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类型
第五章人力资本投资

投资、 投资、收入率和收益率
Wt1 未来净收益流 Wt0 Wo
间接成本C 间接成本 id 直接成本C 直接成本 d
Τ0=17
Τ1=21
Τ2=60
二、教育投资的决策
1.净收益的贴现值:假设个人大学毕业时 21岁,60岁退休。WT1表示上大学或接受 某种教育所获得的收入流, 某种教育所获得的收入流,WT0表示未经 大学教育所获得收入流。 大学教育所获得收入流。
2、文凭的信号功能 、
教育文凭的信号功能假说: 教育文凭的信号功能假说: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 具有一种发现哪些人具有高生产效率的信号功能。 具有一种发现哪些人具有高生产效率的信号功能。 这是一种运用群体特征的信息来甄选、 这是一种运用群体特征的信息来甄选、筛选求职 者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甄选成本, 者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甄选成本, 弊端是可能录用到有学历而无能力的人。 弊端是可能录用到有学历而无能力的人。 假设不同个体具有相同的生产率且付出的教育成 本是不同的(尤其是心理成本)。 本是不同的(尤其是心理成本)。 选择受教育程度: 选择受教育程度: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 本之间的差距最大的值所对应的教育年限最为有 利。
社会总财富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 社会总财富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美国 90年的社会总财富大约为人均 年的社会总财富大约为人均42.1万美元左右, 万美元左右, 年的社会总财富大约为人均 万美元左右 其中59%的财富表现为人力资本。加拿大、 其中 %的财富表现为人力资本。加拿大、德 国和日本的人均人力资本分别为15.5万美元、 万美元、 国和日本的人均人力资本分别为 万美元 31.5万美元和 万美元和45.8万美元。从世界范围来看, 万美元。 万美元和 万美元 从世界范围来看, 人力资本占人均财富总量的64%。 人力资本占人均财富总量的 。
4-人力资本投资与迁移

西南大学 汪亚军
16
4 个人教育投资的差异
〔1〕个人教育投资
的打算
利
率
人们应当增加上学
年数使得上学的边
际酬劳率(MRR)等 i
于利率(i)。
教育的边际收益率递减
MRR
e
西南大学 汪亚军
上学年数
17
4 个人教育投资的差异
〔2〕一个人关于教育投资的决策会受到所学内 容的难易程度、个人的学习速度、对将来的热忱 和抱负,以及获得经济资源的可能性等因素的影 响。
24
5 人力资本理论评论
教育的 收益被 高估了
教育和收入的关系还局部反映了力量差异 拥有更多力量〔如智力、动机和自律〕的
人更有可能读大学。
即使没有获得大学学历,他们也可能比那 些不读大学的人挣的钱多;大学生较高的 收入反映了他们有较强的力量而不是较多 的读书,回报率高估了。
筛选假说:上学增加收入并不是由于提高
儿童时代的成长环境对后期的教育和培训问题也
西南大学 汪亚军
8
3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决策
与其他投资一样,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包含着下 述含义:在当前时期付出的肯定的本钱并希望在 将来能够带来收益。
西南大学 汪亚军
9
3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决策
〔1〕教育的收益 较高的将来收入
终身工作满足程 度的提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争论成果往往对社会有着深
刻而广泛的影响。
西南大学 汪亚军
26
6*教育的属性与投入机制
由于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因此需要对教育进展补 贴,才能实现教育投资的最优规模。
不同的教育阶段,社会收益不同,补贴的程度也 就不同。〔参见教材表2-2〕
西南大学 汪亚军
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分类方法

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分类方法摘要:企业中存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企业人力资本分类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一个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分类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本;专用性;价值性;分类原则一、人力资本分类的必要性(1)从人力资本定价方面看。
如何区分不同人力资本在不同环境存量水平的报酬模式是人力资本定价的基础工作,而这种报酬模式首先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合理分类。
实际上,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计量问题时,都是将人力资本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后。
再建立与之适应的计量模型对其进行评估的。
(2)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角度看。
不同类型的员工其招聘、选拔、培训和薪资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并且,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匹配问题,即个人能力与组织工作任务要求相匹配;个体的个性与组织的气氛文化相匹配。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分类。
基于此,有关专家强调:讨论企业是因人设岗还是因岗设人的前提是将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梳理。
(3)企业开展会计、统计活动时也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分类。
为了科学、准确地反映各项资产的投入和产出状况,企业必须依照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类。
企业在解决人力资本相关的会计问题时首先面临的就是人力资本的分类。
无论是人力资本资产或是人力资本的成本核算,都涉及到了人力资本的分类。
二、人力资本分类的可行性人力资本可分类的依据是人力资本具有的两个基本特性——专用性和价值性。
不同类型(层次)的人力资本差别体现在专用程度不同和创造价值的差异性上。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指人力资本一旦投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便会对该企业产生依赖性和长远效益预期,使人力资本只有在该企业时才能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具有了较强的承担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经济学家李斯特(1864)在论述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时指出:要是个人所具有的生产力,包括经验、习惯和技术。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PPT课件

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 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F.Denison)。丹尼森在人力资本经济分 析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用传统经济分析
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所起
的作用时,所产生的大量未被认识的,不 能由劳动和资本投入解释的余数(residue), 做出了令人折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
第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舒尔茨其人其事
西奥多·舒尔茨是美国芝加哥大 学教授。他在一系列研究人力资本 的著作和论文中,较为全面地论述 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人 才的有效配置以及人力资源迁徙、 劳动者的健康等问题。
除了以上三项主要区别外,还存在一些更为具 体的差异,如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比大多 数物质资本更为耐用。中学和大学教育可以使 人受益大半辈子,而在此期间,受益者可能有 30年或更长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与此相比, 大多数物质资本却只有较短的经济寿命。此外, 教育可以不断积累,这一效应使得教育具有较 长的使用期限,这还意味着在总投资相同的情 况下,人力资本的增量要比物质资本的增量大, 从长期看,投资于人力资本比投资于物质资本 更为有利。
3.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很难区别。 一些消费活动本身具有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效 率的作用,也可以被视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迁移等活动都可能是出于提高消费者效用和满 足社会文化需要的目的而进行的。区分人力资 本投资中的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对于计算其 投资成本和收益率的影响是巨大的。与物质资 本投资行为不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消费行 为的区分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经常用到以下几个与成本相关 的概念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社会承担投资 支出而私人受益的成本,私人成本是指投资者直接 承担的人力资本成本。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 部分支出为社会承担,而私人只承担部分成本。
人力资本类型

学习使人进步1、一般能力,即基础性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如生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
实际上,区分了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专家型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
此外,国内学者还有同质人力资本与异质人力资本之分;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之分等等。
2、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独特性对企业内人力资本进行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的人力资本具有高价值并且是独特的,即这些员工拥有特定于企业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并且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战略性利益远远超出雇佣和开发他们的管理成本。
第二类型的人力资本同样具有高价值,但员工拥有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广泛获得,其拥有的技能是低独特性的。
第三类型的人力资本拥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企业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容易地获得这些资源。
第四类型的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在创造客户价值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力资本进行差异化培训:1.对于高价值和高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其视为产生竞争优势的核心员工,从战略上对其进行内部开发。
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广泛深入到培训员工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独特技能。
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重要的客户价值。
一旦这些核心员工离开企业,就会把核心技术带走,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企业可以对这类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独特性技能的培养。
为完成培训工作,企业还可以制定详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该规划的实施,以鼓励员工建立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的个体化学习。
可以采取一些国外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如交叉培训消除由于细致分工使员工对枯燥单一工作所产生的厌烦感(综合、心理)2.对于高价值而非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直接从市场获得。
例如,拥有标准化会计技能的会计师,相对于第一类人力资本,这类员工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培训与开发,因为雇员拥有的技能并不是雇佣企业独一无二的。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编辑]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专门大的奉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
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奉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
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小孩的直截了当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刻价值和时刻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
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闻名的芝加哥学派的要紧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
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受。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专门显著的特点,他几乎能够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运算得头头是道。
他涉猎的领域宽敞,思路灵敏,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同时用被捕和受惩处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专门风险偏好。
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缘故而从事的一种职业。
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
那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差不多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定选择,从这一点动身,不但能够说明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说明人类的一切行为。
四、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银行业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知识、技能及健康等素质存量的总和,也是指能影响人力资本所有者未来收入流的存量。
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研究人力资本,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是近年来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一、银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1。
从银行制度方面来讲,银行的可支配资本,表现为两种形式: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
其中,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主要是强调对经济增长贡献重大的人力因素-—主要是知识、技术、信息、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等一切具有乘数效应的经济资源总称。
银行产权制度关心的是在这种组合资本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应如何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货币资本所有者之间安排,才能使银行资本价值最大化。
2。
从银行经营方面来讲,银行的经营活动是以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两类生产要素的存在和配置为基础,是资本投入、生长、增值和获利的载体.银行资本增值取决于人力资本、货币资本以及银行的运行制度。
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效率越来越不取决于货币资本,而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呈现出人力资本主导货币资本的发展形态.可以讲,货币资本是银行资本增值的条件;人力资本才是银行资本增值的主要源泉,所以让人力资才是有银行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就是逻辑的必然。
3。
从人力资本自身方面来讲,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专业化特点的人力资本可分为三类:一是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二是技术创新或技术转移型人力资本;三是市场开拓或产品营销型人力资本.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及效率的提高日益依赖于人力资本,其原因就在于相对于货币资本来说,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因为在人力资本的要素结构中,需要较大投入的知识要素日益成为其主导要素,所以如同其他任何投资活动一样,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成为资本投资的一种选择,并且同样应得到投资收益回报.4。
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与岗位价值的必须结合性,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给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关键岗位定价——岗位价值资本化和股权化,以体现竞争上岗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及其对产权要求的初始界定,让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货币资本所有者银行人力资银行制度银行经营人力资本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与岗位价值结合一样分享银行剩余和分担银行亏损.离岗时,不管其在岗期间银行是增值还是贬值,都要求按当初岗位价值的货币值归还银行。
西奥多.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料

舒尔茨和他的人力资本理论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的是舒尔茨。
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
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
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
于是,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
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做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
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
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
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
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
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
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
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
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人力资本在经济中,人力资本涉及人类作为生产收入的行为者的生产能力。
这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这个术语只是在过去的25年里才在专业论著中获得广泛的使用。
在这25年里,把资本理论的一些原理扩展到人在生产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作为现在和未来的产出与收入流的流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了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了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的效率。
这个条目概述的是主要思想,参考文献必然是有限的。
更详尽的和其他解释,读者应当查阅布劳(Blaug)、罗森(Rosen)、萨霍塔(Sahota)和威利斯(Willis)撰写的评述,它们还会给读者提供完整的参考文献。
对分析来说,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形式上的差别,较之它们之间在产权性质上的差别,其重要性不大。
在自由社会中,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限于体现它的人。
一般说来,一个人甚至不可能自愿地出卖有法律约束的未来获利能力的所有权。
基于这个原因,最好是把人力资本服务的交换作为租金的市场交易来进行分析。
数量分析限于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收入和产出流量。
由于一个人不可能出卖其自身的资产所有权,因此工资支付和收益流量被视为等价于人力资本价值的租金。
甚至连在持久的雇用关系中发现的那种长期承诺,最好也视为一系列短期的、可续订的租金契约。
相比之下,法律制度对非人力资本所有权的交易和自愿转让的限制,却要少得多。
事实上,大量的非人力资本资产的市场活动,是企业组织制度的特点。
然而,由于这些区别并不总是严格的,因此在其中必定要保持着某种伸缩性。
奴隶制茺就是可转让人力资本产权的突出例子。
当然,奴隶制的非自愿因素是基本的,但就是自愿的制度也并非无人所知。
类似地,受契约束缚的劳役,就是一个在法律上可以对其他人的人力资本服务强制实施长期契约要求权的例子。
在当今的许多社会里,非人力资本所有权的转让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第十章人力资本投资

Back
第四节 劳动力的流动
三、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 年龄:
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间。因为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 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其次,年轻人的心 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
•
家庭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 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培训时间t
培训后服务时间
时间T
图10-5 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Back
第三节 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特殊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 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 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 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 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 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分享收益。
Back
边 际 劳 工 动 资 产 率 品 价 w 值 VMP
企业收益(4) 个人收益(3) 个人成本(1) 企业成本 (2)
wa wu we
VMPu VMPc
培训后服务期间 时间T
培训期间t
图10-6 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第四节 劳动力的流动
一、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地区之间、行 业之间、产业之间、职业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自愿选择和迁移。
Back
第三节 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边 际 劳 动 产 品 价 值
工 资 率 Wuˊ=VMPu ˊ Waˊ=VMPa ˊ Wa=VMPa
教育经济学 第三章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

教育经济学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点;2.领会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3.了解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4.深入理解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及其应用;5.理解人力资本产权的内容及其价值实现。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综述【课程内容】1.“人力资本”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J.R.Walsh)在1935年发表的《人力的资本观》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2.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3.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全资本的概念应当包括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两个方面。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共同点体现在(1)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相同,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2)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3)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能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产品。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体现在:(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这是区别于物力资本等其他形式最本质的特点:(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能直接转让或买卖,不能被继承,而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被继承;(3)人力资本要经过较长的人力培养周期,才能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力资本投入则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4)人力资源的形成及其发挥的程度,与人的年龄变化,与人的体力、能力及生命周期直接相关,而物力资本的发挥与自身的属性相关(5)人力资本具有易流失性的特点,有迁移性和流动性,而物质资本具有固态性,便于垄4.人力资本的分类。
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美国学者T.W.舒尔茨在《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一文中的分析,区分了五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类能力,分别为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项文娱体育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
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
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
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目录
1 人力资本的定义
2 人力资本的分类
3 人力资本理论
3.1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3.2 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3.3 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 、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古典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的研究)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作用以及一个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但在他们眼中教育仍是消费品,其经济作用也是间接的
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魁克是最早研究人的素质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是构成财富的第一因素,“构成国家财富的是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和论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他认为由于人的素质不同,所以才使劳动能力有所不同。当然,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处于萌芽形态,有许多地方还要商榷。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学说,坚持了商品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他还把人的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是指投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间接劳动则指间接投在所需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它不创造价值,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李嘉图曾明确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国内学者李忠民在此基础上,将人类能力分为四种:一般能力,即基础性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如生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实际上,区分了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专家型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此外,国内学者还有同质人力资本与异质人力资本之分;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之分等等。
劳动经济学(全) 第六章 人力资本

C 人力资本培 训投资决策
人力资整源理管课理件专业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经过长期性
投资形成的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者团队
身上的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
构成的资本。
——能力和技能的独特组合
劳动经济学
3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一、人力资本
长期性投资或投资产物,能带来
2. 间接成本(opportunity cost)
受训者花费时间来接受培训;利用有经验的 员工从事培训活动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
劳动经济学
22
人力资整源理管课理件专业
专题二:培训投资
(二)培训投资的收益
总劳动力成本:
T
C
1
TC 1
2
r
边际产品价值:
V
M
P1
VM 1
P2 r
在职培训的间接计算方法: 1. 模型法 2. 净现值法 3. 经验公式法
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
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团体身上 的,在劳动过程中表现
个体/群体(整合)
劳动经济学
4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二、人力资本与相关概念
劳动经济学
5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三、人力资本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
6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人力资本概述
四、人力资本的类型
按照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分类
同质型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
时期可以挣到20 000元,收入的现值为:
20000 PV0 20000 1r
他也可以选择在1时期上学,支付5 000元的费用,在时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章导论“资本”的定义有三个:1、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投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价值形态;3、会计学上,企业主投到企业的资本金以及由此形成的资本公积,即企业所有者权益。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生产经营要素。
资本的性质:第一,资本是一种价值的表现形态;有多种形态;第二,这种价值的表现形态必须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它是投资的结果,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而生产的;第四,在一定时期内,它能够不断带来收益;第五,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形式),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内容)。
其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获(目的)。
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有二:它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
人力资本的特征:是一种无形资本;具有时效性;具有收益递增性;具有累积性;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人力资本的类型:按构成要素形态,主要可分为知识形态人力资本和技能形态人力资本两类。
(知识形态人力资本又可以分为科学知识人力资本、技术知识人力资本、制度知识人力资本和意识形态知识人力资本。
技能形态人力资本可分为思维技能人力资本和操作技能人力资本。
)按使用范围,人力资本可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和专用性人力资本。
(前者指由常识性、基础性、一般性普遍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构成的人力资本,后者指由专业性特殊性和行业部门或组织内部可用性知识和技能构成的人力资本。
)按存在的范围,人力资本可分为共有性和专有性两类。
(共有性人力资本还可以根据“共有”的范围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世界共有、国家共有、民族共有、地区共有、部门共有、组织(公司、学校、社团、政党等)共有、家庭共有等。
专有性人力资本也可根据“专有”的范围分类,如个人专有性、性别专有性、家庭专有性、组织专有性、社区专有性、民族专有性和种族专有性等。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叶美国的经济学界,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力资本生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它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学术界把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作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
一、人力资本理论历史起源(一)威廉・配第的人力资本思想。
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学界的广泛流传是近三四十年的事,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和国民收入核算专家威廉・配第,他在《税赋论》中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
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在创造劳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技能是和土地、物质资本、劳动一样重要的要素,他认为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高的人可以与多个劳动技能低的人抗衡,并能生产更多价值的产品;他通过测量英国农民和海员每周收入的货币价值得出:“一个海员实际上等于三个农民”的结论,威廉・配第关于“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实际上已包含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萌芽。
(二)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被誉为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进一步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早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和工厂组织促使劳动分工更加细化,劳动生产率水平得到提高,于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受到普遍重视。
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
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
”他认为,花费精力和时间所学会的劳动技能,就如同购置新机器或其他物质成本一样,是可以收回投入并获得利润的。
显然,斯密所提出的这种投入学费和时间并期望从中获得利润的思想几乎已经接近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他还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者技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般能力,即基础性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如生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
实际上,区分了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专家型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
此外,国内学者还有同质人力资本与异质人力资本之分;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之分等等。
2、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独特性对企业内人力资本进行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的人力资本具有高价值并且是独特的,即这些员工拥有特定于企业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并且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战略性利益远远超出雇佣和开发他们的管理成本。
第二类型的人力资本同样具有高价值,但员工拥有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广泛获得,其拥有的技能是低独特性的。
第三类型的人力资本拥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企业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容易地获得这些资源。
第四类型的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在创造客户价值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力资本进行差异化培训:
1.对于高价值和高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其视为产生竞争优势的核心员工,从战略上对其进行内部开发。
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广泛深入到培训员工来开发特定于企业的独特技能。
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重要的客户价值。
一旦这些核心员工离开企业,就会把核心技术带走,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企业可以对这类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独特性技能的培养。
为完成培训工作,企业还可以制定详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该规划的实施,以鼓励员工建立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的个体化学习。
可以采取一些国外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如交叉培训消除由于细致分工使员工对枯燥单一工作所产生的厌烦感(综合、心理)
2.对于高价值而非独特性的人力资本,企业将直接从市场获得。
例如,拥有标准化会计技能的会计师,相对于第一类人力资本,这类员工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培训与开发,因为雇员拥有的技能并不是雇佣企业独一无二的。
但企业对这类员工的培训应着重于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感。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入观念的培训特别是企业价值文化的培训,从而减少这类员工的流失率。
3.对于低价值的,且很容易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公共知识”类技能,如普通文秘、后勤人员、维持人员等,这些人员都可以向一些提供服务的员工。
由于这些雇员都是共性的,如果企业对其进行培训开发,一旦员工离开企业岗位替补比较容易。
4.第四类人力资本通常指那些从事基础研究,不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工程师、程序员和科研人员等。
这类人力资本使企业处于两难境地,其独特性决定了完全依赖外部资源难以得到适用的技能,而如果完全内部化则成本过高。
对这类人力资本的培训,应集中于促进过程和团队建设、沟通机制、交换程序、工作程序、指导关系等旨在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转化的活动。
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培训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企业应通过在职经验式培训增加员工内隐知识,而不是可迁移到竞争对手中的外显知识来投资于人力资本,从而提高特定于企业的人力资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