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第三章 局域网基本概念)
2011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4)
![2011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4)](https://img.taocdn.com/s3/m/0cedeb2c915f804d2b16c131.png)
局域网基本工作原理218.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第一、通常为一个单门所有,覆盖比较小的地理范围(1km~10km),以处理内部信息为主要多余目标,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第二、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第三、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防问控制方法。
219.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主要使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220. 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采用了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且具有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其具体的工作方法为:每个要发送信息数据的节点先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总线上有信号,则说明有别的节点在发送数据(总线忙),要等别的节点发送完毕后,本节点才能开始发送数据;如果总线上没有信号,则要发送数据的节点先发出一串信号,在发送的同时也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如果接收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完全一致,说明没有和其它站点发生冲突,可以继续发送信号。
如果接收的信号和发送信号不一致,说明总线上信号产生了“叠加”,表明此时其它节点也开始发送信号,产生了冲突。
则暂时停止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随机的),再进行下一次试探。
221. 令牌总线网的工作原理:令牌总线网是一种采用了令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Token)且具有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它的工作原理为:具有发送信息要求的节点必须持有令牌,(令牌是一个特殊结构的帧),当令牌传到某一个节点后,如果该节点没有要发送的信息,就把令牌按顺序传到下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需要发送信息,可以在令牌持有的最大时间内发送自己的一个帧或多个数据帧,信息发送完毕或者到达持有令牌最大时间时,节点都必须交出令牌,把令牌传送到下一个节点。
令牌总线网在物理拓扑上是总线型的,在令牌传递上是环型的。
在令牌总线网中,每个节点都要有本节点的地址(TS),以便接收其它站点传来的令牌,同时,每个节点必须知道它的上一个节点(PS)和下一个节点的地址(NS),以便令牌的传递能够形成一个逻辑环型。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ade05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9.png)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位于相对较小地理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是指企业、学校、办公场所等内部网络。
局域网的组建需要依靠一定的原理和技术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局域网基本原理1.1 物理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和设备之间通常通过物理连接来进行数据传输。
常用的物理连接方式有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光纤等。
以太网是较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物理连接方式,通过以太网协议传输数据。
1.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和设备相互连接的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等。
星型拓扑是局域网部署最常见的拓扑结构,其中每台计算机都与一个中央设备(如交换机)相连。
1.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每台计算机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在一个局域网中,IP地址通常有相同的网络号,但主机号不同。
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二、局域网组建的技术2.1 交换机交换机是局域网组建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用于将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实现数据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学习和存储计算机的地址信息,从而有效地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设备。
2.2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设备,实现跨网络通信。
它能够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等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
通过路由器的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可以进行互联和通信。
2.3 网络协议局域网组建还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网络协议。
其中包括以太网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TCP/I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域名系统(DNS)等。
这些协议为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提供了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2.4 网络安全技术在局域网组建过程中,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保护局域网中的数据和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复习资料 第3章 局域网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a26a0c7bd64783e08122b77.png)
第3章局域网基础【考点一】局域网基本概念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机关、公司、校园、军营、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2)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 000 Mbps)、低误码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2.局域网拓扑构型局域网在网络拓扑上主要采用了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构;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了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3.局域网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与无线通信信道。
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双绞可以分为两类: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与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kede Twisted Pair)。
【考点二】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目前被普遍采用并形成国际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带有冲突检测的域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
(3)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
1.IEEE 802模型与协议IEE 802委员会为局域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统称为IEEE 802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是:(1)IEEE 802.1标准,它包括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2)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
(3)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4)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网络技术》第三章
![《网络技术》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a5b4c5dbe23482fb4da4c8f.png)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OSI
3.2.1 IEEE 802模型与协议标准
IEEE 802参考模型
SAP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â Ë ¾ ¹ Ï Ð ü ã °² â ¿ £ ¤ã Í ² ±» ²
(a) £ ¤ã ±» ² ü ã °² â Ë ¾ ¹ Ï Ð
(b)
发送端 光纤 输入 光电转换 LED 光信号 PIN
接收端 光电转换 输出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光缆的特点 优点: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传输损耗 低、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比较困难 光纤的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传输质量比多模光纤好) 光缆适合于楼宇内部的结构化布线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中心结点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太大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b 7 b 6 b5 b 4 b 3 b 2 b 1 b 0 发送端 串行通信信道 (a) 发送端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并 行 通 信 信 道 接收端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接收端
(b)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0、数据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局域网组网技术ppt精选课件
![局域网组网技术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25fd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4.png)
子网掩码计算方法和实例演示
子网1
192.168.1.0 - 192.168.1.63
子网2
192.168.1.64 - 192.168.1.127
子网3
192.168.1.128 - 192.168.1.191
子网4
192.168.1.192 - 192.168.1.255
CIDR表示法及其应用场景
05
CATALOGUE
路由协议原理及其在局域网中应用探讨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条目
确定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 址或出口接口
配置步骤
01
03 02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测试和验证路由配置 注意事项 确保网络拓扑清晰,避免路由环路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合理规划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IP地址分类及私有地址范围
IP地址分类
A、B、C、D、E五类,其中A、 B、C类为常用IP地址,D类为组
播地址,E类为保留地址。
A类
10.0.0.0 - 10.255.255.255
B类
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 192.168.255.255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以太网(Ethernet)到现在的 高速局域网技术,如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和万兆以太网 (10 Gigabit Ethernet)。
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
星型拓扑
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其他节点通过点到点链路与中央节点相 连。优点是易于扩展和管理,缺点是中央节点故障会导致整 个网络瘫痪。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案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02a2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d.png)
交换机是一种更为智能的网络设备,它可以根据MAC地址等信息对数据进行转发和过滤,提 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交换机通常具有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形成一个星型或树型网络拓扑结构。
设备选型原则及注意事项
设备选型原则
在选择局域网硬件设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根据 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和规格;其次,要考虑设备的性 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最后,还要考虑设备的价格和维 护成本等因素。
01 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的定义、特点、组成要素等基本概念。
02
局域网硬件设备
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的功能、 性能参数及选型原则。
03
局域网协议与标准
IEEE 802.3以太网协议、TCP/IP协议族等局域网常用协 议与标准。
04
局域网组建技术
包括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局域网 组建关键技术。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案
目
CONTENCT
录
• 局域网基本概念与原理 • 硬件设备与选型 • 软件配置与安装调试 • 局域网资源共享设置与管理 • 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部署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局域网基本概念与原理
局域网定义及特点
高传输速率
由于传输距离短,局域网通常具有 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该企业选择了以下硬件设备来组建局域 网:首先,选择了高性能的以太网卡作 为计算机的网络接口;其次,选用了智 能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设备,实现了 数据的快速转发和过滤;最后,还选用 了防火墙、路由器等安全设备来保障网 络的安全性。
该硬件配置方案具有以下优势:首先, 高性能的以太网卡和智能交换机保证了 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其次,防火墙 和路由器等安全设备保障了网络的安全 性;最后,该方案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 性和可管理性,方便企业进行后续的升 级和维护。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961bc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3.png)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三级考试科目之一,关于局域网基础知识点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呢?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局域网基础,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局域网基础本单元概览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二、以太网三、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四、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五、无线局域网六、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数: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
局域网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
网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
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
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
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
C.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
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教案
![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3027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1 局域网的定义与分类1.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3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1.4 局域网的通信协议第二章:局域网硬件设备2.1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配置2.2 路由器的基本原理与配置2.3 网卡的作用与选购2.4 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与安装第三章:局域网软件系统3.1 局域网操作系统概述3.2 Windows Server 2024的安装与配置3.3 Linux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4 网络服务与资源共享第四章:局域网安全与管理4.1 局域网安全概述4.2 防火墙的配置与应用4.3 病毒防护与网络安全策略4.4 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第五章:局域网故障排除与维护5.1 局域网常见故障分析5.2 故障排除方法与步骤5.3 网络设备维护与升级5.4 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第六章:局域网设计与规划6.1 局域网设计原则与步骤6.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6.3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6.4 网络布线设计与施工第七章:无线局域网技术7.1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协议7.2 无线接入点与无线网卡的选择7.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7.4 无线局域网的部署与优化第八章: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8.1 互联网接入技术概述8.2 宽带路由器的配置与应用8.3 虚拟专用网络(VPN)的配置与使用8.4 网络地址转换(NAT)与端口映射第九章:网络存储技术9.1 网络存储概述9.2 直接连接存储(DAS)9.3 网络连接存储(NAS)9.4 存储区域网络(SAN)第十章:局域网组网案例分析10.1 企业局域网组网案例10.2 校园局域网组网案例10.3 分支机构局域网组网案例10.4 局域网组网案例分析与总结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的十个章节内容,涵盖了局域网基础知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安全与管理、故障排除与维护、局域网设计与规划、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网络存储技术以及局域网组网案例分析。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复习资料 第三章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复习资料 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65228d5360cba1aa811da21.png)
第三章局域网基础3-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利用通信线路将各种计算机和数据设备互连起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3-1-1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可以小到一个房间,一栋大楼,一个机关、学校。
(2)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3)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网络拓朴、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3-1-2 局域网拓扑构型局域网的拓扑类型主要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
网络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1、总线型拓扑结构(见图3-1)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共享介质”方式特点:(1)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直接连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2)总线通常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3)所有结点都可以通过总线传输介质发送或接收数据,但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结点使用总线发送数据,当一个结点利用总线传输介质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其他结点可以用“收听”方式接收数据。
(4)由于总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为多个结点共享,就有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使用总线发送数据的情况,因此会出现“冲突”,造成传输失败。
(5)在“共享介质”方式的总线型局域网中必须解决多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MAC)问题。
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结点1 结点2 结点3结点4总线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2、环型拓扑构型(见图3-3)环型拓扑也是共享介质局域网最基本的拓扑构型之一。
在环型拓扑中,结点通过相应的网卡,使用点对点连接线路,构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一个环通路,所以环型拓朴也要解决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问题。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74af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3.png)
3.4.2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4.2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续)
03
04
05
01
02
3.4.2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续)
3.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 直接交换方式(cut through): 只要接收并检测到目的地址字段,立即将该帧转发出去,而不管这一帧是否出错,帧出错检测任务由主机完成。 优点:转发速度快 缺点:可靠性差 存储转发方式(store and forward): 完整的接收发送帧,先进行差错检测,如果没错,则根据帧目的地址确定输出端口号,然后再转发出去。 优点:可靠性强 缺点:转发速度慢 改进的直接交换方式 转发速度和可靠性兼顾
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 最通用的方法 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当用户从一个端口移动到另一个端口时,网络管理员必须对虚拟局域网成员进行重新配置。 用MAC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 用网络层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 用IP广播组定义虚拟局域网
3.4.3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续)
五类线:适用于100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
超五类、六类线和七类:用于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环境中。
*
光纤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通过光信号传输数据
1
传输带宽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
2
光纤通信的特点:
3
传输距离远、数据速率高、抗干扰和保密性强
4
光纤分为两类:
5
多模光纤:价格便宜,传输距离小;
6
单模光纤:纤芯细、速度高、距离远、成本高,最大传输距离可达40km ;
01
*
3.5.4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
3.5.4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续)
网络技术基础实训教程_03局域网技术
![网络技术基础实训教程_03局域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c51b7c03186bceb19e8bbaf.png)
2.局域网的特点
从局域网的应用角度来看,局域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局域网所覆盖的地理范围相对较小 ,通常在几 千 米以内 。如一家公司、一个企业、一所校园、一个小区等 所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联网,都属于局域网。 2)局域网是高速 、低出错率的数据网络 ,网络速度 从几十兆位、几百兆位、几千兆位乃至上万兆位,远远高 于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度。 3)局域网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 ,以保证较低的误码 率和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三个方面 , 分别是用 于传输数据的通信介质、进行设备互联的拓扑结构,以及 所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学习要点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典型的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传输介质 •局域网连接设备 •局域网通信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局域网的产生和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在计算机之间 实现短距离高速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的需求日益迫切 ,许多面向小区 域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 ,其中英国剑桥大学于 1974 年研制的 剑桥环网和美国Xerox(施乐)公司于1975 年推出的实验性以太网就是 两个典型代表。 到了20世纪 80 年代,局域网获得了高速发展。多种局域网技术 不断涌现,局域网应用不断深入 。为了规范局域网的技术与应用, IEEE 成立了 802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促进局域网技术标准 ,并推出一 系列局域网规范。而首次将以太网标准化的是Xerox、DEC 和 Intel公 司共同制定的以太网规范,随后又推出了第二代以太网产品。Zilog公 司推出 N-net,3COM 公司推出了3+以太网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局域网获得了高速发展,使用普通双绞线并 达到10Mb/s传输速率的10Base-T以太网问世,使太网技术上了一个新 台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了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995 年,应用F DDI 技术使光纤局域网传输速率达到1 00Mb/s。以铜质5 类双绞线作 为传输介质并达到100Mb/s速率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也产生了,从 而进入了快速以太网时代。进入21世纪,以 100Mb/s 传输速率全速运 行的交换式以太网和千兆位乃至万兆位以太网已经得到普及。
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_网络技术
![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_网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4aaa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8.png)
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局域网大家都非常了解了,但是其组成部分是什么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局域网组成的三大部分局域网主要由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三大部分组成。
网络硬件网络硬件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外设)等,如果要进行网络互连,还需要网桥、路由器、网关,以及网间互连线路等。
网络软件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根据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的不同,还需要集线器(HUB)、集中器(concentrato主要是网络操作系统和满足特定应用要求的网络应用软件。
WLAN定义为了完整地给出WLAN的定义,必须使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功能性定义,另一种是技术性定义。
前一种将WLAN定义为一组台式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在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远,以允许用户相互通信和共享诸如打印机和存储设备之类的计算资源的方式互连在一起的系统。
这种定义适用于办公环境下的WLAN、工厂和研究机构中使用的WLAN。
就LAN的技术性定义而言,它定义为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媒体)和网络适配器(亦称为网卡)互连在一起的计算机,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
功能性和技术性定义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功能性定义强调的是外界行为和服务;技术性定义强调的则是构成LAN所需的物质基础和构成的方法。
局域网(LAN)的名字本身就隐含了这种网络地理范围的局域性。
由于较小的地理范围的局限性。
由于较小的地理范围,LAN通常要比广域网(WAN)具有高的多的传输速率,例如,目前LAN的传输速率为10Mb/s,FDDI的传输速率为100Mb/s,而WAN的主干线速率国内目前仅为64kbps或2.048Mbps,最终用户的上线速率通常为14.4kbps。
WLAN的拓扑结构目前常用的是总线型和环行。
这是由于有限地理范围决定的。
这两种结构很少在广域网环境下使用。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有:1、覆盖的地理范围较小,一般为 10 m~10 km(如一幢办公楼,一个企业内等),通常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局域网技术——精选推荐
![局域网技术——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c42c7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a.png)
第3章局域网技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个地理范围有限,将各种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计算机通信系统。
局域网具有传输速率高、地理范围覆盖较小、误码率低等特点。
本章主要对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局域网相关的IEEE 802系列标准、交换式局域网、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进行详细描述。
本章学习要求:u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局域网的分类;u掌握:IEEE 802.3和IEEE 802.5标准的特点;u了解:IEEE 802.4标准的特点;u掌握: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u掌握:虚拟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u了解:掌握IEEE 802.11系列标准规范;u了解:Ad Hoc网络的基本特点。
3.1 局域网概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地理范围在几十米到几千米内的办公楼群或校园内计算机相互连接所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一个局域网可以容纳几台至几千台计算机。
按局域网的特性看,局域网可被广泛应用于校园、工厂及企事业单位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组网。
局域网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覆盖的地理范围有限。
一般可是一间办公室、一栋楼或一个校园区域等;2.数据传输率较高。
一般在1~100Mbps,光纤构建的局域网甚至可以达到1000Mbps;3.数据传输误码率较低。
误码率一般在10-8之间;4.易于组建和维护,且各站点间关系平等,非从属关系;5.相关网络技术易于理解。
如: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以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等。
对于局域网网络的分类,我们可以有着多种参照标准进行实施。
如:按照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等结构;按照工作模式分为:对等网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按照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局域网(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无线局域网(电波、微波、红外线等);按照信息交换方式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等;按照访问控制方法分为:以太网的CSMA/CD、令牌环网、FDDI网、ATM网等。
局域网技术基础知识
![局域网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fec51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e.png)
网卡
网卡是所有服务器和工作站上 必须安装的网络设备,它起着通 信控制处理机的作用。服务器或 工作站的所有网络通信活动,都 是通过网卡来实现的。
目前局域网中大量使用 10/100BASE-T网卡。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通信的物理基础之一。传输介质的性 能对信息传输率、通信的距离、连接的网络节点数目 和数据传输。 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同轴电缆、双 绞线、光纤。
7、光纤可分为( )和( )
8、用于网络内连接的网络互联设备有(
( )、(
)
)、(
)、(
)、
9、用于网间连接的网络互联设备有( )、( )、( )
光缆
• 它由两层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制成。内层是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单根纤维组 成,外层包一层折射率较低的材料。
• 光缆的传输形式分为单模传输和多模传输,前者优于后者。 • 多模传输的距离一般为几千米,单模的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 光缆在局域网中通常用于主干网,如不同楼之间的连接。 • 现在大多数局域网都是采用光缆和双绞线配合的方法铺设网络线路。
光缆
网络互联设备
网络互联设备包括用于网络内连接的网络适配器、集线器(HUB) 、交换机(SWITCH)、中继器、传输介质及用于网间连接的网关 、网桥、路由器等。
中继器与集线器
中继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网络连接设备,它的作用是信号的放大和再生, 从物理上连接两个或多个网段,用于延伸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但只能使用于 拓扑结构相同的网络互联。
习题演练
1、局域网主要由( )、( ( )五个部分组成。
2、 一个局域网至少应有(
)、( )、( )台服务器。
)、
3、用户通过(
)来访问网络的共享资源,(
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_网络技术
![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_网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0987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a.png)
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_网络技术局域网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是指连接在一个有限地理范围内的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系统。
在构建局域网时,需要考虑到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和网络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部分,并探讨它们在局域网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局域网的基础,它们负责实现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局域网网络设备:1.1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局域网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它连接不同的子网,并负责转发数据包。
路由器不仅能够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还能提供网络地址转换(NAT)和防火墙等功能。
路由器的作用是将局域网与广域网(WAN)相连,实现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1.2 交换机(Switch):交换机主要用于在局域网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它能够根据目标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交换机还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使得不同的设备可以处于不同的网络分段中。
1.3 网桥(Bridge):网桥用于连接不同的局域网。
它能够通过学习MAC地址表来判断数据包应该转发到哪个局域网中。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工作,使得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能够互联互通。
1.4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是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的物理接口。
它负责将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网络连接传输。
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网卡才能与局域网相连接。
二、通信介质通信介质指的是用于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物理媒介。
局域网常见的通信介质有以下几种:2.1 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是局域网中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标准之一。
它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通过CSMA/CD(载波侦听多路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来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2 光纤(Fiber Optic):光纤以光信号的形式来传输数据,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和大容量等优势。
无线网络技术基础第3章 无线局域网
![无线网络技术基础第3章 无线局域网](https://img.taocdn.com/s3/m/ac30566b48d7c1c708a14567.png)
IEEE802.11g的物理层选项
3.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优点: (1)移动性(Mobility) (2)灵活性(Flexibility) (3)可伸缩性(Scalability) (4)经济性(Saving)
无线局域网的局限性
(1)可靠性(Reliability) (2)带宽与系统容量 (3)兼容性(Compatibility)与共存性(Coexistence) (4)覆盖范围 (5)干扰 (6)安全性 (7)节能管理 (8)多业务与多媒体 (9)移动性 (10)小型化、低价格
3.4.2 IEEE 802.11a
1.信道结构 IEEE 802.11a使用通用网络信息基础结构UNII 的频带。UNII-1频段(5.15~5.25GHz)用于室内; UNII-2频段(5.25~5.35GHz)用于室内或者室外; UNII-3频段(5.725~5.825GHz)用于室外。
2.编码和调制 IEEE 802.11a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 OFDM也称多载波调制,在不同频率上使用多个载 波信号,在每个信道上发送若干位,类似于FDM。 然而,在OFDM中,所有的子信道被指定给单个的 数据源。
第3章 无线局域网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概述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服务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IEEE802.11物理层 IEEE802.11媒体访问控制层 其他IEEE802.11标准 无线局域网安全 5G Wi-Fi
3.3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1.无线网络逻辑结构
1.分布对等式拓扑
分布对等式网络是一种独立的(Independent) BSS(IBSS),它至少有两个站。是一种典型的、以 自发方式构成的单区网,该工作模式被称作特别 网络或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89b7875ff524ccbff02184ac.png)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全面)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 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4)带宽(数据传输率):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技术第三章局域网基本概念考点1 局域网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网络传输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1.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用共享介质方式。
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点:①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⑦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③所有结点都可以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但是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
当一个结点通过总线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其他结点只能以“收听”方式接收数据。
④由于总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为多个结点所共享,就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因此会出现冲突,造成传输失败。
⑤在总线型局域网的实现技术中,必须解决多个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MAC)问题。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2.环型拓扑结构在环型拓扑结构中,结点之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环型。
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在环型拓扑结构中,多个结点共享同一环通路,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与总线型拓扑结构一样,环型拓扑结构通常采用某种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与接收的控制逻辑。
3.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类型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与无线信道。
其中早期应用最多的是同轴电缆,目前双绞线和光线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双绞线)。
在局部范围的中、高速局域网使用双绞线,在远距离传输中使用光缆,在有移动结点的局域网中采用无线技术。
(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传统的局域网采用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法(如总线型和环型局域网),为了实现对多个结点使用共享介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人们提出了很多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 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有以下3类:①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②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③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考点2 IEEE 802参考模型1.IEEE 802参考模型1980年2月,IEEE成立局域网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并制定了IEEE 802标准。
早期,局域网领域有3类典型技术:以太网、令牌总线和令牌环。
同时,市场上有很多不同厂家的局域网产品,它们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都不同。
因此要为多种局域网技术和产品制定一个统一的共用的协议模型。
设计者提出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数据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2.IEEE 802标准IEEE 802标准就是局域网标准。
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多个具体的局域网子标准,这些协议可以分为3类:①定义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的IEEE 802.1标准。
②定义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与服务的IEEE 802.2标准。
③定义不同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相关标准。
这一类标准曾经多达16个,目前应用最多和正在发展的标准主要有4个,其他3个是无线局域网标准。
(1)IEEE 802.3标准:定义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
(2)IEEE 802.11标准:定义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的标准。
(3)IEEE 802.15标准:定义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
(4)IEEE 802.16标准:定义宽带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标准。
考点3 以太网早期,局域网领域3类典型技术以太网(Ethemet)、令牌总线和令牌环互相竞争。
当今,以太网是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它的核心技术起源于无线分组交换网(AlOHA网)。
1.以太网帧结构与工作流程(1)以太网数据发送流程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重发。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①载波侦听过程发数据时,先侦听总线是否空闲。
以太网的物理层规定发送的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②冲突检测方法从电子学的具体实现角度看,进行冲突检测可以有两种方法:比较法和编码违例判决法。
③发现冲突、停止发送如果有冲突,发送点进入停止发送数据、随机延迟后重发的流程。
随机延迟重发的第一步是发送“冲突加强信号”。
④随机延迟重发以太网协议规定一个帧的最大重发次数为16。
如果重发的次数超过了16,则认为线路故障,进入“冲突过多”结束状态。
如果重发次数n≤16则允许结点随机延迟再重发。
(2)以太网帧结构Ethemet V2.0规定的以太网帧结构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①前导码。
②帧前定界符字段和前导码主要用于接收同步阶段。
③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分别表示帧的接收结点地址和发送结点的硬件地址。
④类型字段,类型字段表示的是网络层使用的协议类型。
⑤数据字段,数据字段是高层待发送的数据部分。
数据字段最大长度为1500B。
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B,最大长度为1518B。
⑥帧校验字段。
帧校验字段(FCS)采用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
其校验的范围是: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LLC数据等字段。
2.以太网的物理地址以太网的物理地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按照48位的连续的以太网物理地址编码方法,允许分配的以太网的物理地址应该有247个。
注意:网卡地址的格式。
如00-A6-38-01-05-A0网卡地址由6组两位的十六进制数组成。
每组数之间用一个连字符隔开。
前3组是公司标识,同一厂商的网卡地址前3组应该相同。
后3组是厂商自己分配的。
考点4 高速局域网1.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是普通以太网的10倍,数据传输速率达到l00Mbps,发送时间从 lOOns降低l0ns。
但是它保留了传统10Mbps以太网的基本特征,采用相同的帧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组网方法。
100BASE—T标准定义了介质独立接口(MII)。
100BASE—T有关传输介质标识主要有3种:①100BASE—TX:支持2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2对1类屏蔽双绞线。
100BASE—TX是一个全双工系统,每个结点都可以同时以100Mbps的速率工作。
②100BASE—T4:支持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其中3对用于数据传输,l对用于冲突检测。
③100BASE—FX:支持2芯的多模或单模光纤,主要用于高速主干网,从结点到集线器的距离可达2km。
100BASE—Fx是一种全双工系统。
3.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比快速以太网快10倍,传输速率达到lGbps。
千兆以太网保留着传统10Mbps以太网的基本特征,它们具有相同的帧格式与类似的组网方法,只是将每位的发送时间降低到Ins。
1000BASE—T标准定义了千兆介质独立接口(GMII)。
1000BASE—T标准可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1000BASE—T有关传输介质标准有4种:①1000BASE—T: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达到l00m。
②1000BASE—CX:使用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达到25m。
③1000BASE—LX:使用波长为l300nm的单模光纤,光纤长度可达到3000m。
④1000BAsE—Sx:使用波长为850nm的多模光纤,光纤长度可达到300~550m。
3.万兆以太网(1)万兆以太网的主要特点①万兆以太网的帧格式与普通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
②万兆以太网保留了802.3标准对以太网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规定。
③不再使用铜质双绞线,而使用光纤。
使用长距离(超过40 km)的光收发器与单模光纤,也可使用多模光纤,但距离限制于65~300m。
④万兆以太网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不存在争用问题,传输距离不再受冲突检测的限制。
(2)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协议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使用的是光纤通道技术。
万兆以太网有两种不同的物理层:局域网物理层(LAN PHY)标准和广域网物理层(WAN PHY)标准。
万兆以太网物的传输速率为l0Gbps,广域网的传输速率为9.58464Gpbs。
这两种传输速率的物理层共用MAC层,而MAC层的工作效率是按10Gbps设计的,因此,万兆以太网必须采取一种调整策略,通过万兆介质独立接口(10GMⅡ),将MAC层的工作速率由原来的l0Gpbs减到9.58464Gpbs,以便与物理层的数据传输速率匹配。
考点5 交换式局域网1.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结构(1)交换机的基本概念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部件是局域网交换机。
典型的交换式局域网是交换式以太网(Switched Ethernet),它的核心部件是以太网交换机(Ethemet Switch)。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与一个结点连接,也可以与一个共享介质的集线器(Hub)连接。
如果一个端口只连接一个结点,则这个结点可以独占lOMbps的带宽,这类端口称作“独立lOMps的端口”;如果一个端口连接一个10Mbps以太网,则这个端口被以太网多个结点共享,被称为“共享10Mbps的端口”。
(2)局域网交换机的技术特点局域网交换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①低交换延迟。
②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工作模式。
端口可以支持两种工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
例如,对于l00Mbps的端口,半双工端口带宽为100Mbps,全双工端口带宽为200Mps。
③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
2.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交换机工作原理交换机使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来记录端口号与结点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如果多个结点需要同时发送数据,它们在各自的以太网帧目的地址字段(DA)中填写该帧的目的地址。
(2)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以太网交换机利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进行数据交换。
交换机是利用“地址学习”方法来动态建立和维护端口/MAC地址映射表的。
(3)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以太网交换机的帧转发方式分为3类:①直通交换方式;②存储转发交换方式;③改进的直接交换方式。
考点6 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1.虚拟局域网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建立在交换技术的基础上。
如果将网络上的结点按工作性质与需要划分成若干个“逻辑工作组”,那么一个逻辑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网络。
2.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WLAN)以微波、激光与红外线等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局域网中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实现网络中移动结点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功能。
无线自主网(Ad hoe)采用一种不需要基站的对等结构的移动通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