直,手掌朝下,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腕,轻轻向外侧拉动,直至感受到手臂外侧肌肉伸展。
注意保持姿势稳定,避免扭伤手腕伸直,用另一只手轻轻向下拉动手掌,直至感受到手腕部位的伸展感。
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手腕不适。
确保肩部放松,不要让肩膀提起。
背部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双手抬过头顶,手掌相对,慢慢向后伸展手臂,同时用腰部稍微向前倾,直至感受到背部肌肉伸展。
确保动作平稳流畅,避免过度用力。
手臂内侧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一只手臂伸直,手掌朝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手腕,轻轻向内侧拉动,直至感受到手臂内侧肌肉伸展。
注意控制力度,避免拉伤手腕。
上肢肌肉牵伸训练的操作方法
训练项目
动作描述
注意事项
肩部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一只手臂从侧面上举至头顶,用另一只手臂轻轻拉住肘关节,向相反方向施加轻柔压力,使肩部得到牵伸。
确保动作温和而持续,避免过度拉伸造成不适感。
胸部伸展
站立或坐姿,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手掌相对,缓慢地向两侧拉开双手,直至感受到胸部肌肉牵伸。
运动治疗技术—牵伸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牵伸技术方法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被动牵伸 徒手被动牵伸
被动牵伸 机械牵伸
主动牵伸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牵伸技术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其他辅助方法
检查和评估
牵伸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 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 同时还要评估活动受限的肌肉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 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徒手牵伸程序的应用
1.治疗师位置 治疗时,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与牵伸动作平面平行,一侧手固 定在牵伸肌肉的近端附着点,一侧手置于远端附着点。除特别说明外,凡 是靠近患者身体的手称内侧手,远离患者身体的手称外侧手;靠近患者头 部一侧的手为上方手;靠近患者足部一侧的手为下方手。其他位置术语与 标准解剖位相同,即靠近腹部为前,靠近背部为后,靠近头部为上,靠近 足部为下。
分类
当肌肉、肌腱、关节囊或皮肤损伤后,组织的纤维性病变而形成的挛缩称 为纤维性粘连。纤维挛缩存在时间越长,正常肌肉组织被粘连组织、瘢痕 组织取代得越多,而缓解就变得非常困难。
分类
正常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如果由于某些病理性原因被大量的非伸展性组织如 骨、纤维组织所替代,使软组织永远失去了延长的能力,称为不可逆性挛 缩。常见于关节长期慢性炎症、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通常不能通过保 守治疗来缓解,而需要手术松解。
2.牵伸具体步骤 首先将肢体缓慢移动,通过自由未受限的活动范围,直到组织的受限点, 能显感受到阻力;一侧手牢固地固定近端,另一侧手移动远端;在牵伸跨 关节肌肉时,要先实施单关节伸方法,然后再多关节牵伸,为了尽量减少 小关节承受的压力,先牵拉远端关节然后再牵拉近端关节。
3.牵伸后动作 牵伸后,在伸展的位置上冷敷牵伸后的软组织,冰敷可将牵伸时的肌肉微 创损造成的酸痛减至最低程度,但软组织在延伸的位置上冷却,比较容易维 持增加的关节活动度;无论种模式的牵伸训练,都要提供给患者在新获得 的关节活动范围做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并且通过模拟在新获得的活 动度下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巩固疗效;建立和强化拮抗肌在 新的活度范围内的肌力,以便有足够的神经肌肉控制和稳定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目的:牵伸胸部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患侧肩部置于治疗床外, 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可呈屈曲位。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被牵伸侧,内侧 手固定肩部,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 牵伸手法:外侧手将患侧上肢朝地面方向牵 伸至最大活动范围,牵伸肩关节水平内收肌群。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增加肩胛骨的活动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外旋
牵伸目的:牵伸髋内旋肌群。 病人体位:病人俯卧,伸髋屈膝90°。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牵伸侧,上方手按压 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外踝处。 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骨盆,下方手将小腿向内 旋转至髋部外旋最大范围,以牵拉髋内旋肌群。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内收
牵伸目的:牵伸髋外展肌群。 病人体位:健侧卧位于床边,在上面的牵伸侧下肢 取伸髋位,在下面的非牵伸侧下肢取屈髋屈膝90°位。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于病人背后,上方手置于髂嵴 上固定骨盆,下方手按在牵伸侧股骨远端的外侧。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髂嵴固定骨盆,下方手缓慢 向下方做牵伸动作。
牵伸目的:牵伸股直肌,同时增加伸髋和屈膝 活动范围。
病人体位:俯卧位,牵伸侧下肢稍屈膝,非牵 伸侧下肢伸膝。
治疗师手的位置及牵伸手法:上方手保持髋关 节完全伸直,下方手握住胫骨远端向上做后伸 髋关节的动作,并逐渐尽可能多地屈膝。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外展
牵伸目的:牵伸髋内收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牵伸侧,上方手放在 对侧大腿内侧,下方手从腘窝下托住牵伸侧大腿。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支撑病人大腿的远端,保 持对侧下肢轻度外展来固定骨盆;下方手尽可能 外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内收肌。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增加肩胛骨的活动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外旋
牵伸目的:牵伸髋内旋肌群。 病人体位:病人俯卧,伸髋屈膝90°。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牵伸侧,上方手按压 臀部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外踝处。 牵伸手法:上方手固定骨盆,下方手将小腿向内 旋转至髋部外旋最大范围,以牵拉髋内旋肌群。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内收
牵伸目的:牵伸髋外展肌群。 病人体位:健侧卧位于床边,在上面的牵伸侧下肢 取伸髋位,在下面的非牵伸侧下肢取屈髋屈膝90°位。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于病人背后,上方手置于髂嵴 上固定骨盆,下方手按在牵伸侧股骨远端的外侧。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髂嵴固定骨盆,下方手缓慢 向下方做牵伸动作。
牵伸目的:牵伸股直肌,同时增加伸髋和屈膝 活动范围。
病人体位:俯卧位,牵伸侧下肢稍屈膝,非牵 伸侧下肢伸膝。
治疗师手的位置及牵伸手法:上方手保持髋关 节完全伸直,下方手握住胫骨远端向上做后伸 髋关节的动作,并逐渐尽可能多地屈膝。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髋关节外展
牵伸目的:牵伸髋内收肌群。 病人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 治疗师手的位置:站在病人牵伸侧,上方手放在 对侧大腿内侧,下方手从腘窝下托住牵伸侧大腿。 牵伸手法:上方手按压支撑病人大腿的远端,保 持对侧下肢轻度外展来固定骨盆;下方手尽可能 外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拉内收肌。
康复治疗4 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⒉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 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 , 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 的缩短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 系
返回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⒊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 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 肉中能源物质缺乏, 肉中能源物质缺乏 , 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 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 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返回
一、肩部肌肉
一、肩部肌肉
3.肩部外展 3.肩部外展 牵伸肌群:肩内收肌群。 牵伸肌群:肩内收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牵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 90°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托 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 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
返回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收缩—放松—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收缩—放松”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返回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
返回
一、肩部肌肉
5.肩关节外旋 5.肩关节外旋 牵伸肌群:肩内旋肌群。 牵伸肌群:肩内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外旋(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外旋(以牵拉肩内旋 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 的位置(30°~45°),如果肩关节稳定则外 的位置(30° 45°),如果肩关节稳定则外 展至90 90° 屈肘90 90° 展至90°、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的一侧,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的一侧,外侧 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握住前臂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