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灸详细使用(常用穴位)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和好处
儿童日常艾灸的穴位主要包括神阙、身柱、大椎、风门和三阴交等。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温经散寒:艾叶性温,燃烧后还会产生热量,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
儿
童艾灸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或寒凝引起的感冒、咳嗽、头痛、腹痛以及腹泻等病症。
2.温阳补脾:艾灸具有温补、温通的功效,通过艾灸中脘穴、天枢穴可起到温阳补脾
的作用,可用于调理儿童脾虚或受凉出现的消化不良。
3.防病保健: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儿童的
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4.促进发育:灸身柱可强身除病,这也是小孩子在幼儿期防病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灸大椎加强免疫,儿童常灸大椎,可培补阳气、强健身躯,提高免疫力,对外感人群及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灸风门可祛风固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一切风疾,像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必灸风门;灸三阴交促进发育,儿童常灸三阴交,可调节肝脾肾三脏,有助生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尤能促进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还可防治遗尿。
总的来说,儿童日常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阳补脾、防病保健、促进发育等作用。
但是,儿童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位置,防止烫伤。
此外,如果儿童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2)
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2)小孩艾灸的几个主要穴位小儿艾灸保健的好处: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缩短病程;减少用药;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胃肠功能;改善心肺功能。
1、身柱身柱穴是儿童治百病的穴位。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取穴时,使孩子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身柱灸之可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神、降逆止咳和调理脾胃、促进疲劳恢复的作用,是临床健全神经系统、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小儿诸症的灸治主穴。
对于后背经常冷、痛,后背单薄,经常容易伤风感冒,容易见风流泪,就单一个身柱穴,每次10来分钟,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我们常用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小儿泄泻、腹胀、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结核、哮喘、惊风、发育不良等2、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
艾灸神阙可以调理一切虚损,虚弱的症状。
对于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艾灸神阙是非常有效舒适的保健方法。
小孩要保持肚脐不要受凉,肚脐受凉会引起腹痛。
因为这里是生命的原动力。
我们给孩子灸肚脐,尤其是脾胃不好的小孩,你摸上去他肚脐这边有许多咕噜的、不清爽,还有就是肚脐这边就一层皮,底下是没有肉肉的。
这就是脾特别虚的孩子,我们经常保暖肚脐经常灸一灸。
古代对于夜尿、神气弱、怕黑、容易受到惊吓的孩子可以将盐放在肚脐里垫上姜片,用艾去灸。
还有些拉肚子、便秘、疳积的小孩都可以用灸肚脐的方法。
我们现在可以悬灸肚脐,来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治疗保健。
3、公孙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脾为后天之母,此穴是脾经联络各脏的穴位,艾灸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积化痞,去湿温阳改善虚寒,虚弱的体质。
它是八脉交会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
现在的孩子容易吃的太多,太杂,造成脾的气容易瘀滞,一个星期1-2次灸公孙穴,使得脾经的气血比较充盈,补益脾胃,消积化脾的作用比较好。
宝宝内热重怎么艾灸
宝宝内热重怎么艾灸文章目录*一、宝宝内热重怎么艾灸1. 宝宝内热重怎么艾灸2. 宝宝内热重怎么办3. 宝宝内热重吃什么好*二、宝宝内热重有哪些食疗方*三、宝宝内热重不能吃什么宝宝内热重怎么艾灸1、宝宝内热重怎么艾灸 1.1、气海穴功效:温阳益气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功效: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1.2、合谷穴功效: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
1.3、足三里穴功效:滋长气血,补肾益气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以上穴位,使用初阳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2、宝宝内热重怎么办这个时候,家长要找一些对策来帮助小孩降火的。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记得,首先要先给小孩喝水,因为水,可以帮助小孩降温的同时,还能把一些热量以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这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当然妈妈们也可以选择给小孩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这也是一种方式。
因为小孩在内火大的时候,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小孩减轻上火的症状的同时,也能起到降火的作用。
但是,水果也不宜多吃,而且要看什么类型的水果,最好是水份大的,例如梨。
在小孩内火重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再给小孩吃什么速食了,尤其是汉堡一类的。
而且最好可以给小孩吃清淡的食物。
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再给小孩吃了。
肉也不要多吃,最好是吃蔬菜水果的好。
3、宝宝内热重吃什么好 3.1、草莓:对于很多女性来说,草莓都是自己的心头好。
但是你知道吗,草莓不仅味道好吃,同时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中医方面认为草莓具有很好的去内火的作用,在夏季服用还具有降暑去烦以及解热的效果。
3.2、西瓜:西瓜性凉,所以服用之后不仅不会导致出现内火旺的情况,反而有降火、去烦的功效。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
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小儿推拿一、头面颈部穴位四白“四”,意为广阔的意思;“白”,指光明清澈。
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
“四白”穴在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眶凹陷中。
睛明“睛”,指眼睛;“明”,意为明亮。
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
“睛明”穴在内眼角直上0.1寸凹陷中。
瞳子髎(liáo)“瞳子”,指眼;“髎”,意为孔穴。
该穴在小儿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所以称“瞳子髎”。
球后“球”,这里指眼球;“后”,前后的后。
本穴位位置较深,在眼球的后部,位于下眼眶外侧缘处,所以叫“球后”。
xx“迎”,意为迎接;“香”,指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
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也就是在鼻唇沟中点凹陷处。
攒(cuán)竹“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行。
穴位在两眉头凹陷中,皱眉时此处好象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鱼腰形容眉毛如鱼,穴在鱼之正中部,故名。
“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凹陷处。
xx“印”,原意指图章;“堂”,庭堂。
古代星相家把前额部两眉头之间叫做印堂,此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也称“印堂”。
xx“太”,高、极的意思;“阳”,阴阳的阳。
头颞(niâ)部的微凹处,俗称为太阳穴,穴在它的上面,所以叫“太阳”。
百会“百”,表示数量多;“会”,意为会聚。
本穴在头顶,是各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以称“百会”。
具体位置在后发际(头发与颈部交界处)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连线中点。
风池“风”,指风邪;“池”,意为池塘,这里指凹陷。
本穴位于颈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
风府“风”,指风邪;“府”,这里指聚集的部位。
因为是指风邪集结的部位,所以称“风府”。
“风府”穴位于两“风池”穴之间中点凹陷处。
翳(yì)风“翳”,遮掩的意思;“风”,指致病的风邪。
小儿感冒艾灸方法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穴足三里大椎穴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
再用艾条一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穴足三里大椎穴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再用艾条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艾灸治感冒(理疗)的艾灸疗法•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季感冒多“风寒型”。
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
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
具体取穴如下: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
4.足三里:在小腿外侧。
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
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
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若风寒证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风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效果更佳。
小儿风寒感冒艾疗及小儿风寒感冒发烧阶梯妈妈应对全攻略取穴:肺腧、大椎、风门、身柱尺泽、曲池、合谷天突、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感冒初期,孩子只是喷嚏、清涕,那么这是风寒进入体内的表现,病位表现在表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风寒驱赶出去,孩子自然就会好。
所以这个阶段,用艾灸的方法很方便快捷。
温灸之常见穴位灸法
常用艾灸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
几个保健灸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几个保健灸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
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
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
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
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
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
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每穴: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
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
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
灸法同关元。
(4)、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哀,诸虚百才员等。
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痪、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艾灸方法
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利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气和艾条的药性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进而起到调整气血、温通经脉的作用。
对于儿童而言,艾灸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艾灸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穴位艾灸有许多常用的穴位,对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可以选择以下几个穴位进行艾灸。
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当足背伸肌腱上,膝窝与髌骨的连线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穴位。
2.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是调节脾胃功能,提高食欲和消化功能的穴位。
3.气海穴:位于腹部,脐下4横指,髂前上棘平行线内,具有温阳通经、益气养血的作用。
4.涌泉穴:位于足底部,是通经活络、温阳、健脾养胃的重要穴位。
二、准备艾灸材料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和艾条。
选择绿色天然的艾叶和艾条,避免使用添加剂和化学成分的艾草制品。
另外,还需要准备个人专用的艾绒盒、火器和火灸仪等。
三、艾灸方法1.清洁处理:先用温水清洗患者皮肤,然后用艾叶轻拍要用到的穴位,预热皮肤,刺激穴位。
2.熏灸穴位:将艾灸材料点燃,熏灸穴位。
对于儿童而言,可以采用远离皮肤2-3厘米的距离进行熏灸,温度不宜过高。
3.艾灸时间:每次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视年龄、体质和需要而定。
切勿过多或过长时间进行艾灸。
四、注意事项1.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艾灸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掌握,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2.艾灸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烟雾中毒。
可以选择在室外进行艾灸,或在室内开启排风设备。
3.艾灸后,要避免受凉,防止感冒或其他不适。
艾灸完毕后,尽量在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风、冷水等。
4.儿童使用艾灸应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操作安全以及达到艾灸效果,并避免孩子乱动导致安全问题。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实施艾灸时需要谨慎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儿童的健康,强调合理使用艾灸方法,量力而行,适当应用艾灸来提高免疫力。
切勿将艾灸作为替代性治疗,如果儿童出现严重疾病或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求助医生。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
缓解疲劳:小儿青少保健灸法可以缓解孩子的疲劳,提高孩子的精神状态
增强免疫力:小儿青少保健灸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几率
促进生长发育:小儿青少保健灸法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骨骼生长:灸法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增强骨骼强度
01
促进消化吸收:灸法可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营养吸收率
谢谢
03
提高免疫力: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
04
4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法时间
每次灸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灸疗时间应根据小儿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灸疗频率不宜过高,每周1-2次为宜
灸疗时间应避开小儿饥饿、疲劳、紧张等状态,以免影响疗效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原理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操作方法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效果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注意事项
1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原理
灸法的作用原理
温经通络:通过热力作用,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1
扶阳固本:温补阳气,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
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缓解疼痛
清洁:施灸结束后,清洁灸具和皮肤,保持卫生。
注意事项
2
1
灸法操作时,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灸法操作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灸法操作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雾过多
灸法操作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4
3
3
小儿青少保健灸法的效果
提高免疫力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地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小儿常用脐灸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校长脐灸法
小儿常用脐灸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校长脐灸法脐灸三要素:艾绒面碗特制体质药粉脐灸又称脐疗,中医认为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灸Hilum therapy ,就是把药物用艾绒、面碗、药粉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通过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利用艾绒的纯阳和引药入里的作用,预防和调理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灸主穴:神阙穴肚脐中医上称为神阙穴,是人体的第一张嘴,是所有经络的汇集点,是人体的重力吸收黑洞,他的吸收率是胃部的70倍;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道家称之为“下丹田”,为人身之命蒂,脐位于关要之地无处不通,即为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脐为五脏六腑之根,通百脉,神经血管较丰实,且位于人体的黄金点,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点;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神阙穴”;脐为五脏六腑之根,通百脉,神经血管较丰实,且位于人体的黄金点,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点;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各类药物易于渗透、吸收;从养生角度来说,脐疗养生,应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药效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通过肚脐,药效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脐灸的六大调理作用1强壮祛病,养生延年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症;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临床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适应于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症;5敛汗固表,涩精止带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6健脾活胃,生清降浊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脐灸的优点1、适应症广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吸收、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2、效果比口服好同样的药物口服和脐疗相比较,脐疗一次的效果相当于口服5—10次;究其根源,因为药物口服首先要经过脾胃的吸收,对于部分长期脾胃功能差的人造成的浪费就更严重了;而脐疗是把药物放到肚脐里,肚脐直接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物通过肚脐吸收马上进入体循环发挥作用,不经过脾胃吸收,无论脾胃功能好与不好都不受影响;3、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脐疗的操作方法非常简便、不需煎药、服药、注射,也避免了药物被破坏分解和对人体内有关脏器的损害;对那些吃药怕苦、打针怕痛、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适宜;隔姜灸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小儿穴位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穴位是经络和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通过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儿童的体内功能,促进健康发育。
本文将对小儿常用的穴位进行归纳总结。
一、足三里(ST36)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3寸。
这是一处经络运行畅通的穴位,被誉为“百会之会”。
按摩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于儿童常见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足三里是一个有效的穴位。
二、迎香(LI4)迎香穴位于手掌背侧第一、二掌骨之间的间隙处。
按摩迎香穴可以调节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对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迎香穴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但需要注意,迎香穴在孕妇中具有促进宫缩的作用,在儿童中轻柔按摩即可,不宜用力刺激。
三、曲池(LI11)曲池位于手臂外侧,当肘部弯曲时,尺侧尺骨下端后缘的凹陷处。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通利经络的作用。
对于儿童出现的皮肤病、耳鼻喉感染等疾病,曲池穴的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四、百会(GV20)百会穴位于头部的中央部位,最高点的凹陷处。
百会穴是一处重要的穴位,具有平衡五脏、调整气血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等,按摩百会穴具有较好的效果。
五、列缺(TE6)列缺穴位于手臂背侧,尺侧尺骨前缘直线下5寸,当手臂伸直时凹陷处。
按摩列缺穴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于儿童常见的肺热咳嗽、气血不足等问题有辅助疗效。
六、膈俞(BL17)膈俞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的隆起处。
膈俞穴是调节呼吸系统的重要穴位,可以舒张肺部,增强肺功能。
对于儿童的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膈俞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儿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且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细致,避免过度刺激。
希望本文能对关注小儿穴位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 下肢部穴位(一)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一)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且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对小儿某些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效果。
一、委中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熄风止。
穴位定位: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疾病: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点按在委中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30至50次,力度由轻至重,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惊风、抽搐、腹痛、遗尿等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和经络油。
在委中穴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角刮法,将刮痧板的脚部着力于委中穴,力度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委中穴,可缓解小便不利,下肢痿软、无力、吐泄等疾病。
二、箕门学:主要功效:清热利尿,治水泻。
穴位定位:箕门学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主治疾病: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合并食指,中指,用两指指腹,从腹股沟部位推至膝盖内侧上缘,操作100至300次,用相同手法操作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小便赤涩不利,尿闭等泌尿系统疾病。
2.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
经络油。
在箕门学上涂抹适量经络油,使用面刮法,将刮痧板的一侧着力于大腿皮肤,从腹股沟部位刮至膝盖内侧上缘。
着力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均匀、持续而轻柔的旋转,以20至30次或5至10分钟为宜。
用相同手法刮另一侧箕门学,可缓解尿闭、水泻等泌尿系统疾病。
三、百虫穴:主要功效:疏通经络,止抽搐。
穴位定位:百虫穴,位于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小儿特定穴常用穴位
【小肠】 •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 操作: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 反之为补小肠。清小肠和补小肠统称为推小肠。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小便赤涩、尿闭、遗尿等。 • 临床应用:①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 可与清天河水穴合用;②补小肠可用于遗尿、多 尿,与揉丹田、揉肾俞等穴合用。
• 【六腑】 •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 腑,或退下六腑。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 结等。 •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可与清 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 •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 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 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 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 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 为3:1。
胸 腹 部 穴 位
• 胁肋 •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两髂前上棘。 • 【操作】用两手掌从两胁下搓摩至髂前上棘处, 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搓摩。【次数】50~ 100次。 •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等症。 • 【临床应用】搓摩胁肋,能顺气化痰、除胸闷、 消积滞,对小儿因食积、痰壅气逆所至的胸闷、 腹胀、气喘等有效。
• 【板门】 • 位置:掌测大鱼际平面。 • 操作: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 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 • 次数:100~300次。 •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 气等。 • 临床应用:①揉板门能健脾和胃,可与补脾经、 揉中脘、揉脾俞等穴合用;②板门穴推向腕横纹 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小孩咳嗽灸什么穴位
小孩咳嗽灸什么穴位家长看着孩子咳嗽不止往往会不忍心。
以下就是关于小孩咳嗽灸什么穴位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取穴:以大椎和天突为主穴,兼顾膻中,肺俞,神阙,关元,足三里。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把疾病包起来艾灸,这就叫“包围战”,患处艾灸十分重要。
艾灸方法:大椎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背在大椎部位,也可以手持艾条熏灸。
时间在20分钟左右,天突,也是艾灸20分钟左右,如果怕烟呛着,您可以手持艾条,平躺,开始熏灸,烟往上冒,不会呛到眼睛和鼻子。
然后您可以和这个网友一样,从天突一路走来到膻中,到神阙,热度以您可以承受为度。
使用工具:一般治疗气管炎,如果使用有烟艾条,可以买单眼艾灸盒和双眼艾灸盒。
如果买无眼艾条,工具很少,您只能是手持艾条熏灸了。
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但是效果照艾灸盒差之,也比你不灸要强很多。
艾灸方法:选取好的艾条,记住治疗气管疾病不能用次的艾条,差的艾条里面杂质很多会对气管产生二次伤害。
那么好的艾条也会有烟,但是他的杂质少,艾烟就不会很呛。
如果您为了治疗气管炎,怕烟,还想艾灸,那么您也可以选择无烟艾灸棒,这个艾条也一样会有作用的。
治疗小孩咳嗽偏方1、蜂蜜近年来专家提出治疗咳嗽蜂蜜比药物效果更佳。
研究显示,蜂蜜对减轻夜间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其频率的作用比氢溴酸右美沙芬组或无处理组更有效,而且蜂蜜使孩子们睡得更香蜜能使孩子睡得更香但是,研究者警告说千万不要给1岁以下的儿童服用蜂蜜,因为这可能会引起肉毒中毒。
还提到,那些成分表上列有“蜂蜜”的药品实际上只是含有人造蜂蜜添加剂。
蜂蜜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说咳嗽。
此外,蜂蜜还有抗氧化和抗菌的作用,同时能使喉部感觉舒畅。
他们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蜂蜜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醋将醋烧沸,放凉后备用。
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数次。
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肿的功用。
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痒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穴位(儿童灸使用口诀)
普通的感冒咳嗽腹泻病症初期:
咳嗽的感冒贴身柱;
不咳嗽的感冒贴大椎;
急性咳嗽贴身柱;
慢性咳嗽贴身柱穴和膻中穴,不可同时贴,交替贴,早上贴膻中穴,晚上睡前身柱穴。
灸膻中穴化痰效果非常好;腹泻灸贴肚脐(神阙穴)。
感冒咳嗽腹泻病程发展一段时间,要配合艾针灸效果更好,艾针灸使用穴位如下:
风寒感冒:大椎,合谷,迎香(鼻塞加上);
风热感冒:大椎,太溪,曲池(清热解毒),神阙(补气);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太溪或涌泉二选一;
普通感冒:身柱,天突,膻中(或者孔最,化痰去湿);
支气管炎咳嗽:身柱,曲池,太渊,丰隆,膻中(化痰祛湿);
咳嗽并伴有哮喘:身柱,神阙,列缺,足三里;
扁桃体发炎:身柱,神阙,太渊(止咳),涌泉(或者太溪);
咽喉炎:身柱,神阙,足三里,涌泉(或者太溪);
肺炎:身柱,膻中,定喘,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