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P22~27,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记忆部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和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法、教授法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练习法、观察比较法、实际操作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学具、投影、情境图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学生活动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让我们看看孙大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问题?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3个问题。
学生看图,找出图中的信息。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欣赏图片,产生学习兴趣,为学习知识打好基础。
鼓励学生按顺序找出数学信息。
活动二:1、1毫米有多长?师:请同学们观察小尺,你有什么发现?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想一想,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师总结:1厘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说10毫米是1厘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用手比划一下。
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合适?2、1分米有多长?师: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长吗?观察直尺,找到10厘米,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厘米。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了解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2.会用毫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请大家来猜一猜这是哪个同学的身高?预设:1米55厘米、15分米等。
2.我们来想一想,同学们的身高一般用什么作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3.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二、新课学习(一)学习毫米的认识。
电脑播放:丁丁用直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时,发现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那我们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呢?(毫米)毫米的认识:(1)丁丁的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所以像这样比较小的长度,常用毫米作单位。
(2)1毫米有多长?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单位换算: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那么1分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二)学习分米的认识。
电脑播放:丁丁用卷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发现课桌的长度不到1米,那我们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呢?(分米)分米的认识:(1)分米是比米小的一个长度单位,1分米等于0.1米。
(2)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单位换算:我们知道1米=10分米,那么1分米=多少厘米?为什么?(三)学习千米的认识。
电脑播放:丁丁要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时,发现这么长的距离不用上面的任何单位来测量了,那我们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呢?(千米)千米的认识:(1)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单位,1千米等于1000米。
也常说成1千米等于几公里,那么1公里等于多少米呢?为什么?(2)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千米的长度。
即把双臂尽量往前甩,同时嘴里说“叮叮叮”。
(生做动作)(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如:四层楼房的高度、大型体育馆的高度等。
总复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总复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
2. 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3. 长度测量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进率关系,长度测量及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3. 演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分米、千米的大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测量及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演示”和“练习”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知识的关键步骤,也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详细补充和说明“演示”环节1. 准备充足的实物教具:在演示环节,教师应准备各种长度实物,如直尺、绳子、铅笔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毫米、分米、千米的大小。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中的《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这一章节。
我要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为了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长度单位模型、尺子等;学具则包括练习本、尺子等。
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例如,我会拿出一个长度为10毫米的物体,让大家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
然后,我会拿出一个长度为10分米的物体,让大家再次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到长度单位的存在。
然后,我会向大家介绍毫米、分米、千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大家明白10毫米等于1分米,10分米等于1米,10米等于1千米。
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我会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用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大家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例如,我会让大家计算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或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作业的答案,我会让大家在课后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一步补充和说明。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只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存在,他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拿出了一个长度为10毫米的物体和一个长度为10分米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地说出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
2.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千米、分米、毫米进行长度的测量。
3.学生能够正确地说出一千米等于多少米、一米等于多少分米、一分米等于多少毫米。
4.学生能够正确地将千米、分米、毫米转换为其他计量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1.千米、分米、毫米依次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式。
2.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比较和转换。
3.计算时的进位和借位。
三、教学内容1. 认识千米、分米、毫米为了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三种长度计量单位,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示进行展示。
通过介绍标准计量单位——米,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引出千米、分米、毫米,并告诉学生它们的定义和缩写。
千米:用K表示,1千米等于1000米。
分米:用dm表示,1米等于10分米。
毫米:用mm表示,1分米等于10毫米。
2. 掌握千米、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通过对上述三种长度计量单位的定义和换算比例进行讲解和示范操作,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1)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毫米。
2)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千米和米的换算:如何将5千米换算成多少米?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5千米=5×1000=5000米。
•米和分米的换算:如何将450米换算成多少分米?因为1米=10分米,所以450米=450×10=4500分米。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如何将630分米换算成多少毫米?因为1分米=10毫米,所以630分米=630×10=6300毫米。
3)运用千米、分米、毫米进行测量运用千米、分米、毫米进行实际测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用途和作用。
3. 进一步学习单位的换算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习更多的计量单位换算方法:1)厘米和毫米的换算:1厘米=10毫米。
2)米和厘米的换算:1米=100厘米。
3)千克和克的换算:1千克=1000克。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教案: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教学背景分析:千米、分米、毫米是长度单位的三个重要概念,是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基础。
本节课将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小组活动、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2)掌握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2.能力目标:(1)能准确使用千米、分米、毫米进行长度单位转换;(2)能感受并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长度区别。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兴趣;(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参与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和转换关系;(2)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和转换能力。
2.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差距和转换关系;(2)提高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支铅笔,问学生知道它的长度吗?如何表示长度?2.引导学生回答,提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Step 2:引入千米、分米、毫米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张标尺,告诉学生标尺的长度为1米。
2.教师出示一把尺子,告诉学生尺子的长度为1分米,让学生比较标尺和尺子的长度差距。
3.教师出示一根毛发,告诉学生毛发的长度为1毫米,让学生比较尺子和毛发的长度差距。
Step 3:学习与巩固1.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一张卡片,上面写上一个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单位,找出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标出单位。
2.学生互相交流,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单位,并讨论长度的差距。
Step 4:拓展延伸1.让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将其转换为千米、分米、毫米三种单位。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物体和转换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差距。
Step 5: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千米、分米、毫米的定义和转换关系。
2.2《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堂系列(北京版)
第一单元 2.2《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分米与毫米的产生过程,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表象,能够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同伴合作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 米和厘米”,这是本课学习的知识起点。
学生对于一维长度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为描述方便,在生活中要运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但是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仅仅是数学课上所获得的数学知识,还包括生活经验。
据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毫米,而对分米却比较陌生。
况。
【核心素养】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
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事实上,人类已经创造了许多长度单位,常用的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
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考虑,他们往往会接触比1厘米短的长度,需要认识毫米。
他们认识千米以及计量很长的长度,困难会比较大。
所以,本单元只安排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教学。
本单元在教学长度单位后,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后续二维面积单位甚至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做铺垫。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等基本操作活动,积累对“单位量”和“多个量”的长度感知,并在估一估、量一量中丰富感知,体会价值,最后将学习分米的经验迁移到学习毫米的过程,形成长度概念,助推量感的生长,进而发展推理意识、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P22~27,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记忆部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和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法、教授法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练习法、观察比较法、实际操作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学具、投影、情境图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学生活动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让我们看看孙大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问题?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3个问题。
学生看图,找出图中的信息。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欣赏图片,产生学习兴趣,为学习知识打好基础。
鼓励学生按顺序找出数学信息。
活动二:1、1毫米有多长?师:请同学们观察小尺,你有什么发现?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想一想,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师总结:1厘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说10毫米是1厘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用手比划一下。
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合适?2、1分米有多长?师: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长吗?观察直尺,找到10厘米,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厘米。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 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数 学素养和应用意识。
02 单元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千米、分米和毫米 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进行测量。
长度单位的比较和 应用。。
毫米的认识
理解毫米的含义、单位符号和进率 关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换算的 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长度单位。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 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 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识目标
掌握三个长度单位的含义、符 号和进率关系,能够进行长度 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目标
新课教学
千米的认识
定义:千米是长度单位,等于1000米。
举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千米来表示,如山脉的高度、河 流的长度等。
新课教学
•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新课教学
分米的认识
定义:分米是长度单位,等于10厘米。
举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分米来表示,如书本的厚度、铅笔的长度 等。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实例应用讲解
能够应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题目的方式,引导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单位换算 、测量等。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并解答题目,加强理解和应用 能力。
实际应用
测量活动安排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宽度等。
能够使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准确描述 结果。
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记录结 果并交流分享。
小学数学_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估测金箍棒的长度。
2、二人小组讨论完成:生1:金箍棒的长大约是10厘米、大约是1米、厚有1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二、导学与检测: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三、互动释疑:毫米的认识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四、巩固练习1、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2、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4、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
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效果分析这一课的编排是:1、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两个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一支铅笔长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另一支铅笔长6厘米还多一点,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这支铅笔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单位,引出毫米(丰富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课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个信息窗。
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上学期米、厘米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单位长度的应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熟练掌握千米、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数学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课“小小身体瘦又长,五彩衣裳直心肠。
嘴巴尖尖会说话,只见短来不见长。
”(谜底:铅笔)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1、估一估。
(每人拿出1枝铅笔,师把准备好的1分米长的铅笔发下去。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预设:学生汇报,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补充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2、量一量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
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4、质疑:“12厘米多一点”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点”是多长?能想象的出来吗?看来呀,“12厘米多一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
第一章微机保护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第一节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一套微机保护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是构成微机保护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微机保护的核心。
图1-1表示出了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构成,它由下述几部分构成:⑴微机主系统。
它是由中央处理器(CPU)为核心,专门设计的一套微型计算机,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工作。
⑵数据采集系统。
完成对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数字量的工作。
⑶开关量的输入输出系统。
完成对输入开关量的采集和驱动小型继电器发跳闸命令和信号工作。
⑷外部通信接口。
⑸人机对话接口。
完成人机对话工作。
⑹电源。
把变电站的直流电压转换成微机保护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
微机主系统人机对话接口图1-1 微机保护的硬件构成框图一中央处理器CPU它是微机主系统的大脑,是微机保护的神经中枢。
软件程序需要在CPU的控制下才能遂条执行。
当前,在微机保护中应用的CPU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单片微处理器例如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3XX系列。
其中32位的CPU例如MC68332具有极高的性能,在RCS900系列的主设备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应用。
16位的如Intel公司的80296,在RCS900型的线路、主设备保护中用到了该芯片。
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将很多器件,包括一定容量的存储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所以外围电路很少。
因而这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突出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功耗低。
它执行一条指令只需数十纳秒(ns),而且在指令中能直接提供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算法。
因此特别适宜用于构成工作量较大、性能要求高的微机保护。
在RCS900型的线路、主设备保护中,保护的计算工作都是由DSP来完成的,使用的芯片是AD公司的DSP-2181。
二存储器用以保存程序、定值、采样值和运算中的中间数据。
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将影响保护的性能。
在微机保护中根据任务的不同采用的存储器有下述三种类型的存储器。
总复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总复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三种表示方法:毫米、分米、千米;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毫米、分米和千米之间的转换;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概述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总复习的方式,加深和巩固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涉及到长度的测量和换算,如衣服的尺码、书桌的大小、地图的比例尺等等,因此,学好这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过程1. 复习让学生回顾毫米、分米、千米的定义和简单的换算方法。
2. 讲解2.1 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是表示长度的常用单位,它们与米的关系如下:•毫米:1毫米=0.001米;•分米:1分米=0.1米;•千米:1千米=1000米。
2.2 换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长度的转换,下面以毫米为例,介绍一些常用的换算方法。
•毫米换分米:将长度除以10,因为1分米=10毫米;•毫米换千米:将长度除以1000,因为1千米=1000米=1000000毫米;•分米换毫米:将长度乘以10,因为1分米=10毫米;•分米换千米:将长度除以100,因为1千米=1000米=100分米;•千米换毫米:将长度乘以1000,因为1千米=1000000毫米;•千米换分米:将长度乘以100,因为1千米=100分米。
2.3 实例演练对学生进行一些实例演练,让他们动手进行单位换算和问题解决。
•问题1:宋祖儿家家里装修,买的墙砖每块大小是20cm x 10cm,那么这块墙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块的大小以厘米为单位,需要将其转换为平方米;–解答:墙砖面积=20cm x 10cm = 200平方厘米 = 0.002平方米。
•问题2:小明家住在一栋10层的楼房里,每层楼高3米,那么小明家所在的楼层是第几层?–分析:已知每层楼高度为3米,需要将楼高转换为米,然后求出小明所在楼层;–解答:楼高=10层 x 3米/层 = 30米。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说出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这三个单位的名称。
2.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三个单位来描述物体长度的大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计算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 知识讲解•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如何通过千米、分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大小。
•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何用这三个单位来描述。
•如何进行测量,计算和比较。
2. 实践训练•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实验。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计算和比较。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说出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这三个单位的名称。
四、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千米、分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大小。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举实际情况的例子、讲解长度单位的基本知识点,并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物体长度,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计算和比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到测量实验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常识铺垫1.1 导入氛围营造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讨论、描述,并询问学生:它们的长度大小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单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这些物品的长度大小?为什么?1.2 问题引导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引出课题:“如果我们要描述这些物品的长度大小,我们该用什么单位进行衡量?”2. 讲授2.1 长度单位的介绍介绍三个长度单位的名称及代表的长度范围:•千米(km):表示长度很长的距离,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分米(dm):表示长度比较小的物品,如课桌、椅子等。
•毫米(mm):表示长度非常小的物品,如卡片、一些小零件等。
2.2 长度的测量介绍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卷尺等,并在场地或教室中让学生进行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步骤:1.随机选择一些物品给学生测量,让学生拿出所携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数值。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
“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精编版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2.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板书:数学计量单位的换算表格。
2.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书包、水瓶等,用以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我们在大小物品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不同的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2.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回答的单位都写在黑板上。
Step 2: 认识千米、分米、毫米1.教师拿出一张千米、分米、毫米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解释每个单位所代表的长度。
2.教师拿出一根1米的绳子,让学生体会一下1米的长度。
3.教师拿出10根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算10米的长度。
4.教师拿出1根细木棍(或铅笔),将其分成10段,让学生感受每段的长度,解释1分米的概念。
5.教师拿出一只针,让学生感受一下它的长度,解释1毫米的概念。
Step 3: 认识千克、克1.教师拿出一个千克和一个克的称重器,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2.教师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称量轻重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千克和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下1千克和1克的重量。
Step 4: 千米、分米、毫米的换算1.教师利用黑板上的计量单位表格,引导学生进行千米、分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直尺测量书包的长度,并进行换算。
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给予答案。
Step 5: 时间练习1.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千米、分米、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Step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记住的重要知识点。
2.学生反馈课堂收获,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能正确使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长度计量;3.学生能够将常见的长度单位进行转换。
教学内容知识点1.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其意义;2.常见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力要求1.观察和测量长度;2.进行长度单位的计算。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毫米和分米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毫米和分米的教具;2.学生自带测尺。
教学过程1.学生自带测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测尺和标尺的刻度,了解刻度的表示;2.通过观察测尺、标尺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意义;3.通过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意义,并且能够熟练进行长度的测量。
第二课时:认识千米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千米的教具;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地图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里程标志,引导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和意义;2.引导学生先估算一下自己家到学校的千米数,并且让学生在地图上测距离;3.教师给出其他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进行千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意义,并且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进行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毫米、分米、千米的教具;2.学生自带纸和笔。
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黑板,给出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进行换算;2.随机抽取学生给出长度,让其他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并给出答案;3.学生互相出题进行练习。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了一定的长度计量能力。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具准备:学生: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硬币一枚(一分的)四、教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1)猜测师: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师: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说一说。
(3)交流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公交卡,十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60毫米=()厘米120毫米=()厘米8厘米=()毫米教材自主练习第二题(6)小结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币一枚(一分的)
四、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师: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
60毫米=()厘米 12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
教材自主练习第二题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师: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师: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练习
60厘米=()分米 120分米=()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分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
(6)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认识1千米。
(1)猜测。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书 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师:同学们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体会1千米的距离有多远,并记录所用时间。
谁能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4)练习 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毫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5)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思考一下千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关系。
师: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
五、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本节课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引入,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
我认为闪光点有:
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
利用故事线贯穿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
如毫米的认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
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尺子上从哪
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晰地观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
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游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
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
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观察,还需要用手比划。
让同学仔细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
改进之处:
1.虽然准备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悉,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现,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
3.画线段时应该演示,提醒同学注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
张旭峄城区古邵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