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面塑文化传承意义
面塑文化传承意义面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是一种将面粉加工成各种形态的技艺。
面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
面塑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亲戚、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口传手教来实现的。
在古代,那时还没有书写的技术,传统文化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保留和传承的。
因此,面塑艺术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下来的。
在家庭中,母亲会教女儿,祖母会教孙女,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在当时,面塑是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人们可以用面塑来装饰庆祝各种节日和喜庆的场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面塑的传承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面塑艺术逐渐被淘汰。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学习这门技艺,对于它的认知也变得模糊。
面塑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和传承。
为了更好的传承面塑艺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加强对面塑文化的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传递面塑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的历史和特点,让它成为现代文化中的一部分。
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面塑艺术人才。
通过举办面塑比赛、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面塑技艺。
同时,也要注重对老师傅们进行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培育,让他们的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要注重面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和设计手段,将面塑艺术与时尚元素结合,创造出更多有新意的作品。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面塑文化,从而推动它的传承和发展。
面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它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面塑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让它在现代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解读面塑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解读面塑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解读面塑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导言面塑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是一种以粘土为主要材料,通过捏、刻、贴等手法塑造出各种形象的艺术形式。
面塑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面塑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剖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一、传承文化遗产1.弘扬民族传统精神面塑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
通过面塑的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艺术审美,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珍贵性。
传承面塑文化可以有效保护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后人继续感受并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培养艺术人才1.启发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面塑是一种需要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和传承面塑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2.传承技艺,培养专业人才面塑传承需要专业的技艺和才华。
通过培养专业面塑艺术人才,可以保证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面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面塑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塑风格和传统。
通过传承和发展面塑文化,可以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推动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
2.拓展文化创意市场面塑作为一种有着丰富表现力和创意空间的艺术形式,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将面塑与当代设计、文化旅游等领域相结合,可以推动文化创意市场的拓展,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结语面塑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艺术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面塑文化的传承,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和推动面塑的发展,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光发热。
山西各地的面塑工艺及相关风俗
绛州面塑 绛州,即今日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 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 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渡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 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绛州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 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绛州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花馍,而且普 遍都会捏制多种普通的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 久而久之,一些家庭妇女熟能生巧,花馍的捏制水平便能不断提高。由于这种家 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造就了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 每当城乡嫁丧婚娶,捏花馍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且,这些花馍会在大庭 广众面前展示,从而得到品评,这种不推选冠军的自发的群众性品评,无疑成了 推动捏制花馍的一种动力,成为促进面塑水平不断提高的民间评议。所以,绛州 至今捏花馍的名手辈出,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而名声在外。
朔州面塑 在朔州,面塑带有着雁北地区豪放,不拘小节的特色。朔州的面塑不拘泥 于装饰,主要通过朴实的线条和简练的造型来表现。主要辅助工具有梳子、剪刀、 筷子,简单且易操作。至今,人们仍有在春节之时蒸花馍的习惯,花馍成为整个 正月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朔州一带,婚嫁和丧失都是极其隆重的,必不可少 的仍是各种寓意的面塑。在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 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以鱼和兔的造型为主,取名“华鱼吉兔”。 与此同时,还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 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 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 用。丧事的面塑较为朴素,整体造型为寿桃,上面缀着细小的花、叶等。丧事上 的面塑一般在葬礼期间供在灵桌前,等葬礼结束后,面塑给儿女们分食,象征长 辈最后的恩赐。
探析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
探析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山西面塑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
面塑作为山西省的传统特色食品,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深受游客喜爱。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也日益广阔。
一、山西面塑的优势1. 文化历史悠久:山西面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因此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
2. 味道独特:山西面塑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清爽,滋味鲜美,是广大游客喜爱的美食之一,因此很容易形成宣传效果。
3. 区域特色明显:山西面塑是山西的特色食品,只有在山西才能品尝到正宗的山西面塑,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二、山西面塑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1. 增加旅游吸引力: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山西面塑文化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将其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既能丰富旅游内容,又能增加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也能保护和传承山西的传统文化。
2. 提供就业机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类旅游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既需要有足够的旅游资源,也需要有一支专业的、热情的服务队伍。
从事面塑制作、销售和相关的旅游业务也将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3. 推广山西特色文化:作为山西传统美食之一,面塑具有很好的推广效应,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特色文化,这有助于打造山西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西面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但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应加强面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持山西面塑的传统特色和地域风情,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面塑文化的旅游产品,使面塑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面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创新
创作理念
现代面塑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他们敢于突破传统
束缚,尝试新的创作理念和手法,使面塑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03
跨界合作
现代面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跨界合作也日益增多。艺术家们与
设计师、建筑师等合作,将面塑艺术应用于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等领域
,为面塑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面塑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塑艺术的分类与风格
分类
面塑艺术根据不同的地域和风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山东 面塑、河南面塑、江苏面塑等。每种类型的面塑艺术都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风格
面塑艺术的风格多样,既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既有传统 的,也有现代的。不同的风格反映了面塑艺术家们的创作个 性和审美观念。同时,面塑艺术也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常 常与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高面塑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
1 2
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比赛
将面塑艺术作品带到国际艺术展览和比赛中,展 示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加强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艺术界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面塑艺 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3
建立面塑艺术国际推广平台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建立面塑艺术国 际推广平台,向全球传播面塑艺术的文化和价值 。
技艺传承
传统面塑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艺和经验。在传承过程中,艺术家们不 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使传统面塑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题材拓展
传统面塑艺术在题材上相对单一,主要涉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 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更多现代元素融入面塑创作中,如动漫、电影、 时尚等,使面塑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山西民间面塑中女性的传承贡献
88 COLLECT·INHERIT传承·收藏山西民间面塑中女性的传承贡献[摘 要] 山西面塑是民间艺术中特有的艺术品类,它分布之广,种类繁多,样式各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综合性,长久以来在三晋大地绽放异彩。
山西面塑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制作工具简单,环境简陋,然而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百姓生活、信仰、文化的载体。
山西民间面塑根植于民间,服务于民俗活动,它的制作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进行的,在家庭中又主要以女性为中心进行创作和传播。
[关 键 词]民间面塑;女性;传承贡献[中图分类号]J528.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7)02-0088-02文 董毅芳一、女性传承贡献的方法1.物传,心授物传是民间艺人亲手捏制,用面塑本身的形象直观地传授给下一代,从材质到用料,从制作到成型,从生到熟的整个过程都有传人参与其中,这样便可以获得口传所不及的直观信息。
在以后的制作中被传人就会将“看”来的创作信息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我们在中国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面塑的被传承人在接受过程中更注意“悟性”,这不仅是文人传承的形式,同样也被百姓所沿用。
2.言传,身教民间面塑是根植于民间、服务于民俗的活动,它的制作主要是以家庭为核心进行的。
在家庭中,又主要以女性为中心进行创作,其传承也必然是由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再传给自己的女儿,这样代代相继传承才使得民间面塑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千百年来仍能顽强的存在于民间。
在民间这种传承方式被百姓称为“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在中国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子女的宗旨。
通过语言、行为、事物等形式进行传承,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是母女之间的直接传承。
一些年长的民间艺人,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基本上没有读过书,因此制作面塑的技巧和经验不可能采用文字的形式传给下一代,只能通过母亲的介绍和示范等形式或母女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在民间称为“口传”,这种“口传”的方法成为广大劳动人民传授面塑制作技艺的主要形式,他们靠的是不同于文人的传授方式——口诀,来传授面塑的制作过程、技艺、功能、意义等。
浅谈传统艺术面塑的创新
浅谈传统艺术面塑的创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面塑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其完美的继承和发扬了民间艺术的特点及内涵。
本文从浅谈传统艺术术面塑创新的角度出发,旨在推动面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艺术;面塑;创新自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我国面临着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我国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不过在历史更迭当中许多文明已经消失。
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难题。
饮食文化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面塑艺术正是在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技艺,为了传承面塑艺术,需要在其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流行元素,创新和发展面塑艺术。
1.面塑的最早起源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化。
我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代社会的形成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
从游猎社会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人们都需要饮食。
长久以来,我国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在黄河流域两岸居民通过种植小麦形成了北方食麦的饮食习惯。
小麦制品对于黄河流域的人们来讲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文化是建立在先进的农业基础之上,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饮食文化发展的基础。
伴随着人们的不断摸索和创新,食物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面塑艺术的形成正是在饮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工艺形式。
人们通过对食物进行塑性来增加食品的艺术性。
这就使得面粉类食品出现了不同的分类。
例如面花、花馍等等都是人们对早期可食性面塑的称谓。
1.面塑的发展历程1.面塑的最初形态据古籍记载面塑艺术早期作为观赏物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换句话说,面塑艺术是在满足人们温饱的基础上,人们出于对面食观赏类追求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文化。
山西 面塑调研报告
山西面塑调研报告山西面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面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山西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地,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面塑艺术。
为深入了解山西面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山西面塑的制作技艺、传承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为推动山西面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山西传统面塑艺人和面塑作坊,深入了解面塑材料、技艺和工艺流程。
2.问卷调查:针对面塑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面塑的接受程度以及市场需求。
3.文献资料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面塑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迁。
三、调研结果1.传统面塑技艺丰富多样:山西面塑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从调研中了解到,山西面塑具有婴儿面、狮面、白面、杂面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技艺传承至今。
2.面塑传承面临挑战:尽管山西面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
许多年轻人由于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而不愿从事面塑,导致传承人逐渐减少。
3.市场需求存在矛盾:调研中发现,尽管面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市场需求相对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缺乏购买面塑的时间和兴趣;另一方面是面塑缺乏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推广。
4.面塑传统材料有待改进:传统面塑材料如铁丝、面粉等存在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等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四、调研建议1.加强面塑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展面塑技艺的培训班和各种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到面塑的传承中,保护和弘扬传统技艺。
2.提升面塑的市场价值:通过拓展面塑的应用场景,将面塑作为旅游纪念品、婚庆礼品、企业文化展示品等推广,提升面塑的市场份额和价值。
3.改革面塑传统材料,提高面塑制作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通过研究新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的改进,提高面塑制作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升面塑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山西面塑作为重要的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但是,面塑传承和市场推广面临诸多挑战。
面塑行业前景
面塑行业前景面塑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行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面塑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首先,面塑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面塑作品精致细腻,形象逼真,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它既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为家庭带来美丽和温馨,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祝福和温暖。
面塑艺术可以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美食文化等相结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
其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度的提高,面塑行业正逐渐重新获得重视。
近年来,面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的保护名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加大力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也给予了面塑行业更多的展示和推广机会。
这些举措为面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使得面塑艺术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
此外,随着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原汁原味的渴望,面塑行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好奇心,使得面塑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他们通过学习和创作面塑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在创作中加入现代元素,传达出自己的独特情感和理念。
面塑艺术的时尚和个性化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购买,从而为面塑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
总之,面塑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政府的支持和年轻人的热爱,为面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面塑艺术将继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展壮大,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丽和喜悦。
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面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近年来,山西面塑在传承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渊源
山西面塑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面塑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如今,山西面塑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传承现状
山西面塑的传承一度面临着困难,许多传统技艺和手法濒临失传。
但是,在政府、社会团体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山西面塑的传承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现在,一些有名的山西面塑传承人已经开始向年轻人传授技艺,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下去。
三、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山西面塑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一些传承人开始将传统的面塑艺术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
此外,山西面塑还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总之,山西面塑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才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1 -。
面塑文化传承意义
面塑文化传承意义一、前言面塑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将面粉、米粉等食材制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品,既可以供人观赏,也可以作为食品食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面塑文化逐渐被淡忘,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面塑文化的历史渊源1. 早期起源据考证,面塑最早出现在中国西汉时期,当时已经有人用面粉制作各种形状的小雕像来供奉神明。
这些小雕像不仅能够表现出神明形象和特征,还能够表达人们对神明的敬意和信仰。
2. 民间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塑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并在各地广泛流传。
不同地区和民族都会根据自己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创造出独特的面塑艺术形式。
例如,在湖南、四川等地就有很多特色的面塑形式,如“麻花糖人”、“蒜头糖人”等。
3. 文化底蕴面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三、面塑文化传承意义1.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面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面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面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
通过参与面塑制作和欣赏活动,可以增强人们对自己家乡、民族以及整个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
3. 拓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在制作过程中,面塑需要考虑形状、色彩、比例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拓展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素养。
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面塑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对面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繁荣。
四、面塑文化传承与发展1. 加强对面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需要加强对面塑技艺、历史渊源、风格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并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
阳泉彩色面塑创新与传承
非遗传承文 付海云阳泉彩色面塑创新与传承一、阳泉面塑的历史渊源山西面塑,民间称为“面花”“面人”“面羊”“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
现在学界比较认可的是汉代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我国的面塑应该起源于汉代 。
自先秦时期有了石磨,便给面食制作创造了物质条件。
汉代开始出现的面食,那时候称之为“饼”。
经过现代人考古发现,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从唐代古墓中出土的面制俑头。
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面塑工艺至少有1000多年的历史。
二、阳泉面塑的艺术特点(一)造型立体阳泉面塑主要是以圆雕和立体形式呈现的。
使人们在观赏中能够触摸到真实完整的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面塑艺人通常要考虑面塑的使用功能、所表现的主题以及所运用的场所、环境等因素。
(二)制作随意民间面塑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意识的体现。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艺。
阳泉面塑的制作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间面塑艺人在创造艺术形象时具有强烈的主观成分,追求的是情感上的感受,往往不注重形象上的逼真。
另一方面,由于面本身的特点,如柔软、面发、蒸制,使面塑在造型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性。
(三)充满象征阳泉面塑在许多种造型上都包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如利用谐音,制作鹿的造型,取谐音为“禄”,作为吉祥之物而长期存在于民间;还有猴子骑马,取其谐音为“马上封侯”;红色的蝙蝠,谐音“洪福齐天”。
如利用寓意,石榴造型寓意“多子多福”,葡萄也是“多子”的寓意,桃子、松鹤寓意为“长寿”。
三、阳泉面塑的文化价值阳泉面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
多样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反映出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
在当地,面塑具有祭神娱人的意义,体现着当地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
同时,面塑与当地各项民俗活动紧密相连,传承至今已逾千年。
面塑已然成为反映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面镜子和了解当地民众心理的一扇窗口,为充分了解当地民俗和民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婴儿满月等民俗节庆里,都会有面塑的出现。
面塑文化传承意义
面塑文化传承意义引言面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面塑通过将面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情感的寄托。
面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为您探讨面塑的文化传承意义,从历史传承、艺术表达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历史传承意义面塑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意义。
首先,面塑可以追溯到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它是我国古代宫廷艺术的一部分,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面塑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庙宇和民间庆典等场合,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面塑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面塑的技艺、图案和题材多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面塑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面塑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中,面塑作为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之一,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名录。
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2. 艺术表达意义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意义。
首先,面塑通过面点和塑造的技巧,可以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水平。
面塑作品以其立体、生动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传递了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达。
其次,面塑作品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和寓意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著名的“百子图”中,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儿童形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孩子们的祝福。
这些形象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故事性,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此外,面塑也是艺术与手工技艺的结合,通过面点和塑造的过程,艺术家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技巧,将平面的面团变成立体的艺术品。
这种工艺的独特性使得面塑作品更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3. 社会价值意义面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首先,面塑可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山西面塑文化的传播
“互联网+”时代山西面塑文化的传播【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山西面塑文化传播受到了新的推动和挑战。
利用互联网平台,山西面塑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互联网+时代也促进了山西面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传统艺术走向现代化。
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形式的传播方式为山西面塑文化注入了活力,拓展了其传播范围。
互联网+时代为山西面塑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使这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西面塑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保留传统魅力,更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山西面塑文化、传播、影响、推广、创新、网络直播、社交媒体、新机遇、发展空间。
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想法,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方式。
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面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2 山西面塑文化的特点山西面塑文化是山西省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特点包括形态多样、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寓意深刻。
面塑艺人通过手工捏制黏土,塑造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形象,再用各种颜料进行装饰,最终呈现出绚丽多彩的作品。
山西面塑作品通常与节庆传统、民俗风情等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面塑的魅力 传承非遗面塑的技艺
面塑的魅力传承非遗面塑的技艺传统的中国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中非遗项目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面塑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人们的眼球。
本文将从面塑的起源、技艺的特点以及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面塑的魅力。
一、面塑的起源面塑是一种以黏土、面粉等作为材料,通过手工塑造出各种形态的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部分,面塑起源于古代民间。
早在唐朝,面塑就已经开始流行,并成为宫廷艺术的一部分。
面塑作品通常模拟人物形象,如花鸟、龙凤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表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技艺的特点面塑的技艺独具特色,其在材料、工艺和造型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1. 材料:面塑所用的材料主要是面粉、糯米粉、糖和少量的水。
这些材料简单易得,无毒无害,更符合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追求。
2. 工艺:面塑的工艺主要包括搅拌面粉糊、捏塑、焯水和上色。
首先,将面粉和糯米粉搅拌成糊状;然后,根据塑像的需求,将糊状物捏塑成各种形态;接着,将塑好的形态焯水,使其更加坚固;最后,给面塑上色,增加其美观性和艺术感。
3. 造型:面塑的造型常常生动传神,通过塑造人物的表情、手势和服装等细节,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
无论是清晰的线条还是细腻的雕刻,都展现出面塑独特的技艺和魅力。
三、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面塑的传承非常重要。
以下几点解释了面塑传承的重要性。
1. 保护非遗:面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面塑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非遗传承是保护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2. 传播文化:面塑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传承和发展面塑,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3. 促进创新:面塑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有着丰富的发展空间。
通过面塑的传承,可以促进新一代面塑艺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面塑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山西面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自唐朝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雕塑艺术,其以小麦粉、豆腐等天然食材为原料,经过面捏、成型、雕刻、上色等工艺制成各种形态各异的艺术品和民间食品。
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山西面塑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成为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步,山西面塑的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山西面塑以“白如雪,红如火,绿如草,黄如金”为其特点,精致的面塑造型与艺术效果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赢得商家的青睐。
其历史文化背景源于黄河流域的古老历史及文化,西周时期即发明了“面筋”,到了唐代,则更加发达而被赋予了雕刻艺术的功能,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面塑。
第二步,山西面塑传承的现状传承是一种文化的血脉和正义性。
面塑手艺代代相传,这是一种非常动人的感情与分量。
然而,就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环境,这些传统文化早已跟不上了,许多传统文化的项目遗失了资源与最重要的传承人。
而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因此,到当代,仍有一些传承人受到影响,他们在有限的时空里,以有限的手艺,继续支撑着这门法术的延续。
第三步,山西面塑传承需要的保护山西面塑作为一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需要得到更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首先需要的是专业的制作技艺和知识的传承和保护,包括对面塑制作工艺的全面了解、熟悉和掌握。
其次,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方面,应该加强互联网的推广,提高面塑的知名度;在教育领域,加强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让更多学生接触和了解这门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能力。
第四步,山西面塑的未来发展山西面塑的未来不能仅仅是传承,还要在保持传统的艺术技艺同时,不断拓展与创新,结合现代审美要求,发展出新花样,提高面塑在现代社会中的艺术价值,拓展面塑的市场和应用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山西面塑推向更全面和更广泛的应用,让更多人获得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
面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面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捏面人,就是面塑艺术,也叫“捏粉”、“江米人”。
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民间工艺,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面塑的起源和发展说起面塑的起源,其实很平常。
我国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间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这些面食一般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
这些用面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
慢慢的也就出现专门的捏面人的师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沿街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了专供欣赏的民间工艺。
面塑起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
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
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戏曲”人物、“孩儿鸟兽”、“飞燕形状”等,可谓“奇巧百端”。
明清时期,艺术面塑已经成为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面塑艺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
清代咸丰三年(1854年),山东菏泽穆李庄做泥塑的王清源、郭湘云等人采用染色的糯米粉捏面人(当地俗称“江米人”)销售,很受欢迎。
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张”。
他早年抄录戏曲,擅长校勘,人称“百本张”,捏面人的艺术精湛,可惜其技艺在晚年失传。
我们所熟悉的近现代面塑名家,以“面人汤”汤子博(1881-1971)、“面人曹”曹仪策、“面人郎”郎绍安(1910- )最著名。
汤子博的面人生动传神,曹仪策的面人精细素雅,郎绍安的面人色彩浓重。
故宫博物馆现在藏有清朝末代皇帝敷仪玩过的一些人物面塑,就是出自著名的面塑艺人汤子博三兄弟之手,至今仍然色彩鲜艳,技艺相当成熟。
面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创新
面塑艺术与传统文化
1 2 3
传统审美的体现
面塑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 传统审美的特点。在面塑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传 统文化的韵味和意境。
传统技艺的传承
面塑艺术是传统技艺的一部分,通过面塑作品的 制作和传承,可以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并传承给 后人。
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面塑艺术家不断 尝试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赋予 面塑艺术新的时代特征。
多元化发展
将面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与绘画、 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艺术作品。
03
国际化发展
将面塑艺术推向国际舞台,加强与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让更
多人了解和欣赏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S。
师傅带徒弟
面塑艺术师傅招收学徒,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徒弟,徒弟在 师傅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面塑艺术的精髓。
学校教育
一些学校开始将面塑艺术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活 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塑技艺。
面塑艺术的保护措施与方法
法律法规保护
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面塑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对 面塑艺人进行扶持和资助,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创作条件。
宋代面塑艺术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面塑艺术的繁荣时期,面塑艺术逐渐从祭祀用品发展成 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面塑艺术
清代至民国时期,面塑艺术进一步成熟,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域 特色。
面塑艺术的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面塑艺术主要是以模 仿为主,面塑艺人通过观察生活 和自然形态,用手捏、刀切、按 压、针刺等简单的技法制作出各
定襄面塑的研究报告
定襄面塑的研究报告定襄面塑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定襄面塑的发展、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定襄面塑起源于中国山西省定襄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经过多次传承与发展,定襄面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技巧。
定襄面塑通常以泥塑为基础材料,结合绘画、雕刻等技艺创作,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场景。
定襄面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定襄面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注重展现生活中普通人的形象和生活场景。
其形态丰满、栩栩如生,富有地方特色,能够深入人心。
其次,定襄面塑注重细节的塑造和表达,通过形象的塑造、装饰等手法,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特征。
再次,定襄面塑注重色彩的运用,充分利用色彩的变化和层次来突出人物形象和氛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定襄面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定襄面塑代表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国的民间艺术文化。
其次,定襄面塑在塑造形象和细节上注重真实和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于“真实”的追求,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最后,定襄面塑通过展现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传递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文风情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综上所述,定襄面塑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对定襄面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将其融入到当代艺术中,使其与时俱进地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定襄面塑的研究来探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后人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和文化遗产。
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传承文 徐 静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面塑艺术的发展渊源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它主要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捏制成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
面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而在先秦时期开始出现的石磨,给面食的制作创造了物质条件,面塑真正出现是在汉代,可能是供人们食用的装饰食品,但遗憾的是历史上没有关于面塑的确切记载,也没有传世的面塑作品。
已知最早的古代面塑,是在唐代古墓中出土的面制俑头。
面塑艺术兴盛于宋代,当时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
”明清时期,面塑艺术已经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面塑艺人重要的谋生手段,这使面塑艺术得以流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而面塑的花样和制作手法也因此不断地提升并且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充分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二、面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丰富多彩的内容美面塑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面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像用于民俗活动中的寿桃、面鱼、面羊等;而到了现代,伴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塑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日益凸显,逐渐从民俗活动登上大雅之堂,这使得面塑的题材内容更加广泛,更加符合现代社会。
(二)寓意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面塑作品大都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赋予面塑各种象征吉祥福瑞的形象来表达这些愿望,例如“寿桃”象征生命的含义,“榴开百子”则成为多子多孙的符号。
(三)对比强烈的色彩美面塑色彩具有装饰审美的特征,在一些民俗活动中的面塑作品大都色彩浓烈,着色夸张,不拘泥于现实物象的固有色彩,大胆地运用高浓度的红、绿、黄等色系,这使得面塑作品色彩对比强烈,表现出一种既淳朴又热烈的美感。
三、面塑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一)造型上的创新中国传统的面塑艺术是建立在民俗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面塑艺术要想跟紧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时代的养分,适应现代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在山西众多民间面塑中独树一帜。
面塑是供会的主要元素,是村民对神灵最重要的供品,不仅是供会的重要文化现象,而且是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具有很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和艺术传承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和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的不同,供会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因此挖掘和保护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面塑;文化;宴席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204-02
一、背景
我国北方民间用麦面、玉米粉或豆粉制作的各式“面花”、“花馍”、“礼馍”、“面羊”等统称“面塑”。
《中国民间美术辞典》中有这样的描述:“民间面塑即民间面食艺术。
”
二、文化内涵
在山西地区,面塑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可用于祭祀、祈福、馈赠亲友或表达感谢。
在时令节日与礼仪活动中,人们会蒸制富有不同寓意的面塑,其形式也多种多样:面羊、面鱼看起来生动活泼,寿桃形态逼真,枣山富于想象与创意,“姑儿食”则饱含祝福与期待。
面塑的制作可谓凝结了民众生活智慧,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面塑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山西则是面塑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
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省定襄县境内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
期的石搓盘器物,该搓盘由于长期旋转式研磨而使中间下凹成浅圆坑,它的发现证明当时对谷物的加工方式是搓而不是捣,其加工目的是为了脱壳去皮。
由此可见,山西地区的谷物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
三、文化的流传
面食是中国人的传统主食之一,满足着人们最基本物质需求。
而最早的“面塑”则是人们供奉神灵与祖先的一种美好物品。
在中华文化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的同时,面塑也逐渐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学色彩。
在纷繁万状的面塑世界中,还保存着远古神话的积淀和影响。
有民俗学家认为:中国面塑的根源可追溯到女娲用黄土和清水塑造万物生灵的神话,而心灵手巧的中华女性便仿效其法,用面团揉制出飞禽走兽和花草虫鱼,以这种形式再造“生灵”。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节、婚嫁、丧葬、祭祀等都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
面塑在山西地区各种时令节日与礼仪活动中都可以称之为必备之物,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在农历腊八后,山西地区的家庭即开始制作过年的熟食,有枣山(也称枣山年馍)、花糕、馍馍、包子等,俗称“闹年”;元宵节晚上,各巷要办灯山会,街上挂有彩色吊纸,各家门前挂有花灯,灯山前垒旺火、燃焰火、放花炮,女人们拿馍馍在旺火上烤黄,回家分食,传说食之有少生病、兴旺之意;在农历二月初二,山西人讲究早晨喝豆腐脑并吃枣山与钱龙(一种面食);中元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已婚儿女要蒸制寿桃献给父母,祝他们长寿,长者要馈赠孩子面羊、面鱼等,亲戚之间也互为孩子蒸制面食。
此外,小孩子满月,东家要
设宴招待亲友,要为小孩子做“曲联”(大型面塑)、蒸制大馍馍,并根据亲友来礼回赠馍馍和糕;若遇长者过生日,子女要向他们敬奉白面蒸制的寿桃;建新房时到了起架、上梁这个阶段,除了画八卦、贴贺联、点灯放炮,亲戚和街坊邻居还要做好花桃、花馍来庆贺,谓之“扶梁”,等新房落成、乔迁入居,再磨一斗白面做雪白的大供,并油炸出各种精巧的面花,酬神谢土以祈望屋舍的千年永固。
面塑不仅仅造型逼真,而且色彩绚丽。
制作者会准备多种颜料给面塑上色,使面塑更具观赏性。
例如枣山,制作者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蒸出锅来绵软憨实,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色的粮豆形成色彩上的对比效果。
又例如,一个面羊的局部,有时候会用十种色彩来搭配而不会显得繁杂,反而会觉得赏心悦目。
同时,制作者还善于选用各色的豆子、小纽扣、亮片等来对面塑进行点缀。
这与传统的以白面为底、以大枣和粮食为主要色彩的面塑相比更加具有观赏性。
制作者将面塑当作工艺美术品来进行装饰,多样的色彩与独特的造型搭配,使得面塑的外观大放异彩。
面塑作为扎根民间的民俗文化代表,其中也是饱含人情的。
“人情”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
乡民们用做面塑、赠面塑、供面塑这些最淳朴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与祝愿。
朴实的乡民通过灵巧的双手,揉搓捏塑出精致美丽的面塑,表达出对生命的膜拜、对幸福的追求、对爱情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在山西地区,面塑的制作可以说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往往一家要做面塑,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会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不仅能
高效率地完成大量的面塑制作,还加深了邻里间的感情。
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就像是一家人在一起过年一样。
此外,面塑在山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又重要的礼物。
在重要时令节日与人生成长的节点,长辈会制作面塑送给自家的孩子、亲友及邻居的孩子。
这种制作方式和赠送礼物的方式如同仪礼一般,承载着真挚的“人情”,成为山西人生活的一部分。
四、结语
如今在山西,许多人都会在祭祀或庆典时去订购面塑。
这样的面塑多了点商品、文化艺术品的意味,少了点过去亲友街坊间一起制作的趣味和亲切感。
但无论如何,看着制作完成的面塑,人们总是不得不感慨,心灵手巧的山西人真是指尖捏百态,把面“塑”成了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江;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张蕴卓;山西面塑造型的符号象征与民俗文化内蕴[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3.张燕霞;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141
140808103
段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