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中图版《地理图册》中的历史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中图版《地理图册》中的历史地图
赵亮/中国地图出版社(100054)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中图版《地理图册》引进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历史地图。这些历史地图具有“呈现历史原貌,佐证地理文字教材”“提供历史资料,解释地理现象成因”“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地理学习兴趣”“反映历史变迁,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等教学功能,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洞鉴古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地理图册》;历史地图;地理视角;历史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中图版《地理图册》,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其中引进了多幅实用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洞鉴古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现结合历史地图在图册中的应用实例,将其教学功能分析如下,以期与各位读者沟通和交流,使我们的图像教材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一、呈现历史原貌,佐证地理文字教材
由于教科书中的某些知识涉及历史地理学,单纯的文字难以简明、直观、形象地加以表达。只有利用图像呈现历史原貌,学生才能一目了然。
因此,新版《地理图册》中引进了展现史实的地图,旨在为课本原文提供翔实、具体的佐证。例如,借助一组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图1),《地理图册》真实还原了1978年、1995年和2008年深圳地区的街区范围,生动反映出当地聚落的变化历程,印证了课文中关于聚落发展的表述。同时,《地理图册》还摄取了一组反映深圳东门老街发展的景观照片,使抽象的文字教材具象化,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图1
二、提供历史资料,解释地理现象成因
地理课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无论是人文地理现象,还是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学生方可对现象成因展开有头绪、有依据的探讨。
在我国内地,世界历史通常是在九年级开设的课程。这意味着,七、八年级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时,势必会面临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困难。加之历史资料匮乏,许多地理现象(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在学生看来如同无本之木,很难从根源上探讨它们的成因。
因此,新版《地理图册》在内容方面融入了资料性的历史地图,为学生解释地理现象提供必要的工具。例如在“美国”一节中,“美国本土的历史发展和移民”资料图(图2)对学生理解当地文化地理现象而言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借助从图像资料中获取的地理信息,学生能够了解“星条旗”、“民族大熔炉”等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对其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图2
三、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地理学习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于思考、专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无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地理教材编写者,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上,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此,新版《地理图册》引进了一系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素材,并借助地图形式加以呈现,其中不乏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典故。例如,图册利用历史地图“郑和下西洋”(图3)及百余字的辅文介绍,从不同的地理视角透视了“郑和下西洋对季风的妙用”这一有趣的故事,揭示出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由于当时科技水平有限,海上航行主要依靠风力驱动。为了有效地利用季风,郑和船队从中国出发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返回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夏季。
图3
该案例中,图文并茂的故事化呈现形式既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枝有叶的教学素材,还能够使学生收获有滋有味的读图体验,无形中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地理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形成了解、探索地理新事物的意识,即地理学习意识。
四、反映历史变迁,创设地理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对象通常是学生自身未知的,如教师提出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观察和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书本中的问题等[1]。可见,问题情境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源泉。
为了创设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图册中新增了反映历史变迁的地图,在学生的新知与旧知之间建立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介绍“黄河及其治理”时,图册引入“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图4),颠覆了学生对“母亲河”一成不变的认识,驱使他们对河道多次变迁的原因产生疑问。通过采用观察地图、采集资料、分析、综合等探究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获得“黄河的频繁改道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科学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还能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思考地理问题,初步认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图4
之所以提倡借助历史地图来理解地理问题,是源于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地理环境绝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历史时期长期演化的结果,何况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当时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完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范畴。现今的地理环境就是明天历史记录中的重要因素。所有的历史问题都可以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同样所有的地理问题都应有历史观。
参考文献:
[1]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