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0d97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0.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新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这是面对时代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
面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变革,让我们一线教师作出应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
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
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当代,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
顺应这一潮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
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
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
![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bfdddc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3.png)
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第一篇: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有感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有感暑假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一书,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本书为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了解,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第二页的“关于口语交际”的指导让我收益非浅。
以前我在上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的时候,总觉学生说不好,他们说不好,我就急,怕时间不够,所以只让一两个学生说,草草了事。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之后,我知道了在教“口语交际”时,“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课堂于学生,在语文的各个板块,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将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统一在一起,时时处处练习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交流的素养’”。
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在语文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无时不存在。
我还认真学习了第二章“阅读”。
要上好《阅读》,首先要知道阅读的基本理念,其理念是:一、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
二、基本与对话与交流的阅读教学。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如文中举的课例《快乐的小公鸡》教学片段,老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今天和我一起来到这个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课件出示小公鸡的图像)。
他呀,十分苦恼,因为他整天没有事情做。
今天他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去呀?”学生说“想去。
”老师紧跟着说:“那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这样,学生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愿意与书本进行交流,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的心得范文(通用7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的心得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9af75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4.png)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的心得范文〔通用7篇〕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学习的心得1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搜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理论中,我将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化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本质,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进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进步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开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络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才能。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络,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的的落脚点,有效地施行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根底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敏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理论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良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和课外学习资,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理论的时机,让学生在理论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进步根本技能,承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进步。
4、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老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泼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3篇)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cbd6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4.png)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教育类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课程标准的意义、构建和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于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还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课程标准的构建和解读。
通过分析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了解了课程标准的层次结构和具体内容。
书中指出,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学的依据,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了解课程标准的构建和解读,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过程中,我对课程标准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课程标准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学生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学习,通过获取和整合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课程标准具有指导性强、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对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教学指导的核心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
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例分享。
通过对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中所讲述的教学指导方法。
同时,书中还引用了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让我们对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这本书的难点在于对标准的解析和理解需要较高的教育专业知识,对于非教育专业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即使是非教育专业的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对教育教学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ab472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7.png)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11篇)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其次,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想学。
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
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可化静为动。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
最后,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
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
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3c45e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c.png)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份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起到了指导作用。
首先,我认为这个标准强调了语文教育的核心地位。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这个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使我更加意识到,语文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必要手段。
其次,这个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新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
这一点很好,因为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此外,这个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阶段的需要,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自主思考和学会合作交流等。
这一点让我意识到,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总的来说,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份标准使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同时,这份标准也提醒我,语文教育是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读后感3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d8c5f64a7302768f99392f.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读后感3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读后感篇1《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又作了这样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少教多学灵动课堂”活动,聆听了两位老师颇有质量的课,感受颇深。
下面我将结合活动中所听的几节课,结合这次的培训活动来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崔老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抓住漫画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找中心句把书读薄,还有他扎实的字词教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讲得生动有趣,学生配合默契。
2、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呈现出千差万别、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记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96f25b0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7.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记《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是一本有关小学语文专业知识的书,主编都是高校的教育专家。
对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可读性很强。
此书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真是需要“硬着头皮”去读,才能读下去。
本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版课程标准的解析,第二部分是列举教学案例,具体阐释“学习任务群”这一新概念和当前倡导的学习内容组织样式。
第一部分的对于新课标的解析,我结合《新课标》,参照着读,感觉比较通彻,现分享几点,如下:一、新课标的三变化相较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一,确定了素养性的学习目标。
“2011年版课标”中,学习目标是“三维”表达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近十年,我们在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时,都是依照此三点写的。
那么,新课标的学习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二,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
“学习任务群”是新出现的一个概念,需要细细解读。
其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让学业质量评测有标可循,有目可参,减少了漫无目的,错杂无序的盲目性。
二、语文核心素养为何物书中是这样界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用词比较专业,严谨。
通俗理解一下吧。
首先,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有的老师一看就懵了。
其实,我们一线教师,平时就是这么做的,只是不自知而已。
比如上课时,让学生读课文了吧,背诵片段了吧,创设情境理解课文了吧,指导写字了吧,讲小故事了吧,做相关练习了吧,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从中得到了知识的积累,提升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并与已有的建立了联系,达成了“新旧”的建构。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学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d93dd206137ee06eef91887.png)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学习心得体会2012年7、8月,我认真地阅读了张洪玲、陈晓波主编的《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受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理解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水准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合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水平、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口语交际水平。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
表面上学生收获很多,但是因为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d84e6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d.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课程标准则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方向,规范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近期,我有幸研读了《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教学领域前行的道路,让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也引发了我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一、对课程标准的全新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新版课程标准相较于以往版本有着显著的变化和提升。
新版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学不能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得到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
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它鼓励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对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新版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我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往,我在教学中可能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
通过学习新版课程标准,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认识到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多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等方式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29924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8.png)
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1听完吴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的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
“新课标”的'实施,给当今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心得体会2自从新课标颁布后,几个重要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价值概念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担任了文化积淀、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铭记,是非常必要的。
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三观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这次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实践落实时应该做到四个字:润物无声。
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当做到适度教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
这一概念的提出,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更根本”等争论。
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三层次。
这样分用心良苦。
但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是语言文字运用。
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带动起来,融汇到一起,这样来理解比较好。
这几个层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义教课标的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弱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0b0d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8.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读后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精选12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读后感篇1我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找出了和以往的语文课标的异同,明确了解了教学的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文化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做法: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
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到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93b3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6.png)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感悟〔大全10篇〕(篇一) 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在学习中我深化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根底;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打下根底。
同时更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____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新修订课标全面吸收十年课改根本经历,坚持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和改革方向。
主要表达为四个变化:〔1〕落实德育为先;〔2〕突出才能为重;〔3〕反映时代精神;〔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三个特色:〔1〕强化了中国特色,如:有机浸透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发扬了我国根底教育的优势,由传统的“双基”开展为“四基”〔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历〕;〔2〕突出了时代特征;〔3〕表达了国际视野。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表达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性”的特点。
二、凸显识字与写字教学课标〔20xx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标准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根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兴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老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纯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610c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2.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课程标准的读后感篇1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
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
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
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6022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5.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As a teacher, I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new course standards and teaching guidelines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t is undeniab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and updates in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and support students in their learning journey. The new standard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educato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and ultimately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作为一名教师,我有机会了解新版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
毫无疑问,了解课程中的变化和更新对于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学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
新的标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框架,以增强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s the focus on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development. By integrat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in a holistic approach, students are able to cultivat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approach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promotes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关键方面是重点关注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读书心得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88968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9.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一、引言《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是一本备受关注的教育著作,它详细解读了最新的课程标准,并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本文将对这本书进行全面评估,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二、深度评估1. 课程标准解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首先对最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包括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要求等内容。
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标准的内涵和要求。
2. 教学指导实践除了理论解读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指导实践,包括教学设计、评价方法、学生辅导等方面的指导。
通过实例展示和操作指导,读者能够更好地将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3. 知识更新与跟进教育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教师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
本书不仅解读了当前的标准要求,还对未来可能的调整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帮助读者做好长期的教学规划和知识储备。
三、广度评估1. 学科专业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不仅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标准解读,还包括了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广度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各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
2. 教育实践适用性不仅仅是理论解读,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和指导建议。
这些实践内容涵盖了不同芳龄段、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环境,帮助读者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新版课程标准。
3. 教育政策解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还对教育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导向。
这种广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大势,为教学提供合理的指导。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深度和广度评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为教学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读者可以根据本书的内容,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计划,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了《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对我的启发和指导。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d5bda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f.png)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要和你共享的主题是《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这本书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关于教育和课程标准的重要著作,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探讨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理念,并结合个人观点,总结我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1. 书中内容概述《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是一本对当下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解析和深入探讨的著作。
作者从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设计原则和理念、实施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详尽的分析,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版课程标准。
2.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引导读者了解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和制定目的。
作者详细解析了新版课程标准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等。
随后,书中还探讨了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如跨学科整合、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等。
通过由浅入深的探讨,读者可以逐步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加深对其理念和应用的认识。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程标准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规范,更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理解和贯彻课程标准,有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中提出的跨学科整合和项目化学习等策略,也给我启发和启示,让我对课程教学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探索方向。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它的理念和设计原则。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结合书中的观点和方法,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路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本文中,我就《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深度探讨,并结合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感谢您的阅读!写手:[你的名字],在阅读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后,我对教育课程标准这一重要议题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
![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9d6c3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f.png)
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第一篇: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我很荣幸参加了街道教育办组织的这次集中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有幸听取了泉州市教科所专家刘香芹关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的讲座,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
“多认少写”作为新课标规定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理念,而在低年级的识字写字课上,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的现象,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如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探索出高效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及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刘老师关于课标中“识字与写字”部分进行了深刻的讲解。
就如老师讲的“我们不应把每课的生字教学平均用力,而应把学生真正不认识的字以及课标中要求认、写同步的字作为重点”。
既要做到突出重点,又要能够相信学生,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思考自学的空间;同时,更重要的是,老师在分析讲解字的音、形、义时,要遵循汉字规律。
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老师讲解的“游”字。
确实,这个字在学生中书写时出现错误的频率极其高,一直以来,形成了老师经常纠正,可学生还是照样易书写错的现象。
听了刘老师的分析后,我受益匪浅。
识字写字教学必须科学化,遵循汉字系统规律教学汉字。
而做到这些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汉字科学的相关知识,为师者,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术业有专攻”,尤为重要。
我们身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深化专业知识,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一路向前行。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导学生“想心思”、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并重。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二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三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3.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学生的人文素养4.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1c8cc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7.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指导小学语文读后感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解析和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版课程标准以及读后感的重要性。
通过对新版课程标准进行简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问题与挑战,探讨读后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给出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最后总结观点与建议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启示与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内容和目的,并对各部分进行了简要介绍。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新版课程标准的背景介绍、核心内容解读和变化与意义;然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问题与挑战、学生情况和需求分析以及教师教学方法探讨;随后探讨了读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撰写优质读后感,并结合案例进行实践指导;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观点和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给出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新版课程标准并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
通过对新版课程标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变化与意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同时,探讨读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和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撰写优质读后感作文。
最终,通过总结观点和建议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给出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与思考,促进其持续改进和创新。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一个清晰描述,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修改。
2. 新版课程标准简介:2.1 背景介绍新版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知识点和规则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
因此,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变化情况,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2 核心内容解读新版课程标准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核心内容要求。
首先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精选经典文本、编写优质教材等方式,使学生在汉字、古代诗词等方面能够得到系统性、全面性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有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一书,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本书为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了解,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第二页的“关于口语交际”的指导让我收益非浅。
以前我在上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的时候,总觉学生说不好,他们说不好,我就急,怕时间不够,所以只让一两个学生说,草草了事。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之后,我知道了在教“口语交际”时,“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课堂于学生,在语文的各个板块,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将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统一在一起,时时处处练习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交流的素养’”。
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在语文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无时不存在。
我还认真学习了第二章“阅读”。
要上好《阅读》,首先要知道阅读的基本理念,其理念是:一、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
二、基本与对话与交流的阅读教学。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如文中举的课例《快乐的小公鸡》教学片段,老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今天和我一起来到这个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
(课件出示小公鸡的图像)。
他呀,十分苦恼,因为他整天没有事情做。
今天他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去呀?”学生说“想去。
”老师紧跟着说:“那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这样,学生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愿意与书本进行交流,体验情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如渔。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来呈现。
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浏览、朗读、诵读、默读等。
如课例《王冕学画》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老师借助课文插图阅读。
这是理解文字内容、深入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
如三年级《翠鸟》一课,对照文字,细看插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翠鸟外形的美丽和小巧玲珑。
从分利用插图阅读,有利于学生从生动的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借助看插图,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刻,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形成的。
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要在组织协调学生对文体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
又促使文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推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让语文返璞归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让语文情智交融,追求诗意、智慧、灵动的境界,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垫好精神生命的底子,这应该是语文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