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竞赛教案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

化学竞赛教案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

化学竞赛教案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教案主题: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一、引言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在竞赛中也是常见的考察题型。

本教案将主要介绍有机化学竞赛的题型,以及一些解题方法和策略。

二、有机化学竞赛题型1. 命名与结构分析题这类题目要求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给出其常用的化学命名方法,或根据已给的命名写出化合物的结构。

解题方法:掌握常用的化学命名规则和规律,对不同官能团的命名要求要熟悉,理解主链、支链、取代基的命名方法。

2. 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题这类题目要求认识不同的有机反应类型以及相关的反应条件。

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并掌握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理解各种反应机理,如亲电加成、亲核取代、氧化还原等。

3. 反应机理题这类题目包括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反应的重排和降解等。

解题方法:熟悉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常用机理和规律,理解电子推动和电子带来的变化,注意反应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

4. 反应顺反题这类题目要求判断一个化合物的光电性质,如有无旋光性、光谱性质等。

解题方法:了解旋光性、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的相关知识,应用光电性质的规律进行判断。

5. 合成题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所给的起始原料,合成指定化合物。

解题方法: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逆向思维,了解合成路线和常见的合成方法。

三、解题方法和策略1. 多做题、广泛积累通过多做题目,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加强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梳理知识体系将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掌握各种反应的前驱体、产物、反应条件和机理。

3.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有机化学竞赛中的题目往往要考察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官能团、取代基、杂环化合物等。

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解答复杂题目。

4. 建立反应库建立一个有机反应的知识库,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机理等。

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做到见一题,能想到多个相关的反应途径。

5.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机化学竞赛题往往会包含一些关键信息,如官能团取代位置、反应产物特定性质等。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教案设计
主题:化学竞赛基础知识复习
目标:通过辅导学生复习化学竞赛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竞赛能力。

教学内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2. 化学键和分子式
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4. 酸碱反应和溶液浓度
5.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教学步骤:
1. 热身环节(5分钟):通过简单的化学知识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

2. 知识讲解(20分钟):依次讲解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重点解释概念和原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安排一些选择题和计算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

4. 拓展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需要分析和推理的综合题目,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知识总结(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解答他们的疑惑。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化学竞赛的学习更加努力。

教学反思:
化学竞赛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辅导,学生能够复习并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参加化学竞赛奠定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化学问题。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初中生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初中生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初中生教案名称:初中化学竞赛课程授课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熟悉化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考试要求。

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竞赛的基本知识。

2. 解题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 竞赛题目的分析和解答。

2. 提高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竞赛的概述和要求。

2. 常见的化学竞赛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3. 化学知识的补充和提高。

教学过程:1. 入门导入:介绍化学竞赛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常见的化学竞赛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对竞赛题目的分析和解答进行讲解。

4. 练习演练:让学生进行化学竞赛题目的练习和讨论。

5. 总结反思:总结竞赛课程的收获和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手段:1. 讲解2. 练习3. 讨论4. 实践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对化学竞赛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反馈:1. 反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提高。

教学思路:通过化学竞赛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水平和竞争力。

[成套]高中化学化学竞赛辅导有机化学教案01.绪论

[成套]高中化学化学竞赛辅导有机化学教案01.绪论

1-- 绪论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早期化学家将所有物质按其来源分为两类,人们把从生物体〔植物或动物〕中获得的物质定义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那么被认为是从非生物或矿物中得到的。

现在绝大多数有机物已不是从天然的有机体内取得,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关系,仍保存着“有机〞这个名词。

象人类认识其它事物一样,人们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

自从拉瓦锡〔 Lavoisier.A.L) 和李比希〔 Von Liebig.J.F) 创造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之后,发现有机化合物均含有碳元素,绝大多数的含氢元素,此外,很多的有机化合物还含氧、硫、氮等元素。

于是,葛美林〔 Gmelin.L) 凯库勒 (KeKule .A) 认为碳是有机化合物的根本元素,把“碳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定义为碳化合物的化学〞。

后来,肖莱马〔 Schorlemmer,c.) 在此根底上开展了这个观点,认为碳的四个价键除自己相连之外,其余与氢结合,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碳氢化合物——烃,其他有机化合物都是由别的元素取代烃中的氢衍生出来的,因此,把有机化学定义为研究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分子组成复杂有机化合物虽然由为数不多的元素组成,但数目庞大,结构复杂而且精巧,像维生素 B12的组成是 C63H90N14PCo,结构就相当复杂,现在的有机化合物有七百万种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而在无机化学中较为罕见,所以在有机化合物不能只用分子式表示,而且要用结构式或构造式。

例如,我们熟知的乙醇,其分子式是C2 H6O,同时又是甲醚的分子式。

但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H H H HH C C O H H C O C HH H H H乙醇甲醚沸点 /O与金属钠剧烈反响,放出氢气不与金属钠反响从上面可以看出,乙醇和甲醚虽然结构是相同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属于两类化合物。

化学竞赛高中知识讲解教案

化学竞赛高中知识讲解教案

化学竞赛高中知识讲解教案
主题:化学竞赛高中知识讲解
时间:1小时
目标:通过本次讲解,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竞赛高中知识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一、引入(5分钟)
介绍化学竞赛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化学知识在竞赛中所起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4. 配平及配位化学
5. 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规律
6. 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
三、解题方法讲解(15分钟)
1. 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2. 运用化学知识解题
3. 多做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四、练习环节(5分钟)
提供一些化学竞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动手解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讨论交流(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交流讨论解题中的难点和疑惑。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次讲解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多做练习,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加练习,准备好下次的竞赛挑战。

希望通过本次讲解,学生能够对化学竞赛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祝学生们在化学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竞赛初中入门教案

化学竞赛初中入门教案

化学竞赛初中入门教案课程内容:化学竞赛初中入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2. 学习化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3. 提高化学竞赛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准备:
1. 化学竞赛相关的教材和习题集;
2. 白板、黑板、投影设备等教学工具;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谈论化学竞赛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引入本次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竞赛基本知识(15分钟)
1. 介绍化学竞赛的内容和题型;
2. 解释化学竞赛的评分方式和考试要求。

三、学习解题技巧(20分钟)
1. 分析化学竞赛中常见的解题技巧;
2. 演示如何解答化学竞赛中的典型题目。

四、练习题讲解(20分钟)
1. 讲解几道化学竞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2. 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的重点。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自行解答几道化学竞赛练习题目;
2. 师生共同讨论和解答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展望未来学习化学竞赛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培养其解题的自信心和思考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愿所有学生在化学竞赛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第13章 糖类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第13章 糖类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第十三章糖类定义:多羟基醛或酮以及它们失水结合而成的缩聚物。

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因为当初发现的葡萄糖和果糖等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即C6(H2O)6,可看成是碳和水结合的化合物,于是用通式C x(H2O)y来表示。

但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质方面都和糖类相似,但它们的分子组成并不符合通式,如李糖是一种甲基戊糖,它的分子式是C6H12O5。

此外,有些分子组成符合上述通式的化合物,如乙酸,其分子式为C2H4O2,符合通式,但从结构和性质上看,不属于糖类,所以,“碳水化合物”不能确切地代表糖类化合物,但因沿用已久,至今还在保留着。

分类: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及水解后产物的情况将其分成三大类。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酮,如葡萄糖、果糖。

低聚糖:是水解后产生2个或几十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最常见的是二糖,如麦芽糖、蔗糖。

多糖:是水解后产生数十、数百乃至成千上万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如淀粉、纤维素等。

第一节单糖最简单的醛糖是二羟基丙醛,最简单的酮糖是二羟基丙酮。

个碳原子的戊糖和6个碳原子的已糖。

O6。

其平面结构式为:12按照单糖构型的葡萄糖是已醛糖,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应有16个光学异构体,其中8个为D型,8个为L型。

2、变旋光现象及环状结构式变旋光现象:某些旋光性化合物的旋光度在放置过程中会逐渐上升或下降,最终达到恒定值而不再改变的现象。

实验发现,结晶葡萄糖有2种。

一种是从乙醇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熔点阵字库146℃),配成水溶液测得其比旋光度为+112度,通常称为α-D-(+)-葡萄糖,该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比旋光度逐渐下降到+52.7度的恒定值;另一种是从吡啶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熔点150℃),配成水溶液测得其比旋光度为+19度,称为β-D-(+)-葡萄糖,该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比旋光度逐渐上升到+52.7度的恒定值。

上述实验现象用开链式结构难以解释。

人们提出:葡萄糖具有分子内的醛基与醇羟基形成半缩醛的环状结构。

有机化学竞赛课程设计

有机化学竞赛课程设计

有机化学竞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竞赛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反应类型和机理、有机合成等基本知识;了解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生物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命名、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能够设计并完成有机合成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反应类型和机理、有机合成等基本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介绍碳原子的四价键特性,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如链状、环状、分支状等;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根据IUPAC命名规则,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3.同分异构现象:解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产生原因;4.反应类型和机理:介绍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以及反应机理;5.有机合成:讲解有机合成的策略和方法,如逆合成分析、有机反应条件的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有机化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价值和意义;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醇、酚、醚》教案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醇、酚、醚》教案

第六章 醇、酚、醚醇和酚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 ),醇的羟基和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的碳原子相连。

而酚的羟基是直接连在芳环的碳原子上。

因此醇和酚的结构是不相同的,其性质也是不同的。

醇的通式为ROH ,酚的通式为ArOH 。

醚则可看作是醇和酚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R 或-Ar )取代的产物,醚的通式为R-O-R 或Ar-O- Ar 。

第一节 醇一、醇的分类和命名醇分子可以根据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根据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

根据醇分子中所含的羟基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一元醇和多元醇。

结构简单的醇采用普通命名法,即在烃基名称后加一“醇”字。

如:CH 3CH 2OH (CH 3)2CHOH乙醇 异丙醇 苯甲醇(苄醇) 对于结构复杂的醇则采用系统命名法,其原则如下: 1、选择连有羟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醇”。

2、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将主链的碳原子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使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位次尽可能小。

1、 命名时把取代基的位次、名称及羟基的位次写在母体名称“某醇”的前面。

如: 2,6-二甲基-3,5-二乙基-4-庚醇 1-乙基环戊醇2,6-二甲基-5-氯-3-庚醇2、 不饱和醇命名时应选择包括连有羟基和含不饱和键在内的最长的碳链做主链,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例如:CH 2═CHCH 2CH 2OH 3-丁烯-1-醇6-甲基-3-环已烯醇3、 命名芳香醇时,可将芳基作为取代基加以命名。

例如:2-乙基-3-苯基-1-丁醇3-苯丙烯醇4、 多元醇的命名应选择包括连有尽可能多的羟基的碳链做主链,依羟基的数目称二醇、三醇等,并在名称前面标上羟基的位次。

因羟基是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所以当羟基CH 2OH CH 3OHCH 3CH 2CHCHCHCH 2CH 3CH CH CH 3CH 3CH 3CH 2CH 3OH Cl OH CH 3CH 3CH 3CHCHCH 2CHCHCH 3OH CH 3CH 3CH 2CH 3CH 2OH CH CH CH 2OH CH CH CH 2CH 2OH OH CH 2OH CH CH 2OH OH CH 2CH CH 3OH OH数目与主链的碳原子数目相同时,可不标明羟基的位次。

高中化学赛课教案

高中化学赛课教案

高中化学赛课教案
课时数:1课时
适用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化学竞赛题型和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竞赛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化学竞赛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2.实例分析:化学竞赛题目解析
3.练习:化学竞赛题目练习
教学流程:
一、热身引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竞赛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化学竞赛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讲解(30分钟)
1.讲解化学竞赛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来演示具体的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化学竞赛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化学竞赛题目的练习,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解题经验。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解题情况,看是否掌握了相关解题技巧。

2.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和总结,了解学生对化学竞赛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化学竞赛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竞赛水平。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竞赛公开课教案

化学竞赛公开课教案

化学竞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化学竞赛的背景与意义;2. 熟悉化学竞赛的题型和要求;3. 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竞赛解题技巧;4. 提高解答化学竞赛题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竞赛的背景与意义1.1 化学竞赛的定义和范围化学竞赛是一种测试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的竞赛活动,通常分为理论题和实验题两部分。

化学竞赛题目的难度较高,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参加化学竞赛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展示自己知识水平与实力的机会,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1.2 化学竞赛的意义通过参加化学竞赛,学生可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竞赛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提升学习动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化学竞赛的题型和要求2.1 理论题化学竞赛的理论题目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查。

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和计算题。

解答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清晰、逻辑严密;计算题要求学生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和原理。

2.2 实验题化学竞赛的实验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结合所学的化学理论进行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3. 化学竞赛的解题技巧3.1 增加题目的阅读理解在解答化学竞赛题目时,要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和运用。

有些题目会在题目中给出一些提示,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可以得到一些解题的线索和方向。

3.2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竞赛题目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学生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重点领会,掌握基本概念和定律,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3 多做练习题通过多做化学竞赛的练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和技巧。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的价电子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子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水溶性:小,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是四价及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立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子总是四价的,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称为分子的构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用两小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构造式叫电子式,用短横线(-)表示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用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距离。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子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一些元素电负性数值大的原子具有强的吸电子能力。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初中版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初中版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初中版
课程名称:化学竞赛初中版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竞赛中常见的知识和技巧,提升化学学科的应用能力和竞赛表现。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强化
2. 化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3.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
-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课:化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 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和常用公式
- 针对化学竞赛的练习题目和解析
第三节课: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 常见的化学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 化学实验的记录和数据处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练习测试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化学竞赛模拟测试成绩
教学资源:化学教材、化学实验装置、模拟测试题库
注意事项:在实验环节需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并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学生们将在化学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自己的化学学科水平和竞赛能力。

祝愿学生们在化学领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化学竞赛课程授课对象:高中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为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1. 化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

2.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复杂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2. 解题策略和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竞赛题目、笔记本、白板、粉笔等。

2. 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竞赛大纲和题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回顾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强调竞赛中常用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竞赛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讲解竞赛题型及解题方法(20分钟)1. 介绍化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分析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3.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组讨论与练习(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竞赛题目。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竞赛题目讲解与点评(15分钟)1. 选择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2.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竞赛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竞赛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竞赛题目的解答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对学生竞赛心理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学竞赛的最新动态。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烯烃》教案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烯烃》教案

第二节 烯烃一、定义、通式和同分异构体定义: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通式:C n H 2n同分异构体: (1)碳链异构体。

(2)位置异构体。

二.结构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的键能为610KJ •mol -1,键长为134pm ,而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为345 KJ •mol -1,,键长为154pm 。

比较可知,双键键能并不是单键的加合。

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在形成乙烯分子时,采用SP 2杂化,即以1个2S 轨道与2个2P 轨道进行杂化,组成3个能量完全相等、性质相同的SP 2杂化轨道。

在形成乙烯分子时,每个碳原子各以2个SP 2杂化轨道形成2个碳氢σ键,再以1个SP 2杂化轨道形成碳碳σ键。

5个σ键都在同一个平面上,2个碳原子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直于5个σ键所在的平面而互相平行。

这两个平行的P 轨道,侧面重叠,形成一个π键。

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得在同一个平面上,乙烯分子为平面分子。

π键的特点:(1)重叠程度小,容易断裂,性质活泼。

(2)受到限制,不能自由旋转。

否则π键断裂。

三.烯烃的命名(1):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命名为某烯。

(2):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3)以双键原子中编号较小的数字表示双键的位号,写在烯的名称前面,再在前面写出取代基的名称和所连主链碳原子的位次。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定义:由于碳碳双键(或碳环)不能旋转而导致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形式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现象。

构型:化合物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通式:C C a b baC C a b b a C Ca b b aC C b a d a当双键碳上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则不存在顺反异构。

用Z 、E 标记法时,首先按照次序规则分别确定双键两端碳原子上所连接的原子或基团的次序大小。

如果双键的2个碳原子连接的次序大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的同一侧,则为Z 式构型,如果双键的2个碳原子上连接的次序大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的异侧时,则为E 构型。

2024高中化学奥赛有机化学部分教案6

2024高中化学奥赛有机化学部分教案6

教案6contents •有机化学概述与分子结构基础•烃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探讨•卤代烃与醇酚醚类物质研究•醛酮醌类化合物反应机理剖析•羧酸衍生物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氨基酸、蛋白质与核酸初步认识目录01有机化学概述与分子结构基础有机化学发展简史及重要性早期有机化学发展从18世纪开始,有机化学逐渐从无机化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有机化学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有机化学在合成、结构、反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有机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分子中的原子主要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

共价键连接碳链和碳环官能团碳原子是有机分子的核心元素,通过碳链和碳环的连接方式,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有机分子。

官能团是有机分子中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对于有机分子的性质和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030201有机分子中原子间连接方式03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根据电子云的偏移程度,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两种。

01σ键和π键共价键可以分为σ键和π键两种类型,它们在成键方式、电子云分布和性质上有所不同。

02键长、键能和键角共价键的三个重要参数是键长、键能和键角,它们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和化学性质。

共价键类型和性质立体异构现象介绍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立体异构体的分类立体异构体可以分为构象异构体和构型异构体两种类型。

立体异构现象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立体异构现象对有机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是有机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02烃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探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分类01020304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饱和烃类,通式为CnH2n+2。

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类,通式为CnH2n 。

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类,通式为CnH2n-2。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主题:化学竞赛准备目的:通过化学竞赛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将来参加化学竞赛做好准备。

一、课程内容:1. 复习基础知识: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合价、离子式、分子式等基本知识。

2. 解题技巧讲解:常见化学问题的解题技巧,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离子反应的识别等。

3. 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合价、化学键等概念。

2. 提高解题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化学竞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竞赛的兴趣。

2. 复习基础知识:复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式等基础知识。

3. 解题技巧讲解:讲解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点。

4. 练习题目:组织学生做一些化学竞赛的练习题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5. 化学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6. 总结:总结本次化学竞赛准备课程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为将来的化学竞赛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动手操作的认真程度等。

2. 知识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课堂练习的成绩、实验操作的技能等。

3. 解题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看是否有提高。

通过本次化学竞赛准备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化学竞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化学知识也有了更扎实的掌握。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向化学竞赛的更高目标迈进!愿大家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竞赛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化学竞赛课程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化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在化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国化学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三、教学内容1. 化学竞赛基础知识2.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3. 化学实验技能4. 竞赛模拟试题训练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化学竞赛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竞赛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竞赛基础知识- 竞赛形式- 竞赛题型- 竞赛评分标准三、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化学竞赛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化学竞赛基础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二、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并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技能- 常用化学仪器操作- 化学实验注意事项二、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化学实验技能,并演示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1. 竞赛模拟试题训练- 完成模拟试题- 分析试题二、教学活动1. 学生完成竞赛模拟试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2. 学生分析试题,总结解题思路。

第五课时一、教学内容1. 竞赛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 失败教训二、教学活动1. 邀请往届化学竞赛获奖者分享经验。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竞赛经验。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定期组织竞赛模拟试题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参加化学竞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竞赛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的价电子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子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水溶性:小,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是四价及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立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子总是四价的,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称为分子的构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用两小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构造式叫电子式,用短横线(-)表示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用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间距离。

2. 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子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一些元素电负性数值大的原子具有强的吸电子能力。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子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非极性共价键。

但当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由于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成键电子云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这样一个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电子云不完全对称而呈现极性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键的极性大小,通常用偶极矩表示:.5. 分子的偶极五.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按基本骨架分类(1) 脂肪族化合物: 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2) 芳香族化合物: 碳原子连接成特殊的芳香环。

(3) 杂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但是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外,还有氧.硫.氮等其他元素的原子。

2. 按官能团分类官能团是决定某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特殊结构。

显然,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官能团及相应化合物的类别碳碳双键烯烃碳碳叁键 炔烃卤素原子 —X 卤代烃羟基 —OH 醇、酚醚基 醚 醛基 醛羰基 酮等 羧基 羧酸 酰基 酰基化合物 氨基 —NH 2 胺硝基 —NO 2 硝基化合物磺酸基 —SO 3H 磺酸巯基 —SH 硫醇、硫酚氰基 —CN 腈第二章 链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作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

分子中碳原子C C C C C O C CH O C O C OOH C OR连接成链状的烃,称为链烃。

根据分子中所含碳和氢两种原子比例的不同,链烃可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

其中烷烃是饱和烃,烯烃和炔烃为不饱和烃。

第一节烷烃一.定义、通式和同系列定义: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饱和烃称为烷烃。

通式:C n H2n+2同系列:相邻的两种烷烃分子组成相差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像这样结构相似,而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

二.同分异构体甲烷、乙烷和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产生同分异构体。

碳链异构体:因为碳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碳链异构体的数目迅速增多。

三.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电子排布为1S22S22P2,碳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四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所谓杂化就是由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数目相等的.能量相同的新轨道的过程。

由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通过杂化后形成的4个能量相等的新轨道叫做SP3杂化轨道,这种杂化方式叫做S P3杂化。

在形成甲烷分子时,4个氢原子的S轨道分别沿着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的对称轴靠近,当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了4个等同的碳氢σ键。

实验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

4个氢原子占据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核处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碳氢键的键长完全相等,所有键角均为109.5。

σ键的特点:(1)重叠程度大,不容易断裂,性质不活泼。

(2)能围绕其对称轴进行自由旋转。

四.烷烃的命名碳原子的类型:伯碳原子:(一级)跟另外一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

仲碳原子:(二级)跟另外二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

叔碳原子:(三级)跟另外三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

季碳原子:(四级)跟另外四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

1.普通命名法其基本原则是:(1)含有10个或10个以下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个字分别表示碳原子的数目,后面加烷字。

例如:CH3CH2CH2CH3命名为正丁烷。

(2)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碳原子的数目。

如CH 3(CH 2)10CH 3命名为正十二烷。

(3)对于含有支链的烷烃,则必须在某烷前面加上一个汉字来区别。

在链端第2位碳原子上连有1个甲基时,称为异某烷,在链端第二位碳原子上连有2个甲基时,称为新某烷。

如: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2. 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我国根据1892年曰内瓦国际化学会议首次拟定的系统命名原则。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 法)几次修改补充后的命名原则,结合我国文字特点而制定的命名方法,又称曰内瓦命名法或国际命名法。

烷基:烷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余下的部分。

其通式为C n H 2n+1-,常用R-表示。

常见的烷基有:甲基 CH 3— (Me ) 乙基 CH 3CH 2— (Et ) 正丙基 CH 3CH 2CH 2— (n-Pr ) 异丙基 (CH 3)2CH — (iso-Pr ) 正丁基 CH 3CH 2CH 2CH 2— (n-Bu ) 异丁基 (CH 3)2CHCH 2— (iso-Bu ) 仲丁基 (sec-Bu ) 叔丁基 (CH 3)3C — (ter-Bu )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无支链的烷烃,省去正字。

对于结构复杂的烷烃,则按以下步骤命名:(1) 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若有几条等长碳链时,选择支链较多的一条为主链。

根据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定为某烷,再将支链作为取代基。

此处的取代基都是烷基。

(2) 从距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若主链上有2个或者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则主链的编号顺序应使支链位次尽可能低。

(3) 将支链的位次及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

若主链上连有多个相同的支链时,用小写中文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再在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个支链的位次,每个位次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若主链上连有不同的几个支链时,则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每个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

(4) 如果支链上还有取代基时,则必须从与主链相连接的碳原子开始 ,给支链上的碳原子编号。

然后补充支链上烷基的位次.名称及数目。

五.物理性质CH 3CH 2CH3CH 3CH 2CH 2CH 2CH3CH 3CHCH 2CH 3CH 3C CH 3CH 3CH 3CH 31.状态:在常温常压下,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是气体,5至16个碳原子的是液体,17个以上的是固体。

2.沸点:直链烷烃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

而低级烷烃的沸点相差较大,随着碳原子的增加,沸点升高的幅度逐渐变小。

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即范德华力)主要是色散力,这种力是很微弱的。

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数目及分子的大小成正比,这是由于分子量大的分子运动需要的能量也大。

多一个亚甲基时,原子数目和分子体积都增大了,色散力也增大,沸点即随之升高。

色散力是一种近程力,它只有在近距离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弱。

带着支链的烷烃分子,由于支链的阻碍,分子间不能像直链烷烃那样紧密地靠在一起,分子间距离增大了,分子间的色散力减弱,所以支链烷烃的沸点比直链烷烃要低。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熔点:直链烷烃的熔点,其本上也是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但偶数碳原子的烷烃熔点增高的幅度比奇数碳原子的要大一些。

形成一条锯齿形的曲线。

烷烃的熔点也主要是由分子间的色散力所决定的。

固体分子的排列很有秩序,分子排列紧密,色散力强。

固体分子间的色散力,不仅取决于分子中原子的数目和大小,而且也取决于它们在晶体中的排列状况。

X-光结构分析证明:固体直链烷烃的晶体中,碳链为锯齿形的,由奇数碳原子组成的锯齿状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一边,由偶数碳原子组成的锯齿状链中,两端的甲基处在相反的位置。

即偶数碳原子的烷烃有较大的对称性,因而使偶数碳原子链比奇数碳原子更为紧密,链间的作用力增大,所以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烷烃的熔点要高一些。

4.溶解度: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又不具备形成氢键的结构条件,所以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的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中。

5.密度:烷烃是在所有有机化合物中密度最小的一类化合物。

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烷烃的密度均比水小。

随着分子量的增大,烷烃的密度也逐渐增大。

六.化学性质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碳碳键或碳氢键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σ键,因此在常温下烷烃是不活泼的,它们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活泼金属都不发生反应。

1. 氧化反应:烷烃很容易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CO 2和H 2O 。

CH 4 + 2O 2 CO 2 + 2H 2O + 热量在控制条件时,烷烃可以部分氧化,生成烃的含氧衍生物。

例如石蜡(含20—40个碳原子的高级烷烃的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得到高级脂肪酸。

RCH 2CH 2R + O 2 RCOOH + RCOOH2、裂化: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子中的碳碳键或碳氢键发生断裂,生成较小的分子,这种反应叫做热裂化。

如:CH 3CH 2CH 2CH 3 CH 4 + CH 2=CHCH 3CH 3CH 3 + CH 2=CH 2点燃 MnO 2 500℃CH2=CHCH2CH3+ H23、取代反应:卤代反应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将甲烷与氯气混合,在漫射光或适当加热的条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能逐个被氯原子取代,得到多种氯代甲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