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合集下载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实践知识分类真题1-2_真题无答案-交互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实践知识分类真题1-2_真题无答案-交互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实践知识分类真题1-2(总分44.5, 做题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有关于溶血性输血反应,不正确的是( )•A.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B.属血管内溶血•C.多在输血时发作•D.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E.常出现血红蛋白尿SSS_SIMPLE_SINA B C D E2.与血涂片制备厚薄无关的因素是( )•A.血滴大小•B.推片速度•C.推片角度•D.血液的黏稠度•E.血液是否抗凝SSS_SIMPLE_SINA B C D E3.下列不引起血沉增快的疾病是( )•A.活动性结核•B.风湿热活动周•C.多发性骨髓瘤•D.胃癌•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SSS_SIMPLE_SINA B C D E4.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 ) •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C.伤寒•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肠寄生虫SSS_SIMPLE_SINA B C D E5.不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是( ) •A.脾功能亢进•B.尿毒症•C.急性链球菌感染•D.急性溶•E.急性心肌梗死SSS_SIMPLE_SINA B C D E6.粪便显微镜细胞检查,正确的是( ) •A.用高倍镜观察•B.用低倍镜观察•C.观察2个视野•D.观察5个视野•E.观察8个视野SSS_SIMPLE_SINA B C D E7.黑色粪便见于服用以下物质,但除外( ) •A.铁剂•B.活性炭•C.动物.•D.动物肝•E.钡剂SSS_SIMPLE_SINA B C D E8.Rivaha试验沉淀的蛋白质主要是( )•A.白蛋白•B.黏蛋白•C.血红蛋白•D.纤维蛋白原•E.肌红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9.CSF采集后放置时间过久,可出现以下变化,但除外( ) •A.细胞破坏•B.细胞消失•C.细胞变形•D.葡萄糖含量升高•E.细菌溶解SSS_SIMPLE_SINA B C D E10.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中,特别有助于对渗出液诊断的是( ) •A.比密测定•B.蛋白质定量•C.葡萄糖定量•D.氯化物定量•E.胆固醇定量SSS_SIMPLE_SINA B C D E11.精子计数稀释液中的重碳酸盐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黏稠度•B.破坏白细胞•C.固定精子•D.沉淀蛋白•E.降解果糖SSS_SIMPLE_SINA B C D E12.同生殖功能有明显关系的精液LD主要是( ) •A.LD1•B.LD-X•C.LD3•D.LD4•E.LD5SSS_SIMPLE_SINA B C D E13.“少尿”是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 ) •A.5ml•B.12ml•C.17ml•D.20ml•E.25mlSSS_SIMPLE_SINA B C D E14.尿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B.心力衰竭•C.肾下垂•D.急性肾盂肾炎•E.膀胱结石SSS_SIMPLE_SINA B C D E15.适宜用于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值为( ) •A.1~3•B.2~4•C.5~7•D.7~9•E.8~10SSS_SIMPLE_SINA B C D E16.夏季从留取尿标本后到完成检验的时间应为( ) •A.1小时内•B.1.5小时内•C.2.0小时内•D.2.5小时内•E.3.0小时内SSS_SIMPLE_SINA B C D E17.深黄色尿提示尿中可能含有( )•A.红细胞•B.胆红素•C.黑色素•D.血红蛋白•E.结晶SSS_SIMPLE_SINA B C D E18.患者,男性,22岁,头昏、乏力,鼻黏膜及牙龈出血1周。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复习精讲.doc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复习精讲.doc

复习精讲复习精讲造血检验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第五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红细胞疾病与检验第七章贫血及其细胞学检验白细胞疾病与检验第八章白血病概述第九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第十一章慢性白血病第十二章特殊类型白血病第十三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四章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五章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六章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七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八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检验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第二十章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第二十一章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第二十二章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三章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造血检验一、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三、血细胞化学染色一、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胚胎期造血中胚叶(卵黄囊、血岛)肝脏骨髓2.出生后造血骨髓(全能、脂肪化规律)淋巴器官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5.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骨髄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诊断、协助诊断、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凝血因子缺陷)3.骨髓标本的采集髂骨后上棘为首选的穿刺部位4.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痛感;骨髓小粒和脂肪滴;骨髓特有细胞;杆核/分叶大于血片5.骨髓涂片检查低倍镜: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五级)油镜:200~500个细胞6.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诊断意见:肯定;支持;排除;可疑;描述7.正常血细胞形态学(Wright染色)(1)红细胞系统形态特点(2)粒细胞系统形态粒细胞系统形态特点:(3)单核细胞系统形态特点(4)淋巴细胞系统形态特点(5)浆细胞系统形态特点(6)巨核细胞系统形态特点三、血细胞化学染色1.过氧化酶染色(peroxidase,POX)2.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acid-Schiffreaction,PAS)3.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alkalinephosphatase,NAP)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phtholAS-Dchloroacetateesterase,NAS-DCE)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phtholacetateesterase,α-NAE)6.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phtholbutyrateesterase,α-NBE)7.酸性磷酸酶染色(acidphosphatase,ACP)8.铁染色(ferricstain)酯酶的分类三种常用细胞化学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中的应用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部分临床意义红细胞疾病与检验一、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二、缺铁性贫血三、巨幼细胞贫血四、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五、溶血性贫血一、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1.确定有无贫血根据RBC、Hb和Hct确定。

【诊断学学习课件】_临床血液学检测2-

【诊断学学习课件】_临床血液学检测2-
嗜酸粒祖细胞粒(单E(核P同O系)上集中落性粒细胞) 嗜碱粒祖细胞 刺激因子
(GM-CSF) 巨核系祖细胞 原巨 幼巨 颗粒巨 产板巨 血小板
巨核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 T淋巴系祖细(胞MeTg-原CS淋F)T幼淋
T血淋小巴板细生胞成素 (TPO)
B淋巴系祖细胞 B原淋 B幼淋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丝裂原 抗原
胞质的内淡不染含区颗域粒。黑。胞色质。量胞较质多量,多,呈均匀 因内含血红蛋的白淡逐红渐色增或多极,淡的灰紫色。 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 度的嗜多色性。
原始红细胞
早、中、晚幼红细胞
各 阶 段 幼 红 细 胞
2、粒细胞系统(粒系细胞)
(1)胞体大、圆/椭圆、规则; (2)胞核大、核形随细胞成熟从圆/椭圆 → 椭圆稍凹陷→ 肾形→ 杆状→ 分叶状,染色质从细沙状→ 大沙状→ 小块状 大块状; (3)胞浆从少→ 多,颜色从水彩蓝(亮蓝)→ 蓝→ 淡紫 → 淡红色; (4)早幼粒细胞有嗜天青颗粒及少量的特异性颗粒,从中 幼粒阶段开始,浆可有中性,嗜酸、嗜碱三种特异性颗粒。
• 空泡:正常情况下,浆细胞中可见小空泡,其他 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退 行性变



多 能
细 胞






胞淋





红系祖细胞 原红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网织红 红细胞
粒、单核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系祖细胞 原单 幼单 单核细胞 组织细胞
红细胞生成 素
• 细胞成熟过程中,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 外),胞质量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由 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
3、细胞核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要点背记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要点背记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要点背记二1、单选属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A.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B.过碘酸-雪夫反应减弱C.白细胞计数常大于50×109/LD.Ph染色体阴性E.胸骨压(江南博哥)痛较多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骨髓纤维化需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鉴别。

骨髓纤维化Ph染色体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90%以上阳性。

选项A、B、C、E均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2、单选下列哪项关于凝血因子的描述是正确的()A.依赖维生素K的是因子Ⅱ、Ⅶ、Ⅷ、ⅪB.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辅因子作用的是Ⅲ、Ⅴ、ⅧC.内外凝血途径形成凝血活酶,均需要Ⅷ因子的参与D.所有的凝血因子均来自血液E.血浆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是凝血酶原正确答案:B3、单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A.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原始细胞>0.15B.周围血有较多幼稚粒细胞伴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C.周围血中幼红、幼粒细胞易见,骨髓呈现"干抽"D.周围血中出现较多异形淋巴细胞E.周围血中易见盔形细胞、小球形细胞及破碎红细胞正确答案:D4、单选区分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依据是()A.细胞膜糖蛋白B.细胞增殖周期C.代谢机制D.细胞表面标志E.形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早期造血祖细胞与造血干细胞有较相似的细胞膜糖蛋白、细胞增殖周期及代谢机制。

目前对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认识主要依据干、祖细胞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以及其细胞表面标志。

更严格意义上的区分,迄今还十分困难。

5、单选属于骨髓检验禁忌证的是()A.原始细胞增多B.白细胞减少C.红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E.凝血因子Ⅷ减少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由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因子Ⅷ缺陷)属于骨髓检验的禁忌证。

其他选项均为骨髓检验的适应证。

6、单选碱性磷酸酶染色的正常血细胞反应中,除成熟中性粒细胞外,呈阳性反应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幼稚红细胞C.巨噬细胞D.单核细胞E.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历年真题1-(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历年真题1-(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基础知识历年真题1-(2)一、每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不包括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释放功能D.促凝功能E.促纤维功能E[解析]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黏附功能、聚集功能、释放功能、促凝功能、血块收缩功能,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无促纤维功能。

2. 关于血管壁的止血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收缩反应增强B.血小板被激活C.促止血物质释放增多D.局部血流变慢E.局部血黏稠度降低E[解析]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①血管收缩,血管壁受损时,局部小动脉和细小动脉立即发生收缩,管腔变狭窄,使经过损伤部位的血流减慢。

同时,由于血管内皮下弹性蛋白、胶原的暴露,血小板黏附在血管损伤的部位并被激活,发生血小板聚集反应,血小板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止血栓。

②损伤的血管壁释放出组织因子,直接激活血液凝固系统,形成凝血块,使血小板形成的初期止血栓得以加固。

③正常的内皮细胞能合成一种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因子前列环素(PCI2)及纤维蛋白溶解激活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又称血浆素原激活物),两者具有抗凝性,使血栓形成减慢或阻止血栓形成。

故局部血黏稠度会增高。

3. 肾小球滤过功能主要取决于A.有效滤过压B.有效渗透压C.被动扩散D.逆流倍增E.主动转运A[解析] 肾小球滤过由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来完成。

肾小球滤过膜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一般而言,分子量为60000以上的物质如血清白蛋白很难通过;血浆球蛋白分子量在90000以上,则完全不能通过。

肾小球滤过膜对物质的滤过除了受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影响,也与物质所带电荷有关。

在肾小球滤过膜上覆盖有1种带负电荷的酸性唾液蛋白,由于白蛋白也带有负电荷,同性相斥,所以白蛋白很难被滤过,可见正常尿中的蛋白是很少量的。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有效滤过压的大小控制,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复习(2)-163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复习(2)-163
不要动。 每台显微镜约1min,沿着右手方向移动(除个别位置)。并要
严格按照老师的指令而不能随意移动。 考核时不能交头接耳、东张西望。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看图片
看课件中的图片
检验医学院
一般注意事项
按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参加考试。 每位学生应穿白大褂参加实验考核。 带上笔而不准将实验指导及教科书带进考场。 考核时不能随意谈论。
检验医学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骨髓片考核注意事项
时间为1小时。 进考场后要按学号就坐,并随机选择一张片子。 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考核:包括操作步骤、显微镜的使用
、擦片子、报告单等。 擦片子时要举手示意,老师根据擦片子情况进行打分。 骨髓报告单上要注明考核的骨髓片号,病人的姓名、性
别、科室、日期、临床诊断、涂片号等。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示教显微镜考核注意事项
进场前先将发下来的答案纸上按要求填上姓名、学号等。 进考场后要按学号就站,并注意所观察的第一台显微镜号码。 在示教显微镜考核过程中,可以调节微调和目镜瞳距,其他均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检验血液学》
实验十七、复习(2)
检验医学院
血液学检验教研室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实验十七:复习(2)
实验考核注意事项 看图片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过碘酸-雪夫反应的阳性结果为∙ A.棕黑色颗粒∙ B.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或片状沉淀∙ C.蓝色颗粒∙ D.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 E.红色颗粒、块状或呈弥漫状红色(分数:2.00)A.B.C.D.E. √解析:2.自早幼粒细胞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并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的化学染色是∙ A.过碘酸-雪夫反应∙ B.碱性磷酸酶染色∙ C.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D.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E.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分数:2.00)A. √B.C.D.E.解析:3.属于过碘酸-雪夫反应在正常血细胞中染色反应特点的是∙ A.大多数淋巴细胞为阳性反应∙ B.巨核细胞为阴性反应∙ C.浆细胞多为阳性反应∙ D.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E.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分数:2.00)A.B.C.D. √E.解析:4.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结果显示∙ A.幼红细胞可呈阴性反应,有时红细胞呈阳性反应∙ B.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有时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 C.幼红细胞可呈阴性反应,红细胞也呈阴性反应∙ D.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增高,阳性反应的程度减弱∙ E.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减低,阳性反应的程度增强(分数:2.00)A.B. √C.D.E.解析:5.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结果幼红细胞呈阴性反应的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白血病∙ E.红血病(分数:2.00)A. √B.C.D.E.解析:6.下列细胞中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的是∙ A.不典型巨核细胞、戈谢细胞、腺癌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 B.不典型巨核细胞、尼曼-皮克细胞、腺癌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 C.不典型巨核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腺癌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 D.尼曼-皮克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 E.尼曼-皮克细胞、戈谢细胞、腺癌骨髓转移的腺癌细胞(分数:2.00)A. √B.C.D.E.解析:7.贫血定义中涉及的实验室参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和∙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血细胞比容(分数:2.00)A.B.C.D.E. √解析:8.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所致的难治性贫血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白血病∙ C.骨髓瘤∙ D.癌转移∙ E.骨髓纤维化(分数:2.00)A. √B.C.D.E.解析:9.红细胞膜异常导致的贫血是∙ A.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血红蛋白病(分数:2.00)B.C. √D.E.解析:10.成年男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A.血红蛋白<110g/L∙ B.血红蛋白<120g/L∙ C.血细胞比容<0.35∙ D.血细胞比容<0.30∙ E.红细胞计数<3.5×1012/L(分数:2.00)A.B. √C.D.E.解析:11.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贫血的诊断标准为∙ A.血红蛋白<125g/L∙ B.血红蛋白<135g/L∙ C.血红蛋白<145g/L∙ D.血红蛋白<150g/L∙ E.血红蛋白<160g/L(分数:2.00)A.B.C. √D.E.解析:12.与成年男性贫血诊断标准相同的小儿年龄阶段是∙ A.1~4个月∙ B.1~6个月∙ C.4~6个月∙ D.6个月~6岁∙ E.6~14岁(分数:2.00)B.C.D.E. √解析:13.下列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的是∙ A.血清铁∙ B.总铁结合力∙ C.骨髓可染铁∙ D.血清铁蛋白∙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分数:2.00)A.B.C.D. √E.解析:14.转铁蛋白饱和度的计算公式为∙ A.(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C.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血清铁)×100∙ E.(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分数:2.00)A.B. √C.D.E.解析:15.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为∙ A.<1%∙ B.<3%∙ C.<9%∙ D.<12%∙ E.<15%(分数:2.00)B.C.D.E. √解析:16.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 A.0.3μmol/L∙ B.0.5μmol/L∙ C.0.6μmol/L∙ D.0.9μmol/L∙ E.1.0μmol/L(分数:2.00)A.B.C.D. √E.解析:17.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中,正确的是∙ A.造血原料缺乏∙ B.细菌感染∙ C.苯及其衍生物∙ D.PNH∙ E.粟粒性结核(分数:2.00)A.B.C. √D.E.解析:18.Bessman分类涉及的指标是∙ A.MCH和MCHC∙ B.MCV和MCHC∙ C.MCH和RDW∙ D.MCV和RDW∙ E.MCH和MCV(分数:2.00)B.C.D. √E.解析:19.属于红细胞膜外周蛋白的是∙ A.主体蛋白∙ B.铁蛋白∙ C.肌动蛋白∙ D.血红蛋白∙ E.糖蛋白(分数:2.00)A.B.C. √D.E.解析:20.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铁缺乏∙ C.维生素C缺乏∙ D.微量元素缺乏∙ E.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分数:2.00)A.B.C.D.E. √解析:2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 A.高渗葡萄糖溶液的抵抗力∙ B.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C.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D.等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E.甘露醇溶液的抵抗力(分数:2.00)B. √C.D.E.解析:2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中,根据不同浓度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情况,评估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性,是通过红细胞∙ A.MCV与HCT的比值∙ B.HCT与MCV的比值∙ C.HCT与HB的比值∙ D.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 E.容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分数:2.00)A.B.C.D. √E.解析:23.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分数:2.00)A.B.C. √D.E.解析:24.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D.难治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分数:2.00)A.B.C. √D.E.解析:25.铁吸收率测定的参考值为∙ A.5%~10%∙ B.10%~35%∙ C.35%~50%∙ D.45%~60%∙ E.60%~75%(分数:2.00)A.B. √C.D.E.解析:26.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环核1/2周长以上分布,称为∙ A.细胞外铁∙ B.铁粒幼红细胞∙ C.环铁幼红细胞∙ D.铁粒红细胞∙ E.点彩红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27.合成血细胞的原料不包括∙ A.氨基酸∙ B.铁∙ C.叶酸∙ D.维生素B12∙ E.钙(分数:2.00)A.B.C.D.E. √解析:28.与无效造血过多有关的是∙ A.转铁蛋白浓度过高∙ B.铁蛋白浓度过高∙ C.血清铁过高∙ D.维生素B12供量过多∙ E.幼红细胞成熟障碍(分数:2.00)A.B.C.D.E. √解析:29.外周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 A.80天∙ B.100天∙ C.120天∙ D.140天∙ E.160天(分数:2.00)A.B.C. √D.E.解析:30.正常人无效造血可占总造血的∙ A.3%∙ B.2%∙ C.1%∙ D.0.5%∙ E.0.2%(分数:2.00)A.B.C. √D.E.解析:31.关于叶酸叙述正确的是∙ A.耐热∙ B.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C.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等食品中∙ D.每天需要约100mg∙ E.叶酸缺乏可导致佝偻病(分数:2.00)A.B.C. √D.E.解析:32.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有关的是∙ A.细胞分裂增殖加速∙ B.红细胞体积减少∙ C.珠蛋白生成障碍∙ D.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 E.染色质致密(分数:2.00)A.B.C.D. √E.解析:33.在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减少∙ B.仅有贮存铁减少∙ C.血清铁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白细胞减少(分数:2.00)A.B. √C.D.E.解析:34.下列属于特殊类型白血病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浆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数:2.00)A.B.C.D. √E.解析:35.t(15;17)特有遗传标志的白血病是∙ A.浆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数:2.00)A.B.C.D.E. √解析:36.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在FAB形态学分型中是∙ A.AML-M1∙ B.AML-M2∙ C.AML-M3∙ D.AML-M4∙ E.AML-M6(分数:2.00)A.B.C.D. √E.解析:37.在FAB分型中,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的百分数是∙ A.>10%∙ B.>15%∙ C.>30%∙ D.>40%∙ E.>50%(分数:2.00)A.B.C. √D.E.解析:38.急性白血病的一般自然病程为∙ A.<0.5年∙ B.<10个月∙ C.<1年∙ D.<1.5年∙ E.<2年(分数:2.00)A. √B.C.D.E.解析:39.慢性白血病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 A.10%∙ B.15%∙ C.20%∙ D.25%∙ E.30%(分数:2.00)A. √B.C.D.E.解析:40.急性白血病MIC分型中的C指的是∙ A.形态学∙ B.病理学∙ C.免疫学∙ D.细胞遗传学∙ E.组织化学(分数:2.00)A.B.C.D. √E.解析:41.在FAB分型中,按细胞大小、核染色质等特点将ALL分为∙ A.2型∙ B.3型∙ C.4型∙ D.5型∙ E.6型(分数:2.00)A.B. √C.D.E.解析:42.在FAB分型中,M1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数(NEC)是∙ A.≥40%∙ B.≥50%∙ C.≥60%∙ D.≥80%∙ E.≥90%(分数:2.00)A.B.C.D.E. √解析:43.常见束状Auer小体的急性白血病是∙ A.AML-M1∙ B.AML-M2∙ C.AML-M3∙ D.AML-M4∙ E.AML-M5(分数:2.00)A.B.C. √D.E.解析:4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克隆性增殖性疾患的∙ A.原始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4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亚洲占成人白血病总数的百分数为∙ A.10%∙ B.20%∙ C.40%∙ D.60%∙ E.70%(分数:2.00)A.B.C. √D.E.解析:4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血涂片及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数为∙ A.≤5%∙ B.≤10%∙ C.≤20%∙ D.≤30%∙ E.≤50%(分数:2.00)A.B. √C.D.E.解析:4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应为∙ A.≥10%∙ B.≥15%∙ C.≥20%∙ D.≥40%∙ E.≥50%(分数:2.00)A.B.C.D.E. √解析:48.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克隆性增殖的细胞是 A.造血干细胞 B.原始淋巴细胞 C.幼稚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 E.原始粒细胞(分数:2.00)A.B.C.D. √E.解析:49.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百分率为∙ A.50%∙ B.60%∙ C.70%∙ D.80%∙ E.95%(分数:2.00)A.B.C.D.E. √解析:50.RAE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数是∙ A.<10%∙ B.5%~10%∙ C.5%~20%∙ D.>20%∙ E.20%~30%(分数:2.00)A.B.C. √D.E.解析:。

2014年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4年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一、A1型题(本大题100小题.每题1.0分,共100.0分。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能将血浆甘油三酯分解的酶是A LPL和HLB LPL和LCATC LCAT和HLD ACAT和HLE LCAT和CETP【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第2题肾小管髓袢升支的功能主要是A 重吸收溶质B 重吸收水C 重吸收水而不重吸收溶质D 水与溶质均重吸收E 水与溶质均不重吸收【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第3题组成黄骨髓的主要是A 原始细胞B 幼稚细胞C 脂肪细胞D 巨噬细胞E 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第4题胞浆中可以含有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等特异性颗粒的是A 红细胞系B 粒细胞系C 单核细胞系D 淋巴细胞系E 巨核细胞系【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5题胚胎骨髓造血的特点A 起始于胚胎6个月以后B 只产生红细胞C 红细胞含HbF是最高的时期D 不会产生单核细胞E 不会产生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第6题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常用的细菌接种分离技术是A 平板画线分离法B 斜面接种法C 液体接种法D 倾注平板法E 涂布接种法【正确答案】:E【本题分数】:1.0分第7题t-PA活性增高可见于A 动脉血栓形成B 深静脉血栓形成C 口服避孕药D 缺血性中风E DIC【正确答案】:E【本题分数】:1.0分第8题在氧解离曲线中关于P50说法正确的是A 指PO2为50mmHg时所对应的血氧饱和度B P50是衡量Hb与O2结合状况的重要指标C 氧解离曲线左移P50值增大D 解离曲线右移P50值减小E P50值减小表明氧与Hb亲和力降低【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9题尿中胆红素主要来自A 脂肪的代谢产物B 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代谢产物C 铁蛋白的代谢产物D 卟啉的代谢E 白细胞的代谢产物【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主要由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内降解而产生胆红素,当血中胆红素增高,超过肾阈值时,从尿中排出,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真题2022年-(2)-去水印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真题2022年-(2)-去水印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真题2022年-(2)一、A1/A2型题1.与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不符合的是A.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多B.各阶段粒细胞可见C.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增多D.有核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增多E.早期血小板增多D[解析] CML慢性期血象:外周血白细胞30×109/L,明显增多(A项),粒系核左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B项),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C项),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疾病的早期血小板正常或者是增高,晚期是减少的,也可以出现贫血(E项)。

2.免疫标记技术不包括A.酶免疫测定法B.荧光免疫技术C.免疫放射分析D.放射免疫技术E.PCR技术E[解析] 免疫标记技术是指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有三种基本类型: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或分析。

3.关于一期止血,描述正确的是A.由血管和凝血因子共同完成B.由血管和抗凝蛋白共同完成C.由血管和血小板共同完成D.由血管和纤溶系统共同完成E.由凝血因子和抗凝成分共同完成C[解析] 止血包括一期止血(主要涉及血管和血小板)、二期止血(主要涉及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纤维蛋白溶解3个时相。

4.ICSH推荐测定血红蛋白的首选方法是A.HiCN法B.SDS法C.HiN3法D.AHD法E.沙利法A[解析] HiCN(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是ICSH推荐测定血红蛋白的参考方法。

5.下列项目中,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金指标是A.内生肌酐清除率B.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C.尿素清除率D.尿酸清除率E.菊粉清除率E[解析] 菊粉不参加体内代谢,对人体无害,分子量小,可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同时又完全不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也不被分泌到肾小管液中,所以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到肾小管中的菊粉清除率等于尿中排出的菊粉率,故菊粉清除率可代表肾小球滤过率,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金指标。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2-13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2-13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一、选择题A 型题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对旳旳是A. 胞体由大到小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 胞浆由少到多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旳最早旳造血细胞是A. 红系祖细胞B. 造血干细胞C. 粒系祖细胞D. 巨核系祖细胞E. T淋巴系祖细胞3. 成人在正常状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旳唯一器官是:A.肝脏B. 脾脏C. 骨髓D. 胸腺E.淋巴结4. 有关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对旳旳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B. CD34+CD38-C. CD34+ Lin-D. 分化能力较局限E. 高度旳自我更新能力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旳是A. 卵黄囊壁上旳血岛是人类最初旳造血中心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旳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旳C 胚胎第五个月后来骨髓成为造血中心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E. 胎肝旳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旳细胞因子是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旳是A. 胸骨B.肋骨C. 下肢股骨远心端D. 脊椎骨E. 颅骨X型题8. 有关红骨髓下列对旳旳是A. 含大量发育旳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B.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旳近心端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旳50%左右D.红骨髓是脂肪化旳骨髓E. 在正常状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存造血潜能9. 血细胞分化是指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旳B. 分裂后产生新旳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旳特点C.通过特定基因旳体现合成了特定旳蛋白质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旳过程E. 分化后旳新细胞与本来旳细胞有了质旳不同10. 造血干细胞浮现旳表面标志是A. Lin-B.CD38+ C. CD38-D. CD34-E. CD34+11. 造血干细胞旳基本特性是A. 对称分裂能力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C. 定向分化能力D. 多向分化能力E.有明显旳形态特性12. 造血微环境涉及:A. 网状细胞B. 造血细胞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旳细胞因子D.骨髓微血管系统E. 造血岛13.胚胎期参与造血旳器官有:A. 骨髓B.肝脏C.胸腺D.脾脏E. 淋巴结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状况:A. 婴幼儿严重贫血B. 急性再障C. 骨髓硬化症D. 严重感染E. 血友病二、名词解释1. 造血祖细胞2. 血细胞分化3.髓外造血4.造血器官三、问答题1.试述造血微环境旳作用。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第一章绪论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2。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

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

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 不确定。

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

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

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

临床血液学检验 1 2 各系血细胞及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1 2 各系血细胞及检验

红细胞比容与平均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比容:指血液中红细胞所 占的体积百分比是衡量血液携氧 能力的重要指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 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可反映红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可 反映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 血红蛋白浓度可反映红细胞的携氧 能力
血液学检验的临床意义
诊断疾病:通过血液学检验可以诊断出多种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监测治疗效果:血液学检验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如化疗、放疗等。 评估预后:血液学检验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如生存期、复发风险等。 指导治疗:血液学检验可以指导治疗如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等。
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计数与形态观察
红细胞形态:包括大小、形 状、颜色等
血浆黏度:血液 中血浆的黏稠度 影响血液流动
检测方法:旋转 黏度计、毛细管 黏度计等
检测指标:血浆黏 度、血浆纤维蛋白 原、血浆球蛋白等
临床意义:评估血 栓形成风险、预测 心血管疾病等
红细胞变形能力检测
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在血流中通过狭窄血管的能力 检测方法:微血管模型法、红细胞变形指数法等 临床意义:评估红细胞变形能力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常情况: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可能导致血流受阻引发血栓形成等疾病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血液流变学检验
全血黏度检测
原理:通过测 量血液在特定 条件下的流动 阻力反映血液
的黏稠度
检测方法:包 括旋转黏度计 法、毛细管法

临床意义:评 估血液的流动 性预测血栓形
成风险
影响因素:包 括红细胞数量、 血浆蛋白浓度、 血小板数量等

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血液学检验-2_真题-无答案

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血液学检验-2_真题-无答案

初级师专业实践能力临床血液学检验-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的是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粒红比值减低 C.三系显著减低 D.中晚幼红增多 E.无巨幼红细胞2. 对慢性溶血性贫血叙述错误的是A.粪中尿胆原增高比尿中尿胆原增高为早 B.尿胆原增高同时隐血试验阳性 C.受肝脏及消化功能影响 D.受肠道菌群及使用抗生素影响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3. 患者4岁,贫血外貌,红细胞3.0×1012/L,血清铁5μmol/L,血红蛋白70g/L,骨髓增生活跃,属于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4. 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是A.维生素B12缺乏造成DNA合成障碍 B.细胞发育,胞质落后于细胞核 C.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增多 D.血清铁缺乏导致DNA合成减少 E.血清钙磷缺乏5. 不出现骨髓象巨幼样变的疾病是A.红白血病 B.溶血危象 C.缺铁性贫血 D.白血病前期 E.叶酸缺乏症6. 在缺铁性贫血哪个时期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缺铁初期 B.缺铁中期 C.缺铁潜伏期 D.轻度缺铁性贫血 E.重度缺铁性贫血7. ALL细胞化学染色说法正确的是A.POX染色阳性 B.PAS染色阳性 C.NAP染色积分降低 D.α-NAE染色阳性 E.α-NBE染色阳性8. AML-M1POX染色原始细胞阳性率正确的是A.>3% B.>5% C.>10% D.>30% E.>50%9. AML-M2POX染色结果为A.阳性反应 B.弱阳性反应 C.强阳性反应 D.不定 E.阴性反应10. AML-M2A原始粒细胞PAS染色结果应为A.阳性反应 B.阴性反应 C.不定 D.强阳性反应 E.弱阳性反应11. AML-M2A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应为A.正常 B.明显升高 C.中度升高 D.不定 E.明显降低甚至消失12. 下述AML-M3细胞化学染色正确的是A.α-萘酸丁酸酯酶染色阳性 B.AS-D-NAE染色阴性 C.AS-D-NAE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D.POX染色强阳性 E.POX染色阴性13. AML-M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可被NaF抑制的原始细胞是A.原始粒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原始淋巴细胞 D.原始巨核细胞 E.原始单核细胞14. AML-M4的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的抗原在A.粒系及单核细胞系统 B.淋巴细胞系统 C.浆细胞系统 D.巨核细胞系统 E.红细胞系统15. AML-M5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A.PAS染色原始单核细胞多为阳性 B.POX染色强阳性 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D.SBB染色强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不被NaF抑制16. AML-M6细胞化学染色,其幼红细胞的结果是 A.PAS染色阴性 B.POX染色强阳性 C.PAS染色强阳性 D.SBB染色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17. AML-M7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是A.PAS染色阴性 B.5'-核苷酸酶染色阳性 C.ACP染色阴性 D.SBB染色阳性 E.MPO阳性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典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是A.NAP阳性率明显增高 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C.POX染色阴性 D.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减低 E.SBB染色阴性19. 下述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特点的是A.PAS染色阴性 B.PAS染色阳性 C.POX染色阳性 D.NAP染色积分减低 E.SBB染色阳性20. 属于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标志是A.CD3B.CD14C.CD19D.CD7E.CD3321. 证实“多毛细胞”最可靠和有效的手段是A.免疫学检查 B.细胞化学染色 C.染色体检查 D.骨髓象分析 E.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查22. 大多数“多毛细胞”的免疫学标志为A.CD14阳性 B.SmIg阳性 C.CD33阳性 D.CD13阳性 E.CD7阳性23. 多毛细胞白血病特征性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NAP染色阳性 B.NAE染色阳性 C.POX 染色阳性 D.ACP染色阳性,不被酒石酸抑制(TRAP) E.SBB染色阳性24. 属于毛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异常是A.del(14)(q22;q23)B.inv(14)(q11;q32)C.t(9;22)(q34;q11)D.t(8;14)(q24;q32)E.t(8;21)(q22;q22)25. 诊断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方法是A.染色体检查 B.形态学检查 C.细胞化学染色 D.免疫表型检查 E.骨髓组织病理检查26.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化学检查正确的是A.血钙升高 B.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C.血磷一定升高 D.血尿酸减低 E.乳酸脱氢酶增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27. 恶性组织细胞病细胞化学染色下述正确的是A.POX染色阳性 B.NAP染色阳性率和积分明显减低 C.SBB染色强阳性 D.ACP染色阴性 E.PAS染色强阳性28. 下述类白血病反应正确的是A.Ph染色体阳性 B.NAP积分明显增高 C.NAP积分明显减低 D.粒系不见核左移 E.胞质内不见中毒性改变29. 下述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是A.骨髓检查 B.血沉测定 C.白细胞计数 D.血涂片检查 E.冷凝集试验30. 鉴别类白血病反应与慢粒首选细胞化学染色是 A.POX染色 B.PAS染色 C.ACP染色 D.SBB染色 E.NAP染色31. NAP活性明显减低甚至缺如见于A.骨髓纤维化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的检查是A.免疫球蛋白测定 B.血清钙、磷测定 C.骨髓检查 D.外周血涂片检查 E.血沉测定33. 采用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的方法是A.PT衍生法 B.单向免疫扩散法 C.免疫比浊法 D.Clauss法 E.ELISA法34. 由于纤维蛋白原的异质性,当FDP增高时,受影响的试验方法是A.PT衍生法 B.单向免疫扩散法 C.Clauss法 D.ELISA法 E.免疫比浊法35. 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抵抗,可测定A.血浆肝素 B.蛋白C C.抗凝血酶 D.FⅩ活性 E.APTT36. 若血浆中存在狼疮抗凝物质,则应延长的血浆凝固时间是A.PTB.APTTC.FIBD.BTE.ACT37. 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A.凝血酶原含量减低 B.凝血酶原活性减低 C.巨球蛋白血症 D.组织液混入血浆 E.低纤维蛋白原血症38. 凝血酶时间观察的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后A.形成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B.形成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 C.形成纤维蛋白原所需的时间 D.形成纤溶酶所需的时间 E.降解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39. TT值延长是指超过正常对照A.3s B.5s C.10s D.16s E.18s40. 采用发色底物法进行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需要向受检血浆中加入A.对硝基苯胺和链激酶 B.对硝基苯胺和发色底物 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发色底物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链激酶 E.链激酶和发色底物41. 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胶乳凝集法中,血清FDP与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需要的浓度为A.≥1μg/ml B.≥5μg/ml C.≥10μg/ml D.≥1g/ml E.≥5g/ml42. 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 B.APTT C.TT D.BT E.RVVT43. RIPA增高见于血管性血友病A.Ⅰ型 B.ⅡA亚型 C.ⅡB亚型 D.ⅡN亚型 E.Ⅲ型44. vWF:Ag和vWF:Rcof均正常的是A.Ⅰ型 B.ⅡA亚型 C.ⅡB亚型 D.ⅡN亚型 E.Ⅲ型45.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实验室指标正常的是A.PT B.APTT C.TT D.FDP E.D-二聚体46. 脑梗死时水平或活性降低的指标是A.TXB2 B.TF C.t-PA D.PAI E.FDP47. 属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指标是A.凝血酶调节蛋白 B.纤维蛋白肽A C.凝血酶原片段1+2 D.5-羟色胺 E.组织因子48. 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水平或活性降低的指标是A.vWF:Ag B.FDP C.D-二聚体 D.纤维蛋白原 E.蛋白S49. 抗凝治疗中,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试验指标是A.PT B.APTT C.TT D.FIB E.D-二聚体50. 抗因子ⅩA活性用于监测A.精制蝮蛇抗栓酶 B.阿司匹林 C.低分子量肝素 D.口服抗凝药 E.普通肝素51. 抗栓酶治疗的监测指标是A.蛋白C和蛋白S B.t-PA和PAI C.抗凝血酶活性和含量 D.vWF:Ag和凝血酶调节蛋白 E.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52. 监测口服抗凝药的可靠指标是A.凝血酶原时间 B.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 C.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D.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E.凝血酶时间。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

2017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一、A11、造血微环境不包括A、微血管系统B、基质C、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网状细胞E、成熟红细胞2、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的造血器官A、卵黄囊B、肝C、肾D、骨髓E、淋巴3、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A、多见于儿童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4、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脾E、肝5、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C、核仁由无到有D、核浆比例由大到小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6、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学规律的是A、胞体大,但核浆比例小B、细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核染色细致均匀E、核膜不明显7、关于血细胞的增殖,错误的是A、血细胞的增殖又称为对称性增殖B、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C、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D、子细胞是成熟细胞E、原始红细胞经4~5次增殖,成为成熟红细胞8、红细胞起源于A、原始红细胞B、肝C、骨髓造血干细胞D、巨噬细胞E、早幼红细胞9、造血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志是A、CD3B、CD25C、CD34D、CD38E、CD9010、属于集落刺激因子的是A、TPOB、IGFC、CSF-GMD、HGFE、PDGF11、干细胞培养中常将40个或4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A、集落B、微丛C、小丛D、大丛E、集团12、就造血多能干细胞而言,下属概念错误的是A、存在于骨髓和血液中,其形态和淋巴细胞相似B、在特定情况下,可在脾内形成造血结节C、既能产生骨髓干细胞,又能产生淋巴细胞干细胞D、其增殖形式为对称性增殖E、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13、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巨核系祖细胞E、B淋巴系祖细胞14、起正向调节作用的造血因子不包括A、干细胞因子B、红细胞生成素C、集落刺激因子D、转化生长因子(TGF)E、白细胞介素15、出生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为A、黄髓B、红髓C、灰质D、白质E、以上都不是二、B1、A.占有核细胞的0.5%~1.5%B.占有核细胞的0.05%~0.15%C.占有核细胞的0.1%D.处于G0/G1期E.处于S/G2M期<1> 、12%~13%的骨髓中CD34+细胞A B C D E<2> 、脐血中CD34+细胞A B C D E<3> 、骨髓中CD34+细胞A B C D E<4> 、外周血和脐血有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A B C D E<5> 、外周血中CD34+细胞A B C D E2、A.肝B.脾C.淋巴结D.骨髓E.卵黄囊血岛<6> 、人胚8~9个月主要造血器官是()。

临床血液学检验-1-2-各系血细胞及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1-2-各系血细胞及检验

有丝分裂细胞
分裂前期细胞 分裂中期细胞 分裂晚期细胞 分裂末期细胞
图 退化细胞
O1
图 有丝分裂细胞
图 有丝分裂细胞(1)
O2
图 有丝分裂细胞(2)
图 有丝分裂细胞(4)
O3
图 浆质体及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
图 幼红细胞造血岛
【骨髓中类似细胞的鉴别】 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粒细胞 浆细胞、中幼红细胞、小淋巴细胞 粒细胞胞质中4种颗粒的鉴别 中性中幼粒细胞、单核细胞 破骨细胞、巨核细胞 成骨细胞、浆细胞
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可能看到过造血干/祖细胞?可用什么方法检测到HSC/HPC
髓系细胞(髓细胞)包括哪几种细胞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组细胞中哪一组的起源更接近 为什么只有成熟的血细胞才能进入外周血
【问题】
原始、幼稚及成熟细胞阶段
造血干细胞(HSC)阶段
复习:造血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造血祖细胞(HPC)阶段
造血干细胞
CFU-GEMM(粒、红、单核、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混合祖细胞
BFU-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祖细胞
CFU-E(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祖细胞
CFU-Meg(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系祖细胞
CFU-Bas(嗜碱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
16N 巨核 细胞
32N 巨核 细胞
64N 巨核 细胞
128N 巨核 细胞
10-15%
10-15%
很少见
很少见
50-55%
多倍体细胞
2、胞质:成熟巨核细胞(指颗粒巨及产板巨)胞质丰富,含大量颗粒

临床检验血液 (2)

临床检验血液 (2)

临床检验血液 (2)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要点1: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称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5个月逐渐退化。

肝脏造血的发生是由卵黄囊血岛产生的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迁移到肝脏后种植到肝脏而引起造血的。

3个月~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3)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个月长骨髓已开始造血,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

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长的,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要点2: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

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参与造血,因此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

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 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原始红细胞 • 【B】早幼红细胞 • 【C】中幼红细胞 • 【D】晚幼红细胞 • 【E】网织红细胞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6.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为本病 特征和重要诊断依据,该细胞水平常占幼红细胞的
•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B】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 【C】镰状细胞贫血 • 【D】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0.属于获得性膜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
本题思路: 4.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 【A】网织红细胞增多 • 【B】靶形红细胞增多 • 【C】有核红细胞增多 • 【D】红细胞的双形性 • 【E】红细胞的多形性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5.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 是以
• 【A】蚕豆病 • 【B】G6PD-CNSHA •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D】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E】冷凝集素综合征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6.血红蛋白随尿排出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应超 过
• 【A】200mg/L • 【B】500mg/L • 【C】800mg/L • 【D】1000mg/L • 【E】1500mg/L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中,幼红细胞
• 【A】体积大,血红蛋白饱满
• 【B】体积大,胞核偏于一侧,胞质中出现颗粒 • 【C】体积小,胞质量少,血红蛋白着色偏碱 • 【D】体积小,胞质量不变,细胞核大而疏松 • 【E】体积、胞质和细胞核无显著改变
• 【A】3% • 【B】5% • 【C】9% • 【D】10% • 【E】15%
【score:2 分】 【A】 【B】 路: 7.无巨幼细胞改变的大细胞性贫血是
• 【A】感染 • 【B】失血 •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 【D】酒精中毒 •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8.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病理组织检验显示,造血 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小于
• 【A】0.13 • 【B】0.17 • 【C】0.25 • 【D】0.34 • 【E】0.65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9.属于血红蛋白病的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7.不出现血红蛋白尿的疾病是
• 【A】血型不合的输血 • 【B】大面积烧伤 • 【C】蚕豆病 • 【D】溶血性中毒症 • 【E】缺铁性贫血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 【A】冷凝集素综合征 • 【B】溶血性输血反应 • 【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 •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1.属于获得性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
• 【A】脾功能亢进 • 【B】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C】镰状细胞贫血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3.RDW 增加的贫血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急性失血 •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D】酶缺陷所致的贫血 •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8.下列疾病中属于血管外溶血的是
•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C】血红蛋白病 • 【D】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 【E】脾功能亢进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红细胞
• 【A】<5% • 【B】<10% • 【C】<15% • 【D】<20% • 【E】<25%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 【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 【E】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2.在溶血存在时,水平降低的参数是
• 【A】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 【B】异形红细胞 • 【C】嗜多色性红细胞 • 【D】血清结合珠蛋白 • 【E】血清乳酸脱氢酶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B}}(总题数:50,score:100 分) 1.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
• 【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 • 【B】原始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 • 【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 【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 • 【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
本题思路:
14.MCV 增加见于
•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B】免疫性贫血 • 【C】骨髓增生低下 •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E】早期缺铁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5.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结果阳性见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