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化——活动式教学实验简介

合集下载

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传授知识、灌输思想的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活动是学习的基础”。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思考和体验。

通过自我实践和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角色扮演、讨论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互动性的教学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体验式教学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挑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体验式教学模式必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优势和应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方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导航整篇文章,它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这三个基本部分。

本文的结构也遵循这一模式,具体如下:引言部分(Introduction)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对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定义,即通过实践、体验和参与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随后,我们将概括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体验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应用。

正文部分(Body)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高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

高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

高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李飞虎(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㊀226500)摘㊀要:活动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ꎬ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向动作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动作技能ꎻ二是指向思维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大单元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ꎬ能够引导学生拓展建构知识的宽度㊁挖掘知识建构的深度ꎬ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ꎬ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品质ꎬ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促进作用.课本上的大单元要完成向实用的大单元的嬗变ꎬ最关键的是 活动 ꎬ只有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教学ꎬ大单元才能发挥其提供学生学习基础㊁优化学生学习过程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㊁促进经验向知识转变的作用.关键词:大单元活动教学ꎻ实践研究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90-02收稿日期:2021-06-25作者简介:李飞虎(1981.9-)ꎬ男ꎬ江苏省如皋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ꎬ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之下ꎬ除了主流的自主学习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之外ꎬ还有一些教学方式ꎬ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ꎬ比如说活动教学.顾名思义ꎬ活动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ꎬ这里所说的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向动作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动作技能ꎻ二是指向思维的活动ꎬ其往往对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真正有效的活动教学是同时指向这两个层面的ꎬ因此对于教师来说ꎬ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学ꎬ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动作与认知的结合与发展.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来说ꎬ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是有益的ꎬ首先应为化学学科离不开学生的实验ꎬ而实验需要一定的动作技能作为支撑ꎻ与此同时ꎬ实验又不只是做出来的ꎬ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了实验的思路ꎬ也就是说有了认知的支撑ꎬ那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ꎬ也才有了灵魂.所以说在科学教学中ꎬ活动教学需要的是学生带着化学知识的理解ꎬ去通过活动(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形式㊁以思维活动为核心)进一步构建与深化认知体系.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ꎬ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非常重视大单元教学ꎬ大单元教学被认为是落实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ꎬ大单元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主要是学生)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ꎬ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拓展建构知识的宽度㊁挖掘知识建构的深度ꎬ从而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ꎬ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品质ꎬ即使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说ꎬ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ꎬ又是在学生相对熟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ꎬ对这一知识的教学ꎬ可以采用大单元活动教学的思路.㊀㊀一㊁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应用价值㊀㊀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ꎬ处于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ꎬ也属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萌芽阶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ꎬ一方面需要教师继承化学教学的优秀传统ꎬ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所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理解大单元活动教学ꎬ可以发现其对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化学教学的优秀传统ꎬ尤其是课程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ꎬ可以发现大单元活动教学能够承接课程改革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做法.比如说从单元教学的内容设置和目标设置来看ꎬ高中化学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是三序融合 所谓三序融合是指知识序㊁认知序和教学序有机统一在一起ꎻ而目标设计的核心是观念建构.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后ꎬ所需要关注的就是教学策略了.既然认同了大单元活动教学的价值ꎬ那么相应的策略设计的重点就是学生活动.因此ꎬ大单元活动教学就0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要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单元教学要突出教学目标㊁内容和过程的整体性㊁联系性和发展性.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需要ꎬ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㊁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㊁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素养ꎬ那就要给学生设计切实有效的学习过程ꎬ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必须是充分的ꎬ亦即认知活动必须是深刻的ꎬ动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有效的.当学生在活动当中能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时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㊀㊀二㊁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例析㊀㊀通过大单元活动教学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㊁培育素养ꎬ这也就意味着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ꎬ必须摒弃完全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方式ꎬ倡导大观念㊁大主题㊁大过程统领下的教学内容重组及教学结构优化ꎬ这既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自然需求ꎬ也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ꎬ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大单元的视角ꎬ并且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教学ꎬ首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元素的种类切入ꎬ比如说告诉学生在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当中ꎬ除了稀有气体之外ꎬ非金属元素实际上只有十几种ꎬ而且这些元素大多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部.而在地壳中ꎬ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则是氧和硅ꎬ虽然只有这两种元素ꎬ却构成了地壳的骨架ꎻ在空气中ꎬ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则是氧和氮ꎬ它们则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除了这些非金属元素之外ꎬ在人类的活动当中还产生了许多气态氧化物(主要也是非金属氧化物)ꎬ比如二氧化氮㊁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等.在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之后ꎬ面向这一大单元的知识所进行的活动设计ꎬ主要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对 二氧化硅和硅酸 的探究ꎬ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完成探究 二氧化硅(SiO2)与氢氟酸㊁碱性氧化物和强碱的反应 等ꎻ二是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以及氯离子的检验ꎻ三是硫与氧的反应㊁二氧化硫溶于水时的反应 这里的描述虽然简洁ꎬ但是其中学生的活动却很丰富.此处大单元活动教学的体现在于ꎬ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当中的实验活动组成了本单元教学的主线ꎬ学生可以沿着这条主线ꎬ将相关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体验综合在一起ꎬ这样的综合可以促进学生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比如说ꎬ通过 二氧化硅(SiO2)与氢氟酸㊁碱性氧化物和强碱的反应 这一探究性活动ꎬ学生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硅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探究认识到其结构等ꎻ通过氯水的漂白作用以及氯离子的检验ꎬ可以在此活动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化学认知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元素周期表中ꎬ与氯元素处于同一纵行的其它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ꎬ从而建立起 卤素 的概念.总之ꎬ这样的一个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开展ꎬ能够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形成认知体系ꎬ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ꎬ从而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㊀㊀三㊁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反思㊀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大单元活动教学ꎬ所追求的是大单元教学与活动教学的有机融合ꎬ所期待的效果则是学生能够在大单元活动教学中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ꎬ通过自己在体验活动中形成的经验ꎬ支撑起化学知识认知体系的建立.由于这是一个学生活动与认知相结合的过程ꎬ学生的动作技能发展与认知发展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ꎬ这种良性互动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说ꎬ显然是一种良好的样态.由此进一步反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单元活动教学ꎬ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生共振ꎬ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节奏ꎬ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ꎬ教师要从 独霸 讲台的满堂灌输教学习惯中走出来ꎬ要致力于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这样的大单元才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大单元ꎬ才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活动的大单元.在这里ꎬ课本上所设计的大单元要完成向课堂上实用的大单元的转变ꎬ其实最关键的还是 活动 ꎬ只有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活动教学ꎬ大单元才能发挥其提供学生学习基础㊁优化学生学习过程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㊁促进经验向知识转变的作用.㊀㊀参考文献:[1]何彩霞.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J].化学教育ꎬ2008(5):6-9.[2]陈益.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㊁核心和重点[J].化学教学ꎬ2011(2):5-7.[3]孙重阳ꎬ魏爱民.大观念㊁大主题㊁大过程 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8(11):6-9.[4]杜悦.巧设情境活动推进 酸和碱 单元复习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3(3):19-21.[责任编辑:季春阳]1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课改物理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新课改物理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新课改物理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新课改物理教学方法新课改物理教学方法可以参考如下:1.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老师们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开放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老师们应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幽默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老师们应适时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

4.实验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5.活动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如“一分钟讲座”、“一题一课”等。

6.问题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告诉我。

物理电学教学方法物理电学部分是物理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可能会感到困难。

以下是一些物理电学教学方法的建议:1.建立电学模型: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建立电路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画出电路图,并解释每个元件的作用。

2.强调物理概念: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应该强调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解释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概念的含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来理解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4.解题方法: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应该强调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功率等解题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探活动式教学

初探活动式教学

初探活动式教学四川省南部中学周绍强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并非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教学局限于单一的讲解式。

笔者认为,要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以“活动式”代替“讲解式”,把教师的一些工作变为学生的多种活动,将被动接受化为主动探寻。

本文拟将活动式教学法的实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全方位开展活动式教学1. 课堂教学,引导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活动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逐层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依据问题开展活动、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归纳,学生自己得出,以形成概念,获得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示范、点拨,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此,仅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内容中部分教学过程的主要情况为例略加说明。

首先,教师用哑语讲述了一个故事,学生感到奇妙而乐得大笑,借此,教师指出研究声音的重要性,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点拨:要研究声音,首先应研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并演示音叉的发声,指导学生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泡沫塑料球的运动,观察后,全班讨论:泡沫球为什么会跳动,音叉振动与音叉发音是何关系?并各自陈述理由,经讨论,形成共识:音叉振动致使音叉发声。

教师引导:是否其他物体发声时也一定在振动?让学生将自己带来橡皮筋、细绳、尺子等物品拿出来——试做,边做边观察边思考: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学生做得很认真,观察很仔细,有的用手指轻触发声体,有的用小纸条轻触发声体。

讨论: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声音与物体振动是何关系?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物体振动时,我们是否一定能听到声音?并演示真空铃实验,集体讨论实验所说明的问题,由于该实验直观,学生容易得出“声音要靠空气传播,空气能传声”的结论,教师再做音叉共鸣演示实验,学生再讨论现象及所说明的问题,并让学生列举空气传声的实例。

教师点拨:一切气体都能传声,并引导:是否只有气体才能传声?液体能否传声?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思考后回答,学生马上想到装有水的水桶(这是课前学生准备好的),开始有些学生直接敲水桶,但有的学生反对这种做法,争来争去,最后学生把饭盆放在水里敲击,有的把两串钥匙用线吊起放在水里碰击……在水面外都能听到声音。

第四章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规律、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课的类型划分:第一节 教学活动过程

第四章 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规律、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课的类型划分:第一节 教学活动过程

20 0 8年 第 1期
在 进行 6段 教学 前 , 要认 真 备课 。备好 课 是上 好课 的前 提 条件 。教 师 的备课 以《 先 纲
要》 和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 , 课 程标准 ( 以《 实验稿) ( 》 以下简称 《 课标》 和学情为根据进 ) 行 。陈旧 的以“ 老师 讲 , 生 听 , 学 老师 讲到 哪里 , 学生就 同时 学到 哪里 ” “ 堂灌 、 (满 注入式 、 一
() 3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一种能将学生的个体学习与教师 的异步指导有机结合进行 的, 以学生的个体独学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式 。
() 4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一种 以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人 , 学情 为根据的, 能将教师 的 3 种指导形式与学生的 5 种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 学过程中进行的, 教学效果能及时
反馈 的现代教 学方式 。
() 5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一种以学情为根据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 6步学习法” 和“ | 思维法 ”解决一个教学单元中所包含的“ 33 , 八个基本” 的学习问题的现代教学方式。 () 6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一种以学情为根据的、 能将学生 的个体学习、 群体学习与教师的 异步指导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以学生的个体独学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式。
能取得比较好的指导效果。


第 四章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规律 、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和教 学 活 动 课 的类 型 划分
将新课 程异步 教学 的学生 的学 习方式 和教 师 的指 导 方式 综合 起 来进 行 实验 研究 , 建 构
了以下新课程异步教学方式。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一种有 目 有计划、 标、 有组织,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 , 教师为学生学习 的指导者的, 能将教师的 5 步指导和 3 种指导形式与学生的 6步学 习和 5 种学习形式有机 地统_在一个教学过程 中进行的, 以学生的个体独学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一切教 学条件 :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组织课内外全部教学活动 ,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研究

的情况 , 学生的动手过程 中对一些操作 有困难 的学 在 生进行及 时的指导和帮助 。学 生通过亲 自动手 测量 , 估算 出 1 到底 有多大 , 亿 既发展 了他们 的想 象力和 动 手能力 ,又更 深刻地 了解 了 l 这个数字 的巨大 , 亿 进 而使学生逐步 了解 自己生活的 自然世界 。 这些操作活 动, 从根本上改 变 了学生被动接 受 、 机械训练 、 死记硬 背的学 习方式 。 3 . 型活动 。体验 型活动学习是 指学生通过特 体验 定 的情境 去感 受 、 验证 、 应用 , 而发现 知识 、 从 理解 知 识、 掌握知识 , 解决问题 。 情境体 验的过程是多种感官 协 同作用参 与学 习活动 的过程 , 它强调学生在 学习过 程 中对学习 内容 内化后产生 的反应 和感 受。 通过情境 体验 , 习不再 只属于认知 的范畴 , 学 而是扩展 到情感 、 人格 等领域 , 而使 学 习过 程不 仅是 增长 知识 、 从 发展 能 力的过程 , 而且也是情感 、 度 、 态 价值观 的形 成和发 展的过程 。 主要 的形式有 生活模 拟 、 角色扮演 、 实地考 察、 社会实践和现场采访等 。 4讨论 型活动 。讨论 型活动 就是在活动 中学生彼 . 此提 问和 回答 问题 ,并且对彼此 的 回答作 出反 应 , 或 者是对同一问题发表 自己看法 的活动 。 讨论活动是 以 学生 自己的活动为 中心 , 参加 活动 的每一个 学生都有 自由表达 自己见解 的机会 ; 每个 学生都要认 真听取他 人 的发言 , 都要准备个人 的发 言。 在这样 的活动 巾 , 学 生处于主 动地 位 ,能很好地发挥 主动性和积极 性 , 培 养 合作 精神 ;能很好 地发 挥独 立思考 能 力和创 造精 神, 促进 其灵活地运用知识 , 提高分析 问题 、 决 问题 解 的能力 。讨论性 活动 主要有 两种形式 : 一种是 全班讨 论, 在这 种形式 中 , 全班讨 论一个 问题 , 老师作 为一个 组织者参 与活动 ; 一种是分 小组讨论 , 在这 种形式里 , 全班分 成许 多小 组讨论一 个或几 个 问题 ,一般 4~ 5 个人为一组 , 老师在各组之 问走动 , 进行 个别指导 。 5探究 型活动 。所谓探究型学 习是指学生在 教师 . 指导下 , 从学科领域或现 实社会 中选择 和确定研究 主 题, 在教学 中创设 一种类 似 于学术 ( 科学 ) 或 研究 的 情境 , 通过 自主 、 独立地 发现 问题 、 验 、 作 、 实 操 调查 、 信 息搜集 与处理 、 表达及 交流等探索活 动 , 获得知识 、 技能, 发展 情感 与态度 , 特别 是探索 精神 和创 新能 力 的发展 的学 习方 式和学 习过程 。目的是 为了培养学 生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态度 ,以及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 、 获取新 知识 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社会 问题 的能力 、 交 流 与合作 的能力 ,使学 生在 获取知 识与 技能 的过程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案内容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案内容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案内容丰富教案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已经从最初的单向教育转化为双向互动教育。

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

此外,丰富教案内容也是促进学生appetite for learning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有用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参考。

1.活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的“没头苍蝇”,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造成学习效果的低下。

此时,我们可以采用活动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不仅将学生置于学习状况中,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积淀所学的知识。

活动式教学可以包括游戏、比赛、实验和讲座等,这些活动看似游戏化,但实际上可以为学生提供有趣且有用的知识点。

在游戏化的环境下,学生会忘记自己学习了什么,这种有趣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更好的效果。

2.创新性实践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思维。

其中,创新性实践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在创新性实践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把想法变为现实。

创新性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使他们理解创新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它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在解决真实问题时更加细致地了解并分析问题。

3.多学科教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相容,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内在关联性。

因此,多学科教学将会在未来教育模式的开发新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将多种学科内在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些联系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多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加统一的教育体系,以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同时,多学科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理解社会问题的大环境。

4.探索新的教学工具与技术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将会在未来教育中掀起一股新的革命。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巧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它在现代生物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教授细胞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实验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巧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1. 活动式教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实验和观察的学科,通过活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活动,例如显微镜观察活细胞,细胞培养和染色技术等。

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2. 讨论式教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广泛而复杂,通过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或问题解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通过讨论的过程,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幻灯片、影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技巧1. 显微镜操作显微镜是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工具,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对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至关重要。

首先,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图像清晰可见。

其次,他们应该学会调整光源的亮度,以便观察到适当的细胞细节。

此外,还应掌握取样制片的方法,确保样本适合显微镜的观察。

2.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掌握细胞培养技术能够提供活细胞进行实验研究。

学生应该学会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培养皿,掌握培养细胞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3. 细胞染色技术细胞染色是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合适的染色剂进行染色实验。

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

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

活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探讨所谓活动式的数学教学就是在数学领域内一定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优势。

居于数学活动式课堂教学核心的地位是数学课标指出的教学目标,它决定教学模式的方向性。

新的数学课标指出:“数学要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数学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双基教育,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数学规律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

数学活动式课堂模式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其特点是:视问题的提出而不仅是解答数学的问题;强调通过生活经验建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保持认识的灵活性,协调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的自我评价;知识在师生的互动中传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互动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式学习达到理想的目标。

一、探究式活动数学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是亲身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

小组活动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恰好为探究式学习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实践活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

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动手实验、制作的机会,并通过合作交流树立合作精神,让学生亲身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角色转换活动现代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及认识水平出发,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角色情感体验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真正做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是一件头等大事,要求教师善于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即要善于“心理换位”。

初中物理如何构建课堂“活动化”模式

初中物理如何构建课堂“活动化”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如何构建课堂“活动化”模式摘要: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尽力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就我自己以及我的同行们在构建课堂“活动化”模式方面的探索作一点浅薄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构建“活动化”模式模式1:“专题讨论会”式比如,在学到响度、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很多同学感到理解有困难,概念容易混淆。

于是师生共同策划了一场区分响度强弱、音调高低的研讨会。

会前学生以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和实验为依据,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新的实验,会上大家逐一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并热烈地讨论实验所能说明的物理问题:有的同学带来了竖笛、口琴、二胡等乐器,有的用录音机将一盘磁带上的同一支歌以快慢不同的速度播放,还有位同学用几只水杯敲出了《小星星》的曲调……教室里“研讨会”开成了“噪声制造会”,但看到学生们激动的表情,闪亮的眼睛,就不会怀疑他们已收获了很多。

在处理教材中某些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时,可以采用这种针对性的专题活动来进行突破,这种方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较为充分,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之间的交叉有利于学生主体的意义建构,学生的印象较为深刻。

但这种活动课型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学生的思维要能够比较活跃。

模式2:“活动发现”式比如,“光现象”第一课可以在学校操场上进行,教师事先准备了三棱镜、平面镜、水盆、玻璃杯、食用油、肥皂水等物品,杂乱地堆在一角。

刚一上课,先让大家闭上眼睛再睁开来感受并触摸秋日灿烂的阳光,再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思考──怎样在晴天看到彩虹?学生自选器材分头行动。

大家的发现是令人惊喜的。

有位学生跑来说:“老师,我什么器材都不要也能看到彩虹!”“只要眯起眼睛或透过指缝看太阳就行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后,教师帮助学生将这些现象加以区分,强调哪些是光的色散,哪些不是……像“光现象”这节课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才会印象深刻,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兴趣,因此宜采用这种“发现型”活动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活动式教学略谈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活动式教学略谈
限于教 材 和教法 , 更 重 要 的是 要 处 理 好 师 生 关 系 、 生 生
生学 习语 言 的积极性 和主动 性 。语 言学 家 通过 研究 发
现, 日常会 话 中 7 O 的信 息是 通 过 非语 言 的方式 传 递 的。非语 言包括触 摸 、 眼神、 微笑、 沉默 、 手势、 体距 、 时 空 的运用等 多种形 式 。另外 , 英 美文化 和 中华文化 差异 巨大 , 这种 跨文化的语言现象 只有在交 际活 动 中才 能体 现 。因此 , 应试教育无法 让学 生真 正提高语 言素 质 。为 什么相 当多 的学生 听说 能力 很 差?为什 么 很 多学 生毕 业 后走 上工作 岗位却说 不成 英语 , 听不 懂英 语 , 写 不 出
默、 发人 深省 的英 文故事 到 紧张激 烈 、 妙趣 横生 的情 境 表演等 , 这些活动无不蕴含 着活动式 教学 的生命 力 。现 结合 自身教学实践 , 谈一谈我 在实施 活动式 教学 中的点
滴做法 。
和身体 、 心理 、 劳 动技 能 , 培 养 能力 , 发展 个性 为 目标 的 基 础教育 。 中学 英 语 素 质 的 内涵 应 该 是 : 发 展 学 生 的 听、 说、 读、 写基本 技 能 , 培养 学 生 口头 和书 面初 步 应 用
英语 ?解决 这些问题最有效 的途径 就是改 革教法 , 实行
教学 活动化 , 活动教学化 , 不 失 为一 种行 之 有 效 的 方 法 。
活动式教学过 程 的主体 , 它包括 两 个 转换 : 一 个是 自然语 言 的 自然 运用 , 将事 实转换 为知 识 ; 另一个 是把 教材 中所有知识转换为语 言行为 , 使之 回到活生 生 的交 际事实 。教材是 信息 的载 体 , 教 师要活 化 教材 , 把 文字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活动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被动、服从改变为和谐、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管理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所有课程改革的理念、程序都需要通过课堂的实施来完成。

所以,活动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被大家采用。

数学活动式教学模式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其特点是:重视问题的提出而不仅是解答数学问题;强调通过生活经验建立数学图景激发学生乐于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协调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自我评价的能力。

知识在师生“开放”的互动取代“僵化”的单向灌输中传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活动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式学习达到理想的目标。

一、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一)操作性活动:把初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定位于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实践活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

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的机会。

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5×5的大方格纸,让学生动手剪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来做正方体,并由学生总结出展开图的11种类型。

做好的同一尺寸的立体方块,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搭摆立体图形的活动,给出侧视图的平面形状,由学生搭建其可能对应的立体。

(二)角色转换活动:数学活动式教学要从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及认知水平出发,教学中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角色情感体验,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数学的美感在于研讨答案的趋势。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是中小学数学的一个共同目的,帮助学生体验这种智力的欢乐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用“活动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用“活动式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Vo . 9 N o 4 4 12 . 2
( ) S 8 2 1 . 2 . 0 1 7 .







第 2 9卷 总 第 4 4期 2 21 0 1年 第 8期 ( 半 月) 上
J u n l o P y is Te c i g o r a f h sc a hn
用 “ 动 式 作 业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验 能 力 活 ’
蔡 剑
靖 江 市 靖 城 中学 , 江苏 省 靖 江市 2 4 0 15 0
摘 要 :活 动 式 作 业 ” 指 学 生 利 用 生 活 中常 用 工 具 及 日常 用 品 作 为 实验 器 材 , 个 人 或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进 行 的课 “ 是 或
外 实验 型 作 业 , 变 了作 业 的 形 式 , 学生 在 动 手 操 作 中体 验 、 悟 , 升 了学 生 的观 察 、 析 、 纳 、 计 、 究 、 新 等 改 让 感 提 分 归 设 探 创
作 业”克 服 了 课 堂 教 学 中 诸 多 因素 对 时 间 的制 约 , 学生 提供 了多 角度 、 限时思 考 的环境 , 为 不 让 学 生根 据 自己的兴趣爱 好完 成作 业 , 提高 学生 自
主学 习能力 。
三角 形小孑 。 L 重复上 述实 验 。 ( ) 另取 3张报 纸 , 它们 正 中央分 别挖 4再 在
作业 形 式 的一 种 尝试 , 它是 指学 生利用 生 活 中常
小 孔成 像 实验 , 布置 作 业 时 , 求 学 生 回家用 在 要 易拉 罐 等 做 小 孔 成 像 的实 验 , 带 到 班 级 来 交 并 流 , 流 时发 现 有 的学 生 能 成功 , 的 却不 能 成 交 有 功 , 原 因在哪 里 , 要学 生对 孑 径 、 其 需 L 屏到 孔 的距 离与 物到孔 的距 离等 因素 进行 逐个研 究 。 时我 此 们 设 置 了下 面一 道作 业 :

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研究中心成立暨活动启事

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研究中心成立暨活动启事

程红兵 王 尚文 顾之川
李镇西 尚友 敬 余 映潮



郏桂华 陈永 芳
高教组 : 文锦 倪 教研组 : 钟梁 陈
四 、 系方 式 联
郑 国民 唐建新
通讯地址 : 山西 太 原和 平 南 路 4 5号《 文 教 学 通讯 ・ 中刊 》 语 初 编辑 都
邮 编 : 3 02 00 4
( ) 能 - 功
1理 论 上 的 引 领 。成 立 后 的 研 究 中心 , 加 大 加 快 推 介 活 动 教 学 的 理 论 、 略 、 秀 案 例 , 以辅 助 实 验 。 . 将 策 优 借
2实 践 上 的指 导 。对 愿 意 参 与 “ 动式 ” 学 实 验 的地 区 、 校 、 师 . 中心 ” 提 供 实 验 设 计 、 作 策 略 , . 话 教 学 教 “ 将 操 帮 助 解 决 实 验 中 的 技 术 性 困 难 , 升 实验 效 果 , 织 专 家 组 进 行 结 题 鉴 定 等 。 提 组 壹帮助语文“ . 活动式” 教学实验成果的总结提炼 ,语文教学 通讯》 《 将作为试验者优秀成果发表 的基地 。
联 系 人: 手华 林 电 话 : 3 - 3 8 4I 0 51 6 7 1
维普资讯
I■ I— 蝴圈 l翌 墨■ 语文“ 活动式’ ’ 教学实验研究中心 ■ 成立暨活动启事
活 动 是 构 建 自主 、 作 、 究 性 新 型 学 习 方 式 的 平 台 。 动 是 建 立 平 等 、 合 探 活 民主 、 动 式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的契 机 , 互 活 动 是 促 进 主 动 、 面 、 谐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中介 。 文 “ 动 式 ” 学 实验 正 是 以课 堂教 学 的 活 动 化 为 突 破 口 , 全 和 语 活 教 力 图 将 课 程 改 革 的 目标 有 机 地 内 化 于 有 序 有 效 的 个 体 活 动 之 中 , 过 活 动 特 性 及 其 功 能 的 科 学 开 发 和 充 分 利 用 . 通

阐述学生活动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阐述学生活动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阐述学生活动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学生活动式教学,听起来就像一杯清新的柠檬水,酸酸甜甜的,真让人神清气爽。

大家可能会想,活动式教学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学习,不再是那种传统的死记硬背。

比如,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做一些小实验,甚至是角色扮演,这些都是活动式教学的好例子。

这种方式就像是给学习加了一点调味料,让它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

想想看,坐在教室里,眼睁睁地听老师讲课,谁能忍受得了?活动式教学就像是把一锅清汤变成了丰盛的火锅,食材丰富,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不过,活动式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哦。

这种方式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大家参与进来,但也有不少问题。

时间管理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

活动往往会比预期花费更多的时间,结果就可能导致课程进度拖延。

这就好比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结果一聊就是三个小时,最后连甜点都没点。

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再说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是个大问题。

总有一些同学可能在一旁默默无闻,像只小猫咪,根本不愿意参与,这可让老师伤透脑筋。

老师想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就像想把每个人的心都抓住,真的是一场挑战。

说到活动式教学,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再是那种“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变成了“引导者”,就像是游戏里的大副,负责带领大家冒险。

老师需要有很多的耐心和灵活性,要随时调整活动内容,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活动的设计像拼图一样,需要细心琢磨。

活动后的反馈也很重要,老师得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改进。

这就像是做饭,光有材料可不行,还得根据家人的口味不断调整。

活动式教学还有很多积极的方面,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谈谈。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这就像是直接品尝美食,跟看菜单完全不同,脑海中的记忆更深刻。

活动中学生们会自然形成小组合作的能力,学会如何沟通和协调,提升了他们的社交技巧。

构建“活动式教学模式” 铸就特色科研品牌

构建“活动式教学模式” 铸就特色科研品牌
教群属始.
◇ ◇ ◇ 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三
式 i建 “ I i 自 活动式教 学模 "
铸 就 特 色 斜 研 品牌
◇朱 贵 文
传 统 的课堂 教学关 注 的是知 识 点 的记忆 , 教学 方式 以 “ 强行 灌 输 —— 被动 接受 ” 式为 主 , 学活 教 动 主 要 是 学 生 在 教 师 的带 领 下 校 教育 教学 的好方 法 和教育 管理 显得 格外重 要 。所 以教育 改革应
业务水 平 。
到 侧重 “ ” 全 。教 师在 教 学 中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筹 兼 顾 , 统 因材 施 教 , 视 同 仁 , 到 “ 中没 有 一 做 眼
差生 ” 。在 教 学 中 ,教 师还 应 该
个落 实” 就是 指必 须把 集
体备课 的内容 、要 求落 实在各 自 课 堂教学 中 。在 教学 常规检查 时
难点 , 统一课 时分配 和进度 , 统一
兰兰 竺 : 查 !
堕 三 三 三 三 ◇◇◇ 三 三 三 一
作业 布置 和三维 训练 ,统一 单元 评 价测试 。 当然 , 也要 注意 到共案 和个案 的相互结合 。


源共 享 , 高 了教 学 的整 体水 平 , 提 而且及 时推广 了优秀教 师 的教学 经验 .有 助 于年轻教 师快 速提高
要 途径 。要落 实新课 程标 准 的精
享 , 能让教 师 的思 想碰撞 , 到 才 达
集体 共 同创作 的 目的。 最后 , 形成 共 同的教案 。在教案 中要做 到统

神, 搞好新 课程 改革 实验 , 使用好
新 教 材 , 体 ( 作 ) 课 的作 用 集 合 备
单元 教学 目的 , 教学 重点 、 统一

活动式、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活动式、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所 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实现学生能够迅速 、 直观 、 轻 松的掌握 加工等学生金工实 习中接触相对较少的加工方法 . 也可 以多搜集相关 知识和技能呢?这就是我们需要进行课 堂教学改革的 目的所在。 国内外 最先进 的、 前 言的一些加 工视 频给学生观看并讲 解 . 同样可 以
1 目前的课堂教 学现状

忆。 但 是仅 仅只是 听讲 难以达到对知识 高层次 的理解和应用 . 缺少批 在讲 完相关基 础知识 的前提下 . 让学生针对拿 到的工厂实际加工文件 判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等效果 。而活动式 、 交互 式的课堂教学 进行分 析讨论 . 每组 有小组 长针对大家讨论 的结 构给其他小组和教师 则会把一节课的 时间分为若干个片段 . 这样教师 的讲解 仅 占很短的时 讲解本组 讨论 的结果 ( 即对本加工工艺文 件的相 关理解和认识 ) . 其他 间。 更 多的时间则是 学生的主体活动 . 更容易调 动学生 的注 意力和积 小组可以针对 这个汇报提出质疑和不同看法 、 见解。当然教师在整个 极性 。同时 , 活动式 、 交互式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是 多样性 的 . 可 以是 互动中一定要 起到引导、 鼓励 的作 用 , 否则这个讨论 就很难进行下去 . 个体活动 、 两人活动 、 小组活动等 。相对而言 , 分组活动是 活动式课堂 要 有问题 的提 出以推 动活动 的继续进行 。 最后针对全班 的各个小组 的 教学的基本方法 .同时小组活动一定要注意分工 明确 和活动到位 . 分 讨论结果 . 教师做总结性结 论 . 这样 一堂课下来 .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在
关结构及零 部件进行讲解 . 转换学生 与教师的角色 . 从 而激发学生 主 动看视频 . 同时培养脑 中思考消化知识 . 口中能够描述 相应知识 的能 力 这样 的互动课堂 教学改革可 以大大吸引并激发 学生上课 的注意 力. 使其不知不觉 中积极主动的掌握相应知识 。 同样 , 在《 模 具制造学》 这 门课程 中 . 针对模具加 工制造方法讲 述时 . 也不能 只是简单 的介 绍 传统 的车铣刨磨等传统切 削加工 . 对数 控加工 、 特种加 工及快速成 型

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与实践

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与实践

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与实践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和积极性,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创新教育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方法。

一、创新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将创新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通过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具体而言,创新教育新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学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往往给学生一股“制造工厂”的感觉。

而个性化教学则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进度。

2. 多元教学手段创新教育将教学手段从单一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讨论、借鉴、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跨学科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在学科范畴上进行分割,而创新教育则追求在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跨学科的讨论和合作,学生不仅能够综合掌握多种知识,还能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

4. 活动式教学创新教育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活动式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实际应用技能,激发对知识的探究和兴趣。

二、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了解了创新教育的新模式后,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如何将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呢?1. 个性化教育在个性化教育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因材施教。

对于某些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提供更有趣、更具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对于某些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更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2. 多元教学手段多元教学手段让教学变得更加活跃,也可以赋予老师更多教学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教学化——活动式教学实验简介文/肖家芸一、实验背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基于实践能力。

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差。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向多“传递教学”,少“实践活动”。

因而,第三次全教会提出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目标”(引自田慧生等编《当代教学研究丛书》,湖北科技出版社)。

新一轮课改更使“活动式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与迫切。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活动式”教学实验。

二、实验界定“活动式”教学,即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核心,以21世纪我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实践活动,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学形式。

“活动式”教学旨在树立借活动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其基本理念是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

前者是指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单一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变课堂为活动的“场”;后者是指一切语文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的长远目标与短期要求,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使课堂的“活”、学生的“动”具有实践性、实效性。

因而,这种活动不是教学的某一环节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程,而是全员、全方位、全程教学中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活动既是师生本身的存在,又是师生通向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根本途径。

在师生多元互动过程中,教师处在教的实践和实践所教的实效性活动中,学生处于学的实践和实践所学的实效性的活动中,教师的“动”与学生的“动”达到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全程性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活动中“导”“托”,学生在活动中“学”“做”,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尝试实践、经历知识与规律形成,并在探索中有所悟、有所得的过程。

三、理论依据1.“活动式”教学源于我国古代教育的“知行观”。

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孙中山倡导“以行求知”。

我国传统教育一向注重活动是认知的前提,将实践看作能力发展的契机。

2.“活动式”教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活动。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1页),也就是说活动不仅认识和改造了客观世界,也作用于活动者本身,使之发生变化和进步,活动既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主观世界发展的基础。

主动探索和变革的学习活动更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途径,离开了必要的活动,人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培养只是一句空话。

3.“活动式”教学吸取现代西方活动理论精华。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研究发现,心理不是别的而是活动的特殊形式。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问题教学的契机,布鲁纳认为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萨奇曼则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

杜威提出“做中学”,赞可夫的发展理论直接将能力看作是活动的结果。

因为,活动要求相应的能力,活动提供了应用和锻炼一定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将活动者置于现有水平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之中。

人如果不放弃活动,那么他的能力就会在解决不相适应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活动越丰富越扎实,能力发展就越快越强。

“活动式”教学就是要以活动为引发学习兴趣的契机,以活动为撬动能力发展的杠杆,宗旨是面向全体,全员活动,主动活动,有个性发展,舍弃狭隘的经验活动、僵化的建构模式和纯科学的实验。

4.“活动式”教学基于“大语文”观与“大美学”观的统一。

所谓“大美学”在微观方面是一门人格美学。

随着高科技的渗透和现代化的前进,人类在社会实践和自身人格塑造方面,较之以往更重视真、善、美三大价值的综合考虑。

“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生命意识,已成为新人格、新人类的重要理念。

语文同样要教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始于求其“适”,进而求其“美”,低则求“生存”,高则求“优存”。

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语文行为优化的主体。

活动的过程,就是努力使言语行为由智化到美化的过程(由求其“适”到求其“美”),使学文与做人和谐发展双向提升的过程。

因而,“活动式”教学立足于适应未来社会新人的培养。

四、实验目标1.情感目标。

借助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活动,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个体批判精神,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高尚情感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习惯与积极心态,将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起来。

2.认知目标。

借助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目的性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全面地落实认知目标,打好知识基础。

比如,散文单元的教学活动,就是围绕景与情的结合,掌握相关的认知。

这样,一方面带着知识目标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更容易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技能目标。

借助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创造性活动,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迁移能力,挖掘他们独立发挥的创造性潜能。

能力目标随各单元教学目标而定,如新高一教材第一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揣摩语言,活动的目标就围绕着揣摩能力的训练进行。

五、实验项目1.课内教学活动化(1)探究性活动。

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座谈分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

(2)转换性活动。

将体现教材特点的地方抽出来让学生进行转换比较,在对照之中加深对“特点”的印象,加强对教材的把握。

其一是重组活动,即将相关句段打乱,训练学生的整合能力;其二是改写活动,即将篇段首尾换写,训练学生的调理能力;其三是增删活动,即将关键字、词、句、段进行增减抽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四是缩扩活动,即将内容进行适当缩括或续扩,训练学生的再创能力。

(3)操练性活动。

一是汉字书写操练,二是听力操练,三是阅读操练,四是写作操练,五是必要的应试操练。

2.内外衔接活动化(1)体验性活动。

一是诵读感悟,二是演讲感染,三是表演(分角色演课本剧)体验,四是影视观赏(名作改编的影视作品),五是网上冲浪。

(2)发现性活动(质疑问难批判反思)。

引导鼓励学生多方面开展质疑批判活动,一是从所学教材中发现,二是从所览报刊中发现,三是从媒体中发现(主要是电视思考性节目,如新闻调查等),四是从生活中发现(家内、社区)。

(3)传播性活动。

一是学生主持活动,二是集体与个人的消息发布活动,三是个人报告活动(读书体会、团队活动等),四是实践访谈活动。

(4)制作性活动。

一是课文录音制品制作,二是手抄小报自行制作,三是课文插图制作,四是文献参考剪辑,五是多媒体学件制作,六是网上资料下载。

3.课外拓展活动化(1)创作性活动。

一是个人写真,二是科幻创作,三是文学创作,四是科技论文写作。

(2)专题研究活动。

根据个人兴趣与各方面优势,自由选题,在一定时间内搜集整理材料,研究论证,形成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从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为今后深造奠定基础。

六、实验原则1.实践性。

活动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遵循文道统一、听说读写思做兼顾、课内结合等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进行;活动的过程必须具有动态生成性,即有一定“经历”的量和“发展”的质;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内容与形式的选择都要考虑学生兴趣需要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艺术指导。

2.系统性。

活动目标尽可能有机会含有知、能、情三项目标,力求既各有侧重,又有利于个体发展,横向看一次活动一个能力点,纵向看历次活动连点成线,交织综合能力发展的立体网络。

活动内容必须按照外感内化的知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善始善终进行。

同一活动内角度与层面的转换,不同类活动中相互促进的衔接,都要力求有序有节,使活动既科学严谨,又起伏有致。

力避单一、平面,脱离实际等无序无益的随意活动与短期行为。

3.开放性。

活动的内容开放,既丰富多彩,又可供选择,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习者的多面需求。

活动的过程开放,全程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

活动的空间开放,根据需要,可以在课内进行,可以向课外、校外延伸。

即使在课内进行,也可以根据活动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进行多种组合。

师生关系的开放,一是在人格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角色转换,尽可能以兄长、朋友、活动中的一员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活动”。

4.审美性。

一是活动本身的美,选材、设点、结构、展开方式等,富有审美意象,符合审美理想,具有审美机制,不仅“活”而“闹”,而且“活”而“美”。

二是活动主体的美,包括全程活动中的言语美、行为美、感性美、理性美等,力求学习活动和审美活动和谐统一。

5.创造性。

活动的包容量大,可伸缩性强,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个性品质形成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大胆创新。

积极创设心理安全愉悦的活动气氛,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与压抑,杜绝在活动中对学生创新心理行为的直接或间接伤害。

6.指导性。

活动必须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艺术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

教师应成为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创设者、组织者、调控者,绝不是“放羊”者、旁观者。

教师的指导性体现在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换为学生学习活动情境中的直接经验,将教材内容真正溶化在活动中并在参与活动中,巧于创设,巧于激励,巧于点拨,以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带动学生的活动向有序有效的理想境界发展。

七、实验评价(见下页“活动式”教学简评表)八、实验步骤本着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摸索渐进,“活动式”教学三面同时推进,分两步重点实施,三年完成。

“活动式”教学简评表类别内容成绩实践性目的性活动成效(目标定位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得当)主体性活动成效(学生主动参与情绪饱满,主动探究积极向上,自主完成效率高)系统性整体性活动成效(面向全体,全面活动,课堂无死角,无“闲”人;知能、情、美和谐发展,点线联系与新旧迁移巧妙合理)渐进性活动成效(活动循序渐进,脉络清晰,衔接自然,起伏合理,高潮明显,过程性强,符合认知规律)开放性内容开放成效(多样化,满足多面需求,可选择余地大)形式开放成效(空间组合效果好;内容与方式方法动态变化,有利于活动,便于参与探究,提高活动效率)师生关系开放成效(师生交融和谐自然,民主、平等、合作气氛浓,学生发言踊跃)创造性创造品格培养成效(能够批判性思想、求异思维,有探究精神,非智力品质得到培养)创造能力形成情况(独立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视角新,方法巧,意义和价值高)教师的指导性教材的“活动”因素挖掘得当,针对性强。

活动设计精巧,创造性地驾驭课堂不越俎代庖,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帮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的“周折”与困难中受到“完整人”的教育善于设置情景,满怀兴趣参与活动,辅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仪表大方和蔼,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幽默感、启发性、激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