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

合集下载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32卷第36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源于B 系或T 系淋巴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其原始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可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侵入髓外组织引起相应病变。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药物,但大量报道显示其导致的胃肠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可中断化疗[1],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强化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5.4±1.2)岁。

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5.7±1.0)岁。

两组患者均符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3次修订草案)》中有关本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心肺肝肾重要脏器严重急慢性疾病的患者。

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每次1.5mg/m 2静脉注射,1次/周,共4次;给予醋酸泼尼松片40mg/(m 2·d)口服,3周后减停;给予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每次30mg/(m 2·d),静脉注射,1次/周,共2次。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PEG-Asp,每次2500U/m 2,肌内注射,1次/2周,连用2次。

对照组则加用L-Asp,每次6000U/m 2,静脉注射,隔日1次,共8次。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化疗效果:①完全缓解(CR):贫血、出血、感染及白细胞浸润消失,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正常,血小板>100×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加早幼节段细胞<5%,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正常;②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有1项或2项达到完全缓解标准,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20%;③疾病稳定(SD):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显著变化;④疾病进展(PD):临床症状加重,血象及骨髓象有1项或以上恶化。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ALL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规范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ALL疗效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二、适用范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ALL。

不包括婴儿白血病。

三、ALL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括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症状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1.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2.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4. 发热:约50~6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72小时内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5.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重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白血病细胞噬血细胞现象1例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白血病细胞噬血细胞现象1例

形 态 不 规则 , 胞浆 量少 , 灰蓝 色 。大部 分有 伪足 和空 泡, 核染 色质 稍粗 而致 密 , 有 凹陷 、 曲 、 回样 瘤 核 扭 脑 状 突起 等畸 形 , 核仁 1— 3个 , 糊 不 清 ,O 模 P X(一) 。
粒 、 两 系 受抑 。全 片 见 巨核 细 胞 2个 , 小 板 少 红 血
时, 白血病 细胞 呈“ 使 杯状 ” 与急性双表 型 白血病 ,
细 胞 噬血 现 象 表 现 极 为 相 似 J 。这 种 吞 噬 作 用 使 白血 病患 儿贫 血 加重 。
发现 淋 巴细 胞 白血病 细 胞 具有 噬血 现 象 时 , 应
与 以下 疾病 进 行鉴 别 : 1 噬血 细胞 综 合 征 : 原 发 () 除 性外 , 噬血 细胞 综合 征 主要 是 由于感染 、 瘤及 免 疫 肿 性 疾 病 等 引起 T淋 巴 细 胞 和 巨 噬 细胞 过 度 活 化 及 增 殖所 致 , 噬血 细 胞 是 成 熟 的组 织 细 胞 和 巨噬 细 其 胞 , 资鉴 别 ;2 急性 淋 巴 细胞 白血 病合 并 噬 血 细 可 () 胞 综合 征 : 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 合 并 E 急 B病 毒 等 感 染 时 , 出现 病毒 相关 的噬血细 胞综合 征 , 特点 是 可 其 成 熟组 织 细胞 有 噬 血现 象 , 病 所 见 是 白血 病 细 胞 本 有 噬血 现象 , 难 鉴 别 ;3 急 性 双 表 型 白血 病 : 不 () 此 病 时骨 髓 内 白血病 细胞 同时表达 髓 系细胞 抗原 和 淋 巴系细 胞抗 原 , 符合 E I 出 的诊 断标 准 , 过 并 G L提 通 骨 髓细 胞 的 免 疫 学 检 查 不 难 鉴 别 ;4 伴 染 色 体 异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标准〔2022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X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ALL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医治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标准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ALL疗效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以到达80%以上。

二、适用范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年少ALL。

不包含婴儿白血病。

三、ALL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含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病症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1.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病症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病症,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2.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开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觉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4. 发热:约50~60%的患者首发病症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医治无效,在诱导医治72小时内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5.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峻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参考: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5月第44卷第5期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型1·与儿童ALL预后确切相关的危险因素:(1)年龄在<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或≥10岁的年长儿童。

(2)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

(3)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或睾丸白血病(TL)者。

(4)免疫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

(5)不利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t(4;11)/MLL-AF4融合基因或其他MLL基因重排,或t(9;22)/BCR-ABL融合基因异常。

(6)早期治疗反应不佳者:泼尼松诱导试验60mg/(m2·d),×7d,第8天,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1×109/L(1000/μl),定为泼尼松不良效应者(PPR),和(或)标准方案联合化疗(包括泼尼松诱导试验)第19天骨髓幼稚淋巴细胞>5%者。

(7)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标准诱导方案联合化疗6周未获完全缓解)。

2.临床危险度分型:(1)低危ALL(LR-ALL):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2)中危ALL(M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在≥10岁;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③诊断时已发生CNSL和(或)TL;④免疫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⑤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或t(12;21)、t(9;22)核型以外的其他异常染色体核型,或t(4;11)外的其他MLL基因重排。

(3)高危ALL(H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③染色体核型为t(9;22),有BCR-ABL融合基因,t(4;11),有MLL-AF4融合基因;④早期治疗反应不佳者;⑤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2次CAM的d3。
(三)方案释义
4.巩固治疗:大剂量MTX
LR:2 g/(m2·d),IR:5 g/(m2·d),静脉滴注,d8、 d22、d36、d50;
6-MP:25 mg/(m2·d),口服,d1—56;
LR:鞘注MTX,IR:三联鞘注,d8、d22、d36、d50, 共4次。
水化、碱化,足量四氢叶酸钙(CF)解救:每次15 mg/ m2,静脉注射3次,分别于42、48、54 h;或者42 h 按每次15 mg/m2解救,48 h及以后按MTX血药浓度 解救。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型 2.免疫学分型:
WHO2008分型标准,分为前体B-ALL、前体T-ALL; FAB分型中的L3型(Burkitt型)归入成熟B细胞肿瘤。 1)前体B-ALL:TdT、CD34、HLA-DR、CD19、cytCD79a阳性,多数 CD10阳性,CD22、CD24和CD20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D45可阴性。 伴t(4;11)(q21;q23)/MLL-AF4+的患者CD10和CD24阴性。 成熟B-ALL表达单一轻链的膜IgM和CD19、CD20、CD22及CD10、BCL6, TdT和CD34阴性。 2)前体T-ALL:TdT、CD34、cytCD3和CD7阳性;CD1a、CD2、CD4、 CD5、CD8有不同程度表达,多数T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阳性。
(9)MRD水平:在具备技术条件的中心可以检测MRD。一般认为,诱导缓解治疗 结束(化疗第33天)MRD≥1×10-4,或巩固治疗开始前(第12周)MRD≥1×10-3的患 儿预后差。
(三)临床危险度分型
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儿童ALL的临床危险度分型, 一般分为3型:
1.LR: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2.IR: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 (1)诊断时年龄≥10岁或<1岁; (2)诊断时外周血WBC≥50×109/L; (3)诊断时已发生CNSL和(或)TL; (4)免疫表型为T系ALL; (5)t(1;19)(q23;p13)/E2A-PBX1阳性; (6)初诊危险度为LR,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原始及幼稚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_第三次修订草案_顾龙君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_第三次修订草案_顾龙君

通信作者:顾龙君,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E m a i l :l j g u s c m c @h o t m a i l .c o m )·标准·方案·指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 L L )的诊断及分型(一)A L L 基本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30%才可确诊为A L L 。

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 O X )、糖原(P A S )、非特异性酯酶(N S E )和酯酶氟化钠(N a F )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二)A L L 的M I C 分型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 o r p h o l o g y ,M)诊断以外,还应该用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分型(i m m u n o p h e n o t y p e ,I )及细胞遗传学(c y t o g e n e t i c s ,C )检查,即M I C 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m 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s ,M)检测,即M I C M 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淋巴细胞型按F A B 分型标准分为L 1、L 2和L 3型,但L 1、L 2型之间已不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化疗的护理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化疗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周晋.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92-395.
1.3.6 用药期间的护理
1.3.6.1 熟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肛周黏膜溃疡,应加强口腔、肛周皮肤的护理,水化碱化,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毒性刺激。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四氢叶酸钙拮抗,以减少毒副作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注意用黑纸包裹,使用避光输液器,以免药物分解。
1.3.8 饮食护理
化疗期间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期间及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期间,保证患儿有足够的入量,促进尿酸排出,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1.3.2 基础护理
嘱患儿注意休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疾病早期有乏力、贫血、血小板低时需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清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1.3.3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较低,应用化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对骨髓的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下降[4]。因此,应对患儿采取保护性隔离,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应进行紫外光照射,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表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免造成医源性感染。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顾敏;李爽;郝良纯;李佳特;张楠;张继红【摘要】对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先后进行的157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37次,发生排泄延迟44次(28%),2 g/m2组患儿44 ~48 h MTX血药浓度(C44-48)明显低于3~5 g/m2组患儿(P<0.05).导致MTX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有甲氨蝶呤用量和开始化疗后24 h内尿pH值.发生排泄延迟患儿与未出现排泄延迟的患儿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为了降低HD-MTX排泄延迟的发生率,在治疗前尽可能调整好患儿的内环境,做好水化、碱化.对MTX用量较高、24h内尿pH值偏低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应提高警惕.【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2)006【总页数】4页(P566-569)【关键词】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不良反应【作者】顾敏;李爽;郝良纯;李佳特;张楠;张继红【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血液内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目前已成为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头颈部肿瘤、骨肉瘤以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为广泛的一种抗代谢药物,尤其是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应用对减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髓外白血病的发生,提高总体无病生存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篇一:儿科指南目录(中文)1.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2年版)2.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3.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4.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5. 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2年)6. 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7. 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9. 2022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10.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定)11.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2.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22 年版)13. 性早熟诊疗指南( 试行)14.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15.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16.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17.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2022年18.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2022年19. 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20. 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 ( 上海 ) 专家共识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22.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2 年北京修订)23.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22-标准版)2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2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四次修订)26.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7. 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8.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29.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30.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31.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复杂性尿路感染医脉通LOGO32.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 33. 儿童夜间遗尿症诊治指南34. 2022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35.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22版)36. 免疫功能异常患儿的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试行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7.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22年修订版)38. 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22年版)39.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一)_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0.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41.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42.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四):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43.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疗指南44.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六):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45. 2022 中国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46.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47. 2022 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48.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一) 49.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二)50. 2022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三)51. 2022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52.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53.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5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5.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56.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改善儿童健康成长的应用:专家共识57.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158.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259.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B660.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烟酸61.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22年)62. 2022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63.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64.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 :概述65.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66.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67. 新生儿重度窒息濒死儿复苏方法的建议68.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支持专家共识69.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70. 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71. 细胞移植治疗小儿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专家共识 72.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及围产期管理专家共识73. 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74.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75.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76.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22)77. 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22)78. 2022 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79.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22年版)80. 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81. 2022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82.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8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指南84. 2022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85. 2022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86. 2022 儿童心肌病遗传代谢性病因的诊断建议87. 2022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88. 2022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专家共识89. 2022 儿童肺间质疾病诊断程序专家共识90. 2022 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91. 2022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2. 2022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93. 2022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处理建议94. 2022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95.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22版)96. 2022 婴儿急性腹泻的临床营养干预路径97. 2022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98. 2022 儿童心肺复苏指南99. 202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多/少关节型)诊疗建议 100.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2022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2022 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7 ~ 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_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定)2022 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急性感染性鼻-鼻窦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制订) 2022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篇二:2022版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发表者:徐大林(访问人次:1562)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Nebulization Inhalation Therapy in ChronicRespiratory Disorders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包括气雾吸入、经储雾罐气雾吸入、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而以雾化吸入疗效最确切,适应证也最广泛。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张静静;张惠琴;陶小娟;卢星辰;党荣;孙新【摘要】目的探讨培门冬酶(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asparaginase,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中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01-01 ~2015-01-01 88例初发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诱导缓解期随机接受L-ASP治疗42例,PEG-ASP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PEG-ASP组与L-ASP组患儿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比较(88.6%vs 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对骨髓抑制程度重于L-ASP组,且对骨髓抑制持续时间长于L-ASP组(均P<0.05).PEG-ASP组后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比例显著低于L-ASP组(6.82% vs 24.39%,P<0.05).PEG-Asp组患儿凝血功能障碍持续时间[(8.65±3)d]长于L-ASP组[(7.52±2.16)d](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G-ASP治疗时,骨髓抑制、血常规、血凝恢复正常时间长,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与L-ASP相似,PEG-ASP可作为儿童ALL一线治疗的选择.%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egaspargase (PEG-ASP) and L-asparaginase(L-ASP)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AL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Xijing Hospital of Fourth Military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5.Of 88 patients,4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SP,and 4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G-ASP during the induction remission period.The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CR) rate was 88.6% and 87.8% in PEG-ASP group and L-ASP group,respectively(P > 0.05).Th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degree in PEG-ASP group was more severe than that in L-ASP group,and the duration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P < 0.05).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in L-AS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EG-ASP group(6.82% vs 24.39%,P < 0.05).The duration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in PEG-ASP group [(8.65 ± 3) d]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L-ASP group [(7.52-± 2.16) d] (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blood routine,blood clotting routine and bone marrow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in PEG-ASP group are longer than those in L-ASP group.The incidence of other adverse effects in two groups are similar.PEG-ASP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LL children.【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8)005【总页数】4页(P485-488)【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作者】张静静;张惠琴;陶小娟;卢星辰;党荣;孙新【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L-ASP是一种降解血清中门冬酰胺的细菌酶,是儿童ALL治疗方案中的重要药物。

强化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治疗用于ALL 化疗患儿效果观察

强化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治疗用于ALL 化疗患儿效果观察

强化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治疗用于ALL 化疗患儿效果观察韩月芹;杨巧芝;葛延瑱;张风芝;代建华;朱延萍;肖莹莹;王金慎;布月青;孙晓静【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 Gln)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化疗患儿营养状况的可行性。

方法将48例ALL化疗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

两组均均采用VDLP方案化疗4周。

治疗组化疗全程每天予强化Gln 0.4 g/(kg· d)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营养配方中不添加谷氨酰胺,余与治疗组相同。

化疗第1、2、3、4周比较两组一般营养指标(体重、身高、三头肌皮褶厚度)、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尿肌酐—身高指数( CHI)及尿羟脯氨酸指数( UHI)]及水肿发生情况。

结果营养状况一般指标:除第3周治疗结束治疗组三头肌皮褶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时间点两组一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第1周化疗结束两组血清ALB、PA、RBP及CHI、U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2周治疗组PA和RBP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LB及CHI、U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3、4周两组血清ALB、PA、RBP及UHI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两组C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水肿发生情况:两组患儿水肿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严重水肿发生的例数比对照组少。

结论强化Gln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ALL患儿全身营养状况效果确切。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视黄醇结合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羟脯氨酸指数;肌酐-身高指数【作者】韩月芹;杨巧芝;葛延瑱;张风芝;代建华;朱延萍;肖莹莹;王金慎;布月青;孙晓静【作者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随着化疗方案的优化,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缓解率、无病生存率大大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已达90%左右[1]。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护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037)【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持续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入科的1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结果全部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皮肤黏膜、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经系统的护理干预,15例患儿只出现0级~2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溃疡形成、皮疹、腹泻等。

其中2例患儿在第2个~3个疗程出现3级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肝肾功能损害、重度骨髓抑制。

所有病例无4级毒性反应的发生。

结论严格大剂量甲氨蝶呤持续化疗期间的各项护理措施,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毒性反应。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大剂量甲氨蝶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07-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

白血病细胞可侵犯全身任何组织或器官,约70%的all患儿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导致患儿治疗困难或病情复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cnsl的防治是综合性治疗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all最终的治疗成败息息相关。

cnsl预防方案中,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联合四氢叶酸钙(cf)解救治疗,同时配合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案是all治疗中必需要应用的方案[1]。

mtx临床应用剂量为3.0-5.0g/m2,剂量越大,治疗效果就越好,但mtx毒副作用如消化系统、皮肤黏膜、肝肾功能、骨髓抑制就越严重,尤其是重度的骨髓抑制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

因此,做好患儿hd-mtx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工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选取15例all患儿在普通2-3人间环境下,接受hd-mtx持续24小时静脉输注化疗,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评价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评价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评价发表时间:2018-06-20T13:47:54.6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5期作者:赵凤华[导读] 动态监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能够作为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阶段判断其病情发展的一项参考指标。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的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情况,为研究25羟维生素D3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化疗前后25羟维生素D3情况,并与正常儿童血清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正常组患儿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经过化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呈先上升之后又下降的波动趋势,与初诊未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态监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能够作为急性白血病患儿不同阶段判断其病情发展的一项参考指标。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儿童;化疗;25羟维生素D3【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17-02The level and clinical value of 25-hydroxyvitamin D3 in serum of 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Zhao Fenghua.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Sichuan Mianyang 62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r and analyze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3 in serum of 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Methods Datum of34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were analyzed compared with healthy children. Results The level of 25-hydroxyvitamin D3 in serum of healthy childre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chemotherapy,the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3 in serum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the chemotherapy. Conclusi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on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3 in serum of children could become a kind of detection index of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Key words】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Children; Chemotherapy;25-hydroxyvitamin D3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两种。

规范化护理提高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25例

规范化护理提高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25例

河北 省衡 水 市科 学技 术研 究与 发展 计 划 项 目, 目编 号 :9 0 A 项 004 。
品 和 药 品管 理 局 (D 根 据 对 妊娠 期 胎 儿 已 知 或 可 能 潜 在 的危 F A) 害 程 度 将 药 品安 全 级 别 分 为 A~x5个 级 别 : A类 药 物 主要 为 维
内分 泌外 科 杂 志 ,0 8,( )7 2 0 2 1: 0—7 . 1 [ ]黄 磊 , 令 玺 , 卫 星 ,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非 白 色 念 珠 菌 和 白 色 念 5 赵 张 等 珠 茵感 染 危险 因素 的 比较 [1中 国 医师进 修 杂 志 ,0 0 3 (9 : J_ 2 1 ,3 1 )6—9 .
用的研 究[] J.中华 口腔 医学杂志,0 0 4 ( )5 5—5 8 2 1 ,5 9 : 4 4.
【0] 1 石 峥 , 周 红 , 庆 秀 , .药 物 联 合 波 姆 光 控 制 重 度 外 阴 阴道 假 杜 等 丝 酵 母 茵病 症 状 的 疗 效观 察 [] J .中 国 综合 临床 ,0 1 2 ( )6 2— 2 1 ,7 6 :4

临床 医 药 ・
Ciia | c |Me iie n dcn
化 , 证 每 1尿 量 在 2 0 保 3 0~30 0m 。 组 均 完 成 诱 导 缓 解 及 巩 0 0 L 两 固治 疗 , 息 7~1 , 功 能 、 休 0d 肝 肾功 能 、 功 能 正 常 , 细 胞 大 于 心 白 3 0×1 L 无 呼 吸 道 及 口腔 炎 症 , 始 HD—M X化 疗 。 组 均 . 0/ , 开 T 两 使 用 MT 注射 液 ( 江 万 马 药 业 有 限公 司 , 号 为 0 0 0 , 格 X 浙 批 648规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院内感染20例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院内感染20例
mar w r mis n rt a i gv n t n L P o o o 0 6 id cin c e t e a y, u h o o o a ne t n r t s r e s i ae W h ii g Nai a AL r tc l2 0 n u t h moh r p b tt e n s mi i ci ae wa o o s ol o c l f o l ohg as ih,t e i e t n Wa e e e w t g n e t n o n u . h u vv lc ud b mp o e h o g i l d e e t e a - h n ci s s v r , h h h i c i ff g s T e s ri a o l e i r v d tr u h t f o i i f o u mey a f ci n n v
位, 而其 中急 性淋 巴细胞性 白血病 又是 最 常见 的 , 严
重威 胁 了患病 儿童 的生存 和生活质 量 。随着 医学 的进
△ 通 讯作者 , — a :hu i 26@16 cr E m i zo mn7 6 l 2 .o n
疗后 包块 缩小 速度 、-C [h G转 阴 时间均 较 长 , 院时 间 3 住 较 长 , 由于药 物 治疗尤其 是 中药治 疗方 法 简捷 , 效 但 疗
【 bt c】 O jcv T p r t ic a c rts f o cma ietni cir i u m hb se A s at r be e o xleh cn ac r t sc o ns o i f i hd n t a t l polt i t e o e li l h a e i o i ln co n l e w h c ey ai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及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0%.(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危险度分组标准】(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2.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或第12周MRD≥10-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低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卫健委《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4次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4);《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体检:可有发热、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淤斑、淋巴结及肝脾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生化,凝血检查。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

6.白血病相关基因:PCR基因检测或RNAseq。

7.脑脊液检查。

8.活检:针对骨髓干抽或者骨髓坏死的患儿。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一)低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

2.WBC<50×109/L(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3.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4.无其他中危、高危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5.MRD 标准:诱导治疗d15~19:MRD<1×10-3且诱导治疗后(d33~45)MRD<1×10-4且巩固治疗前MRD<1×10-4。

(二)中危组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1.年龄≥10岁。

2.初诊最高WBC≥50×109/L。

(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S2、CNSL(CNS3)和(或)睾丸白血病(TL)。

4.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

5.诱导治疗d15~19骨髓M2(5%≤原淋+幼淋<20%,且d33~45骨髓M1(原淋+幼淋<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合并脓毒症31例回顾分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合并脓毒症31例回顾分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合并脓毒症31例回顾分析凌纯;陆美荣;焦蓓蕾;韦红英【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complicated with sepsis in children during induction chemotherap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from31 cases of ALL complicated with sepsis children during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rom January 2013 to November 2014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31 cases of 126 ALL children were appeared sepsis (24.60%)with a cure rate of 90.32% and mortality of9.68%.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n in clinic.Gram-negative bacilli wer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The drug susceptibility rate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 imipenem was100 %.The percentages of neutropenia and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sepsis children were both 87.10%.The neutrophil counts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n-severe ones(P <0.05).Conclusion:The ALLchildren during induction chemotherapywere susceptible to sepsis.Respiratory tract was the common primary infection site.Agranulocytosis after chemotherapy was a key factor for sepsis and could be a predictive marker for the severityof sepsis.%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期间合并脓毒症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31例ALL诱导化疗期间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ALL患儿中,31例出现脓毒症,脓毒症发生率为24.60%,其中治愈率为90.32%,病死率为9.68%;呼吸道是最常见的原发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均占87.10%,其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P<0.05),但组间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诱导化疗期间易合并脓毒症,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是呼吸道;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是ALL患儿化疗期间发生脓毒症的主要因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程度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一个临床预警指标.【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5【总页数】3页(P762-764)【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脓毒症【作者】凌纯;陆美荣;焦蓓蕾;韦红英【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儿科,北海53600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化疗后多数患儿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并伴有发热症状,重症感染特别是脓毒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Hematolog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作者单位:刊名:中华儿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年,卷(期):2006,44(5)被引用次数:91次1.吕慧.王薇.杜智卓.赵文理.王易.胡绍燕.柴忆欢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1(5)2.胡洪玻.胡群白血病复发患儿骨髓 DNA结合抑制因子4蛋白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1(5)3.杨丽华.余晶.邓兰.杜江.王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关系[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1(5)4.李敏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观察[期刊论文]-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1)5.王昭霞.杨志敏.邹亚伟.李敏敏.陈福雄.钟帼钰.关镜明.卫凤桂.吴上志.何振涛.吴梓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A02 细胞株耐药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1(1)6.张耀东.胡群.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孙燕.熊昊CD38在13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1(2)7.杨彩萍.薛奇英.郁莉雅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临床护理 2010(1)8.罗剑锋.崔洁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0(1)9.余晶.王斌.兰和魁.邓兰.杜江.杨丽华儿童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易感性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0(2)10.高红英.陈娟娟.陈光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药实践 2010(8)11.刘壮.张义堂.吴香苓.韦红英.刘红艳p7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2010(5)12.高举.马志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问题[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10(5)13.李慧霞.刘炜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毒副作用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0(31)14.刘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6例化疗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33)15.王菊香.张园海.曾炜炜.陈琳.钱江潮.周海霞.黄珍.方希敏.徐霞.李原Tei指数监测柔红霉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5)16.刘辉.薛天阳.许伟.高吉照不同时间应用亚叶酸钙解救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致白血病小鼠肠黏膜损伤的研究[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9)17.孟岩.梁筱灵.宪莹.王刚.苏庸春.肖剑文.温贤浩.于洁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期刊论文]-儿科药学杂志 2010(5)18.王昭霞.赵玉新.邹亚伟.董崇娟.肖春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株药物耐受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医师杂志 2010(6)19.许静.李庆平.王斌.陆勤.方拥军.黄婕.徐康康.罗琳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10(11)20.陈海龙.吴上志柔红霉素治疗小儿白血病致间质性肺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23)21.王艳荣.金润铭.徐佳伟.刘苗抗凋亡基因Aven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0(6)22.金明卫.薛天阳.许伟.高吉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甲氨蝶呤化疗后血及脑组织药物浓度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0(5)23.胡洪玻.胡群T系和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D4甲基化状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12)24.熊昊.张耀东.胡群.孙燕.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王冠玲23例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8)25.文川.马夫天.万伍卿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Bcl-2在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3)26.毛彦娜.李彦格.刘炜.管玉洁.宋丽丽.高海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对6-巯基嘌呤耐受性的差异分析[期刊论文]-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0(6)27.高红英.张蕴芳.陈光福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28.胡洪玻.胡群.刘爱国.张耀东.王冠玲白血病ID4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表达[期刊论文]-肿瘤 2009(9)29.崔兰英.房倩.王丽.魏素芳.张东风.李坤芬.霍习敏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研究[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24)30.江毅.张蔓莉.李志斌.杨在东.陆美琼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与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09(4)31.高吉照.薛天阳.许伟.崔永忠.李清峰四氢叶酸钙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大鼠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9(6)32.李秀贺.尹冬.杨丽.闫萍.仲家琦.周坤.杜娟.高雯雯.邹尧.竺晓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9(6)33.刘慧芳.薛天阳.许伟.高吉照急性ALL患儿HD-MTX化疗后CF解救最佳方案探讨[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9(27)34.杨峰.梁爽.翟凤平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钙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临床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9(19)3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层诊断及相关因素研究[期刊论文]-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4)36.李丹.王弘.郝良纯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副作用及观察[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5)37.王丽.崔兰英.刘淑荣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4)38.覃萍.廖宁儿童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09(6)39.许静.李天媛.徐康康.罗琳.廖清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排泄延迟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9(12)40.张善堂.唐丽琴.王宁玲.方焱.刘洪军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ALL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9(10)41.刘洪军.李春.沈玮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医药 2009(10)42.葛玉平.刘文君.陈红英.胡晓.王开正.姜伟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标志物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9(2)43.王菊香.朱新波.李原.阮积晨.钱江潮.周海霞.曾炜炜.黄珍.方希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内源性一氧化碳动态检测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9(1)44.蔡清.王宁玲.张爱梅.翟志敏.李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期刊论文]-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1)45.潘玲丽.高举.陈婷婷.马志贵.郭霞.朱易萍.李强.袁粒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个核细胞转铁蛋白受体2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46.张耀东.胡群.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孙燕.熊昊CD38在139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1(2)47.林业辉.何志旭儿童白血病101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贵州医药 2009(3)48.刘炜.李彦格.李慧霞.张红梅.毛彦娜.李晓霞.吴素玲.贾国存糖皮质激素对血液病患儿成骨细胞的影响及维生素D干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刊 2009(3)49.华瑛.赵卫红.卢新天.杨丽华.卢炜预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消除相药物的排泄[期刊论文]-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5)50.梁筱灵.宪莹.戴碧涛.徐酉华.苏庸春.王世一.陆玲玲.李欣.于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中心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9(12)51.吴红艳.刘志刚.何敏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5)52.王弘.李丹.李佳特.王秀丽.郝良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及维持期治疗中左旋门冬酰胺酶副作用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3)53.蔡耘.陈惠芹.李晓峰.窦娟.王清文.何政贤11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与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热带医学 2009(6)54.刘壮.任治娟.庞清华.何云燕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表达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2009(8)55.刘壮.张义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6例[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09(3)56.王菊香.朱新波.曾炜炜.钱江潮.周海霞.黄珍.方希敏.徐霞.李原左卡尼汀对柔红霉素诱导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9)57.张华年.许琼.李晖.徐华.宋新文.汪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化疗方案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20)58.姜锦.吴敏媛.张瑞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第二肿瘤5例[期刊论文]-中国医刊 2008(11)59.张善堂.屈建.杨林海.唐丽琴.王宁玲大剂量甲氨蝶呤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8(5)60.方拥军.张兰芳.陆勤.杨引.芮耀耀Survivin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中期随访报告[期刊论文]-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11)61.潘慈.顾龙君.薛惠良.陈静.蒋黎敏.董璐.周敏.江华.叶启东.汤静燕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的相关性[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15)62.胡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15)63.梁皓.甘为.朱梅.冯娟.张楠.郭文彬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柔红霉素化疗对ALL患儿左心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8(25)64.盛琦.袁晓军.张勤.赵惠君.姚慧玉.顾龙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8(4)65.段晶.刘华.杨武.黄永坤.张瑛.刘梅.鲁萍.李海林荧光定量PCR检测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量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3)66.邵静波.JIA NG-Hui.夏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微量残留病与泼尼松窗口治疗反应比较的探讨[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 2008(8)67.JIANG Jin.吴敏媛两种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儿科杂志2008(8)68.王来成.薛天阳.吕冬梅.韩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D-MTX-CF治疗方案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期刊论文]-儿科药学杂志 2008(6)69.李晓辉.张剑白.宁芳.李晶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蛋白3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3)70.肖佩芳.柴忆欢.何军.邵雪军.何海龙.王易.李桢萍.李建琴.李捷.卢俊.吕慧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3)71.杨林海.王宁玲.张善堂.李春.刘洪军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监测[期刊论文]-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1)72.王军.张云娟.冯建飞.王西阁.邓彩艳.汤有才细胞周期蛋白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8(11)73.葛玉平.刘文君.陈红英.胡晓.王开正.姜伟蛋白芯片技术筛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血清标志蛋白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8(7)74.杨明华.贾文广.曹励之.贺钰磊.廖宁.陈国力.罗建明.许望琼.杨静18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8(7)75.杨武.刘华.段晶.张瑛.黄永坤.何雯.鲁萍.李海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8(4)76.华瑛.赵卫红.卢新天.杨丽华.卢炜大剂量甲氨蝶呤目标浓度个体化调整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8(3)77.蔡耘.陈惠芹.陈健良.王清文.何政贤11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综合临床 2008(12)78.ZHANG Ai-mei.翟志敏.WANG Ning-ling.李庆.XU Xiu-cai.邬志伟.ZHANG Cui-ping.王会平CD4+CD25高表达调节性T细胞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08(4)79.李原.曾炜炜.方希敏.徐霞.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左旋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杰金淋巴瘤胰腺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肿瘤防治研究 2007(8)80.施学红.刘洪军护理干预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7(31)81.唐成和.李树军.石太新.张文林.贾汝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Bel-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与早期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7)82.李树军.石太新.唐成和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15)83.宋艳清.胡群.潘华雄.刘爱国.张柳清.张小玲.胡迎.陶红芳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环氧合酶-2和survivin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15)84.王艳荣.金润铭儿童急淋白血病血清LDH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7(32)85.方拥军.郭锡熔.杨引.芮耀耀.黄婕.陆瑾.陆勤.张兰芳.王俊禄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期刊论文]-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2)86.周莉.陆勤.扬引.方拥军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期刊论文]-江苏医药 2007(12)87.王丽.房倩.刘玲.陈芳.温丽.李清华.张东风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的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医药 2007(6)88.万军.吕斌大剂量甲氨蝶呤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毒副作用观察[期刊论文]-海南医学 2007(11)89.唐成和.李树军.李明超.石太新.张文林.贾汝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Bcl-2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3)90.刘海婷.李强.郭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泼尼松试验敏感与不敏感者临床及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7(11)91.王丽.刘玲.房倩.张东风.李坤芬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综合临床 2007(7)92.岳寒.朱兴虎.魏旭东.李玉富.张丽娜.左文丽.杜建伟.宋永平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07(5)93.张园.徐学聚.杨成胜.王颖超.方营旗.邹湘.刘玉峰.盛光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及其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k20060502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