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微生物检测1讲课稿

合集下载

实验二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实验二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2)杆菌肽敏感试验(药敏试验)
将分纯的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接种血平板,在 划线处贴附杆菌肽纸片, 36℃,18h,出现抑菌带 为阳性,(可推测为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实验报告
根据培养后的形态,菌落特征及生化试验结果进行报告。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培养基
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
东西南北 中
普平
样品 血平板(培养)
革兰染色 观察溶血 杆菌肽敏感试验 链激酶
报告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2、 自然沉降法原理:根据空气中携带有微生物气溶胶粒
子在地心引力作用下,以垂直的自然方式沉降到琼脂培养 基上。经37℃,24h温箱培养计算出菌落数,应以菌落形 成单位cfu/皿或cfu/m3来表示。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3、仪器与器材
1)显微镜、培养箱、载玻片、酒精灯、 接种环、灭菌镊子、离心机、水溶箱。
清洁 空气
<1 500
<16
<4 500
<36
污染 空气
>2 500
>36
>7 000
>124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对微生物指标的规定: 菌落总数≤2500 cfu/m3
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满足相应的空气标准。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的的检验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5)镜检革兰阳性链状排列球菌,血平板上 呈现溶血环,链激酶和杆菌肽敏感试验阳 性可报告为溶血性链球菌。
空气微生物的检验
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居室内空气卫生细菌学评价的参考指标(前苏联)
夏季标准
冬季标准
空气 细菌总数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1。

实验目的本实验中使用的灭菌培养皿在空气中取样并培养一段时间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

其实验意义在于:(1)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2)比较了普通实验室和无菌室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3)验证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二。

实验原理空气是人类维持正常活动的物质条件,与人类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空气微生物的采样和检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已经开发了各种快速、灵敏、特异和高度自动化的仪器。

为了保持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应该使用正确和先进的空气监测方法。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空气也不例外。

尽管空气不是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然而,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滴的流动、人类和动物活动等原因,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微生物。

中空气微生物的采集方法很多,主要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监测,自然沉降采样法采样。

本文介绍了各种采样方法的性能,以便正确选择各种采样方法。

空气微生物采样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采样器、采样介质、采样方法和检测程度。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主要包括:冲击采样器、过滤空气采样器、离心空气采样器、旋风采样器、静电沉降采样器等当空气中的单个微生物落在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将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或菌落。

通过观察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菌落,可以大致识别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

本实验通过检测普通实验室和无菌间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来判断无菌间的消毒效果,了解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群。

三。

实验装置和仪器1。

实验仪器(1)无菌板,组数(2)酒精灯,恒温箱数×1 (3),数量×2 (4)高压釜(5)干热灭菌器(6)冰箱(7)板(直径9厘米)(8)量筒(9)烧瓶(10)酸度计2。

实验所需试剂(1)蛋白胨,量10g (2)牛肉膏,量3g (3)氯化钠5g (4)琼脂15-20g (5)蒸馏水1000毫升4,实验步骤1。

空气中微生物测定

空气中微生物测定

1 实验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一定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2、学习并掌握空气中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空气中微生物一般吸附在尘埃中,由于地心引力尘埃下沉到地面或物体表面原理制定的。

三、实验器材
培养皿、生化培养箱、营养琼脂。

四、操作方法(沉降法)
1、以无菌操作将已融化并冷却至50℃的营养琼脂倒入培养皿中,放置凝固。

2、在不同地点将培养皿分别打开,在空气中暴露15分钟,立即将培养皿盖好,作上记号,并作一空白对照。

3、将培养皿放置37℃恒温培养48小时,取出观察其结果并计算出菌落数。

4、计算
计算公式: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50000N/(A ×t)
N :为培养皿经培养后的菌落数
A :为所用平皿面积(cm 2
),平皿直径(ø)9cm
t :为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t=15min)
(这个公式根据:根据15min 内在100 cm 2面积上降落的细菌数约等于10升空气中的含菌数而估计的。


五、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
记录所得空气中的微生物的量(个/L );
2、思考题
比较采用过滤法和落菌法求得的每升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差异,找出原因。

第一部分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教学课件

2 液体法
液体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 主要是浮游细菌。该法将一定体积的含 菌空气通入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液体培养 基中,依靠气流的洗涤和冲击使微生物 均匀分布在介质中,然后取一定量的菌 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或取一定量 的菌液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15-18ml融 化(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待冷 凝制成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 取出计菌落数。
第二节 水质的细菌学检验
一、细菌总数 是将定量水样(原水样或经一定稀释
后的水样1mL)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7ºC培养24hr后观 察结果,计算细菌菌落数,最后算出原 水样每毫升的细菌总数。
具有相对的卫生学意义,菌数越高, 反映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或粪便污染越 重,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亦大。
三、空气的微生物监测
通常采用营养琼脂平板计数法。 我国检测空气微生物所用的培养皿直径
为d90mm,有用d100mm的。 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
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测定 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 在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一)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1.固体法 固体法有平皿落菌法(沉降—平板法)、撞击
再以菌液体积和通入的空气量计算出单 位体积空气中的细菌数。
✓ 例如:将10m3含菌空气通入100mL的无 菌水中,使10m3空气中的微生物全部截 留在100mL水中。然后取0.1 mL菌液涂布 于平板上,若长出100个菌落,10mL水中 共含菌10,000个,则10m3空气含有10,000 个。1m3空气含有1,000个 。
A×t
➢ 经测定发现,用奥式公式计算的浮游细 菌数比实测的浮游细菌少。
➢ 此公式没有考虑尘埃粒子大小、数量、 气流情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两篇)2024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两篇)2024

引言概述:空气中微生物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可以评估空气质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对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1.空气中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意义和目的3.常见的空气中微生物检测指标二、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技术和方法1.传统培养法a.常规培养方法及其适用范围b.培养基选择及培养条件控制c.微生物数量计数和鉴定方法2.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a.PCR技术的应用b.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优势和应用c.DNA测序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作用3.生物芯片技术a.微阵列芯片和DNA芯片的原理b.基于生物芯片的空气中微生物检测方法4.光谱学检测方法a.荧光光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b.红外光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c.震动光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5.生物气溶胶检测方法a.生物气溶胶的形成和传播途径b.生物气溶胶采样和检测技术c.生物气溶胶检测仪器的发展和应用三、空气中微生物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常见的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案例a.室内空气质量监测b.工业环境中微生物检测c.农业环境中微生物检测2.微生物检测对环境治理的意义和作用a.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环境管理b.监测环境质量及时发现问题c.评估环境改善效果和预测趋势四、空气中微生物检测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1.病原微生物的空气传播途径2.空气中微生物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3.预防和控制空气传播疾病的重要性4.空气中微生物检测在疫情监测和防控中的应用五、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挑战与前景1.检测方法的改进和标准化需求2.数据分析和解释的难题3.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4.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前景和应用推广总结:空气中微生物检测是保障环境与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物芯片技术、光谱学检测方法和生物气溶胶检测方法等,我们可以准确、快速地监测和评估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注意无菌操作。
四、结果计算
1.自然沉降法
根据奥梅梁斯基建议,面积为100cm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 于空气中5min,于37℃温箱培养24h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 当于10L空气中的细菌数
空气中细菌数(cfu/m 3) =1000×[(100/A) ×(5/t) ×(1/10)] ×N
两种方法比较
1. 沉降法测定的菌落总数要多,在实验条件下比撞击法多 24.6%。
2. 小颗粒含菌粒子在空气中稳定,不易沉降或者漂浮,撞 击法比沉降法更易采集到小粒子。
3. 沉降法结果不稳定,容易受采样条件的影响。
影响因素
1. 温室外的细菌带入室内, 也会将地面、墙壁的含菌粒子扬起。
时关闭门窗,减少人员走动
2.撞击法 调整采样器高度为呼吸带高度于1.2~1.5m
↓ 将平皿依次放入圆盘,固定并做好标记
↓ 接通电源,开打电源开关,调整流量到28.3L/min

采样5min/10min后,取出平皿,经过24h,37℃培养,计数
分组: 4个同学一组,分别采用自然沉降法和 Anderson采样器,采样时间设为5min和 10min,比较两种采样方法的结果。
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空气≤4000cfu/m3 幼托机构室内卫生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数应≤2500cfu/cm3
(沉降法)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1.对两种方法结果的比较? 2.根据Anderson采样器的实验结果,计算空气
中微生物大小分布:以各级的菌落数占六 级总菌落数的百分比表示。
用于医院、公共场所等空气质量的评价
二、实验原理
1:自然沉降法(沉降平板法) 根据空气中携有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在地心引力的

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ppt课件

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ppt课件
来自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 1、采样设备、器材、试剂与培养基准备
• 2、现场调研、现场记录
• 3、采样人员无菌操作与个人防护 • 4、采样点的选择 • 5、采样无菌操作 • 6、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六级采样器) • 7、水样品的采集 • 8、尘样品的采集 • 9、样品采集后的现场整理 • 10、样品采集过程中,人员的一般安全防护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
3、细菌总数
≦100cfu/cm2
真菌总数
≦100cfu/cm2
致病微生物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嗜肺军团菌的检测(——液体采样法)
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 控制由于空调通风系统造成生物致病因 子经空气播散;预防危害人体健康,疾 病传播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生;规范现场 与实验室操作,为监督执法、预警预报 提供准确的数据。
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 肠道指示生物为例(N条): 肠道独有,代表性强 数量多 存活时间比致病菌稍长 对消毒剂的耐受性比致病菌稍高 对人危害无或很小 检测方便,程序简单
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大肠杆菌作为水污染与否的卫生指示生物 应用多年,行之有效,各界公认,基本符合指 示生物的多项要求。对于室内空气而言,指示 生物则难以被选出。大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 指示生物,与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不仅同原, 还存在诸多共性,有代表性。空气则无法找到 这么一个指示生物。所以对空气质量的认同, 我们选择了指示生物与致病生物监测两个途径。
• 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大小,从 0.002~30µm。
主稿空气微生物检测培训教材
• 凡是在室内空气环境存在的致病性生物 因子,都有可能通过空调系统播散,以 致可能由于污染环境给人带来危险或潜 在的危害。室内空气环境存在的致病性 生物因子主要有如下几类室内空气环境 存在的致病性生物因子:

空气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空气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ppt课件
不要将手指伸入试管中。(可适当倾斜试管) 4、避免采样时跨越采样区域,避免采样过程中污染。 5、一只棉签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6、强调用充分浸湿棉签,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擦各5次。 7、采样过程中要转动棉签。
26
27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 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 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 菌落总数≤10cfu/cm2
25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注意事项
1、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采样前采样者洗手戴帽子口罩。 2、强调采样前物品表面已经过消毒处理。 3、用棉签蘸取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时,注意
7 化学消毒法 4
通风
自然通风
一般以通 风30分钟 效果最好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5
紫外线消毒
适用于无人 状态下室内 空气的消毒
没有持续 作用
需要一定的 时间、强度
6
空气消毒机
作用原理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过滤、紫外 线、静电吸 附等
适用于有 人状态下 的室内空 气消毒
13
结果判定2 、Ⅲ、Ⅳ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标 准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 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 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 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 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5min·直径9cm)。
14
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好门、窗; 消毒机、空调停止,在 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 止10分钟进行采样。
消毒时应关 闭门窗;进 风口、出风 口不应有物 品覆盖或遮 挡。

生物课教案: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与作用

生物课教案: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与作用

生物课教案: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与作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空气中微生物,主要内容包括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和作用两个方面,通过课堂讲解、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3. 了解空气中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作用;3. 实验法:适当地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六、教学内容及要点1. 空气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空气中微生物是指气溶胶中含有的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过非常灵敏的感官观察,我们无法看到这些微生物的存在。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类很复杂,可以根据形态、生态特点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微生物有如下类型:(1)细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的大小也不一,一般在0.5-5微米间。

(2)真菌真菌也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微生物群体,其生存环境也很广泛。

真菌的形态多样,可以是菌丝体、酵母体等。

其繁殖方式也不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3)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寄生性和繁殖性。

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主要感染人类和动物。

病毒的大小一般在0.02-0.3微米间。

2. 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中污染微生物通过呼吸、皮肤和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有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等。

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生病的风险更高。

空气中细菌的测定

空气中细菌的测定
(三)仪器
高压蒸气灭菌器
恒温培养箱
玻璃平皿或一次性灭菌平皿,9cm
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环境卫生学
(四)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 (五)操作方法 布点要求 采样点选择根据采样点面积及环境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采样点。室内面积不
足50m2的设置1个采样点, 50~200m2的设置2个采样点,200m2以上的设置3~5个采样点。采 样点按均匀布点原则布置,室内1个采样点的设置在中央, 2个采样点的设置在室内对称点上,3 个采样点的设置在室内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点上,5个采样点的按梅花布点,其他的按均匀布 点原则布置。采样点距离地面高度1.2~1.5m,距离墙壁不小于1m。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通风 道等。 采样器准备 ① 仪器的清洁消毒:根据采样点的洁净要求,对仪器表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洁或消毒处理。 ② 采样装置的清洁灭菌:取下采样装置上的盖子和端盖,用酒精棉球火焰灭菌约1min,然后将其
置于储存盒内。同一点应重复采样3次,按上述各步骤进,于恒温培养箱中,37 ℃培养24h后计数菌落数。 菌落计数 计数培养后每皿所生长的菌落数,并求出同一点重复采样的平均菌落数。 空气中细菌总数的计算 根据平皿菌落计数结果,用下列公式换算成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数,以
移回采样装置上,冷却。
环境卫生学
采样 ① 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将采样时间的旋钮调到选定的采样时间档上。选择直流或交流电源,打开
电源开关,设定好采样时间。 ② 将采样的平皿盖略松开,打开已冷却的端盖,将无菌采样平皿置于采样装置座的平皿托架上,
旋紧端盖。 ③ 按下计时开关,仪器便开始采样和计时,调节流量(28.3L/min),采样5~15min。 ④ 设定的采样时间归零后,仪器自动关机,采样结束。旋开端盖,立即将平皿盖盖上,将平皿倒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h
17
中新口腔
五、结果评价
• 空气微生物卫生标准,是以细菌作为标准 • 细菌选用的指标是菌落总数,表示方法为cfu/皿或
者cfu/m3
我国现行标准是根据空气中实测细菌数和流行病学 观察结果为主要依据。
h
18
中新口腔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 2500cfu/m3
h
• 采样布点原则 a. 根据室内面积进行对角线或者梅花式均匀布点,
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3个点,50~100m2设3~5 个;100m2以上至少5个点 b. 采样高度 和人呼吸高度一致(1.2~1.5m) c. 采样点应避开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采样 时关闭门窗,减少人员走动
h
13
中新口腔
孔径1.18㎜ 孔径0.91㎜ 孔径0.71㎜ 孔径0.53㎜ 孔径0.34㎜ 孔径0.25㎜
h
8
中新口腔
各种粒径大小的菌落易沉降的部位及意义
h
9
中新口腔
• 特点 a. 采集粒谱范围广,一般在0.2~20μm以 上; b. 采样效率高,逃逸少 c. 微生物存活率高
h
10
中新口腔
• 3.滤过法:使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吸附剂(灭 菌生理盐水),然后培养吸附剂中的细菌, 计算出菌落数。
• 4.液体撞击法:和固体撞击式采样器一样, 是利用喷射气流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粒 子采集在小体积的液体中,适用于高浓度 的空气微生物采样。
h
11
中新口腔
三、实验步骤
• 1.自然沉降法 配制琼脂培养基(已做) ↓
培养皿暴露空气中5min/10min ↓
37℃温箱培养24h ↓
计数和结果评价

讲义-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讲义-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学习空气采样方法2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

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及设施、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

某些微生物还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穿过人体肺部存留在肺的深处,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的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

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测定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在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空气并非微生物的繁殖场所,空气中缺乏水分和营养,紫外线的照射对微生物也有致死作用。

微生物产生的孢子本身也可以飘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借风力传播。

空气中的微生物中,真菌的孢子数量最多,细菌较少。

而且藻类、酵母菌、病毒都会存在于空气中。

病原菌在空气中一般很易死亡,但结核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

尘埃多的地方,如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城市街道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

高山、海洋、森林、积雪的山脉和高纬度地带的空气中,微生物较少。

在本次实验中测量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主要是利用空气的自然沉降法,也有其它方法,如撞击法,过滤法等。

三、实验器材电炉,培养基,培养箱,无菌台,锥形瓶,培养皿,棉花塞,橡皮筋,玻棒,烧杯四、实验步骤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50毫升,并灭菌备用2倒平板凝固完全(每板10-15ml培养基)3空气采样,在实验室的四角及中央采取五个点,每个点做两个平行,一个对照,十一个培养皿,暴露空气中10min,避开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采样时关闭门窗,减少人员走动。

第八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教案).docx

第八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教案).docx

第八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第一节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的生态条件——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

(营养不足、紫外线照射、水分少)。

一、空气微生物的来源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土壤飞起来的灰尘、水面吹起的水滴、生物体体表脱落的物质、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等。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空气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是腐生的种类,但是不同的空气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不同。

有些种类是普遍存在的,如某些霉菌、酵母菌、真菌砲子。

细菌主耍是来自于土壤的腐生性种类,常见的为各种球菌、芽抱杆菌、产色素细菌等。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随环境条件及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空气屮微生物的数目决定于尘埃的总量。

空气屮尘埃含量越高,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越多。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室内空气污染的指标:>500〜1000个/ni3。

四、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是沉降平板法,即测定在一定时间内从空气中降落到单位面积地面上的微生物个数。

操作过程如卜\•将融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d90mm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均匀布设在待测处地板上(一般最少设5个待测点),打开川L盖5〜lOmin,让空气中的微生物降落在平板表面,盖好皿盖,然后倒置放入培养箱屮,在37°C条件下培养48h后计菌落数。

■•式中:C——空气细菌数;(个/m3)N——菌落数(个);A --- 平皿底面积(cm2);t ---- 暴露时间(min) o•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空气卫生标准,一般以室内53空气中细菌总数在500〜1000以上作为污染指标。

第二节细菌总数的测定一、定义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将定量水样(原水样或作一定稀释后水样lmL)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内,丁,37°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计数其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然后换算求出原水样每讥中所含的细菌数。

二、细菌总数测定的评价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规定,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ml。

空气中测定微生物的 中农动物医学院

空气中测定微生物的   中农动物医学院

: 吸 水 链 霉 菌 金 泪 亚 种
: 弗 氏 链 霉 菌
: 卡 特 利 链 霉 菌
菌落特征比较
•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
• 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 ,多有色素
• 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 ,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 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 蜘蛛网状、棉絮状, 无固定大小,多有光 泽,不易挑起
铜绿假单孢菌(绿脓杆菌 )的菌落特征
粘质沙雷氏菌的菌落特征
酵母菌菌落
青霉的菌落
曲霉菌落
霉菌菌落形态特征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F
E
D
C
B
A
: 生 磺 酸 链 霉 菌
: 除 虫 链 霉 菌
: 卡 那 霉 素 链 菌
、荷包蛋状,甚至有子菌落等。
• 隆起度:表面有隆起、轻度隆起、中央隆起,也有凹
陷或堤状。
• 颜色及透明度:菌落有无色、灰白色,有的能产生各
种色素;菌落是否光泽、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
• 硬度:粘液状、膜状、干燥或湿润等。 • 血琼脂:是否溶血。




链球菌
沙门氏菌的菌落特征
弗氏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
链球菌等 地面
离地面1M处
• 37℃培养24h后观察
• 菌落观察主要内容:
• 大小:菌落的大小(mm),一般不足1mm者为
露滴状菌落;1~2mm为小菌落,2~4mm为中等大 菌落,4~6mm或者更大的为大菌落或巨大菌落。
• 形状:有圆形、不正形、根足形、葡萄叶形。 • 边缘:有整齐、锯齿状、网状、树叶状、放射状。 • 表面性状:观察其是否平滑、粗糙、皱襞状、旋涡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1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学习空气采样方法
2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

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及实施、人和动物的蹑手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

某些微生物还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穿过人体肺癌存留在肺的深处,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的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

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测定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在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空气并非微生物的繁殖场所,空气中缺乏水分和营养,紫外线的照射对微生物也有致死作用。

微生物产生的孢子本身也可以飘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借风力传播。

空气中的微生物中,真菌的孢子数量最多,细菌较少。

而且藻类、酵母菌、病毒都会存在于空气中。

目前,还无统一的关于空气的卫生学指标,一般以室内1m3 空气中细菌总数为5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指标。

病原菌在空气中一般很易死亡,但结核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

尘埃多的地方,如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城市街道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

高山、海洋、森林、积雪的山脉和高纬度地带的空气中,微生物较少。

在本次实验中测量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主要是利用空气的自然沉降法,也有其它方法,如撞击法,过滤法等。

三实验器材
电炉,培养基,培养箱,无菌台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000毫升,并灭菌备用
2倒平板凝固完全
3空气采样,在实验室的四角及中央采取五个点,每个点做两个平行,一个对照,十一个培养皿。

4采样好的培养皿置入37度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并记录
5计算结果:根据前苏联微生物学家估算的公
式:100/A*5/T*1000/10*N=50000N/AT,其中N表示培养后菌落数,A表示平皿的表面积,T是表示培养皿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此公式是根据100cm2的表面积在空气中暴露5min的菌落数相当于10L空气中的菌落数来估算的,并不能代表真实空气的数量,应该比实际菌落数小。

空气卫生状况标准:
五、实验报告
1描述培养物的形态特征
2计算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确定空气的卫生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