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面: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礼仪文化;3.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5.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传统文化的分类和特点。

2.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面–文学艺术:诗词、戏曲、绘画等;–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家等;–礼仪文化:祭祀、婚礼、葬礼等。

3.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传承历史记忆,维系民族血脉;–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培养人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激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塑造个人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4.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和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主题班会的内容。

第二步: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5分钟)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并与他们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介绍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面(20分钟)分别介绍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礼仪文化三个方面,并结合示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第四步:讨论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15分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总结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并向全班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五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10分钟)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和家庭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责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次主题班会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2.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思维逻辑等;3.活动评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教案二: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案二: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案二: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文化基础,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制定恰当的教育计划和方法,为学生传递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以便他们能对这一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是教学成功的基本要素。

教育工作者需要使用诸如展示、互动、讨论等教育方法,以增进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视频,图片或模型等资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发言人,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另外,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动实验、角色扮演以及模拟演讲等让学生们去探究传统文化。

讨论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让学生们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方式。

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观念。

这些要点在维持传统文化的基础方面都有着非常强的意义。

例如,宗教信仰、传说故事、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在过去是被人们衷心尊重和接受的,而如今这些东西都被一些新的观念所代替。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巧妙地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促进文化的传承,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是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们应该探索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例如:“社火”是浙江省长兴县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在过年的时候表演。

如今,社会上推出了各种“流行版”,如软件公司和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等把传统文化元素升华,加入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变得更加有趣、更受欢迎。

四、将传统文化传承渗透到各个领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建立在多方面、全方位和常态长效的状况下。

“文化传承”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文化传承”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文化传承”主题班会教案三篇文化传承主题班会教案班会一: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间: 30分钟: 30分钟目标: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书法、绘画、音乐、茶艺等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展示一幅优美的中国画或播放传统音乐。

2.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博大精深。

3. 分享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例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内容。

4. 与学生互动,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5. 结束:总结本次班会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

班会二: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时间: 40分钟: 40分钟目标: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乐趣。

: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乐趣。

教学内容::1.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茶道、京剧脸谱绘制、民间舞蹈等。

2. 对选定的传统文化活动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活动的起源、特点和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体验活动,引导他们参与其中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4. 引导学生在活动后进行感想分享,让他们表达对传统文化活动的思考与体验。

5. 总结本次班会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并传承下去。

班会三: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时间: 50分钟: 50分钟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内容::1. 回顾前两次班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机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 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问题探究| (1)材料一说明科技在文化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为什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 提示:(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 代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这些文化遗产的手段 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这是由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①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是充分利用 教育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唤起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全面认识、理解文化继承 1.围绕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继承与
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
2.理解掌握影响文化发展的 因素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本框内容。
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价值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历史悠久、传承性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3.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凝聚民族力量、传承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价值。

五、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内容:教师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表达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2. 案例素材:准备一些具体的文化遗产或传统习俗的案例。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素材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力。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文化遗产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所选择的文化遗产或习俗的特点和价值。

十、教学反思:六、章节名称:第二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通过口传心授、教育传承等方式得以继承。

文化传承教案

文化传承教案

文化传承教案文化传承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重要任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的责任。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 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3. 学会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和绘画;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传统文化概述(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

通过示意图或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汉字书写(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学习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如笔画顺序、结构和规范。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写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常用汉字的书写方法。

可以设置练习册或作业本来巩固学习成果。

选取几首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筝曲或京剧片段,让学生认真聆听并欣赏。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每首音乐的来源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感受。

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合作分析音乐的构成要素。

4. 中国绘画欣赏(视觉体验)与学校美术老师合作,组织学生观赏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作品。

带领学生欣赏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类型的中国画,并简单介绍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技法。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培养他们的美术欣赏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吗?有没有听说过传统音乐或看过中国绘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2. 传统文化概述(15分钟)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汉字书写(30分钟)教师示范一些常用汉字的书写方法,如"人"、"山"等。

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书写,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肯定。

最后,布置练习册或作业本上的书写任务。

文化传承班会教案中班反思

文化传承班会教案中班反思

文化传承班会教案中班反思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2.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3.实践,组织学生学习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4.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演,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1.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主要以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主,缺乏对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介绍和探讨。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扩充,引入更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形式,如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式,缺乏学生参与和互动。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降低学习的效果和成效。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引入更多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目标模糊,缺乏实践性。

在教学目标上,我们主要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降低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目标上进行明确,突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演,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改进。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内容;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4.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传统文化的分类和代表性内容;3.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影响;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分类和代表性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京剧艺术、茶文化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4.讨论互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5.实践体验(2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学习书法、绘画、鼓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讲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实践体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5.总结反思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随堂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3.实践表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表现。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与目的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文,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文化的单向性和双向性,以及文化的代际传承。

本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文化的单向性和双向性的概念;•了解文化的代际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单向性和双向性的概念;•文化的代际传承的方式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初步了解学生对“文化”的认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2.整体阅读(15分钟)•教师给出《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文,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获取文章大意,同时带领学生注意文化的单向性和双向性的概念。

3.逐段解读(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解读文章,重点解析文化的代际传承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加强对文化的双向性的理解。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知识运用(15分钟)•给学生发放阅读题目,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文章中的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编写课堂实践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尝试发掘文化传承在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的教材选用了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文,以文化继承为主线贯穿全文,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

文化传承班会教案设计方案

文化传承班会教案设计方案

文化传承班会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3.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4.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5. 中国传统音乐舞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4.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5. 中国传统音乐舞蹈的魅力和传承。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

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1课时)。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和价值。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2课时)。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3.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2课时)。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课时)。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中国传统音乐舞蹈(2课时)。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舞蹈的魅力和传承,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

1. 教室;2. 多媒体设备;3. 传统文化教材和资料;4.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自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表现进行评价;3.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2. 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3. 家长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

筑技艺的运用和传承,弘扬着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03
中国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如陶瓷制作、漆器制作、编织技艺
等,这些手工艺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现代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向
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艺术、科技等各个领 域,挖掘其独特价值和内涵,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泉。
03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家庭教育
营造文化氛围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 长应该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 经常播放古典音乐、摆放传统书画等 。
讲述家族故事
践行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 践行家庭礼仪,如尊敬长辈、待客之 道等。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 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本教案精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包括思想理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等方面,旨 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 涵。
教学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 养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打 下坚实基础。
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道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 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对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具有
重要作用。
教育价值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教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 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教案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目标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1.4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背景2.2 分析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2.3 了解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2.4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3.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3.2 分析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3.3 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3.4 思考如何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来丰富现代文化生活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4.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4.2 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如教育、媒体、社会活动等4.3 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4.4 讨论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5.1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2 探讨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发展方向和机遇5.3 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经济等领域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5.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6.1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2 分析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6.3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6.4 思考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第七章:传统文化与媒体传播7.1 分析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责任7.2 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推广传统文化7.3 思考传统文化在与媒体结合过程中的创新发展7.4 讨论如何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第八章: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与实践8.1 分析社会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8.2 探讨如何通过社会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8.3 思考传统文化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8.4 讨论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第九章: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9.2 分析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来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9.3 思考传统文化在国际合作中的创新发展9.4 讨论如何加强国际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第十章:个人在延续文化血脉中的责任与使命10.1 探讨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和使命10.2 分析个人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弘扬传统文化10.3 思考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10.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通过自我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十一章: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1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创新11.2 分析传统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11.3 思考传统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11.4 讨论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第十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修复12.1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12.2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和技术12.3 思考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12.4 讨论如何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力度第十三章: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13.1 探讨数字化传承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13.2 分析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具体方法和实践13.3 思考数字化传承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13.4 讨论如何优化数字化传承策略,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第十四章:传统文化的公共政策与支持14.1 分析公共政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14.2 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来支持传统文化传承14.3 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分工14.4 讨论如何评估和优化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共政策第十五章:未来的展望与挑战15.1 分析未来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2 探讨如何应对未来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15.3 思考未来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方向15.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核心价值观、表现形式、传承与弘扬、未来发展等方面。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精选3篇)《文化传承与创新》篇1第10课时文化传承与创新诵读经典与圣贤同行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神童诗》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链接1.利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教育厅要求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的原因。

(1)诵读的内容中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中小学的诵读活动中,应选择、传递优秀的文化。

(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统一的。

慎重选择诵读内容,有利于当代中小学生提高知识涵养,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

2.结合山东教育厅的通知,说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针对训练1.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

对传统启蒙读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传统启蒙读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对传统启蒙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传统启蒙读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④全文背诵就是对传统启蒙读物的全盘肯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④解析:选a。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继承,④错误。

高一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高一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

高一政治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掌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掌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中华美食是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2.理论讲解(1)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2)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包括文化继承的重要性、文化发展的必然性。

(3)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如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统一。

3.案例分析(1)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例子,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分析现代社会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象,如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等。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5.课堂小结(2)强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问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1.导入新课(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中华美食是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2.理论讲解(1)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2)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包括文化继承的重要性、文化发展的必然性。

(3)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如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统一。

语文教案文化融合,促进学生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

语文教案文化融合,促进学生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

语文教案文化融合,促进学生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语文教案-文化融合,促进学生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融合,掌握文化融合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了解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3.掌握语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交流。

4.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1.教授文化融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教授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语文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讨论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融合?1.1文化融合的概念文化融合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一种现象。

1.2文化融合的基本特征(1)多元性文化融合不是单纯地将两种文化混杂在一起,而是在多个文化之间产生互动和融合。

(2)开放性文化融合需要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文化的差异与优点。

(3)平等性文化融合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在文化交流中,不应存在优劣之分。

第二部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2.1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共同遵循的一系列规则、价值标准、行为模式和历史传统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成就和文化价值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化自信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和尊严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部分:语文学科中的文化融合3.1语文学科与文化传承语文学科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生要从语文学科中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

3.2文化融合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实践(1)多种表达方式的接纳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接受多种表达方式,不应该在语言的唯一性上钻牛角尖。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和价值,并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从而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3、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互动交流法3、举例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从“华夏文化”、“黄河文明”、“商周文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方面,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知识讲解环节(1)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元素,如哲学、思想、艺术、文学、历史和传统等方面。

从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来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征和取向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革命逐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传承和发展,还在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启示。

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元性、包容性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都关注到这一点,并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来。

3、案例分享环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教师采用案例分享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以孔子、屈原、李白、苏东坡、蔡元培、鲁迅、茅盾、陈毅等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和名人作为案例,来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伟大价值。

4、小组讨论环节为了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于中华文化的看法和感想,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总结与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价值和魅力所在,并以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阐述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种类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种类,如语言、艺术、习俗等。

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历史悠久、独特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解。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相互影响、融合等。

阐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理解。

第四章: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阐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和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创意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意展示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理解。

第五章: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人的角色和责任。

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文化传承人,发扬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教案

传承红色文化教案

传承红色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色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崇尚伟大思想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2.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准备:1. 教案:传承红色文化教案。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素材:红色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红色文化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解红色文化利用多媒体显示红色文化的图片,介绍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概念。

3. 传承红色文化3.1 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介绍红色文化的传承历史和方式,从中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2 学习红色文化的经典例子通过学习红色文化的经典例子,如中国革命英雄、伟大的思想家等,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4. 培养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4.1 分享红色文化故事让学生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红色文化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

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

4.2 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的景点、纪念馆、纪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演讲等,展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活动,如参与革命老区的支教、志愿服务等,实践红色文化的传承。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比赛、竞赛,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参与讨论、亲身体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认同程度。

2. 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

3. 对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鼓励。

七、板书设计:主题:传承红色文化教案内容:1. 红色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

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

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教案标题: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文化传承的载体,包括口头传统、书面文字、艺术表演等。

2. 探讨各种文化传承载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不同载体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概念和特点。

2. 探究各种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难点:1. 理解文化传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分析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文化传承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展示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视频或音频片段。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文化传承有什么了解?有哪些载体可以传承文化?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概念和特点,并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享。

拓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优势和劣势。

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文化传承载体进行深入探究,包括其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并在班级中展示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不同文化传承载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重视文化传承?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文化传承载体的短文,并附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鼓励学生参观文化传承相关的展览或演出,并写下观后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传承项目,如策划一场校园文化艺术展览或演出。

2.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一个具体的文化传承载体,并进行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微格教学课程教学设计
姓名
闫晓亚
学号
2012150257
班级
2班
指导老师
何燕
课程
《文化生活》
教学内容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培训技能
教学
技能
时间安排
40分钟
教材分析
教学地位和作用
⑴本框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文化生活i》模块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二框内容。
教师:是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所以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详细分析的话,请大家看一下这张表格。
给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巩固新知识。
3分钟
教师:那么,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发展又有那些影响呢?同学们历史上学过三次工业革命,而这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时代,也使我们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仔细分析,同样请大家来填一下这张表格。
学生:仔细听讲,认真思考。
让学生联系旧有的知识,推论新知。
3分钟
教师:除了这两种因素外,还有一种文化内在因素,那就是思想运动。在中国,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新文化运动,在外国也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等,而这些思想运动又是如何来影响文化发展的呢?
⑶能够触类旁通,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和思维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对文化继承和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文化进步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⑵通过正反面的事例,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价值,形成敏锐发现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的眼光和思维。
教学流程
运用视频和生活实例引导课堂教学。
时间安排
学生:努力思考,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用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新颖,又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的生动,启发学生思维。
3分钟
教师:好了,大家接下来看一下,我们从科举制度变成应试制度,拜年的法师发生改变等等,这些文化的发展,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
学生:社会制度变了,考试的制度就变了;科技水平变了,所以拜年的方式变了。
学生:不是,是一起进行的。
教师:对。(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2)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理解知识点。
5分钟
教师:有的同学跟老师说:“老师,我今天从一个外国人那里学会了西餐的吃法,这属不属于文化的继承呢?”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学生:不属于。
教师:对,像这种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的属于文化传播,这是一种横向积累文化的过程,而文化继承确实要求人们对以前的某种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一种纵向的文化积累,两者不能看成一个意思。这是一个易错点,通常会在选择题里面考察。那么,文化是不是先继承然后再发展的呢?
学生:努力回顾旧知。
教师:文化继承,不是简单地去继承,也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也不是自己觉得那些好就继承哪些,继承文化必须遵守某个标准,要淘汰本质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发扬有利于人类进步的,这样才是文化的发展,否则只能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这些是不是文化的发展?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⑵课程标准要求剖析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范例,阐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理解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⑶本框内容承继上一框题内容,又为下一课的文化创新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育在文化进步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视频的解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讲解
2分钟
教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的话,请大家看一下这个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两者间的关系呢?
学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
思想运动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⑵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⑶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能力目标:
⑴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
⑵能够认识到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地位和意义;
(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教师:我们学习了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请大家来思考一下,古代是科举考试,而现在是应试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继承了什么,又发展了什么?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过年了,以前人们是登门去拜,而现在却是多种多样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又继承和发展了什么呢?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导入
3分钟
教师:上课了。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视频中主要表现了哪两种文化的不同?
学生: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教师:对,那么是怎么表现的?
学生:刘刚的发型、王刚的发冠、主持人和演员的衣服。
教师:对,那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继承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学生:认真思考,填充表格。
及时把误区更正,避免学生出现形而上学的错误。
4分钟
教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再给大家上课,换句话说,是在给大家传授知识,是在进行教育活动。那么这个过程属于文化的继承,还是文化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传播呢?
学生:文化的传播。
教师:对,这是一种文化传播。但是你们从小到大学习的文化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老师教给大家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从小到大,你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你们学的内容又是来自于以前的,又经过现在人类的改变的知识,这又是属于对文化的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