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裸藻门_HJJ
裸藻门
![裸藻门](https://img.taocdn.com/s3/m/7292e0647e21af45b307a8e7.png)
(七)双鞭藻属(Eutreptia) 细胞具二条等长鞭毛,其基部各具一颗粒体, 细胞纺缍形,表质柔软,易变形,表质具细线纹。 色素体圆盘形,多数。副淀粉常呈球形或杆形的小 颗粒。具眼点。 (八)变胞藻属(素裸藻属)(Astasia) 细胞形态易变,常为纺缍形或圆柱形,表质具 线纹。具1条鞭毛。营腐生性营养。 (九)弦月藻属(Menoidium) 细胞形状固定或略变,明显侧扁。月牙形或豆 荚形,中间宽两端窄。前端多呈颈状,横切面呈三 角形,表质多数具明显的纵线纹。副淀粉杆形或环 形,多数。鞭毛1条,腐生性营养。
分布特点
裸藻大多数分布在淡水,少数生长在 半咸水,很少生活在海水中,特别是在有 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是水质污染 的指示植物,夏季大量繁殖使水呈绿色, 并浮在水面上形成水华。裸藻有两个属生 活在两栖类的消化管内。
代表植物
(一)裸藻属(Euglena) 细胞纺锤形、长纺锤形 或圆柱形,前端宽而钝圆, 后端锐,无甲鞘。周质体的 弹性大小,因种而异。有两 根鞭毛,1根由储蓄泡底部 经过胞咽和胞口伸出,第二 根鞭毛退化,保留在储蓄泡 内。细胞核大,圆形。细胞 内有许多载色体,分布近于 原生质体表面,称这位载色 体。少数种的载色体是中轴 位,一般为星状,数目较少, 只1—2个。
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繁殖方式
裸藻以细胞纵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胞分裂可以在运 动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胶质状态下进行。分裂开始,着 生鞭毛一端发生凹陷,同时细胞核开始有丝分裂,鞭毛器 和眼点也分裂,这些过程结束后,细胞本身发生缢裂。缢 裂的结果,叶绿体和裸藻淀粉粒在每个子细胞中各保留一 半,一个子细胞保留原有的鞭毛,另一个子细胞长出一条 新的鞭毛。在胶质状态下,细胞分裂时首先失去鞭毛,并 分泌厚的胶被,细胞在胶被内反复分裂,形成许多细胞的 胶群体(palmella),环境适宜时,每个细胞发育成1个 新的个体。有时细胞停止运动,分泌一层厚壁,变成胞囊 (cyst)。胞囊可渡过恶劣环境。环境好转时原生质从厚 壁中脱出,萌发成新个体。裸藻没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尚不能确定。
7.甲、裸藻门07
![7.甲、裸藻门07](https://img.taocdn.com/s3/m/3bd7f9124b35eefdc8d33338.png)
5、赤潮;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 对渔业危害很大。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 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 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 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而有些甲 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 裸甲藻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 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
第八章 裸藻门
无色种类在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有袋鞭藻属, 变胞藻属等,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复习思考题
1.裸藻门有何特征? 2.裸藻门有哪些常见种类? 3.裸藻的饵料意义如何?
案例1;广东虾塘夜光藻危害
裸甲藻属:细胞椭圆侧扁, 横沟在细胞中部略下旋,环绕 一周,具薄壁,由许多相同的 多角形小板片组成,色素体多 个,金褐色、黄绿色,有的种 类无色素体。
本属海产种类居多,不少种 类是形成赤潮的重要生物。淡 水中的裸甲藻,在肥水鱼池内 大量生殖可形成云彩状水华, 使池水呈蓝绿色,是鲢鳙的天 然好饵料。
薄甲藻属(光甲藻p86 ) 球形、长卵形,细胞壁明显。横沟位于中部或略偏下,
环状围绕。纵沟明显。色素体盘状,金黄色至暗褐色。 有的种类具一红色眼点。本属种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 强的适应能力,在北方是鱼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 成分。
多甲藻属:(p87)种类多,约200多种,是多 甲藻目最大的一类。绝大多数海产。常见有锥多 甲藻,五边多甲藻,及扁多甲藻。
裸藻主要分布淡水水体,多喜欢生活在有机 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 常大量生殖,形成绿色膜状、血红膜状或褐色云 彩状水华。裸藻、囊裸藻、血红裸藻可在养鱼池 大量生殖,是淡水中极为常见的种类,为滤食鱼 类易消化的食物。是肥水、好水的标志。
有些种类可在冰下形成优势种群。
双鞭藻分布半咸水、海水中,为海产属。
实验四、甲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常见种类及细胞形态的观察
![实验四、甲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常见种类及细胞形态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9b9ee1355270722192ef7c4.png)
纵裂甲藻
横裂甲藻
实验仪器、用品: 二、实验仪器、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 擦镜纸及绘图工具等。 擦镜纸及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浸制标本、活体标本。 浸制标本、活体标本。
四、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制片→ 裸藻属Euglena 裸藻属
团藻属Volvox 团藻属
水网藻属Hydrodictyon 水网藻属
鞘藻属Oedogonium 鞘藻属
新月藻属Closterium 新月藻属Closterium
双星藻属Zygnema 双星藻属Zygnema
作业: 六、作业:
1、显微镜下如何区分鞘藻、刚毛藻、水绵和双 显微镜下如何区分鞘藻、刚毛藻、 星藻等丝状绿藻? 星藻等丝状绿藻? 2、绘角藻细胞结构图,示上锥部、下锥部、横 绘角藻细胞结构图,示上锥部、下锥部、 纵沟、横沟鞭毛和纵沟鞭毛等结构。 沟、纵沟、横沟鞭毛和纵沟鞭毛等结构。 绘双星藻藻丝结构图,示营养细胞色素体、 3、绘双星藻藻丝结构图,示营养细胞色素体、 蛋白核和细胞核等结构。 蛋白核和细胞核等结构。
实验四、甲藻门、裸藻门和绿藻 实验四、甲藻门、 门常见种类及细胞形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通过典型种类的观察,了解甲藻门、 1.通过典型种类的观察,了解甲藻门、裸藻门 和绿藻门细胞的结构,掌握其主要特征。 和绿藻门细胞的结构,掌握其主要特征。 通过常见种类的观察, 2.通过常见种类的观察,了解四门藻类的形态 特点,达到识别其常见种类的目的。 特点,达到识别其常见种类的目的。
五、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代表种类:(1)甲藻门角藻、裸藻门裸藻的观察。 代表种类: 甲藻门角藻、裸藻门裸藻的观察。 (2)绿藻门绿藻纲的团藻、水网藻、鞘藻的观察。 绿藻门绿藻纲的团藻、水网藻、鞘藻的观察。 (3)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新月藻、双星藻的观察。 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新月藻、双星藻的观察。 2.常见种类(1)甲藻门裸甲藻、多甲藻和裸藻门扁裸 常见种类( 甲藻门裸甲藻、 藻等的观察。 藻等的观察。 (2)绿藻门绿藻纲的衣藻、盘藻、实球藻、月牙藻、集 绿藻门绿藻纲的衣藻、盘藻、实球藻、月牙藻、 星藻、盘星藻、栅藻、空星藻、刚毛藻和丝藻的观察。 星藻、盘星藻、栅藻、空星藻、刚毛藻和丝藻的观察。 (3)绿藻门接合藻纲的鼓藻、角星鼓藻、角丝鼓藻和水 绿藻门接合藻纲的鼓藻、角星鼓藻、 绵的观察。 绵的观察。
实验三、甲藻门、裸藻门常见种类及细胞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三、甲藻门、裸藻门常见种类及细胞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6b5b3946529647d272852d9.png)
• • • • • • • • •
• •
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ans 在新鲜的海水标本中找一生活的标本,夜光藻个体较大,直径通常为0、6——0、7毫米,成体达1—— 2毫米,肉眼可见,低倍镜下极易找到。夜光藻由于成体横沟消失,因此分不出上、下锥部,体呈球形或 肾形。 夜光藻纵沟较深,与口沟相通,沟内有一条退化的纵鞭毛,胞口旁有一条发达的触手。 夜光藻原生质浓缩于胞口附近的细胞核的周围,并由此向四周放射出柔软的细胞质丝,与周围的稀疏的 细胞质相联。注意观察其原生质的分布、核的位置、胞口的位置、触手与鞭毛的形状及运动方式。 3、光甲藻属 Glenodinium 细胞呈球形到长卵形,近两侧对称。细胞壁板片不清晰,横沟易见,2条腰生鞭毛必须用碘液固定后 方可看清。 4 多甲藻属 Peridinium 细胞正面观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壁较厚,由小甲片组成,甲片之前缝隙明显,老年个体缝隙变宽。横 沟几乎位于细胞中部,纵沟明显,略延伸入上椎部。 用低倍镜在标本中找一个常见的多甲藻观察其形态构造。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多数为双锥 形。一般背腹略扁,腹面凹入。纵横沟明显,上锥部前端圆顶状或突出呈角状。细胞壁厚,甲片清晰, 其上多数有花纹。注意其甲片的形状、数目及排列。可用解剖针轻推盖玻片观察。甲片看不清时,可于 盖玻片边缘加一小滴甘油,使其质壁分离并透明,再观察之。 4、角甲藻属 Ceratium 大多具有发达的顶角与底角,细胞腹面中央有一大片透明区,纵沟在此区的左方。用低倍镜在标本中寻 找一角藻,置于高倍镜下观察其结构,并与多甲藻属比较。注意其顶角与底角的大小及形状、底角的数 目,细胞壁上的花纹能否看到?如果是活体能否看到鞭毛及液泡。
Hale Waihona Puke • • • • • • • • •
甲藻门介绍
![甲藻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7fdfb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7.png)
甲藻门、紫菜和轮藻门甲藻门植物属于单细胞植物,这类植物的细胞壁大多含有纤维素,而且非常厚,看起来与古代战士穿的铠甲相似,因此被称为“甲藻”。
但并非所有甲藻类都有细胞壁,没有细胞壁的甲藻类植物被称为“裸甲藻”。
还有一些甲藻门植物,其细胞内含有特殊的甲藻液泡和剌丝胞。
甲藻门植物属于杂色藻类,它的色素体不仅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几种叶黄素,如硅甲黄素、甲藻黄素、新甲藻黄素等,大部分细胞呈棕黄色或者黄绿色,也有一些呈粉红色或者蓝色。
淀粉、脂肪等物质是甲藻门储存的主要养分。
大部分甲藻门都有长短不同的两条鞭毛,常由许多小甲板按一定形式排列而成,但也有一些种类不具有小甲板。
甲藻门的生存方式主要是腐生和寄生两种,繁殖方式多是细胞分裂或者产生游移的孢子,也有些是有性生殖,为同配或者异配,但这一类非常少见。
紫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藻类,作为一种食物,紫菜不仅味道鲜美,所含的蛋白质也高达29%至35%,还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多种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等物质,能够预防因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还能够降低胆固醇,因此被广泛食用。
尽管紫菜与其他海藻相比种类比较少(现在仅发现了70多种),但它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地球上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不过紫菜主要分布的地区还是集中在中纬度温带地区。
因为人们对紫菜的需求量很大,自然生长的数量跟不上,所以现在人食用的紫菜,主要还是由人工养殖。
紫菜的外形不复杂,由圆盘状的固着器、叶柄和叶片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圆盘状的固着器把植物体固定在基质上;叶柄是紫菜叶片和固着器之间的过渡带;叶片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它们的体长由于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种类只有几厘米,而有的种类长达好几米。
种类不同的紫菜有着不同的颜色,有紫红色、蓝绿色、棕红色、棕绿色等多种颜色,以紫色最为常见,紫菜也因此得名。
之所以有这么多颜色,是因为紫菜中不仅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还含有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当这些色素含量的比例不等时,紫菜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3_硅藻门_HJJ
![3_硅藻门_HJJ](https://img.taocdn.com/s3/m/7d1dd30476c66137ee0619fc.png)
C、脊(壳缝、纵沟) :位于壳面中央或一 侧的一条纵走裂缝, 呈S、V、直线形, 使细胞与外界相通, 由于壳内壁增厚,在 脊中部形成“中央节 ”,两端内壁增厚就 形成“极节”。
D、假壳缝:壳面上无壳 缝,仅有较窄的中轴区。 E、管壳缝:为1条纵走 或围绕着壳缘的管沟, 以极狭的裂缝与外界相 通,以小孔与内部相通。
六、经济意义
1. 鱼类饵料 2. 地质考察的资料:在白垩纪出现的硅藻, 在上白垩纪或第三纪达到盛期,现有海相 沉积硅藻体,这些硅藻化石可以作为地质 资料。 3. 硅藻土可以做牙膏;银器磨料;绝缘材料 ,它可抵1000℃以上的高温是比石棉还好 的保温材料。 4. 可作建筑、造纸材料、橡胶、化妆品、涂 料的填充剂。
有性生殖(复大孢子生殖的一种):由两 个细胞各自产生两个配子,彼此成对结合 ,经过减数分裂,成为两个复大孢子,孢 子萌发,形成新个体。
3.小孢子:细胞核和原生质多次分裂形成8 、16、32、64、128个小孢子,每个孢子具 1-4条鞭毛,长成后,成群逸出,相互结合 为合子,然后每个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 4.休眠孢子:细胞内原生质收缩,聚集于中 央,然后分泌两半壳包围,壳上常有刺状突 出物(中心硅藻纲的一种生殖方法)。
硅藻细胞壁上都具排列规 则的花纹,主要有点纹: 为普通显微镜下可分辨的 细小孔点,单独或成条 (点条纹);线纹:这是 由硅质壁上许多小孔点紧 密或稀疏排列而成,在普 通显微镜下观察时,无法 分辨而是一条直线状;孔 纹:为硅质壁上粗的孔腔, 中心硅藻纲的孔纹基本为 六角形,其结构很复杂; 肋纹:为硅质壁上的管状 通道,内由隔膜分成小室 或壁上因硅质大量沉积而 增厚。
相连带(连接 带):两壳相 重叠处。
1. 面;B. 带面;C. 切顶面 a——上壳; b——下壳; c——上壳瓣(盖板);d——下壳瓣(底板);e——上壳环; f——下壳环; g——连接带; h——中轴区; i——中心区; j——壳缝;k——中央节;l——极节
《金黄隐藻门HJJ》课件
![《金黄隐藻门HJJ》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4fec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4.png)
生态与环境适应性
生态
金黄隐藻门主要分布在淡水和海水环 境中,尤其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较为 常见。
环境适应性
金黄隐藻门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能 够在不同光照、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生 存。
生理机制与繁殖
生理机制
金黄隐藻门具有光合作用机制,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合成有机物。
05
金黄隐藻门的未来研究展望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研究
深入研究金黄隐藻门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为开发新 型生物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探索金黄隐藻门与其他生物的基因交流和演化关系,揭示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 位和作用。
发掘金黄隐藻门中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如抗逆基因、高光合作用基因等,为生物 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应用价值。
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同时也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服务。
04
金黄隐藻门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水质监测与评估
总结词
金黄隐藻门在水质监测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供关于水体质量的重要 信息。
详细描述
金黄隐藻门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对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通过监测金黄隐藻门 的数量和种类,可以评估水体的营养盐水平、有机物污染程度、重金属含量等 ,为水质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繁殖
金黄隐藻门的繁殖方式主要为细胞分裂,分裂速度快,繁殖 能力强。
03
金黄隐藻门的生物地理学
全球分布与种群动态
总结词
金黄隐藻门在全球水域中广泛分布,种群数量和动态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
详细描述
金黄隐藻门是水生生物中的一大类,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淡水、咸水和水域环境。它们的种群数量和动态受到温度 、光照、营养盐、水动力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可能会迅速增长,而在其他条件下 可能会减少或消失。
实验06:藻类I
![实验06:藻类I](https://img.taocdn.com/s3/m/7fd9623a376baf1ffc4fad1d.png)
1、色球藻属Chroococcus:单细胞或群体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具个体胶鞘、公共胶鞘及群体胶鞘; 具个体胶鞘、公共胶鞘及群体胶鞘;分裂面平直 水生或亚气生
2、颤藻属Oscillatoria: 、颤藻属 : •单列细胞不分枝丝状体,潮湿处或水体 单列细胞不分枝丝状体, 单列细胞不分枝丝状体
胶质鞘 隔离盘 死细胞
双 凹 形 隔 离 盘
颤藻的运动
3、念珠藻属 Nostoc
单列细胞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于公共胶质鞘连成膜状、 单列细胞不分枝的丝状体 , 由于公共胶质鞘连成膜状、 发状或球状的群体 细胞球形,藻丝念珠状,上有异形胞。 细胞球形,藻丝念珠状,上有异形胞。 Flah,丝状体, 发菜 N.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丝状体,不规则 弯曲交错,具有胶质鞘, 弯曲交错,具有胶质鞘,
花药幼期
成熟期
实验六 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甲藻门 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了解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甲藻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了解蓝藻门、裸藻门、 2、了解绿藻门各主要类群的特征。 了解绿藻门各主要类群的特征。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蓝藻门: 色球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 发菜) (一)蓝藻门: 色球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 发菜) (二)裸藻门:裸藻属 裸藻门: (三)绿藻门:衣藻属;栅藻属;盘星藻属;水绵属;轮藻属 绿藻门:衣藻属;栅藻属;盘星藻属;水绵属; (四)甲藻门:角甲藻属;多甲藻属 甲藻门:角甲藻属;
营养细胞, 营养细胞, 异细胞 厚壁孢子
项圈藻属Anabaena 项圈藻属
营养细胞、异形胞、 营养细胞、异形胞、节球
其他蓝藻
裸藻门
![裸藻门](https://img.taocdn.com/s3/m/a7fbc87a1711cc7931b716f5.png)
囊裸藻属
囊裸藻属 囊裸藻属又称壳虫藻属。细胞 外具一胶质的囊壳,囊壳的形状稳定,呈球 形、卵形、椭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等。表 面光滑或具点纹、孔纹、网纹、颗粒、棘刺 等纹饰。囊壳内由于含有铁和锰的沉积而呈 黄、橙或褐色;透明或不透明,鞭毛由圆形的 鞭毛孔伸出。
囊壳前端由一圆形的鞭毛孔,鞭毛从此孔伸出,
领部有或无,有或无加厚的圈,细胞裸露无细胞 壁,位于囊壳内,其特征与裸藻属相似。眼点明 显。色素盘状,多数。有些种类色素体内还有 蛋白核。裸藻淀粉小,圆形或短杆形。
本属约240种,中国约80种
。分布较广,为 湖泊、沼泽等静水水体中常见的浮游藻类。 大量繁殖时,可使水呈棕褐色。常见的种类 有旋囊裸藻、矩圆囊裸藻、颗粒囊裸藻、棘 刺囊裸藻和尾棘囊裸藻等。
变胞藻属在形态上与裸藻属很相似而且可通过实验室培养方法把裸藻属中的某些种类去色从而使与变胞藻属种类的特征近似因此不少藻类学家认为变胞藻属很可能是由绿色裸藻类失去色素体后演化来的
裸藻门分类
囊裸藻属 变胞藻属 袋鞭藻属 第七组
裸藻门在动物界的分类中隶属于原生动物门
鞭毛虫纲一个目.在植物界裸藻门仅一个纲— 裸藻纲,仅裸藻目. 裸藻目以鞭毛的数目及其基部的构造,表质,色 素体,眼点和杆状器等特征以及营养方式为分 类依据. 今天介绍的是裸藻科的囊裸藻属,变胞藻科的 变胞藻属,袋鞭藻科的袋鞭藻属
变胞藻属
裸藻门裸藻纲裸藻目变胞藻科的
1属,本属 约35种,中国现有的记录仅 6种。裸藻门裸 藻纲裸藻目变胞藻科的 1属。 。均为具一鞭 毛的单细胞体,体形易变,常为纺锤形或圆 柱形。没有眼点;不具色素体;同化产物副 淀粉。
变胞藻属在形态上与裸藻属很相似,而且可
通过实验室培养方法把裸藻属中的某些种类 去色,从而使与变胞藻属种类的特征近似, 如纤细裸藻去色后,则与长变胞藻很相似。 因此,不少藻类学家认为变胞藻属很可能是 由绿色裸藻类失去色素体后演化来的。
1_藻类概述_HJJ
![1_藻类概述_HJJ](https://img.taocdn.com/s3/m/8e99b2db49649b6648d74722.png)
(4)异丝 体型:由直 立枝和匍匐 枝组成,匍 匐枝上长出 直立枝。
(5)管状体类型:植物体细胞间无隔膜, 含有许多细胞核,仅在形成生殖器官时 才产生隔膜与营养体分开。
(7)假薄壁组织类型: 植物体由丝体彼此紧贴 组成。
(6)膜状体类型:细 胞向多方面分裂,形 成膜体。
3、细胞的结构特点
(1)细胞壁:
(3)生活史中只有一个双倍体:只进行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在配子囊中进行,而且在配子产生之前 。 (4)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有2-3个 植物体。单倍体的植物进行有性生殖,合子萌发时 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双倍体的植物体,此植物体 进行无性繁殖,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由孢子长 出单倍体植物。从而产生配子,这一时期为单倍体 ,总称有性世代;合子到孢子体为无性世代的植物 体,从合子——减数分裂之前为双倍体,总称无性 世代。
八、藻类的经济意义
1、为鱼类的直接或间接 饵料 2、原初生产者,制造有 机物,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为大气中氧的主 要来源 3、固氮作用:1.7亿吨/ 年 4、人类食品:螺旋藻、 紫菜、海带、浒苔
5、地质指标 6、污染的指示生物, 判断水体的水质 7、净化水体 8、利用藻类发电 9、工业原料;医学 10、作为转基因载体
四、分类:共11门,淡水9门
1、蓝藻门 Cyanophyta
2、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3、金藻门Chrysophyta
4、黄藻门Xanthophyta
7、裸藻门 Euglen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6、隐藻门Cryptophyta
8、绿藻门Chlorophyta
2、着生藻类:指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的藻类
3、流水生藻类:由底栖和浮游藻类组成,它们 能在急流中生活和繁殖。
藻类概述_HJJ
![藻类概述_HJJ](https://img.taocdn.com/s3/m/3167420903d8ce2f006623fc.png)
5.3.2原生质体
A.细胞核(Nucleus):
真核:核膜、核仁和核质组成,具有真核的藻类 称为真核生物。 间核:在核的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纺锤体,核膜 不消失,有的种类细胞核不具碱性蛋白。 原核:仅具核质,不具核膜和核仁。 数目
B.色素(Pigment):
叶绿素a:各门藻类都有。 叶绿素b:绿、裸、轮藻。 叶绿素c:甲、隐、黄、硅、褐、金藻。 叶绿素d:红藻。 β—胡萝卜素:所有的藻类都具有。 叶黄素、藻胆素等因种类而有差异
八、藻类的经济意义
1、为鱼类的直接或间接 饵料 2、原初生产者,制造有 机物,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为大气中氧的主 要来源 3、固氮作用:1.7亿吨/ 年 4、人类食品:螺旋藻、 紫菜、海带、浒苔
5、地质指标 6、污染的指示生物, 判断水体的水质 7、净化水体 8、利用藻类发电 9、工业原料;医学 10、作为转基因载体
A .壁: 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壁平滑,有的种类在壁上具 有花纹、刺、棘突或细胞外具有透明或不透明 的胶囊。 B.成分:果胶质、纤维质、二氧化硅、碳酸钙 、蛋白质。
藻类的周质和囊壳:1.周质; 2-3.囊壳
•没有细胞壁的种类,外层由原生质特化而成表质 (周质),表质平滑或具花纹,有的种类外面可 以形成特殊的胶质囊壳,它具有一定形状、颜色, 囊壳表面平滑或具刺、突起等。
H.贮存物质Storage products(同化 产物)*(各门藻类的贮存物质各不相同)
淀粉:遇碘起紫黑色反应; 蓝藻淀粉:遇碘呈淡红色; 裸藻淀粉(副淀粉):遇碘不起反应; 白糖素:光亮而不透明,呈圆形、棒状或颗 粒状,位于色素体外,折光强,为一种葡糖 的聚合物。 脂肪(油滴):呈球形,光亮而透明。
一般在环境不良条件下产生孢子( 产生孢子的母细胞称孢子囊)。
裸藻,甲藻
![裸藻,甲藻](https://img.taocdn.com/s3/m/726f5034ed630b1c59eeb59b.png)
鞭毛1—3根,由中央轴丝和外部的鞭毛鞘组成。
2、甲藻门
大多数甲藻是单细胞,少数种类是球胞型或丝状体。 细胞球形、长椭圆形。细胞裸露或具细胞壁,有的壁薄,有的壁 厚而硬,含有纤维素。纵裂甲藻由左、右两个对称的半片组成,无纵 沟和横沟。横裂甲藻的细胞壁由多个板片组成。板片有时具角、刺或 突起,表面常有圆形孔纹或窝纹。横裂甲藻多具1横沟和1纵沟,横沟 又称腰带,位于细胞中部偏下,横沟上部称上壳或上锥部,下部称下 壳或下锥部,纵沟又称腹区,位于下壳腹面。载色体多数,盘状、片 状、棒状或带状,多周生。同化产物是淀粉和油,有些甲藻具蛋白核。 甲藻细胞核很大,分裂间期染色体也呈现浓缩的螺旋状态;染色 体中组蛋白很少,DNA的复制有两种情况:一种DNA在细胞生活的周期 中,不间断地进行复制,这一点与原核细胞DNA的复制相似;另一种 和真核细胞相似,DNA的复制是间断的,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复制。
二、分布范围
1、裸藻门
分布较广。多数产于淡水,少数产于咸水和半咸水, 极少数生长在潮湿土壤上或冰雪中,也有寄生或附生的 种类。
2、甲藻门
大多数甲藻是海产,淡水产种类较少,也有极少 数种寄生于鱼类、桡足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体内。淡水 中春秋两季生长旺盛,海水则在暖海中种类较多。甲 藻是重要的浮游藻类,是水生动物主要饵料之一。但 是,甲藻过量繁殖,常使水色变红,形成“赤潮”, 发生腥臭气味。形成赤潮时,水中甲藻细胞密度过大, 藻体死亡后滋生大量腐生细菌,由于细菌的分解作用, 使水中的溶氧量急剧下降,并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同 时有的甲藻也分泌毒素,因此,赤潮发生后,造成鱼 虾贝类大量死亡,对渔业危害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甲片式: 甲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 分类上的依据。
上甲板片: (P) 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个明显的小孔。 1p (′; Ap)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即上甲顶部板片)。 4′ (″;P) 沟前板——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7″ (a) 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 2—3a 下甲板片: (″″) 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 2″″ (′″) 沟后板——下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5′″ (p) 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 3P (G)横沟有3块板片。 G1、G2、G3 (V)纵沟有6块板片。 V6
甲片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板式、甲片式。一般自 左向背向右排列:如多甲藻Peridinium的板式 (P78):
顶板—前间插板—沟前板: 4′—2—3a—7″ 沟前板——底板: 5’’’—2’’’’ 1P 、4’ 、2-3a 、7’’ 、3G 、5’’’ 、2’’’’、6V
上甲板片: 顶孔板apical pore plate:位于顶端, 中间有一明显的孔,以P表示。 顶板apical plate:围绕顶孔板的板 片,以´或AP表示。 沟前板Precingular plate:位上锥部 横沟上面的板片,以"或P表示。 前间插板anterior intercalary:顶板 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以a表示。 下甲板片: 沟后板Postcingular plate:位下锥 部,横沟下面的板片。以 ″′表示。 底板antapical plate:下锥部末端的 板片,以 〞〞 表示。 后间插板Posterior intercalary plate: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 以p表示。
(7)鞭毛:1条顶生,少数2条,罕见3条。 (8)贮存物质:裸藻淀粉(副淀粉,为非 水溶性多糖),并兼有脂肪。
形状:呈球形、盘形、环形和杆形等,为 分类的依据。
四、繁殖:
以细胞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裸藻纲——裸藻目 1.裸藻属(Eug1ea): 单细胞,呈绿色,少数种类红色,长可 达50μm。细胞纺锤形或卵形,有些种类体 后端延伸成尖尾。表质柔软,细胞易变形, 表质上具有螺旋形线纹。体前端具1条鞭毛。 眼点1个,桔红色。具各种形状的裸藻淀粉。
(4)蛋白核:数个。
(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 圆形或椭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 膜不消失,不形成纺锤体,并且具碱 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核,介于 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
3.纵沟与横沟
(1)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上方或下 方,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 下两部分,各称上甲和下甲。 (2)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 也可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
第七章 甲藻门 Pyrrophyta
本章重点
门的特征; 常见种属特征; 甲片式; 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 在渔业养殖生态中的作用
一、生态分布
为海水中主要的浮游植物。
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放出鱼毒素。
淡水种类可生长在池塘、湖泊等
水体中。
二、体制及体形
大多数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针 形,少数丝状体。 大多数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 (海水种),并常具有角或刺,宽卵圆形, 细胞左右不对称。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b和β—胡萝卜素, 某些种类还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 (2)藻体颜色:绿色,少数呈血红色。 (3)色素体:盘状、片状和星状。 (4)核:大核1个,小核1——多个,球 形、椭圆形、长圆形。 (5)蛋白核:有或无。
(6)眼点、储蓄胞、伸缩 胞、杆状器:
眼点:在储蓄胞附近,对 光有感应;无色种类没有 眼点。 储蓄胞:位于胞咽下,为 排泄废物的出路。 伸缩胞:在储蓄胞附近, 收集体内的废物送到储蓄 胞,有调节水分的作用。 杆状器:胞咽附近呈棒状 结构。
二、体制及体形
单细胞:大多数 为运动种类,少数营固 着生活。纺锤形、椭圆 形、片状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无真正细胞壁,细胞 裸露仅具表质。 表 质:柔软——藻体可以变 形。坚硬——藻体不变形。 表质上具有螺旋形或点线纹,有的 体外具囊壳,与细胞不相连。囊壳为 铁质沉淀,囊壳表面光滑或有颗粒或 瘤状突、刺孔等。
夜光藻属Noctiluca: 特征 同科。夜光藻N.scientillans: 单细胞,球形,直径可达1-2mm, 肉眼可见。纵沟与口沟相通,末 端生出1 条触手,2条鞭毛均退 化。细胞中央有1大液泡。细胞 核一个。原生质浓集于口沟附近, 呈黄色,原生质丝呈放射状。细 胞无色或绿色,当夜光藻大量密 集时则可形成粉红色的赤潮。为 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主 要种类之一,夜光藻受海浪冲击 夜晚会闪闪发光,也为海洋发光 现象的主要发光生物,夜光藻分 布极广,除寒带海区外,遍及世 界各海区。我国整个近海都可大 量采到,而以河口附近数量更高。
膝沟藻属Goniaulax : 细胞形态与多甲藻属相 似,不同之处是,本属 有1块小的延长的副顶 端板,纵沟直达顶部。 膝沟藻属多分布海洋中, 多边膝沟藻G.polyedra: 细胞前端略尖,后部钝 圆,末端有2至多个小 短刺。甲片程式为 3′,6″,6″′,1p,1 〞〞。淡水中仅有尖尾 膝沟藻Gapiculata.
薄甲藻(光甲藻)属 (Glenodinium): 单细胞,球形或长卵形, 近两侧对称,横断面圆 形、肾形;具明显壁, 大多为整块,板片平滑, 有时具乳头状突起,板 片结构不明显;横沟位 于细胞中部,偏下甲, 纵横沟明显。
翅甲藻属Dinophysis:细胞横沟的边翅斜 伸向前,成漏斗型。壳面有孔纹,色素体黄 绿色。主要有尖翅甲藻D.acuta,具尾翅甲藻 D.caudata等。
八、生态分布和意义(2)
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对渔业危害很大。 夜光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 物窒息。 有些甲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 Gymnodinium breve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 多边膝沟藻Gonyaulax 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 生物。有些种类对鱼类、贝类不造成致命影响,但毒素可在它们体内 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 中毒、死亡。 不少甲藻具有发光能力,特别夜光藻,细胞个体大,是研究发光生理 的良好材料。 甲藻是间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它们的形成、 分类研究,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卵甲藻属Exuviella(图7-6):细胞椭圆形,前 端比后端略窄些,左右侧扁,与前属区别是没有 齿状突起,仅在鞭毛孔周围有一圈很小的齿状突。 滨海卵甲藻(海生卵甲藻)E.marina细胞长36- 50μ m,本种为世界种,分布广泛。除近岸浮游生 活外,有时栖息于海滩上。
2.横裂甲藻纲:
共分5个目,以多甲藻目为主(裸甲藻亚 目和多甲藻亚目)。
三、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
(1)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 (2)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表 质)。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特殊的 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 多甲藻素。
(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
2.扁裸藻属(Phacus): 单细胞,体绿色扁平、叶 片状,有的螺旋形扭转或后端 成尾状。表质坚硬,具有纵向 排列或螺旋形的线纹,不易变 形。色素体盘状,裸藻淀粉为 环状、圆盘状和球状等。具1 条鞭毛。眼点桔红色。
多甲藻属(Peridinium): 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 多角形。背部明显突出,腹 部直或凹入,纵横沟明显, 核位于细胞中部,体外甲片 明显。色素体多个,颗粒状、 周生,黄褐色或红褐色。大 量繁殖使水呈棕红色,对鱼 有害。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
角甲藻属(Ceratium): 单细胞或连成群体,有明显被甲,细胞 具1个顶角,2-3个底角。体背腹扁平,横 沟几位于细胞中央,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 纵沟和横沟相交处生出2条不等长鞭毛,一 条沿着纵沟,另一条环绕着横沟。细胞壁 由许多一定形状的纤维质小板片组成。
甲藻 间核,位于细胞中部 甲藻素,多甲藻素 纵沟和横沟 2条,从纵横沟交界 处发出 横分裂,斜向分裂
八、生态分布和意义(1)
甲藻分布十分广泛,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 多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海区,是海洋浮 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甲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 产力的指标。 甲藻同硅藻一样,也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之一。 淡水中甲藻的种类不及海洋多,但有些种类可在鱼池中大量 生殖,形成优势种群,如真蓝裸甲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素 有“奶油面包”之称。 光甲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是北方地区鱼类 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成份,其光合产氧对丰富水中 溶氧,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
(1)裸甲藻亚目:细胞裸露或具有薄的许多相同多 角形小片组成壁。 裸甲藻属(裸环藻属)(Gymnodinium): 卵形、圆形或椭圆形。大多两侧对称。细胞 裸出或仅具周质膜,表面光滑。横沟位于细胞中 部,绕细胞一周;纵沟仅在下甲或略上升于上甲 部分。细胞上、下两端钝圆,上、下甲基本等大 或不等大。多背腹扁平。呈黄褐色。大量繁殖形 成水华,可做饵料。
四、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1.纵裂甲藻纲: 海水产,壁 左右两片合成, 无纵横沟,二条 鞭毛着生于细胞 顶端。
纵裂甲藻属Pleramonas:特征同上。主要代表为:啮蚀纵裂甲藻 Pleromona erosa:细胞呈卵形,前端略凹入,2条带状鞭毛由此生出。细 胞壁薄,分成左右大小不等的两瓣。色素体大,片状。有蛋白核。以细胞 纵分裂生殖。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细胞卵形或略呈心形,左右侧扁。鞭毛2条, 自细胞前端两半壳之间伸出。在鞭毛孔旁两半壳之间或在一个壳上,有一 齿状突起。壳面上除纵裂线两侧外,布满孔状纹。鞭毛基部有1细胞核或1 -2个液泡。色素体两个,片状侧生或者粒状。 海洋原甲藻P.micans,细胞侧扁,呈瓜子形。长约50μm。本种分布较 广。在我国沿岸是牡蛎、幼鱼的饵料。大量生殖可形成赤潮,是太平洋东 岸形成赤潮的重要种类。大量生殖时有发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