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1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合集下载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说明对外净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

答:对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

贸易余额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般用NX 表示。

对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关系分析如下: 由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可以得到:Y C G I NX --=+同时,S Y C G =--,因此,S I NX =+,即S I NX -=。

这个等式表明了国家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本流动()S I -与国家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之间的关系。

国外净投资对应该恒等式的()S I -部分,它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余额。

在开放经济中,国内储蓄无须和国内投资相等,因为投资者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贷出或借入资本。

贸易余额对应恒等式NX 部分,它是出口和进口的差额。

这样,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国家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家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在现实中看到的一般是名义汇率,它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它不能反映两种货币实际价值的变化。

实际汇率有时被称为贸易条件,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购买力水平,并可用来衡量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

在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是: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的比率,即()/e P P ε*=⨯,其中ε是实际汇率,e 为名义汇率,P 为国内物价水平,P *是外国物价水平。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

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1.试论述企业的目标。

请谈谈企业除利润外的其他目标,这些目标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关系如何。

答:(1)企业的目标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直是经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尽管在企业目标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一种能完全替代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观点。

企业之所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于企业所有者仍是企业利润的最后归属者、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等。

根据利润最大化假设建立的厂商模型,可以得出有关厂商行为的可供检验的理论假说。

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即:TR TC π=-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 d d 0d d d R C Q Q Q π=-=,即d d d d R C Q Q =。

由于d d R MR Q=,d d C MC Q =,所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 MC =。

企业需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以获取最大利润。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R MC =的基础上,MR MC =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2)企业的其他目标①销售收入最大化。

鲍莫尔认为,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组织中,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并不是企业直接的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委托经理(代理人)做出的。

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之间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对经理人员的地位、声望和收入的影响大于利润。

因此,经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转而追求其他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

②经理人员效用最大化。

威廉姆森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公司经理的行为,经理人员除追求正常的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之外,可能还追求诸如职工规模、个人名声等其他效用目标。

③满意利润。

西蒙认为利润最大化假设是不现实的,现实中确定产品的需求函数非常困难。

要求经理利润最大化会遇到三个障碍:一是由于信息汇集能力的局限性,要制定出完全可能的方案几乎不可能;二是由于人类计算能力的有限性,对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精确计算也是不可能的;三是经理不一定具有固定不变的偏好函数。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圣才出品】

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11.1 课后复习题详解1.设一厂商能实行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

它会定的最低价格是什么?它的总产量是什么?答:厂商会定的最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总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即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的交点。

如图11-1所示,由于厂商能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向每个顾客索取其保留价格,由于各个消费者被索取的正好是他们愿付的最高价格,因此边际收益不再与厂商的产量决策相关,相反,从销售每个额外单位所增加的收益就简单地等于顾客为这个单位所付的价格,因而它由需求曲线给出。

因为价格歧视并不影响厂商的成本结构,各额外单位的成本仍由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给出。

因而,从生产和销售每个增加的单位所得到的利润就等于需求与边际成本之差,只要需求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能通过扩大生产而增加利润,并且它一直这么做,直到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图11-1中,此时总产量为,价格为。

图11-1 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2.汽车推销员是怎样实行价格歧视的?正确利用价格歧视的能力是怎样影响他或她的收入的?答:(1)由于汽车推销员一般将价格差额作为其利润,所以推销员可以通过达成协议将其一部分利润转让给顾客,也可以坚持要求顾客支付汽车的牌价,通过这种方式,推销员可以实行价格歧视。

(2)一个好的推销员知道怎样区分顾客,他能够确定哪些顾客如果得不到一个可观的折扣就会转向其他卖者。

因此似乎要离开到别处购买的顾客可以得到大的折扣,而匆匆忙忙的顾客只能得到一小部分或者得不到折扣。

因此,正确利用价格歧视的能力与汽车推销员的收入是正相关的。

3.电力事业公司常常实行二级价格歧视。

为什么这可能会改善消费者的福利?答:(1)二级价格歧视指通过对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区段”索取不同的价格。

电力公司一般都存在着规模经济,从而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故电力公司可以增加产量同时降低价格。

分段定价价格小于垄断定价。

因此电力公司实行二级价格歧视,能够增加自己利润,同时也可以改善消费者的福利。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11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博弈论概述1.博弈论及其发展(1)博弈论的研究对象博弈又称为对策或游戏,是指一些人或组织在“策略相互依存”情形下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状态。

博弈论就是研究在博弈情况下博弈参与者的环境选择行为的理论,或者说是竞争者如何依据环境的变化,采取最优策略与行为的理论。

(2)博弈论的发展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提出了预期效用理论等概念。

1950年,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时期,同时,非合作博弈也开始创立。

1960年后,泽尔滕把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练纳什均衡”的概念。

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的研究。

克瑞普斯和威尔逊于1982年合作发表了关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重要论文。

2.博弈的要素(1)参与人参与人的目标是通过选择一定策略或行为使自己的福利最大化。

参与者既可以是单个自然人,也可以是团体或组织。

(2)行动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包括行动集合、行动组合与行动顺序。

在博弈论中,一般假定参与人的行动空间和行动顺序是所有参与人的共同知识。

(3)战略战略是指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

战略必须是完备的,它要给出参与人在每一种可想象得到的情况下的行动选择,即使参与人并不预期到这种情况会实际发生。

(4)支付支付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的效用水平,或者是指参与人得到的期望效用水平。

(5)信息信息是指参与人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行动、支付等的知识。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11.1复习笔记一、开放经济概述1.国际收支平衡(1)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者国际账户来表示。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与其他国家交易进行概括的一组账户,其中国际收支差额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

经常账户中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入以及净转移支付。

资本账户包括净资本流动等,还包括统计误差或者错误与遗漏项目。

(2)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对总支出的影响由净出口来衡量,出口减去进口称为贸易余额。

国际收支差额是外汇市场上对一国货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差额。

如果供给的货币总额等于需求总额,国际收支差额为零。

当外汇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国际收支盈余。

2.汇率及其决定(1)汇率的概念汇率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是把国家间资本流动和商品流动联系起来的机制。

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的相对比价,也称为贸易条件,表示在两国进行贸易时,商品是按什么比例交换的。

计算实际汇率的公式是: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本国商品价格/外国商品价格现实中实际汇率一般按照两国间一般价格水平来决定,如果用e表示名义汇率,P表示本国的物价水平,*P 表示外国的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实际汇率/eP P ε*=。

因此,实际汇率相当于以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由于/eP P ε*=,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与两国的价格水平,所以有:**////e e P P P Pεε∆=∆+∆+∆用*π和π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则:()//e e εεππ*∆=∆+-因此,名义汇率的变化率取决于实际汇率的变化率加上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上升。

3.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进入一国进行投资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入,进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叫做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减去资本流出称为资本净流入,也就是对外净投资。

大学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习题答案

大学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习题答案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

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

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

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

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二篇 需求的微观分析第四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第五章 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第三篇 供给的微观分析第七章 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第四篇 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第十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五篇 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第十三章 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第十五章 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答案第10-11章--资料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答案第10-11章--资料

第十章复习题1.该垄断者减少产量,直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2.P MCP E D-=-1该等式表明,当弹性上升(需求变得更加有弹性),弹性相反数的下降和度量市场力的下降,因而当弹性上升(下降),厂商有更少(多)能力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3.垄断者的产出决定由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决定。

因而需求的变动不仅像竞争的供给曲线那样给出一系列价格和产量,而且需求的变动可以导致价格改变但产量并不变,也可以导致产量改变而价格不变。

他们不存在价格和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因自垄断市场没有供给曲线。

4.垄断力量的程度或一个厂商左右市场的力量取决于面对的需求曲线的弹性。

因此如果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弹性小于无穷,厂商就有一些垄断势力。

5.来源于3个方面:(1)市场需求弹性,如,欧佩克利用石油在短期是无弹性而控制油价(2)厂商的数目,如,某3个厂商控制某一产品的市场份额,他们就有了垄断势力(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如,几个主要的厂商相互串通,那么他们就能产生垄断势力。

6.同上7.垄断势力的结果是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容易使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消费者剩余就会减少。

同时厂商可能用一些非生产的方式来保持他的垄断地位,从而使社会成本更大。

8.藉由在垄断者的取利润最大值的价格下面限制价格,政府能改变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

当价格极高被征税的时候,边际收益为比以极高价格量低的量和极高价格相等。

如果政府取输出最大值,它应该将一个价格对手设定为边际成本。

价格在这一个水平下面引诱公司减少制造, 假定边际成本曲线正在以上难以下咽的食物。

调整者的问题要决定垄断的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9. 边际的支出是在总支出方面的改变如被购买的量的变化。

对于为购买由于许多厂商竞争的一个厂商,边际的支出和平均支出相等。

所有的厂商应该购买以便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价值和在那一个单位上的边际支出相等。

这对两者的竞争买主和垄断者是真实的。

10. 买方垄断势力是购买者影响一种货物价格的能力。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圣才出品】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来说明。在“囚徒困境”中,若两人都坦白,各被判 8 年;若两人都抵赖,则各被判 1 年; 若一人抵赖,一人坦白,则分别被判 8 年和释放。两人的支付矩阵如表 11-1 所示。
表 11-1 “囚徒困境”
①博弈的参与人集合: i ; 1, 2,..., n ;
②每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 Si , i 1, 2,..., n ;
③每个参与人的支付函数: ui s1,, si ,, sn , i 1, 2,..., n 。 所以, G S1,,Sn ;u1,un 代表战略式表述博弈。
(3)两人有限博弈的支付矩阵 支付矩阵是战略式表述的一种常用方法。两人有限博弈的支付矩阵可以通过“囚徒困境”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11.1 复习笔记
一、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及其发展 (1)博弈论的研究对象 博弈又称为对策或游戏,是指一些人或组织在“策略相互依存”情形下相互影响、互相 作用的状态。博弈论就是研究在博弈情况下博弈参与者的环境选择行为的理论,或者说是竞 争者如何依据环境的变化,采取最优策略与行为的理论。 (2)博弈论的发展 1944 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提出了预期效用理论等概念。1950 年,合作博弈发展 到鼎盛时期,同时,非合作博弈也开始创立。1960 年后,泽尔滕把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动 态分析,提出了“精练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的研究。克瑞普 斯和威尔逊于 1982 年合作发表了关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重要论文。
3 / 17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二篇 需求的微观分析第四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第五章 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第三篇 供给的微观分析第七章 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第四篇 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第十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五篇 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第十三章 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第十五章 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并对这些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政府政策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

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1)总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总量研究方法又被称为整体分析,是以经济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来进行的,它把制度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民经济的个量都看成是不变的和已知的,在此前提下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两种。

实证分析方法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这些规律或关系对经济行为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规范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规范经济学要对经济现象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分析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因此它具有特别明显的主观性。

(3)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圣才出品】

第11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1.什么是博弈的标准式表示?在博弈的标准式中,什么是严格劣战略?答:(1)标准式表示又称为战略式表示,在这种表述中,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自己的战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战略一起决定每个参与人的支付。

参与人“同时选择”的是战略,是参与人行动的全面计划和准则,而不是行动。

因此,战略式表述也可以用来描述动态博弈。

标准式表示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博弈的参与人集合:;;②每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③每个参与人的支付函数:,。

所以,代表战略式表述博弈。

(2)严格劣战略的定义:令和是参与人可选择的两个战略(即,)。

如果对于任意的其他参与人的战略组合,参与人从选择得到的支付严格小于从选择得到的支付,即,则称战略严格劣于战略。

例如,在“智猪博弈”中,对于小猪,“按”(严格)劣于“等待”。

2.在下图的博弈中,哪些战略不会被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所剔除?答:剔除顺序是:下,中。

对于参与人1,战略下是严格劣于战略上的,因此先剔除下。

对参与人2来说,战略中严格劣于战略右。

剔除完后,还剩下(上,左),(上,右),(中,左),(中,右)。

3.求出下图博弈中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答:假设参与人1的混合战略为,即参与人以的概率选择上,以()的概率选择下;假设参与人2的混合战略为,即参与人以的概率选择左,以()的概率选择右。

则参与者1的期望效用为:则参与人1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

同理,参与者2的期望效用为:则参与人2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所以,(2/3,1/3),(0.75,0.25)是这个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

4.把“田忌赛马”表示为战略式博弈模型,并求解其均衡。

答:(1)用数字1、2、3分别表示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那么田忌和齐王的策略集分别为:这里数字的排列顺序表示三个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

博弈的战略式表述(其中,赢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1分,平一场得0分)如表11-1所示。

表11-1 田忌赛马博弈的策略表达式(2)田忌赢得比赛不是纳什均衡,因为这场赛马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该博弈无纳什均衡。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9、11章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9、11章

第九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解答:局部均衡考察的是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单个产品市场、单个要素市场均衡。

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

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一般均衡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解答:如果现行价格并不等于均衡值,如何通过价格的不断调整来确定均衡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瓦尔拉斯假定在市场上存在一位“拍卖人”。

该拍卖人的任务是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

拍卖人寻找均衡价格的方法如下:首先,他随意报出一组价格,家户和厂商根据该价格申报自己的需求和供给。

如果所有市场供求均一致,则他就将该组价格固定下来,家户和厂商就在此组价格上成交;如果供求不一致,则家户和厂商可以抽回自己的申报,而不在错误的价格上进行交易。

拍卖者则修正自己的价格,报出另一组价格。

改变价格的具体做法是: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就提高该市场的价格,反之,则降低其价格。

这就可以保证新的价格比原先的价格更加接近于均衡价格。

如果新报出的价格仍然不是均衡价格,则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

这就是瓦尔拉斯体系中达到均衡所谓“试探过程”。

此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评价:(1)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这一过程可以实现。

(2)但若信息不是完全的,而且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什么是博弈的标准式表示?在博弈的标准式中,什么是严格劣战略? 答:(1)标准式表示又称为战略式表示,在这种表述中,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自己的战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战略一起决定每个参与人的支付。

参与人“同时选择”的是战略,是参与人行动的全面计划和准则,而不是行动。

因此,战略式表述也可以用来描述动态博弈。

标准式表示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博弈的参与人集合:i φ∈;()1,2,,n φ= ;
第二,每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i S ,1,2,,i n = ;
第三,每个参与人的支付函数:()1,,,i i n u s s s ,,1,2,,i n = 。

所以,{}11,,,,n n G S S u u = ;代表战略式表述博弈。

(2)严格劣战略的定义:令i s '和i s ''是参与人i 可选择的两个战略(即i i s s '∈,i i s s ''∈)。

如果对于任意的其他参与人的战略组合i s -,参与人i 从选择i s '得到的支付严格小于从选择i s ''得到的支付,即()(),,i i i i i i i u s s u s s s ---'''<∀,战略i s '严格劣于战略i s ''。

例如,在“智猪博弈”中,对于小猪,“按”(严格)劣于“等待”。

2.在表11-7的博弈中,哪些战略不会被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所剔除?
表11-7
答:剔除顺序是:B ,C 。

对于参与人1,战略B 是严格劣于战略M 的,因此先剔除B 。

对参与人2来说,战略C 严格劣于战略R 。

剔除完后,还剩下(T ,L ),(T ,R ),(M ,L ),(M ,R )。

3.求出表11-8博弈中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表11-8
答:假设参与人1的混合战略为()1,1P X X =-,即参与人以X 的概率选择T ,以(1X -)的概率选择B ;假设参与人2的混合战略为()2,1P Y Y =-,即参与人以Y 的概率选择L ,以(1Y -)的战略选择R ;
则参与者1的期望效用为:
()()()12011314323V X Y Y X Y Y XY X Y =+⨯-+-+-=--+⎡⎤⎡⎤⎣⎦⎣⎦
则参与人1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
=430V Y X
∂-=∂,解得:0.75Y =。

同理,参与者2的期望效用为:
()()()221120223V Y X X Y X Y X XY =+-+-+=+-⎡⎤⎣⎦
则参与人2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2
230V X Y
∂=-=∂,解得:2/3X = 所以,(2/3,1/3),(0.75,0.25)是这个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

4.把“田忌赛马”表示为战略式博弈模型,并求解其均衡。

答:(1)用数字1、2、3分别表示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那么田忌和齐王的策略集分别为:
{}123,132,213,312,231,321S S ==田齐
这里数字的排列顺序表示三个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

博弈的战略式表述(其中,赢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1分,平一场得0分)如表11-9所示。

(3)田忌赢得比赛不是纳什均衡,因为这场赛马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该博弈无纳什均衡。

5.试用反应函数法求解“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

答:囚徒困境如表11-10所示:
表11-10 囚徒困境
设A 选择坦白的概率为p ,选择抵赖的概率为1p -; B 选择坦白的概率为q ,选择抵赖的概率为1q -。

局中人甲的期望支付为:
()()()()()()()
,3015111141141甲 U p q pq p q p q p q pq p q p q q =-+⨯-+--+---⎡⎤⎡⎤⎣⎦⎣⎦=+--=+-+
局中人乙的期望支付为:
()()()()()()()
,3510111141141 U p q pq p q q p p q pq q p q p q =-+--+-+---⎡⎤⎡⎤⎣⎦⎣⎦=+--=+-+乙
根据期望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求反应函数:
()(),10,10p q U p q q U p q p '=+='=+=甲

上述两式无解。

因此不能用代数求导方法寻找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

理由:代数求导——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只能求导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而囚徒困境只有纯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故不能用代数求导方法求解
6.说明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的联系与区别。

答:(1)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占优策略均衡是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

因为在一个博弈里,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优策略存在,那么,占优策略均衡是可以预测到的惟一均衡,因为没有一个理性的参与人会选择劣策略。

在囚徒困境博弈里,(坦白,坦白)是占优策略均衡。

应该指出的是,占优策略均衡只要求每个参与人是理性的,而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不要求“理性”是共同知识),这是因为,不论其他参与人是否是理性的,占优策略总理性参与人的最优选择。

(2)纳什均衡与占优策略的区别与联系
占优策略均衡的实质是指不管其他参与者如何行动,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策略;而在纳什均衡中,须给定其他参与者的行动,每个参与者才可以选择一个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策略。

因此,二者的区别在于:在占优策略均衡中,我所作的是不管你做什么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做的是不管我做什么你能做的最好的;在纳什均衡中,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能做的最好的。

从二者的联系来看,占优策略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特例,一个占优策略均衡首先是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均衡。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
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