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
课文新授一、土地制度的演变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
(使用权);(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发展历程;2. 掌握各个时期的经济制度特点;3.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演变过程;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概念,并抛出问题:“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有哪些?它们又有何不同?”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奴隶制经济体制:- 整体定义:奴隶制经济体制是指以奴隶为生产劳动力的经济形态。
- 特点:劳动力来源于奴隶,奴隶与主人的地位极不平等。
- 示例:商代的奴隶制经济。
2. 讲解封建制经济体制:- 整体定义:封建制经济体制是指以土地制度为基础,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 特点: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阶级靠种地谋生。
- 示例:秦汉时期的封建制经济。
3. 讲解农民公社经济体制:- 整体定义:农民公社经济体制是指以农民公社为基本单位,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 特点:农民生产资料公有化,实行集体经济组织。
- 示例: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经济。
4. 讲解商品经济体制:- 整体定义:商品经济体制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 特点:生产者追求商品交换价值,市场经济活跃,劳动力流动性较大。
- 示例: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制度进行深入讨论,并整理出该经济制度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小组汇报(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五、拓展延伸(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增加学生对古代经济制度的直观认知,并引导他们思考古代经济制度与现代经济制度的联系与差异。
六、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各个经济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并与学生共同回答导入问题,查漏补缺。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点。
2.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并能够运用于文本分析和讨论中。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资源: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2. 教科书、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3. 图表、地图和图片等辅助材料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中国的经济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
2. 提问: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了解多少?你认为经济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知识讲解: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段关于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历史文本或相关文章,并总结出关键信息。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所读的内容,并讨论各自总结的关键信息。
3. 教师补充知识: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和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包括农业政策、商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政策,如秦朝的统一货币、唐朝的长安城市规划等,提供相关文本和图片材料。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或个人阅读案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该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该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因素是什么?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或个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拓展活动:1. 独立研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政策,并进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时期或政策的研究报告。
2. 辩论活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组反对,并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技巧。
总结回顾: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独立研究报告,并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活动。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2.设计一份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查问卷,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程度。完成后,可互相交换填写,以便了解他人的观点。
3.选择一个古代经济政策,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其对现代经济政策的启示。要求:逻辑清晰,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线性思维,容易将历史事件简单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古代经济政策。
3.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义理解不深。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搜集与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物等,制作成一份PPT或手抄报,展示古代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5.结合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历史小故事,要求故事情节生动,能够体现出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6.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古代经济政策,选取一个政策进行分析,从背景、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有力,不少于6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经济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历史规律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
掌握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当前经济政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原因。
2. 难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得失。
理解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古代中国繁荣的商业场景和农业劳作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代中国的经济以什么为主导?引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话题。
2. 讲授新课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介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内容:阐述重农抑商政策在各个朝代的具体表现,如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等。
影响:分析该政策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商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背景:从外部的海上威胁和内部的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政策出台的原因。
内容:讲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范围、时间和具体措施。
影响:探讨该政策对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
4. 课堂小结总结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强调经济政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5. 布置作业撰写小论文,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经济政策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让学生掌握研究经济政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不同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享研究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不同经济政策的利弊。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经济政策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认识经济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2. 选取一种古代经济政策,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及其影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分享成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团队合作、分享内容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以及如何改进教学。
2.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得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概述a. 重农抑商政策b. 盐铁官营政策c.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d. 市场经济政策2. 重农抑商政策a.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b. 政策的内容与实施c. 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3. 盐铁官营政策a.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b. 政策的内容与实施c. 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4.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a. 均田制的背景、内容与实施b. 租庸调制的背景、内容与实施c. 两种制度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5. 市场经济政策a.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b. 政策的内容与实施c. 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实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经济政策》2. 课件:教学PPT3. 历史文献:相关古代经济政策的文献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中对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兴趣。
2. 讲解重农抑商政策:详细讲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该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讲解盐铁官营政策:详细讲解盐铁官营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该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讲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详细讲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两种制度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讲解市场经济政策:详细讲解市场经济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该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秀教案6页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农抑商”、古代工商业管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实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比较闭关锁国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比较论证,主动探究有关的问题。
2.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与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查阅资料,了解西方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比较清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西方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不同经济基础和社会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当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一)重农抑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问题:重农抑商的思想何时产生?结合教材第22页“资料卡片”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重农抑商的思想于战国时产生。
原因: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方面:端正民心民志,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守法,安土重迁;国家安全,政治稳定。
③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产生矛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汉代采取了哪些抑商措施?结果如何?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这一状况何时开始转变?生:措施:汉高祖时期,“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背景;(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3)认识古代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掌握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2)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3)学会比较不同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2)古代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3)古代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古代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2)比较分析不同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2)概述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经济政策案例;(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古代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章:古代农业经济政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2.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第三章:古代商业经济政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3.2 教学内容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第四章: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4.2 教学内容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第五章:古代经济政策的变迁与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经济政策变迁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古代经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5.2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政策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古代经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第六章:古代赋税制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形式让学生分析不同朝代的赋税制度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古代赋税制度的定义和演变不同朝代赋税制度的特点和实施情况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评价第七章:古代货币制度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让学生理解古代货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古代货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不同朝代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实施情况货币制度对古代经济的影响和评价第八章:古代市场管理政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对市场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让学生分析古代市场管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古代市场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古代市场管理政策的特点和效果市场管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评价第九章:古代经济政策的环境与影响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制定的社会经济背景让学生理解古代经济政策对后世的影响9.2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政策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第十章:古代经济政策的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古代经济政策10.2 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古代经济政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案例中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分析案例中经济政策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代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解析: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对于理解后续各朝代经济政策的基础,需要学生准确把握。
历史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第4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内容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重点】1、重农抑商政策2、海禁和闭关政策【教学难点】1、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③还可以安定人心。
4、原因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表现(1)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2)抑商①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②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后果(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重农抑商具体表现1、秦:全面、具体、严密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设《均工律》③秦律有关条文的规定2、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对“市”的严格管理;③盐铁官营制度。
3、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对内的防范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引言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政策。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以及这些政策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二、农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土地分配、水利工程和农牧业管理等方面。
在土地分配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井田制”,即土地被划分为若干个“井”字形,每个“井”字形的中心是一个公共的田地,周边则是分给各个农民的土地。
这种制度保证了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税收。
在水利工程方面,古代中国实施了许多重大的水利工程,如修建灌溉渠道、治理黄河和修建防洪工程等。
这些工程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保证农民生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农牧业管理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禁止放牧、限制种植和强制轮作等,以保护土地和增加农业产量。
三、手工业政策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政策主要包括技术传承、工业管制和商业贸易等方面。
在技术传承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师徒制度,即技术由师傅传承给徒弟。
这种制度保证了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
在工业管制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多项政策,如规定工艺流程、限制工匠人数和禁止私人制造等,以保护技术和国家税收。
在商业贸易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市易法和茶马古道等政策,促进了地区间的商业交流和发展。
四、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主要包括市易法、茶马古道和货币制度等方面。
在市易法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以市易物、以物易钱的政策,即以实物交易为主,以货币交易为辅。
这种政策促进了商品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在茶马古道方面,古代中国修建了许多道路,促进了地区间的商业交流和发展。
在货币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铜钱制度,即以铜钱作为主要货币进行交易。
这种制度方便了商业交易,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五、结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标题: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学生将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各种政策和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中国经济的演变和相关政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特点。
2. 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 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太政官的角色和经济政策的实施。
4. 探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讨论生产和交易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并提出相关问题。
知识介绍(15分钟):1. 介绍古代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和功能。
2. 介绍古代中国太政官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3. 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经济政策,如秦朝的均田制、汉朝的农田水利建设、唐朝的市场经济等。
案例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如均田制、农田水利建设等)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研究案例,分析该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 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不同政策的利弊和持久性。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2. 总结并强调不同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讨论现代中国经济政策与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作业(5分钟):布置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以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讨论。
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成果评估: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报告和小组展示的质量,以及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2.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点,对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存在误解,认为其过于落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到古代经济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强调古代经济政策对现实经济发展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中的一项,如均田制或市易法,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阐述该政策实施的原因、过程、效果及影响。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如均田制、市易法等。
2.小组内部讨论政策实施的原因、过程、效果以及影响,形成共识。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所讲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析三者之间联系导入新课。
农业原工需求料具商业手工业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本课教材选自必修②经济史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四课。
本课内容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诠释了我国古代经济政策。
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容:1.土地制度的演变(演变过程、基本特点)2.“重农抑商” (实施情况、作用分析)3.“海禁”与“闭关政策” (具体表现、消极影响)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问题一: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有何变化?总体趋势是什么?(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问题二:井田制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认识井田制的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优化设计
课后反思与
反馈
课堂小结:依板书归纳知识点。然后总结,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引自《台湾外记》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明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弊: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等)
(过渡)历代统治者对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有推行什么政策?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中国古代史》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封建自然经济。
拓展提高:
教师还可以情境设置:《夕阳与曙光》。引导学生进行17-18世纪中西方比较。
比较一:政治方面
比较三:文化方面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3、原因:(分析原因:结合教材以及所给材料)
(1)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
(2)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3)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4)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分组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影响)学生自由交流派代表发言。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1.背景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④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
明朝: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抚宁六中教案历史学科
授课时间:
2014
年
3
月
10
日
备课人:刘素芳
课题
第1章第4节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课时
共1课时
本节第1课时
选用教材
人民版
知识模块
必修二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过程
与方法
“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及课前准备
“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导学案
教学流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回忆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从三种经济形式被受重视程度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古代政府的政策倾向。可见一个政府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那么古代的历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打出课题)简述课标要求。
讲授新课: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表现:
(1)秦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
(3)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清朝: 1.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2.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由十三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并强调(严格限制≠绝对禁止)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以史为鉴,与现实结合进行讨论交流。
3.评价
局限性(主要影响):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