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审美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5e5082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c.png)
旅游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更是一种快乐的审美实践。
中国是旅游古国。
很早以前,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虽然用意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以自然山水来作比喻和陪衬,但山水之美能使仁智之乐。
到了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圣人能够做到审美与悟道同时并存,从生机活跃的优美的自然山水中传达灵妙的“道”来。
虽然讲得很玄妙,但毕竟已承认自然山水的审美作用。
宗炳并明确提出“畅神”说,圣人与贤者放情山水,游乐而忘返,它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宗炳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
在宗炳看来,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是进而飞跃到悟获自然之道宇宙之理的最高层次。
他给我们勾划出多么明快完美的中国旅游审美图式!旅游审美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审美中亟应继承和发扬。
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
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
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审美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
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
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
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
旅游呼唤审美——浅论旅游审美活动
![旅游呼唤审美——浅论旅游审美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606e1dcc9ec3d5bbfd0a7473.png)
1 史 性 .历 旅 游 审 美 属 于历 史 的 范 畴 , 着 历 史 变 迁 而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随 的 人类 活 动 。人 类 早 期 的 旅 游 活 动 中 , 于 人 类 无 法 通 过 掌 握 由
旅 游是 异地 的审美活动 , 旅游者离开 了惯常生活 的舞 台, 便 可 以使 自己从 日常现实 中脱离 出来 , 保持一种与 日常生活和实
单 位
参 考 文献 :
[]李 国卿. 1 河北省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 究[ ] 2 0 . . D .053
% % 人 万 人
E3吴显英. 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中的因子分析E3 J .哈 尔滨工程
大 学 学报 . 0 3 2 20.。
E]温桂兵. 3 基于模 糊综合评价 的国家创新能力 实证 分析 E] 科技 J.
次 评价 模 型 , 为 目标 层 、 分 准则 层 和 指 标 层 。 目标 层 就 是 中部 六
亿 元
新
投 入
科技 活动人员 ( 1 ) x4
科 学 家和 工 程 师 ( l ) x 5
万人
万 人
省 自主创新能力 , 准则层分 为 四部分 : 自主创新基础 能力 、 自主
创新投入能力 、 自主 创 新 环 境 能 力 和 自主 创 新 产 出 能 力 。 指 标
规模 、 创新模 式和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存在 , 在指标的选
择 上 , 量 选 择 具 有 可 比性 的 相 对 数 指 标 。 尽
研发经 费支出(l) x 1 研 发 经 费 支 出增 长 率 ( 1 ) x 2 创 新 产 品 开发 费用 ( 1 ) x 3
亿 元
本 文构建 的中部六 省 自主创新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a0d99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4.png)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
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
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和浑圆和缓的山丘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
但黄山一年中有200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
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
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c6ed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2.png)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备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除了可以欣赏旅游景点的美景,更可以体验不同文化、风情和风土人情。
旅游时,我们会被景点的各种元素吸引和感染,因而对不同的景点相关的审美标准也不同。
这篇文章将对旅游审美赏析进行总结。
1.自然景色的赏析自然景色已成为旅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旅游类型。
它包括大自然中的山、水、地和气候等属性。
当我们前往一座山或海滩时,我们不只是期望看到它们的美丽景色,还希望感受到它们的独特气质。
在感受自然美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神秘、宏伟、广阔和生机勃勃的特点等。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座高山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雄伟和不朽气质。
如果我们去海滩玩耍时,我们可能会被蓝色的海水、细沙和周围植被的美丽所吸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然景色的色彩、构图结构、光线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2.建筑物和城市的赏析许多人喜欢游览历史悠久或风光秀美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游客可以欣赏的不仅是城市的风景和建筑物的美丽,还包括了城市人文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的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功能以及所传达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欣赏古代教堂时,我们需要理解它的设计和装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并通过分析它的历史和宗教意义,进一步认识它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同样,在欣赏城市的现代化、高科技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时尚设计和新科技的灵感,并且可以将它们与城市人文环境哲学、城市规划相结合来理解。
3.艺术展览的赏析艺术展览是一种最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性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深度,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意、技术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构图和用色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观看古代美术、宗教艺术、现代艺术等展览。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展览,我们都需要细心品位和审美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审美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37b7aaa1b0717fd5360cdc4f.png)
旅游资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
3、特殊性特征 、 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 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 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人文旅游资 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特点。 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特点。 4、愉悦性的特征 、 人文旅游资源景点一般更关注是人际心理互动, 人文旅游资源景点一般更关注是人际心理互动,突出 的是情感的传达,强调的是游客的参与, 的是情感的传达,强调的是游客的参与,丰富游客的审 美感受,促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文化沟通, 美感受,促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文化沟通,提高 他们的美感层次,通过特殊的人际心理互动,进入到心 他们的美感层次,通过特殊的人际心理互动, 理的交流和审美心理的感受,真正做到悦耳悦目、 理的交流和审美心理的感受,真正做到悦耳悦目、悦心 悦意、悦志悦神, 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审美境界, 悦意、悦志悦神,进入 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审美境界,获 得高级的愉悦和美感。 得高级的愉悦和美感。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第3页
旅游资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
三、旅游资源审美意义 旅游资源审美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审美实 践的活动过程, 践的活动过程,是旅游美学理论与旅游资源 相结合的产物。 相结合的产物。 1、有助于阐发审美文化内涵,提高旅游 、有助于阐发审美文化内涵, 美感度 2、有助于增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提 、有助于增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第2页
旅游资与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
二、旅游美学与旅游资源美学的关系 旅游美学是美学分支,同饮食美学 同饮食美学、 旅游美学是美学分支 同饮食美学、服装美 雕塑美学等共同构成了实用美学的范畴。 学、雕塑美学等共同构成了实用美学的范畴。 旅游资源美学是旅游美学的一个分支, 旅游资源美学是旅游美学的一个分支,它针 对旅游运作系统的资源分系统进行研究。 对旅游运作系统的资源分系统进行研究。旅游 资源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资源审美活动及其规 律的的学科,旅游资源审美活动是指旅游者对 律的的学科, 旅游资源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感知、体验、 旅游资源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感知、体验、认同 和联想,从而得到感官上、 和联想,从而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愉 悦和满足和过程。 悦和满足和过程。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972d6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8.png)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所见到的自然、人文景观所组成的景观体系,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景区管理者需要了解旅游者的审美方法与要求,以更好地提供服务。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一、旅游景观审美方法
1.整体性审美法整体性审美法是指通过整体性的角度去审美,是围绕一个整体来进行景观审美,强调景区整体的和谐。
2.细节性审美法细节性审美法是指通过细节方面去体验景观,把景区中细小的物品视为一个审美出发点,强调景区中的细节美。
3.经验性审美法经验性审美法是指通过实践去审美景观,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
4.文化性审美法文化性审美法是指通过文化的角度去审美景观,强调景区文化属性的特点。
二、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1.美学要求美学要求是旅游景观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景区颜色、形状、质感等美学特征的统一和和谐。
2.生态要求生态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它强调景区生态的完整性和地球的可持续性。
3.功能要求功能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它要求景区拥有高效的景点、公共设施和活动场所,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
4.文化要求文化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它要求景区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让游客了解到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
5.安全要求安全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景区应加强游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游客的安全。
6.服务要求服务要求是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的要求,景区应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让游客有一个愉快舒适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景观的审美方法与要求周详,景区管理者在景区设计和建设时应遵循以上几点,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游客的审美需求和要求。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3c625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f.png)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引言旅游是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旅行,人们可以探索不同的地方、文化和景点。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对所见所闻产生审美的感受,这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旅游审美文化概述旨在探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以及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审美文化。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旅游审美文化进行概述,以及相关的时尚、建筑、美食等方面的介绍,从而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旅游审美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是旅游审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海滨地区常常以其壮丽的海景和闪耀的阳光吸引游客,他们会对这样的地方产生一种轻松和开放的审美感受。
而山区的美景则常常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游客会在大自然中追求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体验。
另外,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和摩天大楼也常常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
历史与旅游审美历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审美的重要来源之一。
古老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建筑等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游客的注意。
比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两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旅游胜地。
游客在这些地方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和钦佩的情感,同时也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与旅游审美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它对旅游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偏好。
比如,日本的传统茶道和花艺就展现出一种简约而雅致的审美风格,而西方的绘画和雕塑则常常注重形式的表现和技巧的运用。
当游客到访不同的文化地区时,他们会逐渐了解并体验当地的审美文化,从而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旅游审美与时尚时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趋势。
旅游与时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目的地常常是时尚的集中地。
比如,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拥有众多的时尚品牌和时尚展览。
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
![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91ec8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d.png)
2342018年11月下半月刊旅游与人的审美需要探析吴 莉 解 倩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现代旅游可以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层面的需要,尤其是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因而精神愉悦作为旅游者的一种共同追求,成为旅游的本质作用。
主体具备了审美需要,客体也同时具备了审美特质,这种审美集中指向旅游活动,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审美需要也正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力。
本文认为李泽厚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三种审美体验同样适用于旅游中的三种审美需要。
马斯洛认为,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寻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也才有可能出现,所以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是需求。
人们认为之所以发生旅游活动,是因为人的生命缺乏性需求和超越性的审美需求。
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旅游活动发生时必然产生审美需求,反之亦然。
因为古往今来,只要是游客,不管其出于怎样的目的,其在旅游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去感知旅游客体,即旅游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所以当人们的旅游活动发生时,其对旅游资源的观照就必定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也是旅游的必然结果,所以,审美就是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
人们选择旅游,因为旅游可以为游客带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这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需要。
一、审美需要与悦耳悦目悦耳悦目作为一种最低级、最直接的感官享受,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最先产生的审美需求。
好看好听或者不好看不好听是人最基本、最简单的审美判断。
但是因为悦耳悦目的感觉是由于感官刺激所得,而感官是会疲劳的,所以“再好吃的东西,假如你天天吃它,很快就不想吃了。
再美的东西,你天天看它、听它、也就不一定感到美了。
在北京住的人,如果天天去北海,便会感到没多大意思,可过一段时间再去,又感到有意思了。
缺少变迁会使感官迟钝,没精打采。
感官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不一样,人与机器不一样,它需要休息和变异,他要求新鲜活泼的刺激,才获有继续生存、活动的生命力。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ec40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4.png)
旅游文化与审美范文旅游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审美则是一种对美的感知与欣赏。
旅游文化与审美紧密相关,既受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也受到游客自身审美观念的塑造。
本文将讨论旅游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旅游文化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根据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是地域特色的载体,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不同的文化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审美形态。
旅游可以促进审美的发展,通过欣赏他人的文化之美,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
旅游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对游客的审美产生直接影响。
游客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吸引。
他们会观赏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例如,来到中国的游客可以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美,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游客自身的审美观念也会对旅游文化产生影响。
游客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旅游目的地。
例如,对于喜欢自然风光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去海滨度假区或山区游玩,欣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对于喜爱艺术的人来说,则会选择去文化名城,观赏名家名作。
旅游文化与审美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旅游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身心放松的体验,人们可以逃离繁忙的生活,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和文化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净化。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社会层面上,旅游文化与审美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跨越地理和文化的边界,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旅游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社会繁荣与进步。
在旅游时,游客也需要加强对旅游文化与审美的教育与培养。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4e4595eb0717fd5370cdc1f.png)
旅游与审美(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
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
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f95a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6.png)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思考,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感悟、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建筑艺术的欣赏与鉴赏、风土人情的体验与感受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审美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旅行中的美丽风景、历史文化遗产、建筑艺术作品,以及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审美思考不仅能够提升旅行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价值在于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审美思考在旅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带来对世界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进而影响我们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旅游活动、审美思考、旅游目的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审美价值、旅行体验、个人成长。
1. 引言1.1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是在旅行过程中对环境、景点、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审美评价和思考,从而提升旅行的品质和体验。
审美思考不仅仅是对景点的外表美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眼光去理解和体味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从而深化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遣活动,而是成为一种审美的过程和体验,让人们通过旅行来感受和领悟生活的美好之处。
通过审美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目的地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景观美景。
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自然风光、探索历史文化、欣赏建筑艺术、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等多个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旅行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审美思考不仅让旅行增添了深度和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融入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
在接下来的将会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感悟、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建筑艺术的欣赏与鉴赏、风土人情的体验与感受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带领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旅行中的审美思考。
2. 正文2.1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是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环。
旅游文化与审美复习题答案
![旅游文化与审美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0d2b5960590c69ec37610.png)
一.术语解释1、静态观赏:静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缓慢的移动视线,仔细玩味其中奥妙的一种欣赏活动。
静态观赏需要的时间较长,感受量较大,便于体察感悟或想象理解对象的审美价值或内涵。
2、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3、点景:即用点缀的方法装饰景点或者景物,使景点更加丰富,生动。
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观赏者有更深的感受。
4、借景: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
5.宫廷建筑中的“中轴对称”:严格的中轴对称是我国正规建筑组群的传统,宫廷建筑尤为如此,即使本应充满自然随意的园林,其宫殿区也依然遵照这种布局形式。
在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中,有多条平行并列的纵向轴线,但宫殿主体建筑必须布局在中央轴线上,构成数进院落的庭院结构。
宫殿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建筑,是最高级的古建筑类型,北京明清故宫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6.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7.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
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8.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旅游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
![旅游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7d986c7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3.png)
– 从审美意识的发展来看,审美个性的特殊价值在于体现和融合着审 美共性,使用权积极的审美传统得以流传,不断弘扬。
– 从现代审美角度看,审美个性的意义在于以其丰富多样性创造着五 彩缤纷、格调不同的美的生活、环境和产品。
– 从旅游审美活动的规律看,审美个性意味着旅游主体在审美情趣上 的主观偏好,旅游活动类型的多样性就与审美个性的多样性有密切 关系。所以在旅游工作中,既要尊重旅游者的审美共性,也要兼顾 其审美个性。
旅游审பைடு நூலகம்需求
• 特点:
– 对象性 – 动力性 – 保持平衡性 – 递进性
旅游审美动机
• 自然审美型 • 艺术审美型 • 社会审美型 • 饮食审美型
审美意识构成要素
• 审美观念 • 审美趣味 • 审美理想 • 审美知觉 • 审美情感
审美个性
• 审美个性的意义:审美个性总是以某种方式体现或受制于 客观的社会审美意识,是共同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ccad8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b.png)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不断兴起,旅游景观的审美方法与要求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旅游景观作为人们旅游时欣赏的对象,其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观审美的方法与要求,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审美方法1. 视觉审美视觉是人们感知旅游景观的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因此视觉审美在旅游景观中具有重要地位。
视觉审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景色的组合与构图:要求景色之间的组合和构图要有层次感,能够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起来。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颜色,使景观色彩鲜明、丰富多样,具有和谐的整体效果。
•地理位置的选择: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景点,使观赏者能够欣赏到独特的自然景观,并且能够与其他景点相互呼应。
2. 听觉审美听觉是旅游景观中的另一个重要感官,在景区应用中能够为观赏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
听觉审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乐的运用:在景区中运用适合的音乐,使观赏者进一步感受景观的情感和氛围。
•声音的设计:在景区中合理设计声音,使观赏者能够感受到景观的自然声音,如鸟鸣和水流声等,增强观赏体验。
3. 触觉审美触觉是一种常被忽视的感官,但在旅游景观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触觉审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质的选择:选择与景观相符的材质,如光滑的石头、柔软的草地等,使观赏者可以亲身感受景观的触感。
•触感体验的设计:在景区的设计中增加一些可以触摸的元素,如雕塑、游乐设施等,使观赏者能够通过触摸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
二、审美要求1. 独特性旅游景观的独特性是观赏者决定是否愿意前往欣赏的重要因素之一。
独特的景观能够吸引更多的观赏者,为他们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
2. 和谐性旅游景观的要求之一是能够在整体上给观赏者一种和谐的感觉。
景观的各个元素之间应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避免冲突和不和谐的因素。
3. 清晰性旅游景观的要求之一是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景观的主题和信息。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8179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b.png)
旅游审美知识点总结一、景观审美景观是旅游中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景观审美包括风景的美、宏阔的景色、建筑物的美和人文景观的美等。
景观中的造型、色彩、纹理、线条、形状等都是景观审美的重要方面。
1.风景的美:风景的美是指自然环境中山水、植物、动物等元素所呈现出来的优美、富有诗意的现象和景色。
如雄浑的群山、奔腾的河流、柔和的晨曦、流动的云彩等。
在欣赏风景的美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心旷神怡,情绪愉悦。
2.宏阔的景色:宏阔的景色是指辽阔开阔的地域和大气磅礴的景色。
如大漠孤烟、辽阔的海洋、高大的山川等,这些宏阔的景色给人以崇高的审美享受,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3.建筑物的美:建筑物的美是指建筑物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等。
在旅游中,各式的古建筑、民居、现代建筑等都是旅游景点的一部分。
在欣赏建筑物的美时,人们常常会被其中独特的风格、精美的雕刻和细腻的工艺所吸引。
4.人文景观的美:人文景观的美是指人类在历史、文化、信仰、艺术等方面留下的遗迹和成就。
如世界文化遗产、古代壁画、摩崖石刻、古代宫殿等。
人文景观的美往往与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有关,给人一种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二、色彩审美色彩是旅游中常见的审美元素之一,色彩审美包括色彩的组合、搭配、对比、对比等。
1.色彩的组合:色彩的组合是指不同颜色在某一时刻、某一个地点或某一景观中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协调与和谐。
如红黄相间的秋叶、蓝天白云和深稻黄的水田等。
色彩的组合给人以美感,让人感到快乐、舒适。
2.色彩的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用色彩来装饰环境,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的手段。
如糅合了红、黄、橙等火热色系的节日彩灯、蓝天雪白的云朵和蓝海碧波等。
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眼前一亮。
3.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在同一景观中,几种不同的色彩之间所形成的强烈的互相衬托和对比。
如白雪皑皑的山巅上点缀着一簇红艳夺目的梅花等。
色彩的对比不仅能够增强景色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d4595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f.png)
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获得最佳审美感受的认识1000字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
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
影响旅游者审美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旅游者应该具有的文化修养、美学意识、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等诸因素,还包括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问题等。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其旅游审美水平的深层次因素。
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了旅游者对审美对象美感度的接受程度高低。
文化层次的高低反映了旅游者所受教育程度、知识获得的多少、知识结构的状况等,这是旅游者投入审美的智力基础,也是旅游审美的必要条件,决定着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并且决定着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的愉悦程度。
审美情趣和思想情趣也是一个审美意识和能力问题,通常表现为审美悟性与鉴赏能力的综合作用,它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要素。
审美方法是旅游者正确地获得精神享受的手段。
审美方法有很多,比如动态和静态观赏相结合、观赏距离和位置的结合、观赏时机和节奏的把握、登高观赏和重点观赏等审美感知方法,以及联想、理解、移情等理性方法,而这些方法掌握到位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享受美感的深浅程度。
旅游审美分析
![旅游审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0f1a260b4c2e3f57276324.png)
浅析旅游审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无法或缺的,它是人们自身对于心理需要的追求,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旅游的实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为了获得知识的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
需要是前提,在旅游活动中旅客希望满足的需要一般有以下方面:第一,审美怡情的需要。
第二,拓展知识见闻,避常求变的需要。
第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其中,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旅游的审美本质
![旅游的审美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6e1807c5fad6195f302ba6cd.png)
1.3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
1.3.1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3.2 发展审美创造能力
法国
两河
印 度
卡尔 特
美 洲
中国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旅游审美? 2、为什么说旅游的本质是审美? 3、怎样理解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
1.2.2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审美对象,即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3旅游美学研究的一门交叉性或多边缘 的学科。
书
戏
法
曲
绘
画
建 筑
音 乐
第二,旅游美学有一个合理的理论结构。
1.2 旅游美学的生成
1.2.1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 社会。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 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 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分 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 “美学”(Aesthetica)这个术语(其含义是 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 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旅游美学
旅游的审美本 质
1.1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
旅游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由旅游的目的决 定的 。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王朝闻:“看来人们的旅游目的不是有力 无处使,有钱无处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的精神生活。”
叶朗:“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 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
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 是所有旅游者的共同追求,也是旅游的本 质之所在。
第六讲 旅游资源审美及调查剖析
![第六讲 旅游资源审美及调查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4c917158fafab069dc0274.png)
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1、前言:调查任务来源、目的和要求 2、调查区旅游环境: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 3、调查区旅游资源状况:包括旅游资源的成因、类型、分区、 特色、功能结构、开发现状 4、调查区资源开发的前提及存在问题 5、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调查区旅游资源状况系列图表:
1、调查区旅游资源类型图表 2、调查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第六讲 旅游资源审美及调查
1
一、旅游资源与审美
(一)旅游与审美 旅游是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审美过程涉及到心理过程; 审美程度与审美心态。
2
一、旅游资源与审美
(二)旅游审美的客体与主体
1、旅游资源是旅游审美的客体
山水美、建筑美、书画雕塑美、戏曲歌舞美、工艺美术 美、花鸟美
2、旅游活动主体的审美类型
7
三、旅游资源调查
(三)调查程序和步骤
1、准备阶段 ①组织准备。成立调查小组和相关的协助组织。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调查工作规范 ③资料准备 2、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阶段:概查与详查 3、整理总结、形成成果阶段 ①将收集到的资料和野外考察记录进行系统的整理总 结 ②形成旅游资源调查成果
8
旅游资源调查成果包括:
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美型、生活审美型
3
二、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
(一)自然景观的审美
客观自然美、多样美和特殊美、时空变异美、节奏韵 律美
(二)自然景观的赏析方法
1、山体景观 雄奇美、险峻美、秀雅美、幽奥美、旷野美 2、彩色美的赏析
山色、石色、天色、水色、雪景、植物色 3、声音美的赏析 鸟语、风声、钟声、水声 4、运动美:主要由流水、飞瀑和浮云薄雾等组成
4
旅游与审美电子教案
![旅游与审美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200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6.png)
旅游与审美电子教案教案标题:旅游与审美电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电子媒体展示他们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完成电子展示项目。
教学时间:2-3个课时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旅游与审美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看法。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旅游与审美的概念,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介绍旅游中的审美要素,如景色、建筑、文化等。
3. 分析电子媒体在审美表达中的作用和优势。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并列举旅游中的审美要素。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对美的感受。
电子展示项目(4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利用电子媒体(如PowerPoint、Prezi等)制作一个关于该目的地的电子展示。
2. 学生可以包括景点介绍、文化背景、美食、艺术品等与审美相关的内容。
3. 鼓励学生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展示他们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想法。
4.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电子展示,并提供时间让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
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并分享他们在本课程中的收获。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审美的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旅游中。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制作一个个人电子展示,并分享给同学。
2.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地方,拓宽他们对审美的理解和感知。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电子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音乐等)2. 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电子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Prezi等)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结合旅游与审美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并通过电子媒体展示学生对旅游与审美的理解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与审美(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
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
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
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
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
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抗拒自然能力的增强,自然之物大量地进入到人类的生活圈中,推进了自然审美文化的萌芽。
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
自然美虽然不是人所创造的,但却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和灵性而赋予她的。
人们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审美客体的出现,始于中国的先秦时期,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代。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是以山水风景描写作为起兴的。
春秋末期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明显地流露出对自然美的关注。
战国时代的庄子则更进一步,他不仅提出“天地有大美”的观点,还指出天籁、地籁高于人籁,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肯定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独立存在的第一人。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形势动荡不安,道家思想和玄学思潮甚嚣尘上,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前相比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解放,自然界逐渐成为人类审美的一个独立领域,观赏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蒸霞蔚的自然景色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已成为一种时尚,故能有“倾耳听波澜”的谢灵运、“性本爱丘山”的陶源明这一类的名人涌现以及山水艺术创作的勃兴。
至唐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进步,人们欣赏山水之风趋盛,于是涌现出了以李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山水派诗人,从而将自然审美推向了兴盛阶段。
特别是李白,他“须行即骑访名山”、“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以极其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吞吐宇宙的豪迈气概,赋予大自然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自然美无疑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形式与变化韵律之美,只有当自然的物态形式和变化韵律与旅游审美主体的生命韵律形成某种“同构”关系时,这种物态的自然才能获得审美的文化价值。
自然界是广袤浩瀚的,以其为载体的物态旅游审美文化具有无限的意义。
2.社会审美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
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现出来。
旅游者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
社会审美的对象主要是由人的存在和活动所构成的人类社会,其本质则是由人的精神性存在的心灵、品格、情操、智慧、情感、理想等所构成。
当然,人的这些精神性存在只有在外化为感性的物质存在时,才能成为可以直观的对象,成为旅游审美的客体,此即所谓:“诚于中而形诸外”。
因此,社会审美的对象既是有韵味的物质文化形式,也是有意味的精神文化内涵,而主要是有意味的精神文化内涵。
旅游社会审美与旅游者所处的社会制度和个人的社会功利意识直接相关,这就使得旅游社会审美的表现则更为复杂,旅游活动中的社会审美文化,可以说是客源地和接待地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功利意识相互碰撞的火花。
3.艺术审美旅游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艺术品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意图,遵循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象。
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
正因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审美享受,它才能进入旅游领域,成为旅游审美文化的一种载体。
艺术美是人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形象性特点。
基于艺术作品的这两个特点,旅游艺术审美与其说是艺术品与旅游者之间“同构”关系的发生、深化,不如说是旅游者与艺术创造者通过艺术品这个“媒体”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因而艺术审美具有对旅游主体的主导性和强制性,即旅游者审美时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艺术创造者主观意图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当欣赏者把握了创作者的真实意图,艺术品的魅力和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艺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旅游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二)旅游美感的四大要素旅游者在其旅游审美活动中的美感心理过程涉及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四大要素,这些美感要素作为特殊的审美心理功能,在自由和谐与交融互动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美感或审美体验。
1.审美知觉的产生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知觉的产生或审美感性的认识因素通常起一种先导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外在感性形象所决定的。
所谓审美知觉,泛指审美客体对象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以及在感觉基础上,对审美客体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旅游审美感觉是审美知觉的基础。
审美感觉是旅游者在进行游览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初的意识活动,是旅游者的审美感官受到旅游景观美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直接印象。
在丰富多彩的旅游审美实践活动中,审美感官的作用是有一定差别的。
其中,视觉和听觉一般被当作主要的或高级的审美器官,但是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则对旅游美感的生成与深化也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旅游者的感官在旅游审美知觉过程中的感觉作用,不单纯是本能意义的生理效应,而是往往带有个人情感色彩,是在社会审美文化意义上的知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折映出社会历史积淀性和创造性,具有非功利性、审美感觉性和精神愉悦性。
人的感官在保持其自然生理属性的同时,在不断地社会化、理智化和审美化,从而使其自然或物质属性与其精神或心理属性达到有机的统一,使其具有一定感性意义上的非功利性或审美的敏感性。
旅游审美知觉不同于一般的实用知觉,它渴望借助物我之间的非功利性审美关系或“异质同构”关系,使观赏主体的情感得以表现或陶冶,宣泄或升华。
另外,审美知觉还具有综合性特征。
表面看来,它似乎是迅速的直接判断结果,实际上这其中渗透或交浸着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心理因素,包含着个体的理想、偏爱、个性、信仰以及生活阅历等内容。
2.审美想象的驰骋审美感知引起旅游者的快感,但旅游审美要想达到较高的层次和完美的享受,则必须借助审美想象的驰骋才能实现。
审美想象也称之为审美联想。
当旅游者对眼前的景物进行欣赏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另一些与此有关的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联想。
而引起联想的根源则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人脑中形成的固定反映。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若借助于联想,就能使旅游者当时的审美体验不只是停留在对旅游景观表面的、简单的感受上,而是能间接地、深入地感受到旅游景观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内在意蕴,从而丰富和深化审美感受的内容。
一个旅游者倘若能利用想象的参与,则能够充分地感受、理解和体验景观对象的美,并形成美的认识,就能获得强烈的美感。
一般来说,旅游者是依据从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所得来的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去想象的,从而真正进入观赏对象所展现的审美情景之中,进而引发心灵震撼和审美愉悦。
人们一般把审美想象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高级形式。
知觉想象指不能完全脱离眼前具有感性形象的事物,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这种想象是面对着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和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人文胜迹或优美感人的艺术作品而展开的。
旅游审美中的创造性想象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它是一种能够洞察、揭示和表现事物内在本质的艺术想象力。
严格地说,创造性想象则是一个“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综合性想象过程。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创造性想象的主要效用,在于从诗情画意的境界出发,依据个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在静观默照周围景观之时,以因借、取舍或重新组合等方式,于自己的审美心胸或脑海里,另行创造出另一种新的图景来。
或者说,创造性想象有助于观赏者在客观存在的景观基础上,再创造出只有自己的内心方能感受和领悟到的新景象。
创造性想象较之知觉想象,更为理性和抽象。
3.审美理解的深入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由于人们在审美观照时的理解程度不同,则往往会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概括起来,旅游审美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理解主要在于区分现实状态与虚幻状态,即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旅游审美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明显区别开来。
要清楚地意识到旅游审美世界之“虚”与现实世界之“实”的分别。
只有这样,才能在热情中保持冷静,审美时以一种凝思默照的态度,从容而自由地进行审美欣赏。
第二层次的理解是对旅游景观审美对象之内涵的了解和领悟。
第三层次的理解是对融合在旅游景观形式中的意蕴的直观性把握,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和内在的理解。
这种理解是旅游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它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常常在暗中发挥效用,以使美感得以不断深化。
从实际情况考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在相当程度上就包含着这种超越感性而又离不开感性,趋向概念又无确定概念的理解因素。
但相比之下,对社会人文美的欣赏则更加有赖于这种内在的非概念性的审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