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古诗鉴赏(能力)课件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ppt (6)
山 水 田 园 诗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 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天得
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1)首联、颔联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境 遇、情怀?试具体分析。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 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2)“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写出了景 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穿云翠”是生动美丽的景色,“得 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 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这 是乐景写哀情。
8、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 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以此来抒发情怀、表 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 特征(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 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 悦)、隐逸情怀等。
鉴赏基本方法指导
理解:词义、句义
古 诗 鉴 赏
6、惜别送别诗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 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 诗人写的较多。 离愁别绪;表明心志;劝勉鼓励安慰等。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 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 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 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 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2018年高考古诗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三、分析情感的能力(分析、概括性语言) 1、结合意象分析情感 景物——特点(意境)——情感 2、结合艺术手法分析情感 手法——结合手法特点分析诗句——情感
古诗鉴赏常见题型
一、基本题型 1、分析意境 2、分析思想情感 3、赏析艺术手法 4、分析形象(人、 物) 5、炼字题 6、赏析结构
知识 链接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送别友人、羁旅思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思念亲人的游子、思妇形象。
四、赏析语言(炼字)型
知识 链接
炼字一般注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数量词的使用 • 1)叠词作用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 • 2)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六、赏析结构型
例: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前人评析这首诗时,认为“望”字为全诗 的诗眼。结合全诗,试分析其作用。(5分)
二、分析形象型
诗歌形象:
•
方法 小结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 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 中所描写的景或物。诗歌形象包括以下三 类: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 人公,即诗人自己; B、 作品中其他人物; C、 自然景象或意象。
二、分析形象型
1、提问方式:
方法 小结
六、赏析结构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字(某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提问:这首诗的起笔(结尾)两句,有何作 用?(好处)妙处? 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答题步骤: • 分析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分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咏山泉
的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
储光羲
底,“飞空作雨声”从
这两句山中从有声流与水色,的借角问度不描知写名了。山泉的情“态声。”山的泉方平面缓写流出淌山时泉, 凌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清澈见转来底深,涧水满面,映分照出天小光池云平色。;凌空而空下而时下,水水石石相相激激的,情作形风。另 雨之声恬淡。无山人泉见虽,然年无年名长,自却清有。映地照天外、,兴从风上作下雨文的看奇,观此。联这与前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 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 空作两雨句声与”前的面妙两处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时先抑为)最的后效果两。句前的两称句赞写作山 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 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精品
三、从古诗语言特征入手读懂“诗家语” 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
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
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
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
思脉络”题目了。
精品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如果分阶梯、有侧重地把握这四个结构特点,不仅可 以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层次,更可以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 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准确解题奠定基础。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 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 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 映衬。
2018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通用版)优秀PPT课件
阅读示范
一、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1.读标题,把握有效信息 诗歌标题是诗歌内容的有效载体,标题含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的标题 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了诗歌主题,有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 调,有的表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准确理解诗歌标题是 做诗歌鉴赏题的有效方法。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诗歌标题,写出各个标题含有的有效信息。 (1)(2015·全国Ⅰ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3)主、宾换位。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 然是“黄花报霜信”。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 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4)定语倒装。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 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 挪前挪后。 ①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在动词“遥 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②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月。”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 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 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2)(2015·全国Ⅱ卷) 《残春旅舍》
(3)(2015·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答案:(1)题材、事件。(2)时间、地点。(3)时间、对象。
2.抓诗歌主要意象,领悟诗歌意境 诗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因素,诗歌意象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 调、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准确把握诗歌意象对于读懂诗歌非常重要, 关注诗歌意象一般情况下需要关注以下几种类型:①白云、青山、苍天、 空山等意象表现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②“山林”和“宫阙”,表现诗 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③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意象隐喻、 传达、透射出情思、理想、节操等;④意象的并列和叠加,体现诗歌的画 面感,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考古诗词
重点古诗词分析
针对高考热门古诗词进行深 入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考命题趋势
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古诗词 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学生 备考提供指导。
解析高考考题
通过对高考真题进行解析, 帮助学生了解出题思路和答 题技巧。
总结
课程回顾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 进展,确保对古诗词鉴赏有全 面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总结以及参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
特点
古诗词的句式优美、意境深远, 常用修辞手法鲜明。
鉴赏方法
通过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人 情感、品味诗句以及分析诗歌 结构,来全面鉴赏古代诗词作 品。
经典古诗词鉴赏
• 李白《将进酒》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 赏》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升其高考语文成 绩。课程内容包括《古诗词的特点》、《鉴赏方法》、经典作品欣赏,以及 高考古诗词分析与命题趋势等。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将对古代文化有 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引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提高高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梳理
总结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帮助 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和复习。
学习建议
给予学生学习建议和备考指南, 鼓励他们在高考中展现出最好 的水平。
参考资料
书籍推荐
推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相关书籍,供学生进一 步深入学习和阅读。
网站推荐
介绍一些
2018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ppt(12份)11
迁移训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 抒发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 诗的关键。 解析: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李白客居洛阳是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 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 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折柳”属 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人别离往 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表达恋 恋不舍之情。全诗紧扣“闻”字,因笛声而 “闻”折柳,因“闻折柳”而起思乡之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注]槛,音jiàn,栏杆。赊,远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妙在哪里? “出”是“出现”之意。写出了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 吐着泡沫,欢欣地游到水面上来了。“出”字用得细腻自然。 “斜”是“倾斜”之意。写出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 躯体,轻盈地掠过水蒙蒙的天空, “斜”字用得逼真生动。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 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 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 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
参考答案
“敌”字更好。(第一步) “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 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 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 “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而又不得不承受 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之情。(第 二步) “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对”字偏于 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 (第三步)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17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古诗鉴赏
(能力提升)
二轮总结用
18年
1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一、读懂的能力 “六读法”
1.题目,认识内容 2.作者,了解背景 3.意象,把握情感 4.尾句,体会主旨 5.注释,重要提示 6.题干,有效启示
18年
2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二、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泡开诗句 描写性 语言)
1、将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变成双音节词语 两字或四字词语;
18年
27
常见艺术(人物)形象
知识 链接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 6.送别友人、羁旅思乡的形象。
•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 8.思念亲人的游子、思妇形象。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描写了什么主人公形象。
梅花植根在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的旁边。独自面对黄昏时
候的风雨。她一任百花羡妒,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
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结合诗句描绘形象) 。作者
塑造了梅花虽遭磨难,仍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艺术形象(概括形
18年
41
七、赏析作品(语言)风格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风格特点。
变式提问:
这首诗的语言素来为人称道,请你结合具体诗 句分析其特点。 2、答题步骤: • 指出诗歌风格(术语准确) •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B、 作品中其他人物;
C、 自然景象或意象。
18年
26
二、分析形象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诗歌借助刻画某某形象来抒发感情。请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2、答题步骤:
• 结合诗句再现形象(物的特点、人的举动) • 指出诗歌刻画的形象(明确具体,有定语) • 分析承载的思想感情(准确)
修辞方法 借代、设问、反问、用典、顶真、双关、
互文、象征等
结构
18年
赋比兴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照应、铺垫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寓褒于贬
22
二、分析形象型
18年
23
例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总说) 。 寒冷寂静的山中,大雪染
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
舍上翻飞(泡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
(特点)。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
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情感)。
18年
9
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理想象、合理调整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3、语言优美流畅。
18年
3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三、分析情感的能力(分析、概括性语言) 1、结合意象分析情感
景物——特点(意境)——情感 2、结合艺术手法分析情感
手法——结合手法特点分析诗句——情感
18年
4
古诗鉴赏常见题型
一、基本题型
1、分析意境 2、分析思想情感 3、赏析艺术手法 4、分析形象(人、
白了群山,在被雪冰封的江面,那渔翁不怕天冷,忘掉一切,专
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结合诗句再现举
动) 。这个被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
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情感) 。
18年
24
例2: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分析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
• 情感
18年
32
知识 链接
炼字一般注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数量词的使用
• 1)叠词作用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
• 2)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18年
33
六、赏析结构型
18年
34
例:1
2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间接抒情 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古 诗 词 表 达 技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手法
上下、俯仰、远近、高低 形声色、视听触嗅味觉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细节描写
巧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
耘田鼓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
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 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
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例2: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这运首用诗了是反诗衬人手入法蜀,后以所乐作景。衬简托析哀这情首的诗艺运 术手用法了(什手么法艺)术手。法前,两表句达勾了画怎了样一的幅思浓想丽感的情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
但引不起兴致,反而生出漂泊的感伤;(分析),
两者对比鲜明,美丽的景色反而凸显了诗人思乡
之1情8年 的深切(情感) 。
20
五、赏析艺术手法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2、答题步骤:
①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分析效果;
18年 ③诗人怎样的感情。
物)
5、炼字题 6、赏析结构
18年
二、变式题类型 1、分析观点 2、对比鉴赏
5
古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指导
18年
6
一、分析意境型
18年
7
例1: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山在雨初这霁首,万诗物中一新创;造初秋了的怎傍晚样,的幽清一明种净。意清境泉淙?淙、 翠竹这成林种,意月下境青表松、现水了中碧作莲者,是怎空样山秋的天理恬静想幽?美的景象
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泡开相关诗句)。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情感)。
18年
30
四、炼字型题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18年
31
四、炼字型题
方法 小结
2、答题步骤: • 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 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这首诗(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18年
10
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
小结
2、答题步骤 ① “泡开 ”/再现诗中的画面(描写优美) ② 概括景物特点或意境氛围(术语准确) ③ 分析思想感情(明确具体,有定语)
18年
11
常见意境术语:
知识 链接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18年
36
六、赏析结构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字(某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提问:这首诗的起笔(结尾)两句,有何作 用?(好处)妙处?
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答题步骤: • 分析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分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18年
37
六、赏析结构型
课堂 练习
18年
13
三、分析情感型
18年
14
例1: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这首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蝉饮清露,不借秋风就能把自己嘹亮的声音
传向远方(泡开相关诗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明立身高
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然声明远扬(分析诗句)。
表达了诗人对内在的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情感)。
18年
38
六、赏析结构型
课堂 练习
•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 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答案示例: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写了农 夫在田间,头顶烈日,脚踩焦土,艰辛劳动的场景 (1分)。承接上文“一何苦”,暗含与公子王孙筵 宴享乐的对比,为下文抒写诗人的心愿做铺垫(1分, 要点:“承上启下”或“对比”),表达了诗人关心 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1分),以及对王孙贵族只知 享乐漠视百姓疾苦的不满(1分)。
(泡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概括意
(能力提升)
二轮总结用
18年
1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一、读懂的能力 “六读法”
1.题目,认识内容 2.作者,了解背景 3.意象,把握情感 4.尾句,体会主旨 5.注释,重要提示 6.题干,有效启示
18年
2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二、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泡开诗句 描写性 语言)
1、将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变成双音节词语 两字或四字词语;
18年
27
常见艺术(人物)形象
知识 链接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 6.送别友人、羁旅思乡的形象。
•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 8.思念亲人的游子、思妇形象。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描写了什么主人公形象。
梅花植根在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的旁边。独自面对黄昏时
候的风雨。她一任百花羡妒,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
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结合诗句描绘形象) 。作者
塑造了梅花虽遭磨难,仍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艺术形象(概括形
18年
41
七、赏析作品(语言)风格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风格特点。
变式提问:
这首诗的语言素来为人称道,请你结合具体诗 句分析其特点。 2、答题步骤: • 指出诗歌风格(术语准确) •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B、 作品中其他人物;
C、 自然景象或意象。
18年
26
二、分析形象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诗歌借助刻画某某形象来抒发感情。请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2、答题步骤:
• 结合诗句再现形象(物的特点、人的举动) • 指出诗歌刻画的形象(明确具体,有定语) • 分析承载的思想感情(准确)
修辞方法 借代、设问、反问、用典、顶真、双关、
互文、象征等
结构
18年
赋比兴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照应、铺垫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寓褒于贬
22
二、分析形象型
18年
23
例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总说) 。 寒冷寂静的山中,大雪染
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
舍上翻飞(泡开)。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
(特点)。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
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情感)。
18年
9
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理想象、合理调整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3、语言优美流畅。
18年
3
古诗鉴赏所需能力
三、分析情感的能力(分析、概括性语言) 1、结合意象分析情感
景物——特点(意境)——情感 2、结合艺术手法分析情感
手法——结合手法特点分析诗句——情感
18年
4
古诗鉴赏常见题型
一、基本题型
1、分析意境 2、分析思想情感 3、赏析艺术手法 4、分析形象(人、
白了群山,在被雪冰封的江面,那渔翁不怕天冷,忘掉一切,专
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结合诗句再现举
动) 。这个被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
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情感) 。
18年
24
例2: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分析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
• 情感
18年
32
知识 链接
炼字一般注重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数量词的使用
• 1)叠词作用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
• 2)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18年
33
六、赏析结构型
18年
34
例:1
2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间接抒情 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古 诗 词 表 达 技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手法
上下、俯仰、远近、高低 形声色、视听触嗅味觉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细节描写
巧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
耘田鼓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
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 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
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例2: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这运首用诗了是反诗衬人手入法蜀,后以所乐作景。衬简托析哀这情首的诗艺运 术手用法了(什手么法艺)术手。法前,两表句达勾了画怎了样一的幅思浓想丽感的情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
但引不起兴致,反而生出漂泊的感伤;(分析),
两者对比鲜明,美丽的景色反而凸显了诗人思乡
之1情8年 的深切(情感) 。
20
五、赏析艺术手法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2、答题步骤:
①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分析效果;
18年 ③诗人怎样的感情。
物)
5、炼字题 6、赏析结构
18年
二、变式题类型 1、分析观点 2、对比鉴赏
5
古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指导
18年
6
一、分析意境型
18年
7
例1: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山在雨初这霁首,万诗物中一新创;造初秋了的怎傍晚样,的幽清一明种净。意清境泉淙?淙、 翠竹这成林种,意月下境青表松、现水了中碧作莲者,是怎空样山秋的天理恬静想幽?美的景象
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泡开相关诗句)。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情感)。
18年
30
四、炼字型题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18年
31
四、炼字型题
方法 小结
2、答题步骤: • 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 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这首诗(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18年
10
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
小结
2、答题步骤 ① “泡开 ”/再现诗中的画面(描写优美) ② 概括景物特点或意境氛围(术语准确) ③ 分析思想感情(明确具体,有定语)
18年
11
常见意境术语:
知识 链接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18年
36
六、赏析结构型
方法 小结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字(某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提问:这首诗的起笔(结尾)两句,有何作 用?(好处)妙处?
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答题步骤: • 分析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分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18年
37
六、赏析结构型
课堂 练习
18年
13
三、分析情感型
18年
14
例1: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这首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蝉饮清露,不借秋风就能把自己嘹亮的声音
传向远方(泡开相关诗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明立身高
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然声明远扬(分析诗句)。
表达了诗人对内在的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情感)。
18年
38
六、赏析结构型
课堂 练习
•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 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答案示例: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写了农 夫在田间,头顶烈日,脚踩焦土,艰辛劳动的场景 (1分)。承接上文“一何苦”,暗含与公子王孙筵 宴享乐的对比,为下文抒写诗人的心愿做铺垫(1分, 要点:“承上启下”或“对比”),表达了诗人关心 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1分),以及对王孙贵族只知 享乐漠视百姓疾苦的不满(1分)。
(泡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概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