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 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 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 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 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臧克家(zāng)诗兴(xìng)钻探(zuān)地壳 (qiào)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炯炯 (jiǒng)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沥尽 心血(lì)梳头(shū)凌乱(líng)无暇(xiá) 心不在焉(yān)秩序(zhì)深宵(xiāo)伴侣 (lǚ)漂白(piǎo)小楷(kǎi)群蚁排衙(yá) 硕果(shuò)卓越(zhuó)校补(jiào)赫然 (hè)潜心贯注(qián)心会神凝(níng)迥乎 不同(jiǒng)独裁(cái)函(hán)李公朴(pǔ) 迭起(dié)大无畏(wèi)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气冲斗牛(dǒu)昂首(áng)澎湃 (péngpài)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 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 怎样的治学态度?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前一个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个说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 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 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 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 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原文及知识点“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 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 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 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我们分组研读,我们全班分为两个大组 ,一组同学品读课文1-6段,用“闻一多先生 是一位 的学者,我从文中(课文语句 ) 中品读出来的。”句式评说。在品读过程中 ,重视对精彩语句的赏析。 二组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读10-18段,同样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革命家,我从他 (概括事件)中品读出来的。”的句式评说 。在品读过程中,要重视通过激情朗读,深 刻的感受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对学者闻一 一位默默无闻,潜心学术,不畏艰 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的爱国学者 多进行评说。 形象。
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他就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最 下面请二组的同学,对革命家的 终以生命的代价,实证了他的言与行。
闻一多进行评说。
爱国!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 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闻一多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臧克家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 qiè 沥尽心血 lì 赫然 hè 炯炯目光 jiǒng 群蚁排衙 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漂白 piǎo 警报迭起 dié 气冲斗牛 dǒ u
自 由 朗 读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记叙 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原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原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原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说一说
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 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 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第二部分:
1、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 衔接有什么好处?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 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 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 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 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 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向全国人民呼喊,叫 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 等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 了哪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
共三件事,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 述闻先生的形象。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 取这六件事来写啊?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 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 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于“学者的方 面”,则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 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 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 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 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 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 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 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讲解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讲解

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 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 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 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 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 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 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 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 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
探索道路而苦读的目的是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 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4、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二、七段是议论。 第八、九、二十段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 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 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 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 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 中的重要作用。
他有他有
《 有 的 人 》
——
臧 克 家
还 活 着
的 人 死 了
已 经 死 了
的 人 活 着
部。 臧克家先生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 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目丌窥园”都 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 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 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 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读音检测:
臧 zāng 衰微 shuāi 心会神凝 ní ng 慷慨kāng kǎi 锲而不舍qiè 校补jià o 迭起dié 沥尽心血 lì 潜心贯注 qiá n 兀兀穷年wù 一反既往 jì 气冲斗牛dǒu
迥乎不同 jiǒng
目不窥园kuī
群蚁排衙 yá
词语解释: 锲而丌舍:镂刻丌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呾力量。 一反既往:完全不过去的情况丌同。 迥乎丌同:很丌一样。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 星宿名。泛指天空。 潜心贯注:用心与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聚合集中起来。
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1语言描写: •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丌一定做,我是 做了也丌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 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呾 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丌准备再跨进大 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呾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先生的 追悼会上作《最 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献身民主事业。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丌说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 群蚁排衙: 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 官的情状。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 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
qiè
兀兀穷年
jiǒng
迥乎不同
dié
kāngkăilí nlí
气冲斗牛
迭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积累词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 法十分畅快。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兀兀穷年: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 这样做。
第二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 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他哪 些精神和品格。试找出来并加一分 析。 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 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 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 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 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 精神。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闻一多
(1899~1946)
本名家骅,集诗人、学 者、民主斗士“三重人 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学者
革命家
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 《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 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 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 深挚的爱国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 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 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 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 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 (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应该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 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 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 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让他们
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坚守正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06 结语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 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的典范
严谨治学
闻一多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 严谨,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 则,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言传身教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 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关爱学生
闻一多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
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
耐心细致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直到学 生完全理解。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闻一多先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激励成长
他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力。
对社会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03
古代文学
闻一多先生致力于古代文 学的研究,尤其对《诗 经》、《楚辞》等经典著 作有深入的探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修正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修正版】

七子之歌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huá] ,著名诗人、学者、爱 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 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 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 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 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 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课文品析
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 的哪些主要事迹?
初读课文
结构
内容 态度 主要 成就 和事 迹
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
第二部分(8—18)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 “做”, 既“说”又“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目的
做了再说
1《唐诗杂论》 2《楚辞校补》
卓越的学者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学者: (1-7)
做了不说
3《古典新义》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民主战士: (8-18)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读准字音)
衰微( shuāi ) 赫然( hè ) 迭起( dié ) 卓越( zhuó ) 锲而不舍( qiè )小楷( kăi ) 沥尽心血( lì ) 慷慨淋漓( kāng kăi lín lí ) 迥乎不同( jiŏng ) 目不窥园( kuī ) 兀兀穷年( wù )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的?
再 见
再如文章的后半部分,先略写他的 “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 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 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再详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 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 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 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
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⑴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 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 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 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 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 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 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研读课文(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 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直接点题,言简意赅。一是运用比 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 与“做”的态度;二是以递进语意 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 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 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 写,后两件事略写。 定说”的特点。起到开门见山,领 起下文的作用。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 “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画出你认为值得赏析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示例: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 还 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批注: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 们 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 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接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
目,触手可及。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 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 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 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 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 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 明就要出现了。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研读课文重点语段 前一部分
1、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直接点题,表明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同时总领全文。
2、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回答)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3、解释加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闻先生从文化上探求救国的方法,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 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 他分心。
“沥尽”指“耗尽”的意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 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饭,他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时寸阴、分阴。
比喻能提供知识养料的古代典籍。
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红色部分 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了解作者 现代著名诗人大群 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 《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 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 集。
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 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 学的研究。
“五·四”运动时, 闻一多在北京清华读书, 他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 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 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 的生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 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 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 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 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 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 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 来的方法。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 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 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 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 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 治学的精神。
品读赏析
我认为 因为 处写得好, 。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 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 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 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 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 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 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 共同点: 爱国热情未变 言行始终如一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变化原因: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 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 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 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 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 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 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 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 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 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闻一多先生是一位重要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他的言行举止可以概括如下。

闻一多先生的说:1.呼吁思想解放:闻一多先生主张思想的自由和独立思考,反对受到传统观念束缚,提倡开放的思维方式。

2.强调个人独立性:他鼓励个人保持独立的立场和自主性,主张对权威和传统观点进行怀疑和批判,并倡导追求个人的真实自我。

3.崇尚艺术与美:闻一多先生高度重视艺术和美的价值,认为艺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

4.追求人文关怀:他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强调人文关怀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支持。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表示担忧,并尝试通过文学和教育改善社会。

5.倡导进步与改革:闻一多先生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和社会制度的进步与改革,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闻一多先生的做:1.重要的文学家: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学家,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表达了对人性、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教育家与学者:作为一位在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与学者,闻一多先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

他担任过教育机构的重要职务,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3.积极参与社会运动:闻一多先生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运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他以鲜明的个人立场和言论发声,对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推动文化与社会发展:闻一多先生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倡导,努力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予了人们启示和思考。

总的来说,闻一多先生以他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了对思想自由、个人独立、艺术美感、人文关怀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和关注。

通过他的作品和行动,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
臧克家
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 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1932 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 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 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 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 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 1933 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 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 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 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 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 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 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 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 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 信上说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 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家赞扬他的信后,于 1944年9月11日写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 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年10月 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 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 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 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 臧克家于 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 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的 勤和钻;“沥”字深刻地表现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 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 不易。 ⑦“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 引自他的诗《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表 现 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怡然自适的情景,与 “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象,使 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 (1905-2004) ,诗人,从 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 歌。 1932 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 老马》成名,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 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 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 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 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 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被誉为“农 民诗人” 。 最著名的诗作《有的人》。
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课文小结
• 闻一多先生的品格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学 习和发扬的。他作为近代史上唯一一个被 数颗子弹从背后卑鄙射杀的人,明知道会 招来不测风云,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利益 ,勇于牺牲自己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大 家称颂,同时他对说和做在学术上和政治 上的不同态度,也将教会我们全面地看问 题,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为了 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要实事求是的说, 做属于自己的事情。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 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 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个事例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 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 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 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3-5)详写, 后两件事略写(6)。
1.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2. 这两个方面各写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 的什么特点?(用课文原话回答) 3. 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 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 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
究的目的和态度“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 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 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5.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 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 这两处也都是议论。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 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 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激昂。淋漓,充盛,畅快。
24.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25.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文中指超群,出众。
考题例析
1.(2015•湖北孝感中考)下列各项中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倒坍(tān)
蓦然(mò)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 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 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 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 “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 “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 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 在目,触手可及。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
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 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 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 几个例子。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
对偶句:
1. 2. 3. 4. 5. 6.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闻一 多先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一位热 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一位大勇的革 命烈士,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是“生当 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光辉典范,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永远记 住他,传颂他,学习他!做一个生 动的人,大写的人!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
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⑴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 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 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 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 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 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 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 “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 加游行示威三闻一多先生的严谨 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 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 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 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学者 诗人
新诗集《红烛》 (1923)、《死水》 (1928)是现代诗 坛经典之作。 1925 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 间创作了组诗《七 子之歌》,表达了 深挚的爱国之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 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 术著作有《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 《楚辞校 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 《庄子》、《楚辞》四大 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 “新义”),被郭沫若称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 族比成一个病人。 •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 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 一步。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 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是什
么意思?
•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 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 “它”指深夜灯火。 •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 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 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 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 一脉相承。
议一议
•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又是大勇的 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 们要学习他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路而潜心 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 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先学后教”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感情。

3、初步感知,把握闻一多的高贵品质。

三、初读(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用心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感情。

(2)圈点勾画生字词,小组内扫除疑难。

2.学生提出疑问,相互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定)
四、再读(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哪看出?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把握本文结构。

学者
革命家
五、精读(三读课文,把握人物)
1、出示自学指导三:
朗读课文,思考: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分小组进行跳跃式朗读,然后进行说话训练:“我读出了一个的闻一多”。

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说一说:我从这段中读出了一个的闻一多。

尤其是其中的‘’一句,体现出闻一多是一个的人。

2、师生共同评议。

六、深读
1、出示自学指导四:
朗读课文,思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如何说和做的?有哪些具体事例?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说和做的?有哪些体现?
2.学生自我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七.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如同一座高标指引着我们,愿我们也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做一个“大写的人”。

让我们再一次读起那荡气回肠的声音!(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人物情感。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指导:
(1)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有什么不同?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2)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3)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4)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1)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喧闹——(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
气氛。

“最后一课”本身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2)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

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

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

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

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3)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

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

(4)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

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1、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最后部分,勾画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2)联系全文,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分别代表的人物形象。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1)“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

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
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2)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

小弗朗士代表的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其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幼稚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三、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续写练习: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附:板书
最后一课(法国)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一(1-6)上学路上(开端);二(7-23)认真上课(发展);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人物形象:小弗郎士:贪玩幼稚→懂事成熟、爱憎分明(心理描写)
韩麦尔先生:关心祖国命运的成熟的爱国者(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