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综合勘查技术作业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南陵姚家岭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学习课程:矿产综合勘查技术

学生学号: 20121003717

姓名:王有江

指导老师:魏俊浩李艳军

二零一五年六月

摘要 (3)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 (4)

1.1区域地质概述 (5)

1.2区域地质构造 (5)

1.3区域岩浆岩 (6)

第二章矿区地质概况..................................... (7)

2.1地层 (7)

2.2地质背景的控矿分析 (8)

2.3矿床特征 (10)

2.4矿床成因特征 (20)

第三章成矿地质与找矿标志 (21)

第四章综合找矿方法 (22)

4.1常见的地质找矿法 (22)

4.2综合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24)

4.3综合找矿模型 (27)

第五章结束语 (28)

安徽南陵姚家岭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找矿方法

摘要: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普查新发现的大型矿产地,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产于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灰岩捕虏体群(带)中。矿区处在北东向戴公山背斜近倾伏端的强烈转折部位的内缘,燕山晚期花岗闪上斑岩黄铁矿化、高岭土化蚀变发育,地表具有较强的火烧皮特征,次生晕铜铅锌异常分布面积较大,Cu量100~500ppm、Pb200~1000ppm、Zn200~2000ppm,物探激电剖面异常显示较好,极化率5~8%。通过对区域地质,物化条件,遥感成果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地地质矿化特征符合斑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地质和矿化蚀变特征,与江西冷水坑大型斑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相类似,运用斑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结合该区实际地质情况提出新的找矿思路和工作方案。

关键词: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

绪论: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常见一些大型、超大型的矽卡岩矿床、斑岩矿床和浅层低温热液型矿床共生的复合型矿床, 这些矿床的形成都与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区的矿床成因类型方面,通过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翟裕生等,1981,1983;常印佛等1991;顾连兴等1986)。安徽姚家岭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之铜陵矿集区,是铜陵矿集区重要的金属矿

床,其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三位一体的矿床类型。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总结出他们对姚家岭矿区成矿期次的划分、成矿过程中流体的演化-运移和富集过程并的相关研究并不全面。因此,对姚家岭矿床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掌握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演化过程,从而探讨矿床的成因模式;另一方面,因为姚家岭矿床是集长江中下游多种矿床类型为一体,对其进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指导该矿集区进一步找矿。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

姚家岭矿区位于铜陵矿集区的东端,是铜陵地区非常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图1-1)。铜陵矿集区主要是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中东部,旁边靠着宁芜盆地和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典型的铁、铜矿集区。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是位于华北地块的南缘,位于扬子陆块的北缘。

图1-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位置及矿床分布简图(据Pan et al.,1999 修编)

TLF:郯城-庐江断裂;XGF:襄樊-广济断裂;YCF:阳新-常州断裂

矿集区编号:1-鄂东;2-九瑞;3-安庆-贵池;4-庐枞;5-铜陵;6-宁芜;7-宁镇

1.1区域地层概述

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铜陵隆起区与繁昌凹陷区的交接地带。

区内地层出露有志留系中下统至泥盆系上统为浅海相至陆相碎屑岩沉积,分布在矿区南部,多形成山脊。石炭系至三叠系中下统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夹硅质页岩和煤系地层,分布在矿区中部及东部。白平系下统蛾抖山组火山碎屑岩分布在矿区北部的大片地区。(见图1-2,蒋其胜等,2008)

图1姚家岭铜铅锌矿区地质图

I第四系;2白垩系上统宣南组下段;3白垩系下统蝌蚪山组下段;4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5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7二叠系中统弧峰组;8二叠系下统栖霞组;9石炭系中上统;10泥盆系上统五通组;11志留系上统茅山组;12花岗闪长岩;13花岗闪长斑岩;14花肉斑岩;l5地质界线;16不整合地质界线;17正断层;18推测断层;19勘探线位置及编号1.2区域地质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为戴公山背斜,背斜长约20km,轴向50°~60°,轴面倾向南东,倾角55°左右。核部地层为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茅山组,北西翼地层出露齐全,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至二叠系下统南陵湖组均有出露,地层倒转,倾向南东,倾角30°~50°;南东翼地层

因断陷出露零星,地层一般正常,倾向南东,倾角40°~60°。背斜轴迹在区内变化较大,由北东向转为近南北向。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二组,其中以与区域构造方向近乎一致的北东向断层为主。(蒋其胜等,2008)

1.3区域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以中性~中酸性为主的侵入—喷出岩,且侵入、喷出活动在成因、时间上密切相关。主要的侵入岩有沙滩脚岩体、桥头杨岩体、凤凰山岩体、新桥头岩体、舒家店岩体等,均为燕山晚期侵入体。其中沙滩脚岩体与姚家岭矿区姚家岭岩体相邻,在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沙滩脚岩体侵位于新屋里复向斜与戴公山破碎带的交切处,侵位时间为燕山晚期初始阶段,平面形态复杂,周边不规则,长轴大致呈北东东向,长 5 公里,面积6 平方公里,呈岩株产出。岩体由北向南超伏,倾向北,接触面不规则,倾角在西部沙滩脚较缓,东部代腰山较陡。岩性为花岗闪长岩,等粒—似斑状结构,围岩为泥盆系上统五通组至三叠系下统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层,岩体接触带形成了较完整的矽卡岩变质带,该矽卡岩带中铜矿化强,尤以沙滩脚矿段和代腰山矿段最好。岩体内脉岩发育,以辉绿岩、花岗斑岩脉为主,规模一般较小,多见于岩体边部,并切穿接触带矽卡岩,说明其形成时间较晚。岩体东部边界有一条近南北向的花岗斑岩岩墙,长约1.5 公里,宽50~70 米,该岩墙是沙滩脚岩体与姚家岭岩体分界线。区内火山岩发育,北部分布着大片火山岩,主要为白垩系蝌蚪山组流纹质、安山质熔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质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