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幼儿道德的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及道德品质培养1陈默儿童的道德理解谎言、欺骗、偷窃、伤害他人公平游戏、分享、同理心、尊重、差异2从一个个案来思考儿童道德问题3故事(略)问题:他为什么杀同学?个案如何说明道德情感、知识、行为?家庭环境如何影响道德品质?学校社区环境有什么影响作用?儿童道德发展的领域情绪:体验到他人情绪,违背道德造成的焦虑知识:能判断是非行为:会抑制冲动,能帮助他人4道德发展理论了解学习理论:内化过程是对环境强化和惩罚的反应榜样作用5精神分析理论道德发展是儿童对父母认同的结果形成超我母亲的价值态度与孩子的道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6早期环境的影响早期生理体验,自我与他人关系体验他人增进或威胁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情绪纽带7认知发展说8他律道德:服从权威自律道德:遵守协约家庭环境影响9父母温和的态度,能对自己的权力有限使用,包括儿童参与决策——促进亲社会行为发展把父母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父母强调某些行为是错的,同时要强调另外一些行为是正确的移情10对他人情绪的知觉对他人情感移情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观点采择11不能意识到他人不同的感受能识别他人观点的差异在同伴交往的训练中增加了观点采择的技能电视的作用12两岁以下不主张看电视不超过1-2小时暴力行为与暴力视频有显著相关儿童自控的培养13情绪自控自我约束儿童的攻击行为应对14欺侮者特点被欺者特点阳性欺凌阴性欺凌欺凌界定处理原则。
《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
家庭教育
树立榜样
家庭沟通
家长应成为孩子学习的良好榜样,通 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 。
家长应与孩子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孩 子的思想动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 道德观念。
家庭规则
建立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 行为是符合道德的,哪些是不符合的 。
学校教育
德育课程
学校应开设德育课程,系统地向 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形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 和行为习惯,可以促进社 会和谐与稳定。
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前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 中心,行为主要受自身利 益驱使,尚未形成真正的 道德观念。
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 到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 能够遵守规则并尊重权威 。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 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能 够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出 道德决策。
04
儿童道德发展的问题与 对策
道德认知问题
1 2 3
道德判断模糊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对错、是非的判断标准 可能不够明确,导致他们在面对道德问题时难以 作出正确的判断。
道德观念冲突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儿童可 能接触到多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导致他们在道德 认知上产生困惑和冲突。
道德知识缺乏
机遇
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为儿童道德发 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全球化背景下 ,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拓宽儿童的 道德视野。
儿童道德发展的未来展望
01
强调个体差异
未来的儿童道德发展将更加注重 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 性和自主性。
02
强化实践教育
未来的道德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 ,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 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
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道德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对幼儿个人的品德形成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主题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主题活动在幼儿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一、主题活动的概念与特点主题活动是一种教育形式,通过设置特定的活动内容和任务,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达到提升其道德素养的目的。
主题活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情境化引导:主题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幼儿能够亲身经历与道德相关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意义和规范。
2. 互动性强:主题活动注重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互动,通过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3. 参与程度高:主题活动要求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实践与体验来促进道德素养的培养。
二、主题活动在幼儿道德发展中的作用1. 培养价值观念:通过主题活动,幼儿能够接触到各种道德价值观念,了解什么是对与错、善与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主题活动,幼儿能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培养出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合作精神:主题活动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幼儿能够学会倾听、团结和合作,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4. 培养公正意识:通过主题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形成公正、宽容的态度。
5. 提升道德判断力:主题活动设置了各种情境,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不同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学会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主题活动设计的要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的道德发展,设计主题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目标明确:每个主题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培养幼儿的公平意识等,目标越明确,活动越能够针对性地进行。
2. 情境设置:合适的情境对于主题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
幼儿品德发展的概念
幼儿品德发展的概念幼儿品德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品德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品德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
首先,道德观念的发展是品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对善恶、公正、诚实等道德品质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和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他们会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接触到各种道德规范和故事,这些都会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其次,行为规范的培养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比如礼貌、守时、整洁等。
这些行为规范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另外,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些情感态度,包括爱心、友善、包容、感恩等。
这些情感态度对幼儿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价值观念的养成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一些价值观念,包括对文化、环境、自然、家庭等方面的价值认知和评价。
这些价值观念对幼儿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幼儿品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样,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 科尔伯格断言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按着一个不 变的阶段顺序进行的,这个不变的阶段顺序或发 展模式适用于一切文化社会。
3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
❖ 和皮亚杰一样,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由个体认知 发展的水平所决定。强调道德认识是以认知结构 为基础的自然的发展。
❖ 科尔伯格主张采用类似皮亚杰的平衡发展模式的
4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一 二 三
关于道德阶段的普遍性问题 关于学前儿童的道德判断
关于道德阶段的真实性问题
感 谢 您 再的 见关 注
教学法
认知冲突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
❖ 皮亚杰的平衡发展模式是先让儿童考虑一个维度, 然后再让儿童考虑另一个维度。中间必然会发生冲 突和混乱,经过儿童自己思考,最后修正自己的思 维结构,学会能同时考虑两个维度。
认知冲突法
第一步:教育课程的焦点集中在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道德两难问 题的讨论上。
第二步:引起两个相邻发展阶段学生的讨论。由于儿童不都是在同一个阶段内 思维的,他们互相间的讨论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平行示意表
认知阶段
认识结构
感知动作阶段 用可变反射获得知识 , (出生到2岁) 活动积极,自我中心,
决定因果概念,
前运算阶段 (2—7岁) 前概念阶段 (2—4岁 )
直觉阶段 (4—7岁)
语言开始 无可逆性守恒 注意单方面 缺乏逻辑
可逆性过程开始,可逆 性或否定性,能守恒, 具体对象的重要性
注重角色扮演的作用:一个儿童扮演其他人的角色技能与道德判断水平有 直接的联系。道德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要以扮演角色的技能增长为 前提。
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
(1)了解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 (2提供通常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是指在幼儿的道德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点和规律。
幼儿道德发展是指幼儿从无道德意识到有道德意识,从无道德行为到有道德行为的转变过程。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儿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道德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2-3岁的幼儿时期,幼儿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分辨善恶,但对道德准则的理解还很模糊。
在4-6岁的幼儿时期,幼儿逐渐形成对道德准则的认同,开始有意识地遵守规则。
在7-9岁的幼儿时期,幼儿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道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幼儿道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的特点。
每个幼儿在道德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有的幼儿在道德发展上比较早熟,有的幼儿在道德发展上比较晚熟。
这与幼儿的个体差异、成长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道德发展具有可塑性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可塑性的特点。
幼儿的道德发展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促进和引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幼儿的道德发展过程中,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道德发展具有社会性幼儿道德发展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幼儿的道德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接触,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同时,社会环境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也对幼儿的道德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差异、可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幼儿的道德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同时,社会应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道德规范,为幼儿的道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幼儿期道德的发展
幼儿期道德的发展
l岁宝宝还没有道德的推断,也不行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
宝宝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推断是在把握语言以后逐步产生的。
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快乐的表情并且用“好”、“乖”这些词赐予嘉奖;当宝宝做出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不快乐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这些词给赐予批判。
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慢慢养成确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
而对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则会实行一种否定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推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
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推断中的两大类别。
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但宝宝的道德推断和道德行为还是比较简洁的,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
宝宝还不行能把握抽象的道德原则,成人只能用简洁明白而具体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宝宝的道德推断和道德行为也是不稳定的,
经常需要成人加以鼓舞和督促。
比如,当宝宝观看别的孩子折花的时候,他会说:“妈妈说的,拆花就是不乖。
”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来。
总之,在幼儿期要用合乎宝宝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育宝宝正确的道德推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不要要求太严,期望过高。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 代表作:《阶段与继续:对社会化 的认知发展》、《儿童对道德准则 的定向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壹:研究方法
❖ 1临床研究法(谈话法) ❖ 2间接故事法 皮亚杰认为的道德实质
❖ (1)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 (2)儿童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是公道的基础
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逻辑思维过程,关系具 体事物,理解类和关系 的逻辑
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他律阶段 (3—7岁)
自律阶段 (7—12岁)
道德发展
不能把自己从“别人” 中分化出来,随个人 需要而活动,后期对 对象间的关系有所认 识出现分化现象,开 始依恋护理人
服从双亲,单方面尊 重,无合作,倾向于 权威,屈从于惩罚, 缺乏道德上的自主性 或自我决定
自律开始,相互尊重 和合作开始,同辈间 平等,开始有公正感, 注意具体的情境、人 和物
自律性增强,能与 双亲和别人合作, 同辈间平等有所发 展,公正感更为发
肆:对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的批评
很多实验都证明了皮亚杰理论的正确性 儿童对行为意图的理解比皮亚杰所发现的更为复杂
。当儿童在判断别人的行为时,如果偶然犯错误 与故意犯错误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话,即使是学 前儿童也能考虑行为的动机。 例如:一些学前儿童在犯错误时,会说“我不是故意 的”。
第
十
第二 一章
节
儿 童 道 德
儿 童 道 德
认的
知发
的 发
展
展
儿童的道德认知
道德概念 的掌握
道德判断 能力的发
展
道德信念 的形成
幼儿期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启示
注重培养幼儿 的责任感和独 立性,让他们 学会承担自己
的责任。
培养幼儿的自 信心和自尊心, 让他们在成长 过程中更加自
信和自尊。
培养幼儿的社 交能力,让他 们学会与人相 处,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
Part Four 幼儿期道德发展的实践
应用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道德情感培养,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自律 能力:通过教育 引导和规范要求, 培养幼儿的自律 能力,让他们学 会自我约束和自
我管理。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幼儿自身素质培养中的应用
培养幼儿的道德意 识:通过日常生活 中的点滴教育,帮 助幼儿树立正确的 道德观念,让他们 明白什么是对、什
么是错。
培养幼儿的道德情 感:通过故事、游 戏等形式,激发幼 儿的道德情感,让 他们懂得关心、爱 护他人,培养同理
心和爱心。
培养幼儿的道德行 为:通过引导幼儿 参与社会实践和志 愿服务等活动,培 养他们的道德行为 习惯,让他们在实 践中践行道德观念。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集体活动,培养合 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 围,培养幼儿的自 尊、自信和积极心 态。
Part Three
幼儿期道德发展的启示
家庭教育的重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 一任教育者,对 孩子的道德发展 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应该注 重培养孩子的道 德观念和行为习 惯,引导孩子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庭教育要关注 孩子的心理健康, 培养孩子积极向 上、乐观开朗的 性格。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第二节 儿童德道行为的发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个体行为、周围环境、个体的认识(动机)共同起 作用。
替代强化: 个体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 他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 化或替代性强化。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道德行为规范两方面: 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情 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情 避免反社会行为;提倡亲社会行为
道德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 道德是由各种规则体系构成的 成熟的道德两方面内容: 1.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德的基 础。
(3)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地评价自己 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 (4)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 存在的几种观点 (5)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 改正。
2.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低年龄儿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 (1)认识上的局限性,自我中心(把别人看成和 自己一样)和实在论(把主观经验同客观现实混同, 把梦境看成是现实存在的事物) (2)对权威的服从
3.认知活动抑制: 凯根将人的认知方式区分为冲动型和熟虑型。研究 发现,6岁之前的儿童倾向于对难题很快作出反应, 而不考虑问题的难度。他们反应快,错误率也高。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放慢了作出反应的速度,改进 了操作。
4.延缓满足: 为得到更大利益而学习等待,放弃眼前报酬。幼儿 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是等待。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
道德认知是什么
概念性的题 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 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 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P274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这个阶段又分两个阶段:
①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所有情感都集中在身体和动 作
②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道德认知不守恒。 从集中儿童自身,转向权威----父母的指令比较听从然而同伴 的指令就不听从
这个阶段的孩子分不清道德和不道德 、 正义 、 义务
(二)移情作用。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 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 能力。移情有感情成分和认知成分。 (三)羞愧感:与儿童个性发展的道德圈有密切联系,它是 人的良心受到谴责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的良心受到谴 责时产生的心理状态。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含义:指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事指向目 标的单独活动或集体活动。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 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工具。 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乃是一种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学习理论 综合的过程。 ( 1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个体的行动或行为、周围环 境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及其他因素。这三者是相互决定、 共同起作用的,可以是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 p代表个人 因素,b代表行为因素,e代表环境因素。
(2)替代强化:儿童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 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化 或替代强化。例如:看到别的小孩做坏事被指责,那马他自 己也不会做这种行为
幼儿道德发展
第2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 亲社会行为的内涵
(一)亲社会行为界定
在比较心理学领域,亲社会行为是指有机体为了同类中其他成员的生存而减少 其自身或后裔生存机会;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亲社会行为意味着关心他人利益和福祉,减轻他人的痛苦, 提高生命的价值,从而形成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社会氛围。
艾森伯格和缪森对亲社会行为的定义是“内在激发的有益于他人的自愿行 为” ——由对他人的关心或内化的价值观、目标和自我奖赏所激发,并不期望具 体的、社会的奖赏或避免惩罚。
一、 道德认知的发展
3. 柯尔伯格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柯尔伯格和他的合作者就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先后提出了 三种具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分别是小组道德讨论、自主管理的组织活动和道德氛 围创设。
二、 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道德行为的界定
伦理学角度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价值观而采取的对他人或 外界的反应。
一、 亲社会行为的内涵
(二)亲社会行为的动机
亲社会动机可分为以下四类: (1)功利性动机。 (2)规范性动机。 (3)自我价值的动机。 (4)他人需要的动机。
二、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
12个月的婴儿已经会与别人“分享”他感兴趣的活动,偶尔还会把玩具给同 伴玩。2岁以下的儿童也能帮妈妈做家务,幼儿的分享在游戏中合作,对他人所表 现的情感焦虑作出行为反应。
1. 道德敏感性 2. 道德判断 3. 道德抉择 4. 履行道德行动计划
二、 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社会学习理论
1.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包含了五个子过程:注意、编码、保持、复现以及动机过程。 2. 观察学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通过观察学习,榜样行为对学习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可以总结为:直接形成新 的道德 /不道德行为、消退已有的道德/不道德行为、抑制已有的道德/不道德行 为以及对已有的道德/不道德行为的抑制解除
幼儿的道德发展如何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幼儿的道德发展如何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幼儿期是个人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导幼儿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是教育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儿通过随着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教育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和具体技巧,以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1. 建立良好的角色模范教育家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家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道德的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出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例如诚实、友善、宽容和尊重他人。
通过与幼儿互动,教育家可以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培养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培养对幼儿的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应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和合作。
他们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合作游戏和集体项目,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在活动中,教育家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鼓励幼儿展示出正面的道德行为。
3. 创设道德教育环境为了教导幼儿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家可以创设一个积极的道德教育环境。
教室中可以摆放一些道德故事书籍,供幼儿阅读。
教育家可以定期举行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如道德讲座、道德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幼儿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教育家还可以布置一些与道德有关的装饰品和图片,以增强幼儿对道德的关注和兴趣。
4. 融入道德教育元素教育家可以将道德教育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与道德相关的故事和图片,让幼儿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育家还可以设置一些道德行为的目标,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道德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逐渐理解和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5.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道德发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育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
例如,教育家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正面和负面的行为,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道德感发展的特点
1. 幼儿的道德感啊,那可是超级纯真呢!就像一张洁白的纸。
比如说,小朋友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了,自己也会难过,这就是他们善良天性的体现呀!这种发自内心的纯真,是不是特别可爱呢?
2. 幼儿道德感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哦,那就是很直接!就好比他们看到不公平的事,会马上喊出来。
像有个小朋友抢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可以抢!”哎呀,多直接呀,让人忍俊不禁呢!
3. 你们知道吗,幼儿的道德感很容易被影响呢!就像小树苗容易被风吹歪一样。
要是家长老师经常做好事,他们也会跟着学呢。
“妈妈给奶奶捶背,我也要给妈妈捶背”,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呀!
4. 幼儿的道德判断也是很独特的呀!对他们来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中间地带。
比如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杯子,他们会觉得这就是不好的。
这种简单干脆的判断,不就像他们单纯的世界一样吗?
5. 还有啊,幼儿会很在意别人的认可呢!如果做了好事被夸了,他们会特别开心。
“哇,老师说我是好孩子,我好高兴呀!”这不就是他们道德感发展的表现吗?
6. 幼儿道德感发展还有一个让人暖心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同情心。
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他们会很心疼。
“小猫咪受伤了,好可怜呀”,这满满的同情心,是不是让人心里暖暖的呀!
我觉得幼儿的道德感发展真是特别神奇又有趣,充满了纯真和善良,值得我们好好去呵护和引导呢!。
简述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简述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先天性。
幼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一些道德感知和行为倾向。
他们能够感知到关爱、责任和公平等道德感受,并通过模仿和交往等方式表现出来。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的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本能反应和情绪驱动,还无法进行自我反思和道德决策。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初级性。
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围绕着基本的对待他人的方式展开,如友好、合作和分享等。
他们在日常的游戏和活动中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但这些道德行为往往还比较表面化和机械化。
幼儿对于道德规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往往只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了行为动机和内部思想。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自我中心性。
幼儿在道德行为中通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感受和需要的关注。
他们常常表现出自我保护和自我满足的倾向,而不是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
这是因为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还没有达到成人的理解水平,他们的视角还很狭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
幼儿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培养情感共鸣的方式来逐渐培养关心他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可塑性。
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开始形成,同时也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幼儿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他们能够在家庭和学校等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和指导来学习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同时,幼儿的道德发展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容易被关心、赞许和责备等情感刺激所引导。
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家庭和学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幼儿道德发展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道德观念和行为的主要引导者。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和奖惩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学校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通过游戏和交往等方式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道德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里扮演着指导者和榜样的角色,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引导性的教育来帮助幼儿培养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道德行为。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㈢后习俗道德水平(自己的道德水 后习俗道德水平( 13岁 青春期) 平,13岁-青春期
儿童超越了对他们自己社会的规则和法律的毫 无疑问的支持而行动。 无疑问的支持而行动。他们以能应用于所有社会 和情形的抽象的原则和价值观来解释道德。 和情形的抽象的原则和价值观来解释道德。 阶段一: 阶段一: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本阶段的儿童看待法律比较灵活。 本阶段的儿童看待法律比较灵活。认为法律是为 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 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 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 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 阶段二: 阶段二:以价值观念为取向 道德判断的标准不仅内化了, 道德判断的标准不仅内化了,而且已经能够形成 自己的价值体系。 自己的价值体系。
“自律”指以自己独立的内在评价为标 自律” 特点是: 准。特点是: 认识到规则或法则也不是绝对的, 1、认识到规则或法则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怀 也可改变。 疑,也可改变。 2、判断行为时能开始从行为者的意图上去分 析行为的道德意义。 析行为的道德意义。 并产生了有关惩罚的新观点: 3、并产生了有关惩罚的新观点:对错误行为 儿童的惩罚, 儿童的惩罚,倾向于温和的解释和补偿性 的惩罚。 的惩罚。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为错误的时候,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为错误的时候, 儿童集中注意客观的结果而不是行为 的意图。例如, 的意图。例如,有关约翰和亨利的故 事中,他们认为约翰更淘气, 事中,他们认为约翰更淘气,原因是 他打碎了更多的杯子, 他打碎了更多的杯子,尽管他的意图 是单纯的。 是单纯的。
第二,自律性道德(大约10岁以后) 10岁以后 第二,自律性道德(大约10岁以后)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的道德认知的发展 第二节 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幼儿道德的发展
•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5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1.从普通心理学上理解品德是一种心理特征,人格(个性) 品德发展构成了性格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品德形成也 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服从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 不是社会现实的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3.品德具有社会性、统一性、稳定倾向性、自觉性、区别 性、调节性。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 幼儿道德意志的发展很差,初期只能现出很少的坚持性和 自制力,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或遵守成人的要求。
• 幼儿需要成人不断地提醒、检查,才能完成任务。培养幼儿 道德意志的根本途径就是“做”。
1.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意志。 2. 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道德意志。 3. 通过制造道德困难,并帮助他们战胜道德困难来培养幼儿的
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 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
——皮亚杰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与品德的概念
(一)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社会与个人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反应人们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而利益关 系的核心是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失判断
• 年幼儿童根据客观责任作判断,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 根据主观责任判断出现稍迟,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 两种道德判断在儿童身上有一个重叠阶段,主观责
任的判断逐渐取代客观责任判断而居于支配地位 ——道德法则的内化阶段。
• 儿童关于公正观念的研究——三个关键时期
年龄
7岁 10岁 13岁
特征
1.从普通心理学上理解品德是一种心理特征,人格(个性) 品德发展构成了性格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品德形成也 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服从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 不是社会现实的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3.品德具有社会性、统一性、稳定倾向性、自觉性、区别 性、调节性。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规则的执行
规则理解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有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 第二阶段: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的规则 第三阶段:规则成为彼此同意的合理的规则
5岁男孩谈话的记录 问:你是怎么懂得这些规则的? 答: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哥哥指点给我的。是我的爸爸指点给我哥
哥的。 问:你的爸爸是怎么懂得的(规则)? 答:我爸爸是自己懂得的。没有人告诉他。 问:告诉我,是你的爸爸先出生还是你的爷爷先出生? 答:我的爸爸是在我的爷爷之前出生的。 问:谁发明了玩弹子的游戏? 答:是我爸爸。
道德意志
四、幼儿的道德行为
• 幼儿道德行为的特点是常常言行脱节、反反复复。 1. 给孩子提出具体的、符合对象实际的道德要求。 2. 注意孩子的活动过程,观察他们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3. 道德评价。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 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 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 子掉下来打碎了。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 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 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 幼儿道德意志的发展很差,初期只能表现出很少的坚持性和 自制力,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或遵守成人的要求。
• 幼儿需要成人不断地提醒、检查,才能完成任务。培养幼儿 道德意志的根本途径就是“做”。
1.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意志。 2. 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道德意志。 3. 通过制造道德困难,并帮助他们战胜道德困难来培养幼儿的
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 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
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 疑和改变;
根据结果和行为动机判断行为;
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较高评价 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帮助错误者 认识和改正。
服从 平等 公正
(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 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
•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 评定行为是非时抱极端的态度; 判断行为的好坏根据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
幼儿道德认识主要来源:
在与成人、同伴的交往中,成人、同伴的道德品 质与道德行为对幼儿道德认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通过教育形成。 从电视、连环画、儿歌等作品中获得。
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认识?
• 要“扮演好”道德楷模和道德法官的双重角色。 • 培养幼儿道德认识,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灌输。 • 培养幼儿的道德认识,帮他们选择一些健康的、积极的、
规则执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 第二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向大龄儿童模仿的阶段 第三阶段:初期协作阶段 第四阶段:规则确定化阶段
• 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 研究结果:效果论 动机论
对偶故事法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
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 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 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托盘,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
第二节 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一、幼儿的道德认知
• 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 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力的 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
皮亚杰的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道德判断的发展 • 1932《儿童道德的判断》
(一)皮亚杰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研究被试:20名4~12、13岁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谈话法) 研究结果:规则的理解
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 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 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
•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5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问:哪一个坏些?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污点大。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答:因为他常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向上的幼儿作品,并引导他们从中获取道德营养。
二、幼儿的道德情感
道德评价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影响:
1. 对幼儿自身道德行为的评价,当然首先是父母、教师的评 价,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对幼儿熟悉的人的道德行为的评价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形成 有较大影响。
3. 其他道德评价。
三、幼儿的道德意志
2.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与法律不同,规 范是形式的东西。
3.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是人们自觉地用来控制社会生 活的行为准则。
4.道德既不同于习俗,又有别于法律,它是对人的思想行 为进行评判的标准,它是靠教育,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 信念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
(二)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是指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为时所表现出 来的稳定特点或倾向。
(一)道德认识 ➢ 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即是一种对道德行
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二)道德情感 ➢ 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
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道德意志 ➢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
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 目的的心理过程。 (四)道德行为 ➢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才去的各 种行为。
第十二章 幼儿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 道德概述 第二节 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 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
——皮亚杰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与品德的概念
(一)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社会与个人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反应人们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而利益关 系的核心是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