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郝宇博士学术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导师简介
关于研究方向、就业前景与导师大半年没来这个论坛逛逛了,今天来到,忽然想起了一年前准备考北理工时懵懂无知的样子。
作为一个原外校的学生,对北理工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当时多么希望能认识一位学长,在平时多指点指点自己,少走些弯路,但希望总归是希望,最终还是自己摸爬滚打一路走来。
此处,我想说的是关于复试后选择导师的有关事宜,当时由于自己选择导师时的无知与不负责任,导致我与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远,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学弟学妹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好的,废话少说,言归正传,首先说下选导师的步骤。
在我们之前,每届新生在开学之后都会召开师生双选会,在双选会上来选导师,但我们这届并没有,都是自己联系的导师。
有个别学生是在复试前找的导师,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去年的复试是相当公正严格的,而且复试成绩占的比重相当大,看过某个帖子计算了一下,实际总成绩中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大约各占一半,并不是表面上看去的三七分或者四六分,因此初试成绩低的朋友可千万不要放弃,机会也相当大的哦~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包括我)。
我是在复试结束回校的两周之后才开始联系导师的,当时对老师和研究方向不甚了解,在论坛上找了个介绍导师的帖子随便选了几个导师去联系(我发的邮件),结果前两个老师都说学生已经招满了,还好,第三个老师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给我打电话来了,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晚才找导师”。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复试前先瞄上自己心仪的导师,待复试名单出来后趁热打铁在回校之前去找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初试成绩很高的同学可以再复试前就去找比较牛的导师,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是开学之后联系的导师。
其实何时联系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什么类型的导师,研究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下面我就来介绍介绍。
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至关重要,可以说决定着你将来的就业方向。
拿我来说,在读研之前我就非常想进银行的软开,但由于选导师前没有查清楚,随便报了位老师,结果现在的老师根本不搞数据库(一般搞数据库的进银行的概率比我们不搞数据库的概率大的多),可以说我现在已经放弃了进银行工作的梦想了。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4 论文结构安排 (7)二、数字经济概述 (8)2.1 数字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10)2.2 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 (11)2.3 数字经济的主要形式与产业领域 (12)三、碳排放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14)3.1 全球碳排放的现状分析 (15)3.2 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与影响因素 (16)3.3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差异 (18)四、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分析 (19)4.1 数字技术与碳排放的关系 (21)4.2 数字经济规模与碳排放的关系 (22)4.3 数字经济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 (23)4.4 数字化程度与碳排放的关系 (24)五、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26)5.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27)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28)5.3 稳健性检验与敏感性分析 (30)5.4 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讨论 (31)六、政策建议与展望 (32)6.1 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33)6.2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措施 (34)6.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36)6.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7)七、结论与创新点 (38)7.1 研究结论总结 (39)7.2 创新点与贡献 (41)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种增长并非没有代价,尤其是对于碳排放的影响。
关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其快速增长和广泛传播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能耗问题,以及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
关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潜射声自导鱼雷发现概率研究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潜射声自导鱼雷发现概率研究任 斌 1, 谢 超 2(1. 海装装备项目管理中心, 北京, 100071; 2.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081)摘 要: 明确潜射声自导鱼雷的发现概率, 对相关战术制定具有显著作用。
传统解析算法和统计算法无法平衡概率评估的快速性和精确性, 针对此问题,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发现概率评估模型, 以及基于解析模型的训练数据集生成方法, 并在特定态势下开展了发现概率评估的数值仿真。
结果显示, 文中所提方法具有很好的评估效果, 可为相关战场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潜射声自导鱼雷; 发现概率; 高斯过程回归中图分类号: TJ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920(2024)02-0368-08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23-0113Finding Probability of Submarine-Launched Acoustic Homing TorpedoesBased on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REN Bin1, XIE Chao2(1. Marine Equi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Center, Beijing 100071,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inding probability of submarine-launched acoustic homing torpedoe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actical formulation.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and statistical algorithms fail to balance the speed and precision of probability assessment. In response to this issue,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finding probability based on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Additionally, a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generating a training dataset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assessing the finding probability were conducted within a specific battlefield scenario. The outcomes illustrate the superior assessment effec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ffer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cision-making in relevant battlefield contexts.Keywords: submarine-launched acoustic homing torpedo; finding probability;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0 引言鱼雷是水下和水面战场的大杀器, 充分利用了海洋环境高隐蔽性以及不可压缩流体带来的高毁伤性, 具有很强的战略威慑力[1]。
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述评
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述评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 (5)2.1 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7)2.2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8)2.3 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 (10)三、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分析 (11)3.1 国内企业案例分析 (12)3.2 国际企业案例分析 (13)3.3 案例比较与启示 (14)四、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5)4.1 技术挑战与对策 (16)4.2 管理挑战与对策 (18)4.3 法律与伦理挑战及应对 (20)五、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评价与改进方向 (20)5.1 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5.2 转型效果评价与分析 (23)5.3 改进方向与建议 (24)六、未来展望与研究趋势 (25)6.1 技术发展趋势 (27)6.2 管理发展趋势 (28)6.3 研究发展趋势 (29)七、结论 (30)7.1 研究总结 (32)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2)7.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4)一、内容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适应现代商业环境、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综述旨在深入探讨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实施策略及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文梳理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涵盖的财务管理、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整体运营模式的深刻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阐述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
在实施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包括组织架构调整、人才培养与引进、技术选型与部署、数据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综合实施框架。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文章对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财务数字化转型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为企业带来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五年能源消费总量 将持续小幅增长
未来五年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小幅增长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举行2018 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的预测,2018-2022 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小幅增长,能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态势还会持续,清洁能源占比在未来五年会有明显增长。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小幅增长
《新时代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执笔人郝宇称,2018 年到2022 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将会大幅下降,石油消费占比基本稳定,天然气与其他能源
在未来五年预计得到较大发展。
在基准情境下,2018-2022 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维持小幅增长态势,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22 年预计达到16.2%以上。
郝宇表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较早,在经历了几年的经济
转型后,未来几年发展态势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比较强劲。
而京津冀地区特别
是河北省因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在结构转型和重视环保的背景下增速可能有所
放缓。
《新时代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预计,东、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速
较为稳定,未来五年各省能源消费占区域总消费的比重与目前相差不大。
东北
地区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去产能政策的不断深化可能促使地区能
源消费进一步降低。
西部地区如重庆、贵州等省份经济发展较快,对能源消费
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7 年12 月19 日,首先纳入发电行业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1 万吨标煤的准入门槛使全国碳市场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火电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12 月底,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完成配额交。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进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5)二、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光谱设计中的应用基础 (6)2.1 深度学习概述 (7)2.2 微纳结构光谱设计原理 (8)2.3 深度学习与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的结合 (10)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方法 (11)3.1 数据集准备与处理 (12)3.2 模型构建与优化 (13)3.3 设计流程与关键步骤 (14)3.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15)四、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16)4.1 光谱分析 (18)4.2 能源转换 (18)4.3 生物传感 (19)4.4 其他领域的应用 (20)五、挑战与展望 (22)5.1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3)5.2 未来发展方向 (24)5.3 技术创新与突破 (25)六、结论 (27)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28)6.2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29)一、内容概览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光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
我们将介绍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光谱设计领域的应用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挑战。
我们将详细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模型的设计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深度学习优化微纳结构的设计与制备过程,以实现更高的光谱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我们还将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如在生物医学成像、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对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
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纳结构光谱设计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等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
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4)二、PFOA和PFOS的基本性质与用途 (5)2.1 PFOA的基本性质与用途 (6)2.2 PFOS的基本性质与用途 (6)三、PFOA和PFOS的环境污染现状 (7)3.1 全球范围内PFOA和PFOS的排放情况 (9)3.2 地区性环境污染现状 (10)3.3 工业生产与废弃物处理中的PFOA和PFOS排放 (12)四、PFOA和PFOS替代品的研发与应用 (13)4.1 替代品的种类与特性 (15)4.2 替代品的研发动态 (16)4.3 替代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挑战 (17)五、PFOA和PFO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 (18)5.1 替代品的环境行为研究 (20)5.2 替代品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21)5.3 替代品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22)5.4 毒性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估 (24)六、政策法规与监管 (25)6.1 国际政策与法规 (26)6.2 国内政策与法规 (28)6.3 监管机构的角色与作用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成果总结 (31)7.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3)7.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4)一、内容简述本篇论文综述了PFOA(全氟辛酸)和PFOS(全氟辛烷磺酸)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
PFOA和PFO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这些物质的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其替代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在环境污染方面,替代品的生物降解性、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等特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些新型化合物和添加剂逐渐成为替代品,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影响尚需深入研究。
在毒性研究方面,替代品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的潜在影响是研究的重点。
实验室和现场研究揭示了一些替代品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但仍需长期研究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机理及耐久性
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机理及耐久性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二、磷石膏矿渣水泥的基本性质 (5)2.1 磷石膏的成分与特性 (6)2.2 矿渣的成分与特性 (7)2.3 磷石膏矿渣水泥的配比设计 (8)三、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水化机理 (9)3.1 水泥水化过程的一般原理 (10)3.2 磷石膏矿渣水泥的水化产物形成 (11)3.3 水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12)3.4 水泥石中的化学反应机制 (13)四、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 (15)4.1 耐久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 (16)4.2 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 (17)4.3 抗冻性 (17)4.4 耐硫酸盐侵蚀性能 (19)4.5 微观结构与耐久性的关系 (20)五、提高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21)5.1 材料选择与优化 (22)5.2 配合比设计与调整 (24)5.3 施工工艺改进 (25)5.4 环境因素控制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9)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展望 (30)一、内容综述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磷石膏产量的不断增加,处理磷石膏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成为当务之急。
磷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同时还含有多种杂质,如磷、有机物等。
这些杂质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善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可以提高其性能,满足各种建筑需求。
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通过调整水泥、砂、石、磷石膏等原料的比例,以及掺合料的种类和数量,旨在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磷石膏矿渣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重点关注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性等耐久性能。
通过改进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微观结构,提高其抵抗环境侵蚀的能力。
极化码:主要概念和实用译码算法
极码:主要概念和实用译码算法摘要极码代表一类新兴的纠错码,他的功率接近一个离散无记忆信道的容量。
本文旨在说明其生成与解码技术的原则。
与传统能力编码策略不同,它试图让代码尽可能随机,极性代码遵循不同的原理,这也是由香农通过创建一个典型共同组提出的。
信道极化,一个概念的核心,就是极性代码,在数字世界中的马太效应之中被直观地阐述,对极性编码的构造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极性码蝴蝶结构介绍中,源位相关,证明SC算法的使用为有效的解码。
从概念和实践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解码技术。
最先进的解码算法,如BP和一些广义的SC解码,也在一个广泛的框架下解释了。
仿真结果表明,极性码的级联与CRC码的性能优于Turbo码和LDPC码。
一些在实际情况下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在最后也被讨论。
摘要 (1)引言 (1)通道极化 (2)编码和结构 (4)编码原则 (5)通道选择 (6)连续取消解码 (7)解码原理 (8)简单SC译码过程 (9)更有力的译码算法 (10)提高的SC译码过程 (10)CRC-AIDED解码 (12)置信传播解码 (12)ML或MAP解码 (12)优点和缺点 (13)极性码的缺点 (14)未来的研究方向 (15)结论 (16)附录 (16)引言在过去的六年中见证了数字通信编码理论的成功。
克劳德·香农著名的信道编码定理断言代码的存在,信息可以在可靠的噪声信道上传输速率信道容量。
三个基本想法背后的信道编码定理的证明是:(1).随机选择的代码(2).对于大型代码长度的联合渐近等分(AEP)之间的传输码字和接收序列。
(3).最优最大似然(ML)解码或次优联合典型的解码。
联合AEP在证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它保证接收到的序列与共同典型传输码字相似,并且共同典型解码错误的概率消失。
当然随机编码也很重要,但只是为了便于数学证明好的代码的存在。
逼近能力与实际编/解码复杂度是编码理论的一个主要挑战。
幸运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许多“turbo-like”代码家族,如涡轮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已经被发现实现这一目标。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一直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被称为“北理工模式”。
北理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北理工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形成了由科技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构成的有机整体。
这一模式涵盖了科研人员、企业家、投资者等多个主体,形成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
首先,北理工积极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优惠的科研经费支持、灵活的科研时间安排以及科研成果的奖励机制等。
这些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北理工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
学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专家和人才。
研究院与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进行合作,帮助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北理工还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科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帮助科研人员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
此外,北理工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和孵化服务,激励他们将科技成果与创业相结合,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此外,北理工还建立起了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进行科技合作和创新研究。
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将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率。
同时,学校还注重与政府合作,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和推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政策和战略支持。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具身智能系统的概念 (4)1.3 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的应用 (5)2. 具身智能系统的发展历程 (7)2.1 早期研究 (8)2.2 现代研究 (10)2.3 未来发展趋势 (11)3. 大模型在具身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13)3.1 模型选择 (14)3.2 数据处理与生成 (15)3.3 模型训练与优化 (17)3.4 应用实例 (19)4. 具身智能系统的关键技术 (21)4.1 感知与理解 (22)4.2 运动规划与控制 (23)4.3 多模态交互 (25)4.4 自主学习与适应 (26)5. 应用领域 (27)5.1 医疗领域 (29)5.2 教育领域 (30)5.3 服务业 (32)5.4 制造业 (33)6.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34)6.1 安全性与隐私 (36)6.2 成本与资源消耗 (37)6.3 道德与社会影响 (39)6.4 技术合作与发展 (39)1. 内容概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及具身智能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综述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的研究现状、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回顾大模型在具身智能系统中的应用背景和基本原理,包括强化学习、知识蒸馏等关键技术在大模型上的应用。
我们将重点分析当前具身智能系统的最新进展,如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实践案例,并从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评估其性能。
我们还将讨论大模型具身智能系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如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能力、计算资源限制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将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将展望具身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跨模态融合、多智能体协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探索。
通过本综述,我们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系统的进步与发展。
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智能系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华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内部控制学位论文
华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内部控制学位论文哈尔滨剑桥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华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学生:孙奇鹏指导教师:刘莹莹讲师专业:会计学班级:13级-6班2022年5月摘要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严峻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有关内部控制失效的种种表现:诚信缺失、会计信息造假、公司舞弊案件频发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内部控制在设计上有缺陷,在作用上有缺失,给国家和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过深入到华为公司的各个角落,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及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现状。
从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入手、结合中外内部控制的理论,帮助人们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再通过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让人们知道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华为公司在过去的实践历程、变革流程、分析介绍了内部控制问题不仅是公司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监管力度不足,还应注重公司信息传递问题、文化问题、激励机制问题、人力资源监管问题。
将国外先进的经验、方法与在国内行之有效的监管的方法相结合,希望能给成长中的华为公司一点小小的启发。
关键词:内部控制;华为;信息传递;财务监管I目录摘要............................................................. ............................................................... ......................I1绪论............................................................. ............................................................... .................11.1研究背景............................................................. ............................................................... ......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1研究的目的............................................................. .. (1)1.2.2研究的意义............................................................. .. (1)1.3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1.3.1国外研究的现状............................................................. ......................................................21.3.2国内研究的状况............................................................. ......................................................31.4研究内容和方法............................................................. .........................................................41.4.1研究内容............................................................. ............................................................... ...41.4.2研究方法............................................................. ............................................................... ...41.5拟解决的问题............................................................. . (52)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62.1内部控制概念............................................................. . (62).2内部控制结构............................................................. . (62).3内部控制的途径............................................................. .........................................................62.4内部控制的意义............................................................. .........................................................63华为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83.1华为公司介绍............................................................. . (83).2华为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83.3华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93.3.1缺乏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 ......................................93.3.2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失效............................................................. ..........................................93.3.3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 ..............................................93.3.4内控体系不完整............................................................. ....................................................104完善华为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114.1建立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 (11)4.2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114.3提高财务监管力度............................................................. ....................................................114.4制定和完善公司的内控体系............................................................. ...................................12结论............................................................. ............................................................... ...................13致谢............................................................. ............................................................... ...................14参考文献............................................................................................................................ .. (15)哈尔滨剑桥学院毕业论文1绪论1.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华为公司规模的不管扩大,业务种类的不断拓宽,公司逐渐由单一的民营公司发展到多元化的公司,公司的各种类型业务的拓宽使得公司监管难度不断增加,公司的内控监管是否到位也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纯电动:一统天下》笔记
《纯电动:一统天下》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5)2.1 国际发展概况 (7)2.2 国内发展概况 (8)2.2.1 历史发展 (9)2.2.2 当前现状 (11)三、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12)3.1 电池技术 (13)3.1.1 锂离子电池 (14)3.1.2 固态电池 (16)3.2 电机技术 (17)3.2.1 永磁同步电机 (19)3.2.2 交流异步电机 (20)3.3 控制系统技术 (21)3.3.1 整车控制系统 (22)3.3.2 辅助控制系统 (23)四、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分析 (25)4.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26)4.2 竞争格局 (27)4.3 消费者需求分析 (28)五、政策环境与影响因素 (30)5.1 政策支持 (31)5.1.1 财政补贴 (32)5.1.2 车辆使用优惠政策 (33)5.2 影响因素分析 (35)5.2.1 基础设施建设 (36)5.2.2 技术创新能力 (38)六、未来展望与挑战 (39)6.1 发展前景 (40)6.2 面临的挑战 (41)6.2.1 成本问题 (43)6.2.2 用户接受度 (44)七、结论 (45)7.1 主要观点总结 (46)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8)一、内容概述《纯电动:一统天下》犹如一幅宏伟的蓝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电动汽车的盛世景象。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剖析了电动汽车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晰、全面的市场格局。
作者首先对电动汽车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回顾,从早期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市场主流,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汽车行业的新星。
作者详细阐述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技术、驱动系统、充电设施等。
这些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石,也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因素。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农业企业绩效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农业企业绩效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4)二、数字化转型概述 (5)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6)2.2 数字化转型的特征 (7)2.3 数字化转型的分类 (8)三、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9)3.1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10)3.2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11)3.3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12)四、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13)4.1 提高运营效率 (15)4.2 降低运营成本 (16)4.3 提升产品质量 (17)4.4 增强市场竞争力 (18)4.5 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19)五、案例分析 (21)5.1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22)5.2 案例分析 (23)六、结论与建议 (24)6.1 结论总结 (26)6.2 对农业企业的建议 (27)七、研究展望 (29)7.1 研究局限 (30)7.2 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描述数字化转型在农业企业中的定义与内涵。
阐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分析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探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潜在优势和挑战。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数字化转型在农业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业企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分析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资金投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展望未来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预测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农业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寻求发展的重要趋势。
农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无损检测技术向智能化发展——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检测与控制研究所
镜、(单双)机械手超声自动检测系统、螺栓紧固应力检测系统等多种检测条件,总价值约2000余万元。
研究所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合作专项、装备预先研究、国防基础科研、企业横向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获得国际授权发明专利3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多项、软件著作权2项。
已立项国际标准1项、制定和颁布国家标准6项、企业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已立项国家标准20项。
正式出版3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研究特色与创新成果(1)材料性能时频孪生检测理论和技术。
提出的三维残余应力临界折射纵波变频检测方法和超声体波检测方法,实现了构件内部切向应力梯度和法向应力的检测;微损伤非线性频域检测理论和技术,解决了构件材料内部微观织构和微损伤原位定量检测难题;材料性能检测仪器精度校准技术,解决了服役应力检测的现场校准问题。
(2)微小缺陷高频超声层析理论和技术。
提出的高频超声全时域波形分析方法,实现了复杂精密构件内部微小缺陷层析检测和三维可视;高频换能器噪声散射吸收与抑制方法,提高了微小缺陷检测精度和分辨能力;微缺陷量化超声检测校准技术解决了微缺陷超声层析与材料涂层粘接强度检测精度校准难题。
(3)复杂构件的声束位姿扫查理论和技术。
提出的多层介质超声偏转与衰减模型和声束偏转与探头促进无损检测技术向智能化发展——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检测与控制研究所Promoti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Intelligentization[编者按] 高端装备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检测与控制研究所针对我国高端装备构件材料新颖化、结构复杂化和尺度大型化等带来的构件材料性能分布检测不精、复杂结构内部微小缺陷检测不准和大尺度复材构件内部缺陷检测不清等重大装备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国防基础科研等多个项目支持下,实现了从原理方法创新到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应用,使传统超声检测跃升为智能检测。
博士一百万
博士一百万作者:郝仁来源:《大学生》2018年第10期研究方向为惯性传感器芯片我研究的内容是高精度惯性传感器芯片,惯性传感器的作用是得到物体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在诸如汽车导航、工业稳定平台、飞机无人机姿态控制、火炮导弹制导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而研究的最大目标就是实现这一关键器件的国产化,打破发达国家对中高端惯性传感器芯片的封锁。
就目前国内传感器芯片而言,无论在低端还是在高端,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都是十分明显的,不夸张地讲,至少是一到两代人的差距。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而发达国家也会充分利用他们的先发优势,去维持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比如,对于某些关键的民用和工业用传感器,当我们通过大量的前期投入,完成了国产化之后,只要我们的产品一上市,国外产品就会全线降价,用价格迫使我们的产品失去竞争力。
而对于一些军用的高端高精度传感器芯片,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态度是“全面禁运”。
这里的“全面禁运”,包括对芯片生产的每个环节的禁运,所以在这一领域,我们只有自力更生。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只有发展自己的技术,才可以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尖端制造业。
2015年开始,我国就已经走上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的快车道,国家对集成电路的投入很大,建立了國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制造业。
就我们专业而言,很多硕士研究生会在择业时,选择转行到互联网和金融,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相关人才的引导和待遇匹配不完善导致的。
而博士们更多会选择在本领域就业,学以致用。
很多美国企业,如波音公司(Boeing)、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会投钱给很多美国顶尖高校的实验室,与高校共同开发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这一点,鼓励社会资本和国家战略相融合,大大改善研究环境,更好地留住人才。
微电子专业培养一个博士,五年下来投入将近百万级,所以可以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较少。
我们学院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其间攻克了很多至关重要的工程问题,在产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尖端人才。
增强平台创新造血功能 推动全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2022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平台年会在宁波顺利召开
增强平台创新造血功能推动全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2022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平台年会在宁波顺利召开
郝雨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23()1
【摘要】2022年12月18日,2022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年会在宁波召开。
平台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宁波创新中心主任韩高荣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王立平、兵器研究院宁波分院院长王有祁、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吴韬、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杨槐、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双,以及平台各成员单位代表、特邀嘉宾等70余人参加会议。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郝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探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路径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中国(宁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侧记
2.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侧
记3.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构筑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4.推动产业创新助力行业发展——2014全国辐射供暖供冷产业发展论坛暨全国辐射供暖供冷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京召开5.加强中俄肉类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动两国肉类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俄罗斯肉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理工大学郝宇博士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计量经济学分析流程初探
报告人:郝宇
德国汉堡大学经济学博士
时间:2015年4月17日(周五)
13:30-15:00
地点:逸夫楼504
主讲人简介:
郝宇博士,武汉大学物理学与经济学双学士(2005)、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2008),德国汉堡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现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应用经济系/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讲师,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Applied Energy等学术杂志匿名评审。
郝宇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的科研课题,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环境政策等,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次报告从实用性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从选题、数据采集、模型建立、结果检验、结论讨论等方面做一个较为完整的计量经济学分析,突出实用性。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注:听报告的本科生请携带校园卡刷创新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