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试题集锦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2016--2017《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试题集锦及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神弗福.也_________(2)彼竭.我盈._______(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4)元帝异.之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三题(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一)【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流。
②既:尽,全部。
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
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军的卫士。
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
(2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D.吾视其辙乱其真不知马也B(A中“C”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1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又何间.焉/黑白相间.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公将鼓.之/旗鼓.相当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视其辙.乱/重蹈覆辙.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肉食者鄙./鄙.夷不屑12. 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通过对比阅读,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深刻。
对比阅读也是中考文言文常见的考试题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曹刿论战》中考对比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曹刿论战》中考阅读材料原文2015年东营市中考语文(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íng):强而有力。
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一、【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凡主将之道.,知理①而后可以举兵,知势②而后可以加兵,知节③而后可以用兵。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④。
见小利不动⑤,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可以支⑥大利大患。
夫惟养⑦技而自爱⑧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注释】①理:规律、道理。
②势:形势、趋势。
③节:节制。
④穷:困厄,处于困境。
⑤动:轻举妄动。
⑥支:支持,这里指应付。
⑦养:蓄养。
⑧自爱:这里指爱惜自己的军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公将鼓.之(2)故逐.之(3)凡主将之道.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知势而后可以加.兵/弗敢加.也 B.无敌于.天下/皆以美于.徐公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故.自号曰醉翁也 D.一静可以制.百动/增其旧制.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13.【甲】【乙】两文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二、(09河南省)(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编1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肉食者鄙⑵神弗福也⑶而齐不听⑷苏秦谓齐王曰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答案:19.⑴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
(每词1分,共4分)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分)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2分)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读下面【甲】【己】两个语殷,完成11-14题.(10丹)【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锦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何间焉 B.公问其故立有间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 D.何以战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分)翻译: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4分)(二)十年春,齐师伐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信未孚()(2)小大之狱()?(3)公将鼓之()(4)望其旗靡()2.用原文语句填空。
(5分)?(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4.翻译下列语句。
(2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曹刿论战》中考典型对比阅读精编(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战则请从.从:()(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阅读材料原文东营市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对比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ng):强而有力。
⑥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分)《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②歼:被杀死③重:再次④以:凭,靠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章(一)(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文)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译文):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
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
(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
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
1、解释画线的词。
(1)小惠未徧()(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文章(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兵力多寡B. 武器先进C. 士气高昂D. 策略得当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战争的胜负与什么有关?A. 天时地利B. 将帅的勇猛C. 士兵的忠诚D. 民众的支持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分析战争的?A. 通过历史案例B. 通过兵法理论C. 通过实地考察D. 通过占卜预测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A. 军事实力B. 政治因素C. 经济基础D. 心理战术5.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A.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可被征服B. 军队的指挥官可以被更换,但士兵的志向不可改变C. 军队可以被解散,但个人的信仰不可动摇D. 军队可以被俘虏,但个人的意志不可被剥夺答案:1.D 2.D 3.B 4.B 5.A二、填空题6. 《曹刿论战》是一篇论述战争策略的古代文献,其作者曹刿是______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7.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事实力,还与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8.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的胜利需要“知己知彼”,这体现了______的战争观念。
9.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强调,战争的胜利需要“以逸待劳”,这体现了他重视______的战术思想。
10.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味着战争是国家的______,必须慎重对待。
答案:6. 春秋 7. 政治经济 8. 知己知彼 9. 以逸待劳 10. 大事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
12. 根据《曹刿论战》,曹刿是如何论述“以逸待劳”的战术思想的?答案:11.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是:首先,必须了解敌人的意图和动向;其次,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最后,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以逸待劳,等待敌人的疲惫。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一)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①广西。
时侬智高②守昆仑关。
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③将佐,次夜燕参军官,三夜飨军校。
首夜乐饮彻晓。
次夜二鼓时,青忽托病,暂起如内,久之,令人谕孙元规④,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令人劝劳座客。
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选自《梦溪笔谈》)(注)①抚:朝廷差遣大臣赴某一地域传达皇帝命令并抚慰军民、处理事宜。
②侬智高:宋代壮族领袖。
皇祐四年起兵反末,自称仁惠皇帝。
③燕;通“宴”,宴请。
④孙元规:时任湖南抚慰使兼广南东路、广刺西路抚慰使。
116.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聚室而谋曰.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深孚众望..C.次夜燕参军官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齐人三鼓是夜三鼓....117.以下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视其辙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能够一战皆以美于徐公..出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C.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D.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18.以下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曹刿的智谋和才能过人,在瞬间万变的战场上,他能沉着、沉着、坚决。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 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 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021年湖南益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比照阅读2021年湖南益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羯。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日:“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⑤。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御:车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马车。
③志念:气度。
④自下:谦虚而甘居人下。
⑤抑损:小心谨慎。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又何间焉从门间窥其夫• •B.故逐之夫问其故• •C.曹刿请见其妻请去• •D.公将鼓之晏子怪而问之•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3).以下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优秀3篇)以下这3篇《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篇一一、课前检查二、朗读导入三、分析课文(一)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含答案)
《曹刿论战》复习专题一、掌握一些重点词、句的翻译和一些文言语法现象1.重点句: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谋:谋划。
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说:“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就进入(宫殿)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肉食者:高官厚禄,此指当权者。
鄙:浅陋,无知。
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3)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
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4)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
”狱:诉讼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明察。
5)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
7)“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
再:第二次。
衰:衰减。
竭:尽。
8)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
齐国是大国,很难估测,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盈:满,充沛。
这里指士气旺盛。
克:战胜。
测:估计。
惧:担心。
伏:埋伏。
2.重点词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隙)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今义:为正义献身)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古义:类今译:同一家族的人)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原因2)从:民弗从:服从,顺从故逐之:所以战则请从:跟随3)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公问其故:其中的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4)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5)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二、了解文章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段:叙述站前曹刿要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神弗福.也_________(2)彼竭.我盈._______(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4)元帝异.之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2)具以东渡意告之。
译文: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答: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用原文语句答题。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
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
”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
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
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
”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
”或问之。
泽曰:“赦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2)何以战以:(3)今日进退等死等:7.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译文:8.下列语句中表现曹刿指挥谋略的有( ),表现宗泽热爱国家的有( )。
(只填序号)①公将战,曹刿请见②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④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⑥是行不生还矣9.曹刿和宗泽亲临指挥,各自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请分析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何异同。
答:(四)(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望其旗靡()会匈奴大入塞()俄而,斩首数百级()范兵不敌()公将鼓之()范乃令军中褥食()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填空)。
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
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2007年镇江市(五)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
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
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 答: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六)【甲】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选自《为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 ) (2)望其旗靡( ) (3蜀之鄙有二僧( ) (4) 贫者语于富者曰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译文:(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译文:20.【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
【乙】文中富者先后说了两次相同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同,第一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第二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