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4章学习提要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2)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2)

由以上式子得到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为:
I G EX 0 TR T0 Y 1 (1 t )
(三)对外贸易乘数
由四部门均衡收入表达式,可以求出对外贸 易乘数:
Y 1 EX 0 1 (1 t )
k EX
第五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的国民收入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 总支出包括四部分:消费(C)、 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 (NX) ,即:
AE= C+I+G+NX
均衡国民收入
也称为均衡产出,是指总支出水平与总产 出或者GDP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二、均衡国民收入实现过程
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过程如下 图所示:
我们对均衡国民收入的特点总结如 下: 1.总支出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 平;
r
+ e + G0-T0- 1-(1-t) Y r = 111111d 11 d
IS1 IS2
Y
三、货币市场与利率
利率是一个经常发生变动的量,它的变动在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居民的消费 决策,进而会影响整个国民收入的变动。利率 水平的决定因素有: 1.货币的供给
2.货币的需求与货币的需求函数
C Y
C表示总消费, 表示自发消费,也就是 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 表示引致消费,随收 Y 入的变化而变化。
三、储蓄函数
在宏观经济中,储蓄被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 消费的部分。所以,储蓄可以表述为:
S Y C
平均储蓄倾向
是指平均每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量,或者说储 蓄占收入的比例。可表示为:
IM Y
由出口函数和进口函数可以推导出净出口函 数,即: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第7章【圣才出品】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第7章【圣才出品】

第4章总支出均衡分析4.1复习笔记一、总支出与均衡1.总需求实际国民总产值的水平,是由总需求方面确定的。

这样就可以得出下式:Y=总需求凯恩斯理论就是基于总需求决定实际国民总产值之上的。

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欲望,还指该社会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已,因而宏观经济学里所说的总需求的概念实际上是指总支出。

因此,可以得到:Y=总支出=总需求2.总需求的内容(1)消费消费需求用大写字母C代表,包括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任何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需求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变化。

(2)投资投资需求用大写字母I表示,包括投资者对厂房、设备等用来生产消费品的产品的需求。

(3)政府支出政府支出通常用字母G表示,是指政府部门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受雇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建筑、设备、装备,以及政府出资兴建的各类工程:公路、桥梁,另外还包括政府投资的研究项目和教育福利项目等。

(4)净出口净出口用字母NX表示,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净出口是正值,即为贸易顺差;反之,即为贸易逆差。

3.收入恒等式总需求或总支出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实际的国内总产值就是由它们确定的,即:=+++Y C I G NX上式一般被称作“收入恒等式”。

该式等号左边的Y表示国民总收入,即总产出,等式的右边表示总需求或总支出。

二、消费与收入1.消费方程对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水平。

一般说来,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也越高。

因而,一般认为消费C与国民总收入Y之间有一个正比关系,故消费方程为:b<<)C a bY=+(a为常数,01它表示消费C由两个部分组成:常数a和常数b与Y的乘积。

在这里常数a表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那一部分消费。

第二部分bY通常被称作正常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消费方程中,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04概要

宏观经济学04概要
5
4.1.1 投资的含义
• 投资:称为资本形成,即社会实 际资本的增加,它是表示在一定 时间内资本的增量,即生产能力 的增量(厂房、设备和存货等)
主要是建设新企业、购买设备、 厂房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以及 存货的增加,其中主要指厂房和 设备。
• 在AE=C+I+G+NX中,把I=I0看作 外生变量;但现实中I应该是内生 变量。
上一章只关注商品市场,而不管货币 市场。本章将两个市场同时加以考虑 的基础上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主 要是用著名的IS-LM模型来解释的。I 指投资,S指储蓄,L指货币需求,M指 货币供给。
切入点:上一章假定投资为常数,本 章认为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利息率 又是货币供求关系确定的,从而引入 货币市场。
2.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则R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率下,
折现率应要降低.
15
4.1.4 MEC与MEI曲线
MEI(投资边际效率): 指由资.
MEC曲线表明: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r0
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
r1 MEC
MEI
I
I0
16
MEC与MEI曲线
R
(
1
R
1
r
)1
(
1
R2
r 0
)2
(
1
R3
r 0
)3
(
1
Rn
r 0
)n
J
(
1
r 0
)n
每个企业增加投资会使R上升,在相同的预 期收益下,则必然有r0的下降等式才会成立。 即投资的边际效率要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也意味着MEC曲线并不是投资曲线。 MEI 曲线才是投资需求曲线。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
Y= a + I 0 dr 1 b a + I0 1 b r= Y d d
1 b 为IS曲线的斜率 d
其中: ②三部门的 IS:
Y=C+I+G C=a+b(Y-T) I=I0 -dr T=T0 +tY
Y=
a + I 0 + G bT0 dr 1 b(1 t ) a + I 0 + G bT0 1 b(1 t) r= Y d d
4%,现金存款比率 k 为 30%,没有定期存款,求: (1)货币乘数; (2)新增基础货币为 200 亿元,货币供给为多少? 2. 假设货币交易需求为 L1=0.2Y,货币投机需求 L2=1200-400r,货币当局的货币供给量为 1800 亿 元,国民生产总值为 4000 亿元,求: (1)均衡利率; (2) 国民生产总值为 3200 亿元时, 均衡利率为多少? (3)货币当局增加基础货币 20 亿元,货币乘数为 4, 均衡利率是多少?
1
(2)资本市场: 长期债务(期限在一年和一年以上)和股权工具交易的 金融市场。 例如股票、中长期国债、公司债券。 3.金融市场工具 (1) 定义: 资金短缺方为获得资金而发行的各种书面凭证是金融市场交 换对象。 (2)分类: ①狭义金融工具:那些标准化的、在金融市场上具有可转让性和流通 性的金融资产或有价证券如国债、股票等。 ②广义金融工具:除狭义金融工具外,还包含存款单和贷款单等金融 资产。 ③金融工具分为货币市场工具与资本市场工具两类。 第一, 货币市场工具: 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 包括短期国债、 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等。 中央银行售购短期国债具有调节货币供 应量的作用, 这一公开市场操作是政府实行货 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 第二, 资本市场工具: 股票, 一年期以上各类债券以及抵押贷款等。 一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是资本市场的 重要交易工具。依据债券发行者身份区别, 长期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 券等类型。 ④一级市场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 第一,一级市场交易资金短缺单位向最初购买者出售新发行证 券的市场即为一级市场或发行市场。 三个参与方: 三个参与方: 甲方:资金需求方即筹资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使用 权。 乙方: 资金供给方即投资者,目的是获得预期利息、股息和资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R0= Ri / (1+r)i
例:假定某企业投资30000元购置一台 机器,其使用3年后全部损耗而没有残值, 且三年旳预期收益为11000元、12100元、 13310元
则这笔投资旳预期毛利三年之和为 36410元,粗看应该是合算旳(高于 30000)
但这没有考虑到资金使用旳成本!
必须在一定旳贴现率下,对其进行计算, 看这三年收益旳现值是多少?
一、三种实证消费函数
横截面消费函数 分析思绪:截取一种特定时期各个家庭 收支情况,按收入高下排序,考察相应 旳消费支出——消费行为旳微观分析
实证分析成果 低收入家庭:负储蓄(动用此前旳储蓄、 借贷等) 高收入家庭:消费支出不大于收入
当人们旳收入从低到高时,消费相应增 长
但消费旳增长不如收入增长得那么多
r:利率;R0:本金,Ri:第i年旳本利和, 可见:Ri =R0*(1+r)i
设利率和本利和已知,利用公式求本金 是多少
已知利率5%,一年后本利和为105美元 R0=Ri/(1+r)=105/(1+0.05)=100 即在利率为5%时,一年后旳105美元旳 现值是100美元 通式:i年后旳Ri旳现值是
综上所述,经济萧条与繁华交替出现旳 一段时间内,短期消费函数旳斜率不大 于长久消费函数旳斜率。
C=Cp C`=C`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p=βYp C=a+bY
(C,Y)
Y` Y`p
Yp
Y
第二节 投资理论
一般所说旳经济波动,按前述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看,指国民收入旳高下变动。 Y=C+I+G 其中,C变化不大,G是反周期变动(政 府调整经济旳工具),真正变动大旳是 投资I 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必须对投资旳形 成和决定机制有进一步旳认识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L1
1250 1000 800
0
4000 5000
图5.1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L1 =0.25PY L1 =0.2PY
PY
投机需求
举例说明: 一种具有固定利息的持久性债券,面额100元,每 年按5%支付利息,由于假定债券是持久的,从而不考 虑债券的还本问题,它只能按债券的市场价格在债券 市场上流通。 债券的市场价格的计算公式是:
M0 :Currency(Cash) 通货(现金)
由纸币与辅币组成。
为了降低辅币的流通成本,往往以硬币 的形式流通。
注意:这包括了所有未被中央银行持有 的现金,包括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现金。
M1 :Transactions Money 交易货币
M1=现金+支票账户 支票账户又称(商业)银行货币,国内 又译为活期存款; 在美国,在M1中,1/3为现金,2/3为支 票账户;
广义的货币指狭义货币再加上证券资产。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
(2)价值尺度
(3)延期支付标准 (4)财富贮存手段
前两项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他描述了货币区别于
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后两项职能是由前两项职能派 生出来的
二、货币的层次
M0=通货(纸币+铸币) M1=M0+支票账户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它金融资产 其中M1是经济学家和政府经常使用的货币计量 形式,各国对M1的内涵定义大致相同.我们 现在研究的货币也是指M1。
BP=R/r BP--债券的价格 R--债券的收益 r--利率
当利率为5%时:BP=5/5%=100元
当利率为6%时:BP=5/6%=83.33元
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到6%,而债券持有人没有卖掉债券 的话,其损失为:100-83.33+5=11.67元。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KTr
dy dTr
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 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 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1.四点假设
(1)只有居民和厂商。 不存在政府、外贸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 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解释
投资4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 y1=4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6,要素收入400中,有240用
于购买消费品。 24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 y2= 240
其中240×0.6=144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144 如此重复,则详细过程如下: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 β—MPC,直线斜率 • 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c α
(2)简单推理
o
• APC=c/y=(α+βy)/y=α/y+β=α/y+MPC
• (1)APC>MPC
• (2) α/y→0,所以APC→MPC
C=α+βy y
第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函数
s
(1)表达式
消费
c=1000+0.6y
2000 2200
2500 2500
3000 2800
3500 3100
4000 3400
4500 3700

宏观经济学第4章

宏观经济学第4章
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产业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人口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行政手段(直接调控) 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
扩张性财政政策
(1)减税。减少所得税,降低间接税。 )减税。减少所得税,降低间接税。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 )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 少负担。 少负担。
收入增加所需货币正好 等于新增货币供给。 等于新增货币供给。 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LM1
LM2 IS
y1
y2 y
古典主义极端下的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古典主义极端下的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IS水平,投资 水平, 水平 的利率系数无限 利率微变, 大,利率微变, 投资会大幅变化 利率上升, 利率上升,私 人投资大幅减少, 人投资大幅减少, 挤出效应完全。 挤出效应完全。
政策种类
利率
消费
投资
GDP
减少所得税 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 投资补贴 扩大货币供给
二、 财政政策效果
1.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 1.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 )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 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 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 )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 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 )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 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 )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 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 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4章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4章

第4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1 考点难点归纳(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总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二)财政政策效果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 M 图形分析从IS-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显然,从IS 和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 曲线越平坦,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2.财政政策乘数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比方说增加一美元的政府购买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用公式表示是:h dk t b g y +--=)1(11d d式中,b 为边际消费倾向;t 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d 为投资需求函数dr e I -=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 和h 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财务知识)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四章

(财务知识)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四章

第四章需求与供给本章要点:当你学完本章后,你将能够1、区分需求量和需求,解释决定需求的因素。

2、区分供给量和供给,解释决定供给的因素。

3、解释需求和供给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并解释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

4、解释最高限价、最低限价和粘性价格如何引起短缺、过剩和失业。

面对稀缺性,我们专业化于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我们在要素市场上出售生产要素的服务活动,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用于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用于解释市场如何运作的需求和供给概念,了解人们的买卖决策如何决定人们生产和消费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如何决定人们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在后面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我们将会利用这些需求与供给的工具去理解影响生活标准和整体经济活动水平的力量。

你很快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思考价格或者数量的时候,你会经常运用需求和供给工具。

市场当你需要一双新跑鞋、一块面包圈和一份热饮时,当你打算对你的娱乐设备进行升级时,当你想要乘飞机飞回家过感恩节时,你都必须找到出售这些东西或提供这些服务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叫做市场。

在第二章中我们知道任何市场都是将购买者和出售者集合在一起的某种机制。

一个市场包括两个方面:购买者(需求者)和出售者(提供者)。

现实中有很多市场:提供货物的,如苹果和旅行皮靴;提供服务的,如立法和乒乓球课程;提供资源的,如电脑程序设计员和大型推土机;或者提供其他生产投入的,如存储芯片和汽车零件。

还有提供货币的市场,如日元;提供金融证券的市场,如雅虎股票。

实际上,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都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有些市场是有形的,在这样的市场中购买者和出售者聚集在一起,由拍卖者或者经纪人帮助决定价格。

这类市场的例子有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和鱼肉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有些市场中,遍布世界各地的人们并不见面,彼此也知之甚少,而是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进行联系。

这类市场的例子有电子商务市场和货币市场。

但是大多数市场都是购买者和出售者的无组织的集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流动性,它是财富的一种类型,但并不是指所有财富。

(1)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储藏手段:是指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

它是一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购买力的方法。

②计价单位:是指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的职能。

③交换媒介:是指用货币可以购买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职能。

(2)货币的类型①法定货币:是指没有内在价值的,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能力的货币。

当用它来偿还公、私债务时,债权人不得拒绝。

②商品货币:是指把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

最普遍的商品货币的例子是黄金。

(3)货币量的控制在一个经济体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称为货币供给。

在一个使用商品货币的经济中,货币供给是该种商品货币的数量。

对货币量的供给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现的。

常用的货币政策有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有价证券,实际等于向社会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引起信用的扩张;相反,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和票据时,就会减少市场上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引起信用的收缩。

(4)货币量的衡量货币衡量指标有多种,一般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由高到低,对货币进行层次的划分。

在美国,美联储对货币量的衡量指标有:C=通货M1=C+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可支取存款;M2=M1+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M3=M2+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元+只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哈罗德提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实现了I=S, 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由于s=S/Y,所以S = s Y。据此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V· ΔY= s Y 或写作 ΔY/ Y= s/V 由上式可得: G= s/V (4-3) 式(4-3)就是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模型说明,如果V不变,则G就取决于s。如果G 的值能 确保I=S,则经济增长是稳定的,这时的G是均衡的增长 率。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涵义是: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 储蓄率。在模型公式中,已假定生产技术不变,即加速 系数V为一固定比率。 如果要获得一定的经济增长率G,则必须保证一定的储蓄 率。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表示的是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和用 加速系数反映的生产技术水平这三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 系。
第4章 经济增长理论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模型,了解该模 型存在的不足; 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了解该模型存在 的不足; 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引论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 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 均GDP的增长。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在假设条件下,哈罗德主要研究三个变量 的相互关系。这三个变量分别是:
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G,G=ΔY/Y; 储蓄率s,即储蓄(S)在实际收入(Y)中所 占的比例,s=S/Y; 资本—产量比率V,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 的资本,V=K/ Y,且V是常数。

资本—产量比率(V)应该等于边际资本— 产量比率(ΔK/ ΔY),所以V=ΔK/ ΔY。则: ΔK = V· ΔY (4-1) 由于假设对资本的投资不存在折旧,所以, I=ΔK。这样,式(4-1)就可以写成 : I =V· ΔY (4-2)

第四章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宏观经济学
MEC % I 万 MEC % I 万 MEC % I 万 MEC % I 万
10
100
8
50
6
150
4

100
据此表格可作出该厂商的资本边际效率 MEC图形。 如图:
MEC %
0
I
图中ABCD折线,,就是该厂商的MEC曲线。 如果把社会上所有厂商的 MEC 曲线加总在一起, 就可得出社会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于相互抵消, 社会MEC曲线是一条平滑的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用该方程便可作出IS曲线。如教材给的条件: C = 500 + 0.5Y I = 1250 – 250r 将条件代入上式,得: Y = 3500 – 500r 当:r = 1 ,Y = 3000 r = 2, Y = 2500 r = 3,Y = 2000 r = 4 ,Y = 1500 据此可画出IS曲线。如图所示(略) 。 几何法推导IS曲线: 如图(略):
投资者投资购买实物资本,要将新投资资本的预 期利润率与利息率(筹措投资的贷款利率)作比较, 如果预期利润率大于利息率,投资就划算, 反之就 不划算,就不愿投资,因此,利息率首先是决定投资 的重要因素。 ⒉ 投资与利息率—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即投资与利息率之间的依存关系。 投资函数表达式:I = F( r ) 或: I = I ( r ) ; 如果是线性关系,投资函数也可表示为: I = I0 - dr ; 这里I0 自发投资,它不取决于利率, r 是利息率, 它是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通胀率), d 是利 息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可以看成是一个常量。
所以,MEI曲线在MEC曲线下方。
MEC MEI %
MEC MEI
0
I
又由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 线更能准确反映利率与投资关系,故西方经济理 论中,一般多用投资边际效率MEI来表示利率与 投资的关系。而MEI实际上也是根据我们前面介 绍的投资需求函数I = I0 – dr 而得出的。 所以投 资边际效率MEI曲线也是投资需求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消费理论一、学习提要●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

a>0,0<b<l,C、Y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在这个消费函数中,b是不变的。

但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

但实证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消费函数之谜”。

其后的各种消费理论正是为解释此谜而提出的。

●相对收入假说:由杜森贝里提出,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所需。

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持久收入假说:该理论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

(1)消费函数C=bYP,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YP为持久收入;(2)持久收入YP=ΣQiY-1,其中Q i为i期收入在持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ΣQi=1,0<Qi<1,且i越小,Qi值越大;此式表示持久收入是n+1期收入的平均值;(3)由上述两式可得C=bYP=bΣQiY-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bθ0 显然b θ0<b,即短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跨时选择理论假定(1)消费者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现期和未来,在生命结束时消费完全部收入。

因此,他就面临着一个多少钱用于现期消费,多少储蓄为未来消费的跨时预算约束问题。

(2)消费者既可以储蓄也可以贷款,因而,消费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当期收入。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两者并不相互排斥,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于储蓄动机,从而把财富WR也引入消费函数;而后者则更关注于个人是如何形成未来(持久)收入的预期。

把两者结合起来,可得如下消费函数:C=aWR+bΣQiY-1●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验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

把理性预期和前述的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论。

在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太敏感。

原因有两:(1)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2)消费者受到流动性约束。

●实际利率(当预期通胀率较小时,有r=名义利率一预期通胀率)影响消费和储蓄。

一方面,实际利率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即储蓄)的相对价格,消费和实际利率成反向变动;另一方面,由于已积累的资产能得到由利率带来的收益,又使得消费和实际利率有同方向变动趋向。

因而,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不明确的,有争议的。

实际数据表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消费对收入的滞后调整源于收入水平对经济变化所作出的逐步调整。

由于正在提高的收入水平只是逐步地提高消费水平,所以收入调整过程是在时间上分布的,这个调整过程可用动态乘数来描述,收入变化在经济的不同时期,对消费者影响程度不同。

衰退时影响大,繁荣时影响小。

二、讨论题1.假设A集团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将怎样变化?为什么?这与短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否矛盾?答:根据相对收入假说回答。

由于攀比效应,A集团巨相对收入下降将促其提高消费倾向,按高于正常习惯(长期消费倾医向)的标准进行消费。

这与短期消费曲线的特征一消费倾向递减并不矛盾,因为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提高消费倾向下降,而在当前,A集团相对收入下降,因此消费倾向提高。

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保持分配格局不变的政策和更公平的分配政策分别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答:在总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保持分配格局不变的政策将使各消费集团的消费习惯(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因此社会总的消费倾向不变。

更公平的分配政策将改变分配格局,使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各消费集团的消费倾向。

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是否变化以及向哪个方向变化,还要依据更多的信息(可以自行假设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3.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对消费有何影响?答: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将使分配格局较为平均,改变了相对收入。

这是一般的思路,具体回答可参考上题。

4.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总需求下降的内部结构如何?答:根据相对收入假说,经济萧条时,消费倾向将提高,所以,消费需求下降不很显著。

由此可以推知:经济萧条时,投资需求大幅度下降。

5.绝对收入假说怎样解释消费之迷?答:在短期,消费倾向递减;在长期,非收入因素提高使自发性消费增加、消费曲线上移,所以消费倾向不变。

因此,消费倾向递减和消费倾向不变可以并行不悖。

6.相对收入假说怎样解释消费之迷?答:相对收入假说的解释如下:(l)若收入逐年增加,则消费倾向不变;若收入下降,则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出现。

(2)若收入分配格局不变,则消费倾向不变;若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则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出现。

7.假设A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B转变为城镇居民,与A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

分别用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答:(1)绝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使B转变为城镇居民。

为了适应城镇生活的要求,B的自发性消费必然提高。

这就导致整个社会自发性消费提高。

这样,在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消费倾向几乎不变,即消费大致按收入增加的比例增加。

(2)相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费倾向的变化:A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提高;B相对收入提高,其消费倾向下降。

如果这种变化相互抵消,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不能抵消,则会变化。

8.在调整消费决策的不同年龄,预期收入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不同?为什么?答:要从终身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入手。

既然谈到调整消费决策,就知道应该应用预期收入改变的消费函数。

其中,预期收入的消费倾向是:(WL-T)/(NL-T)可见,随着年龄增大,消费倾向下降。

原因何在?年轻时预期年收入要提高,由于还要工作许多年,会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

接近退休时预期年收入要提高,由于只能工作很少几年了,对消费仅会产生较小的影响。

9.终身收入消费函数与老年化社会消费倾向较高的现象是否矛盾?答:在上题中收入的消费倾向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反与老年化社会消费倾向较高的现象似乎是矛盾的。

其实并不矛盾。

前者是就个体而言,后者是个体的综合。

在老年化社会中,退休者所占比例较大,退休者没有收入却要进行消费。

全社会的收入仅由部分社会成员一工作者提供。

因此,消费占收入的较大比例,即消费倾向较高。

还应注意,前者是边际消费倾向,后者是平均消费倾向。

10.在调整消费决策的不同年龄,财产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如何?为什么?答:要在终身收入假说的框架下考虑问题。

由于需要调整消费决策,必须应用预期收入改变情况下的消费函数。

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是:1/(NL-T)可见,年龄越大,财产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越大。

道理是很简单的:年龄较大时发了一笔财,由于有生之年不多了,又不考虑留给子孙后代,于是每年的消费可以增加很多。

11.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人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否不同?为什么?答:按照终身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预期收入变化和当年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前者影响大,后者影响小。

以收入提高为例。

预期收入提高是指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提高,这对消费的影响当然非常大。

当年收入提高是指仅仅当年收入提高,而预期以后各年收入都不变。

这样,当年提高的收入必须分配于以后各年的消费支出,对年消费的影响当然很小。

三、案例案例1 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摘要)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范剑平我国目前无论是最终消费率还是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国际上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消费率水平。

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约束。

因此,实行鼓励消费政策,经过经济运行中的政策效果磨损,达到适度消费的目标,应该是我国政府当前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1、消费需求对经济长期发展影响的国际比较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的判断, 可以从历史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两方面来认识。

纵向比较,从我国1981年至1997年16年三大需求结构变化趋势看,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支出法GDP比重)基本上以平均每年0.6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由1981年的67.5%降至1997年的58.8%, 居民消费率由53.1%降至47.5%。

横向比较, 最终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在70%左右, 素以高储蓄率闻名的东亚国家也在65%以上。

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0%左右,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略有下降。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钱纳里等:《发展的型式, 1950-1970》,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左右时, 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

1997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1000美元, 但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却仅为47.5%, 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消费率如此之低极不正常,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从国际经验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三个推论:1、不能绝对地看待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存在储蓄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绝对关系。

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刃剑”,高储蓄率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可能埋下消费不足的消极隐患。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际环境中,高储蓄对经济发展的正负面作用影响大小不同、。

2、高储蓄转化为高投资是有条件的。

投资需求从社会再生产看并非是最终需求,它不是为出口服务就是为消费服务。

在出口主导增长型国家,只有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高储蓄才能转化为高投资。

在内需主导增长型国家中,只有投资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高储蓄率才能转化为高投资率, 高投资率才会有高效率。

如果居民消费不足或出口需求不足,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将发生困难, 高储蓄将造成资金的闲置。

3.从长期看,经济大国发展只有走内需主导型增长道路,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通过出口主导增长型发展起来的经济大国必须及时转换到内需主导增长型模式, 转换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振兴消费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